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银行信贷调查报告代写模板(范文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银行信贷调查报告代写模板(范文5篇)》。
第一篇: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瓜州建设,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乡镇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组(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县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我县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四个移民乡村除外)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475元,高于8000元的达到25%以上,低于XX元贫困线的不到15%;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685元,高于该数值的达到10%以上,低于这一数值的约30%左右,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10%;98%以上的居民点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99%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8%的村设有卫生所,90.4%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
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大部分管线是使用期限较短的再生塑料。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和大量移民迁入,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同时由于水位下降,水质盐碱化,供水设施停用的组达50多个,约占全县组数的20%,饮水受到影响的农民9000多名,供水不足的组80多个,约占全县组数的27%,亟待维修和改造的管线约100多公里。目前的设施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县城70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XX年以上的平房内,近200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50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城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3、投入窘困,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力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反差大,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诸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现状。目前农村公共设施总量少、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比较突出。各农村乡镇普遍反映通组道路的公共部分(十字交叉、文化室、孤寡老人门前、两个居民点之间)面积较大,占到硬化面积的一半,由农民负担太重。
第二篇: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前言:
在这个寒假,我通过一个假期的实地走访、上网调查,对家乡的社会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我能充分感受到,家乡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走访了一些村户和村干部,从中我了解到人民生活总体上有所改善,但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有些政策依然没有落实到位。就此,我做了一份调查,具体调查报告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家乡的生活条件,如:人们的收入情况、住房情况和交通情况。从而了解我家乡具体存在着哪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从进行任意抽取几户人家进行访问,再到村干部那里了解一些近几年来我们村的各户家庭的总收入、个人收入、以及其收入来源和我们村通往城镇的交通情况,同时 ,亲自去体验一下。
三、 调查方式
在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且亲自询问了一些同乡的亲戚、朋友以及我的家人关于他们的经济状况和他自己村所存在有哪些问题以及他们的看法。
四、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7日————20xx年2月10日
五、 调查内容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几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六、 调查结果
在问及村民的家庭月收入时,在800元以下的占有44%,800—1200元的占有15%,1200元以上的占有41%,而家庭医疗费的支出每年只在500元以下的占有38%,500—1000元的占有39.5%,每年医药费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占有22.5%。近几年,农民的收入的确有了明显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的医疗费的收入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我们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也在增加。
我家乡在家务农的人们,他们的收入基本上来源于种地、种田和养猪,然后把地里的农作物和田里的水稻收回,再除掉家里用的,剩下的卖掉,而那些卖农作物得来的钱还要除掉肥料费和农药费才是纯收入;养猪卖钱要除掉买幼猪的钱、粮食费和饲料费才是赚来的。通过务农挣来的钱还要用于买日常的生活用品,这样算下来农民每年的是非常的少,因此,我家乡的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根据调查统计显示,16岁—20岁没有在校读书的青少年有90%以上都外出打工去了,20岁—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外出打工的占有50%以上,40岁以上的人外出打工的占有20%左右。由调查可知这些外出打工的人的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有2%—5%,800—1500元的占有50%,1500—2500元的占有35%,2500元以上的占有10%左右。
近几年来,在我家乡的人们的农闲时间比以前跟多了,因为人多了,剩余的土地就多了,又因为有一些农作物种植复杂,收割又困难,因此就放弃种植了,而种植更多的其他农作物。以前的村路都是长满草的小路,现在有了宽阔的公路;以前人们住的是土房甚至是茅草房,现在大多数是砖瓦房了。据调查有98%的.家庭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3%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从村委会干部那里我还知道了村干部一般由本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组成,本村村委会成员一般高中学历。村干部有电子,有想法,有头脑,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所以很多项目像水利打井、拉电线或修路之类的都无法顺利的实行。由于年轻一辈的人们许多都外出打工,其中包括有大量的有知识的青年农民,这使得农业生产缺乏有技术、有文化的劳动者,生产水平难以较大提高。
七、 调查总结
从我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愿人穷不愿人富的思想严重,很难统一思想进行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发展规模化生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存在这等、靠、要的思想,对现有的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生活感到满足,进取心不强烈;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相当一部分农民将精力和时间大量消耗在争夺“蝇头”小利上,很少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行动上,发展经济的措施、方案不是积极配合支持,而是设置障碍,谋取小利。
