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风气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22-05-03 16:56:53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343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关于社会风气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社会风气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关于社会风气的调查报告

目录

一。 调查时间和地点 二。 调查缘由和意义

三。 调查团队和人员分工说明 四。 调查方法

五。 数据统计及相关资料分析研究 六。 调查报告内容 七。 调查结论与政策建议 八。 附录

一。调查时间和地点

1。 在南昌航空大学,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时间为2010年12月28日至12月30日

2。 在不同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婺源县某村庄,彭泽县城,上饶县某村庄,南丰县某村庄

3。 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源

二。调查缘由和意义

有感于思修老师让我们思考的三个问题:

1。 当今*社会功德状况存在严重问题,请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为我们的社会功德建设献策;

2。 依法纳税是规定的公民义务。可是现在很多人不易逃税漏税维持,反以之为能为荣。请问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有哪些?要改变这一现象,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努力?

3。 日益严重的官员*是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请问其原因有哪些,*现象衍生出那些严重后果。

*社会功德缺失,逃税漏税,*这三个问题反映出*社会风气存在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调查,探明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的原因,希望通过调查能提出可*作*建议,以望当局及社会关注。通过对社会风气的调查,一定能够解除某些人的疑虑。

三.调查团队及人员分工说明

四。调查方法

1。 在互联网调查,通过互联网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查阅网友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因为调查对象是*社会,对象较大,对经济状况有限的我们而言,通过互联网调查是最简便的方法)

2。 在南昌航空大学校内发放调查问卷经行调查

3。 与同学聊天,询问他们对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看法与建议。

五。数据统计及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

1。2007年常规*调查报告,07年*人幸福感较06年整体下降 2。08年将民众不满程度提高归结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在38项衡量幸福感的并非是物价上涨的问题,而是社会风气问题 4。在18个城市的1000位受访者中,约八成不满社会风气 5。近七成的人认为善良正直的人长吃亏

6。上海一所教育学院抽样调查的7600多名中学生的道德状况结果18%的学生对[只要有利于自己就不折手段"的极端利己观持赞同态度。还有一班的学生对[别人*"表示宽容。

7。49。4%认为改变外貌就可以改变人生。 8。网络调查结果:

9。学校调查问卷结果:

此次调查问卷共分发30分,收回27份,有效23份,其中2份多选无效,2份所有选项全部选a或c无效。

在南昌航空大学学生的思想并没有很糟糕,他们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还是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但对于官员*现象几乎100%的达成一致意见:官员*现象很严重,对当地*不是很满意。 问题分析:

发放的问卷过少,导致对于很多问题没有一个准切的结论。在下次做调查问卷时要注意对于不同的调查主题,要发放相应的问卷数,以避免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

10。实地考察的总结

彭泽县城的实地调查(主要是对于乞讨现象的考察)

根据实地调查、观察,与乞讨人员面对面访谈对当前彭泽城区存在的乞讨现象和乞讨群体现状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1、是乞丐的身体状况。现有乞丐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患有各种疾病或伤残,残疾严重的占一半多,这些伤残病人有不少同时患有多种伤病,只有很少一部分曾经医治过,而且都没有治好;大部分的乞丐,尤其是外来乞讨者,则多为四肢健全者,而且还有其他的谋生能力,但他们并没有或愿意凭技能为生。

2、是乞丐的*别年龄。乞丐群体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青壮年,还有儿童和婴儿,其中以老人和儿童居多,青年相对偏少,女青年尤其少;在所有观察到的乞丐中,男*比例略高于女*。

3、是乞丐的行乞方式。调查的乞丐中有少数被动行乞,默默等待公众施舍同情心,更多的则采取主动行乞或是两种方式同时运用,其中有一部分采用强乞行为纠缠被乞行人。社会大众对乞丐的评价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乞丐行乞方式的影响。

六是乞丐的活动场所。一般为城市的繁华地段,以车站、码头或高档活动场所居多,有不少在学校、居民区行乞,也有乞丐在火车上行乞。确因生活困难而出外流浪乞讨的人,一般只在本省、本市邻近地区的县城或较富裕的农村乞讨,很少到大中城市乞讨;而以乞讨为职业和生财之道的,则主要前往经济发达地区、旅游胜地、外宾和港澳同胞较为集中的地区及其他大中城市。

