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选题缘由

时间:2024-07-28 10:22:35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4286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选题缘由》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选题缘由》。

第一篇:学前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中,必须要强化专业素养培养,以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幼儿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则基于专业素养培养目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

关键词:

专业素养培养;学前教育;课程教学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不足

1.1学生职业认同感低

有调查研究显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上,一部分学生有着充分的学习热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目标并明确,这样的情况不光是在学前教育,基本上大学课堂都会存在。但是学前教育的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没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待困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选择绕过去,对学习困难感到畏惧;或者是注重幼儿教育中一部分,也就是艺术类型的专业课程感兴趣,忽视理论和实践课程。各种样式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对与幼师的职业素养认知不同。学校对与专业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定,导致老师和学生对自身专业职业发展前景没有清晰的方向,而且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知受社会影响较大。

1.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但是在课程中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不高;课程设置对于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主,对于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这对于未来走向幼师的岗位上会有着不小的影响;基础问下课程和科学课程并没无进行深入的理解探讨,可能说对于幼师以后要面对的是小孩子,所以基础文化之并不重要,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素质的综合提升。而在就业市场中,多数幼儿园只重视儿童文化知识的学习及智力开发,不注重培养幼儿专业特长,分析其原因就是学前专业教育人才短缺,已有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差,声乐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达标,从而无法满足新时期学龄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出现为各地教育院校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此时,加快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3教学方式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单一,虽然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有些教师和科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没有先进有限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也就会大打折扣。学校的课程也和社会实践脱节,学生没有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也就会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接不到位[2]。

2、基于专业素养培养目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

2.1注重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幼师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需要传授引导,对于学习幼师教育专业时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在今后是想要成为怎样的教育工作者,并且为此要怎么去做。老师引导学生对今后教育工作道路的展望和规划,从而加强职业认同感。

2.2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增加更多的课程种类多种类型的音乐教育,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学到的技能在实践工作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需要来是作为第一个改革创新的对象,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多多的组织活动来进行学习研究,激发老师的创新精神;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评估,将专业知识评估和幼师职业道德评估相结合,评价的主题多元化,不仅要有老师,还要有同学,以及学生自己各方面的评价。

2.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提升上要加大改革力度,在教学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开放思想理念,拓展教学思维,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之中,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在考评方式上,将理论应用性考察方式融入职业教育中,在教学设计、模拟教学、说课等形式的考察形式上进行尝试探索,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对学前教育专业不同技能进行分项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老师最主要的培养机构,学前教育专业只有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操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幼儿教师,才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我国幼儿教师主要手段,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科教兴国”的需要。作为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育实践组织能力,积极向上的专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从而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手段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手段和对电钢琴主控系统的剖析,对面临新形式、新环境下教师应积极转变心态,调整原有上课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表达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化;主控系统;电钢琴实训室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专业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钢琴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的教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学前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对于钢琴弹奏基本是零基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入校前不会弹奏钢琴或仅受过一些不规范或短期的训练。由于学制所限,钢琴课程仅有两年半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要培养出上岗快、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是我们钢琴教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建设电钢琴实训室的意义

传统的钢琴教学采取“一对一”个别授课的教学方法,但在学前专业近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看,如果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首先,钢琴师资严重短缺。其次,钢琴造价高,很多中职学校的条件本身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所以,建设电钢琴实训室,开展集体课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钢琴信息化教学主要途径就是建设一间先进的实训室,这里拥有主控系统、电脑、电子示教板、投影、音响等设备。常规教学中每个老师每节课要面对20几个学生,在一对一教学环节中其她同学要自由练琴,此时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兼顾,学生在练琴期间有可能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白白浪费时间,完不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方面同样的知识点至少要重复两次以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如果在电钢琴实训室上课以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信息化手段如何应用

系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主控系统及对应软件将多部电钢琴连接起来,通过耳麦实现授课。学生之间毫无干扰,且经过技术处理音质可达CD音质,零延迟、超保真、可集体授课、分组授课、一对一授课、自习、分组自习、编辑教室、监听、通话、示范、呼叫、保存及下发教材等功能。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兴趣,减轻了教学强度,提高了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学成本。在多人教学模式下,数码电钢琴有着传统钢琴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实用性。不但在手感,音色上包含了传统钢琴的所有特点,而且,多台电钢琴配合周边设备组成的教学系统结构合理,操作灵活,还可结合视频同步画面的方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

(一)授课

系统完全还原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学生琴是否发声。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学生控制器呼叫老师进行交流,同时在授课时还可以进行乐曲欣赏和课程录制等内容。学生可通过投影仪看到老师的示范动作。

