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工作方案(推荐5篇)

时间:2022-07-20 23:35:5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4885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工作方案(推荐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工作方案(推荐5篇)》。

第一篇:预算部工作细则及规划

中港建设 共4页

预 结 算 部 工 作 细 则 与 规 划

一、 工作细则:

在中港建设公司领导下,积极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1. 熟悉掌握建筑工程发包、承包计价管理及成本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

2. 熟悉掌握我国现行工程项目投资构成和工程造价的构成;具备建筑安装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知识。

3. 熟悉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设部2011第107号部令;

4.熟悉掌握建筑识图、建筑构造、水电设备、施工机械、建筑材料(项目、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基础知识;

5.熟悉掌握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方法、工艺标准、工程质量标准和安全技术措施;

6. 熟悉掌握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本知识。

7. 熟悉掌握有关建设工程定额(额定消耗定额标准)、(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基价);预算编制说明,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工程量计算规则;方法、计算标准和应用各种专业定额。

8.掌握建筑安装施工合同知识。

9.严格执行建标2005-69号文件《建设工程概预算人员行业自律的通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二、预算部工作规划:

1.做好;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等方面条件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对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合理性与建设的可能性给予评估为公司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 做好;进行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的编制,会在形成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概算的编制;

3. 做好;在施工图设计基础上根据施工图纸和说明书结合现场勘查、及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熟练运用定额编制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预算及其工料分析。

4. 应熟悉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收集掌握价格信息,适应建筑工程市场造价的动态管理。按照各个施工所在地的工程造价信息调整人、工、机的价格与调整系数;

5.应收集整理工程项目的各种资料进行竣工决算的编制;

6. 应依据建设部2011第107号部令;《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编制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标底;投标报价的工程量清单文件。

7. 应审查招标、投标方及施工单位在清单报价、预算报价中多列项目或少列项目,多列数量或少列数量;多列措施项目、费用项目或少列措施项目、费用项目;有无重计、漏计、多计的现象及增减原因。

8.应灵活使用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报价的方法和技巧,

9. 应按照《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进行竣工结算并按照工程合同价款的约定做好工程价款的调整。在合同协议、竣工结算中灵活使用索赔与反索赔技巧

10. 应编制工程项目发、承包费用计划,在施工阶段通过比较、分析、预测、纠偏和检查。实现工程成本的控制。

11.熟练使用OFS办公系列软件,熟练使用建筑制图工程软件、熟练使用图形算量,钢筋算量等建筑、安装工程的系列软件、熟练使用各种消耗定额、预算基价的定额、编制简单的电算程序。

12.能够克服困难积极参加各项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当好公司领导的参谋,卓有成效的完成本岗工作。

预算部总体工作思路

为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的方针目标,我们确定努力践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居安思危理念。“敢为人先、永不懈怠”、 实施“经济效益为一条主线”即精细化管理模式。努力实现“行业领先,常态优秀”的工作目标。

一、推贯:“两套理念”即遵循九大工作准则和倡导九大安全理念。

(1)九大工作准则;

1)持之以恒。2)用心做事。3)从小事抓起。4)要事第一。

5)化繁为简。6)关注细节。7)一切皆有可能。8)没有任何借口。

9)思致高远,行之稳健。

(2)九大安全观念;

1)让安全成为习惯2)经得起不检查,牢记保自己就是保全局,为全局就是为自己。3)严在管,重在理,理其所需,重于管其所违。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4)永远有时间安全地工作。5)安全是1,其它都是零,没有安全其它再多也是零。6)安全无大小。大处讲安全,小处更要讲安全。7)安全来自严谨。一点不差,差一点也不行。8)放掉一个安全隐患就等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9)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3)贯穿“三大纲领”,即“科学管理、优质创新、成效彰显”的工作方针;“大局为重、安全为先、服务为本、稳健为根”工作理念;“工作讲思路、抓关键,办事讲程序、抓规范,落实讲标准、抓细

节,服务讲品质、抓重点的”工作指南。

(4)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由软件管理向硬件管理转变;由软性管理向硬性管理转变。