2、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制约这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现有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已发挥出应有效益,无法继续深挖土地潜在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中,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相对脱节,导致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慢,优质优价难以很好体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现有土地承包政策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但分散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使土地很难向“种田能手”和“种养大户”集中,规模化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难以实现。
3、基层入不敷出,宏观调控乏力,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表现在:一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举步维艰,脆弱的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导致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功能不强,高产、稳产无保障,滞后的农业科技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无法实现;二是由于财政支出矛盾突出和机构臃肿,政府穷于保吃饭、保稳定,分散了发展精力;三是上级达标升级活动使基层政府只能向农民收钱收物来完成,影响季干群关系降低了政府威信。
4、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足,企业与农户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5、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耕地纠纷、耕地与建筑矛盾、林农矛盾等问题日益增多。
6、农村技术含量不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不强。
a、是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新技术到户率不高,科技贡献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农民掌握的新技术不多,缺少科技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不强。
b、是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培训离实际、实用、实效的目标和农民的意愿、需求还存在差距,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跟不上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步伐。
c、在农村依托科技致富的氛围没有完全形成,农民自身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不强。
d、大部分农户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发展接受能力。
在农业已经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已成为必然,我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应结合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改善现有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的灾害的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现有科技服务体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具体有用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彻底改变以人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农村经济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难的矛盾,才能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必须盘活土地资源,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必须实施规模经营,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示范样本的辐射带动形成规模化生产。
3、必须探索减负系途径,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通过企业发展,一方面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变农工,增加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壮大集体实力,变农民上交为集体上效,彻底减负。
4、推进农村市场化,产业化。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富裕化与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攻克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致富资本,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优势互补,协助统一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融合,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建设,才能形成以城带乡、以工带民、以农稳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5、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特色和优势占领市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第三篇:贷款调查报告
借款申请人xx于xx年xx月xx日向我行申请个人xx贷款xx万元,客户经理xx与xx按照相关规定对xx的家庭资产负债情况、借款用途、还款能力、信用状况和担保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 借款申请人家庭基本情况
(一)借款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程度、职业、家庭人口、信誉、有无不良嗜好等情况和家庭其他成员的相关情况。通过查看身份证、户口簿、个人征信系统和社会调查等方式来了解。
(二)家庭资产负债情况。家庭资产包括实物资产、权益性投资、银行存款等;家庭负债包括银行负债、其他负债和或有负债。实物资产可在查看权证、发票、合同和付款凭证基础上进行现场察看来证实;权益性投资可通过查看权证、公司章程、验资报告、报表等方式来证实。负债可通过查询借款申请人夫妻双方的个人征信信息和社会调查了解。
二、借款申请人经营情况(适用经营性贷款或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经营的消费贷款)
借款申请人经营的行业和产品,从业经历,近几年的经营情况(销售收入、利润等情况),本地同业情况,市场份额及竞争力,发展前景等。通过市场调查和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对于金额较大的贷款,经营情况和行业分析参照流动资金贷款调查。
三、借款用途及合理、合规性分析。
根据家庭情况、市场情况和规定需要提供的用途证明
来分析借款用途的真实性和贷款金额的合理性。
(一)按揭类消费贷款:根据购买合同、首付款发票来确定借款用途和借款金额,并根据相关规定判断其合理、合规性。
(二)非按揭类消费贷款:根据购销合同、自有资金证明来确定借款用途和借款金额,并根据相关规定判断其合理、合规性。
(三)经营贷款:根据上年销售业绩、本年已签订的购销合同预计全年销售收入、了解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和可能增减的金额、了解应付款项可能增减金额及自有资金情况,来确定借款用途和借款金额,并判断其合理、合规性。对于金额较大的贷款,参照流动资金贷款调查和分析。
