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金融相关书籍读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金融相关书籍读后感》。
第一篇:《金融学》读后感
金融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在我国各大学的经济类专业大都开设了相关客车。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学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金融学基础(第2版)》是经济学类学生的核心课程。全书主要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信托和租赁业、保险、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政策等内容。
本书以金融全球化以和WTO后中国的金融现状为背景,将国际金融和我国的金融结合一起。介绍了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讲解了近年金融行业出现的新理论、观点和以及现象等。在经济全球换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金融业受到西方经济的影响,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有具有自身的特点,本书着重讲解了不同环境下的金融现状,根绝中国的实际情况讲诉了很多现实的问题。这本书系统的讲解了金融学的各个分支情况,虽然看过了,但许多还是懵懵懂懂。我想很多人也跟我一样,在看完一本书过后,时间会让它遗忘,但如果能记住书中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观点,以及带给您的启示,或许这就是读书的价值。
在众多学科中,我对经济、金融十分感兴趣,看的课外书也大都是这一系列,我也希望以后的工作能与此有点牵连。同时,为自己以后的投资理财提供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这也是很有用的。
第二篇:《金融学》读后感
通过金融导论课程和老师的讲解,我对金融有了一个更具体的认识,我深刻感觉到金融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是我们生活处处都会用到的知识。而且对金融专业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另外,还对我国现在的金融状况和经济环境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我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机构、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
(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其次,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前景是很好的。
一、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对于金融研究生而言应是首选。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专业应用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较到位,其次,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本科生想进较难,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
二、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首先进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毕业生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再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可能性会增大。很多同学起初就是投身于国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起来之后,纷纷跳槽,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坚力量,很多成为中层管理人员,少数成为高层领导。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灵活务实、不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为其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至今这种情况仍在延续。另外,虽然国有四大行有一些遗留的官僚积习,但其稳定的收入,较轻的压力,较高的福利水平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对于女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对四大国有商行感兴趣的朋友把专业方向集中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方向上。
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如开发行、农发行亦是较佳选择,但其工作性质类似公务员,金融业务并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饭的地方,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益处相对于行业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来说还是较弱的,若想在金融领域成一时气候最好不要选择这样的单位。不过目前这类单位的工资水平待遇等比商业银行好,而这也成为吸引毕业生眼球的亮点所在。
四、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证券、信托、基金这三家均是靠风险管理吃饭的,存在行业系统风险因素,但一旺俱旺,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较高(风险亦大),且按真正的企业管理机制运行,如果想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在这一行业做是极佳选择,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万。难点是学历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硕士学历,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对这些行业有兴趣,可以选择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专业方向,如果是学财务管理、法律硕士专业(本科是金融经济)的,这也是不错的选择。最近信托业重新崛起,对于金融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又添一新的选择,而其大投行的操作方略,又使其在人员使用上奉行精英路线,在投行业有一句话是“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利润是不到百分之五的员工所创造的”。上述三家当下用人思路是积极挖角,在金融行业内人员流动性最强的当属这三家。有志于风险管理、终日奔波、常年胃痛、居无定所的精英人才不妨选择这个行业。当然,不能否认,这个行业给你的回报与投入相比还是成正比的。建议男同学选择此行业,应该更有发展。
五、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类似于政策性银行,目前其设立之初的目的和作用在逐渐消退。金融租赁、担保这个行业发展迅速,可以考虑进入,当然,如果有在银行、证券的从业经历,进入到这个行业中应该更有作为。
六、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保险公司可以参照对商业银行的分析,做上数年,有保险营销、风险管理经验之后,在国内股份制保险机构迅速成长、外资保险机构进入的契机下,还是大有可为的。保险精算专业是非常吃香的。社保中心以及财政审计部门等是养老的地方,稳定有余,灵动不足,当然,希望获得稳健回报的朋友不妨作为一个选择来考虑。
七、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在上市公司证券部的工作经历亦可,先天横跨证券产业两行,再要发展有立脚点。如果全程做过IPO筹备工作,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将更加有益,它对财务、产业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八、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一般来说,毕业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和国内就业。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经济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是受到影响的。整体上看,毕业生进外资企业的难度加大了。国际贸易等与全球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生就业受到较大影响,进出口行业有减少招聘人数的趋势。但是,这次金融危机对本土企业的影响并不那么明显。2008年11月华南农业大学银行、证券、保险、财会、营销类专场招聘会,100家企业共设有120个摊位,提供岗位1000余个,而入场学生有1.2万左右。一些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逆市招人,进行人才储备,当然他们所招收的人才肯定都是高素质人才,高学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
