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

时间:2022-07-31 02:07:43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4510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

第一篇:千年一叹观后感

余秋雨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应该说是他的风格很适合我,可能他那种对现象理性的、客观的分析就是个理科生的风格吧,所以我读他的文字总能静下心来,并且我也总能被他的文字所感动。

《千年一叹》算是他的成名作之一吧,写的是从1999 年底到2000 年初和凤凰卫视在几大文明古国考察的历程,被他们称作是“千禧之旅”。在这本书里面,作者面对了许多文明遗迹的衰落和变迁,谈到了很多文化方面的事情,让我感触颇深。在文章开头的一张图下面,有这样的一句话:古文明的遗体已经冰冷 。这句话确实很让人心痛。这便是人类最辉煌的古文明,一种种轮着看过来,最后让寻访者成了一个站在街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的泥人 。

首先是希腊,希腊的文明是需要从很早就说起的,这里曾经有荷马的杰作、奥运会的辉煌,但是作者从第一篇文章开始,题目就显得沉重——哀希腊。文明之所以称为文明,是与他的周际生态相比较而言的,因此,他注定要与野蛮和愚昧为邻 。可惜的是,一个雅典、一个迈锡尼,都无一例外的衰落了,就是常年的战争,拖跨了整个希腊的经济。但是,尽管曾经有过衰败,如今的希腊人却有自己的人生观。希腊人的生活确实是闲散的,我不敢说他们正确与否,我只是觉得有时候,人生要的不是常年为到老时能过上安逸的生活而奋斗的日子,而是那种纯粹的用自己青春的热血和激情去创造、去拼搏并以此为乐的日子。我们的人生最后必然会从绚烂走向平淡,但平淡之时是否也需要一点回忆呢?就像我们的高中三年,如果所有人都只是为了最后能上一个好的大学而学习、而奋斗的话,那么成都七中,或者说我们的高中生活就绝对不会有那么多值得回味、值得珍惜的记忆了。其实高中可以说是我们最后的天堂了,因为到了大学之后,就有了许多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不仅仅是考试这么简单的了。所以说,我一直觉得,生活就是要五彩缤纷,不光要做自己必须做的,还应该多体验生活,毕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嘛。

然后是埃及。金字塔已经在这片蓝天下屹立了几千年,和远在墨西哥的玛雅文明一样,都是人类的未解之谜。其实,主要是因为没有人能解读他们的文字,而使得这些民族就只是留下了几个奇迹给后人,我们只有用猜测来面对他们。但中国就不一样了,从秦朝开始统一了文字,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它使得中华民族的历史能记录并传承下来,现在我们才可以了解古人的许多事,包括像修建长城这样并不比修金字塔逊色的工程,也因为有了文字的存在而不那么神秘了。

一个人过度劳累会损耗元气,一种文明也是 。埃及就是这样,经过了长时间的修建金字塔和战争,它确实已经体力不济,至今还没找到文化复兴的基点。这毕竟是可以理解的,但有的东西在这样的文明古国出现就实在是太让人心寒了——那就是一路的枪口。文明,哪怕是早已不会说话,只能让人看看遗迹的文明,还必须老眼昏花地面对兵戎,那可以想象,在他们还能说话的时候,他们遭受了怎样的灾祸? 其实,埃及的这种境况,在后面的旅途里有更加充分的体现。那么可想而知,如今古文明的状况是何等的糟糕,或者说不堪入目。

接下来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作者参观了一座大屠杀纪念馆,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纳粹屠杀的六百万犹太人。文明可以成为一种点缀,但文明有最终的指向,正是这种最终指向,维护了人类。 但有人已经突破了道德的底线时,我们就应该奋起反抗,有了底线,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其实,当人类团结起来,为正义、为光明而战时,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现实是战争摧毁了这里的建筑,杀戮了这里的人民,也摧毁了这里的文化。家园可以重建,但文化是否真的一去不复返呢?总是野蛮力量战胜了酸腐,文化也冤枉地跟着凋零,而跟着文化一起凋零的,总是历史上罕见的一段光明。

另外,作者他们在约旦发现了一座大山,里面有一个缺少文字但无比美丽的文明存在。人类有比常识更长的历史、更多的活法、更险恶的遭遇、更寂寞的辉煌。 包括他们参观的侯赛因的陵墓,是如此简陋,如此让人难以置信,这样的人生最后的智慧,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文化形态吧。

