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读后感推荐(范文二篇)

时间:2022-04-23 15:10:4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437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读后感推荐(范文二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读后感推荐(范文二篇)》。

第一篇:红色家书读后感

传承是继承革命精神的基因

——读红色家书有感

“继我志呵!继我志呵!”这是革命先烈王器民临刑前写给妻子的遗言,临终前不忘嘱咐妻子继承自己遗志,引导儿子继续革命事业。诵读《红色家书》,我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情怀,永远怀念、牢记他们的遗愿与嘱托,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在传承中不断汲取力量。

传承为党为国的忠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这是先烈刘伯坚牺牲前写给诸位兄嫂和妻子的家书。在这里我看到了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不离不弃的忠诚本色,学习到了革命先烈对党绝对忠诚,永远信任组织、永远相信组织、永远依靠组织的坚定信仰。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该传承为党为国的革命忠诚,做到当组织信任的时候,不浮躁;当组织考验的时候,不气馁;当组织需要的时候,不骄傲。永远坚定执着追理想,一心一意跟党走,一心一意为党为国谋奉献。

传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诵读《红色家书》过程中,我看到了诸如“我决心向培养着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火而不辞”、“此身纯为被压迫者牺牲,非有丝毫个人企图”、“把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我们愿流尽最后一滴血”等一往无前的革命担当。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不断学习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担负起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传承敢为人先,不惧牺牲的胆魄。“革命”意为重大变革,泛指重大革新,“革命精神”也就是指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读《红色家书》,我体会到了革命先烈“加入共产党是为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谋中华民族之解放”、“死可以,变节是不可能的”、“铡刀下也绝不变节”的敢为人先、不惧牺牲的胆魄。回首过去,革命先辈以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艰辛历程,谱写“敢为人先、不惧牺牲”的时代烙印,展望未来,我们正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的就是“敢为人先、不惧牺牲”的胆魄。通过品读《红色家书》,我深深地被先烈们“敢为人先,走在前列”的过人胆魄所折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以传承先烈精神为奋斗目标,结合工作目标,拿出“敢为人先、不惧困难”的勇气、胆识和魄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一封封家书感人肺腑,一句句宣言震撼心灵。品读《红色家书》不仅令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也令我的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假发了工作热情。共产党人是革命意志的继承者,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的重任,作为共产党人的一员,我们要始终保持为党为国的绝对忠诚,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保持敢为人先、不惧牺牲的胆魄,立足平凡岗位,争取做出不凡的事迹。

第二篇:《丧家狗——我读论语》读书报告

《丧家狗——我读论语》

读书报告

提问1,孔子《论语》原著的真是真实含义

2,《论语》的批判与扬弃,即可以继承的和需要抛弃的。 3,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的基本思想概况

4,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儒家么?需要怎样的儒家?

五四打倒孔家店成了思想现代化的开端,而在这之前的三千年,我们的学者不过是对几十本经书进行在开发而已。中华帝国的稳定与衰落,继而重生都与他产生了重大的联系。而认识一个真正的孔子,不仅仅有助于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批判,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位伟大中国人的真实的历史地位。

篇幅有限,所以我想列举几个观点,稍稍能理解孔子的治学,治国,修身之道。 关于人伦道德,儒家著名的三纲学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成了后来人批判最为集中地地方。的确就这句话本身的含义就是确立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家庭为单位,凝聚成一个个小型的专制单位,而皇权则是这种不平等的无限扩大而已。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句话和上面那句结合起来,孝悌也就是家庭伦理就变成了一味控制般家长制。是啊,在家里面对自己的父亲兄长俯首贴耳,收到这种思想的控制,到了社会,进入官僚阶级,怎么可能犯上呢,一切早已是天经地义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

敬鬼神而远之

这两句话的大意就是君子不去谈论那些神鬼,后一句是尊敬鬼神但不去膜拜啊什么的,客客气气但绝不亲近。

鬼神观其实也是自然观或者科学观。 那个时代,对于大自然,多了一些类似宗教的迷信,孔子是入世的,关怀现实世界,人类社会,他认为什么来世啊,神鬼啊,地域啊,过于玄虚,不值得过分研究,消耗精神。但是由于没有做研究,便不能得知他们是什么,是否存在。于是不过问,单位了避免可能的麻烦,还是尊敬点好。这样问题就来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老人家这么理性,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必然给后世留下巨大的知识空白。可惜的是,对于大自然的研究,那些怪力乱神的可以避免,是的这种空白迟迟不能填充,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有点像孔子的自我总结,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可以独立思考,四十岁没有疑惑,五十岁懂得大道,六十岁听得进批评,七十岁则不必拘泥于规则,但依然合理。

孔子自己这样,从没有让别人这样,他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说过已所欲施于人。但是这种思想变化的划分是否过于机械,六十才耳顺起步太晚,而且苏格拉底谈论美,最后的结论是,美是难的,他也不知道美是什么,干脆留给后人。那么孔子真的不惑了么,知天命了么,显然不是。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句话为人诟病最多,解释的版本也是花样百出。这里提供一套,只有女人和道德低劣的人难以相处,和他们太亲近就会得意忘形,稍有疏远就埋怨你的不对。