(二)自习

教师可任意选择某一学生监听他的练习情况,同时可以单独为他辅导,形成一对一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选择工具栏上面的录音功能键对学生进行录音,以便课后老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的内容理解掌握情况。

(三)监听

教师在授课和练习过程中可以选择某一个或某一组学生进行监听,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同样在监听过程中学生的练习和授课不受干扰。

(四)呼叫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呼叫,教师可以即时解答。

(五)示范

教师可以选择某一个学生或某一组学生作为全班的当前示范对象。当示范学生演奏结束后,全班同学可进行点评。

(六)录音

本系统可对学生终端输入音频进行数字录音,实现了所听即所录的功能。一次可同时录1-5位学生或一组学生练习和考试情况。录完的内容可自动保存定义目录硬盘,方便老师课后检查。

(七)分组练习

教师通过编辑教室功能将全班任意一位或几位同学分组可使分组同学之间互联互通实现同学之间互助练习。教师可随意监听点评,而且每组之间互不干扰。

三、教师应转变传统教法,适应新时代要求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首先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做到准确播放视频录像,用耳麦准确倾听学生演奏的不足,及时传达教学资源的传送,其次,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就不能是仅仅熟悉乐曲和讲课的内容,同时要周密地安排和设计好整个的教学过程,怎样讲解要点和难点,如何总结,是集体课组织教学的关键。要能把整堂课时间都安排得极为严密,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随着教师的要求而转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差异,以保证教学质量。总之,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创建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真正将学生引入美妙的音乐殿堂。其次,能提高钢琴教师对于集体课教学的掌控能力,不仅仅从弹奏技术,更是拓展教师从事多媒体教学业务平台,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第三篇:学前教育专业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从20xx年开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的幼儿教育改革将教育价值取向推至更多的关注幼儿自身的经验,强调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重视每个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要求是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对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与行为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标准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领域中应当具有观察幼儿.的能力,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问题己成为幼儿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行为是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事实上,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发现、评估和引导既体现着教师行为的改变,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教师观察行为的改善成为改进教师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观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其次,观察能力是有效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是区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专家型教师不会冲动地做出教学决策,而是客观冷静、全面深入地观察和倾听幼儿,然后依据观察到的信息理性地做出判断和行动。最后,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观察是教师用以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和改进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实践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专业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的双重缺失,导致教师观察的专业品性不足,既不能真实反映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不能为教师做出适宜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幼儿园对教师的观察记录只有量的规定并无质的要求,也没有发挥观察记录应有的反思与交流的功能,使得教师观察记录因没有讨论和反思而流于形式,以致于教师将观察记录视为额外的负担,而非对自己工作有益的做法。

如此观察失去了龄听童声、解读童心的意义,使以儿童为本的先进教育观念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目前国内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讨论相对不足。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的现状究竟如何,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把视点投向幼儿园教师,试图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观察行为的探讨,呈现其观察行为的现状及总结出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问题

确立研究问题是一项研究的开端,研究问题确立的恰当与否对研究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对个案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进行考察,了解教师对观察的认识,观察的过程与结果,观察应用的基本情况,探究影响教师观察行为的因素,研究者确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研究最终的结论依据。

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学前教育领域一个微观的研究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必然依托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实际,因此,真实的实践情境将是进步形成具体研究问题的依据。

问题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情况。

1.教师对观察含义有何认识

2.教师对观察价值有何认识

3.教师在观察中的困难是什么

问题二,教师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是在什么情境下进行观察

2.教师观察时的行为表现如何

3.教师观察后的反应是什么

问题三,教师观察后的表现

1.教师观察后如何思考与分析

2.教师如何利用观察信息跟家长交流

3.教师如何利用观察所得改进教学

问题四,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自身的因素

(1)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观察意识

(2)教师的'信念对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3)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其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2.幼儿方面的因素

(1)幼儿的突发状况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2)幼儿的问题行为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3)幼儿的兴趣需要是否影响教师观察

3.幼儿园方面的因素

(1)幼儿园是否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2)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了哪些资源

4.家长方面的因素

(1)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否影响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2)家长对教师观察结果的看法如何

