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
第一篇: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
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
2011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目 录
《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四章 统计指标 第五章 时间数列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第八章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统计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第二章 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 第三章 基本单位统计 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 第五章 能源统计 第六章 财务统计 第七章 劳动统计
第八章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题型示例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 第二章 统计调查管理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第六章 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统计法基础知识》题型示例
说 明
按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包括《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和《统计法基础知识》两个考试科目。其中,《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包含两个部分。鉴此,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即《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将考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习目的与要求;二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三是考核知识点。其中考核知识点涵盖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范围,命题范围反映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对考生的如下基本要求:掌握考试大纲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用这些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为适应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考试试题全部采用了客观性题型。其中,《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考试的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应用题四种题型;《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的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四种题型。为便于考生的学习和备考,大纲列出了各类题型的示例。
2007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修订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进行了修订,新统计法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此间,随着统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国家统计局颁布了一些新的规章和制度。适应这种形势,并总结以往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的经验,我们在2009年的基础上拟定了2010年的考试大纲。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符合新统计法及其相关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与基层统计工作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其基础性、通用性、实用性的特点也更加突出。
与2010年的考试大纲相比,2011年的考试大纲没有变化。
《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的涵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一、什么是统计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总体 (二)总体单位
(三)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 二、指标与标志 (一)指标 (二)标志
(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四)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三、变异与变量 (一)变异 (二)变量
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一、统计的任务 二、统计的过程
(一)统计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的涵义
1.什么是统计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总体 2.总体单位 3.指标 4.标志 5.变异 6.变量 7.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
1.统计的任务 2.统计的工作过程 3.统计的认识过程
第二章 统计调查
学习目的与要求:
8.指标
学习并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作用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调查中数据搜集的方法;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控制途径。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一)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二)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三)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五、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一、定期统计报表 二、普查 三、重点调查 四、抽样调查 五、典型调查
六、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 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二)报告法
(三)面谈访问法 (四)邮寄访问法 (五)电话访问法 (六)互联网访问法
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 (一)原始记录 (二)统计台账
(三)企业内部报表 四、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 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一)控制登记误差的方法 (二)控制代表性误差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1.统计调查 2.统计调查的要求 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4.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5.统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1.调查对象 2.调查单位 3.报告单位 4. 调查项目 5. 调查表 6. 调查时间 7. 调查期限 8.调查的组织计划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方式
1.定期统计报表 2.普查 3. 重点调查 4.抽样调查 5.典型调查 6.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结合运用的意义
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报告法 3.面谈访问法 4.邮寄访问法 5.电话访问法 6.互联网访问法 7.企业事业单位原始记录 8.统计台账 9.企业内部报表 10.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11.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
第五节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1.统计调查误差 2.登记误差 3.代表性误差 4.登记误差的控制 5.代表性误差的控制
第三章 统计整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次数分布的概念;分布数列的种类、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正态分布的概念;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统计表的概念、构成、内容、分类及其基本编制规则。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任务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统计分组方法
(一)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二)统计分组方法 四、统计分组体系
(一)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二)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第三节 次数分布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三、变量数列的编制
(一)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二)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 (二)图示法 五、正态分布
第四节 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一、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 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 三、统计表的分类 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1.统计整理的概念 2.统计整理的意义 3.统计整理的内容 4.统计整理的方法 第二节 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 2.统计分组的作用 3.统计分组的方法 4.统计分组体系 5.简单分组 6.平行分组体系 7.复合分组 8.复合分组体系 9.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 10.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第三节 次数分布
1.次数分布 2.分配数列 3.品质数列 4.变量数列 5.组距 6.组限 7.等距数列 8.异距数列 9.组中值 10.频数 11.频率 12.正态分布 13.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14.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15.计算组限与组中值 16.计算频数与频率 17.用列表法和图示法表示次数分布 18.正态分布
