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学前教育开题报告新颖选题(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开题报告新颖选题(大全)》。
第一篇: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如今大多数农村幼儿都属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宠着惯着滋生了很多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要想引起家长对行为习惯的重视,就要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园共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农村幼儿行为习惯。
关键词:引导农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要了解行为习惯包括的内容: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的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要想培养好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一、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如今的农村幼儿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娇惯,只要孩子高兴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不给予及时的纠正,以至于带入到幼儿园,在农村工作的幼儿老师特别难,班上孩子人数的超额工作量大,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们关心的是孩子每天学了几个字,谢了几个字,算了几道数学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根本不怎么重视,他们不明白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长的重视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和无理取闹时一定要说不,同时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来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当时他年龄较小还不到3岁,长得很结实个头也很大,第一天入园有些怕生,爷爷奶奶怕孩子吓着轮流抱着一直到放学,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长不允许陪伴孩子,爷爷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师多抱抱他们的孩子,后来一个月后其他的孩子都已经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可他还是每天哭闹着让一位老师抱着,就是因为他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爷爷奶奶对他说别的孩子都没有抱,我们炜炜也很能干不需要抱多给他一些鼓励,更不会让老师抱习惯,他肯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早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长只有不轻易的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的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家长良好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的接受,对于3到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个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赞许形成习惯,对不良的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要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习惯、整洁清洁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习惯等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时期是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很重要的。
这次在武汉影子教师跟岗学习中,永红幼儿园小四班的孩子习惯培养特别棒,从入园到放学一日的生活中每个孩子每个环节都做的特别好,就连家长们也配合的很不错,在开运动会之前老师要给家长开个会,老师在上面讲活动的安排,没有一位家长和孩子讲话,家长很认真的听孩子们也学着家长很耐心的听。农村的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忙了一天从农田回来收拾好农具,把手脸洗干净,脏衣服不到处放,鞋袜摆放整齐,不要当着孩子面吸烟,不随地丢垃圾,说话不要带脏字等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的跟着学,长期坚持孩子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记简单粗暴
在农村幼儿园一线工作的老师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家长和老师交流: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调皮不听话,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儿园做错了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孩子喜欢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绪和更多不良行为。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农村的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农村幼儿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还必须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3到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的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三八妇女节爱妈妈的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的教育,七一爱党的教育等等。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养农村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适合中大班幼儿),要让孩子自己说我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
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杰出人物好习惯进行榜样教育,身边的成人也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训练,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坚持训练,才能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评估表扬,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情随时与家长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要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老师这次有机会参加国培计划的学习,让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武汉永红幼儿园影子老师跟岗实习的一个月里让我受益匪浅,永红特别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幼儿的教育也应该把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和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轻松。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钢琴作为一种教学工具,逐渐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当中,在教学成果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钢琴的价值和使用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钢琴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提高。音乐具有很强的互通性,学生在学习钢琴基础知识的同时,就要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这样有助于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会逐渐接触到音乐音律,教师会引导学生对钢琴的和声和旋律及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会激发出学生对钢琴的浓厚兴趣,那么学生在后期就可以很好的掌握钢琴伴奏曲的编配。
(二)促进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如果学生想要学好声乐,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很好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对于整个乐曲中每一个音符,学生都要准确的去把握。这两点要求需要学生在长期的音乐训练当中逐渐培养。学生通过钢琴弹奏的练习,有助于音乐节奏感的养成,这对于以后的钢琴学习来说是非常坚固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策略
(一)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都没有接触过钢琴,因此也就没有受过有关钢琴的专业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其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阶梯式的教学方式。对于钢琴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钢琴基本演奏的技巧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详细和深入,给予学生耐心的讲解。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进步,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充满信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因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将来都会使教育者,需要具备很强的钢琴综合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钢琴作品的伴奏类型进行详细的讲解,要尽可能提高学生的伴奏能力,使学生通过儿歌的类型编配出合适的伴奏。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欣赏能力也比较重要,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当学生们听完钢琴作品之后,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感悟说出来。
(二)将钢琴的练习方法不断被规范。演奏钢琴的时候,学生要具备很好的思维协调性以及综合性,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付出体力,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学到钢琴作品中的精华部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钢琴的正确演奏方法要给予高度的关注,花费长时间去练习。学生要掌握弹钢琴的技巧,对钢琴作品的每一个音符要给予一定的重视,练习需要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三心二意,对练习的思路要十分明确,对于弹奏的姿势和手势的变化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当学生姿势或者手势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指示,让学生迅速调整过来,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钢琴弹奏的习惯。