四、研究意义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根据D.Medley0979)的观点,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历史教师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切入点。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效教学的研究由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转向着重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但并不能决定学生的学。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在本研究中,教师观察行为是将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的教师行为,它关注的是教师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的理解及应对。在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基础上展开对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研究,是对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有益补充,通过透视幼儿的表现来增进教师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认知及调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探讨的焦点问题。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于幼儿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往教育理论界已有相当丰富的论述,而对于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探讨稍显薄弱,这种缺失有碍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将细致考察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致力于探讨如何改进教师观察行为,相信这能对丰富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有利于引起幼儿园教师对观察幼儿的重视,激发幼儿园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思考。教师对教育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仔细地观察,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改变视而不见见惯不惊的麻木状态,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教师从个案幼儿园的观察现状中吸取经验,促进高效的教师观察,提高教师观察能力,使幼儿在教师观察中获得更多发展;同时也对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对一项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一般来说,量的方法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而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量的研究从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出发,收集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而质的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本研究的问题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微观层面对教师观察的认识、运用等现象的研究,研究关注的是教师对观察幼儿的看法、做法以及是何种因素在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教师观察行为的理解及其意义建构的探究,符合质化研究的要求。因此,为了探究幼儿园教师怎样看待观察行为,教师如何观察幼儿,教师如何应用对幼儿的观察及什么在影响着教师的观察行为等描述性、解释性问题,本研究用质的研究取向。

抽样指的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人、时间、地点、事件、行为、意义等进行选择的行为。本项研究的被研究现象是发生在当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之相对应,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场景中发生观察行为的教师。受研究时间、地点和经费所限,为了能够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研究者选择了一所公立幼儿园的教师为样本。由于本次研究关注的是对教师观察行为获得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因此研究对象的数量比较小,研究主要用了分层目的型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式。

分层目的型抽样,是指研究者首先将研究现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目的在于了解研究现象中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进而对研究现象的整体异质性进行探究。②就本研究现象教师观察行为而言,任职年限不同会使得教师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经验的累积会造成教师行为成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抽样上分别选取了3年以下、3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各个教龄层次的教师。其次,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观察的内容上会有所区别。

六、论文提纲

摘要

目录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观察

2.教师观察行为

3.幼儿园教育活动

(二)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维度

3.观察的类型

4.观察的过程

5.观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内容

3.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4.改进策略

三、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考察

(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

1.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途径

2.教师的观察是旁观者清

3.观察儿童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师观察了什么

1.观察幼儿的兴趣

2.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

3.读懂孩子的需求

(三)教师如何观察

1.调动一切感官搜集信息

2.记录,让教学看得见

(四)教师观察的结果

1.积极正面回应幼儿

2.搭建鹰架帮助幼儿发展

3.及时与家长沟通

4.反思与教学行为的改善

(五)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观察

1.幼儿意外状况容易引起教师关注

2.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余力观察幼儿

3.教师的主观倾向影响教师观察

4.幼儿园支持教师观察

5.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影响教师观察

四、对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的结果

(一)教师观察行为的特征

1.教师对观察认识具有模糊性

2.教师观察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3.教师观察的记录停留在感官层面

4.观察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观察方法掌握能力

2.教师的知识经验储备

3.幼儿对教师观察的影响

4.幼儿园对教师观察行为的支持

五、建议

(一)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观察技能

1.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优化观察记录方式,提高i己录的准确性

3.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确保纪录与评价的客观性

(二)加强学习,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1.通过反思促进知识的发展

2.阅读专业书刊

(三)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支持性环境

1.改善管理制度

2.提供技术性支持

3.形成重视教师观察的氛围

(四)教师为观察争取有利条件

1.检视自己的工作习惯

2.减少可能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建设一批有优良素质师资队伍可以有利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虽然调整了课程的结构,但在实践和专业技能类的课程上依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一、选题缘由

学前教育是一个人进行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到,幼儿教育是任何教育政策与文化政策的主要先决条件,幼儿教育的发展应成为教育策略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实际中,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对部分高校学中开设的该专业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尝试着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来改善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学。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培养目标注重教育外在工具价值,忽视了内在理想价值

近年来,各层次院校纷纷致力于学前师资的培养和输送,急功近利的现象在各个学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也表现得愈发明显。表现为的培养目标过多地注重教育外在工具价值,而忽视了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内在重要性的理想价值。导致所培养的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调查发现一些本科生毕业之后不愿从事幼儿教育行业,对教育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学前教育专业在各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类的课程陈旧,理论脱离实际

知识类课程中,特别是一些理论课显得特别枯燥和乏味,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而且也不知道今后在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渐渐地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我们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还会面临一个窘境,就是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遇到实际问题时,一些大中专层次的老师反而会分析的比我们更好。