第四节 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
1.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2.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3.计算机数据审查方法 第五节 统计表
1.统计表 2.统计表的作用 3.统计表的构成 4.统计表的内容 5.统计表的分类 6.统计表的编制
第四章 统计指标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指标的涵义、特点、作用和种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及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的涵义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四、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 (二)价值单位
(三)劳动时间单位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第三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二、相对指标的作用
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 (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
(二)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 (三)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 第四节 平均指标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 (三)平均指标的分类 二、算术平均数
(一)简单算术平均数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 三、调和平均数
(一)简单调和平均数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标志变异指标
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 2.数量指标 3.质量指标 4.总量指标 5.相对指标 6.平均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 8.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 9.统计指标的特点 10.统计指标的作用 第二节 总量指标
1.总量指标 2.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3.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4.时期指标 5.时点指标6.实物单位 7.价值单位 8.劳动时间单位 9.总量指标的分类标准 10.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 1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2.总量指标的作用 13.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种类 14.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15.总量指标的计算 第三节 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 2.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 3.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4.结构相对指标 5.比例相对指标 6.动态相对指标 7.比较相对指标 8.强度相对指标 9.相对指标的作用 10.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 11.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第四节 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 2.简单算术平均数 3.加权算术平均数 4.简单调和平均数 5.加权调和平均数 6.平均指标的作用 7.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8.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 标志变异指标
1.标准差及其计算 2.标准差系数及其计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时间数列的概念、作用、种类、特征和编制原则;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二、时间数列的作用 三、时间数列的种类 (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四、时间数列的特征 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 (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三、增长量
(一)逐期增长量 (二)累计增长量
(三)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四、平均增长量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一)定基发展速度 (二)环比发展速度
(三)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增长速度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一)水平法 (二)累计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1.时间数列 2.时间数列的作用 3.时间数列的种类 4.时间数列的特征 5.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1.发展水平 2.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 3.增长量 4.平均增长量 5.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关系 6.平均发展水平的作用 7.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8.增长量的计算 9.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第三节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1.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 3.年距发展速度 4.年距增长速度 5.发展速度的计算 6.增长速度的计算 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8.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第六章 统计指数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指数的概念、分类、作用及指数体系的应用;计算综合指数,能够利用综合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 (一)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三)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 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 二、平均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一)平均指数的概念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三)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 二、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三、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二、国房景气指数 三、消费者信心指数
四、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五、股价指数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1.狭义的指数 2.广义的指数 3.个体指数 4.总指数 5.动态指数 6.静态指数 7.统计指数的分类 8.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二节 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1.平均指数 2.综合指数 3.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4.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 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6.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1.指数体系 2.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国房景气指数 3.消费者信心指数 4.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5.股价指数
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二、抽样调查的种类 (一)非概率抽样 (二)概率抽样
第二节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二、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第三节 抽样误差
一、抽样误差的概念
(一)代表性误差 (二)抽样平均误差
(三)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一)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二)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三)总体方差未知时的解决办法 三、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 (一)抽样极限误差
(二)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 (三)极限误差的计算 第四节 参数估计
一、点估计 二、区间估计
第五节 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一、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一)推断总体平均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二)推断总体成数时,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抽样调查 2.随机原则 3.抽样调查的特点 4.抽样调查的种类 5.非概率抽样 6.概率抽样 7.重复抽样 8.不重复抽样 9.简单随机抽样 10.系统随机抽样 11.分层随机抽样 12.整群抽样
第二节 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 2.样本 3.总体指标 4.样本指标 第三节 抽样误差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 4.抽样极限误差 5.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第四节 参数估计
1.点估计 2.区间估计 第五节 样本单位数的确定
