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丰碑观后感(合集)

时间:2022-09-12 19:31:42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3160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纪录片丰碑观后感(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纪录片丰碑观后感(合集)》。

第一篇:丰碑的观后感

《丰碑》一课写一位军需处长将御寒军衣发给战士们,自己却冻死在茫茫雪原上的故事,体现了他廉洁奉公、关怀战士、舍己为人的精神。读后我深深感动了。

老军需处长在缺吃少穿的长征路上,毫不犹豫地将本该属于自己的御寒军衣发给了战士,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大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而高大的丰碑。军需处长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令人佩服。他身为军需处长,本应该,也可以多拿几件御寒衣物,而这位军需处长,非但没有多拿一件衣物,还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衣物发了下去,甘愿自己冻死,也要让战士们穿着棉衣行军。他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太可贵了。因为我们今天的当官的,就有不少人因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贪污国家钱物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所以我觉得,我们小学生要读《丰碑》,大人更应该多读《丰碑》。

当我读到"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右手的手指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神情自若。"时,我激动得都要流泪了。我体会到,老军需处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士,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我将把这种精神化为力量,让这种力量激励我去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激励我,还有我们大家,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长大了做军需处长那样廉洁奉公,舍己为人的官,绝不能做贪官赃官,只想着把国家的东西往自己家里拿。

军需处长是我的丰碑,是我的榜样,是我将的来;我就要做军需处长这样的人。

第二篇: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长征,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红军们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到达目的地。总共长达二万五千里。

这是多么艰苦啊!平日,我们一点路都不愿意走,吃不了苦,可红军却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炊事员郭大叔背着一口大铁锅,在山上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了,临死双手还牢牢地抓着锅沿儿;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完成了,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红军一对比,真是惭愧极了。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大无畏,坚强与乐观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读了长征,我们要从生活做起,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能吃苦,不怕累,做一个坚强的人。

第三篇:纪录片观后感500字

伴随着尾气排放、有机废气,导致了今日自然环境的环境污染,原是清澈的河水越来越混浊,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今天早上,我与妈妈报名参加河南商报小记者主题活动,到奥斯卡影城收看小记者专属纪录片:《改变世界的六度》。

这一纪录片关键讲的是倘若全球升温六度以后会变为什么样子,我觉得的提心吊胆,假如人们确实好像纪录片中的那般,那后悔莫及也晚了。

纪录片一开始是讲的倘若升温一度的转变:南极洲冰面溶化,造成 干燥,干风一吹,就造成 野火扩散,大家露宿街头,一些有的人只能开了轿车在街上流荡,]有车的就更可怜了,隔三差五也要留意身旁的草坪是否会着起怼

倘若升温二度的转变:生态系统遭受危害,绝大多数的将要灭绝的动物绝种,城市街上的水足有二三十公分深(海面)。我看到这儿,想着:想不到环境污染了自然环境会给大家产生这么大的灾难,之后我从此不乱扔垃圾了。

倘若升温三度的转变:城市汪洋一片,水漫来到二层楼那N高,假如照这类升温速率下来,那N2035年的情况下喜马拉雅山就会消退。

纪录片到这儿就完后,我看了以后,很怜悯纪录片里这些可怜的、保护环境的人,她们一直维护着自然环境,却想不到此外有些人污染环境,Y果和他人一样,落下来了个大劫难。

期待大家记牢这一影片的警示,少驾车,不随处乱丢垃圾,大家的城市就会见到蓝天白云!

第四篇:纪录片观后感500字

纪录片《圆明园》让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了解圆明园从前的壮观辉煌,也让我们记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巨大耻辱。

在看影片前,我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特别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此刻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礼貌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我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务必强民。

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贡献。

第五篇:《永恒的丰碑》观后感

雷锋—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他 22 岁的宝贵生命谱下了一篇不朽的华章。

自从看了雷锋故事后,它一直深深了打动着我。雷锋一身乐于助人,乐于奉献,俗话说:“雷锋行了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带病还帮助工人推车;上班再苦再累也不忘读书;(这也正是他所提倡的钉子精神。)他平时非常勤俭,一瓶汽水都舍不得喝,但在国家有难时,他却把自己在部队的全部积蓄都捐了出去……其中有一个故事最令我感动: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进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的名字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雷锋做好事却不留名,这真是无私的奉献啊!

可惜雷锋英年早逝,我们再也看不到雷锋乐于助人的身影,再也感受不到雷锋叔叔那种钉子般的精神,为了怀念雷锋同志,国家把三月十五日定为学习雷锋日,在这个日子里大家都会学雷锋的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

雷锋叔叔一生虽然很短暂,但他却成为了党的历史上一束受万人瞩目的光点,在党的历史上谱下了一篇不朽的华章,雷锋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

第六篇:丰碑的观后感

以前我的确对长征比较陌生,甚至连军需处长是啥玩意儿都不知道,但当我读了《丰碑》一文以后,不仅让我对长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令我感悟很深。

本文主要写的是红军过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单薄、破旧而被子冻死在雪地里的感人事迹。读完全文后,我不禁掩卷沉思。他是军需处长啊!是管棉衣的啊!最不该冻死的应该就是他。而他,把棉衣都给了战士们,自己确冻死在雪地里,多么悲壮,又多么高尚啊!

而我们呢?和无私的军需处长比起来岂不是天壤之别?如果换了社会上的一些污吏,恐怕早就给自己裹上三四层棉衣了,那么冻死的就是那些战士,而不是军需处长了。

军需处长那种无私的精神现在在哪个孩子身上有过?没几个。我们总是遇事首先想到自己,恨不得整个太阳系都是以自己为核心来转动,在心里总埋藏着几分自私。

每次班上发书、卷子、劳动材料时,同学们总是在里面挑来挑去为自己找一份最好的,连我也不例外。

这学期刚开始,教师要我发本子,我总是背着老师挑其中最完美的本子留给自己,把很差劲的发给和我关系很不好的人,把一般的发给和我关系好的人;我想换了别人一定也是这样。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无处不在:上车抢座位,买东西插队,拾金昧了,公款吃喝……这些事还少了吗?要是军需处长知道了他的后人是这副德性,他会高兴吗?和他比起来,我们渺小得像一粒芝麻。

啊!军需处长,你无私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后人心里,成为我们心中的一座晶莹的丰碑。

《纪录片丰碑观后感(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