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故事的读后感(范文6篇)

时间:2022-09-22 19:48:06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735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圣经故事的读后感(范文6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圣经故事的读后感(范文6篇)》。

第一篇:圣经故事观后感

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圣经的故事》,看了书名你们一定觉得没什么好看的,只是西方的一种文化。可是你们错了,西方文化的是叫《圣经》,这本书只是记述了上帝的恩赐。就让我来请你和我一起遨游在这本书中吧!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旧约的故事。上帝耶和华创天地;亚当和夏娃的著名故事;诺亚方舟的传奇故事;其中邻国王后拜访所罗门,因为王后的夸赞,所以罗门的国力强盛和权力伟大,造成了所罗门制定的奴隶制,以色列腐败。虽然以色列有以列亚,以列沙,但尼布甲尼撒国王十分恶毒,把以色列人分到各个国家,阻止以色列人民繁殖。

第二部分是新约故事。在这一部分中耶稣虽然去了天国,但他的神灵经常在爱他的人身边出现。圣殿的祭司和法利赛人虽然采取各种方法阻止人们崇拜耶稣基督,但都无法扼杀人们对耶稣的信仰。彼得和约翰等门徒牢记耶稣曾经的祝福,到处旅行,广收门徒,他们把耶稣的新教义叫做新福音,让每一个信仰住的人都执行它。这一举动使世界的爱更多。公元64年,罗马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它的最高统治者尼禄皇帝认为是犹太人纵的火,就大肆屠杀犹太人及____徒。公元70年,犹太人和罗马人的关系到达白热化程度,最终爆发了一场战争。犹太人寡不敌众,彻底失败。耶路撒冷遭到彻底毁灭,圣殿也夷为平地。____被迫分散到各地,并建立教堂,始终没改变对耶稣基督的信仰。

____徒约翰写了一部启示录:我看见一个新天地,因为旧的世界已经沉沦。我见到圣城耶路撒冷,上帝降在那儿,像新娘一样打扮的美丽动人。他高声对我们说:“看,我与你们同在,你们都是我的子民。没有死亡,没有哭泣,没有悲哀,没有痛苦,以为一切都已过去,你们将不再拥有泪痕。”我听见上帝在宝座上说:“我将更新一切,让光明照亮世界,让我的爱成为永恒!”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上帝的眼中,无论什么事都有它的结果,而上帝决定的结果在于平时公德的积累,品德高尚的人,上帝一定会眷顾他。

圣经故事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相关文章:

★ 圣经读后感800字-圣经读后感800字心得体会

★ 《圣经故事》读后感-《圣经故事》读后感心得体会

★ 基督山伯爵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 费城的故事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 釜山行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 横空出世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 百家讲坛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 爱无疆的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 《邮差弗雷德》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 辛德勒名单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第二篇:圣经故事

陵南谈《圣经故事》之《出埃及》

《圣经故事》之《出埃及》

摩西的身世

谈到《出埃及》,我们必须先说起一个人——摩西。

摩西,以色列人(雅各即以色列后人),约基别之子。

在当时,因老埃及王驾崩,其他王继位,然新王室们对以色列的丰功伟绩一

无所知,他们憎恨国内所有的外族人,而在这外族人中又以以色列人人丁最为旺盛,所以新王就用苦役来削弱他们的体力,一来可以消除对埃及构成的威胁,二来也可以用他们这些奴隶来为自己建造华丽的宫殿。但以色列人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削弱,人丁反倒愈加旺盛。新王就下令在尼罗河溺死以色列人新生的男丁,以此来削弱以色列人。

应该说,摩西是庆幸的,他被他的母亲 约基别用涂有柏油的篮子 放在高高的芦苇当中,由他的姐姐米莉安照看,以此来躲避埃及王的杀害。对摩西来说,更为庆幸的是,埃及公主恰巧来到河边洗澡,发现了他,并认他作为自己的儿子。但并没有立即带进宫殿,而是约基别的生母喂养,但在名义上,约基别也只不过是他的奶娘。

陵南个人认为,摩西的身世存在很多的可疑点。

摩西是否真的是以色列人?如果他是,那么埃及公主又为什么会认他作为自

己的儿子?如果说公主这种行为只是想解救这个可怜的以色列人,那也未尝不可。但是,在当时,血统是被极为重视的,人们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认养一个孩子,更不用说是王室。但也不外乎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摩西是公主的私生子。未婚先育,按当时律法是死罪,公主为自救,便说摩西是其养子,并由以色列人约基别抚养,这么一来即保全了儿子的性命,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是一举两得(注:此种可能性,只是陵南个人猜测,不具真实性)。

