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2-09-12 19:23:28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8579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

第一篇:《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

有幸拜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读后感受颇深,这是一本提升教师能力,超越自我的书,是一本受益匪浅,蕴含教育意义的书。此书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启发,读完此书,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以下几点感想:

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我现在所带的班级基础较差,记得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很沮丧,当我走进教室才发现其实并不是别人想象的那样,于是我便觉得很有希望,对他们要求非常的严格。但是没过多久我发现只有严格还是不行的,还需要爱心,要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从此,我不再因为某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取而代之的是,走到他旁边,问他为什么要讲话,此刻讲话合不合适,他也很坦诚地说,他想学习,但是基础太差听不懂。我就对他说,就算听不懂也不能讲话,我们达成了共识。此后他一讲话,我就盯着他,他就不讲了。

教师要很细心,很有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通过下课和学生聊天,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性格喜好都有所了解,我发现其实他们也有可爱之处,有同学字写得漂亮,但是不喜欢学习,我就让他到黑板上抄题目,并且表扬他的字写得好。有些同学自制力差,一不小心就走神了,或是搞其他事情去了,我抓住他想搞学习,追求更高分数的心理,不断提醒他,督促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学习上。还有部分同学追求进步,由于基础差,学习相对来说也有些吃力。于是我上课下课不断地鼓励他们,提醒他们要坚持,有时给他们布置任务,并且还要检查。一旦有进步,就表扬他们,并且还给他们订立更高一点的目标。

当你一心只想着付出的时候,你会收获更多。我没想过我会有多么大的成就,而事实上,我班的学生却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我觉得付出没有白费。

第二篇:教师读书读后感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是一本夫子自道的好书――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善于读书的专家教师,由这样读书成癖的专家教师谈读书,没有比他更有说服力的了。作者把自己从读书的身体力行中所引发的思考,得到的好处,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同时也为他所读的书作了最适切的推荐和导读。对于读者来说,不啻为一份难得的文化“福利”。

我于这本读书之书,最为动心处多在《名师成长之路》《阅读,是为了活着》《教师要挺直腰板儿》以及《学校教育要关注的三个方面》等篇什。仅为完成这篇读书笔记之目的计,这三五篇文字大抵也足以用来作为引发议论的凭藉了――当然若为更多的收益之目的计,则还是老老实实地逐篇阅读为好。何况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其所开出的书单,为我们阅读的进一步延伸省下了太多搜寻之苦和选择的彷徨,实在应该报以最诚恳的谢意。

与作者相比,阅读的怠惰和偏狭令我汗颜――尤其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来说,怠惰和偏狭实在是致命得很。下面言归正题,结合本书阅读体会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阅读生活,兼及读书与语文教师成长的关系,读书于教育的意义等话题。

一、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是句老掉牙的老话,其真理属性却偏偏为我们每时每刻的工作和生活实践所不断证明。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我有过太多这样的尴尬时刻。

作者在《名师成长之路》中所谓“大量地、广泛地、坚持不懈地阅读,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是一句为无数名师的成长与成功证明了的大实话。他转述王崧舟老师的话说,“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是积淀的过程;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是创生的过程”。从理论的角度看,这样的认知本该为所有的教师所具备,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却未被所有的教师自觉践行。于是,教学中源自读书少、底子薄的捉襟见肘成为了常态。我们不读书或少读书,就只能依赖于教学参考书;我们过分依赖于教学参考书,自然就受制于教学参考书,教学就缺乏自信和开放心态。于是,束手束脚,亦步亦趋,功利化教学日益严重。阅读的匮乏必然导致思考匮乏。思考匮乏,从大处看,必然导致对教学本质的认知匮乏;从小处看,必然导致对教材深入解读和分析能力的匮乏。在教学实践中,阅读和思考的匮乏则必然导致教学的浮泛化、无根化。因为教学常常处于无根状态,诸如浅尝辄止,语焉不详,或王顾左右等种种教学的尴尬局面就层出不穷。自己所读不多,所思不深,能够给予学生的自然就更少更浅了。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自信就会渐渐丧失,教师离职业倦怠甚至职业恐惧也就不远了。

作者引述程红兵老师的观点认为,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功底太差,不看书,只看教参,没有人文积淀,对文本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与学生形不成“知识落差”。我以为这是切中肯綮的批评。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从自己的实践和观察中找到足够证明这种批评的事实依据并不难。事实上,因为学科性质等因素,不读书的非语文教师可能更多,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首先作出反思:不读书,何以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探究乐趣和师生互动共进的生命感的课堂?不读书,又何以在互联网时代做一名自信有底气、幽默有活力、敢于敞开心扉应对学生挑战的专业化教师?

