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与健康调查报告(范文5篇)

时间:2024-03-22 00:01:1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8639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农村卫生与健康调查报告(范文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卫生与健康调查报告(范文5篇)》。

第一篇: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但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正常与否、收费价格是否合理公开,更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全面掌握目前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情况,促进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委对全区范围内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供水价格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了我区20xx年10月以来陆续建成投用的6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这66处的设计日供水规模总量为25992立方米,解决和改善了23.8263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工程主要分布在23个建制镇70个行政村(居),其中通过建制镇供水企业扩容扩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个,实现独立供水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2个;全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至20xx年12月底共投入建设资金17982万元;工程属国有供水企业管理的有2个,属建制镇供水企业管理的有2个,属于原撤销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供水站(小水厂)管理的有13个,属村集体管理的有40个,属用水协会管理的有7个,属个体管理的有2个。

从调查的情况看,供水企业管理的饮水工程运行的情况要好于村集体管理的运行情况;供水价格除建制镇供水企业扩网扩容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外,均由管理机构自主定价,供水价格1-4.5元/吨,其中建制镇供水企业扩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供水价格2-3.5元/吨,行政村(居)独立供水的安全饮水工程供水价格1-4.5元/吨;取水水源主要来自溪河、水库、泉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制不健全,服务不到位。水价的制定未充分征求广大用户意见,水价制定随意性强,有不管用多少都要加底吨水现象。由于水价偏高,约20%的用户不愿意用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并出现了投诉信访现象。工程没有维修经费和大修基金保障,一旦主要设备损坏,就可能因缺乏资金维修而停止运行。

(二)水质难以保证。由于受制水工艺水平和缺少必要检测设备的.制约,供水质量难以得到真正有效保证,水质只能顺其自然。有时管道维修恢复供水后,因管网高低起伏并距离较长,用水户在放水时有一部分数量较大的管道污水,这部分污水已进入用户水表计量,用户认为这部分污水不应该收费,部分远端用户反映强烈。

(三)农户普遍用水量少抬高了单位供水成本。由于受农户用水习惯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户用水主要用于做饭、饮用等,或者只在缺水季节才饮用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据调查了解,大多数用户月用水量在4吨左右,这就造成整体用水量少,供水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水费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行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

(四)管网维护投入大。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农户居住分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管网分布范围较大,地形复杂,管网的运行维修难度较大,供水中的跑、冒、滴、漏难以及时发现,造成水损严重,增大了供水成本。

(五)缺少有经验的工程运行维护人员。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维护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未经过相应的技能培训,缺乏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基本上不能满足有效运行管理的需要。维修维护水平低、管理方式粗放,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维修困难,就会出现较长时间停水现象。

三、建议意见

(一)健全基层管理服务机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政府投资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应提高群众的参与度。镇、村两级要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服务体系建设,镇政府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协调监管工作,村委会主要抓好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维护工作。行政村独立的饮水安全工程,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选聘有制水技能、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饮水工程运行台账,实行专款专用专管。安全饮水工程的水价、电费、维修费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向用户公示。

第二篇: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农村群众的人居生活质量,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近期围绕镇农村环境整治问题,深入全镇32个村(居),重点对垃圾集中处理、墓园集中管理、村容集中治理“三集中”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三集中”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深入开展“三集中”建设为抓手,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截止目前,全镇共建垃圾池1818口,辐射全镇32个村(居)242个村民小组,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落实墓园53处,疏挖沟疏21.17千米,修建下水道3.5千米。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三集中”建设。

1、统一思想,专题动员。近年来,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目前,全镇32个村(居)全部实现了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大部分村用上了自来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但与此同时,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相对滞后,很多村庄柴草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乱泼乱倒,老人墓地乱建乱放,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村容村貌不尽人意,与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极不协调。整治农村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已经刻不容缓。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镇委建设新农村办公室组织片总支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专程到仙洪试验区参观学习农村环境整治先进经验。参观学习后,在统一思想、集中讨论、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全镇迅速专题召开农村环境整治“三集中”建设动员大会,对“三集中”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部署。结合实际,垃圾集中处理以318国道沿线村为示范点,墓园集中建设以闵台村、伍家场村、秦杨村为试点村,试点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全镇“三集中”建设全面推进。