如果我们单个看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就业问题可能会显得悲观,但如果看整个就业大环境,经济学科门类的就业率并不算差。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而且这次金融危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热门和冷门专业的看法。不论现在的局势如何,我们能做的就是无论牌面好坏,尽力打好手中的这一副牌。
对于理论经济学毕业的研究生,由于具有基础性,可灵活就业,可以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经济咨询单位、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所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等科研工作和经济类专业教学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进入新闻、出版等部门。
对于应用经济学毕业生,可针对自己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择业。一般而言,国际贸易学专业主要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理论研究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和科研工作;金融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财政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进入经济管理部门和各大公司进行统计分析和预算工作。
第三篇:《金融学》读后感
能够学习这门课程我倍感荣幸,首先,对宫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通过老师的谆谆教导,我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了它在整个金融课程体系中的统帅作用,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基础模块和选择模块,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
宫老师从多个角度分析介绍了本课程的建设情况、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教学形式的选择安排,也引发了我对高水平课堂教学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水平的呢?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难免存在这两种情况:有些老师自身水平很高,教授内容规范化,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但往往不是很受学生的喜爱;另一种教师打破框架,教学形式新颖多样,尺度宽泛,但又会与传统的教育背景相冲突。在当今的教育体制背景下,课堂教学仍然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黑板加粉笔加一张嘴的讲授仍占据着主流,对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是一大难题。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他们对预习的理解,就仅局限于记住几个概念、几个定理、几道例题的解法。通过预习,他们似乎掌握了这一节课的知识。然而,他们失去了课堂上研究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所运用的学科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的磨练!
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们有课堂演讲课件来讲关于金融的知识,还有小组展示金融动态,还有上课提问,写论文,这些方式都极大的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
(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通过了解各学派对于货币需求的见解,可知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凯恩斯主义的投机需求、货币化以及货币化的新形式和金融资产的扩张等,都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众所周知,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是共同的,他们都导致了货币需求结构的变动,但是对于其影响效果都是众说风云,有人通过分析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货币化、金融发达率、储蓄率和利率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货币化不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金融发达程度和利率是货币流通速度v1 变化的原因,而利率不是货币流通速度v2 变化的原因。
还有人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利用中国金融年鉴数据来否定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他得出结论在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对于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
通过学习,我也慢慢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寻找自己的思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受制度影响,在短期内会相当稳定。我国的经济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调控,近几年来,给人感受越来越强烈的经济增长,国内通货膨胀,央行几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上调利率,使得我不得不把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国家利率调整,经济增长这四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如果在其中找出这几个变量之间微妙的关系,那么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准确制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预测将会有很深远的意义。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老师不只是“授人以鱼”,而且还“教人以渔”。 老师和我们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
科学研究已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特瑞拉在说明人类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开发智力、加强记忆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当然,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们要看到,先进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地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地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
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
经过老师的梳理,逻辑主线和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在今后的讲解与复习中可以加以运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讲好这门课程!
