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22-09-09 01:12:55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371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安全文化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确保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本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修养和安全意识,改进其安全行为,确保企业的安全基础进一步牢固,形成稳定、良性、长治久安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局面,形成适应于本公司的安全文化属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安全文化建设思想

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营造我公司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和安全文化氛围,建设个性鲜明的安全文化,实现我公司的自主安全管理,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为实现本质安全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通过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专项活动工作,提高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班组的安全文化氛围,切实消除可能发生对人身、设备造成伤害的各类不安全因素,消除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员工反违章意识,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以公司“无违章创建”目标为中心,确保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公司与部门的《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认真扎实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创建工作,力争达到公司的要求和标准,促使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

为确保电气专业20xx年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专项活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电气专业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组长:xxx

成员:xx

职责:领导推动电气专业20xx年安全文化建设专项活动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明确电气专业20xx年安全文化建设专项活动职责分工,负责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审议制订专业电气专业20xx年安全文化建设专项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四、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1、建立完善安全机制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应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灵魂,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精髓,“以人为本”为核心。因此完善机制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1)强化安全监督机制

2)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3)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4)建立安全检查评比机制

2、全面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

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是班组管理的首要问题,也是班组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电力生产时连续不断的,因此我们要时时关注不安全因素,做好预防措施,控制好危险点和危险源,确保生产安全有序的进行。

3、努力提高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

“违章、麻痹、不负责任”是对安全生产的最大危害,而提高安全意识便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班组每个员工都应该提高其安全意识。班组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定期进行充实更新通过各种安全活动使其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让习惯性违章变成习惯性遵章,从员工自我保护的角度把“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的意识,进一步到“我会安全”。

第二篇: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建立供电所安全文化,这是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理论和企业文化理念。如果能推进这种管理理论和管理理念,应该说是供电所安全管理的创新和发展。供电所作为县级供电企业而对农村供电的直接窗口部门,担负着各自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其安全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县级供电企业以及上级的安全生产目标。因此,认真探析供电所安全文化建设对强化供电所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开展供电所安全文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安全文化建设用通俗话讲就是从实际出发,用优化的安全理念去整合既有的安全管理资源。安全说到底是人与物相互作用的状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需要科技进步,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一般用管理手段。在一定科技水平基础上,由于管理手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若使每一个人,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时时、事事、处处都在监督之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甚至不可能做到。由于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等深层次人的因素,因此它弥补了管理手段的不是。因此,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要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氛围

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供电所或县级供电企业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有许多东西需要去探析思考。比如:我们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环境、行为规范等如何与安全工作理念对接,我们的安全行为规范具体有哪些内容,在行为养成上抓哪些工作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只靠少数人去研究思考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因此,首先要县局(公司)努力营造一种安全文化建设的氛围,安全管理的研究氛围,集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促进县局(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只有这样,供电所安全文化建设才有一个导向,参与度才会加强。

三、构建供电所的安全文化理论体系

常规上讲,供电所安全文化的结构为一个中心三个层次。一个中心见供电所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供电所安全文化是从供电所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反过来它又促进供电所的安全生产经营,使供电所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供电所的安全文化必须紧紧围绕供电所的安全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来运转。三个层次即观念层、制度层、物质层,其中观念层是核心。

观念层文化是指供电所在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供电所安全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念。它包括供电所的经营理念、安全生产方针、优质服务精神及良好的工作作风。

制度层文化是指供电所在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供电所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组织规范(体系)。供电所安全方面的组织体系包括组织保证体系(安全责任制、安全监督制、三级安全网工作制等);教育保证系统(人员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安全素质考核、安全活动管理等);管理保护系统(安全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及管理制度等);激励系统(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竞赛、安全奖惩、违章违规管理等)。

物质层文化是指供电所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作为观念载体的那部分物质。比如供电所的安全标志、安全标准色、安全工器具及良好的安全设施。另外,供电所的安全形象也很大程度取绝于保障安全的物质层文化。所以,搞好供电所安全文化的物质层文化建设对确保安全生产,树立供电所的安全形象十分重要。

