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调查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22-04-04 15:28:46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3397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创新调查报告(推荐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创新调查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科技创新活动调查报告

《植物也有性别吗?》

调查报告

课题组成员:朱文轩吴华骅

指导教师:张艳红李琴欧巧芬

二零一三年三月

《植物也有性别吗?》调查报告

一、前言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性别有男女之分,自然界的动物有公母之分,植物的花有雄蕊和雌蕊,那整棵的植物是否也有性别之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几个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和老师一起开展了这次的科学考察活动。

二、调查目的:

1、帮助大家认识到和动物一样,植物也存在着性的差别,即有专门的雌性和雄性器官,甚至有严格的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之分。

2、懂得性别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是高等生物的重要进化标志。

3、初步掌握一些分辨植物性别的方法。

4、知道与动物相比,植物的性别是相对不稳定的 ,控制植物的性别分化有重要意义 。

三、调查时间:2012年8月——2013年2月

四、调查范围:校园、北湖公园、苏仙岭、大岭上公园

五、调查方法:实地考察、上网收集资料、走访

六、活动过程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一块在家看cctv——10(科教频道)的节目,节目播放的是关于动植物繁殖的纪录片。画面清新地呈现了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是如何传播植物后代的过程,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看完后,我的脑海里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四年级的科学课上老师曾告诉过我们植物的花有单性花和两性花。单性花可以分为雌花和雄花,两性花里有雌蕊和雄蕊。那整株植物是不是也

有雌雄之分呢?爸爸说:”要解开你的答案不难,让我们先到顶楼天台上去看看王伯伯种的黄瓜花吧!

说着,爸爸带我来到了顶楼的天台上。爸爸指着一个尾部还开着一朵花的细细的黄瓜,说:“你猜猜这朵结了果的花是雌花,还是雄花?我挠挠头,想了半天,猛然间我想到科学老师说过的雌花有柱头、子房,果实一般是在子房里发育成熟的。我立刻肯定地回答:“当然是雌花啦!”老爸笑眯眯的看着我说:“不错,没白学!黄瓜雌花和雄花是分别开在一根藤上的,它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大部分的瓜类都是这样的。”“ 那到底有没有整棵植物分雌雄的植物呢?”我继续追问,“别着急呀!你不是放暑假了吗?正好我带你出去转转,到乡间田野去增长一下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我一蹦三尺高!太棒了,老爸!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和老爸出发了。 爸爸带着我来到大岭山公园旁的一片菜地里。正是盛夏季节,菜地里各种蔬菜的花都开放了。菜地里的蔬菜种类可真多:白色的辣椒花、紫色的茄子花、黄色的南瓜花……看的我都眼花缭乱了!我东瞧瞧、西看看。难道这菜地里面有我想要的答案?老爸还是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不要上窜下跳,像个猴子似的。你现在仔细去观察一下这些蔬菜的花,看看和我们昨天看的黄瓜花有什么不一样?我立刻跑到菜地重新认真看起来。我发现南瓜花和丝瓜花是一样的单性花,辣椒、茄子、豌豆……这些都是两性花。“不管是单性花,还是两性花它们都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爸爸说。“那到底整株的植物分不分雌雄呢?今天你还是没有告诉我答案呀! ”看着我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样子,爸爸说:“今天时间不早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慢慢探索!爸爸可真会吊人胃口!。

