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优秀范文三篇)

时间:2022-09-12 19:29:5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23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优秀范文三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优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纪录片观后感

电影业发展至今,数不尽的风云人物被搬上了银幕,在那黑白的方寸之间重领风骚,却少有人问津儒家始祖孔圣人。一则是孔子已不是单纯的一个名字或是一个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和思想;再则该角色实在是难以驾驭,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神怪仙魔,可以凭着照片和文字去模仿伟人的风范,可对于这位孕育出了现今华夏数千年文化于思想的孔圣人这一角色,令多少影视人望而却步。

不得不承认周润发的精湛演技,不愧是在演艺界的顶尖大师,他将孔子对世间生灵的珍惜,对家人的慈爱,对知识的求索,均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孔子的强大智慧生出了对人世苍生的悲悯之心令人刻骨铭心,那眼神中所透出的忧伤与智慧之光,让人过目难忘。

遗憾的是,《孔子》也存在着些许瑕疵。比如在前期宣传时力捧的南子与孔子的感情戏份反倒是枯燥乏味,饰演孔子的发哥和饰演南子的周迅只有一场对手戏,且台词只有寥寥几句。南子乃孔子红颜知己一说根本就站不住脚,整个剧情发展下来,南子一角完全成了“鸡肋角色”可有可无。还有片中出现了像连环弩这样的大汉朝以后才有的“高科技”武器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少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好看是好看了,可还是注意点尊重历史吧。不过该片的可圈可点之处也颇多,时不时的插进一些典故如“朽木不可雕也”、“苛政猛于虎”,颇有教化人心的意思。

《孔子》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孔圣人后人的认可。当然,跟历史较真的观众也大有人在,指出了片中各人的称谓不合情理等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奉劝各位,切莫计较这些,就当这又是一场豪华的商业巨片又何妨呢?

第二篇:《镜子》观后感

近来朋友圈被一部纪录片刷爆了,没有偶像、没有明星,主角是三个普通的家庭。这部纪录片叫《镜子》。

这是一部由央视用十年时间策划、两年跟拍最后剪辑出来的三集纪录片,耗时90分钟。

讲述三个家庭里出了三个辍学的问题少年,家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他们送进武汉一家教育机构接受三个月的“改造”,结果有了意外的收获。

纪录片一开始的画面是这样的,少年发现家里人要把自己强行送往机构“改造”,和在场的工作人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再配上撕心裂肺的吼叫,父母在屋外默默地流泪。

有那么一瞬间,我不想看了。一般这题材都有套路,煽情夸张的开端,然后孩子进入教育机构后被驯化了,父母看到了很欣慰,高高兴兴把家还。

当我看到第二集,却被震撼到了。纪录片不着重于孩子在教育机构的训练情况,而是放在父母一定要去上的家长学堂。原因是,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孩子不会改变,有可能之后会更糟。

一个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爸爸,不愿意请假去上课。他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可是不愿付出时间。

一个国企事业单位的爸爸,自信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且也不需要改变太多。

在家长学堂上,爸爸认为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是早恋,孩子却说与早恋无关,是学校的环境太压抑了,然而家长却不理解。

孩子想要自由,想去做背包客,想去画画,想去唱歌。爸爸说希望孩子过得好,能够实现理想,但这个理想要纠正。校长一语中的,你说的理想,都是爸爸你自己的理想!

其实孩子为什么急迫想要自由,都是父母给的。因为受到过多的保护和禁锢,所以希望能够走出父母的怀抱,靠自己走人生之路。

一个问题的孩子背后,一定是个问题的家庭,虽然表面上是孩子需要受教育,但实际上,最需要的其实是父母。

所幸,妈妈们是首先开始反思的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家庭成员性格的一个综合体。这说明一切都不是算晚。

上完家长学堂后,曾经固执的一位爸爸选择了改变,相信一切都来得及。

影片的最后一集,家长的变化明显要比孩子多,不强迫孩子上学,让他去做背包客,去旅行;不干涉孩子的恋爱,让他自己理智处理;不限制孩子购物,同意买了宠物回家;不拒绝也不一味迎合孩子的要求,给孩子一笔钱自己学会消费……

纪录片之所以取名叫《镜子》,正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照出父母和家庭的所有身影。如果参照物不改,镜子也没法改。

很多时候,我们把爱和家人物化了,变成自己的物品,这是我的老公、这是我的老婆、这是我的孩子。

却没有意识到TA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梦想、有个性。

TA需要你的尊重和爱,但不是控制,也不是复制。没有人想过别人的人生,包括自己的爸爸。

所幸,只要能意识到这一点,只要一切没有变得更糟, 都不算太晚。

作为家长,你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当这个角色,请不要吝惜这90分钟来看这部片,因为它可以帮你成为更好的父母。

第三篇:纪录片观后感

今天,我在家中看了一部有关运动员的纪录片,令我感触很深。

这部纪录片主要通过许多世界知名的运动员之口,讲诉他们在体育方面的亲身经历,以及平时是如何刻苦训练,以平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中国争光。他们中间有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网球名将李娜,还有亚洲飞人刘翔等。

纪录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1984年,中国在经历了52年的等待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并最终带着32枚金牌凯旋归来。当时中国队在落衫矶的首度亮相震惊了全世界,其中有一名运动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朱建华,三次创造跳高世界纪录者。片中朱建华回忆说:在一次决赛的最后一轮,落后于对手的他面临着一个左右命运的选择:是保守稳妥的拿银牌,还是和命运赌一把,冲刺金牌?可是如果冲刺金牌失败了就只能拿铜牌了!那一刻他向全世界展示了作为一名运动员的选择:冲刺金牌!虽然他后来失败了,但他的”冲劲”,却深深感染了我。

平时,我总认为能做世界冠军拿金牌很光荣很神气,却从没想过,能拿到冠军需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具备超人的意志。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使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冲劲”,可能你有时会失败,但是只要敢于拼搏,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你永远都将是强者,因为勇者无惧!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500(优秀范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