(5)强化“五精意识”精密谋划、精心组织、精确作业、精打细算、精益求精。

(6)推行:“六何”工作法,即无论做何事,首先都问一下为何要做、不做行不行。如何做,进而明确何人做、何时做、从何做以及如何做。

(7)把控“七个要点”即做的标准,何人做,何时做,从何做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不把控要点就达不到目标效果。

(8)遵循“八就准则”即:想就想透、定就定细、看就看准、听就听清、问就问明、说就说全、走就走到、干就干实。

(9)狠抓“九项重点”即逐级负责、干部作风、队伍素质、基础管理、过程控制、责任落实、科技兴部、效益形象、和谐建设。

(10)把握“十字要核”,即责任、程序、创新、执行、落实。

下 周 工 作 安 排2014-6-7

努力完成公司交给的工作任务;争取在周末完成保定永新项

目的预估算工作。

第二篇:预算实施方案

李院初级中学

预算编制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财政部门“校财局管”改革的要求,为做好2011年我校预算编制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编制原则

1.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打赤字预算。

2.坚持编制综合预算,全面、完整反映学校预算内外收支。

3.坚持保工资、保运转,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4.坚持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强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年度预算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

5.坚持标准统一,口径一致,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二、编制程序

编制预算采取“二上二下”的程序。

1.学校根据区财政局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意见,编制基本情况、基础数据、经费概算和提供编制依据,上报区财政局。(简称“一上”)

2.区财政局对学校编制上报的基本情况、基础数据、经费概算和提供的编制依据进行初审,审核后,将具体意见、编制口径和预算控制指标下达学校。(简称“一下”)

3.学校根据区财政局下达的具体意见、编制口径和预算控制指标,编制正式预算,上报到区财政局。(简称“二上”)

4.区财政局对学校编制上报的正式预算进行审核。批准后下达到学校执行。(简称“二下”)

三、编制口径

(一)收入编制口径

学校收入预算要全面、完整地在预算中反映。2011年学校预算收入包括上年结余收入,上级财政拨款、其他收入。

(二)支出编制口径

1、基本支出预算

(1)人员经费

按编制办核定的编制内实有在职人数和相关工资政策据实安排,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工资福利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社会保险缴费和其他工资等,具体如下:

基本工资:按组织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计算。

津补贴: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单位根据埇桥区2011年津补贴方案编制。

社会保险缴费:包括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在职人员按工资总额的6%编制,退休人员按退休费总额的8%编制。

其他工资:包括聘用人员经费(含津补贴及补助部分),按政策及财政下发指标数编制。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离退人员津补贴、抚恤和生活补助、住房公积金、独生子女费、其他等,具体如下:

离退休费:指学校退休人员经费,按在册退休人员及标准编制。

离退人员津补贴:根据埇桥区2011年津补贴方案编制。

抚恤和生活补助:按实际批文编制。

住房公积金:按在职人员工资总额的6-12%标准编制。

独生子女费:按单位实有在职人员的50%编制,标准为父母单方60元/人年。

(2)日常公用经费 :2011年日常公用经费按区财政局核定标准编制。

2、项目支出预算

项目支出预算是指学校为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如建造校园花园支出、修建校园围墙支出、打深水井支出、建造学生宿舍支出等。

李院初级中学 2011.2.2

第三篇:预算实施方案

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财政绩效管理体制,促进财政资金科学配置、高效使用,按照《x省委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结合我局实际,制定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完善机制、强化应用,建立健全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信息公开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支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1.编制项目绩效目标。按照“谁使用资金谁编制绩效目标”的原则,要求制定的绩效目标客观且可测量、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重点突出。

2.组织实施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3.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工作。

二、工作目标

建立工作机制,建立系统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工作规程和技术指标体系、考核考评制度、基础数据库等,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切实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实效,提升我局绩效管理整体水平。

三、主要任务

部门的绩效预算管理包括: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五个环节。

(一)事前绩效评估(评审)

组织开展项目评审,项目评审的肉容主要是项目立项的必要性、投入的经济合理性、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筹资的合规性等。

(二)绩效目标管理

结合实际全面设置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产出、成本,还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

