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研究写作基础

时间:2024-01-04 01:41:0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087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开题报告研究写作基础》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开题报告研究写作基础》。

第一篇:开题报告研究方法

一、本课题的申报及立项

2012年4月,在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由亳州九中历史组长佟莉老师牵头,亳州九中何彦冰、李海侠等6名中学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发起,联合组织申报了市级课题《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2012年10月,该课题通过了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立项申请,被正式立项为亳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课程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目前,全国上下掀起课程改革的浪潮,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法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但现在的教学方法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主要依赖学校,学校的主要教育力量是教师,学生文化水平有赖于教师的文化水平,有赖于他的精神丰富性、知识、多艺和宽阔的眼界。教师必须具有一种对知识的不可熄灭的渴求精神!唯有如此,才能驾驭青年的思想,点燃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火把,完成时代所赋予的“特殊使命”。

3、2010年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新课程改革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方法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教学变得新鲜有趣,学生乐于接受。在本课题的实践探索中,力求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个性化教学方法的优势,促使教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对于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新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作相应的要求,影响的新课程的学习效率。具体表现在:

从形式上看,教学方法从“满堂灌”发展到“满堂问” 。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训练,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从难度上看,教学方法缺乏层次性。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方法都是一模一样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久而久之,势必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内容上看,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三、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1、理论条件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1901~1977年)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主张“以最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即系统地、有目的地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

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曾经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将其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成了三种类别:学生能独立进行的、即使借助帮助也不能表现出来的、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借助他人帮助可以表现出来的。维果茨基明确指出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促进发展,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良好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先生提出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认为,围绕“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认为“不论我们选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从心理学角度看,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而健康的情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资源条件

我们具备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以下理论与资源条件:近年来党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例如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

近年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关教育发展与改革问题的讲话;例如江泽民、胡锦涛等对我国教育问题的重要论述;胡锦涛、温家宝在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等。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出版,人手一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人手一册)。

有关历史新课程学术专著30余册;历史新课程改革等问题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课件)一百多篇,已经整理成电子稿,供课题组全体成员参考。

刊登有关新课程改革研究论文的杂志:例如《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中学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课题参与学校均订阅)。

有关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网站:例如“基础教育网”(http:www、100875、com、cn)、“中国史学网”(http:www、chinahis、com)“中国历史课程网”(hist、cersp、com)、“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等。

此外,我们将时刻关注学界研究动态,借鉴学界前辈、专家和广大同仁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学界前沿研究,加强与前辈、专家及同仁的切磋与交流。

3、新课改提出“高效课堂”的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4、有我们亳州九中领导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亳州九中有着过硬的硬件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随着现代历史教学的不断改革、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历史教学的需要,这就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水平,符合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启发性、典型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又能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上的差异性,提倡“基本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内容设计”。鉴于此,学校教研组配备了两台电脑,便于教师查找资料。一方面学校为教研组资料库订阅了不同的图书资料;另一方面模式,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做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形式多种多样。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可采取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课题研究初期,综合组教师要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手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调查问题学生的根源。

(1)理论研究:通过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吸收先进理念解决有关疑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个案研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跟踪、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

(3)实验总结:在调查摸清底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操作方法。

(4)行动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边实践边探索。

(5)对比研究:在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考试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研究对象:为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的学生。

五、课题研究范围及实施原则

课题组从研究内容本身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班级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所任学科特点,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进行研究,逐步摸索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全面性原则。

研究《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研活动只有贯穿于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其失效性功能,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调整教法,总结经验,走向成功。本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实践中检验、实践中提高。

4、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的人格、学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渗透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6、合作性原则。

本研究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在通力合作、共同实践与探索中完成,发扬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家、校联合,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课题研究措施与步骤

(一)实施措施

(1)加强研究人员的培训。课题立项以后,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研究目的,了解研究内容,掌握研究方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

(2)课题研究纳入日常工作,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研讨课、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覆盖到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各个层面,形成学校物理教研组总课题――课题组成员子课题,学科教师小课题的研究网络。