第四篇:金融书籍经典
金融书籍经典 一. 经济学 1.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佛朗索瓦.魁奈 2.资本论(共 3 卷) ,马恩全集 3.国家竞争优势,麦克尔.波特\n\n4.Eentials of corporate analysis, by john-wiley&sons,inc 5.公共部门经济学,2th,鲍得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经济学,2th edition,斯帝尔格雷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n\n7.Economecis, mankiv,英文彩色 8.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 9.自由、市场与国家,詹姆斯.布坎南 10.中间道路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经贸出版社,1973\n\n11.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7thedtion,by Frederis S.Mishkin, pearson pre 12.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商务印书馆 13.微观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7thedition,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二. 货币、银行、金融市场\n\n1.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Frank J.Fabozzi 2.货币金融学,米什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金融市场学,郑振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4.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彼得斯,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n\n5.Finance, Zvi Bodie, Robert C.Merto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n7.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frank J.Fabozzi,佛朗哥.莫地利安尼,经济科学出版社,2th,1998\n\n8.The financial analyst’s handbook,Sumner N.Lenving 9.资本理论及其收益率,罗伯特.索络,商务印书馆,1992 10.货币、银行与经济,托马斯.梅耶 11.货币与资本市场,8th,peter.s.ros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2.金融工具手册,Frank.J.Fabozzi,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 13.金融体系:原理与组织,埃德温.尼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4.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艾伦.加特,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三. 财务管理\n\n1.corporate finance,rose,westerfield,5th edition, McGraw-Hill\n\n2.Maximizing corporate value, George M.Norton 3.应用公司理财 4.公司财务原理,布雷利&迈尔斯,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现代企业财务管理,11th 詹姆斯.C.范霍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n\n6.Financial market and corporate strategy, glinbratt, 四. 金融计量 1.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控制,George E.P BOX 2.金融数学与分析技术,蔡明超 3.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平尼克.鲁宾费尔德,机械工业出版社 4.金融数学,Joseph stampfli,蔡明超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5.金融时间序列分析,Ruey.s.Tsay,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 6.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昭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n7.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与及实例,高铁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 固定收益 1.固定收益证券,布鲁斯.塔夫曼,科文(香港)出版社 2.债券市场分析与战略,Frank J.Fabozzi 3.全球金融市场的固定收益分析 六. 国际金\n
融 1.国际金融市场:价格与政策,2Th,Richard M.Levich,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国际货币与金融,迈尔斯.梅尔文 3.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5th,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七. 金融工程 1.期权交易入门,e-book\n\n2.Futures,forwards,options and swaps:theory and practice 3.衍生产品,郑振龙,武汉大学出版社 4.金融工程,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赛尔,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n\n5.Financial risk manager handbook,Philippe Jorion 6.米勒.莫顿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n\n7.Aet-based finance,by citibank 8.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产品,约翰.赫尔,3th,华夏出版社 9.金融工程学,骆伦茨.格利茨,经济科学出版社 10.金融工程学案例,斯科特.梅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4\n\n11.options,futures& other derivatives,fifth editon,hall 八. 投资与组合管理\n1.投资圣经,沃伦.巴非特,台海出版社 2.