再接下来就是两伊了。在这两个地方,他们见到最多的自然是贫穷、战争、宗教和文化的覆灭。作者去参观了一家儿童医院,看见了战争和贫穷在新世纪给这些孩子带来了些什么。许多国际惩罚,理由也许是正义的,但到了最后,惩罚真正的承受者却是一大群无辜的人。你们最想惩罚的人,仍然拥有国际顶级的财富。 其实,就是过了六七年的今天,两伊的战争还是不断,可想而知,那里的孩子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就算不能很好的保护古人留下的辉煌的古文明,因为那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至少也要保护好社会未来的希望,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那他们以后还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些什么呢?国际惩罚固然能造成一国的经济混乱,但对一个极权国家来说,这种混乱反而能养肥一个以权谋私的阶层。

再走过巴基斯坦就到了本应该很美丽但其实并不如此的地方——印度。在印度,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人口爆炸和宗教的歧途。最原始的物质要求对应着最原始的宗教崇拜,他们在人数还不太多的时候已经淹没了很多精致的文明,当数量继续无数倍增长后,什么淹没不了? 而且,由于人口问题,使得这里的治安也是相当的不好,交通也拥挤,而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里的人开车完全横冲直撞,根本不象是一个有那么完美的宗教历史的国家的人民所做的事情。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争端已有多年了,而印度方面竟然说出过这样的话,在必要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动用核武器。让我难过的是,发出这种恐怖声音的人种,正是曾经吟诵过天下最慈悲、最悦耳的经文。

这次在路上,凡是遇到特别触目惊心的废墟我总是在想,这里毁灭之前是否出现过思考的面影,呼唤的声音?大量史实告诉我,没有,总是没有! 当他们来到了本应是洁净的地方时,现实却大失所望。恒河已经成了许多等死的老人停留的地方,他们在恒河边上躺着,等着死后有人来把自己拿去火化,再把骨灰撒进河中。这不再是落后的风俗,而是一场人类的悲剧。圣洁总是会遇到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辞,千古皆然。

最后,他们的古文明之旅结束在了尼泊尔。前面那么多的文明大国都让他们大失所望,但没想到的是,小小的一个尼泊尔却让他们感到,在这里结束这次的旅行是相当值得的。尼泊尔虽然没有赫赫有名的古文明,但这里的人民勤劳、友好,和之前的那些地方的人完全的愚昧相比,简直就像身处天堂了。就连我看完作者的描写后,都萌生了去尼泊尔避暑的想法。其实,文化在最高层上是在做一种减法,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种本质,使这个民族节省了很多糜费,保存了生命。

在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下,在幽静的山林中,作者整理了这一路上的感触。我也在想,是不是这些文化真的都无一例外的衰落了。难道说,人类如此辉煌的古文明,到如今真的这么脆弱、这么不堪一击吗?或许是战争,或许是思想的堕落,或许是宗教的歧途,让这些人类精神、思想的结晶变为了废墟,甚至消失了。战争首先摧毁了对方的高级文明,然后又剥夺了双方最勇敢、最健康的生命,结果总是留下了一大堆萎弱的躯体,去承受种种荒唐。

我觉得这样和余秋雨先生在一起感受文明,真的很幸福。尽管他总是带给我感动、心痛甚至是愤怒,不过这正是我们这一代的人应该了解的,因为离文明太远了,文明对我们来说太渺茫,就是在中国,所有的古文明光芒也被淹没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喧嚣中了。我不知道,如果现在没有这样的作家来提醒我们、来触动我们的心灵,那再过几十年中国古文明的境况会怎样,或许也变得不堪如目吧。

所以,我想这真的是本好书,它不仅带你去世界最危险的地方旅行,还让你能感受文明的衰败,并让你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了很好的认识。我真希望,所有的文明能完整传承下去,能让古人不可思议的智慧为后人所学习。有时,一个民族要的不仅是发展,还要原始的却很精美的、经得起时间洗涤的智慧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认识。

古文明的遗体,正在或者将要开始复苏了……

第二篇:千年一叹读后感

“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时就无法思考。”当余秋两先生患上与卢梭一样的毛病时,他便用脚下的路去探寻那些千年一叹的文化遗址,用文字追述文明消逝的沧桑,用镜头记录历史遗著的怀抱,用一支笔记录10个国家的人文地理。