四、供电所安全文化建设应正确面对和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一)、提高员工素质问题

供电所的安全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员工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一般来说,文化、技术水平高的人,认识和掌握生产客观规律的能力比较强,因而较容易增强其自觉地按安全生产规律办事的意识;相反,如果文化、技术水平低,势必影响其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因而,也会影响供电所安全文化的意识。员工良好的政治、文化、技术素质是建设供电所安全文化最重要、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因此,供电所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在提高员工素质上下功夫,加强各种培训、考试考核,使员工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的技能。

二)、安全思想工作的问题

供电所安全文化与供电所安全思想工作两者都属于软管理的领域,其软管理的对象都是员工及其思想,根本目的都在于通过解决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来排除心理障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安全生产。

三)、加强安全管理的问题

供电所安全管理包括对人、设备、生产流程在内的广泛的系统管理。而供电所安全文化,则是一种供电所在安全方面的文化管理,它是一种软管理;这种文化管理强调感情投资、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它通过供电所安全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行为规范。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管理的强制力都难以导致人的亲和力与创造力的生成,只有文化管理的提升的文化力才会导致环境和谐与人的最高境界的生成,并具有永远的生命力。因此,将供电所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传统的供电所安全管理基础上,加入管理模式和内涵,使硬件管理与软管理相配合,互为补充,就能更好地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提高供电所的安全生产。

四)、供电所人文环境问题

良好的供电所人文环境,不仅能促进安全生产,同时,也代表了供电所的环境形象和文化品位。供电所的人文环境不仅在于供电所的硬环境,包括清洁工整的车间、工器具室、规范漂亮的办公楼,还在于供电所的软环境,包括供电所的文化氛围,员工的精神风貌。供电所的安全文明化寓意在人文环境中,良好的供电所人文环境熏陶出具有安全文化的员工。目前省公司在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很多供电所都十分注意人文环境的改善,将企业环境和企业安全生产对员工的向心力联系起来,同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以优美的工作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凝聚职工。由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特殊重要性,所以必须对供电所的人文环境进行整洁和建设,开展生产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供电所规范化管理、文明单位建设、服务示范窗口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使供电所的面貌焕然一新,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认识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心要性,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各种问题,供电所员工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将安全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度为自觉的安全理念,我想供电所的安全生产管理会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大系统实施方案

山西昔阳丰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煤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现场会的各项要求,确保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立完善“六大系统”的重要意义及总体目标

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以超前预防为主的“防灾”和以应急避险为主的“减灾”的有机统一;是既要防范事故发生、也要降低事故危害程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的要求;是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的有力举措。

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总体目标要求是:用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全面推广人员定位系统;不断提高通信、压风、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建立健全应急避险设施。到2015年建立完成“六大系统”,并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

二、建立完善“六大系统”的基本要求及主要任务

1、用好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立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加强设备和系统维护,及时升级、拓

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加快监控系统区域联网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网络和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其监测、控制和避险预警作用。所有矿井必须立即按照规定配足井下瓦斯、CO等监测传感器,定期对其进行调校,保证监控准确有效。通过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为煤矿安全管理和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必须按规定时刻保持完好和正常工作状态。

2、全面推广矿井人员管理(定位)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成果,建立完善井下人员管理(定位)系统,加强入井人员管理,随时准确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健全机构和相关制度,积极稳妥做好系统推广和在用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在用系统必须符合AQ1048-2007的要求;强化维护维修,依法规范服务,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防治超定员作业、监督领导干部下井带班等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系统在现场管理和预防事故方面的功能。通过建立健全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煤矿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及时有效避险。于2011年底之前全面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3、加快推进建立健全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建立三级紧急避险系统:一要为井下作业人员配备随身携带的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入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个体防护,为灾变发生后人员快速脱险到达安全避灾地点提供支持,构成井下第一级紧急避险;二要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和局部区域设置移动式救生舱或建设临时避难硐室,配备一

