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国储林实施方案》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国储林实施方案》。
第一篇:国培实施方案
万定小学“国培计划”实施方案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及“国培计划(2012)”—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要求,结合万定小学实际,特制定“国培计划”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网络远程培训,有效的将校本研修与远程培训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和教师业务学习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管理: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远程培训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负责决定、指导及协调远程培训计划的重大事宜。 组长:袁静(校长)
副组长:徐焱清(教科处主任)
成 员:邹洁(教研组长)、何吉海(教研组长)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承担领导责任,制定实施项目的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协调、指导、督促、检查教师的参训工作,确保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
根据教师们学科的不同,也为了各学科间的管理把国培的教师按照学科分为语文、数学两个组。分组情况: 语文组:
组长:邹洁 成员:张国辉、徐焱清、郑润春、余仲琼、先小容、彭启英、陈艳丽、李超华
数学组:
组长:何吉海 成员:刘永权、张建军、文彬、陈晓红、杨家聪、黄兴中
三、培训保障
1、网络保障,对要进行国培的教师开放微机室和各科室的电脑,并鼓励老师们运用家里的网络进行学习。
2、建立年轻教师帮扶老教师制度,对电脑不太熟悉的老教师安排一名年轻教师帮助以保证完成学习。
安排如下:文彬→杨家聪、黄兴中→刘永权、陈晓红→张建军。
3、为了保证国培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教科处还开展国培资源利用与校本研修教学研讨活动、国培资源利用暨优质课竞赛等活动来保证国培学习以及资源的利用
四、培训时间及培训平台
1、培训时间:2012年9月22日—2012年11月30日
2、培训平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培训网址:http://www.dawendou.com/
五、培训内容
具体培训课程详见在培训平台。
六、日程安排
1、学员注册和启动时间:2012年9月20日前。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2日——2012年12月1日。
3、具体按培训平台上的要求进行。
七、加强考核监督
学校领导小组对培训工作将加强督查和考核,将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纳入本期教师绩效考核之中,确保培训质量。培训期间,对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或无故不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学校全体教师会上通报,并与教师绩效工资,评优晋级,年度考核等挂钩。
第二篇: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讨论稿)
为加快推进我县国有林场改革,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发〔2015〕6号)、《中共****委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通知》(甘发〔2016〕11号)精神和中共****委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通知(市委发〔2017〕35号)精神,结合我县国有林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保护生态、保障民生两大目标,突出生态公益性林场改革方向,确立“以人为本、保障权益、化解债务、整合资源、转型定位、创新体制”的总体思路,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提升我县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与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场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
——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立足国有林场实际,稳步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国有林场稳定。
——坚持分类施策。以“因养林而养人”为方向,根据国有林场所处的生态区位、资源状况、人员结构,探索不同类型的国有林场改革模式,制定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按照一场一方案的原则,改革方案经市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审核批复后实施。
——坚持政府主体责任。县政府承担所辖国有林场改革的主体责任,严格把握政策,细化分解任务,根据本地实际配套相应改革措施,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扎实有序推进改革。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县国有林场通过改革实现以下目标: ——生态功能显著提升。通过整合资源、严格保护、大力造林、科学营林等多措并举,确保国有林场森林面积新增0.8万亩,森林蓄积增长0.5万立方米,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沙化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增强,森林质量显著提升。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理顺国有林场资金投入渠道,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
——管理体制全面创新。按照精简、高效、协调和有利于国家生态安全、提高国有林场管理效率的原则,全面创新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管护购买服务、资源监管分级实施的国有林场管理新体制,确保政府投入可持续、资源监管高效率、林场发展有后劲。
——促进政企政事分开、各负其责。加快林场所办企业改制改革,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主要任务
(一)科学界定国有林场性质
我县经批准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林场为****哈思山林场和****小坪山林场,生态区位属于国家确定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荒漠化区,承担着生态公益林管护、培育任务,总的经营面积16.7062万亩(哈思山林场12.6万亩,小坪山林场4.1062万亩),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脆弱。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生态公益型林场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照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承担”的政策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有关规定,将全县2个国有林场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一类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后纳入编制范围内的林场职工享受公益型事业岗位工资福利待遇。
