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行业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行业调查报告》。
第一篇:行业调查报告
一、饮料的定义及分类
GB/T 10789-20xx中定义饮料即饮品,是供人或者牲畜饮用的液体,它是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量)不超过0.5%的制品,饮料也可分为饮料浓浆或固体形态,它的作用是解渴、提供营养或提神。
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标准,我国饮料行业分为:碳酸饮料制造、瓶(罐)装饮用水制造、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固体饮料制造、茶饮料制造及其他饮料制造。
二、政策助力中国饮料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xx年修订)提出,要鼓励“热带果汁、浆果果汁、谷物饮料、本草饮料、茶浓缩液、茶粉、植物蛋白饮料等高附加价值植物饮料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果渣、茶渣等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有利于推动饮料等快速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发展。
20xx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20xx-2020年)》,提出到“十三五”末,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度创新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国家、省、地市、县并延伸至乡镇和农村的四级工作网络基本完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信息化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和信息惠民的能力显著提高。规划将有利于饮料行业的安全管理。
20xx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到20xx年,食品工业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年均增长7%左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效,能耗、水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饮料行业的稳定发展。
20xx年3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若干规定》,提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记录和保存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
三、中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20xx年,我国饮料行业发展与食品工业经济走势大体相当,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企稳,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产业转型升级成果初步显现,经济发展的活力再次转强,是我国消费品中的发展热点和新增长点之一。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xx年中国饮料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指出,20xx年,我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6429.80亿元,同比增长4.24%;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9.93亿元,同比增长0.68%。
20xx年饮料行业发展前景依然看好,未来我国饮料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冷藏果汁饮料、活菌型含乳饮料等的发展前景看好。预计到20xx年,我国规模以上饮料制造企业将实现主营业收入8600亿元,饮料企业的获利能力逐步增长,在食品工业中保持较高水平。
四、包装饮用水在饮料行业市场表现最佳
中国人最爱喝瓶装水。一方面是瓶装水较其他饮料存在较大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瓶装水健康环保又解渴,对于追求低卡路里的消费者而言是最佳选择之一。20xx年,包装饮用水类产品主营业务收入1354.04亿元,同比增长5.90%,占饮料行业比重21.06%。而昔日的国民饮料――碳酸饮料优势不在,销量占比处于劣势。
五、巨头间竞争愈演愈烈
众所周知,在国内瓶装水市场,怡宝、农夫山泉、康师傅、百岁山、娃哈哈、冰露等六大品牌占据了近八成的市场份额,而这几大品牌市场份额之争从未停止过。
20xx年3月,市场格局在进一步变化,尼尔森数据显示,瓶装水六巨头依次为农夫山泉、华润怡宝、康师傅、百岁山、娃哈哈、冰露。农夫山泉、华润怡宝分别位居第一、第二,两者市场份额之差仅为2个百分点。康师傅、百岁山紧随其后,分别为12.2%、9.2%,两者相差3个百分点。上述六大瓶装水巨头已经占有瓶装水市场80.7%份额。
由于百岁山20xx年3月瓶装水销量较20xx年同期同比增长43%,20xx年3月瓶装水销量较20xx年同期又增长38%,目前业内普遍认为,百岁山今年有望把康师傅拉下马,跻身行业三甲。
百岁山自20xx年春节以来,一直动作不断。继3月,深圳市景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对外披露,百岁山将推出玻璃(1410, -5.00, -0.35%)瓶装高端矿泉水品牌“Blairquhan本来旺”后,5月5日,百岁山又在惠州罗浮山百岁山生产基地与中国的网球公开赛举行白金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并正式对外宣布公司已启动意大利米兰建矿泉水厂事宜。
当然,目前已经在行业前三的华润怡宝、农夫山泉和康师傅也不甘示弱。以农夫山泉为例,其在20xx年2月20日已宣布,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在湖北丹江口市新建1.2万余平方米生产配套仓库及相关辅助设施。项目建成使用后,每年可增加70万箱产品周转量,提升产能15%以上。受包装水命名新规影响的康师傅,也在试图展开矿泉水项目布局。公开信息显示,20xx年5月4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华中地区董事长巫宏仁一行已到黄冈考察矿泉水投资项目。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包装水的市场竞争正在聚焦高品质水。此前一些水企都在布局价格颇高的高端水,但高端水市场的占比也就在5%~10%之间,要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展开布局,还是要抓面向大众消费的高品质水这一市场。
六、饮料行业需求前景分析
“十三五”期间,“更营养、更多元、更个性、更便捷、更智能、更合作”将成为饮料行业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在国家实施的“三品”战略中,与“品牌”相比较,饮料行业更需要的是提升品质和增加品种。20xx年以来,植物蛋白饮料、燕麦等粗粮饮料、低糖无糖饮料、发酵饮料、营养素强化饮料等高价值新品不断,特别是生物发酵技术在饮料中的应用正在成为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热门项目;“互联网包装”、包装个性化将带来包装创新;产品定制、互联网、互联网将带来营销创新;智能制造、信息化管理将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质量管控。随着饮料新品不断贴切消费需求,缓解和解决产能过剩,通过新型行业合作方式,对媒体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为行业发展尽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创新将在“十三五”期间广泛深入应用,也必将促进中国饮料从大到强的转变,加快“中国饮料梦”的实现。
第二篇: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行业薪酬调查报告范例2018年1月7日会生活的必需品
薪酬调查报告范文
薪酬是每个人社