二、埃及的灾难

这里暂且不谈摩西到底是什么人。

《圣经》上说摩托西在岳父那里生活了四十多年,过了四十多年的牧羊生活。

后来摩西受到神的召唤,令其带领他的族人离开埃及,逃离那种困苦的生

活。摩西照着神的话做了。他晋见了埃及王,并照神的话说,他要带领神的子民

离开埃及。国王对摩西说“不”,这在《圣经》的理解上可以说是对神说:“不”。

国王对神说“不”,以为着什么?以为着他将不再受到的庇佑,相反,他还

要受到神的惩罚。其实国王说“不”只是埃及人将要受到神的惩罚的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塑造了很多的神像,并崇拜他们,他们不再相信神,信奉神,这些在神看来是不允许。神说:我才是世上唯一的真神,你们要相信我,信奉我,并忠诚于我,我将赐福于你们,不论何时我都与你们同在。神令摩西前往埃及并带领其族人离开埃及,其实就是神的一个证明,他就是要证明,他才是世上唯一的神。这在神召唤摩西时对其的谈话中就可以看出。神对摩西如是说:“带上你的手杖,你要用它做奇妙的事,以便向我的子民和埃及王证明,我是惟一的真神,比国五和他所膜拜的那些神祗更有能力。”]

摩西在神的旨意下,举起手杖,尼罗河的河水便变成了褐红色,接着,青

蛙从水里跳出来,蹿时房屋,蹿上床和灶台。神又使滋滋叫着叮人的蚋和发出嗡嗡叫的苍蝇遍布埃及„„

陵南个人认为,青蛙大量涌出,可能是地震的一个前兆,至于河水变为褐

红色,可能是由于污染,尼罗河出现了赤潮的现象。叮人的蚋与嗡嗡叫的苍蝇,也极有可能是由于尼罗河的赤潮才导致鱼类的死亡,滋生出来的。

接下来神令埃及遭受了暴风雨,接着又闹蝗灾,破坏了埃及人的庄稼。而神最后的灾难,则是极严厉的、极残酷的,就是杀死了埃及每一户的长子,令其家人悲痛欲绝。

陵南个人认为,与其说神是爱世人的,倒不如说神是爱爱他的人的,而对不信任他的人,将受到惩罚。这里,陵南看不到神胸怀的博大,因为他只看到了自身的权力是不容侵犯的,他是权威的,他也一直坚定着:他才是世上惟一的真神。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先期基督教还没诞生之前,神又在哪里呢?神的影子为何到了这会才得以显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而后,摩西带领神的子民离开埃及,路经红海,而埃及王的军队也在这个时候追来,因为埃及王又后悔了,后悔让以色列人他的奴隶离开了,因为他们离开了,埃及王在建的华丽宫殿便不能完成,所以说埃及王后悔了。

圣经上说,摩西举起手杖,红海便分开了,神又用云柱挡住埃及军队的视线,夜幕降临,云柱耀眼的光亮,便给神的子民照亮指引。

等摩西带领着大家都渡过了红海,神对摩西说:再把你的手杖举向海。摩西照做了,红海便又合上了,埃及王的军队被全部埋葬。

说到这里,陵南个人认为,这应当是一种巧合。当追兵快要到的时候,恰巧某个地方发生了地震,引发红海海底某些地方垄起,摩合及其族人为了逃命,便大胆的从这垄起的陆地上渡过红海,当他们全部渡过之后,地震引发的红海海啸又恰巧在此时发生了。从理论上讲这种恰巧的概率是小之又小,但仍旧存在着可能性。在陵南读到此段时,陵南在网上查阅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并找到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和陵南以上的推断不谋而合,资料上说,在这一时期,红海确实发生过海啸,故此,陵南也大断推断:这不过是一种本不可能的巧合。

