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书籍读后感

时间:2022-10-09 00:25:16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8826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金融书籍读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金融书籍读后感》。

第一篇:《金融学》读后感

在南海泡沫中一个南海公司的股票已经不能满足英国公众狂热的投资需求,他们在到处寻找下一个南海公司。人们提出了各种荒唐的商业计划,但在公众看来这些商业计划都会带来高额的利润。

就在人们都已经疯狂的时候,一个不知名的人宣称他将建立一个前景很好的公司,但不会告诉任何人这种前景是什么。他在招股说明书里保证投资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高额回报,在他股票发行的当天上午,前来认购的人将他的办公室挤得水泄不通,几个小时之内就有1000人认购了股票,这位人士很快关闭办公室并前往欧洲大陆,从此杳无音信。

这个骗子正好和牛顿相反,他可能不能计算天体的运行,但我肯定他能计算人们的疯狂。他知道人们疯狂到这种程度,连具体的谎言内容都不用编了,只说高额回报,具体内容拒绝透露就行了。他选择了一个最佳的时机轻松的施展了骗术,轻松的赚足了钱,这个骗子太精明。

这不由让我联想起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

市场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交易是神秘的,总会有一些神秘的交易员在这个神秘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麦道夫就是包装自己,让自己变得神秘起来,麦道夫的吸引投资的苛刻条件是,如果你想投资于麦道夫,那么请你不要问他关于投资的任何问题。

至于为什么在别人不赚钱的岁月里,他可以赚钱,麦道夫则用几个字简单做了解释:“内部消息”。 很多精明无比的对冲基金管理者、专业投资人士,竟也被“内部消息”这几个字轻而易举征服了。麦道夫宣称自己采取名为“分裂转换”的投资策略,这几乎没有人可以解释清楚究竟为何物。

他典型的抄袭“庞式骗局”,来继续保持自己的神秘,其实所有的返还给投资者的收益都是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新加入的投资者。

麦道夫的骗局并不复杂,并且早有蛛丝马迹显露出来,负责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10多亿美元资产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居然只有3名员工:合伙人、秘书以及一名会计师,但市场上的人对这些视而不见,就连监管机构也同样视而不见。

假如不是因为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话,也许这次骗局还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正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直到潮退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这一事件脱掉了如此之多的成熟的投资者和银行家们的游泳裤。数以百计的银行、对冲基金和富裕的个人都放心的把自己手中的钱交给麦道夫基金,因为他承诺的是一个如此诱人的数字――即使是艰难时势,一年仍有10%到15%的增长率。

麦道夫竟然运用简单的骗局一骗就是20年,一骗就是几百亿美元。不禁要感慨,这个骗子太精明,竟然能把简单的骗术运用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地!

华尔街是一个精英汇集的地方,也是充满谎言的地方。如果想在金融行业立足,自己要成为精英才行,所谓的谎言,都是对别人讲的,谁也不会愚蠢到欺骗自己。

第二篇:教育书籍读后感教育书籍读后感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后感-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

育类书籍读后感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庭的温室下成长,而同龄的玩伴很少。这就使孩子们进入学校以后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造成这样那样的矛盾。作为老师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再者,低年级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几乎为零。教育书籍读后感教育类书籍读后感。因此,老师的职责是既要从小就培养学生怎样为人处事,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老师年长于

学生,知识?处事都胜过学生,而且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所以我认为:老师=老妈+师长。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履行老师的职责。可是我毕竟年轻,工作时间也不长,因此在教育学生某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有幸的是,假期里读:,(以下简称)这两本书给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灵感。

卡尔·威特先生的书中说:“决定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赋。”这句话我深表赞同,即使是资质平庸的学生,只要教育方法合理,也一样能成为杰出的人。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书中还谈到:“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法则”。作为老师我深有感触,千万不能因为学生只有七,八岁或者他们有些幼稚的举动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我从事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小学生的心敏感又脆弱,如果学生不小心犯错误了,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可以当着许多学生或者家长

的面批评,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可以采取单独和他谈话的方法,给他讲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用真心去教育他,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当你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时,学生也会给你回报。也许,一个人的一生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改变。