2.专业技能类课程的上课方式不合理

由于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大量需求和高校的扩招导高校致该专业的人数激增,高校中不合理的上课方式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有效的指导。一方面,专业技能课程设置的不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底子薄弱,缺少本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的特色不能突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特色。另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数的增加导致在专业技能课的练习和学习中教育资源的短缺,很难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门技能。相对于职业学校或者是普通专科学生很难突出本科生的学历的优势。

3.实践时间短,实践效果不明显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都属于实践类课程。在实践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将来走向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奠定基础。但是教育实践的时间短是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缺乏沟通,缺乏必要的指导与评价。在上课中,由于幼儿园教师要按时完成授课进度,幼儿园的任课一般很少让实习学生代课,这些实习生很难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理想的锻炼。

三、思考与建议

总体来说,高校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部分合理性,但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比较普遍,针对本专业各类课程的设置提出以下的思考:

首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关注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让将来走上幼儿教育行业的学生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将来就职过程中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前教育的业中去。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首先应该关注这一方面目标的实现。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应该尤为重视学生这一方面的发展。

其次,丰富知识类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前教师面对的是迫切需要了解周围世界,掌握生存知识与技能并激发潜能的儿童,其职业特殊性,决定着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类课程要实用且门类广泛。知识类课程应该涉猎科学、社会、艺术、健康、语言五大领域,来帮助学生获取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背景。教师要不断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前沿信息,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到本专业领域的一些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

第三,提升技能类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在专业技能课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投资,增加专业技能课所需的教育设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一定程度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缓解专业技能课上课方式不合理的窘境。还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的激增显现出来的专业技能师资缺乏问题,应该增加该专业相应技能课程的老师,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最后,建立合理建设教育实习制度。国家可通过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方式使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其中应包括教育实践的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标准。同时,高校也应该针对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建設教育实习制度。针对实习时间过短这一弊端,建议实习和见习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之中。这种实习方式延长实习的整体时间跨度,使学生在实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实习的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具体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赵丁丁.H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个案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5.

[3]杨邓红.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9,6:22(6).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关键词:就业导向;课程体系;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培养与就业去向不符、教学方法与就业脱节、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要求不适应。建议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并与社会需求挂钩,使之符合就业的需要。

泰勒认为不同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教育目的,如果要做出一种明智的教育目的,就要考虑到学科的逻辑、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和社会的要求这三方面的因素。而且课程的设置都应从学科价值观、人的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

从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当前幼教师资市场对高学历、高素质的新型师资非常渴求。幼儿教师专科化甚至本科化已是大势所趋,因此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战场。本科学前教育师资的职业培养要突显幼教专业的特色,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使之进入职业生涯就能很快适应工作,这就需本科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符合这一时期的社会需求,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本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渠道不畅,其受欢迎程度不如专科生和职高生。同时,刚到一线工作的本科生往往需要较长的锻炼和实践才能顺利胜任幼儿园教师的岗位。

(一)课程培养与就业去向不符

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来看,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幼儿园从事保教工作。但目前我国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教育科研机构的幼教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儿童工作人员。”这里只是对培养什么样的儿童工作人员做出了规定,并且目标广泛而笼统,没有具体的针对性,忽略了现在本科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目标。

(二)教学方法与就业脱节

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设计相对完美的教案,但到幼儿园工作时,却常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脱离,不知道怎么和幼儿交流。这是由于他们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相互脱节,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与深度,脱离了幼儿园实际。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课程改革的速度较慢,仍以单纯的老师讲授为主,实验、实践学时占课程的比例较小,改革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性依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要求不适应

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同时,理论课程比重偏大,课内实践环节少;技能类课程比重虽有所增加,但实际所学与幼儿园教学技能要求有一定差距;选修课程比重小且内容零散不成体系,使学生就业面狭窄;教言见习、实习时间少,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缓慢。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时代发展和学前教育改革对幼儿教师素质与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学前教育改革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就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把握社会需求,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具体指向教育的社会功能,要求学校教育要与社会需求结合,培养的学生有“可雇佣性”。“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是使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挂钩,与市场挂钩,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优化,探索出一套适应市场需求,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既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又有应用型技能的人才,使学生具备广泛就业的能力。

(一)课程培养目标职业化

课程目标是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体现,是培养目标在特定课程门类或科目中的具体化、操作化表述,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目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一线幼儿园教师,因此应把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设置和新形式下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结合起来,紧跟一线课改要求,在课程组织、教学实施等方面更加注意与职业要求相联系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职业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应体现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课程内容一般包括两类,一是涉及概念、原理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与策略的“程序性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程序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来增强学生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授理论的时候将幼儿的某些行为与其联系起来,并教会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幼儿的行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步、配套进行。应采取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实训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并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在职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与专业能力。学校的具体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相应变革。这样,非常有助于学生了解岗位,认知社会并掌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专业课程设置职业化