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第八章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分析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的概念 二、统计分析的特点 三、企业统计分析的作用 四、统计分析的程序
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二、比例分析法 三、速度分析法 四、动态分析法
五、弹性分析法 六、因素分析法 七、相关分析法 八、模型分析法
九、综合评价分析法
第三节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
一、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作用、程序 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种类
第三节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原则
《统计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报表制度的基本概念、性质、框架、内容;统计报表制定、管理与实施的过程。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
一、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一)周期性普查制度 (二)经常性调查制度 (三)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二、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三、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
一、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相关法规依据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权限 三、管理原则与事后监督
第三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一、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二、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
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2.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3.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4.普查制度 5.经常性调查制度 6.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
1.统计报表制度管理原则 2.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法规依据 3.统计报表制度管理机构及其
职责权限 4.统计报表的法定标识
第三节 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普查制度、经常性、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第二章 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分类标准化的基本概念;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和特点;常用统计分类标准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统计分类标准化的概念 二、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 三、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 第二节 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
一、《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二、统计用区划代码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四、《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五、《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六、《关于统计上对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 七、《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
八、《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统计分类 2.统计分类标准 3.统计分类标准化 4.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 5. 统计分
类标准化的特点
第二节 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
常用统计标准的类别及其主要内容、适用范围
第三章 基本单位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基本单位的概念;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单位的概念
二、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 三、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各类单位的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状况和其他主要数据等 第三节 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一、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 二、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1.基本单位 2.法人单位 3.产业活动单位 4.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1.基本单位统计的范围 2.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经济普查年份和非经济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生产活动统计的基本概念;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和实物量统计的主要内容;生产活动主要统计指标、效益指标的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生产活动统计概念 二、生产活动统计范围
三、生产活动统计单位和对象 第二节 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一、增加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生产法增加值 (二)收入法增加值
二、国民经济各行业总产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生产、销售与库存价值量统计 第三节 生产活动成果的实物量统计
一、农业产品产量
二、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 三、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
第四节 生产活动成果统计分析指标
一、增加值率
二、工业产品销售率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生产活动统计的概念及范围 2.各门类生产活动统计的单位和对象 第二节 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1.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及各行业总产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工业生产、销售、库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批发零售贸易业的购进、销售、库存额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4.生产法增加值与收入法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区别 第三节 生产活动成果的实物量统计
1.生产活动实物量统计的基本概念 2.农业产品产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3.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4.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第四节 生产活动成果统计分析指标
增加值率、工业产品销售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五章 能源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能源统计的概念、统计范围、主要统计内容、统计指标、统计原则及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能源统计的概念 二、能源统计的研究对象 三、能源统计的任务
第二节 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能源购进统计 二、能源消费统计 三、能源库存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能源统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1.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概念 2.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统计范围、核算原则及计算方法 3.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等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 财务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财务统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及作用;财务统计的主要分类;企业财务统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财务主要统计指标的概念及其资料来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财务统计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企业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 二、企业损益财务统计
三、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主要指标的内容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财务统计的概念 2.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企业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1.企业财务统计指标的分类及其作用 2.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和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的概念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统计的内容 4.收入、成本及费用、利润及分配统计的内容 5.工资、福利、增值税统计的内容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及其内容
第七章 劳动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劳动统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指标的概念、定义、范围和计算方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劳动统计研究对象 二、劳动统计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从业人员统计