定数量的食物、饮水和呼吸支持系统,使逃生人员能够就近快速进入安全环境紧急避险,构成井下第二级区域避险;三要在采区上下山附近或井底车场建设固定式避难所,利用贯穿岩层到达地面的钻孔或井下自生氧装置以及压风、供水、通讯等系统为避难所内持续输送氧气和洁净水,实现通讯、环境监测等功能,具备可靠等待救援的能力,为整个采区或矿井避灾人员提供应急避难空间,构成井下第三级紧急避险。通过建立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现煤矿井下灾害突发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2015年底前完成建设;

4、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按照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时期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压风自救系统。所有矿井必须安装地面压风系统,空压机必须安装在地面;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及回风道有人作业等处设置压风自救装置。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在井下发生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2013年底前必须全面完成压风自救系统的完善工作。

5、进一步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各煤矿企业必须按照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都能够实现在灾变时期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井下供水系统。永久性防尘水池容量必须满足用水量要求,并设有备用水池;供水管路应敷设到所有能产生粉尘和沉积粉尘的地点,并且在需要用水冲洗和喷雾的巷道内按规定间距装设三通及阀门;要加强管路维护,保证阀门开关灵活。通过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害发生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

2014年底前煤矿必须全面完成供水施救系统的完善工作。

6、进一步完善通讯联络系统:各煤矿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主要硐室、采掘作业地点设置联络电话,且重要场所的电话必须采用直通式电话;要依靠科技进步,研究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使有线和无线通讯系统互为备用,提高井下通讯系统的可靠性和抗灾变能力;要在采区、水平、矿井等高点设置电话,保证发生水灾时能够为被困人员提供通信联络。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2012年底前煤矿必须全面完成通信联络系统的完善工作。

三、建立完善“六大系统”的实施步骤

建立完善“六大系统”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制定实施方案阶段。此阶段要求煤矿企业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对“六大系统”的要求,对照各煤矿“六大系统”的现状,找出自身存在差距和问题,分系统制定解决问题和弥补差距的实施方案。对于先期实施紧急避险系统试点的国有重点煤矿企业,要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借鉴全国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矿井采掘布置的特点,设计制定移动救生舱、临时躲避硐的设置方案和固定避难所的建设方案。“六大系统”的建立完善方案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进行编制,必要时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2、执行实施方案阶段。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节点和工程进度组织实施,按照一工程一措施的原则,编制每个系统建设施工期间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同时要制定建设和完善期间系统停止运行的临时应急预案,尽量减少由于施工影响系统运行的时间,确保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

3、验收实施结果阶段。按基本要求对列入内完成的系统要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各单位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及规程的相关要求提前制定好各系统的检查验收标准,凡标准中有量化指标规定的系统,在检查验收时必须检验其实测数据;对于暂时没有国家标准量化指标规定的紧急避险系统,要按照井下区域作业人员数量及主要灾害威胁等情况,制定符合本矿井区域的标准,并按此标准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结果要以验收总结报告形式报送省局。

四、建立完善“六大系统”的保障措施

1、组织制度保障。各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和职责。煤矿企业要成立“六大系统”建设领导机构,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制定企业整体建设规划和奖惩考核办法,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2、队伍资金保障。煤矿企业要按照“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目标、任务、进度等要求,合理安排建设的前期调研、设计、论证等队伍和人员;中期要安排好施工、监理、检查等队伍和人员;施工后期要安排好验收、试验等队伍和人员。要在方案中做出所有系统建设完善的各个阶段的预算,并从煤矿安全费用中列支,保证资金、物资及时到位。建设及完善过程要科学组织施工、掌握施工进度、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3、技术装备保障。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六大系统”装备及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尤其要注重对煤矿井下能够实施各类事故全天候综合救援平台的研究(如救援机器人等)。对当前建立完善“六大系统”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否则一律不得下井使用。

山西昔阳丰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山西昔阳丰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一年一月二日

