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

时间:2022-03-16 00:33:46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7276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

第一篇:林徽因传读后感

作为一名低年级包班老师,白天是没有时间,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捧起自己喜欢读的书,历时近一个月,终于将《林徽因传》读完了,也许时间长些,但是阅读的过程却使我无比沉醉其中。人物临摹似的描写,景物身临其境般的描述,充满作者灵犀、生动的叙述独白,字里行间充满了浪漫、悲感、激愤、灵动,还有充满学术性的记载和专业知识性的词汇,更多的是对林徽因这样一个让人千古留恋的一代才女,伟大的母亲的一种怜惜,让人为她对艺术,对文学,对建筑学的奉献精神和那种痴狂而敬重。虽然这两个星期每天只读很短的一段,但是这个过程仿佛让我身临其中,体会并感受着其中的一点一滴……

本书主要对林微因进行了大量的描述,林徽因:民族:汉,福建闽候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出身于官宦世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

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後,与世长辞,年仅51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徽因的英语,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读《林徽因传》的初衷并不是很明确,毕竟刚刚开始对这个人不是很了解,只是通过一个比较要好的同事介绍才开始关注她的,没想到这一读,便迷上了这个30年代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经历也让人印象深刻,她的诚恳,真实,率性,让这个女子变得那么的刚烈又温情。难怪徐志摩对她不舍,金岳霖(哲学家)更是用一生未娶来表达对她的迷恋。她的经历更是曲折万分,困难险阻重重,但是她的坚强,她刚韧的意志让她压制严重的病魔(肺结核)一直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也许在光华的背后有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真实,但是我们只要记住这样一个她,其他的又如何呢?

我想,现代的网络世界带给了我们许多东西,可是同时也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读书越来越少了,学校让我们写读书心得也就是希望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老师,它会给你带来许多东西。同时我们自己在读好书的时候也应该是用来彼此分享的。我之所以选择《林微因传》作为读后感来写,也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好书,也希望大家多多彼此分享好书!

第二篇:《林徽因传》读后感

网络上多见的关于林徽因的评价极其两级分化,可是这样一个人怎么能用极是或是极非来判定。书里可能又不少美化的成分,可林徽因的才情不假,为建筑研究做出的贡献不假,主要的人生经历不假,实在是不枉此生。

前半段的人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由的追求理想,有着丰富的阅历,让人羡慕得很。读这部分的时候,有个很诗意的瞬间。

坐巴黎地铁在上学的路上读书,没有手机信号,最适合看书。文笔优美很有味道,情绪轻易就被拉回到100年前,那是个最让我着迷的时代,整个人陷进去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笛声,吹奏的并不熟练但也还是悠扬婉转,和我彼时的'心绪极为相称。我抬头一看,吹奏者竟是一位黑人大叔,实在是有趣又矛盾的碰撞。对巴黎又多了一点喜欢。

可是随着站在的到来,社会的变革,生活开始受到一波接一波的冲击,之后的内容看得我几度落泪。为祖国的遭遇落泪,为他们突变的艰辛生活落泪,更为生活再难还要坚持理想的模样落泪。

最后疾病带走了她,在遭遇更多不幸之前,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第三篇:林徽因传观后感

这本书是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教师启明星奖的奖品,在我办公室的书柜里静静地躺了两个月。初次看到这本书时,富有诗意的书名,清新淡雅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翻看了几页就再也没有时间去阅读,这本书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寒假终于有点自己的时间了,就翻开了这本书,我一气呵成看完整本书用了一个半小时,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林徽因这个才女的一生吸引着。看完以后,我开始查阅关于林徽因的资料和照片,然后又用两天时间精读了一遍,一个清晰的最有才情最纯净的女子伴随着江南的烟雨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这样的女子是我所钦佩的,我称之为女子,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士,是对林徽因的尊敬和爱戴,如她的学生称之为林徽因先生一样。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她让我钦佩的地方有三点:一是才情,文学和建筑学上的建树无人能比,清华大学的教授,参与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等等。二是容貌和气质,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理性,坚韧、真诚,做女人应该是美丽的。三是理智同时又率真的个性,最初我知道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似乎还对林徽因有点偏见,真正了解了她的情感世界,对她的个性非常欣赏,爱了就是爱了,决断就是决断,敬慕就是敬慕,选择了就不动摇。真性情的女子赢得了真爱。

