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纪录片观后感(范文2篇)

时间:2022-09-12 19:26:08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72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幼童纪录片观后感(范文2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幼童纪录片观后感(范文2篇)》。

第一篇:《幼童》观后感

暗世中的希望之芽

——观《幼童》有感

未看《幼童》纪录片之前,我对那些留美幼童的印象只有历史书上描述洋务运动的寥寥数语“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甚至我对于那些幼小的留学生的印象也是刻板的,他们应该都留着长长的辫子、呆板守礼,脸上死气沉沉,一如行将就木的清王朝。

而真正看完这五集纪录片之后,我知道了这一百二十名平均年龄十二岁的留美幼童无愧于他们的政府,无愧于他们的人民。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

在他们的时代,这批成长于工业革命最前沿的孩子们必然可称是天之骄子,风采飞扬。

我遗憾于他们生于那个已是穷途末路的末代王朝,无以得观今日盛景;我又庆幸于纵使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我们的国家依旧有这样一批人在为着她的前途和命运不懈地努力与奋斗着

谈及留美幼童,其中一个具有巨大贡献的人物就是容闳。

有人说,如果没有容闳,虽说中国迟早也会派遣学生出洋,但既不可能这样早,更不可想象会有幼童出洋这样的奇想,容闳个人的传奇经历,造成了大清国历史上出现的留美幼童这样一个破天荒的事件。

在各种典礼上,中国孩子总是其中闪耀的明星,在哈特福德高中的毕业典礼上,蔡绍基发表的关于鸦片战争的演讲“中国没有死,她只是睡着了,她终将会醒来,并注定会骄傲地屹立于世界”令我心潮澎湃,今日的中国,正如他所说,骄傲地屹立于世界,这正是这些先辈们努力奋斗的毕生之愿,也是我们今日谋求中国更加强盛的根基。

当看到留学计划的中断时,我的内心也为他们的命运而扼腕叹息。

即使马克·吐温、当时的耶鲁大学校长波特先生等人联名致信清廷的总理衙门,甚至有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将军的亲笔信以说服他们让幼童留下完成学业,依然无济于事。

我为清廷的腐朽而愤怒,又为他们学业的中断而痛惜。

而当他们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时,等待他们的不是家人的拥抱与热情的欢呼,却是数天的禁闭、与亲人的疏离陌生以及和朋友的迅速分离,他们被认为是有害于社会和无益于国家之人,一回国即遭到了新闻舆论的谴责与辱骂,被斥为性情乖戾和禀赋驽钝,屏幕前的我为之愤慨,却无能为力。

接近尾声,看到了那张被题字为“千岁图”的合影时,我不禁有了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昔日里平均年龄十二岁的幼童,现在平均年龄已达六十岁,他们经历的风风雨雨是我们今天无法体验和想象的,但他们中的不少人至死仍怀赤子之心,无愧于所受教育,无愧于过人天赋。

比起他们,生于最好的时代的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强盛的祖国永远是我们的后盾,我们更应抓住时代的机遇,从容应对挑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科技进步、人民幸福献出一份力量,如此方能不辜负先辈为我们打下的根基,不辜负这个时代。

第二篇:《幼童》的观后感

那些特别的留美幼童背景: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他们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幼童在美国接受西方的教育,过美国式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甚至不少幼童索性把脑后的长辫子剪掉。

一些幼童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渐渐地信奉了基督教。幼童学习西方教材,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接触了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这使他们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失去了兴趣,反而对个人权力、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通过观看留美幼童的影像资料和老师的所教授的内容,留美幼童算得上是中国第一批官派性质的留美学生,我觉得当时的清政府,至少还有一些很有头脑的大臣们,能够想到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让中国的幼童走出国门,去掌握外国的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我觉得这是十分令人钦佩的,而且那时候的美国,正是一颗冉冉的新星,把中国的幼童派往美国是很明智的,因为正如大家所知,美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把中国的未来的希望栋梁之才们派往美国会让这些年幼的孩子更好的更快的融入新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那些幼童的刻苦精神以及认真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这些人学习的。那时候的他们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在一年之内能够和美国的小孩很顺利的交流,这是一种很高的学习天赋,而且在美国的学校中,中国的幼童们总是能够在其中占得一席之地。中国的八股制度确实一定程度上把中国人的学习精神给扼杀了,所以小孩子们才会如此忘我的沉浸于西方科学。不得不说的是,当时的老百姓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海外留学的教育是多么必要的,因为当时号召海外留学的时候,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是并不会出去的,他们骨子里面认为科举的道路就是他们所追求的,更没有想到的是国家在这个危难时刻的需求,那时候的很多人只是在碌碌无为的混着日子,根本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刻应该如何拯救自己生活的世界。而真正被派往美国的大多数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当时的家长们应该完全不会想到去往美国的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很多都变成了为建设中国而奉献过很多的人吧。这些留美幼童中有很多成为了优秀的人,他们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各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可是不可否认的是,来到的一个新环境,特别是尚未成长的孩子,在中国封建的社会所得到的教育和在美国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时不可避免的,一旦他们从一种相对于禁锢的社会中走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会一下子迷失自己,很可能很多时候就会忘记自己当初出门的意图,往往就会忘记自己当初的誓言与约定,忘记老祖宗的儒学教化,所以总会有一些人在外面的世界会看花了眼,一下子忘记自己的任务,所以,留学生中会有偷偷溜走,不愿意回来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虽然是少数,毕竟呈现了一些问题,那时候的清政府,一味的压榨老百姓,当那些幼小的孩子到达远离家乡的异国他乡之时,难免会对外国的文化会有兴趣,如果是当时有策略的引导,我觉得这种现象毕竟会少一些。如今的我们不需要政府专门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先进技术了,相反的,争先恐后的莘莘学子们每年为争取到出国留学的机会而努力着,可是真正学成归来的留学生们却似乎远小于离开的数量,甚至有些人在出国之前就打算将来生活在别的国家,甚至想抛弃自己的文化,我很想不通,政府为我们提供如此好的环境,我们理应在外面好好学习,将来回国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这样说的有点片面,但是越来越多“镀金”的留学生们不愿意归来是一个铁铮铮的事实,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国家是一种凝聚力,我们应该把国家的利益考虑在第一位的,而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迷失在外国美好的生活中不能自拔,我觉得,还是我们我们应该想留美幼童中那些卓有成就的人一样,好好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的同时,不能丢掉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

《幼童纪录片观后感(范文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