1、绩效目标的内容和分类

(1)按照预算支出的范围和内容划分,包括基本支出绩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基本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基本支出在一定期限内对本部门(单位)正常运转的预期保障程度。一般不单独设定,而是纳入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统筹考虑。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项目建设的要求,设立并通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按照确定的职责,利用全部部门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

(2)按照时效性划分,包括中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

中长期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资金在跨度多年的计划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资金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2、绩效目标设定

绩效目标设定是指预算管理和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编制绩效目标并向县财政局报送绩效目标的过程。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绩效目标由项目负责股室设定。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在该项目纳入部门预算项目库之前编制,并按要求随同各部门项目库提交财政局;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在申报部门预算时编制,并按要求提交财政局。

绩效目标要能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标予以细化、量化描述,主要包括预期产出和预期效果。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描述,主要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绩效标准是设定绩效指标时所依据或参考的标准。一般包括历史标准、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和财政部认可的其他标准。

绩效目标设定的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或项目规划;部门中期财政规划;县财政局中期和年度预算管理要求;相关历史数据、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等;符合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依据。

(1)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方法:对项目的功能进行梳理,包括资金性质、预期投入、支出范围、实施内容、工作任务、受益对象等,明确项目的功能特性;依据项目的功能特性,预计项目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确定项目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对项目支出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从中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总体目标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并结合项目预期进展、预计投入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

(2)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方法:对部门(单位)的职能进行梳理,确定部门(单位)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结合部门(单位)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主要工作任务,预计部门(单位)在本年度内履职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将其确定为部门(单位)总体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依据部门(单位)总体目标,结合部门(单位)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确定每项工作任务预计要达到的产出和效果,从中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工作任务预期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确定绩效标准,并结合年度预算安排等情况,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

(三)绩效跟踪与运行监控

负责项目的股室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绩效跟踪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绩效管理主体根据确定的项目绩效目标,通过动态或定期采集项目管理信息和项目绩效运行信息,对项目管理的各相关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并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及时、系统地反映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项目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和实现程度,纠正绩效运行偏差,促进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1、绩效跟踪的内容

各业务股室要建立绩效跟踪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目标保障)、目标实现程度、目标偏差和纠偏情况等进行跟踪。

(1)目标保障情况。重点跟踪保障项目各阶段有效实施相关制度(包括基本制度、专项办法、管理措施)的完整性,项目实施中相关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其中:进度管理、资金拨付、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是目标保障情况跟踪的重点),以及目标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2)目标实现程度。重点跟踪预算执行情况,为完成绩效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成本消耗情况、项目管理及其完成情况,以及项目预期产出、效果等目标的完成进度情况等。

(3)目标偏差情况。跟踪重点目标在项目实施中的偏差度和影响度。

(4)目标纠偏情况。重点跟踪纠偏措施的制定和整改落实情况。

2、绩效跟踪的流程

绩效跟踪在预算项目启动后实施,实施跟踪的具体时间可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绩效跟踪次数一般为x-x次。绩效跟踪流程为:

(1)确定跟踪目标。在核对项目基本信息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相关绩效目标按类细化,并确定绩效跟踪的重点目标。

(2)开展绩效跟踪。依据确定的重点目标,对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实施绩效跟踪,归集跟踪信息,填制《绩效跟踪表(项目分阶段完成情况表)》。

(3)进行偏差分析。根据绩效跟踪信息,对照重点跟踪的目标,发现绩效运行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填制《绩效跟踪表(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纠偏表)》。

(4)提出纠偏路径。依据偏差分析,结合项目实际,提出实施纠偏的路径和方法,并填制《绩效跟踪表(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纠偏表)》。

(5)及时实施纠偏。绩效运行情况与设定的绩效目标要求发生较大偏离时,绩效跟踪主体应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偏。绩效运行有重大偏离的,绩效跟踪主体应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或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绩效跟踪发现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项目,要按规定调整执行或停止执行。

(6)形成跟踪结论。依据项目基本情况、目标设定情况、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绩效目标完成及偏差情况、存在问题及纠偏情况等,撰写《绩效跟踪结果报告》,形成跟踪结论。

负责项目的股室在完成绩效跟踪工作后的一个月内,将《绩效跟踪表(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纠偏表)》和《绩效跟踪结果报告》报送县财政局。