4、是乞丐的行乞时间。在大中城市中,乞讨现象有季节*变化,春夏多,而

天寒地冻时少;行乞时间一般从早上九十点钟到晚上六七点钟;从乞丐的乞龄看,有刚入行的新手,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手。

5、是乞丐的个人情况。一些乞丐在叙述自己的个人家庭问题时,表现出明显的心存疑虑,不愿回答或不愿表达真正的或详细的情况,尤其是在家庭问题、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方面不愿多谈;对行乞原因则愿意多说,但可信度较低。 6、是乞丐的日常生活。差不多一半的乞丐能保*自己每天吃饱饭,同时,他们的[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占近一半;在住宿上,乞丐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地方,季节、天气、治安等变化影响着他们的栖身之所,也有人能够租房度日,但为数较少;有将近一半的乞丐说自己有充足的衣物被褥,实际上所谓的衣物被褥只不过是一件大衣或一床破被。

7、是乞丐的未来考虑。有近一半的乞丐声称自己打算离开现在的乞讨地点去外地谋生,或者准备回到家乡,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准备过一段时间再说,也有的要等到挣了钱以后才走,只有极少数想立刻离开。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乞丐表示要一直干下去,而更多的人倾向于[金盆洗手",这部分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觉得回家种田重*旧业好,还有一些人准备在大城市找一份工作来谋生。

婺源县某村庄的实地考察(主要是农村赌博现象的考察)

一、在村子里泛滥现状:几乎每家都参与,每家都死不悔改。从白发老人到顽劣小孩, 从普通老百姓到一般干部, 从学校老师到学生, 很多人已经成了* 的热衷者。一些农村地区生活出现了新的交流热点, 那就是言出必码 。 二、分析社会成因

1、暴富心理, 迷信思想。我国农村地区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落后腐朽思想以及小农意识的广泛影响, 村民整体思想文化素质偏低, 思想*水平不高, 相信迷信, 否定科学,而且心存发横财思想。这种严重的投机心理很容易使人丧失理智。很多赌徒痴迷地认为,*的中奖号码是可以被猜中的, 相信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帮助其发横财。同时, 翻本心理使赌徒就像吸毒一样沉溺其中, 难以自拔。 2、 劳动力过剩, 经济不满足。农村出现了一定的剩余劳动力; 而农业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转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民的生活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相对贫困的生存状态和大量的业余时间促使他们去寻找发家致富的机会。

3、法规滞后, 意识淡漠。对参与*人员的处理上, 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定*不明、不完善、滞后, 处罚较轻, 使*民有空可钻, 使码庄无所畏惧。甚至, 很多*民认为, *赌博不属于违法行为, 可见其法律意识薄弱,分辨能力差。他们认为, 既然*可以卖福利*、体育*, 那么投注*也无可厚非, 加上*赌博的违法本质没有像杀人、抢劫等血淋淋的刑事犯罪那么直观明了, 在参赌群众的潜意识里根本就没有明确对*赌博和聚敛钱财这一本质的是非判断, 相当数量的社会群体以一种模糊的意识参与到这种违法的活动之中。

4、空闲生活单调, 文化水平低下。调查发现, 农民在闲暇时间里, 看电视、打牌、唠家常占前三位, 常年单调的生活方式显得乏味, 精神过于空虚。另一方面, 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相对低下, 一些农民对49个数字的排列组合机会及中奖概率等风险与效益关系的认识并不深刻, 加之他们的思维方式没有受到社会规范和思维规律的限制, 容易进入一种如痴如醉、走火入魔的幻想中。 三、危害

1、扰乱生产秩序, 摧毁经济基础。*殃及之处,农怠于耕、工疏于做、商懈

于市, 甚至学生辍学, 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2、诱发刑事案件, 危害农村稳定。在*赌博中,绝大多数*民处于亏损状态, 为了能够翻本, 有的拿出了家中全部积蓄, 甚至将春耕费用或孩子的学费用来赌博, 使很多家庭因此破裂、毁灭, 并导致民间高利贷重新抬头; 有的在倾家荡产后不惜铤而走险, 走上了犯罪道路, 如盗窃、抢劫等; 有的赌徒经不起严重亏损、负债累累的打击, 竟跳楼、服毒自杀。

3、歪曲生活观念, 破坏精神文明。*只凭运气而不靠劳动的发财方式, 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心中过去劳动光荣的观念, 使得崇尚劳动的社会道德体系开始崩溃,进而导致封建迷信的盛行。 四、建议与思考

