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三国演义第12回读后感(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三国演义第12回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关于三国演义第12回读后感范文
《三国演义》既是一本历史小说,又是一本智谋大全。其谋略内容的丰富,运用谋略时手段的高明,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在《三国演义》的谋略中,将计就计是很重要的一项谋略。
将计就计是根据对方的'谋略而制定一套相应的计谋,以达到打败对方或消灭对方的目的。将计就计包括两个计谋:一是别人设的计谋,想陷害你;二是你识破了别人的计谋,再设一计来打垮对方。在《三国演义》中,将计就计的事例很多。
在第十二回中,曹操中了陈宫之计,进了濮阳城被一把大火烧得大败。回寨后,他手下得大将拜伏问安,曹操仰面大笑说:“我中了匹夫之计,我必当破之。”于是曹操说出了他自己的想法,“令只将计就计:诈言我被烧伤,已经身死。布必引兵来攻。我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布可擒也。”于是令军士挂孝发丧,假说曹操已死。曹操去世了的消息一传出来,早有吕布的密探报告给了吕布,于是吕布大喜,自以为自己的计谋已成功,于是立即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刚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大败。亏得吕布勇敢,才免一死,吕布曾设“火烧曹操”一计,目的是想烧死曹操后再袭击曹营,可谁知曹操只烧伤并未烧死,曹操想报复吕布,于是将计就计,就吕布的计再设一计,放言自己已死,中了吕布的计谋。吕布自以为自己已经成功,于是出兵攻曹营,结果大败而归。
将计就计容易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方用计,自以为很聪明,当得知敌人已中自己的计后,就对敌人失去了警惕,因而对敌人再生的一计失去思想准备。
在生活中我们也很容易犯吕布的错,一次考试成绩不错就得意忘形、趾高气扬,而第二次考试却成绩一落千丈,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要避免因骄傲而成绩下跌,要一直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决不能因为一时的成绩而失去其他的,这也是其他同学成绩不稳定的原因。
以后我一定不会犯吕布的错,尽力克服骄傲的坏毛病,做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
第二篇:关于三国演义第12回读后感范文
第二次的濮阳之战曹操收到一封信,自称是濮阳百姓,受不了吕布的残暴统治,于是同曹内外夹击。曹操觉得此事可行,就算是计谋,也拿他无可奈何。郭嘉,刘晔等人均反对,可曹操执意。
(这也估计是曹操的命吧,一次小的教训不接受,最终在赤壁收到同样的两次,一次蒋干被反间计,一次是阚泽传周瑜和黄盖的信,可能命运如此吧)于是进去之后,被火阻断去路,幸得自己手下强将多,又很忠心。才死命救出曹操。由于双方粮草缺少,曹操便暂时离开濮阳郊外去了别处(具体哪里记不得了)去拿粮草,并且收的许褚这员猛将。
第三次濮阳之战,此次曹操做了充分准备,而且上次那位商人见物品被烧,心中怀恨,变等吕布军全部出城之后,关闭城门,曹操6员大将围攻吕布,呵呵,这还为吕布留下了好名呢,吕布独斗曹军6员大将,最终曹军去得胜利。
第三篇:国演义前四回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三国演义》,书中精彩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
书中描绘了许多历史人物,有无能之辈何进、董卓、袁术,有勇无谋的吕布,足智多谋但心胸狭窄的周瑜和神机妙算、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还有鲁莽的张飞,重情重义的关羽,热爱百姓的刘备。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关羽,他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能文善武、所向披靡、功劳无数,无人能敌。虽然被曹操捉住,但任然还想着刘备等人的安慰。就连曹操也感叹万分呢!