第四篇: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

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

为落实省委会部署,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点任务 (一)居住品质提升 1.老旧小区改造。全省完成改造 15 万户 2000 年以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启动 2000 年至 2005 年间建成、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老旧小区改造。鼓励各地推进连线成片改造,统筹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设成“完整社区”。

2.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对建成时间长、整体环境差、结构安全等级低的棚户区(危旧房),推动成片区改造;推广安置型商品房建设模式,全省新开工60 个征迁改造项目。对零星危旧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建、适当补助的原则,推进综合整治和改造。

3.房屋安全专项治理。完善全省房屋安全管理平台,所有房屋建立“一楼一档”“健康绿码”。推动暂时清人封房的重大安全隐患房屋长效处置,及时消除经营性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基本建立房屋安全常态化管理体系。

(二)交通品质提升 4.城市道路。各地市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优化城市道路功能和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加快编制完善城市快速路建设方案并尽快启动建设,推进国省干线城镇过境段与城市快速路的融合衔接。在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增设一批互通口,提高交通疏散能力。

5.农村公路。加快“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重点实施县道三级公路、县乡道“单改双”等建设,有序推进连通较大自然村公路建设,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 公里。

6.公共交通。地铁 6 号线首通段、地铁 3 号线首通段开通试运营,地铁 5 号线一期首通段轨通。开展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推进公交首末站和枢纽站、公交专用道建设,推广新能源车辆,全省新增公交线路 50 条,延伸优化 100 条。巩固村村通客车成果,推动城镇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乡镇延伸,引导具备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各地市至少改造完成 1 条。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建设,整合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商务等农村物流资源,培育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7.公共停车设施。重点针对居住区、公园景区、历史街区、医院、中小学、地铁站点等区域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盘活现有停车资源,新建成一批立体停车库。启动建设 5 处大型换乘停车场。全省新增 2 万个以上路外公共停车泊位。

8.慢行系统。开展人行道、街道的全要素整理,构建遮阳避雨、安全舒适、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完善的步行系统,形成连接绿道,串联山水、景点、商圈的城市慢行示范区,各市、县各推进 1 个以上慢行示范区建设。

9.交通整治。实施道路微循环、路口微改造、信号灯优化等整治,提升通行效率,全省推进 50 条以上主次干道“微整治”。依托地铁站点、大型公建、商业综合体,全省推进 30 处具有公交换乘、停车等功能的交通“微枢纽”。开展电动自行车及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放专项整治。推动开展车路协同试点。推进跨江跨河、技术复杂桥梁的智能监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三)水环境品质提升 10.排水防涝。各地市各选择 1 处易涝低洼区域,结合滞洪整治,建设雨洪公园。强化城市易涝点隐患整治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全省新改建雨水管网(渠)750 公里。推进高水高排等大型防洪工程建设。推动排水管网排查、疏浚、修复、建档等工作。

11.城市供水。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完善,全省新改建供水管网 800 公里,各地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0%以内。所有市、县完成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有条件的市、县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提升水源可靠度。

12.农村饮用水。积极推进县(市、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在基本完成“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摸底排查、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边界标志设立、生态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

1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继续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收集率和处理率,巩固提升地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全省新建改造修复市县

生活污水管网 900 公里,各设市城市完成省级下达的污水集中收集率和进水 BOD浓度目标。推进 5 个污水处理厂扩容及提升改造,增加污水处理能力 40 万吨/日。市县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以上。

14.。

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面推行以县域为单位,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管网铺设和运行管护整体打捆打包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流域 50%的县(市、区)实行市场化运营管理,全省新建乡镇污水配套管网 750 公里以上。

1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 500 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四)风貌品质提升 16.城市园林绿化。以城镇周边森林、水系、苗圃、农田为载体,全省新建、改造提升 9 平方公里以上郊野公园和公园绿地 900 公顷、福道 1000 公里。每个县(市、区)分别各完成 5 处“串珠公园”“口袋公园”和 5 处立体绿化建设。实施拆墙透绿工程,推动临路临街实体围墙改为开放式空间或透空围栏。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全省再创建一批国家园林城市(县城)。