四、担保分析。
内容包括抵(质)押物概况、抵押价值的确定、变现能力、抵(质)押率;保证人的基本情况(同借款申请人)、保证能力分析(参照借款申请人还款能力分析)。对不同的担保方式的担保能力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分析:
(一)房地产抵押:根据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可通过市场比较法、成本法、收益法中一种或两种方法对抵押物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对抵押价值明确的抵押物可本着审慎的原则予以确定,对价值难以确定的抵押物在参考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调查以确定其合理的抵押价值;通过查看权证(必要时到法定权属登记部门查询)、走访承租户和现场查看、拍照来确定抵押物产权、使用权是否明晰和实物状态;根据城市规划是否在近期拆迁;在充分考虑抵押物位置、产权和使用权明晰程度、房屋性质、成新率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判断其变现能力;抵押率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产权共有人和抵押人(抵押人与借款申请人不是同一人)是否出具同意抵押的书面文件。
(二)机械设备、车辆、船舶抵押:根据其购买发票载明的价格(相关价值证明材料)、合理的经济寿命期和实物状态,测算出抵押价值或参考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通过查看购买发票、和现场查看、拍照来确定抵押物产权是否明晰和实物状态;在充分考虑抵押物用途、经济寿命周期、成新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调查、查找资料判断其变现能力;抵押率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是否办理相关保险;产权共有人和抵押人(抵押人与借款申请人不是同一人)是否出具同意抵押的书面文件。
(三)权利质押:对商标权、经营权、林权在参考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的基础上本着审慎的原则合理确定质押物价值。对于股权可通过查看公司近期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来推算其账面价值,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合理的抵押价值。对银行存单、国债等价值稳定的质押物以其面值为抵押价值。对仓单根据其货物数量和市场价值确定抵押价值;质押物是否有法定的权属登记部门;质押物是否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查看相关权证确定权利是否明晰;在充分考虑权利的专有性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判断其变现能力;质押率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产权共有人和质押人(质押人与借款申请人不是同一人)是否出具同意质押的书面文件。
(四)棉花、钢材、粮油等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根据数量与市场价格来确定质押物价值;是否办理相关保险;是否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相应调整质押货物数量或贷款金额;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和走势判断变现能力。
(五)自然人保证:通过了解保证人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家庭资产负债情况、信誉情况、家庭收入情况、保证意愿及稳定程度来判断自然人自然人保证能力及有效性。
(六)企业法人保证:通过查看公司近期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和企业征信系统,了解企业保证能力和信誉;查看公司章程了解公司对外担保的批准机构,该机构是否出具了同意担保的决议书。专业担保公司了解其股权结构、与本行合作情况、其单笔担保限额、总担保责任余额、保证金比率、是否出具了担保意向书(金额、期限与申请人申报是否一致)等。
五、还款能力分析。
在深入分析借款申请人提供的直接和间接收入证明的基础上,将可靠的收入结合所有负债的还款方式、贷款期限、贷款利率与全部负债本息进行比较,以确定借款申请人在扣除必要的家庭生活开支后在贷款期限内的还款能力。对按揭类贷款需要计算其所有负债每月还款额与月家庭收入比,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一)对职业稳定、收入稳定的工薪阶层,根据其工作单位开出的收入证明与代发工资的银行流水对比,并通过调查确定其真实收入水平。
(二)对投资收益,根据其所有权权证、合同、银行流水和市场调查等方式来确定投资收益水平。对股权投资可查看可通过查看公司章程和验资报告、报表分析出年投资收益。
(三)对流通类、建筑类经营户,可通过查看其银行资金往来的贷方发生额(剔除借款等大额非经营往来发生额)、进货单、销货单和税票,了解该行业合理的利润率,以确定借款人合理的经营收入。考虑到该类行业资金量大、利润率不高的实际情况,仅凭经营利润判断其还款能力有很大缺陷,应测算其贷款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看其是否能覆盖贷款本息。
(四)对制造业经营户,可通过查看其银行资金往来的贷方发生额(剔除借款等大额非经营往来发生额)、水费、电费和税票,了解该行业合理的利润率,以确定借款人合理的经营收入。
(五)对其他类型的经营户可根据其自身的经营特点,找出有效的确定经营收入方法。
对于金额较大的且还款资金主要来源于经营的贷款,还款能力分析参照流动资金贷款分析。
六、风险和收益。
(一)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借款申请人家庭收入的稳定性;担保方式的有效性;贷款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针对风险分析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包括贷款发放前的条件、贷款发放与支付及贷后的管理要点。
(二)综合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主要为利息收入,间接收益包括存款、中间业务收入等。
七、调查结论。
对借款申请人申请事项的具体意见,包括贷款品种、金额、期限、利率、担保方式、还款方式等。
第四篇: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模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会议确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时便提出,“”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
勤服务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调研方案,中心班子成员自4月19日至4月26日,在中心范围内,通过会议、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研活动,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后勤服务工作中有关民生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后勤服务中心现状
后勤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膳食科、学生宿舍管理科、水电科、绿化科、房管环卫科、医院等,主要从事学生饮食服务、学生宿舍管理与服务;水电管理与服务、校园绿化管理与服务、校园公房管理、环卫管理与服务、车辆服务、邮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中心现有在编职工56人,合同工243人。
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有关民生的主要问题
1、学校生活用水存在质量问题,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会议确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时便提出,“”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
我校教学生活用水均属自备井供应。目前我校自备井四口,其中:东区一口、西区两口、同大学生公寓一口。XX年3月,经孝感市卫生防疫站检测化验,我校自备井水质中铁锰离子超标,杂质较多,时有浑浊现象。铁锰过多,易造成对人体肝、肾及大脑的损伤,杂质较多在人体内易形成各种结石,影响着师生身体健康。