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可分为理论知识类课程、技能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为使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应从这三方面进行改革,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快速适应幼儿园一线工作。

1.理论知识类课程职业化

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体现在改变过去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做法,使课程体系具有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综合化、多样化、开放化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应根据岗位就业目标设定课程内容,把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人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并将其标准引入课程体系,来制定课程的内容。

2.技能类课程职业化

学前教育专业中艺术素养类课程的设置问题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与专科课程建设过程中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专业技能既是幼儿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用人单位最感兴趣的求职“名片”。因此要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创造学生接受技能训练的机会,让训练不走过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要加大课程设置中技能类课程的比重,从时间上保证此类课程的学习;其次要增添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技能与要求,如幼儿电脑绘画、课件制作、幼儿英语口语、朗诵、教育教学研究等;最后赋予传统技能新内涵,提出技能考核的新要求,如设置技能考核等级,实施进行素质证书的认定等。

3.实践类课程职业化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而且教育对象较特殊的专业,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更要注重实践的积累。首先要增加专业理论课中实践学时的比重。从实践中的思考起步,对所学理论进行观察和思考,学会思考问题,并能有意识地依据理论知识对自身和他人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技能进行观察、比较和判断、评价,同时有意识地多思考问题,训练有意识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其次建立稳固的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见习、观摩,教会学生记录和分析现场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方法;最后抓住实习支教契机,完善实习体制。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实习支教一般为一学期,支教地方教师相对缺乏,支教学生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从而能够获得大量的实践机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支教的幼儿园往往能较快当上带班老师,对一个班的幼儿全方位负责,无论从幼儿的保育到教学活动的组织,还是从处理同事关系到处理家园关系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4.打造专业选修课模块,扩大就业范围

在较为广博的专业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的模块设置拓宽专业的覆盖面,使其服务面加宽,市场适应性加强,就业范围扩大。在选修课中适时增设早期教育、学前特色教育(双语、音乐、美术等)、婴儿教养、营养配餐等多个方向,并以此为职业功能模块,加强学生的职业训练,使之成为“术业有专攻”的高素质幼儿园一线教师。

第六篇:学前教育专业开题报告

一、民勤县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

(一)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农村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特别是部分幼儿园在保育、安全、后勤等方面管理较差,有的幼儿园甚至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把幼儿集中起来玩耍的场所,至于幼儿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条件简陋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普遍很差,教室比较简陋,幼儿活动的空间也比较小,很多设施都比较陈旧、落后,而且规模也较小,教师和学生也比较少。在很多农村幼儿园当中,既没有教具,也没有开启幼儿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这样的幼儿教育环境,远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对幼儿教育事业比较重视,很多农村幼儿园也在逐步的修建和翻新中,所需要的幼儿教师也随之增多。为了弥补幼儿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新招聘了很多幼儿教师,都是从音、体、美等高校毕业,对于幼儿教育可以说一窍不通,根本无法进行幼儿教育。再者,由于县城的幼儿园不断扩建,通过考试等方式,将农村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调到县城,导致农村的幼儿园教学陷入绝境。虽然国家对幼儿教育比较重视,但让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和外出学习的机会还比较少,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县城的幼儿教师优先,农村的幼儿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培训。

(四)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得不到保障

由于民勤县地广人稀,村庄分布比较零散,一个乡镇一般只有一两所幼儿园,这样给幼儿上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经过调查发现,校车接送幼儿上学最远的要一个小时,这样就很难保证幼儿在校的学习时间。

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一)对幼儿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科学评价,可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实现幼儿高效率课堂。幼儿教师和幼儿是一样的,赞美对于教师来说是对教师辛勤劳动和付出的肯定。对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就要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态度、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综合、科学的评价,并与年度考核以及相应的工资待遇挂钩,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投入

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资金的投入,每一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如场地、房屋、设备、设施等。农村幼儿园的一个优点就是地方比较宽敞,如果部分幼儿园有条件,可以对幼儿园进行绿化,让幼儿园变成花园式的'学校,为幼儿创造一个舒心、愉悦的游乐场所,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学园、家园。

(三)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要改变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出发。一是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享受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优先考虑农村教师的职称问题等。二是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一些培训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并把培训结果与教师职称挂钩,让更多的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培训当中,为自己补充新鲜的血液。

三、结语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农村幼儿园在前进的道路上十分坎坷,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笔者坚信,在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幼儿教育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选题缘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