一、从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二、在岗职工的概念和范围 三、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和方法 四、从业人员的构成统计 五、从业人员的变动统计
第三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
一、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二、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三、城镇失业率
第四节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
一、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概念和范围 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统计
三、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劳动统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从业人员统计
从业人员、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期末人数、平均人数、长期职工、临时职工等统计指
标的概念、统计原则、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 第三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
1.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的概念 2.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
1.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概念 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概念及构成 3.工资总额包括的各项指标的概念及内容 4.工资总额不包括的范围 5.平均工资、平均实际工资、平均实际工资指数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本概念、工作任务及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作用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统计 二、投资完成额统计 三、资金来源统计 四、新增固定资产统计
五、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统计 六、房屋建筑面积统计 七、投资经济效益统计 八、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概述
1.固定资产的概念 2.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概念及构成 2.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3.新增固定资产的概念及条件 4.新增生产能力统计的主要指标 5.房屋建筑面积统计的主要指标 6.投资经济效益统计的主要指标 7.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的分类 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价格 9.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条件和计算方法 10.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政府统计的概念、特点及其职能任务;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及其作用;统计法的表现形式;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统计管理体制;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法概述
一、政府统计与统计法
(一)政府统计的概念和特征
(二)政府统计的功能和任务 (三)依法统计的必要性 二、统计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统计法的概念 (二)统计法的特点 三、统计法的表现形式 (一)统计法律 (二)统计行政法规 (三)地方性统计法规 (四)统计行政规章 四、统计法的作用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四、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
一、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 二、新中国统计法制发展概况 (一)统计立法 (二)统计执法 (三)统计法制宣传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法概述
1.政府统计的概念、特点、功能和任务 2.统计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 统计法律 4.统计行政法规 5.地方性统计法规 6 .统计行政规章 第二节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统计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2.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的主要内容 3.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的主要内容 4.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的主要内容 5.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主要内容 6.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统计管理体制
1.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2.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统计法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 2.我国统计立法工作 3.我国统计执法情况 4.我国统计法制宣传情况
第二章 统计调查管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我国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及要求;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及分类;统计标准的概念及要求;统计调查方法的主要类型和国家统计调查证件的管理。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分类
一、政府统计调查
(一)政府统计调查的分类 (二)政府统计调查的特点 二、民间统计调查
(一)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 (二)涉外统计调查的内容 第二节 统计调查项目
一、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及分类 (一)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三)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二、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一)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三)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四) 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 三、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 第三节 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
一、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 (一)统计调查制度的概念 (二)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 (三)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 (四)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效力 二、统计标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统计标准的概念 (二)统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三、统计标准的分类 (一)国家统计标准 (二)部门统计标准 (三)其他统计标准 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法
一、普查 二、抽样调查 三、全面调查
(一)全面调查的概念及实施步骤 (二)合法统计调查表的要求 四、重点调查 五、行政记录
第五节 统计调查证件
一、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意义 二、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分类
1.政府统计调查的分类 2.政府统计调查的特点 3.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第二节 统计调查项目
4.涉外统计调查的内容
1.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 2.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3.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4.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5.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6.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7.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8.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 9.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 第三节 统计调查制度与统计标准
1.国家统计调查制度 2.部门统计调查制度 3.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4. 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 5、统计调查制度的法律效力 6.统计标准的概念、内容及分类 7.国家统计标准 8.部门统计标准 9.其他统计标准
第四节 统计调查方法
1.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 2.普查 3.抽样调查 4.全面调查的概念及实施步骤 5.合法统计调查表的要求 6.重点调查 7.行政记录 第五节 统计调查证件
1.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意义 2.统计调查证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资料的概念和特征;统计资料管理体制;统计资料管理、归档、提供、公布和保密的法律规范。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概述
一、统计资料的特征 二、统计资料管理体制 (一)统计资料的管理 (二)统计信息共享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
一、统计资料的审核