2、加强领导,成立专班。镇委高度重视“三集中”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片总支书记为成员的全镇“三集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各村干部具体抓,所有村干部包组到湾,形成书记负总责、干部齐上阵的工作格局。同时,明确要求各村配齐配足保洁员。各村根据清洁范围的大小分别配备了1―2名清洁员,“318”国道沿线各村分别配备了1―2名保洁员。目前,全镇共配备清洁员34名,配备保洁员11名,墓地管理员5名。

3、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在“三集中”建设上,我们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集体、农户投入为补充,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垃圾池。在去年已建1300多口垃圾池的基础上,今年对全镇沿大沟大路、湾子的死角补建垃圾池518口。每口垃圾池建设投入为280元,其中政府补贴150元。二是配备垃圾清运板车。由政府统一出资,全镇30个村共配备垃圾清运板车32辆。三是落实垃圾填埋场。按照每村2处以上的要求,以村废沟、废塘为主,共落实垃圾填埋场83处。四是落实集体墓园。按照每村1―2个的要求,共落实集体墓园53个。墓园建设由集体调田,政府出资绿化配套。五是养殖排泄物无害处理。结合“一建三改”工程建设,全镇共计建池达2130口。

4、建立机制,规范管理。主要建立了三大机制。一是干部工作目标激励机制。村主职干部人平拿出300元工资用于“三集中”工作结帐。由镇农委组织专班,对各村“三集中”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比验收。好的得300元,较好的得200元,一般的得100元,较差的不得工资。墓地建设村干部人均拿100元工资挂钩,落实墓地的得50元,能实施的得50元,没有落实墓地的不拿工资。二是清洁员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对各村清洁员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要求,并由镇农委和村居委员会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督办。村容保洁工作与清洁员工资紧密挂钩,清洁员每人每月拿出100元考核结帐,好的得全额,一般的得50元,较差的不得,连续三次评为较差的,由村进行撤换。三是农户考评机制。村委会每月组织一次清洁卫生大检查,每次评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农户,检查结果张榜公布,并督促不清洁农户限期整改。

二、镇“三集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由于受长年的生活陋习影响,部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环保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比较薄弱,不能自觉做到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集中”建设的规范运作和工作成效。

2、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集中”工作是一项资金投入较大的公益事业。垃圾集中入池清运、填埋以及墓园的集中管理,每村平均投入需3万多元。近年来,镇“三集中”建设投入没有向社会或村民收取任何费用,全部由镇、村两级财政全额投入。由于资金投入上的严重不足,专职保洁队伍难以稳定,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建立,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治理后又出现反弹,部分地方“脏、乱、差”的情况再次出现。

3、农村基层组织重视不够。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环境整治“三集中”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严重影响了“三集中”工作的开展。

三、加快“三集中”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环境整治是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镇、村三级组织要进一步加大“三集中”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落实管理经费,保障“三集中”建设持续开展的同时,要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集中”建设,从而破解筹资难题,加快农村环境治理。

2、进一步完善长效运作机制。一是推行“三集中”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三集中”工作纳入乡镇基层干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保洁队伍,提供稳定的保洁经费来源,保障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

3、进一步加强农民环保教育。要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民群众环保知识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根源上缓解环保压力,赢得工作支持。