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汉姆,海南出版社,1995 3.资产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哈里.马克维茨,经贸出版社 4.投资学,威廉.夏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投资学,zvi Bodie,6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6.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7.金融心理学,拉斯.特维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格雷汉姆论价值投资 9.新金融学:有效市场的反例,罗伯特.A.哈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有效资产管理,威廉.波恩斯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n\n11.Active equity portfolio management,Frank J.Fabozzi,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九. 商业银行 1.微观银行学,哈维尔.佛雷克斯,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n\n2.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rew W.Mullineux 3.商业银行管理,5th,peter.s.ros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4.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手册,乔纳森.格林,机械工业出版社 5.银行风险分析与管理,亨利.范.格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银行资本管理:资本配置和绩效评测,克里斯.马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乔治.H.汉普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十. 投资银行 1.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查理斯.R.吉斯特,经济科学出版社 2.兼并与收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n十一. 基金 1.共同基金运作,阿尔伯特.J.弗里德曼,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对冲基金手册(中文),拉托尼奥,Mcgraw-Hill,2000 3.指数基金,Richard.A.Ferri,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十二. 其他 1.伟大的博弈-华尔街帝国的崛起,约翰.戈登,中信出版社 2.项目融资(哈佛经典) ,华夏出版社 3.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
一、
二、
三、四卷:A-Z,约翰.伊特维尔,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4.公司治理学,李维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n
会计学教程与案例,10th,罗伯特.N.安东尼,大卫.F.霍金斯,机械工业出版社(McGraw-Hill) ,2002 十三.实用投资类 1.《证券分析》 ,本杰明.格雷汉姆,海南出版社,2006,70 周年纪念版 2.《股史风云话投资》 (stocks for the long run),杰里米.西格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投资者的未来》 ,杰里米.西格尔,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 ,彼得.波恩斯坦,清华大学出版社 5.《资产分配-投资者如何平衡金融风险》 ,罗杰.C.吉布森 ,机械工业出版社(McGraw-hill),2006 6.《漫步华尔街》 ,伯顿.麦基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7.《巴比伦富翁的理财圣经》 ,乔治.克拉森,学林出版社,2005 8.《怎样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A.菲舍,海南出版社,2006 9.《金融炼金术》 ,乔治.索罗斯,海南出版社,1999 10.《个人理财》 ,杰克.R.卡普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1929 年大崩盘》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0\n12.《解读华尔街》 ,杰弗里.B.里特,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 ,2006 13.《金融理财原理》 (上下册) (FPSCC 考试指定用书) ,中信出版社,2007 14.《聪明的投资者》 ,本杰明.格雷汉姆,江苏人民出版社 15.《共同基金常识》 ,约翰.博格 16.《伯格投资-聪明投资者的最好 50 年》 ,约翰.博格 17.《散户至上-证交会主席教你避险并反击股市黑幕》 ,阿瑟.莱维特,中信出版社,2005\n\n
第五篇:《金融学》读后感
当代社会,金融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掠夺的一种新工具,它可以是一场主宰世界的游戏,让世界各国风云变幻。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意识到金融的重要性,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此进行研究,但研究基本上停留在金融原理和金融数学模型上,而对于金融学这门学科本身却很少提出本质的探讨和哲学的反思。笔者认为对于金融本质的探讨和反思是有其必要性的,以哲学的方法去反思金融本身,可以让我们对其的态度回归理性,而非狂热,使得金融能切实为社会发展服务,而非制造灾难。
一、金融哲学定义及现状分析
(一)金融哲学的概念
对于金融哲学,目前学界还无统一的、无争议的明确描述。但笔者认为,就其概念本质来说,是对金融活动与金融学进行反思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联合金融学与哲学,发挥两门学科各自的优势,对金融的本质、金融发展中的哲学问题、金融活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是金融学与哲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金融哲学研究现状分析
在中国知网对“金融哲学”进行搜索,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存有相关文章5篇,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论述“金融哲学”的书籍,但学界不乏对虚拟经济、货币、信用、财富等相关领域的哲学审视。