(一)统计调查对象审核和签署统计资料 (二)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三)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录入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 二、统计资料的归档
(一)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
(二)保管统计资料的机构和职责 (三)保管统计资料的方法 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
一、统计资料的提供
(一)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二)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二、统计资料的公布
(一)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二)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 (三)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 (四)统计资料公布的方式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保密
一、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保密 二、商业秘密的保密 三、个人信息的保密
四、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保密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资料管理概述
1.统计资料的法律特征 2.统计资料管理体制 3.统计资料的管理 4.统计信息共享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审核和归档
1.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资料的审核和签署 2.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3.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搜集、审核、录入统计资料的审核 4.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 5.保管统计资料的机构和职责 6.保管统计资料的方法
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提供和公布
1.统计资料的提供 2.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3.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4.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5. 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 6.统计资料公布的程序 7.统计资料公布的方式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保密
1.国家秘密统计资料的概念和特征 2.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 3.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4.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包含的种类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统计人员的概念、职责、职权;统计从业资格的规定和要求。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一、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一)国家统计局
(二)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四)乡镇统计工作岗位
二、部门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的设置及职责 第二节 统计人员
一、统计人员的概念 二、统计人员的职权 三、统计人员的职责
四、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要求 (一) 统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 (二) 统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第三节 统计从业资格
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及其意义 二、统计从业资格及其范围
三、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四、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 五、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1.政府综合统计机构 2.部门统计机构 3.独立的统计机构的含义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统计机构的必要性 5.统计机构的职责 第二节 统计人员
1.统计人员的概念 2.统计人员的职权 3.统计人员的职责 4. 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5.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第三节 统计从业资格
1.实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 2.统计从业资格 3.必须具有统计从业资格人员的范围 4.申请统计从业资格人员的必备条件 5.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 6.统计从业资格与统计专业职务的区别 7.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8.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9.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使用
2011年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
10. 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管理 11.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其特征;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统计行政处罚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能正确进行案例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
一、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
(一)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
(二)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六)迟报统计资料
(七)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八)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九)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十)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十一)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二)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 (十三)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十四)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 (十五)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六)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十七)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十八)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十九)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二十)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 (二十一)泄露国家秘密
(二十二)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
(二十三)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二十四)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二十五)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二十六)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 (二十七)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第二节 统计法律责任
一、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二、行政法律责任 (一)统计行政处罚
(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三)通报
(四)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五)批评教育 三、刑事法律责任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
1.广义和狭义的违法概念 2.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 3.统计违法行为的特征 4.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各种类的表现特征 第二节 统计法律责任
1.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 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分类 3.统计行政处罚的特征、原则、种类及其适用的几种情况 4.处分的概念及特征 5.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对象、决定机关及实施程序 6.关于通报,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批评教育的规定 7.刑事法律责任
第六章 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特征、内容、方式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统计行政复议和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及程序。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监督检查
一、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 三、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 第二节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一、立案 二、调查 三、处理 (一)告知 (二)听证 (三)处理 四、结案
第三节 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复议