,或高或低或不同的行业也影响着薪酬的多少,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行业薪酬调查报告,一起来看看吧!前言:201x年,被冠以“最难就业季”,727万大学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走上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而其中有近100万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正在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而苦恼:毕业之后做什么软件开发前景如何Java/.Net/C++/Android/iOS
,各种开发语言铺天盖地
...我该何去何从针对这些热点问题,特发表这份调查报告,供所有求职路上的毕业大学生借鉴参考。数据背景:由于现今大学毕业后参加
IT培训,再进入软件开发领域已成为常态。因此为了让这份报告数据更有参考价值,特意以“CSDN黑马程序员”201x年上半年毕业的1000名同学(这些同学大部分同时也是大学毕业生基础,并结合黑马程序员
)为数据
201x年内部发布的开发者生存调研报告,发表这份大学毕业生开发者薪资报告。数据导读:软件行业人才极度紧缺,公司求贤若渴。数据显示,1000名毕业生从投简历到获取获取offer
offer,平均每人面试
5家公司,
平均周期仅10天。软件行业薪资对大学毕业生极具吸引力。数据显示,1000名毕业生中,6成以上人员年薪在10万以上,达到%。
Android开发移动开发领域持续火爆。数据显示,从事的人员,年薪10万以上人员达到%。传统开发领域薪资持续走高。数据显示,入门级开发者年薪
10万以上人员占比近
35%。
JavaEE/.Net从事开发工作不受学历影响,但学历仍是公司重要考察因素。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开发者平均月薪为元,专科学历开发者平均月薪为元,本科学历及以上开发者平均月薪为元。一、二线城市开发者薪资差距越来越小。
1000名开发者中,一线城市平均月薪为元,二线城市平均月薪为元。女性开发者比例持续走高,
开发者女性比例占到近
13%。行业:软件开发、信息技术仍是大学生最热门的就业选择各行业现状、前景如何毕业后,我该做什么这是大学生毕业后遇到的首要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应届毕业生从业经验不足,对市场及自身的定位不清晰。由此,发起了“你最看好的行业方向大调查”上问卷调研活动。所有受访者均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并具备相关行业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认为,他们的选择足够给应届毕业生们带来一些参考。据5000多名受访者的问卷结果显示,
IT与通讯行业相比于其他行业遥遥领先,选择度高达35%!而以前被认为非常火爆的金融、证券、保险业以及房地产业选择度合计也仅达20%左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
IT与通讯行业的一枝独秀目前,IT行业具备两大特点。第一,伴随着欧美国家将IT产业转移到,IT外包服务人才急剧短缺。市场的高需求量,人才的低供给量矛盾越来越突出。算机相关行业的人员不到
201x年,全国从事计
IT行
160万,这也就意味着国内业每年人才缺口达到了惊人的100万!巨大的供需矛盾刺激了IT行业薪资的不断攀升,让其他行业相形见绌。第二,入行门槛低。从业人员只需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掌握了编程的技巧。进入
IT行业后,两年时间就能够成长
IT行业得到为一个中级开发人员。这两大特点说明为什么了如此高度的青睐。毕竟,相比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程序员的日子过得真的很不错
! 北上广深仍是大学生就业热点一线城市竞争太激烈,二、三线城市太安逸。应该去哪儿找份好工作是回老家还是留在大学本地就业是去一线城市还是留在二、三线城市这些问题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常问的第二个问题。据
5000名受访者参与的调研结果显示,
23%的受访者将深圳作为就业首选城市,位居第一。其次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占比依次达到了数据足以说明一、二线城市是从事
20%,13%,13%。这个IT行业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城市。那么一、二线城市到底具备什么样的优势,让受访者的满意度达到了惊人的
70%呢首先,从地理分布上来看,软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大连等地,产业地域集中的优势让应届毕业生在这些城市的就业难度大大降低。其次,一线城市良好的工作环境、易于短期迅速积累工作经验以及较高的薪资水平等优势也可以完美地解决大学生毕业后遇到的实际难题。第三,大连、无锡等二线城市目前已经成长为对欧美日等国软件外包的基地,这说明二线城市同样具备足以与一线城市比拼的竞争优势。接下来,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学历、性别、专业是否对开发者薪资有影响等问题,请随看一看黑马程序员竟。培训与薪资现在在线教育和线下的职业培训已经非常成熟,相比大学大而全的课程而言,职业培训专业性更为突出,极好的弥补了校园和市场的差距。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想从事感兴趣的领域,不妨先找个培训充充电,然后再进入该领域已成为职场常态,就正常大学毕业生和调查的了一个薪资比对。
1000名软件培训也作
201x年内部发布的开发者生存调研报告来一探究上图可能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为避免争议,当时也曾一度不想发布这个数据,但事实确实如此。从这个数据比对也可以看出,IT行业的确不差钱,软件公司更并不差钱,差的是真正能干活的人。地区与薪资据黑马程序员调研的近
201x年开发者生存调研报告指出,参与
1000名“黑马程序员”毕业学员从业地区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以及厦门、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北上广深依然是“黑马程序员”学员毕业后就业的主要聚集地。年薪
10万以上人群比例居前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厦门、广州、上海,比例分别为%、%、40%、%和%。目前,3G移动开发、云计算等技术正在引领着IT行业的新趋势。而一、二线城市能够迅速吸收国外经验,从而抢占技术优势,占据这些新兴领域的龙头地位。尤其是动开发,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呈现如火如荼的趋势。经过多年的行业积累,后台服务程序的基数很大。而后台服务程序若想要与用户建立服务关系,通过手机终端软件的途径是必经之路。因而造成了3G移动开发方向人才的急缺,而Android、iOS两大移动开发方向表现的更加明显,
甚至出现了企业“抢
3G移人”的现象。同时,受手机终端软件普及的影响,传统的后台程序开发的业务需求量也在增加。JavaEE、.Net、C++等方向的开发人员薪资持续走高。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从事手机终端开发,还是后台开发,在一、二线城市的薪资都在呈上升趋势,并且一、二线城市的薪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学历与薪资既然IT行业的薪资如此让人眼红,那么,在不是只有高学历才能成就高工资呢黑马程序员
IT行业是201x年开发者生存调研报告再次给出了否定答案。该报告指出,参与调研的1000名学员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为元。专科学历占比为
%,平均薪资为
%,平均薪资为元。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平均薪资为元。这说明,学历仍是企业的重要考察因素,但是从事开发工作受学历影响的程度正在不断降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只以技术论英雄”的现状呢
IT行业“不以学历论高低,分析,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入学率已经达到同龄人口的25%。随之而来的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但国内的产业结构仍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自然而然随之走低,甚至出现薪水不如农民工的现象。而“一枝独秀”的软件行业的程序员们薪水却仍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伴随着供需矛盾的不断激化,软件公司们招聘IT人才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学历已经并不是企业最看中的,而是程序员技术水平。30分钟的技术面试,面试官便可对面试者的能力了如指掌,能否胜任开发工作一目了然。由此可见,的