17.城乡建筑风貌。推进城市中心区、滨水地带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每个地市至少启动 1 项设计工作。落实农民建房用地保障,规范宅基地审批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所有县(市、区)完成具有地域风貌的建筑立面图集编制,新建农房审批按图集管控。开展 10 个县(片区)“崇尚集约建房”建设,全省再整治既有裸房 10 万栋。

18.魅力休闲空间。鼓励市县大力挖掘海湾岛礁、江水区域、沙滩、湿地、地质地貌、古树名木、山体植被等具有独特风貌的资源,推进魅力空间建设。充分利用河道沿岸现有公园、步道等设施,建设亲水步道、运动慢跑道或休闲骑行道。在街头绿地、社区公园等开放空间,合理配建儿童、全民健身设施。加强滨海岸线环境整治提升,启动若干滨海风景观光道建设前期工作。

19.城市夜景照明。强化和提升重要节点、走廊夜景照明品位,有序清理城市中心区主次干道霓虹灯、LED 走字屏等。实施城区道路路灯节能化改造工程,全省推进 LED 节能改造 2 万盏以上。

20.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各地市本级和各县(市)分别至少推进 1 条历史文化街区或传统街巷保护和整治提升。各地市各至少推进 6 个名镇名村或传统村落保

护和整治提升。各地市再认定公布一批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完成一批历史建筑修缮和活化利用。

(五)管理品质提升 21.。

城市网格化管理。各地市整合或共享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鼓励市级平台向县(市、区)延伸,形成“一张网”。健全巡查移送监督考核机制,各县(市、区)建立健全网格员巡查队伍,以城市规划区内镇街、村居、路网等划定网格单元,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打非治违”、建筑垃圾、亮化绿化、消防安全等纳入网格巡查范围。

22.杆线设施整治。加快推进各类杆(塔)共杆建设,重要节点推广多功能智慧杆,全省更新主干道路灯杆 1 万根。制定公共空间“多杆合一”建设改造标准,各地市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实施杆线、箱柜专项清理。推进村庄杆线规整,拔除、清理村庄废弃杆塔、线路,引导合理共杆。

2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省建成 15 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建成大件垃圾处理厂。建成集垃圾焚烧、飞灰处置和餐厨垃圾等处理设施为一体的垃圾协同处置基地。未启动垃圾焚烧厂建设的县(市),启动区域联建焚烧厂或通过外运周边处置等方式,加快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24.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各地市各新增 1 个县(市、区)以县域为单位,将村庄保洁、垃圾转运、农村公厕管护等打捆打包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各县(市、区)推动 1 个乡镇全镇域落实分类机制,不断扩大分类覆盖面。

25.村庄清洁行动。拓展优化“三清一改”内容,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结合“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和爱国卫生运动,健全长效保洁机制。

26.绿盈乡村建设。梯次推进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乡村生态振兴村建设。加大专业指导服务力度,帮助基层找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短板弱项,统筹项目资金,加快实施一批提升工程,全省建成 1500 个绿盈乡村。

(六)启动建设一批样板工程 27.10 个新区(组团)建设样板。各地市各集中谋划建设 1 个新区(组团)区域,建立工作联盟,创新建设模式与机制,优先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海绵城市、绿化花化等一批重大项目,突出产城融合和品质提升,打造城乡建设新标杆。

28.10 个地市老城更新样板。各地市在城市中心区域各抓 1 个老城更新样板,在推进老旧小区、老旧街区片区改造的同时,对建成时间长、整体环境差、公共配套弱、街景街貌脏乱差的老城街区片区和棚户区开展城市更新。