(一)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三)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 二、统计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行政诉讼的范围 (三)统计行政诉讼的原则 (四)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 (五)统计行政应诉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监督检查
1. 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 2. 统计监督检查的特征 3. 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 4. 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
第二节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1.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 2.立案的基本条件 3.案件调查的主要内容 4.案件调查报告的内容 5.案件的告知义务 6.案件的听证程序 7.案件的处理要求 8.案件的结案要求
第三节 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1.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范围、管辖及程序 2.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原则及管辖 3.统计行政应诉
21
第二篇:贵州省高级统计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贵州省高级统计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2017
你知道贵州省高级统计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吗?你对贵州省高级统计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了解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贵州省高级统计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欢迎阅读。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统计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促进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根据《统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申报评审条件(以下简称《条件》)。
第二条 坚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树立“以用为本”理念, 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坚持标准、注重实践、突出业绩。
第三条 本《条件》适用于全省从事统计专业技术工作的统 计人员。
第四条 任职资格名称和级别:高级统计师,副高级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基本条件
第五条 申报高级统计师任职资格,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并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3、取得统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具有在有效期内的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和有效证明。
5、符合当年国家和贵州省对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计算机 应用能力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有关规定。
第六条 任现职期间,有下列情况,按以下规定执行:
1、在规定任职年限内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每次延期1年申报;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每次延期2年申报。
2、在职称考试中违纪受查处者,从通报之日起延期2年申报; 在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从 认定之日起延期3年申报。
3、受党纪、行政“警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3年申报;受党纪“严重警告”或行政“记过”以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 之曰起延期4年申报;触犯法律,受刑事处罚的,从解除处罚之日起延期6年申报。
三、评审条件
第七条 申报高级统计师任职资格人员,其学历(学位)、资历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博士学位,取得统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担任统计师职务满2年。
2、获硕士学位,取得统计师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担任统计师职务满3年。
3、统计学或者相近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取得统计师及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担任统计师职务满4年。
4、非统计学大学本科毕业,取得统计师及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担任统计师职务满5年。
5、统计学大学专科毕业,取得统计师及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担任统计师职务满6年。
第八条 评审条件
任现职以来,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任职条件
1、全面、系统地掌握统计理论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理论基础 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并能在工作中熟练地应用。
2、熟悉国家有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的方针、政 策,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熟悉与统 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3、熟悉统计专业省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本地区、本部 门、本单位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二)业绩成果
任现职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主持或主要承担制定市(厅)级以上部门(行业)统计调查 方案、统计规章1次;或对统计制度方法中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 出改革方案,被省(部)级以上统计机构采纳。
2、主持或主要承担市(厅)级以上部门(行业)专项调查2项。
3、主持或主要承担市(厅)级以上社会、经济、科技、统计研究课题1项。
4、获省(部)级表彰;或获统计类市(厅)级一等奖1项或二等 奖2项。
5、主持或承担整理、编辑省级统计年鉴、年度统计资料、汇编 专辑等2部;或整理、编辑市(州)所属机构上述同类资料3部;或 整理、编辑县所属机构、各类企业上述同类资料5部。
6、在公开出版的全国大型统计资料汇编中,主持或承担加工 整理和编辑本专业、本地区部份;或加工整理和编辑本地区、本部 门统计资料2部;或加工整理和编辑企业统计资料3部。
7、在统计工作中,业绩突出,贡献显著,记二等功1次以上或 市(厅)级表彰1次以上;或获国家统计局、省人民政府各类统计 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8、在县、乡从事统计工作15年以上,年度考核优秀累计3次 以上。
(三)学术水平
任现职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出版统计或相关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4万字以上;或编写1部公开出版的统计或相关专业教材,本人撰写6万字以上。
2、在全国学术性会议上发表、交流统计论文2篇,或在省级学 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3篇。
3、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省级统计主管部门主办的刊物上 发表统计论文、分析报告3篇。
4、在县级(含县级)以下工作的基层统计人员,论文条件可相应放宽1篇。
四、附则
第九条 本《条件》所称“学历(学位)”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 的学历(学位)。
第十条 本《条件》所称“论文”,如非特别说明,均指公开发 表在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标准刊号(ISSN)学术期刊上的论文。
本《条件》所称“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 文核心期刊目录》收录的学术期刊,以论文发表时间的版本为准。
本《条件》所称的著作、报告教材,除注明的外,是指具有国际 标准书号ISBN并公开出版的著作、报告。
本《条件》提到的著作、报告、论文系指本专业的,其作者(完 成人)均指独立或排名第一。
本《条件》规定的著作、报告3万字可折抵一篇论文,但折抵 的论文不能超过1篇;在核心期刊增刊或专刊上发表的论文按一 般期刊计算
本《条件》凡冠以“以上”者,均含本级。
第十一条 本《条件》由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 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条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关于印发 < 贵州 省高级统计师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试行)的通知》(黔人通 [2007)105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高级统计师岗位职责
高级统计师岗位职责
【篇1:高级统计师评审材料:个人总结】
xx同志个人总结材料
我叫xx,女,生于xx年xx月,大学本科、经济学学士,xx年x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xx单位xx职务。xx年7月毕业于xx大学xx系,同年分配到xx单位。xx年xx月任xx科副主任科员,xx年调入xx单位,xx年12月任xx科科长,xx年1月任xx科长。
按照《关于开展xx年四川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川统计职[2012]1号)文件要求,现将本人近五年以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牢固宗旨意识
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已,注重党性历练和品德修养,坚守入党的誓言,严守党的纪律,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时刻牢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八个字的深刻内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参加党员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无论在xx期间,还是在xx期间,我始终牢记职责,自觉地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和集体形象,注意维护大局,维护主要领导形象,认真执行党组的决定。认真履行了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团结同志,廉洁自律。 二、强化学习意识