IT行业的成长方向正在逐渐靠近美国,
IT行业正在成长为一个“老少皆宜”的行业。专业与薪资IT行业的自由度究竟有多大是不是只有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应届毕业生才能掌握良好的编程技巧,从而拿到高薪资呢黑马程序员
201x年开发者生存调研报告给出的答案是:NO!该报告指出,尽管90%的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学员确实拿到了8000元以上的薪资。但紧随其后的“工商管理类”
、“机电控制类”、“材料工程类”等专业的学员,同样取得了%、%、%高收入比例的好成绩。以上数据表明,高薪资并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学生的专利。但是,思维逻辑强,综合能力完善的学员确实更适合从事开发工作。要知道,程序员的工作并不是只有简单的代码工作,还要熟悉客户提出的业务。而熟悉业务就少不了和客户、项目经理、同事打交道。那么思维逻辑强,综合能力完善的学员必然能够在激烈的开发者性别、薪资比例下面的内容可能会让理工科男生们有些不舒服。程序媛的薪资是不是一定低于程序猿呢调研结果再次给出了否定
IT行业竞争中更易于胜出。答案。“黑马程序员”毕业学员中,程序媛占比达到了意味着程序媛在开发者中所占的比例正在不断呈上升趋势。并且,程序媛的平均薪资达到了元,仅比程序猿的平均薪资
%,这低200多元。这也说明程序媛的攻势比预想中要猛烈的多。通过和多名软件公司的HR接触,找到了程序媛们“逆袭”的原因。HR们一致表示,程序媛们在开发工作中比程序猿更加认真,耐心,并且跳槽率也较低。许多公司
HR在入门级开发人员选取上反而更加倾心于程序媛。这说明,传统IT行业认为女生不适合做开发者的想法正在不断得到扭转,开发工作已经不是男生们的专利
! 游戏、外包、互联行业薪资具备竞争力同为开发者,对不同业务方向的选择,不同性质企业的选择当然也会影响到薪资的高低。黑马程序员给出的生存报告显示私企在IT市场上仍然占很大的比例,高达例约为%,国企比例最小,占了外包、互联三个方向,了%,%,%。
%,外企比
%。其中高收入方向为游戏、
8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分别占到认为,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手游自现了业务暴涨,201x年持续增长,二、欧美日将
XX年实IT产业转外包、向,三、互联多年的积淀。以上三种原因决定了游戏、互联的业务量和市场占有率远超其他业务方向,从而成就了游戏、外包、互联方向在小结:什么行业能够具备如此高的自由度,不关心入行者的学历高低、性别、年龄,而只看重工作能力什么行业正在不断地处于上升趋势并且一直保持着朝阳产业的姿态什么行业从业者的薪资水平能够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目前看来,只有发、云计算等技术为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企业求才若渴,应届毕业生求职若渴。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技术代沟”是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源,而应届毕业生“充电”无疑是缩小这种“技术代沟”的良方。不言自明,有了高薪水,才有经济基础,更好地娱乐,更好地自我提升,人生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年薪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现这个梦想的阿拉丁神灯。它就在那里,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勇气把它捡起来。
10万
IT行业能够达到这些标准。
3G移动开
IT行业的领头羊地位。
IT行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带
IT行业现在就是一盏能够实
第三篇:行业调查报告
1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和全总书记处书记李滨生任组长,全总法律工作部、中国工运研究所牵头,全总研究室、保障工作部和各全国产业工会参加的全总劳务派遣问题课题组。课题组对劳务派遣情况进行了半年多的调研。全总研究室先后于20xx年6月、20xx年6月,对全国25个城市、1000家企业、10000名职工及1000名企业工会主席进行问卷调查。1000家企业是按照PPS抽样方法抽选,调查职工在抽中的企业内随机等距抽选,工会主席样本来自被抽中企业。课题组对涉及劳务派遣相关数据进行了
统计分析,对各省(区、市)总工会及10个全国产业工会关于劳务派遣状况调研报告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北京、江苏等地的电信、银行等行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分析借鉴了国内外有关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报告。本报告研究的劳务派遣,不涉及劳务外包、职业中介、人事代理等劳务经济形式。本报告引用数据除特殊说明,均来自于全总研究的上述调查。
劳务派遣工的基本状况
全国企业劳务派遣工呈增长态势我国劳务派遣工的数量到底有多少,有关部门没有公布权威的统计数据,各方面一直存有争议。
20xx年前后,全总做过一个粗略估算,认为当时全国的劳务派遣工大概是2500万人。根据全总研究室20xx年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实现状况及思想动态调查测算,目前,全国企业劳务派遣工占企业职工总数13.1%,约3700万人。
各省(区、市)和全国产业工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劳务派遣工数量近年来呈不断增长态势。如上海市总工会调研所涉及的企业1805家,覆盖劳动者420296人,其中,劳务派遣工105228人,占25%,比20xx年增长了36.1%;江苏省总工会调研主要选择苏州市、常州市2个地级市及其所辖4个县(市、区),参与调研的用工企业20家,劳务派遣公司10家,市县乡(镇)三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8家,涉及职工40136名,其中劳务派遣工占32%,比20xx年增长了47.1%;天津市截至20xx年底,有50%的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总数达40万人,比本世纪初增长了10倍。
第三产业普遍使用劳务派遣工
根据各省(区、市)总工会和各全国产业工会调查,从行业分布看,绝大部分行业都使用劳务派遣工。在国民经济行业的20个门类中,有16个存在使用劳务派遣工现象,其中有11个门类中超过20%的被调查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在属于第三产业的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别有高达68.3%、66.7%和60.0%的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比例分别为11.1%、6.4%、17.9%。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总数比例较高的行业是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分别为36.2%、17.9%和15.3%。国有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数量最多,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16.2%;其次是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4.0%。如重庆市有劳务派遣工的企业比例和劳务派遣工占企业职工比例最高的都是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分别为40%和12%,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为30%和11%。四川省邮政、航空、通信、石化、电力、银行6个行业使用劳务派遣工规模最大,是劳务派遣用工主力。安徽省邮政、移动、中石化系统的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总数60%以上。山西省邮政、电信、石油等类企业劳务派遣工比例达60%以上。天津港劳务派遣工占52.3%。中国移动劳务派遣工占职工总数的71.2%。机关事业单位也在普遍使用劳务派遣工,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80%以上都是劳务派遣工。