(3)资金保障。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如外出学习、购置图书、研究人员的科研经费、论文的评选等。必要时学校需从办公经费中支付。

(二)实施步骤

1、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5年6月)

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先采用一些新方法进行教学,然后通过和学生座谈、问卷、考查等方式,确定一项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坚持一个学期后,通过考试成绩分析、问卷调查等了解教学效果,如果效果不够理想,课题组负责人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写出经验教训,向报刊投稿。

2、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参加研究的教师将自己研究的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写出各自所承担的模块的实验报告,然后转交负责人,负责人根据所有材料,写出综合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结集投稿,并编出研究集。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佟莉:学科组长,负责整个科研课题的理论指导和协调工作,不定期地对研究工作给予督查,同时对历史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将研究成果在全市加以推广。

胡艳民:负责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研究,及时召集有关会议,处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拟订课题研究计划、报告等。

何彦冰:负责必七年级教学方法的研究。

李海侠:负责八年级教学方法的研究

屈金全:负责九年级教学方法的研究

耿立涛、何彦冰:主持课堂教学,李海侠、佟莉负责实验班的教学,曲金全、马柱华负责对照班的教学,同时负责材料的收集、整理。

第二篇: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经常被称为“小三门”、“次科”而不被重视。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出现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不好等问题,这种现象在初二下学期尤为突出。另外,初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大。鉴于这些现状,要实现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就显得格外重要。

同时初二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和中国地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我们迫切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便提高我校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学案教学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正在被广泛而成功的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

三、 课题研究内容

宜川县西郊初级中学初一、初二部分班级学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八年级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案教学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正在被广泛而成功的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地理学科同样有着适合于学案教学法生存的土壤,并且初中地理新课程力倡探究性学习,而学案教学法的主体部分便是探究性学习,所以借助新课程理念及学校高效课堂的推进,加强学案教学法在地理学科教学应用中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积极表达的欲望,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分析的能力,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克服传统教学低效的弊端,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成功的学案教学法的应用,必将更加有利于初中地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并整理相关论文资料,进行理论学习,认真阅读有关学案教学法的书籍及论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个案分析法:广泛听取初一、初二各班级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课,观察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反应或反馈情况,总结培养或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3、问卷调查法: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学生在学案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归纳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的培养高中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分析的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4.观察法:抽取样本,兼顾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观察和分析学生对学案教学法的不同表现,对比分析,不断更新完善。

六、课题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6月-7月,确定课题,组建课题小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如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案教学法认识情况(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

2、研究实施阶段: 8月―9月,研究实施第一阶段,研究课题开题,实施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研究课题;集中讨论研究结果,并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集中研讨,提出设想,并讨论其可行性。主要采取措施:积极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学案教学法的有关知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案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来;同时不断改进完善学案,使其能够更适合

于我们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予以纠正。

9月―10月,阶段性小结(撰写报告或论文)分组研究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在集中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修订后期实施方案并撰写报告或论文。

10月―11月,研究实施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是研究能得以顺利进行,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题鉴定阶段:11月―12月,课题总结。对各种培养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分类汇总,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申请结题,使研究成果得到认可,并能在全校得到应用和推广。

七、 课题参与人员

西郊中学七、八年级地理教师

八、 完成研究课题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能得到县教研室及校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师的关注、指导。