始终坚持学以为民、学以正己、学习无止境的理念,努力做到在真学上求全面、真懂上求深入、真实上求坚定、真用上求实效,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坚持做到“三勤”,即勤学、勤问、勤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正确把握岗位职责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是强化政策理论学习。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政治素养和廉洁从政意识,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强化党性锻炼,坚定发展信心。xx年参加了市委党校中青班学习,并通过了拟任县处级任职资格考试。 二是加强统计业务知识学习。坚持业务知识学习不放松,努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学有所用,认真学习新时期统计调查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三级举办的调查技能、业务知识培训班,时时更新业务理论知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xx年参加了全国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试并以xx分的成绩获得通过;xx年参加了全国职称计算机考试四科均以较高分获得通过:excel2003(90分)、powerpoint2003(92.5分)、windowsxp(85分)、word2003(97.5分)。2012年参加了全国职称英语考试并以89分的成绩获得通过。
三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重点加强对“统计法”和“统计
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统计调查的能力。
三、强化业务建设
始终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政务实,服从安排。认真尽职履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xx工作期间,狠抓业务建设,高质量完成了各项调查工作任务,积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业务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在办公室工作期间,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政务信息获得全省评比第三名的好成绩;在担任xx科长期间,团结同志,坚持工作到位,并能主动补位,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出谋划策。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为科室人员定岗定责,做到责任明确,充分调动每个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了人员少、时间紧、工作量大等诸多困难,各项调查业务工作有序开展。科内各专业在总队年度考核评比中取得三等奖以上的好成绩,进入先进行列。
一是强化科室内部管理,实行调查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图表上墙。进一步明晰了调查数据处理和调查资料管理流程,细化科室成员的工作职责。主抓综合协调、新闻宣传、优质服务和调查技能培训等工作,实现优质服务的全面提升,得到领导和同志的一致好评。
二是按照《规范化规程》的要求,从制度建设入手,统一调查工作流程。先后制定了《xx质量控制办法》、《xx工作考核评比办法》、《xx管理办法》、《xx工作实施方案》、《xx评估制度》、《xx岗位责任制》等多项规程,严格操作流程,保证了数据采集、审 核、加工、管理和公布的规范有序。通过抓企业样板化、联系记录规范化、审核制度程序化、报表培训经常化的“四化”建设,科学有效地组织好业务工作。 三是针对社会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专题调查调研活动,及时撰写调查分析和信息,圆满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先后组织开展了23项专项调查,形成了专题分析报告13篇。调查成果得到上级单位和合作部门的一致好评。
。。。。。(具体工作成绩介绍)
四、工作业绩
过去的五年是xx改革发展的五年,对我来说是也是值得纪念和珍藏的五年。在组织的培养下、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通过勤奋踏实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人生中的新跨越。xx年~xx年连续n年单位年度考核为优秀,记三等功一次;xx年被评为xx系统先进个人; xx年又先后荣获xx系统调查工作先进个人、xx系统工作标兵的称号。
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深度不够,特别是在统计调查业务的学习上有待突破,自身修养还需加强;二是有时存在“惰性”思想,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主动思考问题时间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正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和更好的业绩回报组织的关心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
我先后于xx年、xx年、xx年参加了全国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试、全国职称计算机考试、全国职称英语考试且成绩合格,现在成绩合格证规定的有效期内,向省统计职改办递交评审材料申报高级统计师。通过对照检查,我自评符合高级统计师的任职条件。
以上总结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篇2:各岗位职责】
项目部主要人员配备 一、工程技术部:
1.协助总工程师,负责项目技术管理工作。
2.负责获取、识别、更新及贯彻项目适用的技术方面法规和规范、规程、标准。
3.负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引进与实施。 4.负责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和特殊过程、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 5.组织图纸会审,参加业主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
6.负责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的工程洽谈和设计变更。 7.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活动,解决项目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8.负责向物资部门提供主要物资材料数量、规格和技术标准。 9.负责编制项目施工技术总结。 10.参与项目竣工资料的整理。 11.编制和实施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进度报表。
12.负责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的调度,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13.负责组织施工进度完成情况的检查、生产例会。 14.负责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
15.参与对各作业队的工期目标评审,并提出对作业队的奖惩意见。 16.负责工程施工测量管理。
二、质量监督部:
1.严格执行项目适用的标准、规范、规程和图纸等施工文件。 2.编制和实施质量计划、质量管理制度。
3.负责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各工序的监督和检查。 4.组织项目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与评审。
5.参加质量事故调查、处理,负责一般质量事故处置方案。 6.参加项目预验收和工程交(竣)工验收工作。 7.组织收集、编制竣工资料。
8.负责项目全面质量管理(tqc)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qc)。 9.有质量否决权,对不符合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方案的工序进行制止和纠正。
10.负责项目质量目标的实施和考核。
三、材料机械部:
1.负责项目物资需用计划、进场计划的编制和采购供应。
2.负责项目材料的来源、供应、质量的调查和评价,建立项目部的合格供应方名录。
3.负责项目进场物资(含业主提供的物资)的验证、报检、标识、储存、使用管理。
4.负责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
5.负责进场设备的验收鉴定工作及特种设备委托鉴定工作。 6.建立项目物资设备台账。
7.定期检查、监督施工现场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确保项目机械设备施工需要及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要求。 8.负责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四、计划财务部:
1.负责合同管理与评审工作。 2.负责工程成本的分析和监控。 3.负责工程计量工作。 4.负责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工作。
5.贯彻执行会计、税收、资金等相关法律法规与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 6.组织编制财务收支计划、成本计划。 7.编制财务报表。 8.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监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五、安全保卫部:
1.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省、市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 2.负责项目部安全环保日常管理工作。
3.参与项目部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加强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的监控。
4.参加安全防护设施,特种设备的鉴定和验收工作。 5.负责组织实施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6.参与审核安全技术方案,参加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和环保交底。 7.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安全动态。对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动态,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8.组织日常安全环保检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有权要求停工。 9.负责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10.协助处理重大工伤、机械事故,并落实纠正预防措施。 11.按规定执行安全环保奖惩制度。
12.负责综合治理工作、流动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六、办公室:
1.负责组织项目部会议和大事记管理。 2.负责项目部印章使用管理。 3.负责项目部办公设施、用品、通信和行政车辆管理。 4.负责项目部文件、档案管理。 5.负责项目部企业形象策划与宣传工作。 6.负责项目部各类员工的培训和资格管理。
七、试验室:
1.全面熟悉组织设计文件、合同文件、施工技术规范和检验试验规程。 2.配合项目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3.负责制定试验工作计划、试验室各岗位职责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4.负责原材料和工序检测试验。
5.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