可回到家里,一连好几天,爸爸却似乎忘记这事了一样,这可急坏我了。“爸爸肯定是故意卖关子不告诉我,你以为我就没有办法了吗?我打电话问问科学老师不

就知道了。”于是,我立刻拨通了科学老师的电话,向她请教。科学老师说:“现在是假期,你有充分的时间去慢慢探索。”科学老师建议我可以去观察观察苏仙岭风景区的银杏树,北湖公园的柳树……难道答案就在老师说的这些植物里面,我立刻背着小背包就出发了,我边看边拍。拍了一整天,我也盯着银杏,柳树看了一整天,可我还是没有弄明白。转眼间,开学了,我立刻找到了科学老师。科学老师看我还没找到答案,立刻组织我和几个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块儿去揭开谜团。科学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同学先去校园的小山坡观察那里的银杏树。老师告诉我们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具有观赏价值。现在许多人工培育的银杏树被城市作为景观树种植在人行道上。银杏就是雌雄异株的植物。要成对种植才能存活。又名白果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 雌株一般20年左右才开始结果实,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古称“白果”。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果实。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我们学校的山坡上种植的就是一对银杏树,因为种植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枝叶都还比较少,但是我们可以从它们的主枝与主干间的夹角、同龄的银杏雌株比雄株粗壮、发芽比雄株晚等这些方面去判断。随后,科学老师还带着我们几个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去了学校附近的小游园观察雌雄同株的各种植物。老师告诉我们性别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是高等生物的重要进化标志。植物界在显花高等植物中雌雄异株的仅占 5 % ,而雌雄异株现象在常见树种中却广泛存在 ,常见的种类有银杏科、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比较常见。

周末,科学老师还特地约上我和吴骅华两个人去了北湖公园。在公园里,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柳树、罗汉松、雪松。老师告诉我们柳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极易成活,因为姿态优美,通常种植在有水的岸边,与开红花的桃树相间种植。但是柳树开花的时候容易引起过敏。走到一片树林旁,老师问:“考考你们,这些是杉树还是松树?”我们两个仔细地观察起来,看看它们的树叶,摸摸它们的树皮,还是没有头绪,“树皮多为鳞片状,一簇簇向外伸长着.果实球形的是松树,杉树叶是针形,但比松的叶短,不是一簇簇生长的。”听老师这样一说,我俩立即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松树!”“是的,世界上松树种类将近115种,种类繁多。常绿树,适应性极强。它们可以耐受-60℃的低温或50℃的高温,是著名的先锋树种。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最高可达75米。

在公园里我们和老师一起边走边聊,“昨天,让你们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查的怎么样?”“我来,我先说:“我知道与动物相比,植物的性别是相对不稳定的,在外界环境条件和药剂处理的影响下比较容易发生改变。控制植物的性别分化有重要意义。”吴骅华抢着说:“如果以种子和果实为收获对象则需要大量的雌花或雌株,而有时为了其他目的,就更欢迎雄株,例如以纤维为收获物的大麻,以雄株为优,因为它的纤维拉力较强;为了得到银杏种子,宜多种雌株,而如果用银杏作行道树,则又以雄株为佳。”“太棒了!”你们不愧是“小科学迷”!听了老师的赞美,我们真是乐不可支!

终于,这一次的科学探索之旅结束了,在我的科学日记里又可以记录一次有意义的科学旅程了。 下一次的科学之旅又将从哪里起航,我时刻准备出发!

七、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中国对于植物性别的认识比欧洲人早1000多年。在欧洲,关于植物有性

的差别的概念是在18世纪由J.G.克尔罗伊特和 C.von林奈奠定的。

2、植物分多种情况:无性别之分的植物,如黄瓜;有性别之分的植物,这类植物比较少,例如银杏。还有一类是既有雌株、雄株、还有两性株的植物。无XY染色体之分。

3、与动物相比,植物的性别是相对不稳定的 ,控制植物的性别分化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为获得银杏种子和果实,希望多种雌株,而利用银杏作行道树时,此雄株更美观;为提高亚麻纤维的品质,需要有更多的亚麻雄株等等。因此,为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性别决定机制,寻求控制植物性别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4、自1923年发现植物性染色体后,至今已知25科70多种植物含有性染色体。以性染色体方式决定性别的植物,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的,并在雌雄配子结合时就决定了其性别。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广州科普网

第二篇:中小企业创新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徐玮 101113152

甘露 101113134

10级财务管理2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技术呈现出复杂化和综合化的特征,单个企业已经很难凭借自身能力和资源来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创新资源方面的劣势,更是制约了其技术创新发展。此外,全球开放式创新的趋势也给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由于集群具有明显的创新优势,集群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和政府的重视,但集群内的创新资源共享性优势也容易造成集群刚性,限制其竞争优势的发挥。 协同创新作为能够实现系统优势互补并最终使其达到最优的一种手段,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中小企业作为集群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集群内其他个体进行协同创新,不仅可以弥补自身资源和创新能力不足,也可以充分发挥其柔性创新优势,提高其他个体的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最终通过协同创新效应的显现,实现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并提高集群对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如何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了解此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为前提,这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小企业和协同创新的理论为切入点,界定了本文研究的中小企业和协同创新的概念。其次,在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分清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并响因素与协同创新程度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对集群内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各影响因子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过程的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及集群整体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