书中讲述了一些当代的杰出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生”、“笨蛋”、“问题学生”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我是有亲身经历的,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家里父母关系不是很好,对她的心理产生了影响,所以我就格外关心她、疼她。后来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与同学关系也越来越好,学习也用心多了,所以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对我们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节课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师讲了多

少,而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低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做到四十分钟里精神集中。如果老师只管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跟不上节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种方式万不可取。这就给我们老师带来很大挑战,老师必须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把最重要的东西讲透彻,要力求简洁生动。然后让学生通过举例子,做练习来巩固,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节有效率的课。贪玩,上课开小差是低年级小朋友的天性。上课时必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如果学生上课总是心不在焉,是很难教授课程的,也就根本谈不上效率。为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书中提出要把课程设计的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我以后教学生课文或古诗词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大脑里想象课文中的情景,通过学与想结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书中认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教育的重点。我听到次数最多的一个例子是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标准

答案是水,然而有个学生回答是春天,被老师以不符合答案为由判错。事实上,我们老师不应该拘泥于标准答案,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限制,而是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和想象力,我们能做的只有引导学生,而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说“不”、“不能”。

一书中讲到要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作为老师,我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正直、善良的人。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美好的品德,即使他学习成绩很好,将来他也不会取得成就,甚至误入歧途。我提倡每人每周做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好事,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比如校园里的废纸学生能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这些小事。我会立即给予表扬,甚至碰到学生家长也会称赞他们的孩子。这就会让学生意识到做好事可以得到表扬,学生们就会乐意去做,从小养成助人为乐,正直善良的品格。

金融读后感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

金融逻辑读后感

护理书籍读后感

幼儿书籍读后感

第三篇:金融书籍

公共基础课全国都一样,不再赘述 专业基础课:

线性代数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货币银行学

财政学

会计学

宏、微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专业课: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国际金融

保险学

证券投资学

中央银行学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专业选修课:

金融市场学

金融中介学

公司金融

金融工程

金融会计

信托与租赁

中国金融史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国际结算

外汇经营管理

国际信贷

投资基金管理

风险投资

固定收益证券

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

证券投资分析

金融专业外语

金融法

金融理论前沿 财务报表分析 统计学

国际货币理论与实务 计量经济学 金融营销 税法

第四篇:《金融学》读后感

当代社会,金融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掠夺的一种新工具,它可以是一场主宰世界的游戏,让世界各国风云变幻。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意识到金融的重要性,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此进行研究,但研究基本上停留在金融原理和金融数学模型上,而对于金融学这门学科本身却很少提出本质的探讨和哲学的反思。笔者认为对于金融本质的探讨和反思是有其必要性的,以哲学的方法去反思金融本身,可以让我们对其的态度回归理性,而非狂热,使得金融能切实为社会发展服务,而非制造灾难。

一、金融哲学定义及现状分析

(一)金融哲学的概念

对于金融哲学,目前学界还无统一的、无争议的明确描述。但笔者认为,就其概念本质来说,是对金融活动与金融学进行反思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联合金融学与哲学,发挥两门学科各自的优势,对金融的本质、金融发展中的哲学问题、金融活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是金融学与哲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金融哲学研究现状分析

在中国知网对“金融哲学”进行搜索,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存有相关文章5篇,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论述“金融哲学”的书籍,但学界不乏对虚拟经济、货币、信用、财富等相关领域的哲学审视。

1.索罗斯的金融哲学思维。关于金融哲学,在这个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的学科中,国内外有几个人物值得关注。首先是金融大鳄DD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慈善家和政治行动主义分子。闻名于其操控市场的骄人业绩和富有哲学意味的投资理念,索罗斯深受波普尔哲学“证伪”理论的影响,提出了他的核心投资理论DD“反射性”,简单说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索罗斯认为:“ 我们对这世界的所有看法都有缺陷和扭曲”,“我们所有的思想构成都存在真正或潜在的缺陷”,“人对事物的理解具有不完全性”,“完全性理解不可能存在”等。索罗斯把“不完全性认知”表述为“虚妄”,有时也表述为“偏差、偏颇、谬误”等。其提出“相信我们自己的虚妄”、“相信我们也许错了”等非有严密逻辑的阐释。