2、宜川县西郊中学作为宜川县第二所初级中学,其校生源普遍较差,但是学校有一群积极向上、善于探索、研究的领导和老师,所以比较具有代表性。

3、西郊中学从20xx年开始已经开始使用“导学案”进行授课,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4、研究者本人长期担任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并担任备课组长,对研究的效果可以适时跟踪,并且曾承担过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第三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工资的管理势在必行。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利用计算机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工资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一般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发放工资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工资发放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工资核算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工资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服务于财务部门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财务处理,同时计算机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所以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成为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工资管理的基本。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完善,各个行业都在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手段,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提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对企业体系无论是在行政职能、企业管理水平以及优质服务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该企业运用现代化技术创造更多更高的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工资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财务管理也是如此,由于企业职工人数较多,每一位职工的具体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各项工资条款的发放,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那么势必会给管理人员带来种种麻烦,因此类似工资管理系统之类的财务软件的开发势在必行。现在中国企业已进入新管理时代,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混合管理时代后,从九十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的中国企业管理是面向市场,基于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模式,价值化,系统化,电脑化,国际化和普遍化管理的时代. 新管理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以建立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整合企业经营,全面强化企业管理,形成企业持久发展的内功.越来越多的质优企业舍得在管理系统上投资的举动,足以说明这一趋势.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不断趋向多样化,企业间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要求企业行动必须快捷,灵敏,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人力已经很难完全达到要求,必须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进度)

主要内容:支持企业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支持企业高效率完成劳动人事管理的日常业务,包括新员工加入时认识档案的建立,老员工转出、辞职、退休等。目标:实现企业员工工资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四、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

20xx-03-10---20xx-03-16收集所需资料20xx-04-02---20xx-04-16完成系统需求分析, 对人事查询管理,人事维护管理,工资查询管理,工资维护管理,等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进行确定。20xx-04-17---20xx-04-25对数据库表结构进行设计,将表结构导入数据库。并对论文进行初步构思、编写。20xx-04-17---20xx-05-05继续完成功能模块的代码编写。20xx-05-05---20xx-05-23设计测试实例,对系统进行测试,找出缺陷,进行完善。20xx-05-24---20xx-xx-15完成毕业论文的编写工作。

五、导师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第四篇:开题报告范文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特点是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一、 综述本课题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说明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际社会对社区的关注自19世纪末期横扫整个欧洲和北美大陆的社区睦邻运动开始,世界上的第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是由英国的巴纳德在伦敦建立的。最早从社会学的角度使用“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1881年他将德文gemeinschaft(一般译为共同体、团体、集体、社区等)一词首先用于社会学。从滕尼斯提出到现在,社区的涵义已发生很大变化。社区研究虽然起源于西欧,但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有关社区理论的研究大致包含两类:一类是社区本身的静态研究,一类是对社区发展和建设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动态研究。其中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有:社区人文区位理论、社区权力理论、社区社会关系理论、社

[1] 区变迁理论和社区行动理论。

目前国外有不少国家的社区发展格局特色,但社区建设的参与主体却大致相同,主要是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区非营利组织、社区企业和社区居民。社区建设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分配和关系各具形态,表现出自治型、政府主导型和合作型三种模式。在国外众多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中,较为突出的有:宜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1] 式。

在宏观层面上,国外城市社区管理将会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社区管理日益全球化、国际化;二是社区管理逐步转向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是社区发展与社区建

[2] 设日渐趋向融合。

在微观层面上,国外城市社区管理也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组织体系趋于自治化、公众化;二是社区经济管理趋于市场化、多元化;三是社区管理日趋法制

[2] 化、规范化。

(二)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对于城市社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社区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②经费投入不足,社区设施不够完善;③思想观念陈旧,相关法制不健全;④老社区功能混乱,新建社区缺乏生活气息;⑤现有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社区发展新要[3]求。尽管到目前为止城市社区深层次的问题仍然处于混乱状态,国内仍缺乏真正贴近国情、具有指导力的理论,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市社区建设在蓬勃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社区管理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国内很多专家和学者开始专注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地的社区管理理论,意在将国外先进的社区管理理论“本土化”,应用到社区管理上,尤其是城市社区管理。

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国形成了四种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一是以上海卢湾区五星桥街道为例的行政侧重型模式;二是以沈阳市春河社区为例的自治型模式;三是以武汉市江汉区社区为例的混合型模式;四是一会(分)两站的“盐田模式”。这四种创新模式各有千秋。上海行政侧重型模式有效克服了“条块分割”关系,但并没有改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居民社区参与度不够。沈阳自治型模式形成了“议行分离、相互制约”的互动运行机制,理顺了条块关系,但政府角色“越位”与“缺位”并存,资金供给与运行机制也还不完善。江汉混合模式重构了社区微观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建立了社区自治系统与政府行政系统的共生机制,但是仍存在行政化倾向,低配套率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也与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不相适应。直到20xx年,深圳“盐田模式”的出现,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管理和建设的创新成果工作有了近一步的发展。这种“一会(分)两站”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回归到其自治组织的法律原位。同时让政府提高了执行能力又降低了行政成本。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政府在社区仍然保留着行政末梢,不能真正体现居民的主体意识