1.索罗斯的金融哲学思维。关于金融哲学,在这个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的学科中,国内外有几个人物值得关注。首先是金融大鳄DD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慈善家和政治行动主义分子。闻名于其操控市场的骄人业绩和富有哲学意味的投资理念,索罗斯深受波普尔哲学“证伪”理论的影响,提出了他的核心投资理论DD“反射性”,简单说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索罗斯认为:“ 我们对这世界的所有看法都有缺陷和扭曲”,“我们所有的思想构成都存在真正或潜在的缺陷”,“人对事物的理解具有不完全性”,“完全性理解不可能存在”等。索罗斯把“不完全性认知”表述为“虚妄”,有时也表述为“偏差、偏颇、谬误”等。其提出“相信我们自己的虚妄”、“相信我们也许错了”等非有严密逻辑的阐释。
提到金融哲学,人们几乎一致认为,索罗斯的成功与其学习哲学的经历和独到的哲学思维有关。索罗斯本人所写的《金融炼金术》、《超越金融》以及他人介绍和评述的《相信自己的虚妄》等著作对其金融哲学思维的阐述很难称得上是哲学,更不可能是系统的金融哲学理论,毋宁说其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金融领域。
2.国内金融哲学相关研究。虽然国内关于金融哲学的研究甚少,但不乏学者对货币哲学、财富哲学、虚拟经济哲学等相关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金融从广义上来说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所以,对于货币、信用、虚拟等方面的哲学研究可将其视为金融哲学的一部分。张雄教授的“货币哲学:从思想史谈起”,从多角度展现了货币既是显示人类社会历史进化与提升的符号,也是人性异化和人性发展的历史见证,认为开展对货币哲学的讨论,将有助于深入地把握货币的本质和货币所牵动的人性与社会的发展。韩强教授的“‘虚拟经济’的哲学思考”等文章,认为在金融领域客观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偏差,都会产生风险,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事物。
人的认识是能动的反映,也就是说,以动态的思维反映动态的事物”。在全国财富哲学高级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虚拟经济和虚拟财富进行了多方位的哲学解读。其中程恩富教授指出,“实际上股市市值的上升带来的并不是真实财富, 而是虚拟财富;虚拟财富不等于社会的真实财富。所谓股市的财富效应要辩证地去看待。股市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是再分配的重要场所。”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哲学系马拥军教授指出,“对于虚拟经济来说, 具有本质重要性的不是货币的虚拟化, 而是资本的虚拟化。
货币的虚拟化只有在资本这种社会关系中才能成为虚拟经济的基础。”孙承叔教授认为,“金融资本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虚拟性,一个是投机性。银行资本的大部分是纯粹虚拟的。它们的市场价值不是由现实的收益决定, 而是由预先计算的收益决定, 因而具有投机的性质。金融资本代表的是收益的权利, 必须以实体经济增长为前提,一旦超越这个前提它就可能变成泡沫。金融资本发展起来以后,由于财的效应,反过来会成为对经济、社会起极大破坏作用的力量。”
3.发展金融哲学的价值分析。纵观国内学者对于金融领域内的哲学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缺乏把金融哲学看成一门新兴的学科来发展,大都侧重于货币、信用、虚拟等与金融密切相关的方面进行探究。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其学科以及其中问题的联系。早在凯恩斯革命引致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时,宏观金融学就相应形成,其核心内容就是货币经济学,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封闭的研究环境逐渐拓展到开放的经济环境,国际金融问题也逐渐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以Von Neumann-Morgenstern(1947)的期望效用公理体系和Markowitz(1952)的资产组合理论为标志,金融学已经发展起来,学者们开始界定金融学与经济学的差异。
在50多年前学界就对经济学和金融学做了区分。金融学由于其研究对象以及无套利分析的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独特特征的学科,并非是门针对金融领域的经济学。所以,对于经济哲学的研究并不足以囊括金融哲学领域的特殊性。而对于发展金融学来说,发展一门反思其自身的哲学显得极其必要。对金融本质探讨,以哲学的方法去反思金融本身,可以让我们理性的去思考和对待金融。这不仅是有助于对金融活动和金融学的研究,同时也是哲学在新领域上的发展,使得哲学更加丰富。
二、金融哲学本质与研究对象
探讨金融哲学的本质,首先要分析一下对金融的定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其定义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与定价。其基本内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和公司金融。”《韦氏词典》将金融定义为“the system that includes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 the granting of credit, the making of investments, and the provision of banking facilities”,就是指由货币流通、信用活动、市场投资、银行服务等组成的系统。不难看出,货币、信用、资本市场是其中三个关键要素。金融哲学应该把这些要素纳入研究范围来探讨其本质。
(一)货币流通的本质
货币流通从本质上看,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联系一种手段和形式。而金融则使货币流通的本质发挥到淋漓尽致,它可以诱使逐利的人们,召唤出了货币所有潜在的力量。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中关于货币本质的理论,认为现代货币流通方式仍然没有改变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的深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本质。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信用机构、股票市场的发达与电子货币的出现,今天的货币流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货币关系的深处仍然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并且由此衍生出相应的政治关系与意识形态关系,并对这些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货币的流通在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是起着积极作用的。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流通造就了如此结果:“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诚然,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重要的金融体,把握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命脉。货币的流通是金融存在的必要条件,而金融集合、重构了整个社会的货币,是流通中的货币成积数的发挥效用。当然,在危机到来的时刻,也会迅速的打乱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陷入混乱。