对于*光靠打击取缔是远远不够的, 相反有[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之势。因此,应该积极宣传疏导, 引入体育*等合法*, 以满足广大农村*民文化、心理需求, 以排挤*等非法*, 防止国家资金和税源的流失。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4%,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不可忽视的大市场, 但应*惕在发行体育*时切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过分夸大中奖的范围和奖金的数量, 甚至不惜违反规定采取超面值销售办法, 诱发投机和赌博心理, 对人们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体育*法规, 确立符合农村实情的奖励制度,还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与监督, 真正做到因时、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水平, 适度发行符合农民需求的体育*。

六、调查报告内容

首先,说明一下何谓[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在某种社会心理的驱使下或某种价值取向的引导下,整体或局部社会在一定阶段所呈现的风尚、风貌。为一定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模式、道德观念及时尚要素的总和。 从数据的统计看,显然从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风气有大幅的恶化,而且绝大多数人都不满于当前*的社会风气。出现了虽不满当前社会风气却苟和于社会种种潜规则的尴尬局面。

媒体和海归华人经常将*目前的社会风气概括为[浮躁"。心理学认为,浮躁是一种冲动*、情绪*、盲目*织的病态社会心理,内核带有明显的短期*和利益*。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是相当精辟得当的!黄赌毒、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逃税漏税、*种种不良风气的兴起,无不是由于整个社会这种浮躁的心理。

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在改革开放前的*时代,整个社会处于一个近乎被*的理想主义状态,为*主义而奋斗。虽说*主义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实现它

恐怕尚需时日。但那种为了正义。为了全人类的幸福甘愿牺牲。那种精神,都是非常值得甚至是非常光荣的。像为*服务的张思德,艰苦奋斗的王进喜,无私奉献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等等。无不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所以祖辈都说,他们那个年代是贫穷,但思想境界却是高的。

伴随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繁荣,社会发达的同时,竟然是随之而来的*、势利、冷漠、自私的全民认同化。[一切向钱看"笑贫不笑娼几乎已然成为人类社会堂而皇之的社会准则。*的公民由为*服务转为了为**服务,他们

以富豪为榜样,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世风日下,一切向钱看。由此网友称*现在的社会风气比我国古代的北齐--可以花钱买命!

调查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其排名是这样的:金钱>权力>人际关系>知识技术>投机。我们可以见得,在大多数人眼中[金钱"、[权力"、[人际关系"是很重要。在他们眼中[权力"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取得[资源"的有效途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获取[资源"的方式。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取[资源"。如果你明白了[一切向钱看"这句[真理",你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看。 在整个*社会,拥有财产的多少,已经成为判别一个人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标准。而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希望,最具有可塑*的年轻人,也是不容乐观。*大学的沦落,看看如今的北大,与历史上,哪怕是与北洋*阀时期相比,你都会发现丧失最可贵的东西就是脊梁。

当代青年,最为可悲的是不知为何奋斗。最终的选择大部分会紧跟[金钱至上"的社会潮流,都在有形无形的市侩化,沈从文对此也是深感担忧。他在散文如此写到:

如果一种可怕的现实主义,正在这个社会各组织各阶层间普遍流行,腐蚀我们多数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时还把每个人有形无形市侩化,社会中优秀分子的一部分,所梦想,所希望,也都只是糊口混日子了,毫无一种较高尚的情感,更缺少用这感情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的勇气时,我们这个民族应当怎么办?

大学生读书目的,不是站在柜台做行员,就是坐在公事房坐办事员,脑子都不同,都不想,只要有一碗饭起就算有人出路。甚至于做政论的,做演讲的,写不高明讽刺文的,习理工的,玩玩文字充文化人的,办党的,信教的--出路也都是只顾眼前。大众眼前固然有了出路,这个国家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

沈从文所担忧的几十年之后却成了现实。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利之所在,群集若蛆。整个社会充斥着[一切向钱看"的氛围。 对于邪恶力量呢?看看我们社会是怎么面对的? 围观抢劫,围观跳楼。像看戏一样围观,恐怕这样的事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冷漠、麻木,亦如鲁迅时代的国民,没有一点进步。

曾出现过一个非常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某年月日,一个小偷入室偷窃,当时单场被捉,小偷本以为。。。。。。没想到得是全家老老少少齐刷刷跪下,称[你要什么就自己拿就是,只要不伤人就行。这可就好了。小偷光明正大的拿东西,之后毫无顾虑地走了。不禁让人汗颜,若是全家人奋起反抗,恐怕是小偷来跪地求饶了。就不说奋起反抗,聪明点的打电话*也是可以的!