还有一个人让我很崇拜,他帮刘备夺取天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计谋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他即使死后也忠心耿耿,不用说大家就知道了,对了他就是令后人称作谋策奇人的卧龙先生,谋略家―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是最有名的战役,先是孔明说服孙权与刘备一起打曹操;后说蒋干,曹操中计痛失蔡瑁,张允;接着说孔明草船借箭大气曹军;再说孔明借东风,曹军大败;最后说曹操华容道被袭。其中我对周瑜的连环计很感兴趣,因为书上没有介绍所以我只好自己去理解。我的理解大概是这样的:周瑜先让自以为是的蒋干把假信送到曹操的手里借刀杀人,随后让庞统献计把大小战船全连起来,以便火攻,最后用火攻把敌人一网打尽。
我还总结了一下曹操失败的原因,一、不三思而后行。若是想想的话也就不会上周瑜的当,把蔡瑁和张允杀了。二、过度的当机立断。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也不想想,诸葛亮要是设下埋伏的话那他的士兵也看不见呀,那样的话他不也亏了吗?三、曹操太相信人。要是他不听庞统的话也不会中周瑜的连环计了。四、曹操过度的自以为是。如果他走大路也不会使自己大败而归。
我还很喜欢诸葛亮的暗渡陈仓。诸葛亮在危难之时,敌人运出的假粮食是一些易燃物,被诸葛亮识破,把它点燃。趁机占领陈仓。又神不知鬼不觉的撤出,与司马懿大战时又用此招。打的司马懿闻风丧胆,不敢动兵。
三国演义让我知道了一段古代历史,还让我认识了许多英雄和谋略。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让我终生受益。
第四篇:《三国演义》的第四回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被故事里的情节给深深的吸引住了,看的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第四回讲的是:刘、关、张三人也跟随公孙瓒来投曹*,随即选袁绍为盟主。孙坚遂领本部人马杀奔汜水关,董卓派吕布、华雄来守关。
华雄出关斩了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孙坚引四将来关前,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小胜董卓*,后因粮草跟不上而被华雄大败,将四将中的祖茂斩了。华雄领铁骑来到关下,连斩两元大将。关羽提*出寨,不多时便斩华雄而归。
董卓听之华雄被斩,即令吕布出关。袁绍即令王匡、乔瑁、鲍信、袁遗、孔融、张杨、陶谦、公孙瓒八路诸侯去敌吕布。
我觉得吕布连杀两元大将,伤一大将。这样,吕布在我的心中已变得地位很低,瞧不起他。
闲来无事,我读了《三国演义》的第四回,这一回的题目是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讲的是董卓废汉帝自立陈留王为帝,曹*为了除去董卓献宝*的故事,读起来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
在这一章节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曹*。在我的印象中,曹*是一个诡计多端,*险狡诈这样的人,唯一值得称颂的就是他唯才是举,能够任用贤能,即使他骨子里还有嫉贤妒能的特点。在这里,曹*能为了国家,为了正义向董卓献*,他的勇气就让我非常地佩服,是一个正义之士,并非我想象中的“坏”,他还有正义的一面,难怪易中天说他是一位可爱的奸雄了。今天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身上都有他光辉的一面,同样,也有*暗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向他宣判死刑,应该有一个宽容之心,理智地看待人和事物。
第五篇:梦回三国——《三国演义》读后感
梦回三国
——三国与人才协会征文稿
那,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那,是一个让无数后世之人魂牵梦绕的时代……
是的,那就是三国时代,一个让我心驰神往的时代,而一本《三国演义》,圆了我梦回三国的愿望。
初读《三国演义》,还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的我,由于阅历和知识有限,捧着一本文言版的《三国》,看着那艰涩难懂的文字,只有摇头的份,所以,小学的我,并没有将三国看完,只是粗略俩姐了其中的剧情。步入初中后,随着文言水平的提高,总算能看懂《三国》了,于是乎,我便坠入了这本书中不可自拔,书中那些灵动的文字,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和一个个恢宏的场景再现在我的面前,仿佛书本比起电视来更能使我感受到三国的气氛…如果说初中读三国只是被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的话,那么高中再读三国,则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那时的我,因为已经对其中的情节无比熟悉,所以,总希望能读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说到三国,不得不说的是它的开篇,一首《临江仙》就不必多说了,这一已经成为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的开篇词可以说每一个三国迷们都能倒背如流,而接下来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但说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更能引出这本书的内容,而且朗朗上口,成了许多人常挂在
