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

时间:2022-09-12 19:32:0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517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

第一篇:纪录片观后感

我觉得呀,微观世界这个片子挺不错,就是呀,没有主角。主角要是一只毛毛虫,那我肯定就会这样写;有一天,一个毛毛虫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他经历过了许多挫折,但是毫不退缩……要是主角是一只小小的蚂蚁,我就会这样写他;有一天,一个蚂蚁窝里出生了一个婴儿,他叫……虽然这片子没有声音,但却给我们表达了一个意义,那就是;“小的东西也有用处。”你们猜猜,小小的昆虫有什么用处呢?

我们设想一下,要是微观世界里没有小小的蚂蚁,那样片子也就不在好了。要是稻田里没有蚯蚓,那谁松土也不如他好。那么,要是世界上的虫子全部消失,那大自然的规律就受到了破坏。大自然的规律受到了破坏,庄家就会干枯甚至死掉,草地里也没有欢乐地歌声,牛的尾巴再也没有用处……微观世界里介绍了昆虫们的生活基本特征,像蚂蚁喝露水、两个我不认识的昆虫打架、所有的昆虫吃饭等等,都是它们的基本特征,那微观世界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是不是只表达了小东西也有大作用?或是什么也没表达?我觉得嘛,应该是表达了我们不要破坏昆虫世界吧。

我主要讲讲干旱的那一段,所有的毛毛虫挤在一个洞里死掉。几只幸存下来的小蚂蚁,拖着沉重的身子,来到了仅有的一点水的洞旁边,开始喝水。但有的虫子很不幸,都没有声响的死去了。几只小蚂蚁找到了仅有的一点食物,它们在荒凉的地带里找到了自己的家,把食物放进去。它们实在是太可怜了吧。

微观世界里真是变化多端,这也许就是微观世界里的微观顺序吧。

第二篇:《镜子》观后感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看到的周围环境,正是你内心的倒影。镜子是诚实的,它能清楚地映射出你的一切。

小时候,我们也像纪录片中的孩子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父母用双手筑好的防护墙安全地保护着。那个时候的我们,经不起挫折与失败的考验。后来,时间的刀笔无情地在父母的额头上刻画出几丝皱纹,而我们仍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我们与父母的沟通少了,矛盾多了,见面的次数少了,距离远了,心与心之间在无形中产生了一条鸿沟。我们开始觉得父母管得太多、太频繁,我们开始觉得父母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我们开始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照顾自己了。

是啊,我们长大了。

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我们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为了一个目标,为了一份责任去选择拼搏,去选择付出。我们必须要经受一些沉重的打击,吞下一些苦涩的泪水,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去告诉父母,我们长大了,去告诉父母,不用再为我们操心了。

可是,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与父母沟通;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与父母吵架;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爱父母,不关心父母。也许,你有时会感到对不起父母,会感到内心深处的不安。但是,别忘了,至于未来会怎样,我们只有努力走下去才会知道。唯有行动,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在镜子中看生活,在生活中看自己。

第三篇:镜子的观后感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辍学、早恋、殴打父母、轻生,不同类型的叛逆少年站在镜子面前,我看到的却不是那张年轻的脸庞,而是布满皱纹的父母的面容。

人之初生,性本单纯。

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从第一次睁开双眼到熟识数字,是孩子一生的地基,很大程度决定他们未来的性格秉性。就像白绢一展,任由父母书写。你所谓善与恶,所谓好与坏,毫无保留地灌注在孩子脑海里。

影片中有所体现,时常因为母亲送水果饭菜打扰他下军棋而殴打母亲的泽青,年仅十四的他为什么对爱母如此狠心?影片后边讲述说到泽青的父亲一直有家暴的恶习,所以目睹一次次的家庭暴力后的泽青也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殴打母亲天经地义,是件常事,可怕却又引人深思。

思想的深度或许可以凭借年龄衡量一二,但思想的复杂是无关年龄的。父母却认为孩子就只是孩子,思想简单不成熟幼稚,所以父母总是忽视孩子的思想,认为小孩也想不到什么,但是成长阶段是一个塑造性格的时期,尤为关键又十分敏感,外界的一件小事可能蝴蝶效应似得颠覆一生。家长为了生计为了家庭,日夜操劳,自然不可能注意到孩子的小情绪,青春期的孩子不愿对父母吐露心思,双方如果也不及时沟通,那么隔阂和摩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当孩子开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有些父母天生控制狂,不容许孩子有一点偏差在他规划好的最好看的道路上。读书、中考、高考、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然后仿佛就圆满了。可人生不止一条路,大多数人的幸福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看似幸福的大多数人其实也在黑暗处厌恶这平淡枯燥的生活。可这种思维惯性牢固了三四十年,就变成对的了。自认为的正路,这与思想跳脱异想天开的孩子的思维有极大的矛盾,开始了冷战,吵架,离家出走,甚至以爱相连的两代人变得刀剑相向,缺少的是沟通和理解。