(二)合理核定国有林场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
按照原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 号)文件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要求和人社部 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国有林场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2015】54号)“稳定管理人员,增加技术人员,精简工勤人员”的原则,科学核定事业编制,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工勤技能岗的森林管护岗位人员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结合各国有林场实际核定护林人员数量的文件精神。****国有林场按管理人员、森林管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分类设岗。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81号)、****财政厅、****林业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甘财农〔2010〕135号),结合我县林区实际,对天然林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按每人管护面积3000亩以上确定森林管护人员编制;对资源面积小、管护难度大、营造林任务重、需要通过灌水、水利设施维护等措施管护的人工造林区域按每人管护面积不超过300亩确定森林管护人员编制。
(三)理顺管理体制,推动资源整合,强化国有林管理职能
按照“分类经营、分类管理、规模经营”的要求和“属地管辖、就近整合”的原则,对全县国有的非国有林场管理的天然林资源进行整合,划归国有林场管理,扩大国有林场经营规模。县林业主管部门加强国有林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指导。国有林场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具体承担森林资源管护及造林、抚育、低产林改造、荒漠化治理等生产经营活动,提高森林优丰度,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功能与效益,实现可持续经营的职责。
(四)完善国有林场财政投入和项目建设机制 1.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国有林场按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管理后,按照生态林区提供生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和社会购买生态公共服务并提供项目建设投入和必要经费支持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和项目建设投入机制。县财政按照****财政厅、****林业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甘财农〔2010〕135号)规定的标准统筹中央省级财政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补偿管护补助资金中护林人员劳务费,按同类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统一发放护林人员工资,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负担。对林场通过确权登记的天然林经营面积,按照人均管护面积3000亩以上的标准、人工造林且配套水利灌溉工程的按照人均管护面积不超过300亩的标准,由县编办重新核定林场编制,由县财政按照核定的编制和同类事业单位标准供给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对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作为林业发展资金,支持林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2.理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县相关部门将国有林场道路、安全饮水和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足额落实林业生态工程及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管护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加快林区电网及通讯网络设施建设,实现电网及通讯网络设施全覆盖。
(五)探索国有林管护创新机制
探索以购买服务为主的森林资源管护机制。改革后的国有林场资源管护、森林防火、造林营林等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公开招标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给予保障。
(六)健全职工转移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
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原则,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包括聘用的长期从事森林管护的人员),在职工自主自愿的前提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安置:一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从事森林管护抚育;二是由林场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三是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部分职工转岗就业,不得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
按照“平稳过渡、合理衔接”的原则,促进国有林场与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后按国有林场相应类别及标准,实现职工“五险一金”全覆盖,以前年度欠缴的各项保险应一次性给予补缴,所欠缴的资金首先由中央财政安排的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予以解决,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解决。将全部富余职工(包括长期聘用的森林管护人员)按照规定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范畴,确保职工退休后生活有保障。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七)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建立“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林场保护与经营”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严格依法保护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生态公益林,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评价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状况、接受社会监督。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森林资源离任审计。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开展经营活动要明确收益分配方式及国有林场所占比例;经批准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应当按规定足额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植被恢复费和职工社会保障费用。