提到金融哲学,人们几乎一致认为,索罗斯的成功与其学习哲学的经历和独到的哲学思维有关。索罗斯本人所写的《金融炼金术》、《超越金融》以及他人介绍和评述的《相信自己的虚妄》等著作对其金融哲学思维的阐述很难称得上是哲学,更不可能是系统的金融哲学理论,毋宁说其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并将这种思维运用到金融领域。

2.国内金融哲学相关研究。虽然国内关于金融哲学的研究甚少,但不乏学者对货币哲学、财富哲学、虚拟经济哲学等相关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金融从广义上来说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所以,对于货币、信用、虚拟等方面的哲学研究可将其视为金融哲学的一部分。张雄教授的“货币哲学:从思想史谈起”,从多角度展现了货币既是显示人类社会历史进化与提升的符号,也是人性异化和人性发展的历史见证,认为开展对货币哲学的讨论,将有助于深入地把握货币的本质和货币所牵动的人性与社会的发展。韩强教授的“‘虚拟经济’的哲学思考”等文章,认为在金融领域客观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偏差,都会产生风险,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事物。

人的认识是能动的反映,也就是说,以动态的思维反映动态的事物”。在全国财富哲学高级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虚拟经济和虚拟财富进行了多方位的哲学解读。其中程恩富教授指出,“实际上股市市值的上升带来的并不是真实财富, 而是虚拟财富;虚拟财富不等于社会的真实财富。所谓股市的财富效应要辩证地去看待。股市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是再分配的重要场所。”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哲学系马拥军教授指出,“对于虚拟经济来说, 具有本质重要性的不是货币的虚拟化, 而是资本的虚拟化。

货币的虚拟化只有在资本这种社会关系中才能成为虚拟经济的基础。”孙承叔教授认为,“金融资本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虚拟性,一个是投机性。银行资本的大部分是纯粹虚拟的。它们的市场价值不是由现实的收益决定, 而是由预先计算的收益决定, 因而具有投机的性质。金融资本代表的是收益的权利, 必须以实体经济增长为前提,一旦超越这个前提它就可能变成泡沫。金融资本发展起来以后,由于财的效应,反过来会成为对经济、社会起极大破坏作用的力量。”

3.发展金融哲学的价值分析。纵观国内学者对于金融领域内的哲学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缺乏把金融哲学看成一门新兴的学科来发展,大都侧重于货币、信用、虚拟等与金融密切相关的方面进行探究。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其学科以及其中问题的联系。早在凯恩斯革命引致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时,宏观金融学就相应形成,其核心内容就是货币经济学,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封闭的研究环境逐渐拓展到开放的经济环境,国际金融问题也逐渐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以Von Neumann-Morgenstern(1947)的期望效用公理体系和Markowitz(1952)的资产组合理论为标志,金融学已经发展起来,学者们开始界定金融学与经济学的差异。

在50多年前学界就对经济学和金融学做了区分。金融学由于其研究对象以及无套利分析的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独特特征的学科,并非是门针对金融领域的经济学。所以,对于经济哲学的研究并不足以囊括金融哲学领域的特殊性。而对于发展金融学来说,发展一门反思其自身的哲学显得极其必要。对金融本质探讨,以哲学的方法去反思金融本身,可以让我们理性的去思考和对待金融。这不仅是有助于对金融活动和金融学的研究,同时也是哲学在新领域上的发展,使得哲学更加丰富。

二、金融哲学本质与研究对象

探讨金融哲学的本质,首先要分析一下对金融的定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其定义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与定价。其基本内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和公司金融。”《韦氏词典》将金融定义为“the system that includes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 the granting of credit, the making of investments, and the provision of banking facilities”,就是指由货币流通、信用活动、市场投资、银行服务等组成的系统。不难看出,货币、信用、资本市场是其中三个关键要素。金融哲学应该把这些要素纳入研究范围来探讨其本质。