中国人是含蓄的,年纪稍大的父母更是这样,他们从不说爱,却时时都在爱着。他们的爱隐形在每天三顿平淡的饭菜中,隐形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叮嘱与唠叨中,隐形在每一次争吵后滚烫的泪水中,隐形在每一次他看你的眼神中,隐形而伟大,常见却无价。

语言这一最适合表达爱的产物或许失去本意变成了负累。当语言失去美丽,变成冰冷的铁锤,伤害的不止一个人,那心与心之间的爱的羁绊也变得摇摇欲碎了,有些或许已经粉碎。碎满地的玻璃,扎身!更扎心!留下难以弥补的伤疤。

深爱着的爸爸啊,你怎忍心挥下手掌,打碎孩子脆弱的心灵,毁坏家庭的和谐?

亲爱的孩子啊,你怎么让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父母每日每夜的操劳上?

深爱着的妈妈啊,你怎能让一个爱心变成束缚孩子自由飞翔的牢笼,只做你乖巧的小宝贝?

亲爱的孩子啊,你怎能无视那伟大纯洁的爱,带给他们痛苦与折磨?

亲爱的,深爱的,你们都是对方最最亲爱的人啊!又怎能让痛苦代替欢笑,让麻木代替温柔!

孩子像风筝,父母是你的牵线人,任你在风中飞舞。

当有一天,风足够大,风筝足够结实,便是父母撒开线的时候了。

第四篇:《镜子》观后感

近期,央视12频道播出了教育记录片《镜子》,有多处的中小学校对家长统一做出要求,让孩子家长进行搜索观看。影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实例告诉我们,每个极端孩子的背后都存在一个问题家庭。孩子出了问题,首先家长难辞其咎。

人们认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学有所成。家长往往就简单粗暴的用自己价值观来教育,甚至是控制孩子,不自觉的就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可以说,没有去关心孩子内心是否快乐,是不是真的在健康成长。没有走进孩子内心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家长就要进《家长课堂》进行再学习、再提高。

家长认为:应该多照照镜子,找找自身原因,提升家长的水平。要和孩子交朋友,将心比心,交流沟通,变命令为商量。要以自己为表率,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好品质,不让孩子沾染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老师认为:家长和孩子不小心发生冲突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争取做到:态度不粗暴,语言不过激,从孩子角度来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目标有差距时,家长首先要安慰并告诉孩子“比学不比强”,尽最大努力学习了就可以了,结果不如人意也算正常,逐步培养孩子正面应对挫折的勇气。

舆论认为:教育无定法,永远在路上。有老师的正确指导,有学校的科学管理,加上孩子家长谦虚谨慎的努力和配合,孩子们就一定会拥有快乐而又充实的学生生活,每个孩子的将来就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第五篇:镜子的观后感

最近被《镜子》的纪录片刷爆了朋友圈,虽任务繁多,但是还是挤时间看完并且决定花时间写一篇观后感:这部镜头画面感处理的不是很好的纪录片竟然让我三次哽咽,因为它的真实。

【家明篇】

“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我身上,我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无论我怎么做,他们都会认为我是小孩子,我是个幼稚的人。他们就根本不相信我。”当家明歇斯底里地哭着说完这段话时,尤其是“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我”时,我陪着家明落泪了。从视频来看,家明这孩子本性上没有多大问题,他就是想证明自己能行,他想独立自主、他想要自由。但是家明的爸爸是一个通过考上大学走进城市的踏实劳动者,他希望儿子能和他一样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家明想去做一次背包客,但得不到父母的同意,在父母眼中,家明还是个小孩子,但是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感觉。在第三集中,家明妈妈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以前心里只有工作,而现在只有工作和儿子,那么我呢?你在这样下去,我肯定和你离婚!”这个片段我看了两次,从这里开始我便开始心疼家明爸爸,是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能看得到家明爸爸的努力,他能把工作搞好,但是他忽略了他的家庭、他的妻子、他的儿子。他努力工作给这个家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生活很多时候需要精神层面的享受。我觉得这个家庭的三口人一定要相互帮助、一起进步,因为爸爸也是人,他的缺点也是与生俱来的,他已经努力克服自己了,一个人肯为你改变自己,说明他是真的很爱你,也很在乎你。

【张钊篇】

“我不是一定要谈女朋友,而是我想找一个精神寄托,我觉得我父母那里是没戏了,我如果不谈女朋友,我就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动力在哪里?”听到张钊说“精神寄托”这个词时,我其实挺惊讶的但是随后一想也合情合理,因为小孩子也是有精神需求的,甚至比大人更需要。张钊之所以如此叛逆,其实更多的是他的父亲,从视频中就能看出,张爸爸确实对张钊的关心太少了,就像他自己说的,如果我五年前上这节课,我们俩绝对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因为父母的不关心,让张钊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他就向他说的,他必须重新找“精神寄托”。