作者在自序中描述了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两件小事,以说明工作和生活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作为读者,我们完全可以“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事实就是如此。任何无视“前人的力挺”而懒于和前人对话,惰于向前人汲取营养的后来者,都必然地要多走弯路,甚至无路可走。

二、功夫在诗外

像常老师这样专注于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借书籍之力开拓自己的教育人生,应该是一条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某种意义上还是一条捷径。循此捷径,努力实践,我想大部分教师都能有所收获,其中胼手胝足、不遗余力者必有大收获。作为语文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自觉的认识。

在教育的意义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教育准备的事;“功夫在诗外”,说的也是教育准备的事。教育的准备,我认为“利其思想”比“利其器”更为重要,“利其思维”比“利其器”更为重要。我们常说“厚积薄发”,“厚积”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就是读书。当然读书之要害,绝不是为了把自己弄成“两脚书柜”,而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满足于和学生形成“知识落差”,应该追求和学生形成“思想落差”、“思维落差”和“视野落差”。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满足于掌握比学生更多的知识,而应该追求站在更高的思想和思维海拔,拓展更广的人文视野。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教育的意义上做一名教师,而不仅仅在职业的意义上。退一步,即使是做一名职业意义上的教师,我们也还是需要与学生保持相当的思想/思维/视野落差,才不会早早地陷入职业危机。

作者援引吴非老师的话强调,“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才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而读书,正是为了培养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认为,“独立思考”实际上是在“道”的高度诠释了“功夫在诗外”的意义,而在“术”的层面,读书当然也是实践“功夫在诗外”的主要途径。读书在“术”“道”两个层面对教学起到的巨大支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说,我应该感谢长期的文学阅读,特别是诗歌阅读(包括实践)。最起码,阅读让我不会轻易相信教学参考书,更不会满足和受制于教学参考书,我更愿意尝试在教学中发挥独立思考的优势。长期的诗歌阅读和写作(包括旧诗和书评写作)本来是作为一项业外的爱好而占据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当它还在自发期的时候,并不显见其对职业的助力,但是当它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并愈见成熟,其不计后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就产生了意外的收益――至少,它让我的教学因为更多的左右逢源而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不受一些人们津津乐道的教学规定性的制约。

但是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我不计后果地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相对狭窄的文学阅读和写作上,忽略了与教学相关度更高的专业阅读,我的教学也常常缺乏来自专业阅读的有益营养,因而常常是感性的自由发挥有余,理性的规律寻找和整合不足。现在看来,这是我亟需改进的地方。

当然就算如此,我仍然无意于过分强调读教育教学专著对于教学的功利意义,事实上也不会因为多读了几本教育教学专著就能立竿见影地改善教学。读书对教学的作用正如食物对人的作用一样,是一个长期浸润、兼收并蓄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从“积淀”到“创生”的转化过程。正像人们不会过分迷信来自某一类“食物”的营养,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加庞杂的、去功利心的阅读;我希望做一个阅读上的“杂食”者,并收获阅读本来意义上的快乐。我希望自己的阅读和教学建立起一种类似“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理想关系。

另外我想强调,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首先是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作为教学发展的前提之一,其自身的发展多么重要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但读书于教师,又不是充充电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个源源不断持续给力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升华的生命运行过程,这个过程依然是以自觉地兼收并蓄为本质特征,而这个过程本身也具有教育的影响力――我希望以身体力行去引领学生的阅读兴趣,去影响学生的阅读行为。

三、读书即生活

作者引用高万祥老师的话认为,“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就是阅读”,“人类生活中一切的丑陋都和这个姿态的缺失有关”,“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教育”,可谓至理名言。

作一点简单的逻辑推理:教育是为了培养“优美”(完善)的人,但是如果教育缺失了“真正的阅读”,这个“为了”就难以实现;没有“真正的阅读”,人类生活中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丑陋”。由此可见,作为主要承担实现这个“为了”的责任的教师,其阅读的意义有多大。教师以自己的阅读影响学生的阅读,以自己的转化促进学生的转化,从而完成教育培养“优美”(完善)的人的终极目标。这就是阅读于教育的意义。愿以此与我的同仁共勉。

作者转述的高万祥老师关于阅读的另一个阐述是,真正对人的精神成长有重要作用的阅读是经典阅读;而没有经典阅读的语文教师,就没有真正的语文底气。他还强调,“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他的职业竞争力就减弱了一半”。

我非常认同这些阐述,也希望自己能够在经典阅读方面为学生作出应有的示范,特别希望能够继续自觉地投身于文学写作,并更多地重视学术写作,既为强化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更为真正成为能够引领学生阅读成长的导师。基于这样的自我期许,我很乐于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三篇:《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以书为友,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做卓越的教师》。

