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七回的读后感(推荐5篇)

时间:2022-09-22 19:50:09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773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西游记第七回的读后感(推荐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西游记第七回的读后感(推荐5篇)》。

第一篇:西游记读后感

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完整地看过一遍电视剧《西游记》,有时调台看到了,也并不太认真,只是觉得好玩才看看。不过自从上次无意中看到了电视上关于《西游记》的精彩宣传后,我突然决定,要从头到尾的看它一遍,将它真正的存在心里。

有些事情确实要眼见为实,只有看了,我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什么都四十一二岁的爸爸,还会津津有味地坐在电视机旁看《西游记》,而演了二十多年的,都那么老那么老的老影片还会一次又一次的在多个台被当作影片中的精英来一遍又一遍的放,又有那么多不同工作的人,被这奇妙的电视剧把心集中在了一起,不管是工作繁忙的白领,还是应酬多多的总经理,都会一回家就坐在电视机旁,看着这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真的被它折服了!

那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贪吃偷懒的猪八戒,正直勇敢的沙僧,善良不屈的唐僧,一起演义了一出坚持不懈、勇敢坚强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师徒四人,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精彩的结尾固然重要,但我却觉得人们更享受的是那战胜妖魔鬼怪的过程,比如说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剧中,孙悟空一心保护师父,用他的火眼金睛,用他的那根金箍棒将想吃他师父的白骨精连续三次认出并且打跑了,但狡猾的白骨精在这三次中却分别变成了一位姑娘,以及那姑娘年迈的双亲。第一次变化中,那姑娘长的十分美丽,骗过了贪色的猪八戒,骗过老实的沙和尚,也骗过了善良的唐僧,然而却被机灵的孙悟空给识破了,一棒打下去,白骨精化成一缕黑烟,仓皇而逃。待白骨精大惊失色地回到洞中,狡猾的她又想了一个计策――变成姑娘的老妈妈,但没曾想到,在骗得了大家的同情之后,孙悟空的金箍棒也再一次毫不留情地打了下来,白骨精又一次落荒而逃了,最后,不堪服输的白骨精再次变成了那姑娘的年迈的老父亲,但还是没有逃过孙悟空的火眼,白骨精又被迫逃回了山洞。

然而,慈悲的唐僧对此却十分生气,他责怪孙悟空无缘无故地毁坏了一个幸福的人家,这样地滥打滥杀的徒弟,他坚决不收,(因为佛教是讲究慈悲为怀,坚决不能杀生的)。于是,他不顾路上将要遇到的危险,决然把孙悟空赶下了山。但令我十分感动的是,最后,孙悟空并没有因为师父冤枉了他而记恨在心,反而暗中牵挂着师父,并且在猪八戒的劝说之下又回到了师父的身边,一举帮助唐僧消灭了妖精。我想,象孙悟空这样“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的人,现今世上也寥寥无几了吧。最后的那场师徒和好的一幕,让我充分地感到了他们师徒间那种亲切融洽的感觉,也真正明白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含义。细细感受,唐僧的确就象悟空的父亲一样关怀着他,体贴着他,教导着他做人的道理。而悟空也象一个大男孩,即使再调皮,也一心想着师父,帮他降妖除魔,甚至宁可为了师父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呀!

再说八戒,他虽然好吃懒做,有时候还胆小怕事,但他却也是那样的爱着他的师父――唐僧,在大家都以为他们的师父死了的时候,八戒也不再“没心没肺”,而是跟悟空、悟能一起痛哭流涕。以前,我一直是在这三个徒弟中最不喜欢八戒的,觉得他又懒又谗,还整天怨天尤人的,实在没有什么本事。但自从看完了整部《西游记》后,八戒在我印象中的地位突升。不错,他是能一顿饭吃八个馒头,他是看到女妖精走不动路,但他也会在保护师父时对师父无微不至呀!不能否认,在整部《西游记》》中,八戒是最有人情味儿的神话人物,在“猪八戒难过美人关”这一回里,更体现出了猪八戒敢爱敢恨的个性,有时候想想,这个憨憨的,肥头大耳的猪八戒,还真讨人喜欢哩!