(八)增强国有林场发展活力
国有林场要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发展苗木培育、森林旅游、林副产品加工和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按照严格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和林场职工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增强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国有林场从事的林业特色产业等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九)助推精准扶贫
以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大力开展精准扶贫行动。国有林场所办的苗木培育、森林旅游、林副产品加工、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和护林防火、造林营林等活动,优先面向林区以及与林区毗连乡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扶持务工、购买服务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三、政策支持
(一)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将国有林场的管护站点用房、道路、供电、广播电视、饮水安全、森林防火设施、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级政府建设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国有林场生态移民,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对国有林场周边、林缘插花区内居住的农户逐步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将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宜人居地区的场部逐步就近搬迁到小城镇,提高与城镇发展的融合度。落实国有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政策。将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纳入县政府总体建设规划,做到统筹兼顾,同步实施,切实改善国有林场职工居住和生活条件。
(二)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财政支持
按照事权划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国有林场事业编制内人员工资及相关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与全县公益型事业单位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
积极化解国有林场债务
对国有林场所欠金融债务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债务形成原因和种类采取不同的化解措施。对于正常类金融债务,到期后依法予以偿还;对于国有或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发放的、国有林场因营造公益林产生的不良债务,按有关政策进行合理化解;其它不良金融债务,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偿还的,经审核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贷款延期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符合呆账核销条件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核销。对国有林场因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无力偿还的债务,经核实确认后用国家拨付的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予以核销。对全县国有林场单位欠缴的职工养老保险金,经国有林场所在县区社保部门核定,用国家拨付的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予以补缴。严格审核不良债务,防止借改革逃废金融机构债务。
(四)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
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国有林场发展急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林场职工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国有林场人才交流机制,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具体改革方案
****哈思山林场建于1959年,****小坪山林场建于2007年,两个林场总经营面积16.7062万亩(哈思山林场12.6万亩,小坪山林场4.1062万亩),均为财政全额事业单位,原核定事业编制32人(哈思山林场20人,小坪山林场12人),现实有在编人员36人(财政全额拨款24人,自收自支10人,财政定额2人),聘用制森林管护人员108人(哈思山林场53人,小坪山林场55人)。改革后哈思山林场、小坪山林场单位性质确定为全额事业拨款单位,核定全额事业编制148人,增加编制112人,10名自收自支人员和2名财政定额补贴人员纳入财政全额拨款。改革后国有林场管护的公益林、天然林管护经费由县财政统筹,林场编制内人员工资及相关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与全县同类公益型事业单位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具体分场改革方案为:
(一)****哈思山林场 1.现状
****哈思山林场位于****东北部,始建于1959年,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甘肃****哈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经****林业厅批准建立****哈思山省级森林公园,公园面积6.27495万亩。是全市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分布地,发挥着石门、双龙、兴隆、永新四个乡的人畜饮水及部分农田灌溉的职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职能,对当地乃及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经营总面积12.6万亩,其中被确认的公益林面积为2.2853万亩,天然林管护面积8.3254万亩。有哈思山、城沟、雪山寺3个营林区13个管护站。西部哈思山营林区森林起源为天然林,主要乔木树种为油松,林种为水源涵养林林,森林覆盖率50%以上。中部城沟营林区森林起源为人工林,主要乔木树种有油松、落叶松、云杉等,林种为水源涵养林,森林覆盖率65%以上。东部雪山寺营林区森林起源为天然林林,主要乔木树种为云杉,林种为水源涵养林林,森林覆盖率55%以上。林场定编20人,现有在编人员28人,聘用制森林管护人员53人。在编人员中财政全额拨款17人,自收自支9人,财政定额补贴2人。技术职务层次为正科1人,副科2人,事管7人,副高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师1人,初级技工13人,其他53人。年龄结构为55周岁以上4人,50至54周岁8人,40至49周岁33人,30至39周岁32人,30周岁以下3人。
2.改革方案
森林经营总面积:哈思山林场确权登记经营面积12.6万亩。将石门、双龙、永新、北滩、东升、五合、靖安七个乡镇国有天保工程管护面积2.3892万亩统一纳入哈思山林场管护,其经营面积达到14.9892万亩。
人员编制:改革后确定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人员58人,其中管理人员8名,设场长1名,副场长1名,办公室1名,森林防火岗位2名,会计、出纳、保管各1名。专业技术人员10名,设造林岗位3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岗位3名、林业调查规划岗位2名、森林抚育岗位2名。工勤技能人员2人,设厨师岗位1名、驾驶员岗位1名。森林管护人员38名(人均管护面积3940亩)。