(三)促进师生互动。现阶段的学前专业学生缺乏基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挫折也缺乏抵抗性,他们还具备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钢琴基础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算是比较薄弱的一项,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又比较繁复,这样学生就没有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钢琴的练习,这样下去,学生对于钢琴学习就没有了兴趣,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针对学生的练习钢琴的情况进行指导,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过多的进行批评和训练,使学生对学习钢琴充满信息,以防他们对钢琴的学习产生畏惧感和排斥感。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钢琴教师,需要他们具备渊源的专业知识,他们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使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句鼓励的话,或者一个肯定的眼神,对学生都会起到很大的影响,这也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使钢琴教学活动顺利实施。
(四)重视因材施教。目前钢琴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课对于他们来说是必须要学习的科目,钢琴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钢琴人才,而是使学生在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是一个称职的钢琴教师。但是每个学生的钢琴基础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的教育,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钢琴的学生来说,要注重钢琴基础技能的训练,而对于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可以尝试让他们进行钢琴作品演奏的训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价值与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可以对我国学前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为我国培育出更多全面的教育领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韩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29—132。
[2]刘静。即兴伴奏和声学在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3,(24):228。
[3]杨燕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钢琴幼儿歌曲伴奏及其弹唱新理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65。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建设一批有优良素质师资队伍可以有利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虽然调整了课程的结构,但在实践和专业技能类的课程上依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一、选题缘由
学前教育是一个人进行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到,幼儿教育是任何教育政策与文化政策的主要先决条件,幼儿教育的发展应成为教育策略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实际中,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对部分高校学中开设的该专业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尝试着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来改善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教学。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培养目标注重教育外在工具价值,忽视了内在理想价值
近年来,各层次院校纷纷致力于学前师资的培养和输送,急功近利的现象在各个学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也表现得愈发明显。表现为的培养目标过多地注重教育外在工具价值,而忽视了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内在重要性的理想价值。导致所培养的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精神和专业情意,调查发现一些本科生毕业之后不愿从事幼儿教育行业,对教育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学前教育专业在各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类的课程陈旧,理论脱离实际
知识类课程中,特别是一些理论课显得特别枯燥和乏味,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而且也不知道今后在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渐渐地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我们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还会面临一个窘境,就是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遇到实际问题时,一些大中专层次的老师反而会分析的比我们更好。
2.专业技能类课程的上课方式不合理
由于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大量需求和高校的扩招导高校致该专业的人数激增,高校中不合理的上课方式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有效的指导。一方面,专业技能课程设置的不足,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底子薄弱,缺少本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的特色不能突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特色。另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数的增加导致在专业技能课的练习和学习中教育资源的短缺,很难保证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门技能。相对于职业学校或者是普通专科学生很难突出本科生的学历的优势。
3.实践时间短,实践效果不明显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都属于实践类课程。在实践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将来走向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奠定基础。但是教育实践的时间短是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缺乏沟通,缺乏必要的指导与评价。在上课中,由于幼儿园教师要按时完成授课进度,幼儿园的任课一般很少让实习学生代课,这些实习生很难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理想的锻炼。
三、思考与建议
总体来说,高校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部分合理性,但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比较普遍,针对本专业各类课程的设置提出以下的思考:
首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关注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让将来走上幼儿教育行业的学生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将来就职过程中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前教育的业中去。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首先应该关注这一方面目标的实现。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应该尤为重视学生这一方面的发展。
其次,丰富知识类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前教师面对的是迫切需要了解周围世界,掌握生存知识与技能并激发潜能的儿童,其职业特殊性,决定着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类课程要实用且门类广泛。知识类课程应该涉猎科学、社会、艺术、健康、语言五大领域,来帮助学生获取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背景。教师要不断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前沿信息,使学生在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到本专业领域的一些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
第三,提升技能类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在专业技能课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投资,增加专业技能课所需的教育设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一定程度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缓解专业技能课上课方式不合理的窘境。还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的激增显现出来的专业技能师资缺乏问题,应该增加该专业相应技能课程的老师,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最后,建立合理建设教育实习制度。国家可通过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方式使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其中应包括教育实践的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标准。同时,高校也应该针对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建設教育实习制度。针对实习时间过短这一弊端,建议实习和见习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之中。这种实习方式延长实习的整体时间跨度,使学生在实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实习的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具体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赵丁丁.H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个案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5.