翻开书目,我就被吸引了,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兵法全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在第一辑的开篇絮语中,作者谈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而“学校教育不能让自己的学生胸中充满雄心和壮志,那么,这将是最失败的教育!”真是语出惊人!原来我一直以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呢。作者高瞻远瞩看教育,给我们指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是啊!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很难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要做卓越的教师。如何做卓越的教师?作者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进行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如开发潜能,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博览群书、加强研究等。其中对我思想触及最大的是第二项修炼“爱我所选终不悔”。因为“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职业。”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直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束。

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作者用轻松活泼的笔调,生动流畅的语言,巧妙地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其中,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如何学做幸福的教师。如作者说:“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有: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学会开心地工作对我们的指导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难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们将本职工作当做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乐!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历经磨难,学会创新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

当然快乐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开心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精神及其丰富的人,他们才能成为幸福的人”。作为教师,我们的生活中除了适当的休闲和积极的运动以外,恐怕只有读书能使我们最开心和最充实了。作者告诉我们:“读一本好书,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够的,我们要在优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读书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我们的境界提高了,我们的胸怀宽广了,我们能不开心和幸福吗?

当然,本书中还有一些部分专门叙写如何做会育人的班主任,如何做会当家长的教师等等,时间关系,我还没有认真阅读,但其中的一些精彩语言我已摘录如下,以便以后细细品味:

“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

“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

读《做卓越的教师》,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一会儿促膝谈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这次”全校同读一本书“的机会,好好研读,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不断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做卓越的教师》小学教师读后感

《做卓越的教师》小学教师读后感

我们来到人世间走一遭,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是能不能留下一片云彩呢?

――题记

一回顿悟、几缕思考、几多念头都在阅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中如朝阳般喷薄而出,冉冉升起在我的生命的天空。静静地、默默地翻看一本书似乎已经是很久没做的一种肢体动作,在漫漫悠悠的二十几年教学生涯中,我们总是那么的行色匆匆,来不及思考,更无暇驻足,人生在不停地赶路赶路,却总也寻不到快乐的出路。可是在品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时,你会发现你终于能够沉寂下来,甘愿受到一次思想的洗礼。彭老师用他特有的轻松欢快的低调、旁征博引的论调、饶有韵味的笔调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做一个卓越、幸福、会育人、会上课、会写作、会当家长、会培训、会培养教师的教师。翻看完全书后,让我有了许许多多的感触。

一、不带走一片云彩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少年时代的我们总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乐趣,属于自己的激情,属于自己的梦想,而和爸爸一样成为一名教师更是我最梦寐以求的事。这个梦让我在毕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教师行业。一路走来,忽然觉得自己那简单而繁琐的教书生活是如此的充实。莘莘学子、孜孜教诲让我在青春生涯中就能体会到做老师的光彩。陶行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格言更是我人生最初的信条,以爱换爱,爱得才能长久。当亲手送走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毕业生时,我轻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正如彭兴顺老师所言“爱我所选终不悔”,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我朝朝暮暮、勤勤勉勉地工作着。用自己的努力去照亮学生,同时却也照亮自己。诚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职业。”

二、留下一片云彩

走过了许多路,看过了许多风景,一直陪我走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的始终是我的学生们。作为教师我们该给学生留下怎么样的云彩?在我看来除了作者所说的留下一些有价值的文字外,我们还可以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沙里淘金,放大优点,并且发自内心地赏识他们,你就会发现,你的真诚和赞美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孩子,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在此同时还要做到四还:“把眼睛还给学生,让他们去观察;把大脑还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把嘴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表达;把双手还给学生,让他们去操作。”要始终相信成功地殿堂是没有名额的限制,但有条件的限制,只有当我们培育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学生时,我们也才能让自己的云彩镶上金边。

除了关爱学生,我们还要提升自己的涵养,博采众长,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活化知识,才能厚积而薄发。在书中彭兴顺老师就给我们提了一条很中肯的建议:“为了解决书多时间少的矛盾,教师读书必须学会选择,采取浏览与精读相结合。一般的书可以浏览,重要的书、名著就需要精读;与自己研究方向远的书浏览,与自己研究方向近的书精读。浏览的面不可太窄,精读的面不可太宽。”说得多好,做教师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惑。这时候,仅凭我们的一己之力似乎显得那么单薄无力,就如书中所说,此时我们就可以向一些教育经典求助: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的《陶行知文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

阅读,让我充溢而快乐,而我们的幸福与学生的幸福息息相关,正如诺丁斯所说:“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让我们以‘教唯以爱,学唯以笃’的思想公正地对待、欣赏每一位孩子;让我们怀着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用苏霍姆林斯基那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孩子,等待孩子的成长吧!掬一捧淡淡书香,给孩子们留下一片难忘的云彩。