费用核算: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由县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按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纳入预算管理与全县公益型事业单位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 改革后国有林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因调出、退休、辞职等原因缺编时,由编办、人社部门通过公开招考、调入等方式补齐;森林管护人员退休、辞职或管护面积增加等原因等出现的管护人员不足问题,不再进行人员补充,一律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所需费用由县财政预算安排。
(二)****小坪山林场 1.现状
****小坪山林场位于****西南,始建于2007年,是****因实施城乡大环境绿化工程而设立的一个公益性林场,2015年经****林业厅批准纳入全省国有林场序列管理,科级建制事业单位。经营总面积为4.1062万亩,其中被确认的公益林面积为2.6064万亩,天然林管护面积0.3385万亩。森林起源为人工造林,树种为侧柏、刺槐、香花槐、河北杨、云杉、紫穗槐、柠条、柳树、榆树等。森林覆盖率57%,下辖6个管护站。林场定编12人,现有在岗人员8人;聘用制森林管护人员55人。在编人员中财政全额拨款7人,自收自支1人。技术职务层次为正科2人,事管1人,技师1人,助理工程师1人,高级技工2人,中级技工1人,其他55人。年龄结构为55周岁以上5人,50至54周岁5人,40至49周岁32人,30至39周岁17人,30周岁以下4人。
2.改革方案
森林经营总面积:小坪山林场确权登记经营面积4.1062万亩。将平堡、北湾、刘川、糜滩、三滩、东湾、乌兰、大芦、高湾九个乡镇国有天保工程管护面积23.5157万亩统一纳入小坪山林场管护,其经营面积达到27.6219万亩。
人员编制:改革后确定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人员90人,其中管理人员8名,设场长1名,副场长1名,办公室1名,森林防火岗位2名,会计、出纳、保管各1名。专业技术人员10名,设造林岗位3名、有害生物防治岗位3名、林业调查规划岗位2名、森林抚育岗位2名。工勤技能人员2人,设厨师岗位1名、驾驶员岗位1名。森林管护人员70名(天然灌木林人均管护面积6000亩,管护难度大、营造林任务重、需要通过灌水、水利设施维护等措施管护的人工造林区域人均管护面积300亩)。 费用核算:纳入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由县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按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纳入预算管理与全县公益型事业单位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 改革后国有林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因调出、退休、辞职等原因缺编时,由编办、人社部门通过公开招考、调入等方式补齐;森林管护人员退休、辞职或管护面积增加等原因出现的管护人员不足问题,不再进行人员补充,一律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所需费用由县财政预算安排。
五、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一)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的组织领导
成立****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县政府办、县林业局、县编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国土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旅游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国有林场改革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各项改革要求。
(二)强化部门协作配合
国有林场改革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较多。县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落实。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改革合力。特别要在国有林场属性定位、机构编制、基础建设、职工保障、债务化解等重大问题上,尽快形成具体一致意见。同时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争取改革资金,落实改革工作经费,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三)规范改革操作程序
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规范具体程序,细化改革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依法依规操作、民主操作、阳光操作,严禁“暗箱操作”,切实保障职工在改革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切实维护改革稳定
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国有林场的社会稳定。改革中,既全面落实各项改革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注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国有林场民生问题;既善于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又善于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掌握改革中出现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风险预警,及时化解矛盾,确保国有林场改革平稳顺利推进。
(五)严肃工作纪律
在国有林场改革中,要严肃各项工作纪律,保持森林资源权属稳定,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禁破坏国有森林资源以及乱砍乱伐、滥占林地、无序建设等行为,切实维护国有林场合法权益。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相关规定精神,严厉查处国有林场改革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为国有林场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附件:****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
附件
****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郝效冬
县委副书记 副组长:张克荣
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苗晓青
县政府办主任
杨虎城
县林业局局长 王玺瑞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金满谦
县编办主任 李明福
县财政局局长
王得俭
县人社局局长
苏国锦
县民政局局长
朱仰东
县国土局局长
魏谭雄
县住建局局长
丁武俊
县旅游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杨虎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以上成员如有变动,由接任相应职务的人员接替,不再另行发文。
第三篇:林下养鸡实施方案
WORD格式
万寿镇青山村
林下生态养鸡项目
实
施
方
案
万寿镇青山村
二 0 一五年九月四日
0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提出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机械化饲料养鸡技术的引进,大大改