做女人做到这样也就是极致了,纯净、有才情。我们这些女人永远做不了林徽因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品位高尚一些,纯净一些,有点小才情,做有点小清高的女子。独特的气质与修养是女人永远美丽的根本所在。一个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既有“知识女性”的大气,又有平凡女人的温婉;既有职场女性的干练,又有普通女人的细腻。她们不仅能够征服男人,也能够吸引女人。

美貌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逝,而女人内在的才情却能够与时俱进,历久弥香。爱读书、爱思考、爱艺术,生活乐观、心地善良、为人豁达是才情女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女子要有女子的高贵,有突出的个性、丰富的内心、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才会永远美丽。

人生就是修炼,修身养性,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好好教学、静心读书、唯美舞蹈、真诚待人,说的是我,做不了林徽因,做最美丽的自己。

第四篇: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上世纪以前掀起极大的轰动,被许多男子当做那朵梦中期盼的白莲。而她更是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而我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不禁发问:林徽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让徐志摩等这些才子被深深折服呢?

《林徽因传》这本书生动的描述了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到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子的邂逅及去世,让我们自由地穿梭在历史之间,与那些历史人物倾心交流,互诉心声。而作者优美的文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综观林徽因的一生,虽然传奇,却也平淡,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太大的风浪,她始终是大海中的一朵美丽的浪花,无需雄伟的气势,也无需宽广的胸怀,只愿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只要能够禁得起风浪,安详的飘荡在大海中,便足矣。我有时会想:如果林徽因并没有随父离开那个江南小镇,也许她的人生将会从此改写,没有徐志摩,没有梁思成,亦没有金岳霖,也许她会生活在一栋古宅里,守着一树一树的花开,与凡夫一齐平淡的日子,也许他并不是她的最爱,但他会在她冷时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会在她悲哀时给她一个坚实的肩膀,她会与他一齐在夏日的树荫下乘凉,在夜空下数着满天的繁星,而他的目光则一向追随着她,不离不弃。但是上天注定不会给林徽因一个单调的人生,不会让她绝美的容颜淹没在尘埃里,所以林徽因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必定会有一个波折的人生,她必将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林徽因一生中爱了三个男子,爱得深沉,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了她多次在康桥上徘徊,只为能见她一面;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风雨人生;金岳霖为了她终生不娶。这足已说明林徽因的魅力之大。其实当时在许多人看来,徐志摩与林徽因才是最配的一对,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当年到访中国最欣赏的就是徐志摩与林徽因,他曾多次想为徐志摩与林徽因牵线,但都被林徽因婉拒,其实林徽因又何尝不明白自己最爱的是徐志摩,可徐志摩却给不起她想要的生活。选取徐志摩,意味着过诗情画意的日子;选取梁思成,意味着过细水流长的日子。林徽因要的终是安稳的日子,所以她注定与徐志摩擦肩。琴棋书画诗酒花再完美,也比不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安稳,林徽因是个现实的女子,所以她明白梁思成虽然不是她最爱的,却是最适合她的。对于徐志摩,她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找到更适合他的女子。林徽因没有错,她并没有义务,也没有职责对徐志摩负责,她只是想让自己过得美满,幸福,这并没有错。

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都能够全身而退;也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有着美丽的容颜。

几场梅雨,几阵荷风,江南又在烟雨中变得迷离。撑一把油纸伞,穿一袭白衣,行走在青石小巷,江南还是当年的江南,可当年那个白莲一般的女子却不知去向。她去了哪儿呢?我也不明白,但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第五篇:林徽因传读后感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没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活得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

她常想,人世间生活着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在你的生活中来来往往,你认识了他们,甚至你也不讨厌他们,但是,他们在你的生命中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只有极少数的人,你愿意和他分享你心灵的秘密,你的快乐和忧伤,你的热爱和热情,真正的友人是你可以搁置心灵的地方,是上帝给予人生的恩惠和慰藉……

人们谈起林徽因,往往想到的首先是她与三个男人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别忘了,在林徽因的生命里,事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有激情。她曾经说过:“我觉得我的一生没有太堕入凡俗的满足也不算一桩坏事。志摩警醒了我,他变成一种激励在我的生命中,或恨,或怒,或快乐或遗憾,或难过,或痛苦,我也不悔的,我也不得意我自己的倔强,我也不惭愧。”她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释放了全部的爱与热情。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她走了,在1955年四月春日的清晨。尽管晨光熹微,白露如霜,但人们都记得,她走于一天最清新的时刻。尽管这个春天乍暖还寒,风沙扑面,但人们都记得,她的生命定格于美好的人间四月天。