这个社会如果人人自危,贪生怕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事本关己也高高挂起,那么邪恶的力量必然便本加厉,越加猖獗。只有大家都大义凌然,全社会才能正气浩荡,邪恶才不会横行无忌,正如孟子所说:威武不能屈。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社会风气日益恶化,其转折点是改革开放,那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社会风气大不如前呢?

笔者认为社会风气恶化是[先富"过程引起的社会*反应,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民众在失去安全感后,只能尽量攫取短期利益。这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当然这只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就是人们的意识改变了,具体的说:

一、 功利意识导致信念意识减弱

改革开放之前,以阶级斗争为纲,搞精神万能,人们追求某一端的失败往往导致对另一端的盲目追求。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

目标的改革不断深化,物质利益原则得到全面贯彻,推动了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但是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物质财富的[功利"意识空前增强的社会风气一旦形成,对社会发展,对社会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便具有强大的能动*何反作用*。积极、健康、催人向上的社会风气,往往能形成健康高尚的文化氛围。它能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团结友爱、互相协作,陶冶人们的思想情*,引导人们积极向上,从而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成次发展。 二。自我意识导致社会意识减弱,

改革开放以来,打破种种禁锢和束缚,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所谓自我感觉,自我奋斗,自我价值,自我实现自我意识空前增强,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个人积极*,能动*和创造*的发挥,但是这种自我意识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导致本位主义,地方主义,小团体主义。轻则人情冷漠,见难不帮,见危不救重则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危害社会。 三。关系意识导致原则意识减弱。

随着社会的升级,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由自然经济向社会现代商品市场经济的变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应该说,这本身是一种进步,但是,有的人不能正确把握和处理这种关系而陷入[关系学"的误区和[关系网"的怪圈之中,导致人与人只见到关系庸俗化,私事私办找关系,公事公办也找关系,不能办的事通过关系可灵活办理,能办的事通过关系可加快办理,,办的了事情成为有能力的表现,甚至认为关系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 四。投机意识导致实干意识的减弱

近些年来,人们的投机冒险意识普遍增强,有的人趁某些单位管理松懈之机,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并且得了好处,发了横财。而坚持合法经营,诚实劳动的人却没有真正的富起来以致挫伤了人们的积极*,而导致扎实苦干刻苦耐劳意识越来越弱。

专题:反腐倡廉,净化社会风气。

古人云:为政以德,譬扣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官德积而民德降。社会风气的沦丧,**无疑起了推波助澜饿作用,尽管*三番五次强调严惩严办,但看来收效甚微。精神追求的彻底丧失与物欲追求的无限扩大,要想在这个推崇*全官*的时代杜绝*,对个例严惩显然已经缺乏足够的威慑力了 笔者认为*官员的*只能是时间的问题,*还需要一个*体制的改革开放,在经济体制上的改革开放已经成功,我们都知道像社会变革这种历史剧变,很难一蹴而就,*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分离时无奈之举

*的改革者都难得好下场,像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因为改革对既得利益者是个挑战他们决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聪明之处就在于在保障既得利益阶层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其实这是一种妥协,但却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最佳途径,同时这也意味着很多原则的放弃,*由此肆无忌惮,也、就可以理解了。 对于现阶段[反腐倡廉净化社会风气"如何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网络资源把社会丑恶现象和贫庸行为曝光,

例如:在网上曝光新余和温州官员出国考察团清单时,网友[魑魅魍魉2009"一直隐藏自己的身份,他仅投入了100元的成本(50元得邮资和50元的电话卡)他既没有被人连夜从家中抓走也没有被关进精神病院,我们为此君成功的智慧和胆识鼓掌!

七。调查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于*的改革开始迫于既得利益的阻力,讲*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分离,或说改革开放后国家精力跟多的只是单纯放在经济发展中。在经济发展中,[先富"的过程引起一系列社会反映,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民众失去了安全感后,民众显得十分浮躁,跟功利,一切向钱看,而忽视了精神的追求。由此更是让人有形无形市侩化,毫无较高尚理想而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若全是些市侩小人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风气又怎么会好得起来呢?