劳务派遣工以农民工为主体
劳务派遣工中农民工和外地户籍人员均占52.6%,其平均年龄为31.4岁,30岁及以下的占54.2%。如福建省①劳务派遣工中下岗失业人员占27.35%,向非农转移的农村劳动者占41.43%,城镇其他劳动者占31.19%;天津市劳务派遣工70%是新生代农民工;四川省②成都市劳务派遣工约18.5万人,农村劳动者占64.3%。
劳务派遣工主要在一线岗位工作大部分劳务派遣工是普通操作工和一般技术工人,在初级工作岗位工作。熟练工(无技术等级)占48.6%,初、中、高级技术工人占22.9%,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一般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占25.7%。如上海市从事一线工作的劳务派遣工为75114人,占全部劳务派遣工的71.4%;江苏省总工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调查的12658名劳务派遣工中有12006人从事一线劳动,占比为95%。
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用工不规范
第一,非“三性”岗位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同时,劳务派遣的用工期限呈现长期化趋势,在目前用工单位工作6年以上的劳务派遣工占39.5%。
上海市总工会调查显示,有40%的劳务派遣工在主营业务、一线岗位上连续工作时间超过4年。山西省总工会调查,在用工单位主营业务岗位工作的劳务派遣工占70.2%。工作年限达2年以上的劳务派遣工占74.6%。
第二,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问题突出。调查显示,有22.7%的劳务派遣工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的是1年及以下的劳动合同;以完成一项特定工作为期限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12.8%,比20xx年增加了10.6个百分点,比例增长了近5倍;签订3年及以上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务派遣工比例与20xx年相比分别降低了1.4和3.5个百分点,有35.7%的劳务派遣工未持有劳动合同文本,比正式工高16.7%。
据河北省总工会③调查,劳务派遣工在同一用工单位工作超过10年以上的占一定比例,而用工单位只是每两年或三年通过劳务派遣公司签一次合同。可见,使用劳务派遣工已成为部分企业规避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从而逃避法律责任的一种手段。
第三,劳动就业歧视明显。调查显示,在进入本单位时,20.8%的劳务派遣工被要求交纳担保金或扣押身份证件,这一比例是正式工的2.8倍。
第四,工作强度较大。调查显示,20%的劳务派遣工与单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工时,正式工的这一比例是6.5%;15.7%的劳务派遣工的正常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正式工的这一比例是4.5%;23.8%的劳务派遣工调查时上周实际工作时间为7天,正式工的这一比例只有5.7%;54.1%的劳务派遣工调查时上周有加班加点工作,正式工的比例是34.2%。
第五,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条件较差。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存在明显差距。除噪音污染,劳务派遣工工作岗位或工作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比例均比20xx年有所上升。
但用工单位为劳务派遣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缴费比例与20xx年相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经济利益与民主权利实现程度均较低
第一,工资收入偏低。劳务派遣工20xx年5月从本单位获得的全部货币收入平均为2508.06元,相当于正式工工资的96%。在被调查的劳务派遣工中,认为自己目前收入水平在当地属于中等偏下和低收入的占69.9%。在被调查的企业工会主席中,有34.1%的人认为,劳务派遣工的薪酬比正式工低;在与单位发生了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工中,73.3%的人认为,引发争议的原因是劳动报酬问题。
第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在基本社会保险权益方面,有72.7%的劳务派遣工表示单位给自己缴纳了养老保险费,73.4%缴纳了医疗保险费,
60.2%缴纳了失业保险费,70.5%缴纳了工伤保险费,57.8%缴纳了生育保险费,39.2%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在企业特殊福利待遇方面,所在企业为其提供了补充养老保险的劳务派遣工占5.9%,提供了企业年金及其他商业补充保险等的占6.5%和4.4%。总体来看,劳务派遣工的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均低于正式工。20xx年,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保险费用缴纳方面,劳务派遣工分别低于正式工16.3%、18.4%、16.4%、11.7%和5.1%。劳务派遣工的保险缴费基数也较低,其中,养老保险费按实际工资收入缴纳的占29.3%,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的占20.6%,43.8%的劳务派遣工不清楚缴纳基数。
第三,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据河南省总工会调查,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业绩,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收入差距少则30%,多则达四五倍,或是更多,正式工享有年终奖、住房补贴等各种福利津贴,而劳务派遣工则没有。
第四,民主权利实现状况较差。在入党、入团、入会、评先评优和晋升等诸多方面,劳务派遣工基本上都不被列入考虑范围。以入会为例,劳务派遣工中的工会会员比例为55.8%,比正式工低17.9个百分点,差距比20xx年(11.2个百分点)扩大了。其中,国有企业劳务派遣工中会员比例为57.2%,比正式工低33.6个百分点。四川省为63%,其中85%加入了派遣公司工会;北京市④30.2万劳务派遣工中,加入工会组织的为13.46万人,入会率为45%。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调研的15家用工单位,职代会都没有劳务派遣工代表。江苏省总工会抽样调查显示,劳务派遣工中工会会员比例为56%,能够正常参加工会活动和企业民主管理的仅占入会劳务派遣工的23%。职业发展空间小,机会少以广西⑥为例,70%的被派遣职工从未接受用工单位的任何技能培训,因而普遍缺乏归属感。
劳务派遣行业经营混乱
20xx年以来,劳务派遣行业迅速发展,新注册劳务派遣机构大幅增加,但呈现出无序发展、经营状况混乱。
第一,派遣机构参差不齐。我国劳务派遣机构主要有四类:经国务院及省级政府批准成立的外服系统劳务派
遣企业;各级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成立的劳务派遣机构;民营派遣公司;外资与合资派遣公司。这些不同种类的劳务派遣机构在资质、管理水平和责任承担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民营派遣公司的大量出现,劳务派遣行业鱼龙混杂的现象更为突出。由于国家和各地均未出台有关劳务派遣的市场指导价格标准,派遣公司之间为争夺客户而引发价格等方面的恶意竞争,加重了派遣公司的业务成本,降低了其利润空间,导致其服务水平无法跟上。
第二,混业经营现象严重。许多劳务派遣单位同时从事劳务中介、劳务服务等业务,有的以劳务承包或劳务中介为主业,兼营劳务派遣。混业经营现象致使劳务派遣单位经营管理松散、专业化程度偏低、行业运营不规范。
第三,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劳务派遣公司在符合《公司法》的前提下,满足《劳动合同法》关于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的要求即可到工商部门登记设立,无须经过其他审批程序。由于监管机制的缺位,有的劳务派遣公司只有几名工作人员,有的根本不具备从业资质。如河北省廊坊市工商注册的劳务派遣公司有57家,而经人社部门备案的只有17家。