第六篇:林徽因传观后感

庆幸我在合适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书本,这本《林徽因传》为我展现了一位旷世才女诗意而又美丽的一生。

林徽因——一个诗意而又灵动的名字,正如她的人生一样,无论何种境况,何时何地,她都如一朵常开不败的白莲一样静静地接受这世界的赠与,也带给世界不平凡的美丽。

她出生在那个兼具古典气息与现代风情的乱世风云里,出生在那个白莲盛开、婉约秀丽的西湖里,同众多才情万千的女子一样,她注定要用自己的绝代风华与睿智诗意演绎一段璀璨绚丽的传奇。

自古江南出才子,如诗如画的美景孕育出了大批的才子佳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动人诗篇。在民国,它给世界带来了如莲般纯洁灵动的林徽因。

在《林徽因传》里,我读懂了她迷倒众生的魅力,读懂了她处变不惊的安然,读懂了她执着为爱的美丽,读懂了她追求梦想的赤诚。我仿佛看到了那个一袭白裙、衣袂飘飘、手执纸伞、穿青石巷、轻嗅荷香、缓启朱唇、吟咏诗篇、笑靥绽放的从画里走出来的女子一样漫步在西湖河堤上,微风拂柳、柳拂人面,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像众多追逐林徽因的人一样,仰慕她倾国倾城的绝代容颜,沉醉她灵动儒秀的旷世才情。同时我也敬佩她温润平和的处变不惊和她呕心沥血的追求梦想。

林徽因对爱情的坦陈相待,对友情的相约不弃,对文学的一腔热情,对人生的诗意相许令我感动不已,世间竟会有如此完美的女子,干净的仿佛天仙下凡。

14岁的时候,活泼美丽梳着两个小辫儿的林徽因见到了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当时的林徽因正值豆蔻年华,明眸皓齿、娴雅文静,只一眼,便进了梁思成的眼里,这惊鸿一瞥,便为他们日后的姻缘埋下了伏笔。16岁时,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到欧洲考察访问、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在那广阔的天地里她自由惬意地感受着异域的风土人情,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当她到达伦敦的时候出现了她生命中另一个追求者——徐志摩。他们在文学上的共同爱好使他们之间灵犀共通,徐志摩对她展开狂热追求,甘愿抛弃自己原来的家室,林徽因虽然有父亲的儒雅浪漫,但她有更多的理性,她所追求的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纯粹而圣洁的爱,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那个温润如玉的公子形象,她明白自己不过是徐志摩生命中的一颗流星,睿智的她选择回国去见少女时见过的谦谦君子梁思成。

历经一番波折后,林徽因终于和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完成了婚礼,林徽因的婚礼礼服还是她自己亲手设计而成,把东方的古典美与西方的浪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林徽因与梁思成从宾西法利亚大学毕业后回到了中国,继而到东北大学任教,他们共同开了中国建筑课之先河,梁思成讲《建筑学概论》,林徽因讲美学与建筑设计,二人共同为祖国培育建筑学人才。志趣与才情的完美结合让他们的事业干得风风火火。而后,由于身患重病,林徽因不得不到香山休假,在那里,她的诗情得到了酝酿,一些优美灵动的诗篇从她的笔下源源涌出。可见,林徽因始终坚持诗意生活的态度,用一颗诗意的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欢欣亦或苦楚。

林徽因清丽婉约的外表与兰心惠质的气质深深地感动着遇见她的每一个人,以至于哲学大师金岳霖愿意为其缄默一生。金岳霖与林徽因夫妇比邻而居,经常互相往来,渐渐地金岳霖对林徽因萌生了爱意并告诉了林徽因,林徽因听后起初是惊讶既而是烦恼,她像做错了事的小妹妹一样告诉了梁思成,梁思成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告诉她她是自由的,她又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听了感动不已,他选择了退出。在林徽因的一生中,有三个男人为其倾覆一生,而她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每一次都用一颗赤子之心对待爱自己的人。爱情,最重要的是真诚,唯真唯诚的心才能换得唯纯唯洁的爱。虽然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物质高速发达的时代,但真正的爱还是真诚相待,如世纪老人杨绛与钱钟书一生的痴恋,如周月华与艾起,艾起做了她的拐杖,她成了艾起的精神支柱。真诚相待,即便岁月蹉跎了时光,爱情依然鲜活如初。相互信任,相互扶持,这才是爱情的真谛。

