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作总结

时间:2022-04-25 04:18:38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145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工程项目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工程项目工作总结》。

第一篇:工程项目工作总结

班班通薄改项目工程落户到我校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班班通薄改项目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扎实有效。现将我校利用班班通薄改项目设备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情况,向上级领导做以下汇报: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隆安县第一中学成立于1946年,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教职工79多人,学生534多人。学校现有电子备课室一间,配置12台联想I3处理器的电脑,班班通一体机教室12间。学校师生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服务器集体备课教育资源,也可以直接访问互联网,搜索自己想要的资源,获取有价值的教育信息,用于指导平时的教育教学。学校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科学管理,依法治校。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创规范、搞科研、办特色,以发展的需要为着眼点,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为学校赢得了一项又一项的荣誉。

二、规范管理,健全机构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了由王尚麟校长任组长,副校长石同欢任副组长,教导处主任农天贵、教研组长、计算机教师(技术管理员)为成员的班班通薄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保证了一体机资源应用的正常有序开展。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管理较好。

2、强化管理,规范档案。

(1)加强设备和资源管理,落实管理教师职责。

我校有教师集体备课室,并配有相应的管理员,每天及时整理教师集体备课的教育资源并共享到服务器,并能及时为各个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电脑问题排忧解难。同时建有接收、使用、维修记录,做好设备的防尘、防盗、防火、防潮、防雷工作,从未出现安全事故。管理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对资源进行整理,建有详细的资源目录,方便教师浏览、查找资源。

(2)加强一体机资源应用管理,落实校长职责。

学校建立健全了班班通薄改项目工作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学校教师应用一体机设备的积极性。学校把预算经费的10%用于班班通薄改项目工作之中,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激励学校教师应用兴趣,并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应用光盘教学很正常、不用反而不习惯”的氛围。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一体机的使用教研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对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作用非常明显。

(3)加强一体机资源库建设,落实课堂教学需求。

学校在落实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我校教务处农天贵主任亲自牵头,下发各个教研组组建自己学科资源的工作任务,要求按质按量的完成,同时农主任经常能检查资源库的建设进度,对资源库组建得好的教研组进行表扬,对落实不到位的教研组进行督促。现在距一体机项目落户到我校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的资源库已经有很多资源供教师使用。

为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学校鼓励教师自制课件,我校多次派出人员外出学习课件制作,回校后又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的培训,使80%的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独立进行课件的制作。教师自己动手,为丰富学校的电教资源做着切实的努力,同时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

三、严抓培训,促进使用

1、培训工作

我校电教组成员,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培训,对班班通薄改项目工作非常熟悉,多次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一体机资源应用培训工作,通过学习,教师掌握了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授课的基本方法。学校建立了校园网,我校教师可以通过局域网在任何一台机器上进行浏览,教师在熟练使用一体机之后,对一体机资源有了新的认识,使用兴趣更高了,极大地推动了我校一体机资源与学科有效整合的进程,提高了教师应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益。

2、应用工作

经过几轮的培训,教师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能。学校加大了制度保障的力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要求每人每天至少要浏览一次一体机资源,充分利用一体机网进行备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充实自己的知识积累,学习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经常开展一体机授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经常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平常教学和公开教学中,鼓励教师从资源服务器上下载资源制作课件,改进教学呈现方式,使传统的教学平台“课本、白板、教师”有新的内涵,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直观性,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便于操作。要求教师积极撰写电教论文,写心得,总结经验;开展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课件评比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观看教育新闻和教师培训节目、新课程师资培训等节目,从多方面促进教师多学多用,充分地利用资源为教学服务。

在教师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竞赛活动中,我校充分利用一体机资源开展活动,使原本枯燥的学习、教学活动变的生动有趣了,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工作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和注意力程度不断提高,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骨干教师带头,带动全体教师参与,拓宽了视野和教学思路,通过信息技术显现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在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画面,使学生更生动,更丰富地了解内容,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四、注重实效,成果突出

有了现代一体机,我校的教育教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xx年度,有韦凤英、黄丽娟等多位老师,在县教育局主办的新课改操作实践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五、树立目标,持续发展

一体机这一新生事物,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去巩固和发展这一全新的教育手段,将是我们长期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学校要建立一体机使用考核制度,严格对教师应用一体机资源进行考核、监督,并与教师年终考核、评优选先紧密挂钩,加强考核激励机制,并加大基于“一体机资源应用”的教研、交流、培训活动,落实以训促用的要求,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使一体机这项工作持续,稳健地向前发展,向着教学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第二篇:农村供水工程实施方案

、基本情况

**行政村位于**县西南部25公里处,全村现有5个自然村共120户515人,大家畜52头,耕地面积3843亩,经济林144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苹果、核桃为主,属于我县粮油干果主产区之一,人均纯收入1664元。目前我县拟定在该村修建移民新村,安置柏峪乡贫困户100户400人。**人口将达到

220户915人。

本项目区地处塬区,干旱缺水,人畜饮水要到10里以外的地方拉水吃或到沟底肩挑畜驮,每方水价高达7元钱。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农村对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缺水已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群众强烈要求兴建一处引水工程,以便解决群众生活、生产用水,达到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二、工程设计

经水利局领导及技术人员与乡、村干部对该工程进行现场勘测,本着节约投资、综合利用、科学规划的设计原则,坚持优选方案采取自流引水形式,该工程由高位蓄水池、集水池、输配水管道等设施组成。