2、学生食堂使用煤及柴为燃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为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降低能耗、节约开支,后勤服务中心于XX年对学校食堂锅炉燃料进行了“煤改柴”,用废木料和谷壳代替煤,每年节约开支约10万元,炒菜灶台继续延用煤作燃料。但在使用过程中,无论煤或柴的排放均对周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学生食堂与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相邻,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的煤渣和柴灰,导致部分教职工家庭、学生宿舍长年不能开窗,部分教职工特别是老干部多次向后勤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希望得以解决。
3、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后勤服务保障。
近年来后勤基础设施(设备)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有不少薄弱环节:(1)同大学生公寓二期、三期智能供电系统需要完善配套,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无法控制,存在安全隐患;(2)东西区宿舍没有安装电扇,学生自行购置电扇,使用多用插座现象比较普遍;(3)食堂部分设施(设备)需要维修、购置,如:东区锅炉已过使用年限,存在着安全隐患,急需更换;教工餐厅操作间低矮狭窄;东苑餐厅一楼操作间漏雨,二楼操作间改造;同大食堂需购置空调、电扇等;(4)医院设备老化,需购置更换部分设备;(5)校外垃圾站存在转运不及时现象,应建立校内临时垃圾存放点;(6)绿化设施、设备不足,导致员工劳动强度大而效率低等。
4、学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影响学生学习生活。
学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1)学生使用的饮水机存在质量问题,易引起饮水机自燃,已发生两起起火事件,因管理员发现及时,避免更大的事故发生;(2)学生宿舍内偷盗现象时有发生;(3)同大学生园区新公寓已经开工,施工车辆与用工人员均从同大学生园区内行走;(4)东区部分学生宿舍电线路老化。
5、职工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后勤员工素质决定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后勤服务中心从其人员构成来看,高学历、高职称的的管理人才较少,技术人员缺乏,现有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年龄结构层次上,人员老化现象比较明显,缺乏后备力量;一线员工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工作积极性不高,主人翁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解决后勤服务保障存在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1、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加大学校有关民生工程基础设施(设备)资金投入。
(1)为保障学校师生饮用水安全,建议对学校饮用水进行净化处理。鉴于净化水涉及二次转水,每吨处理成本大约在0.70元左右,故建议有选择性的实施此项目,即仅对涉及教职工生活(入口饮用)的水进行净化供应,一是东区家属区及学生食堂为一专线,在东区盆景园处建6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二是西区二井须全部采用净化供应,在西区建12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预计资金投入80万元。学生宿舍和教学楼仍用原水供应,同大园区大部分为学生宿舍冲洗用水,故不采用净化处理水供应。
(2)为加强校园环保建设,建议试点实施食堂“煤、柴改气”工程。将东区食堂锅炉、灶台改造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由于食堂锅炉需要更新,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约需投入80万元。
(3)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保障后勤服务需要。建议根据后勤工作实际,由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审计处、后勤服务中心成立调研专班,对于基础设施(设备),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
2、加强宿舍安全工作管理,强化联动管理机制。
学生宿舍进一步加强“四个三”的安全管理机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安全工作防范,一是加强学生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的宣传,做好用电安全、防火、防盗工作;二是加强安全工作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三是更新改造安全设施,如:电线路改造、防护网安装、饮水机更换、增设贵重物品寄存室等;四是加强安全巡逻队伍建设;五是在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
严于律己改善民生问题工作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范文(3) | 返回目录
做好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从8月份开始,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拟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张宁生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市人大代表,采取召开专题座谈会议、区县调研、实地察看、听取情况汇报和上报书面材料等五种形式,对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江宁特殊教育学校、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五个民生项目,并听取了市发改委、农工委、住建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环保局等十个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区县政府有关民生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加快“三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始终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采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各部门、各区县创新进取、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来,为推进民生工作,市委专门成立了社会事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专门将《意见》以今年市委1号文件形式出台,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全市民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导向,把提升群众福祉和幸福指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扩大民生保障范围。首次编制了《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二)突出工作重点,紧抓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截至XX年9月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6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85万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长 12.5%。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政府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从今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同时免除44.1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信息费1.05亿元,XX年民生教育目标全面完成。