(四)绩效评价

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评价结果报送县财政局。

1、绩效评价内容

绩效目标与战略规划、事业发展的适应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包括项目投资、项目实施、成本控制、财务监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质量控制情况等;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保障措施及其执行情况;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预计产出、效果和影响力等。

2、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是依据细化量化的绩效目标而形成的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

评价指标包括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三方面。

实施评价时,应按照定性指标可衡量、定量指标应量化的要求,依据评价项目特点和评价工作需要,在绩效评价三级指标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逐级分解和细化。

3、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标准的规范和评价结果可相互比较。

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应量化,定性指标可衡量,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4、绩效评价指标标准

绩效评价指标标准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指标标准的选用应当坚持客观公正、规范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可以选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标准。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主要包括: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其他标准。

5、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它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

(2)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3)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4)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5)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6)其他评价方法。

负责项目的股室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评价结果报送县财政局。上级专项资金自评和部门预算项目自评实现全覆盖。

(五)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作为下一期预算安排的参考,提高支出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绩效评价结果采用综合评分定级的方法,总分值为xxx分,绩效评级分优、良、中、差。评价得分高于xx分(含xx分)的,绩效评级为优;得分在xx(含xx分)―xx分的,绩效评级为良;得分在xx(含xx分)―xx分的,绩效评级为中;得分在xx分以下的,绩效评级为差。实现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完善管理、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三结合”。对评价结果为差的项目,扣减下年度部门项目预算控制数,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刚性约束。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工作领导。按照xx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安排,各股室及下属单位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工作主动性,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本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工作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履行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职责,积极配合县财政局开展工作,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实施。

(二)确保工作实效。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同步制定绩效目标,项目执行期间按照绩效目标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控,项目完成后要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县住建局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作用,按照县财政局的统一部署,理顺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营造绩效氛围。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倡导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为预算绩效管理创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四)提升管理绩效。建立完善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促进我县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有效推进。

第四篇: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工作方案

附4

2006年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第四批)

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工作方案

为做好2006年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第四批)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工作,切实提高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的质量,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现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湖北省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技术标准》(试行稿);

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2—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建[2005]169号);

4、《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

5、省国土资源厅批准4个2006年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第四批)入库的批复文件。

二、工作任务

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4个2006年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第四批)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工作,包括初步规划设计及预算,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的编制。

三、工作步骤

(一)制定工作计划。规划设计单位按照工作任务和时间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间、人员安排等工作计划。实施单位根据需要,拟定补充测量等相应的工作计划,配 1

合规划设计单位的工作。

(二)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行文成立领导小组,成员一般包括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环保、交通、财政等部门的负责人。实施单位组织成立技术组,包括从事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及工程预算等专家及技术人员,人数应不少于三人。

(三)收集相关资料。需要收集的有关资料包括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项目区地形图、项目所在县(市)及项目区所在村的社会、经济、自然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土壤普查资料、水利区划、农业区划、水文地质资料、水资源调查和规划资料、统计年鉴等。

(四)现场踏勘。规划设计单位在当地实施单位的协助下,对项目区进行现场踏勘,踏勘时间不应少于10天。现场踏勘必须有当地有关水利、农业、专家以及农民群众的参与,形成的踏勘成果中应包括当地农民咨询意见情况、当地有关专家意见等书面材料。

(五)实地补测。对可行性研究阶段踏勘不详实的,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实施单位应进行补充测量。所提供的地形测量图及补充测量资料应能够满足规划设计单位对工程量测算的要求。

(六)选定规划方案。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拟定可供选择的规划方案,由实施单位组织农、林、水、环保、财政等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确定规划方案和规划标准及主体工程布局。专家初步论证要以文字的形式附在初步设计文本中。

(七)公众参与。实施单位及设计单位在确定规划方案过程中必

须充分考虑项目区老百姓意愿,根据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和意见调整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在成果资料中要形成文字性的调查意见。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经济林木、青苗、房屋拆迁、迁坟等补偿费用应有相应的依据,逐一登记造册,签字认可,公众参与相关意见要以文字的形式附在初步设计文本中。