1、取水工程设计

以梁家山供水站高位水池水为取水水源,经化验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且水源水量充沛可靠,完全可满足设计年限内人口的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及农业发展的要求。

在吉子湾村建100 m3减压浆砌料石调节蓄水池一座。

2、输配水管线安装

根据规范,水源到高位蓄水池之间的输水管道设计流量为供水区最高日需水量。从输水干管引入村庄的配水干管其设计流量为供水区最高日最高时需水量。

安装输水管道10000m,其中φ63pe管3000 m,φ50pe管4200m,村中配水干管φ40pe管2800m,入户进院支配水管由群众自愿、自筹解决,达到供水系统全部入户,不留集中供水龙头。

三、施工及其应注意问题

施工时除严格要求保质保量进行加工施工和安装外,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1、浆砌块石蓄水池

砌筑必须严格保证各向缝内的砂浆饱满。块石厚度应大于200毫米,形状规则整齐,不得采用已风化及带有水锈和裂纹的块石。池壁上不准留脚手眼。

2、输配水管道安装

(1)输配水管道安装时,必需严格按照新施工规范精心施工,以保证管道安装质量。

(2)塑料管道承插口安装必须严密,确保密封及安装质量。

(3)结合本地冰冻深度及综合因素考虑确定,输配水管线沿公路距地表控制1.2m埋深,管床原土翻松夯实,厚度50cm。

四、工程建设与管理

1、 建设管理

(1)组织机构

本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由县水利局统一负责。在工程建设时期由县水利局、乡政府、村委会抽调人员组成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建设的资金筹措、前期工作、工程建设以及质量管理。

(2)质量保证措施

在工程建设中抽调工程技术人员成立质量检查组,严格实行三检制,执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评定、验收有关规范规程,坚持做到先质量认证后结算工程款的原则,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3)建设进度计划

本工程计划工期两个月。二00四年八月中旬开工。土建部分集水池、蓄水池可同步进行,管沟开挖及输配水管道安装随后进行,于二00四年十月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2、 运行管理

依据《陕西省农村饮水工程运营管理办法》,进行经营管理。工程建成后,进行改制。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依法经营,实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水源保护

在水源处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制定水源保护制度,禁止在取水点半径1000m内建有污染水质的设施,禁止村民在保护区内放牧及清洗剧毒农药机具;加强水源地管护措施,并设立水源保护标志。由村委会确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并发动群众绿化水源地保土蓄水,让水源能够永蓄利用。

五、投资估算

1、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原则和依据

(1)编制原则

按陕西省计委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以下简称“2000办法及标准”)执行。

(2)编制依据

定额依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按陕西省计委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以下简称“2000建筑预算定额”),并扩大15.5%作为估算定额。

水利水电安装工程按陕西省计委陕计项目[2000]1045号文颁发的《陕西省水利水电设计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采用陕西省水利厅陕水计(1996)140号文颁发

第三篇:异地搬迁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贫困地区“易地搬迁,无土安置”及农民工公寓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确保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搬迁安置总体情况

(一)搬迁安置范围及对象

金城江区、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大化县等10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在0.5亩以下,而且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或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村人口,以及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的农村人口。

(二)搬迁安置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以县为基本实施单位,实施县内或乡镇范围的搬迁工程,并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依托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按“无土安置”的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一是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进行搬迁安置;二是依托小城镇发展,结合乡镇扩容的需求进行搬迁安置;三是把居住环境分散、生态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状况较差的农村人口搬迁安置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

(三)搬迁安置任务

20**-2020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约3.3万户15万人,同时吸引部分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农村人口搬迁到乡镇、县城或项目园区周边,涉及总人口预计达6万户30万人。

“十二五”期间(20**-20**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7208户81450人。

其中:

20**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5577户26140人;

20**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338户20451人;

20**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88户17744人;

20**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05户17115人。

(四)资金筹措

“十二五”期间(20**-20**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需要进行住房及附属设施、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土地开发和调整、水利渠道、入户沼气池及通电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20亿元左右。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计划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五部分筹措。

二、各县(区)“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一)金城江区

1、搬迁安置任务

20**-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579户2456人。

其中:

20**年搬迁安置258户1106人;

20**年搬迁安置122户557人;

20**年搬迁安置104户411人;

20**年搬迁安置95户382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房屋建设:20**-20**年共需搬迁579户2456人,按照户均120m2的标准计算,以砖混结构为主,共需建房69480m2。

人畜饮水:安置区要达到农村安全饮水的标准,概算共需新建人畜饮水45处,其中蓄水池830m3,输供水管道47.34公里。

道路建设:新建泥结碎石乡村公路18.8Km,按四级下限路面设计;安置点的屯内道路硬化46666平方米。

沼气池:为解决搬迁贫困户的生活能源问题,结合条件适宜与群众需要,共需新建沼气池249座。

通电工程:400V低压输电线路架设30.5公里。

由于金城江区实施的都是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采取的是屯内安置方式,可以利用原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需要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3、资金筹措

(1)资金来源

估算总投资12446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560万元,占12.5%;地方配套投资352万元,占2.8%;整合其它资金及搬迁群众自筹资金10540万元,占84.7%。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二)环江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至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985户4324人,其中:

20**年搬迁安置235户1024人;

20**年搬迁安置275户1200人;

20**年搬迁安置250户1100人;

20**年搬迁安置225户10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07250平方米;农田水利设施42公里;修建通村公路46公里;卫生院1000平方米;村级公共设施8600平方米;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生态建设项目。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环江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97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4015万元,整合中央相关支农投资1200万元,中央扶贫资金860万,地方政府投资4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4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三)罗城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至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77户16988人,其中:

20**年搬迁安置1277户5788人;

20**年搬迁安置1000户4500人;

20**年搬迁安置800户4000人;

20**年搬迁安置600户27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住房和附属设施面积145600m2,其中住房建设面积89600m2,附属设施建设面积56000m2。

改扩建农村公路94km;新建人饮工程25处数,解决移民饮水人口1120户4790人。

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1300亩,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修建渠道67km,田坎硬化等工程,开发和调整农田面积500亩。

新建沼气池800个,容积6400m3。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罗城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80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2000万元,国家、自治区财政扶贫配套资金5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00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四)巴马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至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972户9492人,其中:

20**年搬迁安置863户4366人;

20**年搬迁安置429户1945人;

20**年搬迁安置322户1466人;

20**年搬迁安置358户1715人。

2、主要建设内容

计划设置39个安置点,在安置点计划新建住房109980平方米、畜舍9165平方米,新建渠道49公里,新建蓄水池40座25140立方米、配套输水管93.7公里,新建公路65.2公里,硬化街道27495平方米、排水沟12831米。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总投资200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补助9000万元,地方配套1000万元,群众自筹1000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五)凤山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至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520户7801人,其中:

20**年搬迁安置332户1658人;

20**年搬迁安置413户2139人;

20**年搬迁安置330户1707人;

20**年搬迁安置445户2297人。

2、主要建设内容

住房建设116960平方米,改扩建安置点公路90公里,人畜饮水工程6处350立方米,架设输电线路120公里,及其他附属设施等。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总投资879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补助4748万元,地方配套76万元,群众自筹397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六)都安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至20**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600户8000人,其中:

20**年搬迁安置850户4250人;

20**年搬迁安置350户1750人;

20**年搬迁安置200户1000人;

20**年搬迁安置200户10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土地调整1419亩,建设基本农田1419亩,新建四级路17公里,屯级路31公里,人饮工程15处,架高低压线路39.5公里,安装变压器15台,建水利渠道30公里,学校15000m2,卫生室3000m2,安置点办公室3000m2,附属设施建设141500m2,民房建设267000m2。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计划总投资:22711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试点资金16378万元,地方配套1136万元,群众自筹5197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

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三、“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全国性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建设方案

(一)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整理形成地域上连片的安置区用地,借助毗邻县城的区位特点,重点在大化县、罗城县、巴马县开展具备居住、商业、文化等功能的新城建设。

1、大化县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

(1)建设目标

根据新形势下政策法规的约束和对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的要求,大化县立足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综合开发的高度,决定依托城镇化发展,打造大化县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使之成为一个具备全国性示范的、集“居住、商业、旅游”于一体的新城区。

规划总面积为2300亩,其中第一期600亩,第二期规划面积约1700亩。

计划搬迁安置1800户约8988人。

(2)建设内容

开发和调整土地2300亩;建设沼气池1500座;安置点场地平整553200立方米;住房建设2700套,215600平方米;变压器146台;供电线路架设92公里;安置点道路建设60公里;街道硬化70800平方米;挡土墙9800立方米;人饮工程30处;供水管路92公里;牲畜饲养基础设施建设18000平方米;饲养牲畜4500头;排洪沟130米、排水沟12980米;卫生室、文化室1750平方米;街道绿化等其他附属设施。

(3)进度安排

20**-20**年,进行一期工程公开招投标,由具备资质和实力的开发商(承建单位)整体开发建设,开发商按照三种不同户型和面积向政府提供1100套房屋和22000M2的商业面积。

政府将1100套房和22000M2商业面积提供给搬迁农户后,所得资金除了按国家规定给易地搬迁农户建房补助之外,其余全部投入一期规划的“三通一平”、小区硬化绿化美化及生活设施建设和二期扩大1700亩土地征收及其基础设施建设。

(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工程总投资估算为36000万元。

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6000万元;申请中央其他专项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群众自筹28400万元。

2、罗城县易地搬迁农民创业园

(1)建设目标

罗城县将依托城镇化发展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建设,以连片集中开发方式,重点在县城区建设安置点。

罗城县计划在县城西面、成龙湖以北一带开发建设新城区,在新城区建设打造“农民创业园”。

根据新城区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规划总面积约3600亩,规划区内把商贸、文化、医疗、托幼、旅游等产业集中于一体,打造仫佬民族文化新城,把县城行政中心向新区转移。

新城区规模可容纳约8000户36000人口,以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完善新城区功能设施,计划在新城区内建设公务员居住小区、事业单位人员居住小区、农民进城易地安置(农民创业园)小区(包括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商贸区、现代服务产业区和行政文化区等。

在“十二五”期间搬迁安置1500户约7500人,至2020年搬迁安置到2500户12000人,农民搬迁进城安置人口比例占新城区总容纳人口的33.3%。

另外,建设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300套,20**—20**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300户1200人,平均每年安置100户400人左右。