而这整个的行程,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课程。但是,当伟大牵连出越来越多的凶险,平静也渐渐被惊惧所替代。这四万八千里的漫途潜伏着种种危机,要穿越很多恐怖主义蔓延地区,如:北非、中东、南亚,而余秋雨先生更是迎难而上化身为马可波罗,写下游记《千年一叹》,在各文明废墟中思索、探寻,就如他在《废墟》中所说:“我热爱废墟,又寄情于废墟。”它彰显着古文明的辉煌,又见证着文明的衰落,在阵阵唤叹中又老泪纵横……这些悠久的历史,化作一个个永恒的坐标,在希腊庄重的巴特农神庙驻立;在埃及老泪纵横的门农凝视;在神圣的耶路撒冷聆听;在印度梦幻的泰姬陵静卧……可惜,辉煌饱经沧桑,文化走向衰落,历史被风化褪色……余秋雨先生作为一个学者,不畏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万里考察人类最重要的文明故地,作出一系列全新思考和紧迫的提醒,成就著作业《千年一叹》!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也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备有各的不幸。”而在这场文化之族中,历经10个国家,却是“所有的贫困都大同小异。一踏进富庶则五花八门。”唯一相同的是:古文明都在衰落,可谓是:“千年一叹,一叹千年”。虽然我以未出过国门,但字里行间是余秋雨先生面对遗址时的心寒语塞,曾经的辉煌与现实景象的可怕分裂,看到那些虽断残却依然雄伟的遗迹与当代荒凉的强烈对比,实在令人惋叹!

可不,这场冒险一经起航,便不会有太多美满。于是,当面对爱琴海,立身于希腊时,余秋雨先生看到的是希腊人的闲散、“干净”,再由大部分闲散走向慵懒和木然。是精神上的贫血和失重,是现代文明的遗落,就如书中所言:“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可当先生穿过层层风沙,满怀期待地立身于埃及时,热情被风沙掩埋……金字塔尽管还会一直矗立,但支撑它的文明基座早已消遁,埃及文明其湮灭程度可谓相当彻底呀!所有古籍、古碑无人能解读,许多图书付之一炬,埃及人从此也彻底“解放”了,把生命看得如此随意,口舌也如奔流滔滔。而再立身于伊拉克,去探寻古巴比伦的经典,却是一片凄凉,没有繁华市井,到处都是脏乱!辉煌只是曾注的一时鼎盛,艳丽被沙石打磨得只剩下阵阵哀叹……而把巴比古城废墟铲了重建这一荒唐举措,更将古迹最后一份尊严与历史范桑感湮灭,这几千年的历史只剩下一首悲壮的史歌!连同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虚及明、希伯来文明也难逃由盛转衰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的衰落,都不必过于伤感。因为曾有多少王朝,反反复复,由盛转衰沉淀于历史中,余秋雨先生就在书中说道:“一切生命体都会衰老,尤其是那些曾经有过强劲勃发的生命体,衰老得更加彻底。”但至少,它们曾惊艳一时,名声大噪,它们遗留下的古迹,也更成了历史长河中永恒的一笔重墨!但万事总有异数,中国就是这其中例外。在这些古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也只有中文明了!它的幸存。最大的原因就是文学统一与普及,这还多亏了秦始皇,让我们不必像埃及因古籍,古碑无人解读而走向湮灭,让今天的我们还能轻松诵读古典,兴致高雅时朗诵一首诗歌。当然,除了这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外,余秋雨先生根据一路考案,还得出另外四个原因:一是地理环境的阻隔,喜马拉雅山脉天然的屏障阻断了其它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冲童而导致的互征互毁;二是依赖于文明的体量,避免了中华文明在诸多内战下,没有遭受根本性的伤害,也避免了小体量文明的吞食;三是依赖于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而四是科举制的推崇,避免了社会失序,文化失记,使本体文明得到长久的延续与传承。这一切,都是余秋雨先生历经千辛万苦,不畏艰险,潜心钻研的成果。他更是把这些苦心钻研所得的成果慷慨分享于世人,用行动告诉我们:未知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我也因此认识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在这个不同的世界,我愿再次沉浸在《千年一叹》中,随余秋雨先生一起旅行……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