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中小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曾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经日益显现。

三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四 支持中小企业尽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走上健康发展道路是当前有效应对危机冲击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要支持中小企业尽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不但政府要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保障等措施,为中小企业摆脱发展困境创造了宽松环境。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要定好位,正视困难,沉着应对。具体来讲:

1、要加大税收调控力度。一方面要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出口、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克服瓶颈、促进创业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尽量减少税收政策调控的时滞性、局限性等负面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经验,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建立助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好要妥善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工作,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摆脱生产经营困难。

2、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促进专项基金,鼓励由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安排,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各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及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积极推进费改税,在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变费为税,使中小企业的负担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清理现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向中小企业收取任何费用,无权以任何理由要求企业提供各种赞助或接受有偿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收费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3、要加大金融帮扶力度。稳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继续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贷款。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提高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规模。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创业投资公司发展。

4、要加大社会服务力度。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服务需求,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机构提升能力,积极拓展业务,规范服务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鼓励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加强针对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在中小企业集中特别是产业集聚地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

第三篇:中小企业创新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徐玮 101113152

甘露 101113134

10级财务管理2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技术呈现出复杂化和综合化的特征,单个企业已经很难凭借自身能力和资源来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创新资源方面的劣势,更是制约了其技术创新发展。此外,全球开放式创新的趋势也给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由于集群具有明显的创新优势,集群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和政府的重视,但集群内的创新资源共享性优势也容易造成集群刚性,限制其竞争优势的发挥。 协同创新作为能够实现系统优势互补并最终使其达到最优的一种手段,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中小企业作为集群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集群内其他个体进行协同创新,不仅可以弥补自身资源和创新能力不足,也可以充分发挥其柔性创新优势,提高其他个体的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最终通过协同创新效应的显现,实现集群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并提高集群对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如何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了解此过程中的促进和阻碍因素为前提,这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小企业和协同创新的理论为切入点,界定了本文研究的中小企业和协同创新的概念。其次,在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分清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并响因素与协同创新程度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对集群内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各影响因子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过程的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对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及集群整体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

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中小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二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曾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经日益显现。

三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四 支持中小企业尽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走上健康发展道路是当前有效应对危机冲击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要支持中小企业尽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不但政府要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保障等措施,为中小企业摆脱发展困境创造了宽松环境。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要定好位,正视困难,沉着应对。具体来讲:

1、要加大税收调控力度。一方面要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出口、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克服瓶颈、促进创业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尽量减少税收政策调控的时滞性、局限性等负面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经验,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建立助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好要妥善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工作,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摆脱生产经营困难。

2、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促进专项基金,鼓励由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安排,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各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及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积极推进费改税,在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变费为税,使中小企业的负担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清理现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向中小企业收取任何费用,无权以任何理由要求企业提供各种赞助或接受有偿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收费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3、要加大金融帮扶力度。稳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继续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贷款。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提高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规模。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创业投资公司发展。

4、要加大社会服务力度。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服务需求,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机构提升能力,积极拓展业务,规范服务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鼓励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加强针对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在中小企业集中特别是产业集聚地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制。

第四篇: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他们有着敏捷的思维,

善于*思考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

自己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和法制教

育的不足,致使其对法律没有足够的信任,因此没有确立对法律

的权威。其次,大学生法律意识不成熟。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

一个跨越青年和成年的群体,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价

值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不成熟*。社会环境以及

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

行为等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偏差。另外,当今大学生法律意识浅

薄,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当前大学生在

违法犯罪面前,没有足够的胆识和法律意识,缺乏正义感。与此

同时,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所知道的一些法

律知识,大多仅限于课堂上老师的教导,而不主动学习法律法规。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