“十二五”期间,罗城县在县城新区建设“农民创业园”计划搬迁安置1500户约7500人,分4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20**年搬迁安置500户2500人,另外20**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100户400人;

第二阶段20**—20**年搬迁安置500户2500人,另外20**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100户400人;

第三阶段20**—20**年搬迁安置500户2500人,另外20**年临时性安置进城农民工100户400人。

第四阶段20**—2020年计划搬迁安置1000户4500人,以乡镇城镇化发展为依托,在小城镇发展比较规模的乡镇建设易地扶贫安置点进行相对集中安置。

(2)建设内容

建房用地160亩;新建农民创业园小高层住房1200套;新建民族特色的独立户型住房300套;利用小高层住房底层建设市场4000m2;建设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300套;社区办公场所和文体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卫生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供电、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建设;小区环境绿化、路灯安装等工程建设;平整场地等。

(3)进度安排

第一期工程:安置500户住房争取在20**年11月开工建设,工期1年2个月;其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也要相继开工建设,于20**年底前完成。

第一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100套也于20**年底前建设完成。

第二期工程:前期工作计划在20**年10月前完成,20**年11月开工建设,工期1年2个月,至20**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计划建设500户农民进入创业园的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第二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100套也于20**年底前建设完成。

第三期工程:前期工作计划在20**年10月前完成,20**年11月开工建设,工期1年2个月,至20**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计划建设500户农民进入创业园的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第三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周期出租公寓100套也于20**年底前建设完成。

第四期工程:将在20**年后开展各项建设工作。

(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47020万元,其中:“十二五”期间3期工程搬迁安置1500户投资25470万元,20**—20**年建设农民工周期出租公寓300套投资1550万元,20**—2020年第四期工程搬迁安置1000户投资20000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拟通过争取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争取国家农民工公共租赁房补助资金、争取自治区农民工公共租赁房配套资金、县财政配套资金、群众自筹等部分筹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项目县(区)要成立县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区)长担任,成员由县(区)政府办、发展和改革、扶贫、财政、交通、建设、水利、国土资源、公安、供电、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民政、教育、卫生、调处等相关部门及有关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担任。

(二)合理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各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根据本县(区)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科学、合理、切实地制定好本县(区)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实施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列入各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各有关部门、乡镇要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抓实抓好。

(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经费较少、建设用地成本较高、就业发展较为困难等实际问题,计划从20**年起,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的目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商衔接,进一步加大涉农政策和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与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石漠化治理资金、水利建设资金、文化建设资金等整合起来,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易地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等多形式扶贫有机融合的强大合力,着力打造发改部门开展扶贫工作的示范工程与亮点。

(五)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1、相关部门负责做好各项建设工程的定型设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派干部和技术员指导、监督工程施工,技术员要包干负责工程质量、技术指导和投资控制。

县(区)项目领导小组根据项目进度,不定期检查施工质量,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施工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强化资金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封闭运行。

严格按照上级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报账制,严格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人负责,封闭运行。

(六)促进后续产业发展

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派干部和技术员到各个安置点指导后续产业发展,在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指导下,各安置点按照“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生产指导方针,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开发,发展生产,人均耕地面积不多的.安置点要注重发展有特色、见效快的项目,并注重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离城镇、县城较近的安置点,要充分发挥依托城镇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商贸发达的优势,积极发展商业、饮食业及就近务工,加快脱贫致富。

第四篇: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2011年度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前 言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提前安排2011年度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国开办发„2010‟113号)、财政部《关于安排2011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财农„2010‟422号)以及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下达2011年第一批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计划的通知》(黔扶领„2010‟10号)等文件,结合六枝特区箐口乡实际,编制《贵州省六特区箐口乡2011年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生态立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进一步调整山区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2015年干果(核桃、板栗)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纲要,按照贵州省扶贫办“关于印发《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化项目建设投资补助标准(试行)》的通知(黔开办„2010‟154号)。2011年度六枝特区箐口乡核桃项目种植规模为7230亩,总投资1212.89万元。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投资36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50万元,农户自筹114万元;基础设施项目848.89万元,其中:土地整治项目3400亩,部门投入434万元,农户自筹55万元,人畜饮水工程项目17公里,部门投入168.89万元,农户自筹16万元,引灌沟渠工程项目5

1 公里,部门投入155万元,农户自筹12公里,小水池建设项目20口,部门投入6万元,农户自筹2万元。项目扶持农户1290户5436人。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使箐口乡荒田村、下麻翁村、社勒村三个村到2017年实现农业增加1496万元,使项目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752元以上,解决三个村924人的脱贫问题。全乡人均收入增加1088元以上。

一、基本情况 箐口乡基本情况

箐口乡位于六枝特区西部,距特区政府驻地 34 公里,东邻堕却乡,西与水城县红岩乡接壤,北靠堕却乡郎节坝,南与中寨乡接壤,地处东经105°13′18″—105°16′25″,北纬26°13′22″—26°16′58″。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年均气温为16 ‴,无霜期320天,年均降雨量1482.3 毫米,平均海拔1418米,土质以黄棕壤、沙壤土为主。

全乡国土总面积为56.4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少数民族贫困乡,辖7个行政村、112个村民组,3018户13138人(其中少数民族1724户6872人)。耕地面积18225亩,其中旱地12000亩,主产玉米、稻谷、马铃薯等农作物,经济林以核桃、梨、花红、花椒、板栗为主,项目布局在麻翁、荒田、社勒等3个行政村实施,涉及21个自然村,37个村民小组。