[3]杨邓红.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9,6:22(6).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应用游戏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学前教育中都积极使用到游戏,为了使学前教育能够更有效的使用到富有活力、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游戏,本文重点分析了游戏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游戏;学前教育;重要性;应用策略
在学前教育中,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天性,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学前教育效果才更加有效,由此可见,合理在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也具有较高的难度。
1.游戏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助于了解学生游戏兴趣
在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时,可以更有效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一方面了解学生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引入更多其感兴趣的内容,促使学生在该方面得到更快速的成长。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兴趣能够选择更适合学生进行的游戏,促使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收获更多知识,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1.2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
虽然与单纯的讲授知识不同,游戏中所包含的知识有限,但是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时,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游戏表面中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深入游戏活动环节的过程中更有效的了解到游戏内部知识与表面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基于对学生思维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思维是决定学生后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更有助于学生快速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效果。
1.3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如果在教学中单纯为学生讲授知识,不仅会造成学生的反感,更会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较大的恐惧。然而,当在教学中引入适合的游戏时,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学习中所能够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参与集体活动的好处,因此,学生可以更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前学生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后期发展中具有更强的团队意识。由此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引入游戏是十分有必要的。
2.游戏在学前教育的应用策略
鉴于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将游戏合理的融合到教学中,全面的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下面针对于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2.1结合不同学生兴趣,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
要想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更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引入游戏前就要详细分析学生的兴趣,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主体上更直接的了解到学生兴趣。除此以外,学前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接触,更全面的了解到学生兴趣,并在结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游戏开展的有效性。例如,当学前班级中既有对画画唱歌感兴趣的学生,又有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学生时,学前教育教师就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兴趣相同的学生在一组,并为每一小组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2.2合理设计游戏方案,有组织的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方案决定游戏最终的使用效果,基于此,笔者建议学前教育教师在引入游戏前除了需要全面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还需要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游戏方案。此外,教师在设计游戏开展方案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能突发的情况,并做好提前预防工作。除此以外,游戏设计方案中还需要详细包括到游戏开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需要面面俱到考虑到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使游戏可以更有组织性的开展起来。
2.3不断创新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时不仅需要使游戏起到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积极性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使游戏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基于此,学前教育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兴趣不断创新游戏内容,使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游戏产生的变化,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意义,有效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为学生引入老鹰抓小鸡活动时,教师可以积极创新该游戏内容,将老鹰与小鸡各分成一队,但是在分队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老鹰人数小于小鸡人数,只有当老鹰抓住所有的小鸡时,该游戏才可以判定最终老鹰获胜,反之则为小鸡获胜。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合理使用游戏,有助于促使教师更全面了解到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集体的积极性。基于此,笔者建议在日后开展学前教育时,学生教师首先需要详细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为其引入更适合的游戏,并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希望结合本文的分析,学前教育教师都可以使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科学的应用游戏开展教学工作,实现学生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