三、《出埃及》感想

看过这篇圣经故事之后,第一感觉,神并不一定存在。从这则故事的后篇,我们可以看到,当摩西率领子民来到圣山(即西奈山)下拜见神并听神宣布旨意的时候,忽然山顶出现了块乌云,接着便电闪雷鸣,子民不敢上山,而后纷纷离去,上山的也就剩下摩西及亚伦,然后《圣经》上说,神只与摩西说了话。陵南奇怪的是,为什么神只与摩西说话?难道他还有什么告不得人的秘密么?既然亚伦敢登上西奈山,那也就表明,亚伦是深信神的,是爱神的,那神为何还要躲避亚伦?神想要世人爱他,信奉他,他完全可以显圣给他们看,来证明他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圣经》讲耶稣复活时候,因为多马对其的怀疑而显圣,来证明他是天父之子并宣布他的旨意。那么神又为什么不可以显圣,来证明他的这一存在?当然,我这话说的有点儿矛盾,因为在此间,耶稣也还没有出世,即使这样,我个人觉得,神没有必要躲避亚伦而独与摩西说话。

事实上,我们的神似乎总是隐藏在故事的背后,以一种神秘的身份出现。看到这里,陵南更以为,神,不过是某些有想法的人,用来维护其政权的一种手段,这里说到摩合,咱们就以摩合为例,当他从西奈山回来,便颁布了十诫。

所谓十诫,总篇分前、后五条,前五条是爱神,后五条则是爱人。

一、不可拜别的神祗。

二、不可造任何偶像并向敬拜。

三、不可滥用神的名。

四、要谨守安息日为圣日。

五、要孝敬父母。

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通奸。

八、不可偷窃。

九、不可捏造谎言陷害人。

十、不可贪婪。

而十条又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呢?

从埃及逃出来以后,以色列人渐渐的忘记在埃及城里的所有待遇,也渐渐的忘记了,他们是怎样从埃及城里逃出来的,他们开始滋事,每天摩西都在忙着这些事情——断案。

是啊,有了争执,便要想法去解决,但断案,也得有个依据,不然的话,对这个处罚的轻,对那个又处罚的重了,人们觉着不公平了,又滋起事了,这该怎么办?于是,摩西想到了神,有了神,也便有了十诫,有了十诫,摩西便可以大胆的去制定律法,依着神的旨意。但陵南觉着,依着神的旨意,也不过是名义上的旨意。摩西,说要见神的是他,真正见到神的又是他,并且只有他,后来宣布十诫的是他,“受神旨意”制定律法的又是他,看来,真正说话算数的,依旧是摩西,也只有摩西,那是“神”赋予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且不说明权力是否真的是神所赋。

第三篇:圣经读后感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圣经》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圣经》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圣经》读后感1000字:

两百多年前的威尔士乡村,小女孩玛利·琼斯从小听着别人朗诵《圣经》里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故事而对《圣经》充满了向往。在她十岁那年,渴望读书识字的她立志拥有一部自己的《圣经》。在当时,对于她这样的穷苦家庭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但就是这样一个十岁女孩为了得到一本当时极为昂贵的《圣经》,通过六年的艰辛劳动,养蜜蜂、养鸡、为别人照看孩子、缝补衣服、拾柴火……整整六年的时间,在历经了超乎常人的艰辛和努力后,玛利终于攒够了买一本圣经的钱。但当她兴奋地不知疲倦地走了25哩的路程来到卖圣经的查尔斯先生家里时,却被惋惜地告知没有多余的圣经可以给她了。“我这儿没有了,”查尔斯先生说,“书橱那儿还有几本,但我已经答应了人家,一本多余的都没有了。”查尔斯先生的话给了玛利当头一棒,她低声地呜咽起来,伸开双臂,像是要倒下去的样子。一阵沉沉的绝望乌云一般地笼罩了她。所有这些年的劳作,等待,希望全如一阵巨浪卷起,又要落下来将她砸得粉碎。全都是白费劲儿!前一天的她还多么高兴、满怀希望!现在一切都完了。想到这里她的感情崩溃了,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她把脸埋在手心里,眼泪顺着手指缝淌了下来,她的身体抖得很厉害,以至于她再也站立不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住,跌坐在一张椅子上。她实在太伤心了,甚至全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和默默地坐着的两位牧师:她买不到《圣经》,只得空手回去!