沙僧应该是整部《西游记》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位了,但他如果一旦消失了,我相信人们在看电视时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吧!确实,他总是一脸的大胡子,不会惹事生非,也没什么个性,既不象孙悟空那样机警勇敢,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但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永远都是挑着一根已经褪了色的破旧扁担,拿着所有的行李,无声无息地走在最后,似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就连偶尔的几句台词也好象可有可无,他就这样默默的、无怨无悔地保护着师父。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斗嘴,好象有吵不完的架,争不完的理似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到,每次他们一吵架,都是沙僧扮演一个“和事佬”的角色,劝劝“大师兄”,又劝劝“二师兄”,有时还会安慰安慰师父,我有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如果没有沙僧这个“润滑剂”,真不知道这悟空和悟净会吵到什么时候去哪!

而他们的师父唐僧,却是一位如此善良和蔼的人。似乎代表了一种理想的境界,有人认为他怯喏,我却觉得他代表着至善至美。说实话,以前在我没有看过整部《西游记》之前,总觉得孙悟空才是整部神话故事的主角,你想呀,从第一回开始,导演就先让观众们了解了孙悟空的身世,后来的两三回里,也都是只讲孙悟空如何大闹天宫等等。直到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时,才出现了救他的师父――唐僧,然后又接二连三的出现了猪八戒、沙僧这些人物。而现在,我却觉得,师父唐僧才是整部故事的中心人物,是灵魂。前面对孙悟空的渲染都是铺垫。的确,如果没有唐僧,也不会有取经这件事了。打个比方吧,《西游记》就好比是一碗排骨汤,象悟空呀,悟净呀,悟能呀,都是这碗汤的配料,而唐僧,才是这碗汤里的精华――排骨。没有了排骨,即使配料再鲜美,徒弟再懂事,也全都象没了根的大树,变的轻飘飘的,仿佛失去了灵魂似的。而正是由于唐僧的不断坚持,这个团体才得以排除万难,取得真经,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局。

《西游记》确实不愧是一部传世的经典著作,也不愧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用神话故事揭露出了社会中的善、恶、美、丑,我觉得,在这个假期中,能看完这样一部文化瑰宝,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真是获益非浅呀!

第二篇:西游记第七回读后感

描写两件事,一是孙悟空被放进炼丹炉,炼出火眼金睛后再闹天宫,表现悟空的反叛精神。二是没逃出五指山,被压五行山下。暗示了孙悟空与佛有缘,为后文受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埋下伏笔。

《西游记》中用孙悟空比喻人的心识(心猿)。人通过心识既能作恶,也能行善。人的本性则是真心佛性,只有通过弃恶行善的修持和领悟,才能降伏心猿,证悟真如佛性,故有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中糅合了儒释道的多种理念,比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居住的地方就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两句话其实也都是指的“心”

第三篇:西游记读后感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每当你听到这首熟悉而悠扬的《西游记》片尾曲时,你是否想到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动人故事?唐僧师徒不畏不谓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凭着坚强的毅力,最终取得了真经。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许多人,使《西游记》成为一部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从天水市向东不过20千米,便是北道埠,再向东不远,有一个地方叫社堂镇。别看这地方不大,却是个很有名的地方。据民间传说唐僧当年去西天取经路过的“通天河”、“晒经台”和猪八戒招亲的“高老庄”都在这里。但是,明朝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所写的这几段故事,与天水民间所传故事却很不同,这些民间传说虽然也属杜撰,但听起来还是满有趣味。

