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导游词(合集)

时间:2022-04-25 04:13:5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745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连云港导游词(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连云港导游词(合集)》。

第一篇:连云港导游词

我的家乡――连云港是个美丽的地方,素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这里有热情好客的本土人、历史悠久的大山、蔚蓝的大海和美味的食品,这里的人美、物美、风景美。不相信?请听我慢慢道来。首先,这里历史悠久。

传说中,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就在这里,高高的山门上有一个大猴头,好像是在欢迎各位的到来。徒步走过十八盘、九龙桥,便到了竹林小径,这里有连云___有的名竹――金镶玉竹,凉爽的微风把竹林吹得沙沙作响,幽静的环境让你心旷神怡。怪石园的石头奇形怪状,《西游记》里的“人物”在这里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在怪石园的上方有一组四圣佛像,依次为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和唐僧。

不远处的唐僧崖是一幅形象逼真的唐僧巨像。“三怪石”为一块多棱多角的天然奇石,从不同角度可分别看出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的头形。“八戒石”由数块乱石组合而成,长嘴、僧帽、贴腮大耳,翘着鼻子,眯缝着眼,活脱脱的一副猪八戒尊容躲在草丛中酣睡的样子。

二郎神和孙大圣斗法十分有趣,一个变成麻雀躲在枝头上,一个变成雄鹰展翅追逐麻雀。还有孙猴拜师、师徒对话、舍身饲虎、玉兔拜月、大佛头、佛手石、晒经台、白骨精、千年老龟、红鳞大蟒、独角鬼王、哮天犬、上山虎、燕双飞、小和尚、娃娃猴、狮子、骆驼等等,各种怪石真是多得不胜枚举。不知不觉中,你会听到宏大的瀑布声和人群的欢呼声。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水帘洞。气势宏伟的瀑布从上面倾泻而下,不禁令人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妙佳句。

晶莹的水珠在空气中飞快地跳着优美的舞蹈,在阳光的照射下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进入水帘洞,必须有“防水策略”,否则会变成“落汤鸡”哦!幽深的洞内冬暖夏凉,在里面说话可以听到自己的回声,非常有趣,真是如临仙境一般。三元宫是花果山的主体建筑,里面有一座雄伟的大雄宝殿,各种神话传说中的众神在宝殿内应有尽有,大雄宝殿面前有两棵千年银杏,显示着三元宫古老悠久的历史。

花果山的最高峰――玉女峰十分秀美,这里有两个美景,一个是在迎曙亭看海上日出,另一个是观云海,看那白云翻滚,雾气腾腾,远处的山峰约隐约现,就像海中仙岛,令人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连云港一向以“山海相连”而著称,美丽的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心胸宽广!蔚蓝的天空映在海面上,分不出哪是水哪是天,可爱的`海鸥在海面上自由自在地飞翔,一排排、一道道巨大的海浪像万马奔腾,从大海深处翻滚着飞快地向岸边扑来,真像一幅会动的图画啊!

来到海边,你可以去海中冲浪、游泳、洗“海澡”,也可以做快艇、游船观景,在大沙滩上晒“日光浴”,或者参加海边的娱乐项目,保证让你一饱“海福”。还有美丽的凤凰湾、黄窝、前三岛、桃花涧、胜似“桃源仙境”的宿城、南云台山的东磊玉兰花王、渔湾龙潭瀑布、四季如汤的“东海温泉”,闻名全国的东海水晶、素有“江苏北戴河”之称的海州湾旅游度假区等等,构成了一幅神奇的图画。连云港市的古城海州,历史悠久,古迹荟萃,堪称文明的发祥地。位于海州城东的孔望山,因孔子曾登此山望东海而得名。山上北有孔望亭,南有望海亭;

东有龙洞和龙洞庵;从龙洞西行,在林木掩映的山坡上屹立着一座硕大的汉代圆雕石象。孔望山西麓的汉代摩崖造像石刻,尤为有名。位于孔望山西南约2公里的锦屏山,是连云港市的又一著名景点。这里有璀璨的国宝――摩崖造像、将军崖岩画,是我国最早的石刻呢!还有桃花涧旧石器遗址,显示着海州的古老文明。还有秦始皇两次来巡以及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石曼卿、沈括、李清照、吴承恩、李汝珍、吴敬梓、林则徐、朱自清等文人志士、诗家骚客的遗迹,名著《西游记》、《镜花缘》都是连云港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果你来连云港作客,热情的“港城人”一定会好好地招待你。这里有数不胜数的各种海鲜、肉香可口的花果山风鹅、老少皆宜的街头凉粉,香辣松脆的小鱼煎饼,香浓鲜美的土城狗肉,营养丰富的灌云豆丹等等,让你玩遍连云港美景的同时大饱口福,那些及其诱人的传统美食能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我们连云港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山美水美人更美,人美美在心灵,“雷锋车”雕塑屹然矗立在市中心的龙河广场上,反映出港城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来吧,朋友,我们美丽的连云港欢迎您!

第二篇:山西导游词

亲爱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现在展现我们眼前的,就是期待已久的平遥古城了!

平遥古城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现在,我先把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全县文物遗存甚多,其中最古老的要算婴涧西岸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片,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了。远古时代这里叫“陶”,传说古帝尧封于陶指的就是这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建郡县,在这里建立了平陶县。北魏时,因为太武帝拓跋焘的“焘”和“陶”同音,为避讳皇帝的名字,于是改称平遥,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据古书记载,西周时期,周宣王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并在这里建立了京陵城。这可算是平遥建城史的开端。从那时算起,平遥古城的历史已有二千八百多年了。朋友们,现在请随我上城墙一览古城的风采吧!

