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大全)

时间:2022-11-18 21:11:23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6252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公司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公司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大全)》。

第一篇:企业劳动规章制度

一、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依据相关产业政策要求按期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计并自觉实施清洁生产,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二、要建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健全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并纳入正常管理,记录环保设施的运行数据并建立环保档案,环保设施稳定运转率达到95%以上。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三、加强生产技术和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能源,提高原料、能源利用率,不产生或少产生废弃物。凡是通过检修、更换设备能够解决污染问题的,要及时停产检修、更换设备。

四、必须在查清污染现状和排污底数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周围居民和企业员工对环保工作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五、现有化工企业的改扩建项目,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政策及其他有关规定,实行以新带老的原则,一并解决新老项目污染问题,确保增产不增污。

六、与原辅材料供应方、协作方签订的原料供应服务协议中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危险化学品包装、运输、装卸等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环保要求。

七、挥发性原料、产品的储存必须采用密闭设施,储罐必须设置呼吸阀、压力调节装置或采用内浮顶储罐,原料、产品装卸要采取回收处理措施,减少废气排放。

八、挥发性原料、产品在输送、储存过程中,安全阀、管道、容器中排放的气体必须回收或采用其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取样分析要采用在线闭路采样。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万分之五以下。

九、生产装备符合相关清洁生产标准中国内清洁生产先进要求,设备运行无故障,设备完好率要保持在98%以上。

十、企业对排放的废气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生产原料、产品的装卸要采用自动密闭装卸设施。生产设备所有排气口排放废气必须全部收集并采用回收、吸收、吸附、催化燃烧等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要求,严禁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十一、对散发恶臭污染物等化工异味的设施必须采取密闭处理,并对恶臭污染物采取净化回收措施处理,以达到企业厂界外无化工异味的要求。

十二、各生产装置排出的废水,必须在清污分流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处理并达标排放。废水输送管道及废水储存、处理设施必须采取密闭措施并设置废气回收处理设施,防止化工异味气体挥发。

十三、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进行分类。厂内固体废弃物的临时储存场要依据《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的要求建设,固体废弃物在厂内的临时贮存场应设置防止渗漏、密闭防止化工异味气体挥发以及污水、废气回收处理设施。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

十四、对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可用尾气,不参加化学反应或反应过剩的化学介质,都要回收利用或处理,严禁直接排放。

十五、对生产和设备检修中产生的废酸液、废碱液、残液或有机溶剂,必须做到本厂分档、循环套用于生产,或者经过加工处理后出售给具有资质的单位利用处理,不得随意排放。对设备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要统一收集处理,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十六、各废气排放点源必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十七、国家、省颁布新的标准后执行新的排放标准。

第二篇:内部劳动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规范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行为,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既相互监督又相互制约,促进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高单位经济决策的质量和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党内有关法规要求,特制定本控制制度。

第二条 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机制的基本要求是:

(一)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机制既要求过程的分离,又要求岗位的分离。

(二)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机制建设应当适应单位的实际情况。

第三条 议事决策机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

(二)采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方式;

(三)建立审核审批制度;

(四)做好决策纪要的记录、传阅和保存工作;

(五)加强对决策执行的追踪问效,建立可操作性的决策问责制度。

第四条 下列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实行单位办公联席会议或专题讨论会制度。

(一)研究本单位年度预算、审核年终决算;

(二)1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的使用;

(三)大宗设备、服务的采购,1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添置、书刊印刷等项目的开支。

(四)基本建设项目;

(五)重大外包业务;

(六)对外投资和融资业务;

(七)重要资产处置;

(八)信息化建设以及预算调整;

(九)其他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

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单位资金使用或支出1万元以上的,资产处置或其他事项金额超过1万元的,属于重大经济事项。

第五条 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重大经济事项,必须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实行集体议事,并以会议表决形式体现领导集体的意志,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

第六条 重大经济议事决策原则

(一)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领导班子职责范围内决定的事项,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程序,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每位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参与集体领导,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允许保留个人意见,但必须无条件执行会议形成的决定。

(三)保密原则。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领导班子会议讨论或决定的有关事项,不宜公布的或领导班子正式通知或传达之前,与会者不得泄露。

第七条 凡是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领导成员到会方可举行,其中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成员、纪检部门负责人必须到会。

第八条 单位领导班子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按下述程序进行:

(一)会前协调。研究决定重大问题的会议不得搞临时动议(重大突发性事件和紧急情况除外)。议题应在相关领导成员之间作会前协调,然后由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上会。