货币的流通作为金融存在的一个关键要素,在马克思看来,货币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人自身。这种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在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也越发的体现出来。金融中的货币流通本来是为人所利的创造物,但它反过来成为愚弄、支配、统治人的异己力量,结果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而金融、货币的力量却越来越巨大。正是因为货币具有作为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的特权,它才能诱使一些人不择手段地企图攫取它、占有它,对它顶礼膜拜,甚至不惜出卖肉体乃至灵魂,铤而走险。
(二)信用活动的本质
在此本文讨论的是经济范围内的信用及信用活动,而非伦理角度的。金融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从产生伊始就和信用相伴相生。对于金融而言,金融信用在金融中无可置疑地占有首要地位。正如一位银行家所言:“信用是银行的生存之本”,金融信用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信用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形态反映,是社会总资本循环中的重要环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指出:“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那只是因为按性质来说是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在这里被强化到了极限。”认为信用活动是再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如果信用这个再生产的环节遭到破坏,在信用恶化的条件下,资金流动受阻,无法按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资金作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其配置方式具有带动、引导效应,资金配置失衡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马克思认为,“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以信用为核心的金融领域亦是再生产环节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信用恶化的环境下资源配置失衡,金融业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三)资本市场的本质
资本市场在《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是:“金融市场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进行长期资本交易的市场。”亦称“长期资金市场”。本质上,资本就是财富;资本市场是以资金或者实物财产为主要形式的交易市场。那么资本市场,也就是现代人类社会进行沟通和交往的一种新的`方式。与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融资期限长、流动性相对较差,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多用于解决中长期融资需求,故流动性和变现性相对较弱;风险大而收益较高,由于融资期限较长,发生重大变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场价格容易波动,投资者需承受较大风险。而这些都让金融市场更富有逐利性和风险性。
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有一句名言:“一个不能将大部分财富聚集起来的社会,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一个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社会成员的协作和努力,而资本市场的形成则是人类一种新的协作方式,它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情完成了。”显然马克思也认同资本市场的形成对经济发展是起积极作用。
然而,金融远没有那么简单,现在的金融市场已经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组成了一系列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庞杂多变的,它不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和触手可及的实体经济,它更是每个社会成员一种新的交往方式,一种新的集合人类力量的方式。金融甚至很敏感、很狂热,人类把本身的情感和意志加入其中,人类主体的情绪也影响着它的格局和发展。而当代社会以金融为核心,人类自己的主观情绪反过来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人类对金融的狂热是一种新的交往方式的狂热,是人类群体心理效应的一种体现;虽然它是逐利性的,但金融本身并非是数据性和理性的。所以金融哲学,需要把整个金融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掺杂着人类主观意志的市场整体。对它的哲学研究是极其必要的,当对它的本质进行哲学反思的同时,人类对它的态度也越发趋向理性而非狂热。
第六篇:金融的哲学个人读后感
当代社会,金融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掠夺的一种新工具,它可以是一场主宰世界的游戏,让世界各国风云变幻。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意识到金融的重要性,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此进行研究,但研究基本上停留在金融原理和金融数学模型上,而对于金融学这门学科本身却很少提出本质的探讨和哲学的反思。笔者认为对于金融本质的探讨和反思是有其必要性的,以哲学的方法去反思金融本身,可以让我们对其的态度回归理性,而非狂热,使得金融能切实为社会发展服务,而非制造灾难。
一、金融哲学定义及现状分析
(一)金融哲学的概念
