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纪录片观后感(大全)

时间:2022-09-12 19:27:32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90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中国历史纪录片观后感(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历史纪录片观后感(大全)》。

第一篇:历史纪录片观后感

历史纪录片观后感

历史纪录片观后感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最近也有很多相关题材电影,有一部美国人拍的纪录片引起了轰动,不知道为啥,《南京梦魇》由美国人朗恩・乔瑟夫筹备10年拍摄而成南京梦魇》2005年正式开拍,影片所花费的近十万美元全部是乔瑟夫自己的积蓄。

该片在美国的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50多场,每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有时甚至连走廊都站满了人。许多美国观众边看边流泪,放映结束之后,人们还沉浸在震撼中无法自拔。

与此同时,另一部由美国人制作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纪录片《南京》也受到了众多 中国观众的关注。该片自本月20日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首映以来,已连续播映三天并引起轰动。该片讲述了1937年十几位欧美商人及宗教人士在南京建立避难区,保护了近25万当地市民免受日军***的历史,被誉为“ 中国版《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评论人士认为,该片的图片资料之完整,史实之引人入胜,制作艺术之精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同类主题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通过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角来叙述史实,不代表任何社团、政党或国家的利益,所以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乔瑟夫说,令他感动的是,在一次试映后,许多美国华裔观众被深深地打动,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少则捐500美元,多则捐1000美元。有位老人当场捐了1万美元。乔瑟夫说,他要把这些捐款用在影片的宣传和推广上,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它。

如今,在南京大屠杀过去69年后,他将《南京梦魇》中、英文版上传到网络,供网友免费下载,甚至还“鼓励盗版商盗版”。据Y ouT ube与google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这部纪录片已被下载了100余万次。

“哪部好莱坞电影有这样的`传播率?”约瑟夫兴奋的声音从越洋电话里冲出来。

约瑟夫介绍,纪录片的资料全部从美国档案馆、图书馆、日本人拍摄的影像及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中得来,此外,“没有受到 中国任何一家研究机构的帮助”。

吴海燕解释说,约瑟夫是在强调这部纪录片的客观、中立,这也是他本人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有时候,他客观、中立得近于“冷酷”。在编辑影像时,那些尚滴着鲜血的头颅、被-虐-杀的妇女、被割掉的***、烧焦的尸体,时常让 吴海燕不忍看下去,她央求约瑟夫别用这么多极端残暴的史料,因为“不希望把自己的同胞表现得那么惨”。约瑟夫会很严肃地告诉她,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你做过记者,应该知道立场中立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的“失声”

一名华侨在博客上用“奇妙”来形容自己对该片放映的感受,“美国人的热情与好奇心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美国《侨报》记者看到的是,“礼堂座无虚席,走廊都站满了人”,“在洛杉矶与加州湾区,好几个白人连看数场,包括他们完全听不懂的中文版”。

每场放映完后,约瑟夫与 吴海燕都毫无例外被观众团团围祝“他们简直把我们当成了历史学家。” 吴海燕说。美国人的提问常让她哭笑不得:八年抗战是什么?日本人和 中国人几乎长得一样,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仇恨?南京现在怎么样? 中国和日本恢复建交了吗?

约瑟夫应付起这些问题来,比 中国助手从容得多。“他们问这样的问题,再正常不过了。要不是偶然接触到,我这个二战史迷对此同样一无所知。”他说,美国历史教科书在介绍二战历史时, 中国战场的情况仅是一笔带过,更不用说南京大屠杀了。此外,美国作为“日本的好朋友”,其实是模糊这段历史的“帮凶”,为的是 “让日本在西方世界的形象显得体面,而让 中国人看上去很糟糕”。

“美国人是看不到,而日本人是不愿看到。” 吴海燕说。约瑟夫曾聘请一个美籍日裔负责日文版的工作,没过多久,此人就开始“不对劲”,她几次三番地与约瑟夫激烈辩论,“我所知道的情况不是这样的,这是谎言!”此后,合作不得不中断。在一次放映结束后,一个日本观众冲到台前,对约瑟夫说:“你的片子多处失实!”此外,他们还曾接到过匿名恐吓电话与邮件。

虽然负面与正面的反馈来得同样强烈,约瑟夫仍充满了兴奋与成就感。 吴海燕也同样欢欣鼓舞,毕竟,《南京梦魇》使这场劫难前所未有地在 中国以外的地方引起巨大轰动。

约瑟夫拿犹太民族与 中国做了个对比:这两个民族受到的迫-害与虐-待几乎不相上下,但犹太人受纳粹压迫的历史被全世界所知晓,相关题材的电影就有上百部,而南京大屠杀却“像是不曾发生过”。他分析,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犹太人善于利用全球尤其是美国的媒体,而 中国与全球媒体的合作仍相当少,这导致了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传播效果”不佳。

但在 吴海燕看来,南京大屠杀在西方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失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资料基本保存在美日两国,但它们像是被遗忘了一样”,如今,《南京梦魇》产生空前反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作者是一个美国人”。

第二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1月25日,八集大型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该片首次以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四大维度为视角,用重大考古成果和美轮美奂的视听影像,完整梳理新疆地区在中华文明大视野下的历史脉络。

全片用一个又一个历史事实,一件又一件珍贵文物,深刻阐明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全景权威讲述中国新疆的历史。

八集纪录片内容涵盖了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文明融合史四大历史主题,5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全程参与,采访国内数十位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并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地采访了多位研究中国新疆历史的国际知名学者。

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通过历史真相,展现中华文明脉络,深刻再现中国新疆地区数千年历史演进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种文化融合互通,向今天的观众呈现出一个既雄浑又亲切,既悠久又现代,既美丽又多彩的中国历史画卷。

为了让海外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新疆的历史沿革,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在创作手法、旁白语态等方面进一步贴近国际受众,用真实、客观、可信的历史叙述、考古成果、文物存证来阐明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驳斥了一些歪曲新疆历史事实、混淆是非的历史谬误和谎言,向全世界讲述一个跨越数千年延绵不绝的中国新疆历史故事。

第三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在祖国的西北部,有一个被蓝宝石般河水簇拥着的美丽自治区――新疆。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躺在西北边陲。而我就在愉快的暑假中,投入了她的怀抱。虽然过了这么久,但她的美丽依旧在我脑海中不断呈现。

在新疆的高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中留给我的印象只有一个:马“野”。在草原中,雄马个个英俊潇洒,身材魁梧,好似一位整装待发的军人。记得那次,我刚骑上一头棕色骏马的马背,那匹烈马就一下子成了盯上猎物的豹子一般,脚下生风,朝远方的森林奔去。但刚过完一座绿色的小丘,马又变成了个顽皮捣蛋的猴子,马蹄一刹,抖抖身上的毛,头一扭,又往回跑。待我缓过神来,马已经把我甩下自个儿闹去了。

那整个新疆留给我什么印象呢?要我说,风是“野”的。走进喀纳斯森林深处,微风带来了树木的清香,带走了小道的喧哗。整个森林显得异常幽静。但不过多久,原本清爽的微风一下子就变成了铺天盖地的龙卷风。风吹得原本平静温顺的河流变得狂躁起来,用力击打着岸边。狂风还使得那些生活在深山密林的动物们吼叫,好似打扰了它们的午觉。风像个婴儿,不过多久,又渐渐平静,山谷又恢复了原貌,好似一切都没有发生。

新疆的野,让我看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美,这种美,让你感到清新,感到愉快,感到自由。这就是那美丽的新疆。这种美是只有在新疆才能体会到的,虽过了这么久,但它的野还是一遍一遍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中国历史纪录片观后感(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