这时查尔斯先生突然从椅子里站了起来,拍了拍玛利的头,“孩子,你应该有你自己的《圣经》。不管谁拿不到,我都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冷静一点,好孩子。”

他走到书橱前,打开一扇门,拿出一本《圣经》,回到玛利的身边,把它放在玛利的手里:“拿着,玛利。”玛利捧着它,眼泪汪汪地仰头看着他,一缕希望的光在她的小脸上亮起来。玛利终于得到了属于她的圣经。

她的故事后来感动了许多人,很多热心侍奉神的人也看到了全世界基督徒对圣经的同样需要,不久后他们便成立了致力于在全世界印刷和发行圣经的《世界联合圣经公会》。

非常感人的一个故事,面对这样一个勤快、懂事、勇敢、聪颖、有信心、对神话语如此渴慕的孩子让我很受触动。想想今天不在为没有圣经发愁,甚至每个人家里都有好多本不同版本的圣经,手机里也装有圣经,但我们拥有太多太多的资源,却唯独没有对神至深的渴慕,求神怜悯,愿我们的心更多渴慕神,不浪费神所给我们的宝贵资源!

一个孩子为了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圣经这样一个梦想,她能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对神坚定的信靠,6年的时间不曾放弃,最终她的梦想成真了。即将结束旧的一年跨入新的一年,想想每一年的开始都会给自己在新的一年立下很多新的目标,对未来的人生也有很多美好的期待。读后感·但此刻当我回想时,很多时候遇到艰难挑战时心里会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很多的软弱,也会有放弃的的念头,感恩神一路保守,纵然有软弱,但神不丢弃,祂慈爱的手一直的搀扶着我。面对新的一年愿神帮助我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也愿我们每个神的儿女都有为着神国的梦想,并要尽上我们所当尽的本份、满有信心的抓住神的应许,愿神在你我的生命中成就祂美好的计划!作者:活石姐妹 ,希望能帮助您!

第四篇:圣经故事读后感范文

《圣经》通常被描述为“最伟大的书”。这是因为它对历代人们的无尽的价值与影响,历史上没有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对人文有如此影响力。到目前为止,《圣经》已被译成2018种语言,每一年的销售量比任何一本书的年销售量都要高得多。  我读完《圣经故事》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是一本历史书,里面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纷繁复杂,只通读一遍是很难完全理清头绪的。但是它所分的《旧约》和《新约》这两个部分是非常清晰的:繁杂的《旧约》就是一部犹太家族史,讲述的是犹太人和“他们自己的”严厉的上帝耶和华;而《新约》则是几个犹太人把“他们自己的”上帝变为全人类的上帝,把一个严厉的上帝变为一个博爱的上帝耶稣的过程。死亡和矛盾无处不在。上帝爱人类,那为什么又一次次只因为违背他或者拜了别的神而摧毁人类?在同一个“博爱”的上帝名义之下,善和恶都在进行着,并且是假以相同的借口。所以我感到这是很矛盾的故事。信仰是一种精神控制,所以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相信上帝。  读完《圣经故事》我看到教师和同学都缺少的东西—--爱。耶稣在常人眼里早已幻化为万能的上帝,在的眼里他又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但是,在此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人性化的耶稣,一个充满善良,正直,纯朴,勇敢,智慧的拿撒勒的伟大木匠.现在的教育是缺少爱的教育,在当今社会和媒体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干扰下,有的同学更自私和没有同情心了。他们不爱父母,老师,更爱变形金刚和明星偶像。

第五篇:圣经故事读后感范文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圣经的故事,的确不错。  圣经的故事,它讲述了从起初,世界被水覆盖,沉寂在一片黑暗混沌之中,然后耶和华六日创世,又创造了人类,诺亚方舟,和犹太人从古到今的“旅程”。  但也有很多我觉得无法理解的东西,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犯下的原罪,原罪是什么?知羞耻有欲望吗?如果没有撒旦的诱惑,他们是会继续在伊甸园快乐生活吗?除了无忧无虑还有什么在他们的生活中?饿了要吃东西这不也是人最原始的欲望吗?欲望和欲望之间还有区别吗?为什么它就是罪?  上帝不忍看见人们互相残杀的罪,于是决定重建人界,只有诺亚一家获救,人类互相残杀最差的结局也无非是全部的毁灭,上帝只是一句不忍就把几乎所有人置于洪水暴雨之中,这是何种的不忍?!人们造通天巴比伦塔,想去看看上帝耶和华的家园,上帝担心人们再犯罪,遂让人们语言不通因此不再团结不能再继续造塔,人想参观上帝的家就是罪,上帝偷窥人的隐私就是照顾?!  圣经,几乎把犹太人从古到今的故事都描绘出来了,当热,我从不相信有耶和华,也不相信六日创世。我从不迷信,但是,我觉得,我们也能从一些迷信的事物中找出一些真理。