(二)准备材料。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准备规范化的上会材料,包括议案本身和科学论证材料。未广泛征求意见、无科学论证材料的,不得进入议事程序,且与会人员可以此为由宣布弃权,并将弃权理由载入会议记录。

(三)提前通知。会议通知(含议题及科学论证等有关资料)一般提前2个工作日书面送达应到会人员,并履行签收手续。确实无法书面送达的,应设法用电话或其它形式通知。

(四)充分讨论。会议由主要负责人主持。会议先由分管领导或有关部门介绍情况,然后安排足够的时间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讨论时主要负责人不应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须听取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因故未到会的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可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

(五)逐项表决。会议由主持人视讨论情况决定可否进入表决程序。意见比较一致时,可进行表决;持赞成与反对意见(含未到会领导班子成员的书面意见)的人数接近时,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表决,留待下次会议讨论。

会议实行逐项表决。表决一般采用记名形式(含口头和书面等形式),须将每位班子成员的表决意见记录在案,以示负责。未到会领导班子成员的书面意见可事后传达记录,政策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非领导班子成员不参加表决。与会人员会后有权查阅会议记录。

(六)做出决策。决策的形成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和单位领导最后决定相结合的形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赞成票数超过应到会领导班子成员的半数为通过;单位领导应充分尊重表决结果,最终形成会议决定。

(七)形成纪要。会议须形成“单位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纪要”,按独立序列实行年度编号。除了有特殊保密需要的议题,内容可以从简外,会议纪要须记录每个议题的讨论、表决情况及最后的决定,说明形成决定的依据和理由,明确落实决定的责任及实施监督的办法。重大经济事项会议纪要除发给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外,还需按有关规定上报上级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单位领导否定多数人的意见做出最后决定的,须在纪要中说明理由,并承担责任。

第九条 会议应及时制作会议档案,包括会议通知、议案、科学论证材料、会议原始纪录、会议纪要等有关文件。会议档案须永久保存。

第十条 领导班子决议形成后,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向领导班子报告执行情况。办公室负责对决议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办。

第十一条 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等部门应根据本制度和岗位职责权限对领导班子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领导班子。

第十二条 因领导班子违反决策程序造成决策失误或涉嫌违纪违法的,应在查明情况,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分别追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分管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第十三条 由于领导班子成员或有关职能部门未向会议提供真实情况,而使领导班子集体造成错误决策的,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 责任追究的方式有责令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免职、责令辞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责任追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第三篇:公司员工规章制度最新

根据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并参考很多企业的实际,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从仪容仪表、岗位纪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环卫与安全、素质与修养等几个方面来对员工提出要求,大概都是必不可少的。

1.仪容仪表

这是指对员工个人和群体外在形象方面的要求,它可再具体分为服装、发型、化妆、配件等几个方面。

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仪容仪表纯属员工个人的事情,如果企业连这都要管,是不是太过分了呢?其实,很多企业之所以把对仪容仪表的要求列入行为规范,有着充分的理由。

(1)出于安全需要,即根据法规政策要求对员工实行劳动保护。

(2)出于质量需要,制药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业等行业为了保证药品、食品卫生,要求员工穿工作服、戴卫生口罩,而微电子、精密仪器等行业则为了保证产品的精度对工作环境(包括着装)有严格的规定。

(3)出于企业形象需要,每一名员工都代表着企业形象,员工形象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员工的外在形象。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仪容仪表正是一个人留给他人最初的印象,仪容仪表方面统一规范的要求为的是树立具有特色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从实际来看,新员工在企业的成长变化是一个从“形似”(符合外在要求)到“神似”(具备内在品质)的过程。而要把一名员工培养成为企业群体的一员,最基础、最易达到的要求就是仪容仪表方面的规范。因此,从企业形象的角度看,仪容仪表的规定往往被企业作为员工行为规范内容的第一部分。

2.岗位纪律

这里所讲的岗位纪律一般是员工个体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一些共性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每个工作岗位的正常运转。岗位纪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作息制度,即上、下班的时间规定和要求。一般都要求员工不得迟到、早退和中途溜号,这是企业最基本的纪律。有的企业作风涣散,往往就是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或不能严格执行作息制度造成的。

(2)请销假制度。这是根据国家规定,对病假、事假、旷工等进行区分,并就请假、销假做出规定,以及对法定节假日的说明。如果缺乏这些要求,可能导致个别员工钻空子而影响整个企业制度的严肃性。