第三篇:卫生情况调查报告

蒙医医院20―20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科右中旗蒙医院、蒙医研究所,以令人信服的蒙医蒙药治疗及蒙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成功的手术和抢救治疗、热情周到的服务、勇于开拓的精神面貌闻名遐迩,成为我旗医疗战线上的一枝独秀。蒙医院是国家二级乙等医院。年―年上半年成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指定实习医院、旗人寿保险定点医院,旗财产保险定点医院、红十字会会员指定医院、交通事故无障碍通道、旗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多次被评为旗、盟、自治区卫生、科技先进集体,优秀基层党组织,出席全区民族团结先进表彰大会,20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受到盟旗嘉奖。 让我们随着蒙医院发展的步伐,回首过去,展望美好未来。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这点蒙医人有着深刻的理解,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推进,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全面发展,重点突出,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扬其所长,加大蒙医蒙药的研制开发力度。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我院每年自行生产蒙成药丸、散、膏、丹、汤5个剂型、120多种、2000公斤投入临床,自检自给率达100%。其中投入临床使用已10多年的蒙药《尼阿其塔拉哈》《哈屯塔拉哈》治疗妇女宫颈糜烂,具有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无痛苦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总有效率达96.5%。多年来蒙医院注重民族医药,并坚持蒙西医结合,优劣互补,建设特种专科的办院之路,针对糖尿病、高血脂症逐渐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的趋势,糖尿病专科结合西医治疗方法,深入细致地钻研蒙医蒙药,取得了重大突破,使蒙药“喜晶系列”7个品种,广泛投入使用。它对于糖尿病并发症具有疗效好、价格低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而治疗高脂血症的纯蒙药制剂“其苏努通拉嘎”,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已做为兴安盟科研课题,完成科研设计和可行性研究,不久将完成科研开发任务,大批量投入临床。与此同时,风湿、宫颈糜烂、心脑血管、骨质增生等特色门诊也逐步得到完善和加强。 巩固传统医疗手段,适时调整建院思路,1995年9月我院(所)做的一例阑尾炎手术,打破了医院多年无外科业务的历史,它标志着我院向蒙医蒙药为特色、蒙西并重的现代化医院建设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2000年增设口腔、医保科,年增设医务科,2001年增设眼科、病理科、细菌室,20增设肛肠科、预防保健科,年增设备科,2004年增设CT室、胃镜室。如今我院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五疗科、口腔科、肛肠科、骨伤、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等12个一级科室;宫颈糜烂、糖尿病、肝病三个重点专科;胃肾、肝、胆、心脑血管、风湿、骨质增生等10个专病门诊;手术麻醉、检验、放射线、功能检查、药剂室、制剂室、供应室、预防保健科、医保科等9个医技辅助科室,已成为融科研与医疗为一体的民族医为特色、蒙西医结合的新型医院。为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蒙医院领导班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能者上,庸者让,把专业基础理论强,业务技术过硬的骨干人员选拔到学科带头人的位置上。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每年选派8―10人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并逐年加大从医学院、人才交流中心聘请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医疗队伍中来,完善了人才梯队建设,促进了医院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形成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病有专药的技术格局。蒙医院内科、蒙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好,周期短,有效减少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外科手术从零开始,如今开展了甲状腺、胆囊切除术、胃大部切除、结肠切除、肠切除术等各种普外手术,骨外科开展四肢骨折及脱位的复位固定术、四肢畸形矫正术、骨股头坏死、骨髓炎、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手术,泌尿外科开展肾切除、肾盂切开取石术、前列腺摘除术等手术,妇科开展剖腹产、子宫切除、卵巢囊肿切除手术,效果显著。而2004年2月外科幕上肿瘤、脑积水手术治疗、颅脑外伤、自发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及钻颅、锥颅的成功实施,填补了我院这一领域的空白。 加强大科室,建设小科室,引进新设备。几年来蒙医院把应用高新技术做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来落实,先后投入巨资引进了日本产大型CT机、日本产彩超、日本产奥林帕斯电子胃镜、意大利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韩国产多功能B超、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仪、血流变、动态血压监测仪、日本产岛津500毫安电视遥控X光机等高精尖医疗诊断设备。这种大举措的引进步伐,全旗其它同行业是无法比拟的,随之医院的疾病诊断救治能力和诊断准确率大幅度提高。而病理科、细菌室等小科室的建立,对于有效判断病情和准确选择治疗药品减少开支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 几年来,蒙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做到医患两相知,执行院长挂牌门诊,及时听取病患呼声,实行一日清单制度,让患者明白消费。严把药品质量关,杜绝假药、劣药流入临床,蒙药制剂从选料、炮制、加工到成品,道道程序层层把关,不合格产品决不出库出售。为了更好的加强蒙医药科研与开发,2004年拟新建制剂楼,下半年将破土动工。同时,我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第一”这一宗旨,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端正医务人员在岗继续教育,曾在2001年提出“40岁以下人员三年之内提高一个学历档次”,2002年提出“40岁以下人员三年之内必须在省级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性。目前,27名同志通过不同途径学习专、本科课程。2003年另有9名同志报考成考,现在我院“学知识,比奉献”的思想深入人心,“争做优秀医务人员”的行为蔚然成风,人才梯队建设步伐稳步推进。由于平时加强医务人员“三基训练”,2000至2003年,在全盟医疗护理评比中连续四年蝉联第一,用蒙医人的话说“宁可降低费用,不降低医护质量”。 2003年9月15日,积极争取,多方协调,使“科右中旗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在该院落户,并开通了“96799”急救专线。这一举措,开创了全区红十字旗县急救事业的先河,也结束了该院无急救业务的历史。急救中心自开通截止2004年7月底,共出动急救车406台次,接诊285人次,转送诊121人次。急救中心以迅速、及时、高效、低耗的急救原则,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赢得了患者、家属、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2004年5月经我院向旗红十字会积极申请加入“红十字医院”行列,开拓红十字医疗服务领域,不断推进我旗红十字事业的向前发展。 一雁冲天众雁随,这个医院全体员工,在院务会的带领下,苦干实干,视病人为亲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患者满意率达96%以上。在灾后防疫、扶贫救灾、送医送药等方面,蒙医院始终主动参加,而对于十分贫困的患者,在精心照顾治疗的同时,还经常给予经济上的援助。 梅花香自苦寒来,辛苦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让我们先看这 样两种数字:              门诊人次         住院人次        业务收入 2000年       21446人次       730例           194.4万元 2001年       22132人次       1062例          234.2万元   2002年       22646人次       1344例          195.7万元 2003年       24230人次       1364例          312人万元 2004上半年   15999人次       928例           业务收入大幅度逐年递增。 蒙医院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高新技术上迅猛发展的今天,医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科右中旗蒙医医院院长白全龙同志为首的领导班子,决心不断深化医院改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继续发扬蒙医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朝着“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目标迈进,以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回报广大患者