从个人角度,我觉得张钊这孩子很不错,问题真的在于张爸爸,他对张钊的关心太少了。

【泽青篇】

当泽青评价营地生活时,他说,这里的物质条件虽不如外面,但是精神世界还是这里好,又是一个小孩子提出了“精神世界”这个词,这次我就不再惊讶了。这是这三个孩子中,我觉得泽青是问题最大的一个,而如果要问责,我觉得泽青的妈妈当之无愧。从这个家庭来看,真的能深刻体会到“女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家庭一定离不开一个贤惠的女人。她说泽青爸爸:“他就是希望我是个贤妻良母,但是我根本不是呀,我不愿意当村姑”。她这话一说出来,让我瞬间找到了泽青打她的缘由,是的,她又幼稚了。首先,贤妻良母是一种责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二,“我根本就不是”,这句话能看出她的肤浅、固执。人不是一直都在发展、都在变化吗?你咋能用一句话去逃避呢?最后一点:真正的贤妻良母,从来都不是村姑,她们是最会收拾自己的人。

泽青爸爸说的对,他不需要改变什么,从视频中看出,泽青爸爸其实很顾家。问题出在妈妈身上,如果泽青妈妈不改变,则这个家能变好的几率不是很大。

【第二次哽咽】

第二次心塞,是听到同营中的一个小女孩说:说不逼不逼,但是什么时候没有逼过;说过减负减负,但是哪个老师又没有开设辅导班呢?小孩子也是人,不是机器人。他们不是中了病毒,而是有了自己的感觉,他们不想被控制了。

听到12岁的小姑娘说出这段话我很难受,更确切地是心塞,是的,谁能想到这是12岁的一个孩子说出的话呢。

【教育专家的家庭教育笔记】

1.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条路,难道是这样吗?(我当时想,人生不是一条路,但是我虽然是大学生,但是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路?)

2.爱的认知的扭曲:

a.你是我的孩子,容易把人物化,是的,就相当于你是我的杯子,我拥有你的产权、使用权。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因为孩子是一个完整的,有自己思想和感觉的人。你有给他生命的权利,但是没有左右他人生的权利。

b.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他们认为爱孩子就应该教育孩子,改造孩子孩子,从而将爱的能力埋藏起来,发挥不出。到最后满满的爱都变成了满满的伤害。

我觉得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所以做最好的自己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教育家观后感】

1.合理地把兴趣爱好放在不同的阶段,这就是最好的学习阶段。

2.全世界的孩子都得念书,那么念得书比较多,知识面比较广,将来进去社会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一个人兴趣会不断提升,不断变化,所以你会有自由,但是自由是为了对我们社会、国家做出更好的贡献,使你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

【我的观后感】

1.尊重孩子,他是人,他有感觉。

2.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所以做最好的自己,一个会生活、有情趣,有温度的人。

3.论择偶的重要性。你的孩子、朋友、伴侣都是你的镜子。

第六篇:《镜子》观后感

2017年4月20、21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放了两集《镜子》。巴蒂妈 把节目的链接放在了群里,我仔细看了节目,有一点感想,现写出来分享分享。

首先,我是好心痛好心痛片子中那些被剥夺了自我的孩子们!这些所谓的出了问题的孩子,实质上是自我觉悟了,他们在呐喊、在抗争,然而父母们却执迷不悟,他们控制,甚至囚禁(孩子说的原话)孩子的自我。我相信如果父母们再不醒悟,真会把孩子逼上绝路的........

其次,我特别赞同片中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为人父母,必须要学习,虔诚地虚心地学习。

听说,宁馨曾经护航过4个家庭,这4个孩子都在这个学校学习过。其中的三个回归正轨,一个正在护航之中。真庆幸啊!来宁馨的父母真是找对了地方。

我记得片中有个孩子喊着说:应该学习的是他们(父母),不是我,我只要学习一周就够了!要改变的是他们......有专门为父母举办的学校吗?

宁馨就是一所理实交融的父母学校,这里不光有理论,更重要的是有践行!父母在践行中接受理论,改变观念,然后再指导行为和实践,这样实现彻底的改变,改变的父母给孩子提供正确的环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解铃还需系铃人,系铃人是父母,所以父母要学习要改变。

片子中的一周父母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只有理念没有实操,不能够内化成父母自己的思想。

宁馨是学校、是熔炉;萧老师是导师、是妈妈、是姥姥。我相信只要父母虔心向学,踏实修炼,必然会成为有效能的父母,必然会带领孩子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