变和充实了肉食市场。然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这种生长快但肉质较差饲料鸡逐渐厌倦, 进而抵制。 林下养鸡生产的
鸡肉品质好、风味佳,符合现代人要求的无公害食品标准;
鸡产
生的粪便还可以为树林生长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 鸡还能有效防治树林害虫,节约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 形成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因此,改变鸡的饲养
方法,可以解决快长与肉质之间的矛盾,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对肉食的需要, 为能充分利用我县特有的林地资源, 编制本实施方案。
(二)攻关目标和内容
良好生态循环。项目建成后,到
该项目计划利用 2 年的时间,系统地总结出一套本地土鸡林地生态养殖低成本饲喂新技术。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昆虫)养鸡而获得低成本、环保、绿色的禽
1 (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
林下养鸡是利用传统的养鸡方法,结合现代科学饲养技术, 5 万只、年生产总值
180 万元,年利润
40 万元。
2017 年,年出栏林地放养土鸡 该项目计划用
2 年时间利用本地土鸡进行林地放养,
形成适
以林护牧的 合本地的生态养殖模式,达到以草养鸡,以牧促林,
(三)项目形成成果及完成时间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产品—鸡。 林下养鸡是一项新的建设工程,
习惯,养鸡的积极性高。 但目前的土鸡品种结构不合理,
饲养管理落后,一家一户养殖,成品鸡外调困难,销售不畅,规
模效益、抗风险压力、附加值低的现状一直制约着全镇养鸡业的
生产发展。因此,加快土鸡品种改良,生产优质土鸡,适应市场
我镇广大农户进行林地养鸡养殖,
调查、论证,为确保把我镇建成“城效型,科技型,效益型”农
业大镇, 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带动农民增收,
设林地养鸡生产基地。
(二)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
的绿色食品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 传统的作为副业养殖禽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相比我们饲养的肉鸡, 土鸡的肉更加结实, 肉质结构和营养比例更加合理, 土鸡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各种营养素, 脂肪的含量比较低, 对于我们人体的保健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的肉类制品,
属于高蛋白的肉类。 土鸡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氨基酸对于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是构成我们人体体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最基本的物质,是在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
位,是我们生命的基本物质 , 与人的生命活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我们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土鸡肉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对
于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土鸡的鸡肉皮中含
美味、原生态 我村拟投资建
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经过市场 需求,让农民真正做到养鸡增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目前进行林地养鸡养殖的首选,
建立优良林地养鸡基地,
是
以带动 品质差,
我村农民素有养鸡的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有丰富的胶质蛋白, 能够被人体迅速吸收和利用, 是一种非常好的胶质,我们在做土鸡的时候就会发现土鸡和我们在市场上买的
鸡在肉质上的差别, 土鸡可以作为滋补的食品, 以前孕妇生产以后,用土鸡来炖汤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现在的人在患病以后的康复饮食中炖土鸡汤也是很好的选择, 经常吃土鸡能够增强我们人体的体质,提高我们人体的免疫能力,土鸡的制作方法很多,
可以用清炖、烧烤、风干等各种制作方法,
土鸡的营养价值比我们在市场上买的鸡营养价值都高很多。 是真正的绿色无污染的食物。 这些优点正是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及消费
心理。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但目前市场销售十分紧俏, 缺口很大,前景十分广阔。
三、项目计划项目及主要研究内容
(一)主要目标
从我镇林地土鸡饲养的实际出发, 以市场为主导, 以适应我村养殖户饲养、生产性能高、
抗病性能强、保持禽肉风味的群体为目标, 以助农增收为目的, 找到适合我村农户林地养殖土鸡的低成本,高收益技术路线。
项目建成后, 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形成林下生态养鸡综合管理技术。 并推广 400 户养殖户 4 万羽土鸡。
(二)
分标准。通过评分的高低快速选出适应林地放养的健康鸡苗。
3 1、林地放养土鸡鸡苗选择评分标准 林地养鸡主要是追求鸡的品质,
活率。通过项目实施,制定出适应林地放养雏鸡外观,
保证绿色无公害和较高的成
体况的评
研究与开发内容
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做,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2、育成鸡的管理标准
脱温后的雏鸡通过温差的适应, 使其让其逐步适应外界的放养环境。 通过对当地自然温差的统计, 找到四季脱温天数提高其成活率。特别注意鸡群从室内转移到林地、果园中宜在晚上进行,以减少应激反应。一般以春、夏、秋三季饲养为宜。放进林中头
几天对鸡群要进行调教,形成条件反射,达到吹哨补食的目的。精饲料的补充以玉米、豆粕为主, 粉碎后添加适量多维素和微量元素,搅拌均匀再投到饲料槽中让鸡采食, 一般每天早晚各补料一次。注意经常观察鸡群的状态,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3、人工育虫(蝇)技术研究。在林下生态养鸡项目实施过
程中,蛋白饲料最易缺乏, 充分利用林下的自然特点, 研究总结出培育虫(蝇)的方法。通过采取人工育虫来补充鸡的部份动物
蛋白质饲料,节约饲料成本, 同时可减少农作物虫害, 降低农药使用量。
毒保洁工作。 制定出适应本地疾病规律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
加强对一些常见病如鸡球虫病、
治及林地树木喷施农药的应对措施。
5、项目场开发与研究
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等疫病的防
并 4、疫病防治程序的制定 不论是育雏阶段还是育成阶段,
都要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和消
以农户为主, 充分利用我村地理环境, 建立土鸡扩繁场及饲养场,引进土鸡 1 万只,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繁殖, 发展林下生态养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400 户,户均养鸡 100 只;项目建成后年出笼土鸡 5 万只的规模; 同时对养殖户进行培训, 定期进行经
4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验交流, 总结养殖经验, 最后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应我市本地自然