29.10 个县城品质提升样板。各地市各抓 1 个县城品质提升样板,重点选择老旧县城中心地区,包括传统商业街区、棚户区和零星危旧房及周边环境开展整治。

30.10 个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各地市各选择 1 个乡镇所在地集镇开展环境整治,打造人文气息浓厚、地域特色彰显、社区治理有序的宜居集镇。精选一定规模、资源良好的集镇居民集中区,进行微整治、微改造。完善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配套建设居民交流休闲空间,植入地域特色文化,活化利用老旧建筑,提升既有建筑风貌,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31.10 个新时代农村社区建设样板。各地市各抓 1 个以上新时代农村社区建设样板,精选依山傍水、周边风景资源良好的新增建设用地,适度降低容积率,突出地域建筑风貌,配套建设休闲交流公共空间,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打造宜居农村社区。

32.10 个花漾街区建设样板。各地市各选择 1 个商业集中、人流密集老城区的重要节点,推进街道、广场、零星杂地、街头小绿地等综合整治,强化绿化花化彩化和休闲绿地广场建设。

33.10 条特色园 林风情道路建设样板。各地市各启动 1 条特色园林风情道路建设,在新建和改造道路工程中,多用市树、乡土树种和适生树种,突出植物特色,打造舒适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34.10 条城市主干道整治样板。各地市各抓 1 条城市主干道整治样板,推进道路平整度提升、井盖治理、路口微改造和辅道改造、绿波通行、街巷微循环改造等。

35.10 个水环境综合治理区域样板。各地市各推进 1 个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整治,重点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结合防洪排涝、滞洪区整治等,建设雨洪公园。

36.10 个城市精细化管理街区样板。各地市各抓 1 条城市精细化管理街区,健全街区管理体制机制,围绕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分类、广告牌匾、车辆停放、秩序管理、道路交通设施管护、公共空间治理、立面整治、工地管理、绿化亮化等方面进行创建。

二、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省级成立城乡建设品质提升总指挥部,由省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下设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两个分项指挥部,由省分管领导牵头负责、任指挥长,办公室分别挂靠省住建厅、农业农村厅,抽调相关单位人员集中办公,负责推进日常具体工作。两个分项指挥部要加大统筹协调推进力度,每月通报进展,每季度召开现场会或交流会。各市、县(区)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按照“难、硬、重、新”行动要求,细化制订工作计划,定期协调推动,解决突出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前置条件,压减报建审批时间。加快规划选址、用地、用海、环评、水土保持等前期工作,加大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资金落实等推进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对进度落后的项目,要明确责任单位,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

(三)落实资金保障。各地要结合发展基础和财力状况,多渠道加大投入,合理保障建设运维资金。省级调整优化专项支出结构,按轻重缓急,分年度在省级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加强对县(市)的正向激励,各地市也要加大激励资金投入。在省级下达的专项债务限额内,各地可申请专项债券资金用于城乡建设项目。

(四)培育壮大城建融资平台。成立省级融资专家团队,为各地提供咨询服务。支持各地政府盘活现有存量闲置资产,支持对已建成且具备收益的基础设施,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新项目资本金。发挥保险资金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城乡建设项目提供融资。

(五)加强人才和技术 保障。支持部门与高校、金融机构、企业等单位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组织一批熟悉工程建设、投融资等业务的技术人才赴县(市、区)挂职服务。支持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置业、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

优惠政策。建立专家顾问团,指导项目设计、施工、管理、评估,编制相关技术导则和标准。

(六)加强督导考核。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工作纳入省政府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省对地市绩效考评指标内容,省住建厅、农业农村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日常督查,省政府督查室、省效能办要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督办和察访核验。建立考核与奖励相挂钩机制,对典型示范项目,省级财政给予正向激励奖励。

第五篇: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和减少事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活动主题

长知识、强意识、善管理、压事故、保平安。

三、活动内容

(一)构建校园安全物质文化

从优化校区规划与建设入手,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汶川地震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科学规划校园建筑设施布局,严格实行校园功能分区,严格进行建筑项目“三同时”审查,确保校园安全设施“三达标”、“三落实”。