二、产业发展条件与现状 ㈠产业发展条件 ⒈自然条件

项目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季风型、高原型、多样型的气候特点,热量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在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方面,该乡的物候条件均适宜核桃生长和发展核桃产业。

⒉土壤条件

项目区域耕地多为黄壤、黄棕壤、石灰土、沙壤土,熟化度较好,质地多为粘壤,呈微酸至中性,土层较深厚,易保水保肥。该区域内耕地适合核桃项目种植。

⒊劳动力条件

项目涉及箐口乡3个行政村,1290户农户,5436人,拥有劳动力2865人,能确保项目的全面实施。通过实施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不仅可使大量剩余劳动力得到就地转移,而且可将该乡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

⒋交通条件

项目区内交通便利,境内有贵昆、株六复线电气化铁路及省道主干线贵烟公路过境段,交通便利,目前已实现村村通公路。

⒌技术服务有保障

3 箐口乡现有工程技术人员8人,其中助理农艺师5人、助理工程师3人,同时群众有种植核桃的习惯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加之在六枝特区农业局、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为箐口乡核桃产业化扶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基础。

㈡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底,全乡种植核桃面积1100余亩。其中2007年度实施核桃种植项目600亩(在荒田村、箐口村、过瓦村和和居都村进行连片种植),2007年以前农户零星种植500余亩。除2007年种植的核桃未结果外,以前农户零星种植的500余亩已有近400亩挂果,年产量为60吨以上,现市场价格为25000元/吨,每年为农户增加150万元,仅核桃项目全乡人均纯收入增加112元以上。

(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⒈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箐口乡农电网已覆盖全乡7个行政村112个村民组3018户13138人;有乡中学一所。村完小3所,村教学点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5%,青壮年文盲118人;各村均已通路,2008年郎关(郎节坝至猫猫关油路已修通并交付使用),2011年年底化捞油路(荒田村捞油地至中寨乡捞河大寨)、社石油路(社勒村社勒至坝子村石丰)开始动工修建,靛红公路过境段毛路已通,且贵昆铁路及珠六复线从境内穿过,

4 设有关寨火车站一个。2009年实施了88.98万元的荒田村人畜饮水工程和下麻翁村79万元的人畜饮水工程及155万元的引灌沟渠。

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箐口乡政府虽然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但是远远满足不了项目发展的需要,项目区还没有生产用的公路和果树抗旱用水。

三、项目建设内容、规模、性质及实施单位 ㈠产业发展 ⒈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内容为核桃产业化扶贫发展项目,规模为7230亩,布局在荒田、下麻翁和社勒村实施,其中荒田村3000亩、下麻翁村3000亩、社勒村1230亩。

⒉项目性质及实施单位

项目性质为新建,实施单位为箐口乡人民政府。 ㈡基础设施建设

在项目村荒田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3400亩,由国土局实施;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7公里,其中:荒田村12公里、下麻翁村5公里、由六枝特区水利局实施;项目村下麻翁村新建引灌沟渠5公里,由水利局实施;项目村社勒村新建小水池20口,由六枝特区水利局实施。

四、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

5 ㈠产业发展 ⒈土壤条件

建设区域海拔1200-1800m,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为黄壤,有机质含量4.843~5.9%,含氮0.22~0.95%,速效磷4~16ppm,速效钾17~219ppm,PH值7.2左右。

⒉树种、品种选择

根据项目区的海拔、积温、降雨、土壤等自然地理条件,结合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考虑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选择品种,同时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选择的树种和品种为漾鼻核桃。

⒊初植密度

初植密度23株/亩,株行距5×5.8m。 ⒋苗木数量

发展7230亩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按每亩23株算,需核桃苗木166290株。

⒌种苗来源

由于我乡2007年度从云南省大理漾濞县调进大泡核桃树苗实施了600亩核桃基地种植项目,经林业部门专家进行质量认证为优质树种,且实施3年多来表现良好,因此,本年度7230亩核桃种植项目树苗决定采取询价采购的方式从云南大理漾濞县调入大泡核桃树苗进行种植。

⒍整地方式、规格、时间

6 整地方式为大坑整地,规格为 80cm×80cm×60cm。整地时间为2011年11月底前。

⒎苗木质量、处理

选择国标二级以上的苗木,栽植前用3-5度的石硫合剂进行消毒。

⒏底肥

栽种前将有机肥(厩肥、堆肥等)和熟土交叉填放或肥料和土拌匀后填入,每株施基肥20斤以上。

⒐栽植方法和季节

采用植苗造林,每穴一株,苗木随取随运,注意保湿,栽前泥桨蘸根,深坑浅栽,根系不能直接接触肥料,压紧埋土呈馒头状,苗木解梆、嫁接口外露,浇足定根水;造林时间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

⒑果园管理 ①以耕代抚

造林后5年林木郁闭前,通过种植矮杆农作物或牧草,以耕代抚,促进苗木的生长。

②土壤管理

没有进行以耕代抚时,应铲除行间杂草保持果园疏松透气,减少杂草与果树争夺养分和水分。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5-10厘米。当年可采取覆土、盖草等防寒(旱)措施。

