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推荐2篇)

时间:2022-09-12 19:31:55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3274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推荐2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推荐2篇)》。

第一篇:观鉴史问廉观后感

  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于2015年1月9日起至16日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黄金时段播出。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全片共8集,即《兴衰之思》、《清浊之辨》、《清官之风》、《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这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精华的作品。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就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辩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

  通过观看《鉴史问廉》节目,感触颇深,收益非浅。

  党的报告强调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全党必须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鉴史问廉》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考验,党员干部必须做到知畏、知足、知止,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知畏是支清醒剂,净化思想灵魂。“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南宋王十朋“勿谓天高鬼神远,要须先畏 自家知”传为佳话,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留得美名。敬爱的周“常怀敬畏之心,谨慎恐惧地工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邓小平说得好:“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知畏首先畏法纪。“畏法度者最快乐”。不松廉政防线,不踩法纪红线,不违道德底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嘴不馋、耳不软、心不邪、手不伸、腿不懒,“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二要畏权力。“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正确行使权力,为人民谋福利,而不能将权力作为攫取私利的工具。三要畏人民。“天地之间,莫贵于民”, “达于上下,敬哉有土”。只有扎根群众沃土,才能茁壮成长,时刻牢记“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自己也是百姓”,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做利民之事。知畏并非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有所畏有所不畏。危难时刻显身手,关键之时敢担当,创造的业绩顺应民众期待,经得起历史检验。

  知足是副心灵神汤,提升人生品位。知足能养心强身,“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能祛躁避祸,“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才能平安、快乐、幸福。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受贿6460万元、陕西渭南城建局一个科长6年敛财5000万元,皆因欲壑难填、永不知足,才步入犯罪的深渊。想想陈嘉庚“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倾其所有,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看看“草帽书记”杨善洲身后郁郁葱葱的大亮山,是否有更多的感叹?在名利面前多一份淡定,诱惑面前多一份坚毅,去留面前多一份从容。知足的真谛是在职级待遇上知足,不“汲汲于荣名、戚戚于卑位”;在学识能力上知不足,“恒兀兀以穷年”;在事业上不知足,“不用扬鞭自奋蹄”。

  知止是把金钥匙,开启智慧殿堂。《大学》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世间万物行止各有其时,月盈则亏,水盈则溢,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知止就要留有余地,懂得放弃。范蠡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智以保身。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盛时须作衰时想”,“悬崖勒马免身亡”。知止就要活在当下,想得明白。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止就要超然物我,保持禅心。大师黄永玉嬉笑怒骂皆文章、“一颗初心始为真”;百岁老人邵逸夫恬静简朴,“养就心中一段春”。领导干部“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既要行止有度、屈伸合拍,也要挺身而出、顺势而为。既要做“止己之不能行”的思想者,“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也要成为“知己之可行”的探索者,“行到水流处,坐看云起时”。

  “知畏、知足、知止”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权、利益观的重要体现。“心有敬畏,行有所止”。知畏不是胆怯是理智,体现的是素养;知足不是消极是明智,表明的是心态;知止不是退却是睿智,彰显的是境界。面对四种危险、四种考验,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细细体会,认真思考,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忧患意识,努力做到知畏不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第二篇: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近日,我认真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详实的史料,让人警醒的故事,振聋发聩,震撼人心,使我深受教育,备受启发。在当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央视播出《鉴史问廉》,无疑是对当前全国反腐 败斗争形势的有力配合,是从文化根源上对我们反腐倡廉进行的总结和认知。作为一名纪检干部,《鉴史问廉》使我更加增强了反腐倡廉的责任担当和忧患意识。

《鉴史问廉》善于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故事,让我们在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中,得到警示和启迪。尤其是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在背景音乐的映托下,片子里多次出现的"清勤慎"匾额总能震撼人的心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清勤慎"三字,出自晋武帝司马炎训长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意思是说,当官的如果能做到清正廉洁、勤勉政务、谨慎处事,国家哪有不长治久安的呢?宋代以后,清、勤、慎三字即成为官场普遍流行的当官箴言,多置匾额悬于衙署,以警戒为官者。在《鉴史问廉》中我们得知,包拯当政的开封府衙门外,甚至刻有"清勤慎"的墙雕铭文。

"清勤慎"虽是封建官吏的为官标准,但却如一股政治清风,亘古千年绵延至今,与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普遍存在的"庸懒散"、"懒官懒政"、"为官不为"等浑浊之气形成鲜明对比。"清勤慎"中的"清"指的是清正、清醒、清廉,它对应的是"庸懒散"中的"庸":昏庸、平庸、庸腐;"勤",指的是勤官勤政,有担当,它对应的是"懒":懒官懒政,不作为;"慎",指的是谨慎、用心、善始善终,它对应的是"散":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清勤慎"与"庸懒散"宛若官风的两极,为官者秉持任何一方,带来的施政成效确是天壤之别。

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指出,"为官不为"也是腐 败,"懒官懒政"照样祸国殃民。纵观历史,凡是吏治严明、官风清正的朝代,必然繁荣昌盛;凡是吏治混乱、官风堕落的朝代,必然衰败不堪,甚至走向灭亡。正是因为魏徵、房玄龄等一批贤臣能吏,清廉节俭,励精图治,才会有空前盛世的"贞观之治";正是拥有李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清廉功臣前赴后继,勤政有为,才会有举世富裕的宋家王朝。而对于一些为官不为,只顾斗玩蟋蟀的贾似道之徒,却只能置百姓于水火,推国家于深渊,引万世唾骂。

当前,我们三门峡正在下猛药治理"懒官懒政"和"为官不为".我认为,治理"慵懒散",应当倡导"清勤慎".因为,"清勤慎"是一剂良方,倘若我们党员干部能常思之念之并落实到行动中,定能保证政治清明有序、政府清廉有信、干部清正有为。

"清"能治"庸"."清"是为官的品质,提醒我们党员干部要讲道德,重品行,不逾矩。首先要以"清廉"治理贪庸。把牢欲望闸门,坚守心灵"防护堤",不贪不义之财,不存非份之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各种物欲的诱惑。其次要以"清醒"治理昏庸。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善于明辨是非,遇大事不糊涂,遇邪恶不低头,与不良风气和违纪违法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同时要以"清正"治理平庸。要以人民利益为重,敢于说真话,办实事,执法客观公正,做人办事公道正派。最后要以"清静"治理庸俗。要志存高远,保持平常心,常怀敬畏,远离是非,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勤"能克"懒"."勤"是为官的责任,"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它告诫我们党员干部多想事、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曾国藩称"勤之道有五,为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和心勤。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当下,我们党员干部惟有勤勉工作,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不懈怠,不肤浅,多解群众难题,多为民办实事,才能谈得上履职尽责。

"慎"能祛"散"."慎"是为官的态度,警示我们党员干部为官就应小心谨慎,面对人民的重托,要有如履薄冰、如临身渊的感觉,不能自由散漫,随波逐流。恐惧生,理智存。只有时刻感受到人民的监督,感受到权力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用好权、掌好权和管好权。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谆谆告诫我们:即使独立工作,无人监督也要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种慎始善终,就是我们党员干部应当恪守遵循的一种美德,一种品行,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官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负担。如果我们所有党员干部都能以"当清,当勤,当慎"为座右铭,那么政治生态必将引领社会风气,"何患不治乎"也就不是一句古人的喟叹和百姓的期望了。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推荐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