[2] 和参与意识。

综合以上四种模式的利弊,我觉得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都无法体现自治性。国内未来城市社区管理的趋势:国内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会不断创新,城市社区管理工作新格局会更加完善,正如吴新叶(20xx)所说“社区发展的组织日趋自治化、公众化”,“社区发展的管理日趋市场化、多元化”,“社区发展的手段

[4]日趋法制化、规范化”。围绕和谐社会的标准建设的城市社区必将呈现多种新

形式,例如服务型城市社区、自治型城市社区、学习型城市城市社区、数字型学习社区和生态型城市社区。

(三)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第一,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城市社区实践远远走在理论的前头,因此综合研究方法,形成新的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综合能力的理论方法体系,就成了推进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个理论任务。杨团(20xx)曾总结说“城市社区管理在国内的发展缺乏创新和自治性,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在理论上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的自治研究水平,使研究更上一层楼,为

[5] 未来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王永平(20xx)指出“社区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社区建设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社区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广阔舞

[6]台”,“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微观体现”。 本文从社区入手研究城市社区

管理,有助于响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号召,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三,在市场经济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滞后,呈现出社区居民日渐增长的社区参与需求和社区服务需求同滞后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方法的矛盾。

第四,安东尼q吉登斯说过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以社区为重点”成为了可能,还变成了必须。“社区”意味着促进街道、城镇和更大范围的地方区域的

[7] 社会和物质复苏的可行办法。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a社区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对其自身的管理提供帮助,也可以对其他的相关社区提供参考。当然,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助于推进城市社区的建设,揭示城市社区目前发展的问题根源,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应对措施。

第五篇:开题报告步骤

一、标题的拟定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参考总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第六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城市人在经历了繁忙沉重的工作生活后就会倾向于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以追求心神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游憩、体验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此时乡村旅游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选择此课题的目的在于分析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并且分析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对如何开发以及如何改善展开研究并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选题的意义

游客外出旅游是为了获得一种审美与娱乐的体验

朱慧娟20xx年在《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一文中写到我国农村面积较大,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农村地区发展缓慢,设施落后,科技发展低,经济实力弱,给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我国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由《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丛书》编委会编写的'《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一书中提到吸引游客参加乡村旅游的元素之一是可以参与、体验乡村才有的项目,包括弄湿活动体验;新鲜水果和蔬菜采摘;篝火晚会、烧烤;垂钓;乘坐畜力车在乡间观光;体验乡村节庆;学习民族舞蹈和传统手工制作等。这样可以让游客到乡村去观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风情、礼仪风俗等,可以在乡村及其附件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

龚维嘉20xx 年在《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一文中提到旅游线路的设计应该在投入运行之前就具备对游客的足够吸引力,运行中则能够使游客感到舒服和不断出现新奇感,运行结束后仍然能够使游客保持一种长久的回味无穷的体会。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并且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从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以及开发的的现状着手研究,进一步指出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绪论

一、 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二、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三、基于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开发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措施

结论

四、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掌握我国目前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发展状况,并且研究如何开发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研究与写作计划:

xx-2-20---xx-2-25 提交开题报告;

xx-2-25---xx-3-25 文献研究,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研究与开发手段研究;

xx-2-25---xx-4-10 提交论文设计初稿,老师修改;

xx-4-10---xx-4-20 提交论文设计第二稿,提交非指导老师查阅;

xx-4-20---xx-5-10 修改论文设计,提交指导老师的修改;

xx-5-10---xx-5-20 提交论文答辩稿;

xx-5-20---xx-6-1论文答辩;

xx-6-1---xx-6-10根据答辩意见,修改论文终稿,提交学院保存。

《开题报告研究写作基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