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六篇)

时间:2022-04-04 16:01:5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541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六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六篇)》。

第一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看了金陵十三钗的第一感受就是:悲壮、愤怒、特憋屈!看完后,我太气愤了,真实的反应了战争背后的罪恶!

犹记那句:“小妹妹你把钱收好姐姐还要拿这钱赎身呢”我便泪流满面,“好好替姐姐活下去”我永远忘不了这14个女人拎着包风情万种的走进教堂的场景有一句话真的好“现在的我们没有资格替那些受害者原谅当时的侵略者”

铭记国耻,吾辈自强!我们很幸运没有生长在那个年代,享受的都是先烈用血打下来的江山,哪有什么资格抱怨这个那个,珍惜生活,珍惜当下。

这也让我想起了以前。我是一个动漫爱好者,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动漫大国,小时候我就接触到了日本动漫,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我的爸爸,在看到我看日本动漫的时候总会说我几句“这有什么好看的嘛?”那会儿我只当他老了,不懂我们小孩子的乐趣,虽然之后我爸爸也会和我说南京大屠杀时日本有多么讨厌,但那会儿我还什么都不懂,也没了解过关于日本人的那些罪行,只知道是敌国。不过后来慢慢长大了,也慢慢的了解到了日本残酷的作为,也十分痛恨日本,也理解了为什么爸爸在我看动漫时会叹气,虽说有句话是“现在的日本和那时候不一样了,日本后辈的人也是无辜的”但我们也确实没资格代替死难的中国先辈原谅日本。

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无情、卑微、无奈、无助,战争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就女人和小孩。她们是最没有能力反抗的群体,也是最无助的,特别是那个女主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特别震撼,为了孩子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希望永远没有战争。

一个民族,躺在地上,做着最卑微的抵抗,为的只是保护那一点点希望。这希望不仅是那些女学生,那些已经死去的士兵,即将死去的女人和即将死去的男人,他们本应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我们不配评价那些死去的人们,因为我们、父辈、或者祖父辈都只是他们眼中需要他们去死才能保护的孩子。电影里死去的人把希望留给了女学生,现实中三十万白骨把希望留给了我们。

这电影不是为了让我们延续仇恨,也不是让我们去原谅,更不是让我们去讨论剧中人谁应死该活。仇恨的确不应当被延续,我们也没资格说原谅,因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幸福的生活。

过去不可改变,更不能被遗忘。铭记过去,珍惜现在,警示未来。我想就是这电影最大的意义。

第二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上映的第二天晚上,一个人去影院看了老谋子谋划了四年、投资6亿人民币、准备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奖的这部片子。片子拍得壮丽、凄美、动人。

《金陵十三钗》不像类似题材的战争片那么的场面宏大,它仅围绕一个点、一个故事情节展开铺叙。凄美悲壮的故事情节、主人翁精湛的演技、逼真的现场特效,成就了这部影片。2小时20分钟的片子,惊心动魄的情节一环扣一环,让观众情不自禁的把自己带进了那个年代,感同身受着他们的遭遇,呼吸着他们的呼吸,为他们的命运祈祷着。

以玉墨为首的13个女人演活了唐诗宋词中描绘的秦淮河畔青一楼女子的音容笑貌,她们的一颦一笑都带着那个年代的胭脂的味道。可是,正是这样一群最卑微的女人,在生与死、勇敢和懦弱面前,她们决然的选择了舍生取义,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她们用生命捍卫了尊严,她们用生命给了自己一个华丽的蜕变。

影片中,主人翁约翰从一个市井的殡葬师转变为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神父”,让我们看到了不同肤色人一性一中隐藏着的善与美,他在影片中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这也启示着人类,大爱才是正道。

任何一部影片都会众说纷纭,《金陵十三钗》如是。我认为,即便这部影片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只要它的故事情节能打动观众的内心,能让观众与导演所要表达的“珍爱和平生活”的主题产生共鸣,即是成功。

第三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一)