(一)货币流通的本质

货币流通从本质上看,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联系一种手段和形式。而金融则使货币流通的本质发挥到淋漓尽致,它可以诱使逐利的人们,召唤出了货币所有潜在的力量。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中关于货币本质的理论,认为现代货币流通方式仍然没有改变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的深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本质。随着金融的不断发展,信用机构、股票市场的发达与电子货币的出现,今天的货币流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货币关系的深处仍然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并且由此衍生出相应的政治关系与意识形态关系,并对这些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货币的流通在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是起着积极作用的。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流通造就了如此结果:“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诚然,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重要的金融体,把握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命脉。货币的流通是金融存在的必要条件,而金融集合、重构了整个社会的货币,是流通中的货币成积数的发挥效用。当然,在危机到来的时刻,也会迅速的打乱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陷入混乱。

货币的流通作为金融存在的一个关键要素,在马克思看来,货币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人自身。这种人性的扭曲和异化,在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也越发的体现出来。金融中的货币流通本来是为人所利的创造物,但它反过来成为愚弄、支配、统治人的异己力量,结果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而金融、货币的力量却越来越巨大。正是因为货币具有作为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的特权,它才能诱使一些人不择手段地企图攫取它、占有它,对它顶礼膜拜,甚至不惜出卖肉体乃至灵魂,铤而走险。

(二)信用活动的本质

在此本文讨论的是经济范围内的信用及信用活动,而非伦理角度的。金融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从产生伊始就和信用相伴相生。对于金融而言,金融信用在金融中无可置疑地占有首要地位。正如一位银行家所言:“信用是银行的生存之本”,金融信用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信用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形态反映,是社会总资本循环中的重要环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指出:“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那只是因为按性质来说是可以伸缩的再生产过程,在这里被强化到了极限。”认为信用活动是再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如果信用这个再生产的环节遭到破坏,在信用恶化的条件下,资金流动受阻,无法按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资金作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其配置方式具有带动、引导效应,资金配置失衡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马克思认为,“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以信用为核心的金融领域亦是再生产环节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信用恶化的环境下资源配置失衡,金融业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三)资本市场的本质

资本市场在《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是:“金融市场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进行长期资本交易的市场。”亦称“长期资金市场”。本质上,资本就是财富;资本市场是以资金或者实物财产为主要形式的交易市场。那么资本市场,也就是现代人类社会进行沟通和交往的一种新的`方式。与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融资期限长、流动性相对较差,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多用于解决中长期融资需求,故流动性和变现性相对较弱;风险大而收益较高,由于融资期限较长,发生重大变故的可能性也大,市场价格容易波动,投资者需承受较大风险。而这些都让金融市场更富有逐利性和风险性。

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有一句名言:“一个不能将大部分财富聚集起来的社会,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一个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社会成员的协作和努力,而资本市场的形成则是人类一种新的协作方式,它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情完成了。”显然马克思也认同资本市场的形成对经济发展是起积极作用。

然而,金融远没有那么简单,现在的金融市场已经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组成了一系列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庞杂多变的,它不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和触手可及的实体经济,它更是每个社会成员一种新的交往方式,一种新的集合人类力量的方式。金融甚至很敏感、很狂热,人类把本身的情感和意志加入其中,人类主体的情绪也影响着它的格局和发展。而当代社会以金融为核心,人类自己的主观情绪反过来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人类对金融的狂热是一种新的交往方式的狂热,是人类群体心理效应的一种体现;虽然它是逐利性的,但金融本身并非是数据性和理性的。所以金融哲学,需要把整个金融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掺杂着人类主观意志的市场整体。对它的哲学研究是极其必要的,当对它的本质进行哲学反思的同时,人类对它的态度也越发趋向理性而非狂热。

第五篇:《金融学》读后感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学期期末,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回顾这短暂的两个多月,自己对金融学课的认识,从一开始的浑然不知,经过逐渐的积累,到了现在,算是有了一些不甚深刻的心得体会。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觉得收获颇多,而这些收获不仅限于书本上的文字,就像金融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我还从老师那里,从金融学本身上学到了很多其他的东西。以下具体就三个方面浅谈之:

Part 1对本门课的认识

《金融学》是《货币银行学》的再版,《货币银行学》这个名称较之《金融学》似乎更加容易让人理解,而《金融学》则貌似更为高深,因此在一开始接触到这门课的时候,我并不明白金融学到底是什么,到底要求我们学什么。不仅如此,我甚至对我的专业本身,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处于模模糊糊的阶段。还记得第一节金融学课,王老师在黑板上写出FINANCE这个英文单词的时候,我心里突然像点亮了一盏灯,像有一层薄膜被揭开一般,说不出的感觉,很妙。然后我便回翻了金融学教材的封面,看到了金融学的英文解释:Economics of Money and Finance,然后我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二、金融学是研究money和finance的一门科学。

而finance就是资金的融通,通俗的说就是一切有关融资投资等的经济活动,至此我才明白金融学是什么,才明白我将要学习的是什么。《金融学》这本教材分为5个部分,从货币――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到金融市场和中介――经济活动的场所,到货币的创造机制――向宏观的过渡,到宏观的均衡,国家的货币政策,是一个从小到大,由近及远的思路。当这5个部分一一学习完毕之后我才发现,金融学不同于初级会计学、国家税收、公司理财学等等学科,它与宏观经济学有许多共通的地方,它不是一个技术性的学科,而更偏向于解释社会上发生的.种种经济现象,目的是培养一名管理型、决策型的人才,而不仅只是一个提供数据的会计。于是这里就说到金融学与本专业之间联系的问题了。

Part 2金融学与本专业之间的联系

我们的专业是“财务管理”,并不是“会计学”。然而,很多同学(包括我在内),同学家长,社会上的各种人士,都对这两个名词之间的区别知之甚少。想当初填报专业时,妈妈曾说,这个专业就是出来当会计的。在分数不理想,对“会计”又不甚抵触的情况下,也就稀里糊涂地进入了这个专业,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第一次接触财务管理和会计这两者的区别是在开学典礼上,武书记(现在不清楚还是否是书记)曾说,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的区别实际上就是时间段的不同,“会计”表示“过去”,“财务管理”表示的是“将来”。那时候只是一个初步的印象,并不是很理解这种说法。也是在金融学第一堂课上,王老师也写出了ACCOUNTING这个单词,和FINANCE一对比,显然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说 “会计”就是“算账的”,那么“财务管理”则是“管钱的”,如果“会计”对应着公司的“总会计师”,那么“财务管理”便对应着“财务总监”。而财务总监的工作就是协助决策层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负责其职能领域内短期及长期的公司财务决策和战略,对公司中长期目标的达成产生重要影响。金融学分为投资学和公司金融两个部分,而公司金融包含公司的治理,公司的兼并与收购等等方面,都是财务总监的分内之事。因此,财务管理这一专业,学习会计学是分析数据的基础,而学习金融学等课目,才是帮助我们做决策的基础。于是,金融学可以说是我们专业的最核心科目之一,而财务总监则是我们专业的同学毕业之后,所追求的最高职业目标之一。

Part 3 就业和深造的想法

关于就业和深造的想法,不得不说,我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清晰的,坚定的目标。因为我的兴趣本不在此,这个想法虽然很幼稚,但的确令我十分困扰。经济金融方面的职业曾经是我最不喜欢的,经过一年半的接触,我也感受到了这类职业的魅力,找到了兴趣,褪去了我的反感,但我却仍然没有找到我擅长的方向,没有发现我心仪的职业,没有找到一个既让自己满意,又能结合实际的理想。因此谈起就业和深造的想法,我感到很头疼。现阶段来说,我想我自己并不适合考研,而我知道会计将会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个饭碗,因此考取CPA是我要完成的第一步,毕业之后的初步想法是进入一家不错的银行工作,当然这个理想还有待完善,我想,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逐步的确定一个更具体更清晰的目标,尽快完成自己对未来的规划。

《金融书籍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