(3)保密制度。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工艺、商业、人事、财务等方面的企业秘密,保守这些企业秘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纪律,绝大多数企业都对此有严格的规定。此外,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还对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了具体规定。

(4)工作状态要求。这是对员工在岗位工作中的规定,除肯定的提法“工作认真”、“以良好精神状态投入工作”等之外,一般用“不准”、“严禁”的否定形式来进行具体要求,如“不准聊天”、“不准看与工作无关的书报杂志”、“不准用计算机玩游戏”、“不准打私人电话”。

(5)特殊纪律。这是根据企业特殊情况制定的有关纪律。例如,某家企业率先在员工行为规范里写入“工作日中午严禁喝酒”的规定。纪律是胜利的保证,严格合理的工作纪律是企业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胜、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3.工作程序

这是对员工与他人协调工作的程序性的行为规定,包括与上级、同事和下属的协同和配合的具体要求。工作程序是把一个个独立的工作岗位进行关系整合、使企业成为和谐团结的统一体,保证企业内部高效有序地运转。工作程序一般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接受上级命令。做一名合格的员工,首先应从正确接受上级指令开始,如果不能正确领会上级意图,就无法很好地加以执行。

(2)执行上级命令。主要是要求员工迅速、准确、高效地加以执行,发现问题或出现困难时积极应对,执行结束后以口头或书面向上级复命,这些要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

(3)独立工作。对员工独立承担的工作(包括岗位日常工作程序、出差等),一般要作出“按企业有关制度”进行或其他程序性的规定,以保证每一名员工的`工作都能够成为企业总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总体的成绩做出贡献。

(4)召集和参加会议。企业内部的会议是沟通信息、协调利益、取得一致意见的重要形式,是企业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召集会议,事先通知、明确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参加会议来说,做好准备、按时出席、不到要请假等规定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5)和同事配合工作。企业许多工作都需要不同岗位的多名员工配合完成,对这方面也应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以保证在共同工作中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发挥“1+1>2”的作用。

(6)尊重与沟通。尊重是凝聚力的基础,沟通是凝聚力的保证,有许多企业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主要就是尊重和沟通方面存在问题。这方面的要求是建立高效有序的工作秩序的基本保证,特别是在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更应强调尊重与沟通的必要性。

(7)报告的要求。书面或口头报告有关情况是企业信息沟通、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有些企业也因此把怎样进行报告以规范的形式加以明确。

4.待人接物

由于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对外交往活动的频率、形式和内容都因此有较大的增加,对员工待人接物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不仅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而且也是培养高素质员工的必要途径之一。待人接物规范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礼貌用语、基本礼节、电话礼仪、接待客人、登门拜访等方面。

(1)基本礼节。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包括坐、立、行的姿态及表情、手势、握手、秩序等。于细微处见精神,员工在这些细节方面是否得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界对企业的看法。

(2)礼貌用语。文明首先是语言文明。语言美是待人接物最起码的要求。在一个文明的企业里,“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应该成为员工最习惯的用语,而脏话、粗话应该是被禁止使用的;在一些正式场合,连口头禅、俗语等都是被禁用的。(3)电话礼仪。电话是现代企业与外部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形象展示的窗口,电话礼仪因此成为员工待人接物需要十分注意的一个方面。

(4)接待客人。这里的客人包括客户、关系单位人员、一般来访者,尽管其来意不同、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同,但接待的要求却应该是一致的,首先是要热情、礼貌。一些企业还根据实际,做出了其他许多具体的规定。

(5)登门拜访。企业为了推销产品、售后服务、争取资源、协调关系,就需要登门拜访。登门拜访的对象可能涉及用户、潜在用户和政府、社区等重要关系者,是待人接物的重点之一。登门拜访,第一是要提前预约,避免成为不速之客;第二是要做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拜访的目的。根据不同目的,企业可以对此有相应的规定。

5.环卫与安全

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对员工提出一定的要求,不仅有利于营造和维护企业的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对于塑造良好的企业视觉形象有直接帮助。保护环境规范主要有办公室、车问、商店、企业公共场所方面的清洁卫生及保护水源、大气、绿化等要求,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定。

6.素质与修养

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全面素质是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除了采取短训班、培训班、研修班、讲座、进修等措施,建立必要的培训制度之外,还必须激发广大员工内在的学习提高的积极性。因此,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在员工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方面做了相应的规定,并将其纳人员工行为规范之中。

对员工在这方面的要求,参加学习培训容易比较明确具体,其他要求则一般相对“虚”一些,应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实际素质做出合理的规定。

《公司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