1 嘴边的一句“名言”。行文至此,笔者又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价值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但位列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由于本书再现了许多真实的战役(当然,其中文臣武将的谋略和兵法也被提及),所以它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被许多国家的友人当做兵书来读,由此可见本书对人类的深远影响。不过,本书也有自身的缺点,就是本书中所有的情节并不是都是史实,也有一些作者虚构的事件和篡改历史的情节,而且,这本书也加进了作者自身“拥刘反曹”的情感倾向,作者对刘备有主观的拥立倾向,而对曹操这位奸雄却有一种厌恶感,所以,鲁迅先生对此书也有一句这样的评价“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欲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不过,不论这本书又有多少缺点,有一点都是无可厚非的,那就是这本书独特而超高的历史价值。后世读者,之所以对三国有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主要是每个人品评的角度和看待的人物不同罢了。
张角—苦情英雄
谈到三国,不得不说的就是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首先就是黄巾之乱的发起者—张角,这个号称得到南华老仙的天书《太平要术》的“大贤良师”,是后世读者批评最多的反面角色,许多人都认为是他点燃了汉朝动荡的导火线,殊不知,其实张角也是被逼的,当时的汉朝,因为灵帝的荒淫无道,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真正是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是迟早的事,张角只是广大农民的领导而已,只是当时的朝廷还有一定的根基,而且张角选择的时机不对才会导致起义的失败,故而被认为是叛乱,而张角,这个农民起义的代表,才会被认为
2 是一个千古罪人。所以,笔者认为,他是一个苦情英雄,因为时不与他…
刘备—伪面枭雄
刘备,这个蜀汉的创立者,这个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因为他的忠厚,他的爱民如子,得到了大部分读者的喜爱,然而,细读之下,才发现他的每一天,都是带着面具在见人的,首先就是他的身份问题,很有可能就是他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而捏造的假的皇叔身份。其次,就是他具有极强的表演能力,在长坂坡之战中,刘备看着从万军中浴血奋战,救出阿斗,冲杀出来的赵云,因为当时没有什么可以嘉奖给他的东西,为了收买人心的刘皇叔便故作姿态,将阿斗抛于地下,由此换来了赵云追随一生的忠心。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刘备的虚伪,在借了东吴的荆州之后,东吴数次派遣使者来讨要荆州,不过都被皇叔巧妙地拒绝了,第一次的借口是帮助向来是荆州之主的刘表的儿子刘琦镇守荆州,可是,当刘琦病死,鲁肃借吊丧的机会讨要荆州,刘备因为不想还回荆州,故而只好掩面痛哭,装作一副弱势的样子,提出若是取下西川,得到一个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之后就归还荆州,哄得鲁肃这个“忠厚长者”一愣一愣的,也就答应了下来。于是乎,刘皇叔又用他那精湛的演技为自己博得了最大的利益。
当然,当刘备打上了益州的主意的时候,他这张虚伪的面具就再也遮不住他的内心想法了。当时,刘备趁着曹操张鲁同时进攻益州的
3 时机,发兵救援同是汉室宗亲的刘璋,开始时,的确是救援,而且的确起到了作用,不但打退了张鲁,而且降服了马超,而且,他自己和刘璋也没有撕破脸皮,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但是后来在庞统再三“劝说”下,刘备便起了夺取益州的想法,直至内应张松被发现,不得已之下只能提早动手,撕开了面具的刘备毫不顾忌同宗之谊,以雷霆手段抢关夺寨,扫平益州,迫使刘璋投降,也为今后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
不过,不论刘备有多么虚伪,不可否认的是,他作为三国乱世中脱颖而出的一代枭雄的代表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世读者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孔明—悲情智星
4 他,是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书生;
他,是一个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乱世闲人;
他,是一个值得皇叔三顾而请的卧龙岗耕夫;
他,就是中华第一智星—卧龙先生诸葛孔明。
诸葛亮,这个三国时期的第一谋臣,其冠绝古今的智慧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未出茅庐就已料定天下三分,火烧博望坡更是大破夏侯惇十万大军从而在三国时代崭露头角。在之后的独赴东吴中,更是舌战江东群儒而取胜,促成孙刘联盟力抗曹操,推动历史朝着他先前预料的那样发展。他所用的计谋更是让人防不胜防:赤壁之外,借东风而破曹操,空城之上,弹古琴而退仲达,云南 边境,七擒孟获降其心,伐曹途中,六出岐山求稳定…
然而,不论孔明之智谋是如何的惊天地而泣鬼神,他一生中的几个重要决定的失误,就注定了这位智星悲情的一生。
首先,就是择主方面,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孔明这个贤人在乱世之中可是大有欣赏者的,可是,他却选了刘备这个一穷二白,只有皇叔虚名的主公,何其不智!要知道,当时势力最大的曹操,统帅着平定北方之精锐之师,已有席卷天下之势,若是孔明能够协助曹操,说不定天下早就统一了,当然,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曹操和孔明的观念不同,孔明在曹操那不会得到重用,那么,他也可以选择投奔孙权啊,当时的孙权,借着其父孙坚和其兄孙策打下的基业,加上自己的能力,已经统一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也有极其强大的实力,而且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又在东吴做谋臣,孔明投奔孙权一定会得到重用的。可是他却没有这么选择,而是选择以自己的才华逆天而行,辅助刘备这个所谓的“明主”怪不得水镜先生司马德操在得知孔明投奔刘备时感叹道:卧龙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惜哉!