三、做那抹不去的云彩。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的经典。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作为一个人总是会有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如何让自己一直保持着愉悦的心态。彭老师在第二辑给我们提了几点关于教师心里健康的自我调适建议:

(一)学会阳光思考:

1、学会看到光明,2、学会良性对比,3、学会看到拥有,4、学会接纳残缺。

(二)、学会人际交往:

1、学会微笑,2、学会倾听,3、学会赞美,4、学会宽容,5、学会感恩。

(三)学会开心工作:

1、学会承受冷落,2、学会经历磨难,3、学会创新工作。

(四)学会开心生活:

1、解放自我,2、真爱自我,3、充实自我,4、适当休闲,5、学会满足,6、学会放弃。

彭老师就是用如此条分缕晰的讲述让我们轻而易举地明白如何做幸福的教师。学会改变,幸福无限。我们的生命还有大片大片的留白,这些留白似大片大片的白云,该给他们涂抹上什么样的颜色,这取决于我们的改变和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做那抹不去的云彩吧!

作为女子,我们可能没有毛主席那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指点江山的豪情,但至少也应当踏尽坎坷成大道,一路豪歌向天涯。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雪辱霜欺梅花依旧向阳开。这句话是我阅读《做卓越的教师》时最喜欢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第五篇:《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

有幸拜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读后感受颇深,这是一本提升教师能力,超越自我的书,是一本受益匪浅,蕴含教育意义的书。此书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启发,读完此书,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以下几点感想:

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我现在所带的班级基础较差,记得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很沮丧,当我走进教室才发现其实并不是别人想象的那样,于是我便觉得很有希望,对他们要求非常的严格。但是没过多久我发现只有严格还是不行的,还需要爱心,要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从此,我不再因为某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取而代之的是,走到他旁边,问他为什么要讲话,此刻讲话合不合适,他也很坦诚地说,他想学习,但是基础太差听不懂。我就对他说,就算听不懂也不能讲话,我们达成了共识。此后他一讲话,我就盯着他,他就不讲了。

教师要很细心,很有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通过下课和学生聊天,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性格喜好都有所了解,我发现其实他们也有可爱之处,有同学字写得漂亮,但是不喜欢学习,我就让他到黑板上抄题目,并且表扬他的字写得好。有些同学自制力差,一不小心就走神了,或是搞其他事情去了,我抓住他想搞学习,追求更高分数的心理,不断提醒他,督促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学习上。还有部分同学追求进步,由于基础差,学习相对来说也有些吃力。于是我上课下课不断地鼓励他们,提醒他们要坚持,有时给他们布置任务,并且还要检查。一旦有进步,就表扬他们,并且还给他们订立更高一点的目标。

当你一心只想着付出的时候,你会收获更多。我没想过我会有多么大的成就,而事实上,我班的学生却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我觉得付出没有白费。

第六篇:教师读书读后感

假期里阅读了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这本书收录了常龙生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读后收获很多。李镇西老师说,读书的秘诀无非就是联想和思考。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联想,在思考,在反思。

书中“教学始于技巧”一文,给我的印象很深。这篇文章是常生龙先生读了美国非凡学校集团领导者道格莱莫夫撰写的《教无不胜:卓越教师的49个秘诀》之后自己的感受。文中提到了莱莫夫总结的五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技巧之一:杜绝退出。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课堂。

我们在听课的时候会发现,有些班级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活跃。而有些班级课堂很沉闷,回答问题的孩子寥寥无几。我们有时会觉得这一个班孩子都不喜欢表现。读常生龙先生写的“教学始于技巧”,我反思了我们的课堂,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们在课堂提问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愿作答的孩子,尤其是高年级,”我不知道“是这些孩子的口头禅。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赶进度等原因,我们往往不再追问,而是另选一个孩子来回答,从而让那些想躲避老师提问的孩子找到了躲避的空间。而”杜绝退让“这一原则就是要把”我不知道“这句话驱逐出课堂,让每个孩子始终保持注意力,无法逃避提问。

具体做法是,如果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说”我不知道“或者默不作声,我们就去提问另一个孩子,在他人给出问题的答案之后,一定要让这个孩子再次回答该问题,必要的时候还要给出引申问题要求他继续作答。当学生发现身处必须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课堂文化场中时,他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动机进行评估,并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长此以往,我们的课堂就不会有那种企图逃避回答问题的学生存在,每个孩子都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发言。我想这也是那些课堂气氛活跃的班级老师的秘诀。

感谢杜组长推荐的这本好书。新的旅途即将启程,我会继续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并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共沐书香!

《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