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9个,居民步行10-15分钟就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构建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方便群众就医;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国家、省599种基本药物在我市范围内个人自负比例均为零;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设指挥部和保障房建设发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812.6万平方米,新开工457万平方米,竣工127.6万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赁房3200套(间);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从1月份开始,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准入标准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对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申请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市主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步行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机构床位2800张、农村敬老院床位280张,全市建成城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54个,为3400名高龄困难独居老人提供政府买单的家政服务;为90岁以上老人提高了长寿营养补贴标准,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费进公园等助老优惠政策。
(三)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统一全市养老金支付标准;探索建立新农保及征地保障与企保衔接制度,截至 9月底,全市社会保险五项险种累计参保人数比去年底净增70.93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主城区城乡低保首次实现同区域同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4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均达230元以上,老年农民生活困难补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征地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村村通”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99%。完成农村地区危桥改造38座,建成农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区(县)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总入户率达到91.3%。完成60个自然村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
(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民生工作新机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养了10余支专业性、规模化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这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全程对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透明高效运行。启动了投资项目就业评估论证制度,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调整院校专业结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内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价指数,增幅仅为6.6%。与此同时,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预计为13.7%,分别高于城乡居民收入3 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保障民生的压力明显加大。
(二)财政资金保障压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离不开大量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一般预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新增的刚性支出项目逐年增加,社会事业建设欠帐较多, “吃饭型”财政与税收增收难度加大并存,市级实际可用财力较少,在进一步提高各项民生保障标准与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和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三)拆迁安置力度有待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早期被征地农民还没有全部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拆迁居民的安置房工作还存在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规划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进展不快。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今年确定的18个重点民生项目中,有8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占总数的44%,有4个项目处于项目启动阶段,占总数的22%,仅有6个项目进展状况良好。《意见》中的十大重点民生工程,有6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阶段,尚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亟待加速推进。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理顺工作机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进
针对这次机构改革后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有关的职能调整问题,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各自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尽快建立起由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全面统筹、市民生办全面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强化政策的执行落实,切实履行好、兑现好政府各项惠民承诺,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加快项目进展,确保民生项目有效落实
对照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从目前情况看还有部分重点民生项目进展缓慢,有的还没有开工建设。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资源,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重大民生项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民心”项目,确保完成XX年民生目标任务,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引导,重视提高大学生社工的待遇,稳定大学生社工队伍。加强对“4045”人员、残疾人、“双失”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拆迁安置工作进展,解决好拆迁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城市新区要规划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认真研究解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基本药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价格让利不到位等问题。四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尽快将早期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完善对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加快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建设。