生态环境的林下生态养鸡的操作模式。
(三)项目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创新点
该项目的技术关键是集成《生态养鸡实用管理技术》
广应用。
鸡的综合管理技术和免疫程序的制定。
技术创新点在于将曾经复杂难以推广的几套土鸡放养管理
技术总结为一套《林下生态养鸡综合管理技术》
鸡林下养殖的推广难度,便于广大养殖户利用。
四、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市场风险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及产业化可行性)
(一)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土鸡每羽鸡需 28 元成本费 : 鸡苗 5 元、疫苗免疫 1 元、饲料 20 元、工资 1 元、其他 1 元。 5 万羽鸡需成本 140 万元。
②产品销售收入
土鸡按每公斤
24 元计算, 1 羽鸡重 1.5
公斤,可卖 万元。
年生产总值
36 元, 1、经济效益 ①成本概算
,大大降低的土 技术难点是制定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雏鸡林下放养体况标
准;不同时期的雏鸡脱温天数;
林下养鸡的补饲精料配方;
育成 ,并推
年可销售鸡 50000 羽,销售收入可达到 180 ③生产利润
该项目建成投入生产后,
140 万元,年利润
40 万元。
180 万元,生产总成本
5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利用率, 有利于解决发展畜牧业与农业的争地问题。 二是改变了林地、果园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效益。林地养鸡,可有效地促
进林、牧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鸡觅食林中的虫、草,排泄的粪便增加了地力,又有 利于树木生长。三是提高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 将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
一是提高了土地的
促进了农民增收。林地养鸡投资小, 操作简便, 不需要繁琐的饲养程序。林地为鸡提供了广阔、理想的空间,鸡的活动范围大,
抗病力增强,饲养管理很少用药,并且林地的草、虫为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节约了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生产出来的鸡蛋、
鸡肉无药物残留, 恰恰适合现代人追求的高品味消费, 在社会上深受欢迎, 市场价格高于普通肉鸡、鸡蛋,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二)推广应用前景分析(产业化可行性)
林下养鸡不仅为富余劳力提供出路, 活跃农村市场经济, 还改善胶林状况, 由于林内小气候条件的改善, 有利于鸡苗生长发育;反过来,鸡粪可以肥林,促进林业生长,鸡和林之间互相利
用和依存关系,形成了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该项目见效快, 资金回报率高, 发展林下养鸡前景广阔, 因此,本项目无论从资源、技术、效益上都是可行的。
(三)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含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严格遵循市场规律,把握市场需求,将林下养鸡系列产品适时出
栏,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市场风险。
6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五、计划实施年限、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
(一)年度计划
3、推广总结阶段, 2017 年 1 月至 5 月底。主要完成:对项目进行科学总结, 总结集成林下生态养鸡综合管理技术, 搞好技术的推广应用实验,并广泛推广。
(二)经费预算
林下生态养鸡的养殖方式是利用经济林、
地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新技术,
一种高效技术 用材林、果树林等 2、示范实验阶段,
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底。主要完 1、前期准备阶段,
2015 年度 6 月至 12 月。主要完成:制 该项目计划于
其进度安排如下:
2015 年 6 月至 2017 年 5 月实施,历时
2 年,
定实施方案,立项申报;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成试验场的基地建设和鸡群种群工作并开始实验。
模式,各地借鉴经验不多。 加之土鸡生长速度较慢造成项目实施时间较长,投入较大。经概算 ,本项目需投资 40 万元。
(三)经费来源
1、市级科技项目资金
①疫苗补贴
②购买计量器及其他设备
③孵化设备一套
④电脑及打印机一套
1 万元
2 万元
2 万元
1 万元
30 万,主要用于: 市级科技项目资金 (四)资金用途
30 万元,自筹资金
10 万元。
7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⑤建设完善试验场兽医室 30 平米,孵化室 50 平米,育雏室 50 平米;每平米 800 元;合计 10.4 万元
元
⑦试验场引种鸡苗
⑧会议及培训费用
⑨专家咨询费
⑩推广费
2、自筹资金
元。
②材料费
六、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一)必要的支撑条件
0.4 万元 ①林地育成鸡舍建设
3200 平米,每平米 30 元,合计 9.6 万
10 万元,主要用于: 1 万元
1.2 万元
2 万元
10000 只,每只 5 元,合计
5 万元 ⑥劳务费
1.9 万元,差旅及其他费用
2.5 万元,合计 4.4 万
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支持特色畜牧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的鼓励政策, 根据万寿镇现代畜牧业生产发展规划, 并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 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适宜的政策环境; 万寿镇青山村地理环境和起周边的国有林场为该项目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对象和推广市场,可以自行完成该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二)组织管理的措施
成立项目研究推广实施小组, 组长由万寿镇青山村村支部书记廖桂萍同志担任, 其成员主要由青山村村干部组成。 实施小组具体负责筹措项目资金、监督资金合理使用,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8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三)组织实施方案
项目具体的设计、
实施、监理任务及材料供应等由项目技术
小组负责。同时项目领导小组及技术小组保证建设资金的筹措与
运作及日常财务工作, 保证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成本控制; 协
调各方关系, 包括与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
项目顺利实施。
万寿镇青山村
9
专业资料整理
确保
第四篇:国有苗圃改革和保障性苗圃建设的调研报告5
国有苗圃改革和保障性苗圃建设
调 研 报 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办发[2012]58号、[2013]109号文件和国家林业局林场发[2014]43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国有苗圃改革和保障性苗圃建设,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苗木生产基地基本现状:
1、苗圃数量:**苗圃、**苗圃、福民苗圃三处。