如果这个有争议的版本的确是孔子的本意的话,我倒是能理解,毕竟3000多年前,严格的等级制,女人在家庭地位低下,出于绝对的服从。孔子的确也说过类似的话,比如三纲。这是时代的局限,错就是错了,就应该批判,这也不影响孔子的伟大。倒是很多学者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拼命搞爱国讲学,为孔子辩解。说什么小人是小孩,女人是女孩,愿意是小男孩和小女孩难以养活,因为医疗水平低。(于丹)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孔子的入世与出世原则,飞黄腾达要推行主张,心怀天下,暗含着做官的目的是济天下。穷困潦倒则修身养性,自我约束。这句话奥无疑问可以作为所有的行为准则,尽管如何济天下,如何善其身,内容有本质的区别,但依然值得我们去追求和效仿。孔子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可惜后人读书纯粹为了做官,做到这一层次的有几个呢?虽然他们都读经书,但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读罢了。

当然这句话还有现代版的衍生,那就是达则独善其身,穷的兼济天下。这并非简单的字面变化。现代公民社会,人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权利奋斗,否则人权不会天然的赐予你。所以“穷”,草根与大众更应该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要为之奋斗。而人权是所有人共享的,每一个个体的努力都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所以穷则兼济天下,有他的实践意义。 达则独善其身,一个人权力越大,就越容易享受特权,侵害他人利益。所以官员,掌权者必须独善其身,不仅如此,还需要接受更多的监督,他们这一群体的个人隐私也要比一般公民少很多。大小事情都要在公民面前做无罪辩护,这也是目前为止防止暴政的最好办法。充分的让人民监督。所以,为了不自讨没趣,还是提前独善其身的好。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世间大道不行,人性败坏,道德沦丧,我就乘着船在大海漂泊。很有一种追求真理,不甘堕落的圣人作风。其实孔子一辈子就在推行他的道,遇到的阻力还不小。到处被敢,就像丧家狗一样,最后不去做官,专心治学,倒有点乘桴浮于海的意思。自己去追求心中的精神故乡去了。一个老师坐在树下,一群年轻的学生围在一旁,这是几千年前极为经典的场景。

其实每个时代,尤其是重大变革发生的年代,是抱残守缺,还是推行自己的理想,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你必须把握住真正的真理,而不是自以为的真理。我们现在来看,孔子的理论却又巨大的缺陷,它却有点把自己的理论当绝对真理,一心想要推行。但是他至少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的原则是要有自己的信仰,纯学术的改变可以理解,单位了利益,就谎话连篇,助纣为虐,这是孔子也鄙视的。作为现代人,我们要有这种殉道精神,现实中面对不合理的状况,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现实如此。几千年的孔子就告诉我们,现实就是用来改变的,他存在的必要性仅仅在于他的合理性。当我们面对不合理的现实,我们如何选择呢,是主动地改变,还是默默地承受,或者远远地逃开还是融入其中自己牟利呢。我们不仅仅要坚守自己的理想,还要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反复的思考和理解自己理想的价值和合理性,而不是固执着坐井观天。

小结:

孔子的思想有自己的局限,比如三纲五常与忽视科学,理性思维的不发达,但任何人物都必然有自己的时代局限,真正然我们反思的也许不是孔子思想的扬弃;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很明显不过了,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如一潭死水,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把所有的错都推给孔子是不公平的。历史上真真实的孔子保留着一个学者的气质和追求理想的执着。虽然一些观点使我们批判的对象,但他依然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我们见到了太多的假孔子,他们就是那些把儒家奉为唯一真理的人,那些把它作为统治工具,驯服犬儒的人,那些不知创新,只知新循守旧的人,那些嘴上一套,暗地一套的人。当然我们从他的论语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尤其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比较),孔子并不善于在谈话中和弟子一同探索未知,而是下结论,造成了一种毋庸置疑的态度。而且内容过多的在举例子,而不是在逻辑上得出本质,这一切对后来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但最应该批判的是那些假道学家,最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现在面临的全盘西化,在文化史中应该如何理解,我们做出选择。国学热让孔子再次复活,再次成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代笔,他的思想瞬间就成了普世的良方,内容再一次的更新换代,无所不包。而我也在一次的看到了自卑的内心,和虚伪而险恶的用心。

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再次拿出孔家店,并借助民族主义,再一次的举起了文化壁垒,高喊文化无优劣,中国特色。殊不知离开了普世的国粹就如同沙滩上的大厦,离开了交流融汇的文化只不过是一滩发臭的死水。他们疯狂的膜拜,把孔子塑造成永远正确的圣人,把最新的理论往肚子里塞,把致命的弱点遮遮掩掩;这样做无非就是一个目的,造成一种印象,什么东西咱老祖宗都有,不用学人家的。让我们怀着这样的目的,却手握着孔子化的现代理论时,真是一幅幽默的场景。

北京最近立起了孔子像,是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的到来,还是中华文明狂妄自大的复苏,或者仅仅只是纪念一位古代的思想家,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 我们需要怎样的“孔子们”。

摆脱了过多的期待和重负,自缚与虚伪,我们对待中国古代思想就会轻松很多,也更容易接近他的本质——任何一种思想,最重要的是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而不是用作其他目的的砖头。它们是现代文化中的一流,是我么众多选择中的一种,我们尊敬他,思考它,完善了我们思维和品德,这就足够了。我们甚至可以不理会他,而只关注其他国家和伟大人物的思想,也可以做专门的研究,相同的是,对待思想有一种自由选择,自如吸收的态度。思想和文化是用来丰富我们的食粮,而不是打击别人的棍子。

《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读后感推荐(范文二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