(八)单体工程设计。按照确定的规划目标和方案,进行相关的单体工程设计,编制项目工程设计说明。单体工程的设计过程应有当地农业、水利等行业专家的参与。

(九)编制项目预算、图件。规划设计单位按有关规范、标准和要求编制项目预算与图件等内容。

(十)形成成果资料。初步设计成果资料的编制有规划文本、预算书、图册、电子文档,完成后由实施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后进行补充完善。施工图设计成果资料的编制有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纸、施工图预算书,在当地专家、群众、实施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后进行补充完善。

四、时间安排

9月27日至11月10日编制规划设计及预算

11月11日成果资料报省厅

五、要求

(一)本批项目的规划设计包括了初步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两部分。初步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等成果必须达到部颁标准的要求;施工图设计必须达到能够指导施工的深度。

(二)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新增耕地比例、项目区位置和范围应、地貌类型等指标应在立项批复的控制范围之内。

(三)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必须建立和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并组成项目规划组、设计组、预算组,配备相应专业资格和从业经验的设计和预算人员。

(四)项目实施单位应组织人力、物力,对项目区原测量的地形图对原有沟渠、涉及到土方调配的田块等部分应按1:1000的比例进行补充测量,满足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五)项目实施单位应做好规划设计的协调、服务工作,提前准备农业、水利、地质等相关资料,联系农业、水利的有关专家,做好规划设计的基础保障工作。

(六)初步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的成果资料包括初步设计报告、预算书、初步设计图册、电子文档,具体格式按《2006年省级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及预算编制范本》(附件1)来制作。

(七)施工图设计的成果资料包括施工图设计报告、施工设计图册、施工预算书,具体需提交的成果资料按《2006年省级投资项目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范本》(附件2)来制作。

(八)初步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的报件装订要求按《2006年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设计及预算编制报件要求》(附件3)来制作。

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的要求,为保证我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指导原则及主要方法

(一)目的意义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决策部署及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精神,为落实《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黑龙江省土地整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和《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指导各地规划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有必要开展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引导资金,规划推进各项土地整治活动,优化用地结构,促进耕地保

1

护和集约节约用地;有利于统筹协调农村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抓手作用。

(二)指导原则

1.要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落实《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对土地整治的任务安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整治目标,明确规划期间整治规模和范围、补充耕地任务、土地整治重点工程或项目、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区、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可行。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以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为平台,整合资源,聚合资金 ,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民生产活动条件,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3.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土地整治潜力,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等,统筹安排土地整治任务,广泛听取意见,在重要指标、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安排上必须做到省市县三级相互衔接;加强部门协调,重

2

点做好与城乡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业规划、林业规划、水利规划、交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4.专家领衔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加强规划的咨询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听证、公示等形式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三)编制方法

1、充分利用原有成果。规划修编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为基础,充分吸收已有科研成果与相关规划编制成果,加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空间布局研究,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2、突出“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协调。加强与地方协调,加强与部门协调;二是加强衔接。要做好整治规划与城乡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三是加强论证。规划编制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做好咨询论证,重大工程安排要逐个进行论证。

3、做到“三个同步”。土地整治规划文本编制与专题研究同步进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试点县整治规划编制同步部署;规划编制与规划数据库建设同步开展。

3

二、总体要求

(一)规划定位

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落实上级规划要求和指导下级规划编制的衔接性规划,是统筹区域内土地整治的纲领性文件,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审批的基本依据。

(二)规划期限

土地整治规划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提出2015年阶段性目标。

三、目标任务

编制土地整治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增加耕地与提高耕地质量并重、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方针和目标,农用地整治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并重,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布局安排。

(一)规划目标

1. 坚守耕地红线,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统一。

4

2. 有序开展、整村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逐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显著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推进散乱、废弃、损毁、闲置、低效建设用地集中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

(二)规划主要任务

1.全面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

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工作情况,认真研究成功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序推进的意见和措施。

2.摸清基本农田现状

认真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措施。摸清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区位落实情况、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基本农田实际利用情况、基本农田质量情况。

3.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结合土地整治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5

4.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

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5.提出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任务

依据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遵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导向,落实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对本市域内的土地整治任务的安排和指引,根据规划区内的土地及其有关资源环境承载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潜力评价结果及现有的土地整治力度,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