7 ③补植:造林后的次年应对缺株断行进行补植。 ④追肥:一般分为二次施入,即每年的5月份和12月份追肥,追肥以尿素为主,第一年,第一次每株追肥50克,第二次每株100克,第二年后每株200克,追肥结合灌水则效果更佳。

⑤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为了培养分头、高光效的树冠,为优质丰产奠定基础。整形要考虑树冠透光、形成立体结果。修剪季节为春季修剪和秋季修剪,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修剪时剪去直立枝、病虫树、弱枝、密生枝,强树势的树要早剪,弱树势的树应迟剪,同时掌握好开张角度,使其形成自然开心型,提高通风透光效果,达到高产高质的目的。

⑥防火及病虫害

对森林火灾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严格控制火源,消除火灾隐患;对病虫害因树种不同而异,核桃的主要病虫害有腐烂病、溃疡病、天牛等,桃树的主要病虫害有缩叶病、流胶病、桃蚜等,樱桃的主要病虫害有穿孔病、流胶病等,防治时要树种和病因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及药剂,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药剂和人工捕杀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

㈡基础设施建设

8 土地整治建设项目由六枝特区国土局按照项目规模3400亩、毛石砌墙的土地十级标准等次进行整治,人畜饮水项目六枝特区水利局按照项目规模12公里和5公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标准进行建设,引灌沟渠项目由六枝特区水利局按照项目规模5公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3063-2006)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实施,小水池建设项目由六枝特区水利局按照30立方根/口标准进行建设。

五、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㈠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212.89万元。其中产业发展36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50万元,自筹资金114万元),基础设施建设848.89万元(部门整合资金763.89万元,自筹85万元)。

⒈产业发展 ⑴经济技术指标

产业发展按503.78元/亩进行投资。其中:农家肥(底肥)10元/100斤,每亩46元;追肥每株1元,每亩23元;整地打坑5元/坑,每亩115元(其中财扶资金46元,群众投劳折合69元);苗木5.5元/株,每亩126.5元(财扶资金);埋肥栽植23元/亩(群众投劳折合);抚育追肥150.28元/亩(五次抚育五次追肥);管护及病虫害防治20元/亩。

9 ⑵所需资金

建设7230亩核桃产业化基地,共需资金36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树苗采购91.5万元,肥料16.6万元,打坑33.3万元,抚育108.6万元;自筹114万元,主要用于农家肥56.6万元,打坑投劳折合49.8万元,埋肥栽植16.6万元,病虫害防治14.5万元。

①苗木费

苗木费每亩126.5元,需资金91.5万元(财政扶扶贫资金); ②农家肥

农家肥每亩46元,需资金56.6万元(农户投劳折合); ③肥料

肥料每亩23元,需资金16.6万元(财政扶贫资金); ④整地打坑

整地打坑每亩115元,需资金83.1万元(财政扶贫资金33.3万元,农户投劳折合49.8万元);

⑤埋肥栽植

埋肥栽植每亩23元,需资金16.6万元(农户投劳折合); ⑥抚育追肥

抚育追肥每亩150.28元,需资金108.6万元(财政扶贫资金);

⑦管护及病虫害防治

10 管护及病虫害防治每亩20元,需资金14.5万元(农户投劳折合)。

⒉基础设施 ⑴经济技术指标

土地整治建设项目每亩1435元(整合资金1275元/亩,群众投劳折合160元/亩);荒田村人畜饮水每公里83200元(整合资金74900元/公里,群众投劳折合8300元/公里);下麻翁村人畜饮水工程每公里170000元(整合资金158000元/公里,群众投劳折合12000元/公里);下麻翁村引灌沟渠每公里334000元(整合资金310000元/公里,群众投劳折合24000元/公里);小水池建设每口4000元(整合资金3000元/口,群众投劳折合1000元/口)。

⑵所需资金 ①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3400亩,整合资金489万元, 由国土局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②人畜饮水

人畜饮水项目建设项目17公里,整合资金184.89万元,由水利局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③引灌沟渠

引灌沟渠项目建设5公里,整合资金167万元,由水利局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11 ④小水池建设

修建小水池20口,整合资金8万元,由水利局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㈡资金来源

建设7230亩核桃产业化基地, 共需建设资金1212.8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核桃产业化基地建设,农户投劳折合114万元;基础设施建设848.89万元,由国土、水利部门争取上级资金投入。

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建设期限:

核桃产业化项目16个月,即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基础项目12个月,即2011年2月至12月。

㈠产业发展

⒈规划设计阶段:2011年2月20日至4月30日; ⒉宣传发动及项目户确定阶段:2011年5月至6月; ⒊项目户培训阶段:2011年6月至8月;

⒋整地、打坑、施农家肥、回填阶段:2011年8月至11月;

⒌核桃种植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元月; ⒍自验及验收阶段:2012年3月至5月。 ㈡基础设施

土地整治、人畜饮水、引灌沟渠、小水池等基础设施建

12 设项目:2011年2月至3月为规划设计阶段,2011年3月至11月为项目实施阶段,2011年3月至12月为项目实施自验、验收阶段。

七、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㈠组织领导措施

一是成立六枝特区核桃产业化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特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项目镇政府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特区扶贫开发局,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