(四)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体系
做好“三个发展”时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务,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在体制机制上做出统筹安排,优化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着力构建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统筹协调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对民生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学制定解决民生问题的系统规划;落实长效民生投入机制,确保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民生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形成有序竞争、服务良好的社会事业发展新格局;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民生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第五篇:贷款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努力提高信贷质量,最近对银行信贷业务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今年,工行认真落实信贷政策,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努力提高信贷质量,减少不良贷款。截至6月底,不良贷款余额为4549.1亿元,比年初下降42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0%,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同时,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达到186.0%。从不良贷款结构来看,亏损贷款余额649.1亿元,可疑贷款余额2226.7亿元,次贷余额1673.3亿元;分支机构类型方面,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839.8亿元,比年初下降424.7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充足的信贷供应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升温和复苏。在外需萎缩、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带动投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主体。在新一轮大规模项目建设的带动下,企业投资信心正在恢复,民间投资热情逐渐激发。然而,在信贷总额大幅增长的背后,信贷资金的结构值得特别关注。在信贷供给上,大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多为铁路、公路、机场等大型项目。大量信贷资金涌入政府融资平台,既保证了当地经济恢复增长,也积累了一定的信贷风险。大型企业和项目资金很多,但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技术改造和生产线升级的关键期或寻找新项目的建设期,却苦于资金不足。银行内控合规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部分制度运行存在缺陷,上下沟通不畅,制度相关规定和要求落实到岗位环节不协调,导致岗位职责不明确、职责模糊,部分缺乏必要和经常性的检查,难以有效落实一些基本约束条件;有些员工纪律制度观念淡薄,在业务操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流程操作,而不是习惯性地遵守制度。“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人贷、关系贷屡禁不止。屡查屡禁不止,越权贷款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对严重违规行为视而不见或不报,客观上助长了一部分人肆无忌惮地违规违纪,导致不良贷款不断出现。
二、经过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基层银行授信权限的征集
近几年来,由于辖区内银行金融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高,上级行建立了严格的授权和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贷款审批权限逐步提高。大量基层银行特别是县级支行不再享有实质性的贷款审批权限,相对制约了银行的信贷投入。
(2)信贷准入标准不断提高,信贷投资定位趋于集中
近年来,银行对贷款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大部分贷款被投资的客户评级都在A级以上,对低于标准的客户逐步实行授信提用人机制。与此同时,信贷投资也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信贷投资向“大”倾斜。一般实行“双大”(大行业、大企业)、“四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并提供信贷
(三)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银行债权实施不到位
几年来,一些企业在重组过程中未能有效落实银行债权,极大地挫伤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重组后,企业自然难以获得信贷再支持。此外,一些企业信用意识薄弱,恶意逃废银行和信贷机构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信用环境的缺失使银行和企业失去了相互信任的基础,促使银行在贷款时更加谨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银行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业务品种的创新。此外,诉讼执行难、赔偿率低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4)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部门之间的.责任制约关系,部门之间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施标准的掌握不统一。由于各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理解不同,各基层单位的执行程度和效果也有较大差异;一些基层农村合作银行仍然违规经营,信任代替管理、习惯代替制度、善良代替纪律的问题仍然突出。有些协会即使违规操作较少,也处于“被动合规”状态。
三、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贷款行业结构
严格按照“差别待遇、保护和压力”的原则,不断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严格控制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能耗、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确保三个“统一”:除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确定、国务院或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中央投资项目外,其他所有国家级项目不再授信。除多晶硅外产能过剩的五大行业,除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新建项目外,其他新建项目不发放贷款。对于继续建设的项目,不符合规定标准和程序的,不得发放贷款。