“侬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

《秦淮景》曲调悄然响起,透过教堂天窗的圣光将十三个婀娜身影细密包裹。

环佩叮当,云衾玉锦。琵琶无声四弦,在轻拢慢捻抹复挑中悠扬出一曲浮生梦。

我抬头,目光不移地看着居于正中的玉墨。依旧是醴艳的容颜,依然是绰约的步履,她的周身却仿佛笼罩着一层圣洁的光辉。

环抱琵琶、语笑卿卿的玉墨,终究唤醒了人性之花,那花儿绽放之时,光辉耀世,艳惊芳洲。

(二)

看《金陵十三钗》的过程,完全是一场灵魂的洗礼。

影片伊始,一心为钱的殡仪师约翰在漫天硝烟中“邂逅”了避难的教会女学生,中国军人李教官携弟兄殊死拼搏,十三位“秦淮河女子”相约去天主教堂保全性命……上苍巧妙地将这三拨本毫无瓜葛的人联系在一起,门外是中日烽火不休,门内则上演了一场人性的战役。

看罢此片,我的眼前长久回放着那些难忘的画面――女学生与妓女们为厕所争执的场景、约翰一心为钱苦求不得却在最终选择坚守的蜕变、玉墨袅娜的背影与最后的两道泪痕、豆蔻拼死折返只为得到琵琶弦以奏一曲《秦淮景》……当然,最令我刻骨铭心的,莫过于影片最终夕阳西下,约翰载女学生逃脱时双眸中浑浊的泪光。

我试图揣摩――约翰因何落泪?是悲战火不绝,是悲心爱之人踏入死地,今生难见,还是哀命运哀是非哀这血染的人间?

答案无从得知,但约翰落泪的那一刻,我清楚地看见了人性的光辉!

约翰是一位美国人,他本可随同伴一走了之,却因舍弃不下女学生而固执坚守。他爱玉墨,却为了保全女学生而亲眼看着心爱的她一步步走向永诀。不知怎么的,影片结束后,我仍在回想着约翰四处寻觅钱财的笨拙身影,心中便如同注满了泪水般酸楚胀痛。面对南京惨景,这个本可置身事外的美国人无悔地穿上神父服装,无怨地踏上一条生死未卜的救亡之路。当第一个女学生的血浸染了他的视线,当他目睹日本人的暴行时,灵魂深处的人性最终左右了他的抉择。

《金陵十三钗》中,约翰无疑代表着人性的光辉。(读后感)当他完成了一次次心灵的淬炼、重塑信仰时,我的泪水便如断弦般无止无休。

闭上眼,仿佛看到约翰温暖坚定的笑容,刹那间,教堂顶那扇天窗透过的圣光照人吾心,似有唱诗班悠扬的歌声回荡耳际,携来无边的释然与顿悟。

这便是人性的力量,无上的光芒。

(三)

影片中,之于约翰,另一出彩人物当数玉墨。从初见的巧笑倩兮、眉宇难掩风尘,到诀别前夜回归质朴、面颊上留下的两道泪痕……玉墨在磨砺中完成了灵魂的净化,成为十三岁那年的青涩女孩――相信幸福、善意和爱。

无疑,玉墨是善良的。纵使身陷泥淖,心却仍在红尘中苦苦坚守。她一直等着那个机会,恰如赴死前夜她所说的那样:商女应知亡国恨,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纵使相爱不能相守,纵使前方再无退路,我也愿意相信玉墨没有后悔,她踏上卡车的一刻,我再次清晰地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一个遭人鄙夷的妓女,最终却用身体换来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一生一世同宿一夜,永无悔。

浮浮沉沉,分分离离又轮回。

穿越喜与悲,吟唱又何为……

听着这首《墨玉》,玉墨的面容在我的眼前若隐若现,千万种风情闪过,却最终只定格下她女学生般的清爽笑容。

洗净铅华后,她如愿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而她短暂的一生,也已向观者展示了人性的无边光辉。

(四)