第四篇:农村环境卫生自查报告

为加快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环卫管理长效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清洁工程有关工作部署,近年来,县大力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工程,各项工作进步显著,成绩突出。

一、管理体系全面强化

县乡镇环境卫生工作由县委农工部牵头负责。业务指导和垃圾处理主要由城管局负责,目前走廊所涉乡镇均已成立环卫管理机构,县委农工部为支持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争取到上级资金,按照省市县三级配套镇、镇、镇、镇、镇每个镇20万元资金,各乡镇利用此资金基本建立起“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机制。集镇分别配备了5到10人的管理队伍,集镇清扫保洁人员10人以上,村庄每50户左右配备了一名保洁员。

二、建立了长效机制

每个村都成立了村理事会,有爱卫小组,村规民约,通过理事会、爱卫小组划分各家各户卫生责任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建立了相互评比制度,每半年开展一次“卫生清洁”评比活动,垃圾收集保洁制度逐步完善。

三、经费保障有力

除县委农工部为支持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争取到上级资金外,每个乡镇的管理人员经费乡镇一级全额保障,每年预算20万的经费用于垃圾收集处理运行成本。

四、完善了基础设施

各乡镇的环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镇购买了洒水车1辆、压缩车2辆,建中转站1座,购买小四轮收集车4辆,建焚烧炉1座;镇购买小四轮收集车4辆、建设中转站1座、购买摆臂车1辆;镇建中转站1座,购买小四轮收集车4辆、建设中转站1座、购买中型垃圾收集车1辆;镇建设中转站1座、购买摆臂车1辆,购买小四轮收集车4辆,每个乡镇均在合适地点建设和放置了一些垃圾池和果壳箱,基本能满足日常垃圾收集需要。目前我县正着手小城镇垃圾压缩站项目建设,届时,垃圾将纳入县统一处理。