课题组对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法律对“三性”、“同工同酬”及行业运营规范等缺乏明确规定;二是劳动监察执法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三是用工单位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四是国有企业工资控制、人员编制管理体制上存在“瓶颈”;五是工会维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政策与建议
第一,国家应修改完善劳务派遣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严格的劳务派遣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行为的法律规制,细化同工同酬标准等。
第二,政府应依法审批和管理劳务派遣单位。加大对劳务派遣行为的行政监察和执法检查力度;监督和引导企业规范使用劳务派遣。
第三,工会应加强对劳务派遣工权益维护工作。加大劳务派遣工入会力度。加强劳务派遣工工会会籍管理,理顺转会关系,建立会员档案。对用工超过6个月的劳务派遣工,用工单位统一与用人单位签订会员托管协议。积极探索在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建立方便劳务派遣工入会和参与工会活动的工会组织联合工作机制,真正发挥双方在促进劳务派遣工入会方面的最大效应,最大限度地把劳务派遣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①据福建省总调查,全省派遣职工44.56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数954.34万的4.67%。
②据四川省总调查,截至20xx年底,四川省人社厅统计,四川省有劳务派遣机构620余户,统计范围内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用工为615.8万人,其中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达到76.35万人,占用工总数的12.39%。
③据河北省总调查,该省在工商局注册的劳务派遣单位有500多家,劳务派遣工65.86万人,主要集中在石家庄、邯郸、廊坊、沧州、秦皇岛等职工人数较多的城市。
④据北京市总对各区县、产业的调查,全市共有劳务派遣企业1537家(另据市工商局数据,全市设立登记的劳务派遣经营主体6305户,其中内资企业6142户、个体工商户163户、对外劳务经营主体785户),用工单位3779家,劳务派遣工30.2万人。
⑤据统计,广西目前从事劳务派遣的公司有500多家,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达9万多人,企业单位特别是建筑、医疗、制造行业使用劳务派遣工超过30万人。
劳务中介行业调查报告2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快速发展并备受关注,一方面,它适应了劳动力市场灵活多样的用人需求,扩大了劳动者就业,另一方面,增加了就业的不稳定性,对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提出了新课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xx年4月份,按照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劳务派遣专项调研的通知》要求,省总工会法律部联合相关部门对我省部分行业劳务派遣用工状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我们深入到中铁一局集团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局及建设、交通运输行业的部分用工企业,以及汉中乾越建筑有限公司等劳务派遣企业,通过实地查看相关资料、召开职工、用工企业、派遣企业等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基本情况、劳务派遣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劳务派遣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座谈沟通,基本掌握了我省劳务派遣的总体状况。
1、我省劳务派遣的基本状况:根据省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20xx年年底,全省劳务派遣工大约在15万人左右,劳务派遣企业近百家,在西安注册登记的劳务派遣企业40余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劳务派遣企业有8家,劳务派遣工一般在20xx至3000人,派遣期限集中在1-5年的范围,其中以两年期限的最为普遍,派遣工的年龄约在20-50岁之间。我省唯一的一家国有股份占50%的易通人力资源公司,隶属省国资委外经贸集团,公司主要业务为劳务派遣,兼营人力资源服务,共派遣员工两万人,涉及企业200多家,15个以上的行业,派遣员工遍布全国大中型城市,最远到达拉美、非洲,派遣工包括一般工人到硕士、博士,岗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是陕西省最大的劳务派遣企业之一,职工工资、社保100%能够得到保障。用工单位承担派遣工工资、福利、社保等费用,以及派遣公司的管理服务费用;派遣公司以服务费为收入,管理费一般为工资总额的2-6%。
2、我省劳务派遣的基本特点:就全省范围来看,国有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中央驻陕企业使用派遣工的比例较大,铁路、民航、通讯、金融等系统都使用了大量的劳务派遣工,占到使用派遣工总数的80%以上,民营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比例相对不是很高。同时,在岗位上大多数企业都突破了“三性”岗位限制,各类岗位都使用派遣工,一线岗位使用派遣工更多。比如银行的前台柜员、制造业的操作工、铁路建设工人以及报社记者和采编人员等等,其岗位性质大多都突破了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要求。派遣员工包括各类就业人员,既有下岗失业人员,又有农民工、大学生,其分布特点是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大学生更多的分布在现代服务业,如银行、通讯等行业。
3、劳务派遣工的权益保障情况:大部分的劳务派遣企业能遵守《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在我们调研的劳务派遣企业中,90%以上都与派遣工签订了比较规范的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与派遣企业签订了派遣协议,对劳务派遣工的劳动报酬按时足额支付、劳保用品的发放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从派遣员工的工资支付方式和渠道来看,一般由派遣单位直接以现金或银行卡的方式向劳动者支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用人单位按照其与劳务派遣单位的协议,由用人单位按月代为发放,未发现拖欠劳务派遣工工资的现象。但是,与企业从事相同岗位的直接用工职工相比,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动报酬与福利水平明显较低,尤其是在一些垄断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编制内人员和编制外人员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和体系,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的工资差距较大。从劳动者的培训方面来看,派遣人员入职前能接受必要的岗前知识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及劳动技能等项培训。
总体而言,我省的劳务派遣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央驻陕企业及一些国有企业、机关及事业单位,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劳务派遣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总体上发展比较平稳,劳务派遣领域未发生比较重大的群体性的事件及劳动争议,劳务派遣工的一些基本权益能得到保障。