在*体制上,我国为减少改革开放的阻力,*相当于默认了放宽*体制,*的横行也是在所难免的。不过我们相信国家领导人的判断,社会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总会有一天我们国家还会有一个*改革开始的春天。相信若是*官员廉洁,在他们的领导下,*的社会风气会好转。

对于*社会风气*河日下,多数公民看在眼里但都在抱怨。都是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就像出租车司机梁*所说:[对于社会公德水平下降,不能老站在旁边对别人说三道四,总抱怨社会风气不好,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公民中的一员么?得想自己做得怎么样。"

要想得到,先要付出。不能一直期望别人做*,当英雄,而自己坐享其成。如果人人都这样,那么社会生态必然一片荒芜,谁都难以生存。因此,提高全民道德水准,优化社会风气,亟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们自己能为社会风气的改善做些什么呢?又该怎么做? 1。多读,多思考

古之欲明明源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修身是基础。孔子曰:好学近乎知,为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推荐书目:、、、、。 2。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说的人欲是超出了社会根源的恶欲。我们要做的是明辨天理人欲之异,复归于人的本心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敞开思想,去接受别人的影响,对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抱着友善和良好的愿望,不要太个人主义。 4。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现在的社会已是现实,不如让自己勇敢面对它。对自己在群体中的作用应具有充足的信心,从地位观念中解脱出来,认定自己是以为合法公民,而不是封建社会的小老百姓。对任务和人际情境的客观*抱现实主义态度,泰然、理*面对社会。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面对邪恶力量,我们要敢于*,更要懂得[聪明"地*。作为公民不能忘的就是社会责任感。

下列是对*的一些建议: 1。强化舆论的正确导向

2。重视教育,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4。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

5。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八。附录

调查问卷

1。 在您生活的周围您认为人们对慈善事业

的观点如何; a慈善是富人的事情 b漠不关心

c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d积极参与 e观望

2。 您认为当今的人们自私程度如何: a非常自私 b少部分人是自私的 c大部分人是自私的

d相对比较* e他

3。 您认为在面对邪恶事件时,人们的态度应该如何: a一旁观看

b与邪恶作斗争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其他

4。 您认为当今 的邻里的关系如何。 a非常陌生 b很少交往 c相处* d非常友好 e其他

5。 您认为现在人们的学习意识如何 a很浓 b很淡 c一般 d还可以 e其他

6。 您认为现在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如何 a很浓 b很淡 c一般 d还可以 e其他

7。 您认为官员的*问题严重吗 a很严重 b很正气 c一般 d较严重

e其他

8对于学生*现象你如何看待 a必须的

b必然的

c可以原谅,但不对 d很给力 e不可饶恕

9您如何看待李刚之子的行为 a很黄很* b很给力 c没人*

d官二代都这样嚣张 e其他

10。您对当地*的工作满意吗 a很满意 b不给力 c一般 d太* e其他

图片报告

围观的群众

职业道德沦丧

公共精神的缺失

参考资料

提倡社会公德

-从改善社会风气想到的

口张友渔

公德是同人类的社会活动相联系的, 表现为影响从事社会活动的一切人们, 波及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 具有最大的广泛*、多样*和实践具体*。普遍有效地调整着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人们每日、每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所谓公德- 即人类社会公共道德, 是*的行为规范, 诸如 尊老爱幼、谦虚礼让、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这是人类历史上积累下来的优良传统, 具有全民*。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人类社会公共道德, 是从属于社会主义道德的, 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起码要遵守的准则。 每一个公民的公共道德修养, 对于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对维持一个社会的良*运行和正常发展,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道德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共道德是有本质区别的, 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 金钱至上的观念和利己主义的思想, 限制了公共道德的作用。虽然也提倡买卖公平, 尊重顾客, 但常常言行脱节, 欺骗顾客, 这是资本主义以获取个人的最大利润为基础决定的, 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公共道德的虚伪*和局限*。社会主义公共道德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基础之上, 社会活动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满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因此, 人们社会活动的目的和职业道德规范对其行为要求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社会, 虽然人们从事的职业不同, 但人们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因而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包括自己利益在内的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人人都是服务对象, 人人都为他人服务。这是由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致*决定的。社会主义的公共道德, 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 调整我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社会风气、激励和发扬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 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我们决不能低估公共道德这种道德感情传递作用对人们的巨大道德影响。反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唯利是图, 以及各种破坏公共道德的不良行为。提倡创造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社会环境, 促进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改善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在现时生活中, 各种社会活动都是互相联系的, 各种职业的人员是互相来往的。因此, 每一公民的公共道德状况, 必定以相互间的联系和来往为媒介传递开来, 给人们以或好或坏, 或善或恶的影响, 涉及的人越多, 这种道德感情的感染力就越大。通过一定的传播方式, 在全社会感情上产生共鸣。也就是通过公共道德这种感情传递作用, 探深体会到自己既是为他人服务的服务者, 又是被他人服务的服务对象。 在这个商店我是售货员, 到另一个商店我又是顾客。 在公共电汽车上我是服务人员, 到另一类车上我又是乘客。使人们养成一种对社会、对其他行业的尊重和责任感, 正是这种同志式的友爱互助精神, 给人们以温暖和自尊, 焕发起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也振奋了自己的精神。 所以, 我们要大力开展公共道德的教育, 使全社会都行动起来, 人人遵守公共道德, 维护公共道德, 为培养[ 四有"新人, 调整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关系, 建立*的社会环境。为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在新时期、新形势面前努力塑造新的道德品质, 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