《金陵十三钗》里,真假美丑强烈对比,为观众打开了人性之门。然而纵观影片,除日本兵外,并未存在一个绝对恶意的人物。一场场纠葛,一段段是非缠绕,令人性之光自始至终闪耀。

近乎残酷的画面重现,身负炸药包以身为弹的中国士兵奔赴在战斗前线,一声爆响之后,敌军阵地四分五裂……最难忘李教官苦苦坚持,直等到日本兵攻上危楼,将他打人深渊。然而,就在他坠落瞬间炸药四起,天地间唯灰烬一片……看到这一绝烈场景,我捂住嘴哽咽着发出哀鸣,心脏攫紧纠痛。那一刻,人性的光辉将我密匝包裹,巨大的震撼席卷着四肢百骸。

(五)

回忆至此,倒也真可以为《金陵十三钗》作个概括:人性。在如今节奏愈发快急的生活中,我们是否应该深刻体味一下这二字的含义,阻抑你我几乎停不下来的步伐?

无论他人如何,我定是永远都会记得,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我曾泪痕满面地看完了一场电影,我可以骄傲地对每个人说: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这是课本无法带来的震撼,这是一场毫无修饰的灵魂洗礼,它所能带给我的不仅是深刻的思考,更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信仰、应坚守的铮铮誓言!

(六)

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

细细哪,到到来,唱拨给诸公听

呀……

瞻园依然堂阔宇深,白鹭洲依然清水涟涟,却再不见钿头银篦、伊人倩影。

唯有那秦淮河水缓缓流淌,低吟着被历史风霜覆盖的金陵旧事,长久不绝。

(七)

江南虽锦绣,一段风雅情。

然吾辈该忆亡国恨、追思到如今!

我想,千秋万代,唯人性光辉不灭,它永远具备着臣服万物的力量和美,使得善爱之花遍野,装点着祖国绚丽多姿的明天!

第四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刚给自己博客取名字的时候觉得很可笑,记得小时候,老师每次在观影后都要我们写一篇观后感,那时候的我们总是憋了半天劲才写出一篇完成任务。现在呢,别人不说,我们也会自觉得写点了,真是进步啦

每次老谋子的电影总是能引起轩然大波。我本人也十分欣赏张导的才华。他每次的电影总是在芸芸众生中追求独特,唯美而独一无二的布景,与众不同的演员,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细节的完美,我觉得这是许多华语电影所缺少的。在这个以票房论输赢的年代,许多电影已经为了盲目追求票房数字的上涨丧失了作为电影人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标准。而我觉得张艺谋是这个年代导演中的例外。他拍每一步电影,总是力求最好,不论是挑演员,选剧本,还是场景的布置。他对艺术是一种热爱,至于票房,就是他无心插柳的事情了。

自从金陵首映以来,好评就不断,特别是一些我认为有极高判断水准的人,都认为此片必火,倪妮所扮演的玉墨也深入人心。实在抵挡不了这样的诱惑,今天也特地去电影院看了一回。

可能因为前期看了许多关于此片的报道,许多部分对于我来说已没有了新鲜感,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细节完美,场景壮阔,任务个性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确实有冲击好莱坞的潜力。

今天头好痛,就写到这里吧。配上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曲。

第五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这是一部前几年的片子,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之下,我们军队和日本兵进行抗战,十四个金陵的妓女躲到了教堂,之后发生的感人的事。南京大屠杀是我们难以忘怀的历史,在这段历史里,曾有著名的《贝尔日记》等详细记述当时发生的事。

不同于其他的英雄,这部影片的英雄是一批批来自于风尘的女人们,她们本来是世间的可怜儿,看透了整个世界的荒诞,自愿代替女学生赶赴日本的庆功宴,等待她们的是什么呢?影片虽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我们想想也知道,肯定是很悲惨的。