“通天河”,现在在社堂镇附近,是渭河、c河和牛头河的交汇处。历史上三河之水,汇于一流,水面宽阔,水势汹猛,两岸距离足有五六千米。老乡们说,这就是“通天河”,当年足有八百里宽。唐僧去西天取经,经过天水,当然要渡通天河。传说这天,唐僧骑着白马,孙悟空前面领路,沙僧背着行李,猪八戒挑着一对箩筐,里面装着准备到西天抄写佛经的白纸。一行人等,正向西来,师徒四人来到通天河边。只见水浪涛汹,宽阔似海,一眼看不到对岸。眼看天色将晚,也未见一只渡船,如何过得河去,众人一齐犯难。就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忽见眼前水光一闪,从水中钻出一只大乌龟来,龟壳足有一间屋子大小。只见它伸出头来说到:“诸位师傅,听说你们去西天取经,要过这通天之河,我已等候多时,快请上我龟盖。”师徒四人见状大喜,先后坐稳。只见这老龟轻浮快行,不消片刻,便来到对岸,竟未溅起半点水花。上得岸来,唐僧再三致谢。老龟说:“谢自不敢当,只有一事相烦师傅:先前我在天廷犯了点罪过,被贬至此,也记不清有几千年了。听说如来佛手里有一笔账,举凡神、魅、仙、妖、精、怪的名字,无一不在上面。你们去西天见了如来,请他查一查那本子,看我何时可修行期满,从新成仙?”唐僧连连答应,然后继续西行。

漫漫西行路,难为苦行僧。师徒四人披星戴月,艰难地向西天走去。一天黄昏,师徒们人困马乏,远远望见前面有一茅屋,师徒便叩门而入。只见屋内破烂不堪,石板床上坐着一个全身长满疥疮的老人。八戒见状,捂着鼻子要跑,被唐僧叫住,让他用筐中的白纸为其擦身上的脓水。八戒哪里肯干,悟空和沙僧从筐里抓了几把白纸,递给病人擦拭。纸越用越多,筐里所剩无几,病人还是不断地要,并将用完的脏纸扔了一地。唐僧见状,便把脏纸一团团捡起来,放进筐里。猪八戒在一旁发着牢骚:“饭没吃上,却弄了一筐脏纸,白纸用没了,到西天用什么抄经文?”说着,便用双臂拦住两个师兄弟,不让再用另一筐。老人见状,看了一眼八戒,指着门外说:“看!外边又来了一个病人,比我还厉害哩!”师徒四人回头张望,却什么也没看见。再回头时,那病人和茅草屋全无了踪影。众人正纳闷时,唐僧惊奇地发现,那一筐纸,早已变了样子,成了一本本干净整齐的“如来佛经”。而另一筐没用过的,却仍是原来的白纸。

原来,他们已来到了“西天”,那老人便是如来佛祖。但遗憾的是,他们只得到了佛经的前半部。于是众从齐声责怪八戒信佛却不知善,以致误了大事。

回过头来,再说说晒经台的故事。

话说唐僧师徒虽然到了西天,却只得到了一半经书,万般无耐,只好打道回东土。不知过了几日,四人又来到通天河。老龟钻出水面,乐呵呵地载四人过河。一路上,唐僧心里烦闷自是无话,老龟却有点耐不住了。就在快到岸边的时候,开口问唐僧道:“师傅,我前日拜托之事,不知在如来佛祖那里讨来个什么结果?”唐僧一听,顿时无了言词,暗怪八戒搅扰,竟把老龟的事给忘了。于是便直言相告,请老龟恕罪,并发誓如有机会,定帮此忙。老龟心中不悦,越想越气,认为这师徒几人在拿话骗它,便在将到岸边时,猛然抽身,潜入水中,师徒四人连同马匹、行李尽数翻落水里,只见河面上漂满了佛经。四人顾不得其他,拼命把佛经一张张打捞上来。唐僧即命悟空找个平坦之地将佛经晾干。

悟空得令,腾云四下寻找,发现通天河岸边不远处,有一座小山,山顶平平展展,便带领众人,抬着湿淋淋的经卷,来到小山上晾经。从此,这座小山便得名“晒经台”。

晒经台在社棠镇西北1.5千米处,上有一平展的山顶,大约有0.6公顷地大小。据说过去曾有庙宇,后经天灾人祸,逐渐没有了,如今上面是一片片农田。

自晒经台向北,大约4千米路(现在的清水县),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名叫高老庄。据村里老人说,这里就是当年猪八戒做女婿的那个高老庄,而且全国地地道道的高老庄只此一个。不过,《西游记》中猪八戒娶的是高太公家的高翠兰,而当地人说当时猪八戒娶的是高员外家的高秀英。