2、**苗圃成立于1958年,面积114亩,可育面积93亩。年生产能力600万株。培育树种有红松、云杉、落叶松、白桦。向**圃成立于1953年,面积138亩,可育面积84亩。年生产能力500万株。培育树种有水曲柳、云杉、落叶松、樟子松。**苗圃成立于1975年,面积159亩,可育面积136亩,年生产能力300万株。培育树种有山槐、榶槭、文冠果、丁香白桦等绿化苗。
3、苗圃档案管理、资产情况、基础设施情况:档案室有专职人员管理,并对苗圃建立了详细的基本情况档案、苗圃土地利用档案、苗圃作业档案、育苗技术措施档案、气象观测档案、科学试验档案、苗木销售档案。**苗圃设施,办公室112平方米,种子催芽室15平方米、库房60平方米、晒水池一个(200立方米)、喷灌管道3190米、排水沟1680米。**苗圃设施,办公室140平方米,库 房100平方米、喷灌管道1200延长米、排水沟1000延长米、贮水池一处(1000立方米)。**苗圃设施,办公室120平方米,库房195平方米、种子催芽室20平方米、档案室30平方米、土渠1300延长米、贮水池一处。
二、国有苗圃职工情况
1、现有职工人数:**苗圃4人,主任1名、技术人员1名、档案员1名、更夫1名。**苗圃4人,主任1名、技术人员2名、更夫1名。**苗圃5人,主任1名、技术员3名、更夫1名。
2、职工参加社会保情况:匀参加了社会统筹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三、经营管理情况:
(一)积极对上争取,扩大国家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范围,加大国家对苗圃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全面提高苗圃的生产能力、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水平。
(二)认真落实营林局和林业局的工作部署,全面开展苗圃标准化和质量信得过苗圃达标竞赛活动。合理调整育苗树种比例,增加红松、山槐、紫椴、春榆、裂叶榆等短培育期树种苗木的培育比例,全面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使苗木总产量达到2000万株以上,其中可供上山成苗产量达到200万株以上,满足本局造林、绿化用苗。
(三)强化苗圃技术管理。严格各项作业标准,提高科学育苗技术水平。坚持适时早播、早换,全面提高出苗率、保苗率、成活率和成苗率。新播抓好催芽处理、苗床表层改土、配置覆土材料覆土、芽前化学除草、间苗和追肥等各关键技术环节的作业质量,使新播作业达到出苗全、匀、壮的要求;换床抓好区划、施足底肥、苗木剪根、分级换床、合理密度、适时浇水等各关键技术环节的作业质量,使换床作业达到三直、四不、一适实的要求。即根直、干直、行直;不窝根、不露根、不下窖、不打辨;苗木栽植深浅适宜、栽后踏实不透风。
(四)推广应用废旧食用菌培养料转化有机肥再利用技术研究成果,全面改良苗圃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五)大力推广普及有害生物控制、化学除草、苗木化控、机械化作业等先进的技术成果,全面提高科技对育苗生产的贡献率,保证苗木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
1、山上人口近几年锐减,特别是青壮劳力减少,给苗圃作业造成劳力短缺,生产成本偏高。
2、办公室、仓库、苗木窖、种子窖等年久失修,对种子贮藏、机械存放有很大影响。由于建圃时间较长土质差,需加大改土力度。机械设备老化影响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在抵抗病虫害、日灼等自然灾害方面还需加大资金。
五、加强苗木生产基地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1、管理经验:经常开展技术员业务培训,提高技术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改善苗圃卫生条件,输通排水沟、对喷灌机组和管道设施长期维护保养。加植防护林,有效抵抗自然灾害。
2、对苗圃进行综合的合理区化,增设温室大棚、组培室、吸纳专业人才。把苗圃建设成为高效型、功能型,现代化苗圃。
3、由于劳力紧缺,组织生产难度大。为缓解这一问题,及需购置机械设备,如做床机、换床机、打药机、覆土机、起苗犁等设备。
4、加强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防控能力,重点作好常见病虫害防控工作。在生产过程中落实好则任制,制定好防控措施,力争治早,治小、治了。制定好灾害性天气防治预案,如洪水、冰雹、霜冻等灾害的防控措施。备好各种所需物资,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在生产过程中,业务主管部门要充份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资金和技术管理,使生产和经营上质量、上水平、使之成为促进我局更好更快发展的原动力。
二O一四年六月五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完善惠农补贴政策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政策范围不断扩大,补贴资金逐年增加,惠农补贴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实施惠农补贴政策对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县共有2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为15万余人,占全县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三。研究我县惠农补贴政策问题对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补贴政策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情况 当前实施的强农惠农政策大致可分为6类,分别为社会保障类政策、直接补贴类政策、扩大内需类政策、改善基础设施类政策、提高农民素质类政策和项目扶持类政策。从政策目标看,前3类可归为惠农政策,主要目标为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后3类可归为强农政策,主要目标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社会保障类政策。主要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项,其主要目的是为农民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贫困、看病、养老的后顾之忧。 (二)直接补贴类政策。从2004年开始,我国先后对农民实行了直补政策,补贴种类主要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小麦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其目的是为种粮农民直接提供补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扩大内需类政策。包括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三项政策,对购买汽车、摩托车、九大类家用电器的农民给予购买价13%的补贴,不仅给农民以实惠,提升农村的购买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还进一步拉动了内需增长。 (四)改善基础设施类政策。包括危房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中低产田改造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等,目的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便于政府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对较大范围内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解决农民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五)提高农民素质类政策。包括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主要通过政府出资培训技能提高农民素质或为农民免费提供各项服务等形式,达到强农惠农的目的。 (六)项目扶持类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扶持具体项目,引导农民开展现代、高产、科学化的农业项目,在给予资金的同时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属于授人以渔的技术下乡。