对于金融哲学,目前学界还无统一的、无争议的明确描述。但笔者认为,就其概念本质来说,是对金融活动与金融学进行反思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联合金融学与哲学,发挥两门学科各自的优势,对金融的本质、金融发展中的哲学问题、金融活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是金融学与哲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金融哲学研究现状分析
在中国知网对“金融哲学”进行搜索,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存有相关文章5篇,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论述“金融哲学”的书籍,但学界不乏对虚拟经济、货币、信用、财富等相关领域的哲学审视。
1.索罗斯的金融哲学思维。关于金融哲学,在这个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的学科中,国内外有几个人物值得关注。首先是金融大鳄DD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慈善家和政治行动主义分子。闻名于其操控市场的骄人业绩和富有哲学意味的投资理念,索罗斯深受波普尔哲学“证伪”理论的影响,提出了他的核心投资理论DD“反射性”,简单说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索罗斯认为:“ 我们对这世界的所有看法都有缺陷和扭曲”,“我们所有的思想构成都存在真正或潜在的缺陷”,“人对事物的理解具有不完全性”,“完全性理解不可能存在”等。索罗斯把“不完全性认知”表述为“虚妄”,有时也表述为“偏差、偏颇、谬误”等。其提出“相信我们自己的虚妄”、“相信我们也许错了”等非有严密逻辑的阐释。
提到金融哲学,人们几乎一致认为,索罗斯的成功与其学习哲学的经历和独到的哲学思维有关。索罗斯本人所写的《金融炼金术》、《超越金融》以及他人介绍和评述的《相信自己的虚妄》等著作对其金融哲学思维的阐述很难称得上是哲学,更不可能是系统的金融哲学理论,毋宁说其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金融领域。
2.国内金融哲学相关研究。虽然国内关于金融哲学的研究甚少,但不乏学者对货币哲学、财富哲学、虚拟经济哲学等相关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金融从广义上来说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所以,对于货币、信用、虚拟等方面的哲学研究可将其视为金融哲学的一部分。张雄教授的“货币哲学:从思想史谈起”,从多角度展现了货币既是显示人类社会历史进化与提升的符号,也是人性异化和人性发展的历史见证,认为开展对货币哲学的讨论,将有助于深入地把握货币的本质和货币所牵动的人性与社会的发展。韩强教授的“‘虚拟经济’的哲学思考”等文章,认为在金融领域客观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偏差,都会产生风险,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事物。
人的认识是能动的反映,也就是说,以动态的思维反映动态的事物”。在全国财富哲学高级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虚拟经济和虚拟财富进行了多方位的哲学解读。其中程恩富教授指出,“实际上股市市值的上升带来的并不是真实财富, 而是虚拟财富;虚拟财富不等于社会的真实财富。所谓股市的财富效应要辩证地去看待。股市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是再分配的重要场所。”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哲学系马拥军教授指出,“对于虚拟经济来说, 具有本质重要性的不是货币的虚拟化, 而是资本的虚拟化。
货币的虚拟化只有在资本这种社会关系中才能成为虚拟经济的基础。”孙承叔教授认为,“金融资本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虚拟性,一个是投机性。银行资本的大部分是纯粹虚拟的。它们的市场价值不是由现实的收益决定, 而是由预先计算的收益决定, 因而具有投机的性质。金融资本代表的是收益的权利, 必须以实体经济增长为前提,一旦超越这个前提它就可能变成泡沫。金融资本发展起来以后,由于财的效应,反过来会成为对经济、社会起极大破坏作用的力量。”
3.发展金融哲学的价值分析。纵观国内学者对于金融领域内的哲学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缺乏把金融哲学看成一门新兴的学科来发展,大都侧重于货币、信用、虚拟等与金融密切相关的方面进行探究。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其学科以及其中问题的联系。早在凯恩斯革命引致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时,宏观金融学就相应形成,其核心内容就是货币经济学,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封闭的研究环境逐渐拓展到开放的经济环境,国际金融问题也逐渐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以Von Neumann-Morgenstern(1947)的期望效用公理体系和Markowitz(1952)的资产组合理论为标志,金融学已经发展起来,学者们开始界定金融学与经济学的差异。
在50多年前学界就对经济学和金融学做了区分。金融学由于其研究对象以及无套利分析的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独特特征的学科,并非是门针对金融领域的经济学。所以,对于经济哲学的研究并不足以囊括金融哲学领域的特殊性。而对于发展金融学来说,发展一门反思其自身的哲学显得极其必要。对金融本质探讨,以哲学的方法去反思金融本身,可以让我们理性的去思考和对待金融。这不仅是有助于对金融活动和金融学的研究,同时也是哲学在新领域上的发展,使得哲学更加丰富。
二、金融哲学本质与研究对象
探讨金融哲学的本质,首先要分析一下对金融的定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其定义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与定价。其基本内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和公司金融。”《韦氏词典》将金融定义为“the system that includes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 the granting of credit, the making of investments, and the provision of banking facilities”,就是指由货币流通、信用活动、市场投资、银行服务等组成的系统。不难看出,货币、信用、资本市场是其中三个关键要素。金融哲学应该把这些要素纳入研究范围来探讨其本质。
(一)货币流通的本质