二、劳务派遣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省劳务派遣领域总体上发展比较平稳,但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也发现一些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损害劳务派遣工利益以及滥用劳务派遣制度等突出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缴纳问题比较突出。在我们实地调研的5家劳务派遣公司,仅有一家公司为劳务派遣工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三项保险,有一家为派遣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其余的均没有给劳务派遣工缴纳社会保险。还有一些派遣单位为劳务派遣工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从整体来看,为劳务派遣工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很少,绝大多数的劳务派遣企业都没有按照法律规定为派遣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严重损害了派遣工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劳务派遣企业逃避法律规定,为减少企业的成本,保证利润的最大化,不愿意为劳务派遣工办理社会保险;另一方面,劳务派遣工的流动性比较大,他们在用工单位的工作时间相对比较短,基本以工期为一个工作周期,他们更注重眼前的现实利益,就是拿到货币工资,因此对社会保险的内在要求不大。
在我们与劳务派遣工的座谈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派遣工都持这种观点。也有一些在用工单位工作时间比较长的派遣工,提出了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的要求,这部分派遣工一般具有一定的技术,在用工单位工作时间比较长,相对比较稳定,因此要求企业办理养老等各项社会保险的要求比较强烈。此外,一些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农村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因此,对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为其是否办理社会保险不是很关注。
2、目前的劳务派遣领域门槛低、管理混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这是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唯一条件。目前除了在工商部门注册外,并没有相关部门对其资质进行审查。在这些劳务派遣公司运营中,并没有相关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监管,也无法对从业人员进行资质审查,一旦劳务派遣公司和派遣员工出现劳务纠纷时,由劳动监察部门根据《劳动合同法》处理,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出现纠纷则是根据《民法》进行调解处理。在劳务派遣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劳务派遣公司经营资质缺乏必要的审批程序,无序竞争和侵犯劳务派遣工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一些用工单位借劳务派遣之名对派遣工权益采取推诿态度,对派遣单位不给派遣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的行为,漠视不管,派遣单位为了谋取更大利润,规避法律损害派遣工权利,因此,对派遣企业的监管已成为当务之急。此外,对于劳务派遣工的数量,一些相关部门采用的数字相差甚多,媒体报道的数字更是五花八门,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前劳务派遣的混乱和监管的不到位。
3、对劳务派遣本身的定性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务派遣的滥用。《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岗位上实施。但是实际中,劳务派遣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一些用工单位为了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大量主要工作岗位上都使用了劳务派遣工,特别是一些中央驻陕企业,由于其用工数量受到限制,因此其招用工人都是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调研的一家企业,劳务派遣公司以劳务派遣企业名义为用人单位从兰州某技工学院招录了100多名毕业生,主要从事施工方面的技术工作,工作一年多以后,这些技校生要求转为正式工,但劳务派遣企业无法为其解决。尽管有些企业将特别优秀的一些劳务派遣工转为公司的合同制职工,使这些技术骨干的权益有了保障,但数量极少,相当一部分的劳务派遣工在用工单位技术、管理等核心工作岗位工作的同时,却不能与用工单位直接建立劳动关系,只能与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还有在建筑施工领域,将劳务派遣与劳务分包相混同,也影响到对劳务派遣的界定。《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务派遣用工快速增长,铁路、民航、通讯、金融等系统都使用了大量的劳务派遣工。目前,一些企业的劳务工占职工比例已近一半以上,更有一些企业将原正式职工转入劳务派遣公司再派回原单位工作。结果是人员不变,身份却发生了根本变化,相应的劳动报酬随之降低,还有的用人企业采取将某项工程及人员整体外包来规避《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随着劳务派遣用工的泛滥,导致企业出现了新的劳动用工“二元结构”,再加上在职工队伍中劳务工群体与正式职工群体的身份不同,在企业各方面的待遇上存在较大差别,容易造成职工队伍的分化和对立。因此,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要求对劳务派遣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或者说是细分,改变劳务派遣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4、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导致维权难。在我们此次调研中,劳务派遣企业没有一家建立工会,参加座谈的劳务派遣工无一人加入工会。个别的用工单位虽然在工会组织的一些活动中,比如文体活动、劳动竞赛、技能培训等都积极吸收劳务派遣工参加,但并未将其吸纳到用工单位的工会组织中。《劳动合同法》第64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一规定使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由于没有规定用工单位接纳派遣工入会的责任,仍未能解决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职责不清的问题,有待从操作层面进行细化规范,使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有所遵循。一方面是当前相关部门对于劳务派遣企业的监管还不到位,劳务派遣企业的自身管理不健全,不仅工会、党组织及青年团组织也都没有建立。另一方面,用工单位没有积极的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在派遣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情况下,用工单位有义务吸纳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组织,更直接地维护好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在我们调研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我们了解到,他们也曾考虑过吸收派遣工加入工会,但是最后由于考虑到劳务派遣工工作的流动性和短期性,还要承担一些诸如会员证的费用及管理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吸纳了派遣工加入到工会。