要积极实施行业聚焦、客户细分、专业化管理战略,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进一步优化企业贷款行业结构。要加大对交通、能源和电力(特别是新能源)、钢铁、城市基础设施、环保、高新技术产业等优质产业的支持力度。国家、省、市高新技术项目和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按照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信誉良好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企业,可以及时审批一定的授信额度,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与科技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继续加大对园区经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机遇,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和科技农业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
(2)进一步优化贷款利率结构
贷款利率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相对来说,存款利率处于从属地位。主要是根据贷款利率进行调整,并不是货币政策传导到整个经济的唯一途径。央行在六次加息、开放市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成功降低了信贷增速,减缓了银行向企业和投资的资金流动。信贷对投资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已经减弱,不可能通过控制信贷来完全控制投资和通货膨胀。过去,流动性主要是通过银行体系和信贷产生的,但现在企业和居民都有大量存款,金融市场也初步发展起来。流动性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产生。即使信贷增长放缓,流动性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快速增长。即使没有宽松的银行贷款,固定资产投资也可以在自筹资金的推动下快速增长;居民存款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流入股市,推高股指。
为了使加息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需要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不仅仅是控制银行信贷,而是要全面控制流动性状况,这对产生流动性的各种途径和方式都有影响。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利率结构,使所有的利率都能反映出各自领域流动性的稀缺性,并且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联动性。央行只需要掌握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可以对所有市场利率产生影响,从而充分控制流动性状况。为此,央行采取了不对称的加息方式,存款利率的调整幅度大于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央行的非对称加息会使利率结构更加合理。当然,合理利率结构的形成最终取决于市场的力量,需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央行放松利率管制,赋予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金融机构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合理的定价。
(3)进一步优化贷款期限结构
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利率期限结构,充分发挥利率杠杆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巩固宏观调控成果。要充分利用浮动利率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风险定价体系,根据货币政策导向和贷款风险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要加强积极的债务管理,发行长期债务工具增加长期资金来源,推进中长期贷款证券化试点,改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优化利率期限结构,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银行重点优化信贷结构,加快金融企业改革,增强竞争力,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进一步优化贷款客户结构
要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努力拓展优秀客户和低风险贷款市场。
1.要抓住黄金客户,必须把扩大、培育和巩固优秀客户作为信贷管理的基本原则。在严格信用评级的基础上,选择一批优秀客户实施公开统一授信。对于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前景良好的重点骨干企业,要加大贷款投入,积极渗透,争取“银团贷款”,使其成为优秀客户。
2.为确保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借鉴以往超负荷经营的经验,立足客户配置信贷资源,在符合信贷条件、资金需求量大、信贷环境好的领域,充分发挥系统调控优势,重点建立“高效安全的信贷领域”,重点抓好重点领域。
3.要坚决减少劣质客户的增量投资。提前研究行业、行业、企业、产品的发展趋势,把握退出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建立和完善信贷退出机制,努力压缩和淘汰劣质客户,主动防范和化解现有贷款的实际和潜在风险,是调整和优化银行信贷结构的关键。对于高风险客户,要采取果断压缩的政策。对已列入产业指导目录禁止投资的项目和企业,要彻底清理,坚决压缩贷款;对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的地区,特别是在企业转制改制过程中大量逃废银行债务的地区,在严格控制新增信贷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对现有贷款进行催收和压缩;对于那些业务正常但发展前景黯淡的客户,一定要主动出击,趁早退出;对于表面“红火”但潜在风险较大的企业,要主动退出;受经济政策影响较大,改制后前途未卜的企业不予支持,有贷款的要主动退出。
4.要以支持微型企业贷款为重点,更新观念,消除偏见,不分“来源”看效益,加大支持个人和民营经济的信贷市场发展力度,特别是对产权清晰、机制活跃、负债低、效益好的微型企业,要建立“绿色通道”体系,落实优惠政策和特殊服务,使其成为新的优质客户群体和信贷高效低风险的“保护区”。要研究制定扶持小企业的具体措施,建立梯形客户结构,重点扶持有市场、有信誉、技术含量高的小企业。国家、省、市高新技术项目和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按照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信誉良好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企业,可以及时审批一定的授信额度,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完善小企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与科技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此外,要加强金融创新,建立适合微型企业特点的贷款审查、信用评级、抵押担保、贷后管理等运营管理体系,灵活运用贷款利率政策,提高资金定价水平,满足微型企业贷款需求。
目前,国民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时期,以企业产权制度和内部结构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将逐步深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在调节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越来越突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升级周期缩短,企业间竞争明显加剧。市场经济的这些动态特征使银行业进一步扩大了选择和发展空间,信贷结构的调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银行要想在这个“阶段”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顺应这种必然的竞争态势,积极利用自身独特的金融监管功能和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引导和推动经济发展变化,通过调整信贷结构促进贷款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