二、基本成效及经验 一是保障了最困难群体的利益。在农村,养老、就医成为了一大重点、难点问题。在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后,三类困难群体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二是通过各种补贴让农民得实惠。种粮农民收入低一直是阻碍农业发展的大问题。为此,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进行了各种补贴。据统计,我县平均每亩地每年拿到的补贴金额为100余元,根据人均耕地面积3亩计算,平均每户每年300余元。除此之外,中央和省级财政还对农民购买汽车、摩托车、家电等消费品进行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农民的消费压力。 三是通过扶持产业项目为农民增收。在强农惠农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米业加工合作社、油脂加工项目等一些特色产业项目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不仅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提升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是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各级政府均投入资金,对农村的交通、水利、住房、土地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通过补贴引导农民种植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激励农民采用良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有助于提升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三、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管理部门分散,政策落实协调配合不畅。管理和分配强农惠农资金的部门有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发改局、民政局等多个农口部门和涉农单位,涉农惠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工作机制,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主要表现为:项目资金申报和使用各自为政,资金监管责任分散;不同渠道的强农惠农政策目标可能存在交叉重复。单个项目投资额较小,项目点多面广,项目资金撒胡椒面,难以形成强农惠农资金集中使用的合力。 (二)补贴资金细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效果有限。按照目前的补贴标准,国家给予农民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总量加起来非常大,但分散到人后,平均每人补贴只有100余元,相对于近年来飞涨的农资价格、逐年增加的人工成本,意味着农民投入成本增加、收益下降,从而使得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或收益大打折扣。补贴资金对个体农户的补偿作用非常有限,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效应不是很明显。 (三)强农惠农资金量太分散,管理难度高。部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差,跟踪管理不到位。由于管理难度大,一些投到项目上的资金未 能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项目未能取得预期收益。部分补贴资金在拨付时,存在农户虚报冒领骗取资金等问题。 (四)政策设计存在缺陷。部分强农惠农政策设计过于复杂,限制条件多,实施难度较大,一些技术性指标难以简便、科学认定。比如能繁母猪保险费补贴政策,能繁母猪的数量很难准确核实,导致实际操作中易引发矛盾。另外,还存在上级部门对政策实施的要求与现实操作不相符的情况。 (五)落实政策的行政成本较高。为保证每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县、镇两级政府都需要层层部署,组织人员抓落实,召开会议、转发文件、制作宣传资料、编制账卡表册、核实面积、协调纠纷等,每一项工作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相应增加了行政运行成本。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协调。从政策制定层面,抓紧研究科学、合理的项目设置和资金整合措施,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专项资金进行归并整合;同时,探索建立涉农部门沟通协调及监管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避免资金使用管理重复交叉和相互脱节,防止资金监管的缺位。在具体落实层面,由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局、审计局、监察局等涉农单位和监督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年度支农投资的安排原则和使用方向,具体负责涉农资金的整合和协调工作,搞好各项目之间的衔接工作,解决涉农投资中的难点问题,汇总编制年度政府支农投资指南,实现全县一盘棋。 (二)创新政策方式,巧用市场手段。强农惠农政策,绝大部分是以补贴、项目等资金扶持的方式进行,鲜见通过改革政策、解除约束、加强引导等途径达到强农惠农目的的做法。一是适当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经营,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家庭经营和合作社优势互补,提高农民市场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条,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流通,将农产品附加值更多地留给农民。 (三)加强资金监管,探索长效机制。健全监管体制。根据强农惠农资金总量大,点多面广、资金分散的特点,逐步探索和建立政府主抓、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专门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新闻监督相互结合的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机制,抓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监管工作,推动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全面开展。 (四)简化政策设计,完善信息平台。强农惠农政策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重点解决全局性、突出性问题,政策设计上要容易理解、便于实施、有利监督。在政策目标人群的认定上,一方面要使资格认定标准变得清晰、明确、易于辨别,另一方面要使申请人的信息清晰、明确、易于查询。同时还要加大对资格认定标准的宣传力度,使其更容易为老百姓接受和掌握。更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及时解答群众的疑惑。建立准确、及时的信息平台,把申请人的数据信息定性、量化,完善政策落实的基础信息支撑,更加方便、准确地判定申请人的实际条件。 (五)简化行政流程,改善网络服务。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民补贴网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搭建县、乡、村三级互动管理信息平台。农民信息经确认后,各级管理机构可以共享农户信息资源,省去了很多重复劳动。二是改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效率。强化代发金融机构工作责任,加强乡镇、村、信用社网点建设,及时更新网点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