真的教父已经死了,而假冒教父的人为了自己的良心,偷偷地将女学生装到卡车上,放几瓶洋酒,假装自己运酒的,逃离了危险区。当日本兵发现教堂有女人的一系列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为之震惊。一群日本兵像疯了一样地找女学生,意图不轨,有一个女学生为了逃避日本兵的骚扰,摔死了。后来,日本兵想到了另一种方法,待到他们开庆功会的时候,让女学生们唱歌助兴。

在片子里,有一个插曲,就是两个风尘女子为了取琴弦特意回到妓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被日本兵发现,一个直接被击毙之后强奸,另一个被轮奸之后再杀害。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南京大屠杀简直是丧尽天良。

在国际法里规定,任何士兵不能对普通百姓进行屠杀,这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但是日本的官方至今对慰安妇等问题逃避,甚至公开否认这些事实,令我们感到愤慨。在这几天,我又看了一些慰安妇的纪录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经苦难的见证者渐渐地离世,她们也许至死也等不到日本的忏悔,想到这里,怎么能让人不痛心呢?

金陵十三钗里最惹眼的就是玉墨这个角色,她是头牌妓女,不卑不亢,还会讲流利的英语。她在十几岁的时候被继父强奸,从此她的人生进入了灰色时期。当她看到这些女学生想要自杀,也不愿服务日本兵的时候,她想要以自己的身体来拯救这些可怜的女学生们。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很善良,也很勇敢。

在整个影片里,英雄不再是英明神武的男人们,而是这些风尘女子们,在国破家亡的当口,她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拯救苦难的同胞们,上演了可歌可泣的一幕。整个故事虽然是捏造的,但是妓女救国的故事真不少,诸如大名鼎鼎的小凤仙、赛金花等等先例,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观看完《金陵十三钗》里,小伊关注了一个小人物,就是曹可凡扮演的汉奸,他为了保全自己女儿免受日本兵的侮辱,将自己的家产奉献给了日本,结果当他看着假扮的“女学生”上车以后,立马被击毙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叛徒都没有好下场,难道不是吗?

整部影片没有赘述,从教堂逃亡的女学生和妓女的视角来诠释当时南京大屠杀的社会大背景,反映被日本兵控制的南京有多可怕。随便一个镜头,就是街头横尸遍野。我们再来看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实片,当时在南京有不少慰安所,环境多混乱,人们生活多艰难,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第六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整部电影的背景很压抑。小日本满南京的屠杀。14个教会学生、14个秦淮妓女、一个神父的养子和一个洋人殡葬师,一起出现在了一个天主教堂。学生看不起妓女,妓女不屑于和学生一般计较。一直是这样,其实,一直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不知不觉,书娟竟然带着女学生避开妓女们躲藏的地窖往楼上跑,妓女们最后也替代了女学生,奔赴遥不可知的地狱。

身边的女孩不停的在抹眼泪、吸鼻涕。这部电影拍的太细腻,妓女丰润扭动的翘臀、洋教士与妓女的调情、孟先生压抑浓重的父爱,李教官的隐忍痛心……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是一场无声的控诉,它想要宣泄,想要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爱找一个出口。什么能够带着大家逃离南京,什么能够带领大家躲开战争。

实在是很喜欢约翰神父的演技,《金陵十三钗》是先在外国首映的,洋人们对这部电影反响不是很高,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情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妓女就比学生低贱,不懂得牺牲,不懂得隐忍。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从一个贪财嗜酒的洋人殡葬师蜕变成为一个为灵魂祈祷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尽致,看着他为十三钗祈祷的背影,我真的愿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愿意相信最后的最后,大家都平安无事。

谁说婊子无情,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豆蔻为了为浦生弹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险,用生命与尊严做赌注,只为找回缺失的四条琵琶弦……即使最后,那个爱猫的妓女低声的控诉“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时的挣扎都让我对他们有了更高的敬意。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害怕、哭泣,让妓女的敢爱敢恨又更一步地栩栩如生。

爆炸的炮火中,有美丽的五色花随着硝烟飘落,花儿落在地上,牵起一片轻轻的叹息。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