“三达标”即:校舍建筑安全达标――无地灾隐患,无危房、危墙、危坎,有校门和围墙;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堂和厕所;有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校园警务(门卫)室,按规定配备卫生室。

校园设施设备安全达标――有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且无安全隐患的体育场所和活动器材,有合符规范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水带、应急灯等)、防雷设施,有校园报警点等物防设施,有必要的技防设备。校园饮用水源、水质、供水设施达标,校车及驾驶人员合符相关规定。校园内门、窗、讲台、课桌凳、学生床铺等完好整洁、美观。

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达标――临近公路的校门口有交通警示标志、标线和标牌,周边池塘、渠堰要有安全围栏和标识,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和危化物品仓库、经营站,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无无证经营的小摊点等,环境洁净,绿化美化好。

“三落实”即:校园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学校门卫、学生公寓、学校食堂食店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要落实,要有相应的职能职责要求,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校园安全宣传阵地落实――有固定的校园安全宣传专栏,有季节性校园安全宣传标语,有校园安全隐患警示标志,有班级安全宣传栏,具有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教育教材落实――校校有安全教育教师用书和教学光盘,班班有一套学生用书和挂图。要落实安全教育课时和师资,做到有计划和总结,有教案或讲义、有知识检测和考核。

(二)创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

结合学校实际,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安全台帐、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分解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网络。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逐步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科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1、建立完善学校安全隐患台帐,要按照隐患程度分门别类建立台帐,跟踪整改,把握动态,定期排患。

2、建立和完善学校行政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安全投入制度、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制度、师生外出活动安全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档案室安全管理制度、会计室安全管理制度、卫生室安全管理制度、临时用工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制度等。

3、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务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各功能教室安全管理制度、体育课及各类教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考评制度等。

4、建立和落实校舍安全管理、板房安全管理及重建恢复过程中拆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高效高质和平安重建。

5、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新生报到安全管理制度、学生缺课登记核查制度、学校楼道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校车安全管理制度、锅炉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等。

6、建立和完善校园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包括:食物(饮用水)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治安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要简明、科学、实用,并根据情况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完善。

(三)规范校园安全行为文化

1、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工作原则;坚持把安全工作纳入对基层的目标考核,实行校园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广元市教育局20xx年下发的8种表册做到安全工作周检查、月报告、季研究制度,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日志;实行校园定期消杀,开展实行校园安全卫生评比考核制度;实行安全隐患整改承诺等。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共同做好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管理工作。

2、规范安全教育行为。校校有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有安全教育计划、总结、光碟和教材,挂图和宣传标贴,班班有学校安全教育专(兼)职教师,安全教育纳入课表。通过“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征文比赛、安全知识竞赛、文娱汇演、书画展、安全歌谣创作、小手拉大手、安全文明岗、安全宣传队、校园小交警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在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场合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规范教职工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辱骂和歧视差生。

3、规范学生安全行为。通过团委会、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在校内设立文明监督岗、课外活动安全岗、安全监督员等,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系列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和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行为的实施,规范学生在课堂上下、校园内外的学习、生活行为,让学生懂得健康平安应从细节做起的道理,懂得遵纪守法,懂得用制度和规范来约束自己,懂得礼貌与忍让,懂得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不讲伤害别人的话,不做伤害别人的事,学会自我保护,自求平安。

四、活动时间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从20xx年开始至20xx年6月结束,历时一年半,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xx年3月至4月底,为安全文化的宣传发动阶段。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利用学校灾后重建的契机,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

第二阶段,从20xx年4月――20xx年4月为全面安全制度文化实施阶段要把安全基础设施纳入灾后重建一并进行,不断完善和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教育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增强安全事故防范能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阶段,从20xx年5月――6月底,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总结阶段。全面总结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经验,评比表彰先进学校、先进县区和先进个人。

五、活动目标

力争用一年半的时间,全面建立起规范化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消除校园硬件设施方面的重大隐患,在学生中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提高,全市学校安全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校园安全事故和伤亡人数明显下降。

《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