其二,就是在刘备死后他自己的一个选择,话说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700里大败回白帝城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故找来孔明、李严等一干重臣托孤,并且叮嘱孔明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已经体现出刘备希望孔明能成为成都之主的想法,虽然这可能是试探孔明的话语,但是,那是的孔明,只要他自己愿意,没人能阻挡他成为蜀汉之主,而且,凭借他的才华和能力,也没几个人会不服,
5 而他最终推上位的刘禅,则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只是为了自己的愚忠,为了他所谓的信念就放弃了这么大好的时机,何其不智啊,试想一下,若是孔明真的能够自领益州牧,那么,在政治和军事上他就不会受到如此多的掣肘,那么,三国的历史是否会改变还真是个未知之数。惜哉!
其三,就是在其后的北伐过程中,他对路线的选择了,一向求稳的孔明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给魏延万余精兵,出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出其不意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孔明则亲率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于潼关会师。本来这是一条很好的计策,可是孔明却认为此计谋太过凶险而没有采纳,导致后来六出祁山无果,反而劳民伤财,让蜀国国力骤降,退出了争霸的舞台。孔明之所以不想用此奇谋,主要是因为他的谨慎,可是,要知道,若是他能采纳这条计谋,那么很有可能就拿下了长安甚至席卷中原了,虽然会冒险,但是风险和利益是成正比的,之后魏国大将邓艾偷渡剑阁不也是极其凶险,百死一生吗?可是,就是因为他敢于冒此奇险,才能一举打垮蜀军,建立不世奇功。孔明就是因为缺少了这种霸气才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机会,留下了五丈原陨落前的遗憾。
孔明,这个多智而近妖的智星,就是因为他的几个重要决定的失误注定了他悲情的一生,惜哉!孔明!!
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下面要写的这个三国人物,可以说是后世学者争论最多的人了,
6 没错,他就是大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
对于曹操这个人物,从古到今,学者们对他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有的人认为他是英雄的化身,又有人认为他是奸诈狡猾的代名词,其实笔者认为,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不能否认他是一个英雄的事实。三国时期有名的相士许劭就曾经对曹操做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说他奸诈狡猾,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反对,《三国演义》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中官渡之战,曹操军队粮食吃紧了,这时袁绍手下的许攸叛变投靠曹操。许攸问曹操还有多少粮食,曹操说还有一年,许攸要曹操重新说,曹操改口还有半年。这时许攸说“你是不是不想赢了,怎么不说实话”,曹操这才表示只剩下一个月了。曹操的狡猾在这个故事里表现得很生动。其二,在与刘备争夺汉中,曹操怕人行刺,告诉护卫说自己梦中杀人。之后曹操在睡觉时突然站起来,拔刀杀死为他盖被子的侍从,然后又躺下。过了一会儿,曹操起床,看到倒在床边的侍从装作很惊讶,还哭起来说这个侍从跟随他好多年,一直尽心尽力,所以要厚葬这个侍从。其人之奸诈,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笔者想说的还是他作为一个乱世英雄给我留下印象。 首先,他是一个十分懂得把握机会的人。
曹操,这个宦臣之后(曹操本姓夏侯,其父曹嵩为宦臣曹腾养子)。在那个年代原本是不会被人所尊重的,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尴尬而沉沦,而是不断发奋,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能文能武的有为之人,希望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有所建树,终于,他
7 的机会来了,黄巾之乱,给了他一个崛起的机会,也是凭借这个机会,他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了他辉煌而传奇的一生。当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骑都尉,但是就是因为在剿灭黄巾的平乱战争中表现突出,才一路青云直上官拜典军校尉,掌握了部分兵权。当然,在后来刺杀董卓失败后,他果断的逃回老家陈留,抓住了天下即将大乱的契机,借助家族在陈留的势力和夏侯氏的帮助迅速壮大自己的势力,并且在当时的情况下竖起“忠义”大旗发矫诏讨伐董卓,天下英雄云集响应,曹操也借此募集了大量兵士,同时也得到了数位猛将,为今后的霸业积蓄了实力。