五、生活垃圾处理规范

镇的垃圾承包给保洁公司收集处理,一部分用焚烧炉处理,一部分运送到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镇、镇、镇的垃圾直接运送到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镇自己建设了一个简易填埋场,垃圾运送到简易填埋场处理,目前只有镇的垃圾采取简易填埋处理,其他乡镇均采取卫生填埋。

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乡镇在村级垃圾收集处理上主要依赖县委农工部的支持资金,一旦支持资金断裂,将造成村级垃圾处理工作上的脱节;镇政府在市容环境管理上重视还不够,工作抓得不够紧和细;村民环卫意识不强,垃圾围村现象还普遍存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如镇自己建设的简易填埋场设施简陋,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第五篇: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二郎镇xx村地处合川市西北部,属龙多山台地区域,离二郎场镇4公里,耕地面积1336亩,其中,田520亩,土812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1513人,劳动力774人,20xx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11.7万元,其中,纯农业收入93.3万元,占总收入的44%,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低199元,低10.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二、影响xx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从xx村农业生产总体情况来看,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自然灾害是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20xx年龙多山台地的遭遇春旱连伏旱灾害导致该村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玉米、水稻收成只有正常年景的四成左右。就其原因主要是该村水利设施不健全,仅有的一座水库(渣口子水库),至今没有排灌渠道,受益的只有6社部分农田,而其它5个社遇天旱连吃水都很困难,农田灌溉只有靠自然雨水。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业结构不合理,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2140亩,玉米、水稻、红苕等粮食作物占95%以上,蔬菜、水果等多经作物极少,且品种老化、分布零星,质量低、效益差;二是养殖业发展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传统的猪、鸭养殖由于品种改良跟不上,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再加上农民对“市场”知识了解不多,生产带有盲目性,有时还倒亏。

3、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一是传统的“粮猪”二元结构,生产效益低,严重地影响了该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低效益,严重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导致该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据调查统计,全村774个劳动力长期外出的达174人,占总劳动力的22.5%,举家外出的有20余户,其结果是导致部份土地搁荒,耕作粗放,农业税费收不起来等一列问题;二是基层组织对农民增收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究怎样带领农民群众致富,怎样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不多;三是由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如,今年该村鸭的养殖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市场价格低迷,不仅没增收,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4、农民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大部农民连基本的农技知识都不懂,更谈不上科学种田。如,该村今年大面积的玉米、水稻发生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很少有农户懂得防治。对于养殖方面的知识懂得更少,疫病防治,饲料配制一点不懂,依然是传统饲养,靠运气,以致常出现“买得多活得少,老本全蚀光”的现象。

三、xx村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要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渣口子水库,尽快将排灌渠道修通,同时加强小型水利设施的修建,如,水池、小塘堰等,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强交通、信息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村级公路的养护和全村闭路电视网络的建设。

2、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根据该村地理位置和交通、土壤构成情况,建议:一是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主要是品质的调优,要充分利用龙多山台地独特的地域优势,种植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和优质玉米,大力发展绿豆、高粮等小杂粮;二是适当发展优质果树,在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二社、三社、六社发展以早熟为主的伏淡水果;三是实现畜牧养殖的规模化、商品化。充分利用二郎“鸭乡”这品牌,做大、做强鸭产业,实现规模养殖,在品种上要进一步优化,选择适销对路、品质好的品种,饲养水平要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3、实行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xx村目前的状况来看,土地合理流转程度低,虽然有部分的土地无人耕种,但要扩大生产土地又集中不起来。实行土地合理流转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在加大业主引进的同时,村社一定要花大力气进行土地合理流转,实行以“业主制”为主的规模种、养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农村实用技术需求迫切,百分之九十的群众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特别是养殖业技术的培训。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将先进、实用的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到农民手中。同时,要不断引导农民开展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开办村夜校、村图书馆、培训会的形式,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实用的农业技术。

《农村卫生与健康调查报告(范文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