二是项目实施乡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林业站、项目村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农业服务中心,由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实施中的日常事务和具体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下设行政组和技术组。行政组由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包村干部、村干部组成,负责宣传动员,召开群众大会,落实土地,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的各种矛盾纠纷,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㈡技术保障措施

县乡两级成立技术工作领导小组:

县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特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

13 由财政局、扶贫局、林业局、农业局、交通局等单位领导任副组长,人员各局抽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扶贫局,扶贫局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乡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为组长,联系项目村的领导为副组长,各涉农单位及项目村村支两委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㈢项目管理措施

1、核桃产业扶贫项目经上级审核批准后,箐口乡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下达的项目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县扶贫办严格按照《贵州省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督促、落实项目的实施、检查、验收及后续管理等工作。

2、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专人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使用,资金直接投入到项目建设农户手中,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审计部门对项目竣工结算进行专项审计。

3、加强管理护。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实行专人管护和分户管护相结合的办法 ,做好防偷、防火和人畜破坏的监管工作。

4、制定管护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技术部门及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适时中耕除草,施肥,做好修枝剪形、病虫害防治。

㈣服务体系措施

特区果药竹产业化扶贫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高度、指挥核桃项目的实施;

特区扶贫办负责项目申报、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督促检查、组织自验;

项目乡政府负责宣传发动、项目实施、项目管护等工作。

1、技术部门提供核桃种植、抚育管理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实施质量把关工作。

2、加大培训力度: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扶贫局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的技术培训,提高项目实施农户核桃种植、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㈤体制机制措施

1、六枝特区人民政府与项目乡、特区业务部门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将此项工作作为项目乡、特区业务部门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

2、项目乡与项目村、乡属业务单位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把此项工作纳入村、单位季度、年终目标进行考核,并与村干部、乡干部工资挂钩。

3、特区业务部门与项目乡下属单位签订项目目标责任

15 书,并将完成情况与职称评定、工资晋级等挂钩。

4、县乡两级纪委、人大、财政及特区监查、审计、监督好项目资金的使用、审计工作,严禁资金挪着他用,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5、特区党办督查室、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特区务业务部门、项目乡的督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八、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㈠经济效益

核桃种植后的第5年即开始有收益,5—10年,按6公斤/株,15元/公斤计算,7230亩每年可获得1496万元的收益,11—30年,按20公斤/株,15元/公斤计算,7230亩每年可获得4998万元的收益。扣除各项生产投入费用2000万元,5—10年内可实现直接纯收入4296万元,10年后亩产值约1980元。

㈡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项目实施,可提高核桃产业比例,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达到单位面积增产;二是通过技术引领,带动农户自身发展,推动核桃种植,提高核桃干果产量、品质;三是我乡核桃产业的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从而提高优势特色产业良种化、优质化和商品化率,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外销,增加农民收入;四是通过项目实施,培育项目区农民的良种意识、市场意识和生产观念,增强项目区农民科技文

16 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本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辐射带动全乡农村经济的发展。

㈢生态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减少了农民生产的劳动强度,可合理利用荒山、荒地资源;二是间、套、黄豆可有效减少水浇地裸露面积,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三是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可实现标准化栽培,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四是使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增强土壤保水保土能力,改善生态景观、绿化环境无疑是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贫困地区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㈣扶贫效益

项目的实施,覆盖荒田村、下麻翁村、社勒村1290户5436人,三个村到2017年实现农业增加1496万元,使项目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752元以上,解决两村924人的脱贫问题。全乡人均收入增加1088元以上。

附件:

(一)关于成立六枝特区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的通知

(二)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实施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整合部门涉农资金承诺书

(三)部门整合资金投入产业化扶贫项目责任书和承诺书

(四)产业相关证书及协议或合同

(五)产业化扶贫项目区在行政区域图中的项目布局彩色示意图

(六)六枝特区2011年度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和资金投入表(表一);六枝特区2011年度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

附表:

1、六枝特区箐口乡2011年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资金投入表

(一);

2、六枝特区箐口乡2011年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

(二);

镍产业实施方案

铷产业实施方案

玉米产业实施方案

靶材产业实施方案

山药产业实施方案

第五篇: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毛里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列入“十二五”规划,对生活在大冠岭石漠化山区缺乏生存发展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户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管理

毛里乡大冠岭石漠化山区共5个村181户836人,对生活在大冠岭石漠化山区缺乏生存发展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户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将采取整合支农资金、融资和群众自筹资金的方式,新建6个安置点,其中毛里坪村为跨村的集中安置点,建设工期12个月,2015年底全部竣工,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好耕地、宅基地、户籍等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实施易地搬迁,增强搬迁户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二、搬迁范围和安置方式

(一)搬迁范围

生活在大冠岭石漠化山区的大利、桑梓、响西林、新宅岭、田坠等5个村的贫困户.

(二)安置方式

1、统一选点,集中安置.针对跨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具备接受安置搬迁条件的毛里坪村实施空心村改造,毛里坪村原宅基地和空坪适当补偿后交由乡镇统一规划,有偿划拨给安置户,建立搬迁安置小区.

2、自行调节,村内安置.对大冠岭石漠化山区的大利、桑梓、响西林、新宅岭、田坠等5个村居住较为偏僻的群众,由村委会引导其搬迁到居住相对集中地,并由村级协调安置宅基地.

3、老弱病残,托养安置.即对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者,由民政部门按有关政策实行老年公寓、敬老院安置.