5、其他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劳务派遣中三方各自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用工单位认为政府对劳务派遣企业的市场准入及监管没有特殊的规定,导致他们在选择劳务派遣企业时没有严格的标准可以参考,有时会增加他们在用工中的法律风险。当然,有一些用工单位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建立劳务派遣企业资格准入及信用评价等制度,对劳务派遣企业的资质或者是实力做出评价及考核,确保了劳务派遣企业在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等方面能保证劳务派遣工的利益。劳务派遣企业也反映由于这个领域的流动性比较大的问题,导致一些法律规定在现实中并不能完全得到执行,而且社会舆论有失偏颇,使用派遣用工,更多是用工单位的需求,而不是派遣公司单方能决定的。一些劳务派遣工则反映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比较突出,以及工资长时间没有增长,社会保险得不到有效保障等,还有一些反映了子女上学不能得到解决等其他问题。这些也都是劳务派遣领域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关于完善劳务派遣用工的意见和建议:
如何完善劳务派遣或者说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从现实来看,必须追根溯源,从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上整体把握,对症下药。劳务派遣是指劳务中介公司与工人订立劳动合同,中介公司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然后由中介公司将劳务工派往用工单位从事劳动,是一种“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劳动力经营模式。其最大特点是,用人的不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的不实际用人。劳务派遣用工的出现,客观上弥补了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缺口,同时也符合企业减员增效的自身发展要求,用工形式更加灵活,也降低了企业管理风险和运行成本,从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且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同工不同酬、劳务中介不规范、配套法规不到位、监管缺位等因素作用下,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和安全感却得不到相应的保证,工资和社会保险权益也得不到有效维护。当前,当务之急是限制劳务派遣“非正常繁荣”的状态,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这种新的就业方式,更好地监管、引导和发挥劳务派遣的作用以及更加有效地保障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
1、进一步加强对《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无论是对于劳务派遣企业还是劳务派遣工,都有必要加强劳动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于《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通过开展法律进工厂、进工地活动,向劳务派遣企业宣传贯彻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实现同工同酬是企业的法定义务,也可以更好地留住员工、留住人才,促进劳务派遣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为劳务派遣工讲解法律规定,阐述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的好处以及长远作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以及对社会保险的认识,教育他们不仅要重视眼前利益,也要保障好长远利益。通过深入的法律宣传,使办理社会保险成为劳务派遣工的自觉要求,也成为派遣企业的自觉行为。
2、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对劳务派遣做出更加明确的界定。虽然《劳动合同法》中有12个条文、《劳动合同实施条例》中有6个条文专门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规范,但劳务派遣的扩大并没有得到遏制。劳务派遣能够大行其道,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劳务派遣尽管存在种种问题,但毕竟有其存在的土壤,有现实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劳务派遣首先从法律上对其定义、内容以及适用的范围做出更加明确的界定,进行必要的规范。比如说,对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进行列举式的表述或者进行解释,使法律的规定更加清晰明确,对不符合劳务派遣工作岗位的不允许实施劳务派遣用工。同时,对用工单位及劳务派遣企业的职责做出更加明确的划分,比如说工资的发放,社会保险的缴纳等等,从法律上做出直接的规定,堵塞法律漏洞,从而避免劳务派遣成为用工单位和派遣企业互相推诿、逃避法律责任的借口。
3、提高劳务派遣企业门槛,加强对劳务派遣领域的监管。当前劳务派遣企业出现的一些问题与这些企业自身实力不强有很大的关系,用工荒的出现以及用工单位的现实需求使这些劳务派遣企业有了更多的生存基础,但从立法及监管的层面来看,有一定的滞后性,劳务派遣领域出现的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后果已经显现,但不能得到有效地遏制。因此,有必要提高劳务派遣企业的门槛,提高其最低注册资本,同时对劳务派遣企业在组织机构、资质等方面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工商注册之前,必须取得人力资源部门的资质许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通过完善对劳务派遣企业的准入管理及监管力度,加速劳务派遣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而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对劳务派遣企业在履行劳动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管力度,有严重违法的可降低其资质等级及撤销资质,促使劳务派遣健康有序发展。
4、解决劳务派遣工入会难问题,保障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对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问题做了进一步明确,使各级工会在组织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工作中更具规范性、操作性。从各地实践看,由于派遣单位工会难以对劳务派遣工会员实施管理,劳务派遣工会员也难以参加派遣单位的工会活动,劳务派遣工会员应由用工单位工会代管并参加其活动。从我们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劳务派遣工的入会率非常低,一些在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派遣工工作期限相对长一些的话,一般加入了用工单位的工会,但绝大多数的劳务派遣工没有加入工会,这就要求各级工会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劳务派遣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同时,强化劳务派遣职工的集体谈判和协商权,解决同工不同酬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该从源头上加强对劳务派遣企业的资格审查及年检,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对劳务派遣企业及用工单位侵犯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检查和处罚。
第四篇:行业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1、将书院超市部分商品与同类超市如个营超市、深大超市进行比价
2、为同学们调查清楚书院超市价格较同类商店高的原因及其是否能解决
3、就部分同学投诉的过期问题进行调查取证,以及向书院超市进行询问
进度概况
5月12日:第一次会议,由《如何调查小卖部》初步制定计划并进行分工,会议中着重讨论书院超市目前存在的三个问题:
①价格同比相同营业形式的商店较高,部分同学感到不满意
②有同学反应书院超市存在过期情况并向学代会提出过投诉
③部分同学发现书院超市存在随口要价的现象
因此针对这三个问题,学代经讨论后决定分别采取以下方案:
①对书院超市部分有代表性的商品进行价格记录并对周围个营小店如塘朗村小店,深大超市,北大超市,华侨城内个营小店进行同类商品价格调查,对调查价格进行比对并制表