对于友情,林徽因更是肝胆以照。林徽因开朗好客,在北平总布胡同的家中每逢星期六都举办文化沙龙,邀请当时的名流参加聚会,会谈总是在很愉快的氛围中展开,而前来赴会的每个人都会被女主人那优雅的气质,幽默的谈吐所深深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被林徽因的高雅美丽深深打动。由此,我深深感动。当代女性应该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要有渊博的学识,优高雅的情趣,乐观的心态,健康的身体,独立的事业,睿智的头脑,这才是立于世界的根本。

一个女子,要有文化修养,才会显得美丽,否则在美丽的外表也会让人觉得鄙俗。试想一个衣着光鲜,面容姣好的女性满口粗话会让人多么作呕!在现在这样一个文明的时代里,女性更应该具备很高的素养,这样才会由衷的美丽。

在全球经济浪潮里,太多的梦想被堙没。理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最初的梦想,最终还是在“流浪”。我们终于明白其实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的,于是乎大多数人都归于平庸。林徽因自始至终都不肯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抗日战争期间,她逃亡到乡间一座破败的小屋,仍没有放弃理想,在沉重的生活重担下坚持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她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致力于中国古建筑遗存的保护工作,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民族工艺景泰蓝的发展道路上。直到生命快要终结时,还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战着。林徽因的人格魅力因为她的执着追求,而且显得更加完美。

一生都沐浴在爱里的林徽因给了世人一个完美的倩影,她对爱情,对理想的执着都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也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一朵盛开不败的白莲。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一生都如白莲一样纯洁,不带一丝杂质。在我眼里唯有林徽因给杭州西湖诗意闲淡的美丽,唯有林徽因给得起世界温润洁净的情怀。

我觉得,女子当如林徽因,如林徽因一样的以一颗诗意的心栖居于凡尘俗世之间,书写自己美丽诗意的一生。

第七篇:林徽因传读后感

幸运得到了一本《林徽因传》,仔细阅读后,惊叹世间竟有这位奇女子,集美丽、才华、骄傲、事业于一身。

林徽因,这位出身名门,在中国文学史和建筑史的才女,是一个站在塔尖的才女,是一个用一生追逐自由、双脚一向在行走的女人。她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活了五十一岁。然而她的生命是灿烂的夺目的。她不仅仅留下了超多优美的诗、散文和小说,作为建筑学家,对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美丽和才华有目共睹,众人称羡。

我喜欢的林徽因,不做作,不矫情,尽管出身名门望族,但她却待人落落大方,从不摆架子。她不追求浮华,也没有走捷径,而是脚踏实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着。否则以她的才学和美貌,她完全能够过另一种生活。八年抗战她一向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贫困与疾病始终困绕着她,她却乐观的生活。她为研究和弘扬中国的古建筑倾尽了心血,以至于五十一岁便因肺病离开人世。

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后人为之赞叹。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拥有美丽光华的人。

第八篇:林徽因传观后感

偶然翻到林徽因转,阅读完,心里不禁惆怅,她的评价十分多,有人说她是多情之人,破坏了徐志摩的婚姻,却又与梁思成结为夫妻,还是负了金岳霖,让他终生未娶,守护了她一身。有人说她对感情的专一,她对徐志摩的感情至死保留,念了一生关于林徽因的感情每个人理解不同,我并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只是作者的文笔和主人翁颇感兴趣,竟让我有落泪的冲动,竟有些许羡慕,也有些许惋惜!

好奇竟然有这样一位女子让三个男人都为其倾情一生,寻找到她的照片,果然很美,由内而外的散发一股白莲的幽静,像水一样的女子是如此的吸引人!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第一次是在哪儿看到的已经记不得有到底是谁的原创更加无从得知。相信如果这句话人心中都会出几许暖意,像是对某个远方故人的祝福,有好似对所爱之人的一声温和的叮咛。仿佛只要对方幸福,那么这个世界从此就不再下雨,只有晴天。

大家都在忘记自己的承诺,忘记了过往那一场有一场筵席。

谁一生没有许下承诺,但是谁又能够说自己承诺过的必须能够做到,路到尽头的时候,又要怎样还会去在意当年的选取是对是错。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比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人说,北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林徽因传读后感(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