引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前提,也是大学生顺利成才的保证;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又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既是大学生失业社会,成就事业的心理基础,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可是据调查,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人际交往、就业压力、情感问题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并从系统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作了探讨。

调查背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而所承当的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繁重的特殊群体,有各种因素引发的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因此,在更全面、更广阔的视野内审视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及时正确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调查对象:河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走访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几所高校,深入实地调查、分发问卷,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大学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作为新世纪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抵挡和处理各种问题,阳光灿烂的成长。以下是对这次调查的总结与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各

项事业的稳步发展,这样以来,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精神文化的享受。然而,在绚丽多彩世界的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极不稳定性,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我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然而,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容乐观。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残、自杀等一些反常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情绪高涨,缺乏学习动力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不能适应困难,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上网聊天,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对考试感到焦虑、甚至作弊。

(二)自我评价失调,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压力

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大多为学习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尤其是进入重点大学之后,各地的优秀学生都将面对新的比拼和优选。部分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时,一旦学习成绩波动,就会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三)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就业心理困惑

面对当前的就业危机,部分大学生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自我定位和自我能力评价不够确切实际,期望值过高,导致就业困难。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

(五)对于情感问题处理不当

现在有的大学生把恋爱看为一种人生的体验,有的大学生则看做是填补空虚的方法,有的大学生把恋爱看做是寻找理想恋人的最好方式。另外,个别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是一切随缘,无所谓。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一些是因为对恋爱的好奇和一时的冲动才与女同学谈情说爱。当他们处于热恋时更是丝毫没想

过爱情赋予的是一个人的责任。而在遇到情感危机的时候,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会感到悲伤至极,甚至走向极端。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外因,也有学生自我改造能力不强的内因等。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竞争机制对人们的影响更大。高校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社会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校园,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受到冲击,社会竞争的压力侵扰着每一个人,从而引发了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这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

大学生是崇尚科学,善于思考,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社会存在诸多矛盾,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那些应变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实用化。社会上的腐败、堕落现象也摧残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出现了道德的滑坡。部分学生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尤其是对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存在冷漠态度,藐视一切秩序和纪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再受到推崇,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功利主义。

(二)校园环境因素

一是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这主要是进入大学后亲情、友情和乡情的缺失,遇到实际困难唤起他们的思家情绪。二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同居一室,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风俗习惯,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心情自然产生烦恼,甚至会产生敌对、憎恶的心理。三是教育过程的影响,有的学校强调知识、专业教育,忽略道德、心理教育,特别是有极少数的教师教书育人思想淡薄,甚至在学生面前流露消极悲观情绪。四是不健康校园文化的影响,如追星、比阔、考试作弊、热衷花前月下等。长期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就会被打破,甚至出现情绪和心灵的紊乱。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和

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1.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不重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有的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有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就像保护伞一样百般呵护。他们几乎没有受过挫折,进入大学后依赖性极强,缺乏同情心,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还有的父母则对子女行为放任不管,很少约束。这些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和家庭的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

2.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这是产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对任何人来说,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内因才是根本的决定因素。我们看到,即使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很多同学并没有出现心理问题。这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切合实际的期望,并能在遭到挫折的时候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但大学生虽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其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发生了飞跃,但大学生心理并不十分成熟。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自以为是,自视清高,看不起别人,遇事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时甚至显得十分傲慢;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妄自菲薄,遇事悲观,信心不足;有的大学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给自己制订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拼命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及的东西;有的大学生对自己不负责任,不抱任何希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无所事事,懒懒散散。可见,自我评价的不客观、不实际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其提高心理素质极为不利。