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犯罪学研究会会长、*

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主持过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

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

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

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

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

化、多样化发展,同社会犯罪比,其涉罪范围、*质及危害没有

质的区别。数据显示:[象牙塔"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

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总之,当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在大学生的头脑中法

律的权威还没有完全彻底的建立起来。但是,众所都知,法律是

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也是维护正当利益的利器,只有充分了解

法律、运用法律,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良好

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因此,我们进行了以

大学生法律意识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希望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法律意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增强我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1、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

有针对*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

在自觉*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

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

明显的易变*和不成熟*。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

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

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

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切实提高大学

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

化合格人才的需要。1997年,*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

出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

的目标,而社会主义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公民法律意识,它

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决定法律本身的命运。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后备*。这个群体的法律意识强弱,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调查方式:我们通过现场问卷进行随机调查,无记名填写调查

问卷,共征集问卷100份。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四、调查对象:当代大学生

五、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85。13%的大学生认为法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还有少数14。87%认为无关;

2、54。87%的大学生相信法律能为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纠纷,维护切身的利益,8。21%却认为不能,还有36。92%认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会逐渐完善;

3、23。59%的大学生对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学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彻;

4、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获得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居多,占76。41%,12。82%是自己通过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通过国家普通法宣传这一途径的占最少数,为10。77%;

5、问如果你在网上买到一件伪劣的电子产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货的措施,13。85%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认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问:某人经过一栋楼,刚好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脑受了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家人去了那栋楼挨家挨户地问是谁家掉下来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认。那他该怎么办?

其中1。54%认为找不到肇事者,只能自认倒霉,88。72%赞成*,让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此事的方案,9。74%的大学生主张把整栋楼的居民全告到法院;

7、12。31%学生认同[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的说法,其余87。69%则反对;

8、只有少数14。36%大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经历; 9、83。08%大学生认为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业宣传属侵权行为,8。21%大学生持相反观点,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权与否;

10、如果被侵权,5。13%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的影响",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决,甚至有1。03%坚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决,67。69%大学生则希望通过老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一、根据以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公民法律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认识水平上,在不同大学生当中法律意识水平参差不齐。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鲜见,如盗窃、抢劫甚至*、强奸、杀人等犯罪行为,以及打架斗殴、毁坏公物、剽窃他人学术成果、随意撕毁就业合同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致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和损害。

根据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比较薄弱。一直以来,学校的教育对于涉及法律方面的知识较少,再加上自身对法律意识的求知欲不高,使得法制意识不能在人们的心中成形,大都只是泛泛而谈。

第二,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动法律意识明显缺乏,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

第三,功于知法、懂法,淡于守法、用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法律观念调查总结

目前国内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在很多方面还不是很足,不能完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导致处处受到*。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为了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绘声绘*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

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三)双管齐下,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她)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充分学习、掌握法律知识,为做一个积极先进的大学生而努力!

第五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收回率100%。其结果显示:

1.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习或深入学习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2.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公安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6.4%,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二)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大学

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譬如,他们也认可“法治”反对“人治”,但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只具有工具价值而非目的价值;他们也认可民主反对专制,但受到中国现实国情的制约,往往认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专制制度下就没有法制,没有认识到法制既可以与专制相结合,也可以与民主相结合,而只有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法治。

2.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习,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都是实行宪政的国家,若不能将宪法提到宪政的高度加以认识,在论及宪法内容时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权利以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则是缺乏现代法治意识和宪政意识的表现。

三、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与分析,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行“依法治校”,营造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氛围

高校的法治环境如果是民主、平等的,必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正确树立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亦然。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活动要有章可循,程序合法。学校制定校纪校规时,要确保所建立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不违背法治的精神,与国家现阶段所颁布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不冲突,并“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三)深化大学“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材,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材内容未突出重点,只注重编写的系统性,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书中几乎无任何案例对相应法理进行释疑,而法律条文中大量引进的专业术语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异于读天书,不适应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求。大学“法律基础”课应改为法理学课,或者至少从内容上突出对法治的基本理论、现代法的基本观念和法律的基本精神的介绍。同时,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创新调查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