第六篇:《圣经》读后感

信仰,以上帝之名

——读《圣经》有感

上帝,在每个人心中充满着神秘的气息。据说,他是万物之主,生活在令人憧憬的天堂,而圣城耶路撒冷,则是以上帝之名,有着虔诚信仰的基督教徒们的聚集之地。记录这些的,便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杰作之一—《圣经》,它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关于宗教的异域故事。

信仰即信念,它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团结众人之心,使整个民族走向光明,正义。

在《圣经》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以色列人领袖便是摩西。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法老大肆杀害以色列男婴之时,而他侥幸的躲过劫难,且在皇室王宫里长大。当他看到自己的族人遭受法老的奴隶时,便遵照上帝的旨意,团结整个民族,多次与统治者斗争。是他,唤醒了奴隶者心中对上帝的坚定信仰和崇敬之情。在他的领导下,以色列人团结一心,经历磨难,终于获得了拯救,并且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新家园。

我想,这便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是开在墙角的一朵花,虽不显眼,但弥漫的芳香却能沁人心脾;信仰是行驶在海洋上的一挂帆,虽然渺小,却能乘长风破万里浪;信仰是燃烧在黑暗中的一根蜡烛,虽然微弱,却能驱散夜的阴霾。人生有了信仰才会拥有前进的动力,才会拥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英国培根说过:“有伟大信仰的人,生活永远放射着光茫。”信仰使人变得充实,坚强,即使未来的道路坎坷不平,荆棘丛生,拥有信仰的人也依旧会选择无所畏惧的走下去。

信仰是人们心中无形的道德底线,没有信仰的引导,人们将无所敬畏,失去最基本的做人原则。

中国有句古语:“举头三尺有神明。”然而,在中国——一个由无神论主宰的国家,缺失信仰的人比比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拜金主义更是充斥着人们的每个细胞,殴打暴乱等触犯法律的行为接踵而至,与此同时,更多践踏道德的事件也相继发生。不会忘记,三鹿奶粉中检测出严重危害婴儿健康的三聚氰胺;不会忘记,黑心摊贩使用的地沟油被媒体曝光;不会忘记,商家昧着良心通过生产假药,劣质保健品来获取经济利益的丑恶事件。这些无信仰主义者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相信上帝与神明的存在,于是随心所欲,作恶多端,最终走入了人性黑暗的深渊。

相反,拥有信仰的人则生活得坦荡、豁达。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他们相信耶稣身上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新约、旧约等与上帝固有的约定,相信人在世上行善,后世得以上快乐的天堂,如果是无恶不作,则会根据人犯罪的等级下到不同等级的痛苦的地狱。于是他们在每一次利益的选择时,都会照自己的原则进行选择——“为善,将到极乐世界;为恶,则万复不劫。”在他们信仰的天国里,很少出现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不顾及家人的安危。

爱是信仰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信仰。

基督教是“爱的宗教”,它引导人们向善,心存善念,而基督教徒也矢志不渝的相信上帝是眷顾着他们,爱着他们的。正如,有人这样解读耶稣之死: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人自从吃了罪恶的果子后就犯了罪,与神分离了。因着人的罪,上帝就要让人的灵魂去到地狱,但神又是爱我们的,所以他想出了一个替死的办法。他把自己的独生儿子耶稣赐给人世间,用这个圣洁,无罪,自愿的羔羊替我们所有的人罪钉了十字架,用他的血,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神说,没有看见就信的人有福了,信他的人得永生。我们的罪被耶稣的死代替了,我们就可以恢复和神的关系,成为上帝的圣洁的儿女,死后要去到那神的家中,就是天堂。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这是《圣经》中使徒保罗对爱的诠释。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因这段话而皈依基督教,可见“爱是无可比的”。 同时,我深深的感悟到:真正的爱往往体现在很小的生活细节中,对人宽容,不轻易发怒,便是爱;存仁义之心,不算计别人,便是爱;凡事学会忍耐,即使身处困境,也心怀信仰和期望,便是爱。爱是一剂医治创伤的良药,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永世长存。

以上帝之名,救赎心中的恶念;借信仰的力量,让我们更加光明,正义,高雅的活着。

《圣经故事的读后感(范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