就在师徒们忙着晒经的时候,猪八戒借化缘的机会,四处游荡,寻到了高老庄这个好地方。他怕自己相貌丑陋,吓着庄里人,便变成了一个四方大脸的英俊小伙。走在庄上碰巧遇上了高秀英,二人一见倾心,互相爱恋。姑娘将此事告知员外父亲,员外对小伙也非常喜欢。于是便为女儿招婿完婚,将姑爷娶回了家。再说,唐僧师徒三人晒干了经书,整理好行装,却不见八戒回来,便派悟空寻找。猪八戒事情败露后,只好实话实说。不想那高秀英是个有情有义的姑娘,虽见八戒丑陋,也并未嫌弃,但提出一个条件,就是要么八戒回东土交差完毕回到高老庄,要么高秀英随夫去东土大唐。悟空一听,自己如何决定得了,于是将一干人等带到师傅面前。唐僧一看事已至此,只好答应秀英,待完成正果,让八戒回高老庄做个好女婿。高秀英自是满心欢喜,师徒四人也高高兴兴踏上归途。

在明朝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中,有好多故事都发生天水,这使我作为一个天水人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第四篇:西游记第七回读后感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不放过一个妖魔,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他有时爱撒个谎;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他的毛病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诚心向佛,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记载了师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的困难,他们为了取到真经,挑战了八十一种的困难,还受了许多伤呢……

师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实,一心想取到真经,令我感叹不已。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难时,只想着退缩。他取到真经时,还求佛祖让自己下凡来玩呢!别忘了,他就是这样被玉帝贬下凡来的。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勇敢,他不怕困难,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师父被抓了,他一定会想办法救出师父。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就是驴墒鞘歉錾屏笺沙系目嘈猩,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意志坚强,慈悲善良。是一个虔诚执著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偏听偏信。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的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得以成功这又让我懂得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第五篇:西游记读后感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谰的神话世界。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了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所以《西游记》中贯穿作者始终的四个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而对他们四人的性格形容,就是“严师、顽猴、憨猪、忠僧”。这也是我们经常评论的话题。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藏不顾禁令,前去天竺国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真经,而且影响深远。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部《西游记》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忍韧不拔、执著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的刻画,成为很多人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乐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著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 且他自己也从不懈怠。唐僧这种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之地,美丽的山水,飘香的花果养育了聪明机智,富有灵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在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屡屡战功,夺走老龙王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薄”;大闹天宫,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回归花果山,高挂的旗号是“齐天大圣”……这个时候的孙悟空正如林语堂老先生说的那样:“他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顽皮的部分”但是从五行山下出来的孙悟空,虽说是顽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让他头晕目眩的紧箍咒却命他听话了。其实这也是孙悟空聪明机智的一面,如果不听话,师父就要念紧箍咒,甚至被赶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护师父西天取经的任务。林语堂老先生说:“不甘约束人类精神神圣之间的冲突”。孙悟空――聪明勇敢的化身。我们心中崇高的形象。

提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自私自利、好吃懒做、损人利已、见利忘义”等词汇系在一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的一些行为也证实了人们对他的评价。如今,“猪八戒吃西瓜”这情节中,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消除口渴”,总是在一次次地原谅自己的贪婪。先后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后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里(在一块块西瓜皮上摔跟头)。但他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取经的曲折道路上,他虽然没有孙悟空神通广大的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等情节中,就是悟空降妖除魔的好帮手。猪八戒是吴承恩笔下的戏剧性人物。虽然他有着许多缺点,但是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他丑陋,讨厌,相反,在他的这些缺点背后透露出来的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的 “他是一个充满人欲艺术印象”。猪八戒让我们觉得可亲可爱。

沙和尚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遭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 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回顾之前,每人都能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的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在经历了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 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由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空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 逐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总之我觉现代人对于自已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求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别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所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其英雄本色。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西游记第七回的读后感(推荐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