②学代会通过学生渠道收集书院超市存在过期食品的证据,同时各学代也留意书院超市的过期食品现象,一旦发现过期立即拍照取证
③根据此类现象,学代会将进行一次较完整的价格调查以得到一份价格清单,若今后书院超市出现价格不符合清单的情况可以清单为准
5月13日――5月15日:收集部分同学建议和意见并保留部分同学对书院超市部分行为的证据,就收集的证据表明,书院超市的确有存在过期食品的现象(如下图)。
书院超市买到的过期食品
各学代对书院超市部分商品分别进行价格记录并于5月15日开展第二次会议进行收集和统计制表,第二次分工后明确郝天和焦钟霆负责调查学校附近如塘朗村seven-eleven及个营小店等店面;郭伟杰和刘涛负责大学城内部各超市同类商品比价以及走访;赖煌负责调查华侨城中个营士多店、百里臣等以及继续收集同学反馈、跟进书院超市过期情况等,各学代分组并统计同类超市的商品价格,最后统计进行比较整理出书院超市和其它同类商店的价格比对表格。
5月26日:在得到整理后的比价表,收集同学们的意见的基础上,以及做了充分的谈话准备工作后,郭伟杰、郝天、焦钟霆、赖煌四人以学代的身份与书院超市老板娘进行交涉,充分了解书院超市的现状以及其价位制定的原因,老板娘积极配合学代会工作,使得会谈能够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学代会也听取了老板娘对此事的看法,同时也了解到部分同学有时会有因老板不在收银台而不付账以及使用支付宝转账时少转、忘转以及不转账的行为。
调查结果
1、 将书院超市部分商品与同类超市如个营超市、深大超市进行比价
经附件2表格内的比对,书院超市确实存在价格同比高出0.5-2.5元不等的现象
2、为同学们调查清楚书院超市价格较同类商店高的原因及是否能解决
根据会谈内容,老板娘对于书院超市价格偏高的解释如下:
①我们学校不如其它如深大等学校一般拥有较多的消费群众,即书院超市消费人群小
②校内对外租金及水电等因素导致价格被抬升
③不少同学采用天猫超市等网购形式进行日用品及食品购置,使得书院超市的消费人群被进一步缩小
④部分同学利用占地小、成本低的优势在宿舍开设小卖店加大了书院超市的竞争负担
3、就部分同学投诉的过期问题进行调查并取证及询问
书院超市过期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出现过期食品允许同学们退换,鉴于书院超市方面态度良好,而且因为书院超市内商品种类和数目繁多,偶尔出现过期现象无可厚非,因此如果没有出现不愿意退换等不友好态度同学们应给予谅解
调查建议
1.引入更多商家起到良性竞争的作用并以此降低物价,比如二期楼群可以引入多家超市,一方面让同学们能有更多优质的选择,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竞争对手各超市也要想方法留住客源,也能提升其服务态度和质量,以此达到学生及商家双方共赢的效果
2.学校官方增设部门或小组建设学生超市达到物美价廉的效果,食堂水果摊可以作为参考样本,在食堂周围或者其它合适的地方开设校官方小卖部,价格不应高于同类超市价格,此时可交予后勤部门进行联系商榷
3.给予在宿舍等地开设小零食店的同学一些支持如场地等,使得学生营业正规化,一方面为同学们提供更大的便利,另一方面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勤工俭学,缓解学校勤工俭学岗位不足的压力
4.开设消费者知识讲座,培养同学们的消费者权益意识,减少如购买到过期食品没有去退换的情况发生
5.明确学校部门对书院超市的监管,减少乃至杜绝超市出现有过期食品售卖的现象,同学们也能够以消费者的身份参与此事,建立更好的消费者意识
6.建立消费者投诉渠道,使同学们权益受损投诉有门,相关负责部门及小组应及时处理消费者权益问题
第五篇:20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2020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20xx行业薪酬调查报告是怎样的一个内容呢?下面是笔者给大家带来的20xx年薪酬调研报告,欢迎阅读!20xx行业薪酬调查报告一
从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中心了解到,最新出炉的苏州高新区XX年企业薪酬调研报告显示,去年,高新区内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9.5%,较XX年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
其中,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为11.3%;在员工流动性方面,吸引员工的首要因素是良好的公司发展前景,且较去年继续上升,达54.1%,而在员工跳槽原因中,薪资缺乏市场竞争力排在第一位,比例为48.6%;从薪酬结构来看,也更趋合理,高管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有所下降,而一线员工有所上升,反映出企业的薪酬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企业福利方面,传统福利的覆盖面更广。
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薪酬结构更趋合理
据了解,XX年度苏州高新区企业薪酬调研报告共耗时6个月,协助调研企业累计达136家,其中,外资企业占82.1%。主要涉及机械制造、电子制造、软件服务、医疗器械和新能源五大行业,占比分别为39.8%、24.1%、9.6%、8.4%和10.8%。
本次薪酬调研的参与企业构成折射出高新区在转型升级中的变化:(中国)总部企业数量从XX年的20.5%上升到25.0%,上市公司数量由13.9%上升至19%,而分公司规模有所收缩,从19.6%下降为7.1%,证明有更多公司在高新区注册扎根。此外,传统的机械和电子企业占比有所下降,而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企业的数量分别较XX年增加5.1%和9.9%,也反映出高新区行业的变化。
据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中心工作人员繁文介绍,在调薪幅度方面,XX年,高新区92%参与调研的企业都进行了调薪。数据显示,XX年,高新区内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9.5%,较XX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在各层级调薪幅度中,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为11.3%,专业技术人员为9.5%。
预计XX年各层级薪酬增长都略高于今年,操作工增长幅度为12%。XX年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将会有所增长,达9.7%。而从薪酬结构来看,与去年相比,高管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从91.8%降到79.8%,津贴与变动薪酬的比例有所上升,而一线员工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则从58.9%上升为63.9%,反映出区内企业的薪酬结构进一步优化,也更趋合理。
部分企业为员工提供五天福利假期
报告显示,XX年,企业新进员工率平均值为38.4%,员工离职率平均值为29.4%,新近员工率高于员工主动离职率。其中,欧美企业和日资企业员工离职率平均达到了14.6%,高科技企业为20.2%。而在员工层级流动率中,操作工的流动率要高于其他层级,其次为销售人员,经理层及以上员工基数小,流动率也高于其他层级。
在吸引员工的主要原因中,良好的公司发展前景占54.1%,良好的工作环境占45.9%,充分的福利保障占40.5%,有竞争力的薪酬占27.0%,合理员工晋升通道占21.6%。而在员工主动离职原因中,薪资缺乏市场竞争力排在第一位,比例为48.6%,缺乏晋升机会的比例为23%。
据调查,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高新区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福利。数据显示,除住房公积金外,有59.5%的企业为员工提供补充住房公积金,有33.3%的企业为员工提供租房补贴,有15.5%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定期购房补贴,6.0%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一次性购房补贴。
在企业福利设施方面,提供职工食堂的公司比例为71.4%,提供免费班车的公司比例为57.1%,有33.3%的企业提供职工浴室,有28.6 %的企业提供健身/运动场所,另有部分企业提供医院/医务所、心里辅导室和宿舍,而这些数据均较去年有所提升。在员工休假方面,有69.0%的公司除了提供法定假期外,还为员工提供福利假期,天数一般为5天左右。
在未休完的法定年假处理方式中,有75%的公司选择顺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