我们现在已经登上了平遥古城墙。平遥城墙始建于二千八百多年的西周宣王时期,早期的城墙是夯(hang)土筑墙。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扩建为今天的砖石城墙,明清两代曾先后修葺过26次,多次的修葺使古城墙变得日益坚固壮观,城墙的周长是6163米,高12米,底宽9至12米,顶宽3至6米,可以并排通行的两俩马车,宽阔而坚实,当我们徜徉在古兵列阵、彩旗昭彰的古城墙上、俯瞰城内鳞次栉比的楼台房舍,坐在西周大尹吉甫点将台上观赏古城,更唤起了几多怀古之幽思。

平遥俯视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素有龟城之称,寓意为金汤永固。城墙本是战争的产物,平逗人却偏偏喜欢给抹上一层浓浓的文化色彩。把象征文化星官的魁星楼修在丁城墙东南角上(指形状独特的魁星楼)。据统计,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废敌楼,那是象征着文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城门是供人们出入的通道,从军事上讲,又是敌人攻击的通道,是全城的防卫的要害,为了保障城内的安全,便在城门外又修了一道防御墙,由于它状似大翁,形若半圆,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翁城’。平遥古城的城门有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瓮城外门拆而东向,好儡龟尾东甩: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续缓伸腿屈肢向前爬行,下东门瓮城外门不向南拐而向东开,传说是怕神龟爬向别处,所以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左后脚牢车地拴在城东10公里的麓台塔上,把这条腿都拉直了。在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们说那就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座高踞众屋之上的楼,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相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

我们现在就去看其中一座。平遥的瓮城多为半圆形,它共有里外两道门,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从军事防御的功能上讲,当第一道城门被攻破后,里面还有一道门做防御,此时的敌人正处于欲进不能,欲退不能的混乱之中,守军可以从四面八方来攻击敌人,起到翁中捉鳖,关门打狗的效果,二是从本地气候上讲,可以阻挡风沙,由于山西干燥少雨,多一道门可以阻止风沙直接侵入城内。三是从民风民俗讲是阻止财气流入,邪气进入。大家看,瓮城上有四个出水口,暗喻着一年四季,表达了老百姓向往四季平安的美好愿望。这四个出水口都设在城的里面,而不是外边,印证民间常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每隔40至100米就有一个突出墙体外的建筑,叫墩台。从下边看时墩台很似马的面部,所以又叫马面,它是城墙防御体系中很重要的射击敌人,把敌人置于左右和正面三方交叉的射击点上。在每个马面上还建有一个双层小楼,我们称之为敌楼,约3米见方,高有7米左右。它和长城上的烽火台作用是一样的,既可供士兵休息,观察敌情,传达信息;又能储存军粮和兵器。可以说是一种多功能建筑。令人叫绝的是,在平遥城墙上像这样的敌楼有72个,哚口3000个,象征着孔子的3000弟子和72贤人,这说明建造者在考虑城墙军事防御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儒家文化的某些特征,使得这样一座壁垒森严的城池更具有文武之道。正所谓以文辅国,以武卫国而成就圣人之道,或许这就是平遥城墙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吧,把不推崇武道的文宣王、孔子和军事堡垒联系起来,表达厌恶战争、追求和平、追求“仁”治天下的儒家境界。这种文武搭配。阴阳平衡的格局来体现一种亲和温馨的文化气息。

我们再来看一下平遥城内的建筑风采。平遥古城市以汉民族传统的礼制规划建设起来的,城方3里。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等级与规模大小自古就有国家制度标准,不可逾越。最高级的为国都城方九里,州为七里,府为五里,县级城市为三里。平遥古城正是按这样的标准所建造的。大家看,远处高高的古建筑叫市楼,位于南大街。整个古城是以市楼为中心,南大街为中轴,形成了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城隍衙署相对应的格局。城内四通八达,纵横有致,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它组成了龟甲上庞大的八卦兽纹。龟与龙、凤、麒麟并称为中国古代四灵,因此,龟城即代表着吉祥如意。我在这儿也祝愿各位万事吉祥如意!现在大家可以在城墙上自由漫步,10分钟后在此集合。

第三篇:绵山的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人间仙景山西介休绵山观光旅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者两天。据说这一个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与《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与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我们现已经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一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非常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的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与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经变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非常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的绵山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各位带着您们的家人与朋友再次光临介休绵山风景区。

第四篇:绵山的导游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绵山导游词。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使他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他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导游词《绵山导游词》。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第五篇:山西著名旅游景点导游词

你好,所有的游客。成为你们的导游是我的荣幸。我叫詹。你可以叫我詹导游。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外蒙古古都、煤海镇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处。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现在,你跟着我走进了云冈石窟的大门。云冈石窟是依山而建的。现有主要石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在云冈的几十个石窟中,新新的五个石窟是最早、最壮观的。五、六洞、五花洞内容丰富多彩,气势磅礴,是云冈艺术的精髓。今天,我们主要参观了石窟5号和6号,五华洞和坦坦洞5号。

第五石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央,云冈石窟是一组双石窟与第六石窟。这个洞被分成前后两间。后屋北墙上的主像是佛三世。中央的坐像有17米高。它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洞穴的墙壁上覆盖着壁龛和佛像。在拱门的两侧,菩提树顶上刻着两尊佛像。线条很美。这两个洞窟是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的,洞窟前有五个四层高的亭子。

第六篇:山西绵山导游词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1]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

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2008年,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连云港导游词(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