6.确定土地整治区域布局

研究提出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规划要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范围和项目区。

7.确定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粮食产能核心区和战略后备区建设、基本农田集中区建设、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重点工程和重点

6

项目,提出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安排方案。

8.进行资金供需分析和效益评价

本次规划哈尔滨市土地整治资金总需求测算采用分类型综合加总法。土地整治资金需求主要按四种类型计算:农用地整治、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土地整治的资金筹措渠道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用地开发的部分、土地复垦费、社会投资和其他投资。

科学的分析规划实施效益,是规划编制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土地整治规划效益评价,论证土地整治投资在保护耕地、保障国民经济发展、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等国家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土地整治的整体效益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为提高公共管理绩效提供依据。有利于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为土地整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有助于及时发现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偏差,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9.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包括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整治土地权属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等政策的研究,加强制度创新。

10.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

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二调成果,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实现规

7

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

四、技术准备

(一)基础资料收集

根据规划需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调查收集以下基本资料:

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

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耕地后备资源、城乡建设用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资料。

经济社会条件: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统计、农用地分等、区域交通、农田水利、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等资料。

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评估、监测等资料。

有关规划、标准及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涉及的土地、农业、林业、牧业、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环境保护、旅游、文化等部门规划、标准及调查资料等。

(二)规划基数确定

规划数据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数据,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相衔接。

8

(三)基础图件准备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图件的基础上,结合同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及近期土地利用的变化,编绘规划基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规划工作底图。根据土地整治规划要求选择和收集其他有关基础图件。

五、编制程序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组织准备。建立由政府负责,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建设、环保、水利等部门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审查规划方案、协调重大问题、落实编制经费等。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牵头设立规划编制工作组,负责规划编制具体工作。

(二)调查分析。以县为单元,收集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相关规划及标准等基础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核实和补充调查,分析评价土地整治条件和潜力,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

(三)拟定方案。在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与相关规划相协调,提出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并与上级规划相衔接。

(四)协调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组织有关部

9

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修改、确定规划方案,完善规划成果。

(五)评审报批。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规划成果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批。

六、规划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规划附件、规划数据库和专题研究组成。

(一)规划文本。要求目标任务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

(二)规划说明。规划说明主要阐述规划编制依据和工作过程,是规划实施中配合规划文本应用的主要参考和说明。

(三)规划图件。规划图件成果为挂图和图册,一般应包括以下图件: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图 4.农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5.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6.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 7.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分布图 8.土地整治总体布局规划图

10

9.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分布图 10.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及项目分布图 1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分布图 12.其他图件

(四)规划附件。包括规划编制工作报告、调研报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以及反映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技术路线、规划论证、工作协调方面的报告或图件。

(五)规划数据库。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数据库应包括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规划图件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规划文档、规划表格、元数据等,数据库内容应与纸质的规划成果内容一致。

(六)专题研究。包括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土地整治战略研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

七、组织实施

(一)进度安排

1.准备工作(2012年7月—8月20日) (1)建立组织机构

(2)确定编制单位

2.资料调查收集(2012年8月21日—8月31日) 3.专题研究工作(2012年9月1日—9月30日)

11

4.编制规划成果(2012年10月1日—11月30日) 5.规划成果评审报批(2012年12月1日—12月30日)

(二)保障措施

本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高,经费支出大。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按时保质完成,要在加强领导、改进方法、落实经费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充分有效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迅速启动。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议事协调机制,成立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加强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及时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改进方法,加强指导。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科学安排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切实提高规划决策水平。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抓紧组织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立足自身力量,注重发挥土地整理机构作用,加强规划编制人员培训,切实掌握各项编制要求;参与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专业技术队伍,必须具备土地规划编制相应资质。

3.落实经费,加快进度。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规划编制经费。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列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按照市级规划编制的要求,全力推进,确保按时完成规划工作任务。

12

(三)宣传培训

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和渠道,大力宣传土地整治规划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资源、环境、社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市土地整治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参加编制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制定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安排培训课程,按照培训教材,培训统一的规划技术要求和方法。

13

《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工作方案(推荐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