其二,他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人。
曹操,虽然说有很多的性格缺陷,但是,他始终有一颗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心,借献宝刀之际刺杀董卓,是为了除去这个专权于朝廷的佞臣,颁布屯田令,是为了在保证不过于劳民伤财的情况下能够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军需,至于统一天下的志向和努力,是为了将百姓从战火连天乱世中解救出来,(虽然其中不乏他自己的私心在其中,但是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其三,他是一个很懂得治国的君主。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的历史,群雄逐鹿,诸侯并起,大大小小的势力数不胜数,各个势力的君主更是更迭不断,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论是小霸王孙策,还是东吴大帝孙权,不论是四世三公的袁绍,还是有皇叔之名的刘备……单论治国才华,没有一个人能够出其左右,在那个时代,各个诸侯相互争夺地盘,只有曹操的势
8 力在逐步扩大,而且在他统治的地区,人民生活也是最稳定的。后来的三足鼎立时期,也是因为后方的稳定,和曹操的安排与治理,才让魏国成了当时势力最强的国家。治世之能臣,名副其实。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夜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这首《历史的天空》,是电视剧版《三国演义》的片尾曲,演绎出多少情感,它让我对三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会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如一坛美酒,逐渐发酵,弥久留香……
9
第六篇:国演义第二十七回读后感_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读后感_1000字
今天我阅读了《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却说曹操部下诸将中,自张辽而外,只有徐晃与云长交厚,其余亦皆敬服;独蔡阳不服关公,故今日闻其去,欲往追之。操曰:“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遂叱退蔡阳,不令去赶。程昱曰:“丞相待关某甚厚,今彼不辞而去,乱言片楮,冒渎钧威,其罪大矣。若纵之使归袁绍,是与虎添翼也。不若追而杀了,以绝后患。”操曰:“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后日记念。”张辽领命,单骑先往。曹操引数十骑随后而来。却说云长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本是赶不上;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忽听背后有人大叫:“云长且慢行!”回头视之,见张辽拍马而至。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丞相知兄远行,欲来相送,特先使我请住台驾,别无他意。”关公曰:“便是丞相铁骑来,吾愿决一死战!”遂立马于桥上望之。见曹操引数十骑,飞奔前来,背后乃是许褚、徐晃、于禁、李典之辈。操见关公横刀立马于桥上,令诸将勒住马匹,左右排开。关公见众人手中皆无军器,方始放心。操曰:“云长行何太速?”关公于马上欠身答曰:“关某前曾禀过丞相。今故主在河北,不由某不急去。累次造府,不得参见,故拜书告辞,封金挂印,纳还丞相。望丞相勿忘昔日之言。”操曰:“吾欲取信于天下,安肯有负前言。恐将军途中乏用,特具路资相送。”一将便从马上托过黄金一盘。关公曰:“累蒙恩赐,尚有余资。留此黄金以赏将士。”操曰:“特以少酬大功于万一,何必推辞?”关公曰:“区区微劳,何足挂齿。”操笑曰:“云长天下义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锦袍一领,略表寸心。”令一将下马,双手捧袍过来。云长恐有他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勒马回头称谢曰:“蒙丞相赐袍,异日更得相会。”遂下桥望北而去。许褚曰:“此人无礼太甚,何不擒之?”操曰:“彼一人一骑,吾数十余人,安得不疑?吾言既出,不可追也。”曹操自引众将回城,于路叹想云长不已。曹操率部下众将前去为关羽送行。关羽在前往河北的路途中,经历五个关口,守关将有意拦阻关羽,均被关羽所杀。
在生活中:我要勇敢的面对任何困难,绝对不退缩,做任何事情绝对不能鲁莽行事,要考虑清楚,要考虑这样做的后果,这样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拿破仑曾经说过:“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要首先想到怎么才能克服它,绝对不要想要去逃避它。
在学习中:我要勤奋、努力的学习,不要因为有一些难题不会就不去管了,而要努力的想办法去克服它,去战胜它,这样才有可能克服这个难题,从而获得成功。刘向曾经说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珍惜时间,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