四.缓解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塑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包括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掌握一定的文化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并能够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与中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进入大学校门首先要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尽快掌握学习要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社会知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多方位的人才。大学生活,文化课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应付各种困难、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乃至应该掌握的。因为大学生活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时期,因此,只有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二)要有正确和谐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对自己要有一个良好准确的定位和认知,社会封我们是“天之骄子”,可我们却不能总以此自居,骄傲自大,不虚心学习,过高的估价自己。当然也不能因为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而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过低的估价自己。而应当把“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制、自爱”作为自我认知的具体指标,把“真诚、理解、信任、体贴、热情、友善、幽默、开朗”作 为自我完善的具体指标,从而客观的认识自我,正确的评价自我。

(三)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建设,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培训

学要学以至用,很多东西我们都是从学习中获得,然而我们应当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方面的建设,努力学好各项文化知识,实现科技,信息化道路。人是有理智的,理智的来源是一种思想的变迁,所以说,我们应当多参加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培训,学会自我暗示,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真谛,自身各方面的心理素质从而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要辩证处理“学好专业知识”与“社会就业”的关系

在哲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与前面所说的一样,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结果。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然后在社会就业方面埋下一定的伏笔,只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组合。

(五)尊重大学生的人格,注重“情感教育”

高校的大学生,其心理已基本成熟。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

逐渐接近于成人的地位,这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在客观上需要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同学们以诚相见,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的感情共鸣,可以说情感教育是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催化剂。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认识到了以下的几点方面:我们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价值观正处在不甚稳定、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阶段。我们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必须对个人有正确的估价,既不能自轻自贱、自惭自卑,也不能自骄自傲、自我为中心,而 应 该 把“自 尊、自 信、自 立、自 爱”作 为 大 学 生 的 自 我 指 标 ,确 立 科学 的人生观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的维系和前进,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既不应等于索取,也不可小于索取,而只能大于索取,自由确立自己人生观,才能有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学校制定的作息制度,应该自觉执行,认真遵守。同时,对于我们学习的客观规律,应该深刻领会,积极遵循。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适度的学习节奏,培养起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此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摘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关键词:

公共生活,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意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时间:

20xx年xx月xx日星期一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对象:

大学生

形式:

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公德意识薄弱。在文明礼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要不要爱护公物还要看情况而定。仅有50%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的生活空间。而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社会舆论的监督,我们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因此更讲社会公德。但在缺少监督的网络空间里,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网络生活中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对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积极作用;保证大学生的业余学习和生活健康.丰富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活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个别大学生误入歧途。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做到: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浮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等活动。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虑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不论在哪一领域哪一层次,大学生都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理应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第四篇:调查报告——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范文——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逐渐趋于功利、注重实际,而冷落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奉献精神。本次调查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达到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的目的。

本次调查的研究旨在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配合教育体制改革,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核心,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本科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达到以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为突破点,帮助大学生端正态度、坚定信仰,树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

以价值观与心理素质相结合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是本次调查特色之一。

调查的基本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在原有资料(石家庄经济学院第一届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再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突出课题的研究特点及实际意义。

本次调查资料主要来源过于石家庄市及周边城市的高等院校,并通过网络检索获取更加全面、科学的调查资料。

本次调查共分为三部分:

1、资料收集:整理原有材料,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调查走访:问卷调查、追踪调查、走访。

3、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在分析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成文。

二: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经历了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之后,有着许多新的特征,尤其是在价值观上。那么,何为价值观呢?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狭义的“价值观”,即“价值观念”,它包括人们的社会信念、人生信仰、政治理想、道德、生活原则等,是人们的一种价值信念。具体地说,是人们心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极其广泛,在此,我们总括为政治观、道德观、择业观、消费观及人际交际五大方面。

2、道德观取向

3.在思想人品的认定上,“孝顺”、“正直”、“自信”、“责任心”被河北高校大学本科生列为最可贵的品质,但是“谦虚”、“冒险”、“俭朴”、“守纪律”等趋向于传统的道德却倍受冷落。

品质是一个人的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和品性等本质,大学生对重要品质的认定可以反映他们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品质的认可程度。