三、搬迁对象确定的标准和程序

(一)搬迁对象的确定标准

1、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范围内的现有居住农户.

2、集中安置点空心村改造后无宅基地的农户.

3、下列人员不作为搬迁补助对象:

(1)在20xx年12月31日前已在原户口所在地以外已购买房屋定居,但户口暂时没有迁出的农户;

(2)已经享受过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优惠政策,但户口仍未迁出的农户.

(二)易地扶贫对象的确定程序

1、农户申请――由农户自愿提出申请,填写《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

2、乡、村审查――村委会收到《申请书》后,对农户实际情况进行核实,签署初审意见,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乡政府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有关要求进行审查,确定拟搬迁对象,在村级张榜公示3天,接受群众监督(第一次公示).

3、县级批准――县易地扶贫搬迁办根据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的搬迁对象,逐户核实,确定搬迁农户名单,并返回所在乡镇在乡村再张榜公示3天(第二次公示),征求群众意见,确定搬迁对象.

4、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议》――对确定的搬迁对象,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年下达的计划指标,由迁出地乡镇人民政府与核准的农户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力、义务,避免纠纷.

(三)搬迁户的权力、义务

权力.原有承包山地山林权属不变,迁出的搬迁户享受原有的耕地、山林政策扶持;享受安置地居民同等公益待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用电、燃气、供水、供暖、经营等.

义务.按农村宅基地管理“一户一宅”的有关政策规定,大利、桑梓、响西林、新宅岭、田坠等5个村的搬迁户原住房可处置给无房户或适当补偿后交由村委统一规划进行空心村改造.原耕地、山林承包使用权不变,但可由乡镇统一流转或自行流转.

四、补助标准、资金来源和项目管理

(一)补助标准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补助由建房补助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两项构成.建(购)房补助支付给搬迁户,基础设施建设费补助用于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由支农部门单独实施项目并按原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施,整合资金项目由乡镇统一管理,乡村实施,项目部门以奖代补.

1、集中安置户,包括跨村和村内集中搬迁安置户,建房补助费为每户12000元.

2、扶贫部门确定的两项制度衔接对象户,每户增加补助4000元.

(二)发放方式

1、建新房的搬迁安置户,在新房封顶后发放建房补助总额的50%,外装修完工入住后发放建房补助总额的50%.

2、凡属新建房的搬迁安置户,按“一户一宅”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原旧房未拆除交村委统一规划或处置给其他相邻户的,除停止发放建房补助外,原发放的补助一律收回.

(三)资金来源

除农户自筹资金外,前期启动适度融资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整合各种支农资金,实行多渠道支持.由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办公室根据当年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实际情况,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涉农有关部门的资金用于搬迁建设.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协调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由挂乡的县级领导任顾问,县以工代赈办、毛里乡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二)明确工作职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组成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搞好政策衔接,做好跟踪服务.

(三)落实扶持政策.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要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1、搬迁户新建住房各项审批手续办理,除在城镇国有土地上建房的之外,全部按迁入地当地农民建房对待.

2、易地搬迁至县城或乡(镇)集镇,可选择城镇户口在新居住地上户登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社区管理,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只收户口工本费.

3、对主动接受移民安置的行政村或乡镇集镇,政府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治理、产业开发等项目扶持.

4、落实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优惠政策.

(1)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安排已纳入全省“十二五”交通规划中的搬迁安置地的乡村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标准安排补助资金.

(2)水利部门要负责移民安置地的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

(3)电力部门负责向上争取移民安置地的农村电网改造、电力增容等项目建设投资.

(4)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协助试点乡镇人民政府做好移民搬迁建房宅基地的调整工作,对列入地质环境项目实施范围的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建房,按地质环境项目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5)扶贫部门要结合扶贫攻坚把偏远、高寒山区的贫困村作为移民的重点,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

(6)教育、文化部门要将生态移民户的子女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范畴,对规范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享受就近入学政策.

(7)林业部门应为易地扶贫搬迁户试点安置新建住房的搬迁户依法优先安排自用材采伐指标,依法优先办理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安置用地涉林事项.

(8)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在办理报批、报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时尽量简化手续、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9)民政部门要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搬迁户,优先解决享受低保政策待遇.

(10)卫生、防疫部门要负责移民安置地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点的设施建设.

(四)强化项目管理.县易地扶贫搬迁办要在毛里乡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总结经验,并逐步在全县推开.乡镇人民政府在集中安置地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要督促搬迁户统一图纸,在规划区自行建房并装修入住.县政府将组织相关单位在2015年12月底组织检查验收.

第六篇:林业产业化资金实施方案

贵州赤天化纸业竹原料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省林业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

一、项目慨况

名 称:2012年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贷款贴息 承担单位:贵州赤天化纸业竹原料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地址:赤水市天台镇工业园区硝铵大道 负 责 人:方洪刚

建设规模:收购20万吨/年竹浆纸一体化生产所需60万吨竹原料。

项目总投资:3600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29090 万元,银行贷款6900万元,申请省专项资金扶持10万元;重点扶持资金全部用于银行贷款贴息。

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计划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运作,建设期为12个月。

二、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贵州赤天化纸业竹原料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赤天化集团公司、中国中项建控股集团公司、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于2007年3月13日在赤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公司经营主要围绕赤天化纸业股份有

《工程项目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