货币流通从本质上看,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联系一种手段和形式。而金融则使货币流通的本质发挥到淋漓尽致,它可以诱使逐利的人们,召唤出了货币所有潜在的力量。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中关于货币本质的理论,认为现代货币流通方式仍然没有改变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的深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本质。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信用机构、股票市场的发达与电子货币的出现,今天的货币流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货币关系的深处仍然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并且由此衍生出相应的政治关系与意识形态关系,并对这些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货币的流通在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是起着积极作用的。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流通造就了如此结果:“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诚然,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重要的金融体,把握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命脉。货币的流通是金融存在的必要条件,而金融集合、重构了整个社会的货币,是流通中的货币成积数的发挥效用。当然,在危机到来的时刻,也会迅速的打乱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陷入混乱。
货币的流通作为金融存在的一个关键要素,在马克思看来,货币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人自身。这种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在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也越发的体现出来。金融中的货币流通本来是为人所利的创造物,但它反过来成为愚弄、支配、统治人的异己力量,结果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而金融、货币的力量却越来越巨大。正是因为货币具有作为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的特权,它才能诱使一些人不择手段地企图攫取它、占有它,对它顶礼膜拜,甚至不惜出卖肉体乃至灵魂,铤而走险。
(二)信用活动的本质
在此本文讨论的是经济范围内的信用及信用活动,而非伦理角度的。金融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从产生伊始就和信用相伴相生。对于金融而言,金融信用在金融中无可置疑地占有首要地位。正如一位银行家所言:“信用是银行的生存之本”,金融信用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信用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形态反映,是社会总资本循环中的重要环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指出:“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那只是因为按性质来说是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在这里被强化到了极限。”认为信用活动是再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如果信用这个再生产的环节遭到破坏,在信用恶化的条件下,资金流动受阻,无法按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资金作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其配置方式具有带动、引导效应,资金配置失衡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马克思认为,“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以信用为核心的金融领域亦是再生产环节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信用恶化的环境下资源配置失衡,金融业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三)资本市场的本质
资本市场在《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是:“金融市场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进行长期资本交易的市场。”亦称“长期资金市场”。本质上,资本就是财富;资本市场是以资金或者实物财产为主要形式的交易市场。那么资本市场,也就是现代人类社会进行沟通和交往的一种新的方式。与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融资期限长、流动性相对较差,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多用于解决中长期融资需求,故流动性和变现性相对较弱;风险大而收益较高,由于融资期限较长,发生重大变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场价格容易波动,投资者需承受较大风险。而这些都让金融市场更富有逐利性和风险性。
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有一句名言:“一个不能将大部分财富聚集起来的社会,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一个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社会成员的协作和努力,而资本市场的形成则是人类一种新的协作方式,它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情完成了。”显然马克思也认同资本市场的形成对经济发展是起积极作用。
然而,金融远没有那么简单,现在的金融市场已经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组成了一系列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庞杂多变的.,它不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和触手可及的实体经济,它更是每个社会成员一种新的交往方式,一种新的集合人类力量的方式。金融甚至很敏感、很狂热,人类把本身的情感和意志加入其中,人类主体的情绪也影响着它的格局和发展。而当代社会以金融为核心,人类自己的主观情绪反过来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人类对金融的狂热是一种新的交往方式的狂热,是人类群体心理效应的一种体现;虽然它是逐利性的,但金融本身并非是数据性和理性的。所以金融哲学,需要把整个金融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掺杂着人类主观意志的市场整体。对它的哲学研究是极其必要的,当对它的本质进行哲学反思的同时,人类对它的态度也越发趋向理性而非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