5.懂得孝顺父母,却不知如何尊师

1.在赚钱与学业这两者的关系上,力求鱼与熊掌两者兼顾。消费行为和知识水平力求统一。

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始终是家庭中的享用者,这种传统观念使得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由家庭提供。保证基本生活消费的基础上,河北高校大学本科生中有73.99%会选择用打工赚钱这一方式提高生活品质,并且赚钱与学业尽可能的统一起来。

我们认为,在赚钱与学业上选择两者兼顾是积极的,可取的。对家庭过大的依赖不仅会给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也容易让我们因此学会了养尊处优,体会不到社会竞争的残酷。作为一个大学生,如何使自己的消费行为和知识水平相符并非难事。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双手去赚取“第一桶金”,因为体验生活才能更好的生活。

2.崇尚“适度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及“以经济实惠为主”的消费观念占据绝对主流地位。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便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再加之市场经济对消费需求的启动,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紧缩消费转变为适度消费。

从调查结果来看,本科生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标准都有了较大方面的提高。在饮食上,他们会追求营养结构的平衡调理;在衣着上,他们会注意舒适感,会追求品牌;在居住条件上,他们会讲究室内装饰。消费层次上也有较大提高,看电影、影碟,听CD,音乐会,读书,上网,健身、跳舞、旅游,交友等均成为当代河北高校大学本科生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他们是否又走向了奢华的“超前消费”呢?

为此,我们这个课题小组特设计了一道问题,即“在衣食住行方面,您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有52.02%的河北高校大学本科生选择“兼顾实惠和高标准”,有42.93%的“以经济实惠为主”,只有0.58%的同学“尽量追求高标准”(即崇尚超前消费)说明河北高校大学本科生对于消费,大多数人都拥有一种较理性的态度,并未呈现出不太成熟的消费心理。

[调查的总体分析]: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将在不久的将来承担起中国发展与振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状况如何?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优点和不足各是什么?大学和社会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怎样的条件?他们能否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人都迫切希望了解的问题。

把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也缘于人们了解这一群体的迫切需要和种种困惑。人们总是有一个感觉,这一代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大学生有着许多新的特征,这包括许多新的优势,也包括一些新的缺点和毛病。但究竟是什么特征?什么优势和什么缺点?人们难以一下子说得很清楚。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为国家、社会、家庭认识当代大学生提供科学依据。

(一)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新环境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可以用“四转四大四个多样化”来描述。“四转”是指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四大”是指国际人才大竞争、世界经济大开放、科学技术大发展、多元文化大汇合;“四个多样化”是指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这些时代特征无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

世纪转换: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把关注社会转型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新旧千年的转换上,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刻,既有特殊的时间意义,也有独特的历史意蕴。世纪转换给中国大学生和中国青年带来全新的感受,回首饱经沧桑的20世纪的中国,面向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每位有志青年都会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豪情和力量。

观念转变:社会转型总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整个社会的观念适应新机制的需要。而转变观念往往自青年人始,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知识分子,对于新观念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倡导能力,他们往往成为新观念的推动者和身体力行者。

国际人才大竞争:描述当今时代背景,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国际人才大竞争。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间人才的流动更加灵活,机构虚拟化完全成为可能,并逐步走进现实生活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效益化,造成“只有专家才能生存”的现实表象,因为人们在使用专家时发现,相对而言,选择最好的专家意味着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好的效益,这就使得社会财富开始由权力型结构向专家型结构转移,使那些真正的人才名利双收。通过纵向的比较研究和梳理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变化中突出的表现出由重地位名声——重实惠——既重名声也重实惠的发展过程,他们给理想工作的定位是最好能够名利双收。当然,国际人才大竞争给当代大学生的压力和挑战也是巨大的,这种挑战和压力我们可以从近些年来大学生持久的学习热、考研热、考证热等现象中直接观察出来。无论如何,人才即意味着事业的发展、声望的扩大和财富的积累的观念已逐步为全社会所接受,成为人才则意味着拥有无数的机会和光明的前途已成为所有大学生的共识,这是研究当代大

(二)当代大学生的新特征

1、价值取向方面

(1)精英意识转向平民意识。当代大学生平民意识的凸现,既反映在他们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重新定位的价值取向上,也表现在他们关心政治的态度越发趋于实际。

(2)单一选择转向多元选择。既要顾全大家,也要快乐自己;既要国家发展,又要个体幸福的并存选择,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推崇的价值取向。

(3)封闭学习转向社会实践。改革开放不仅打开了国门,也打开了校门,当代大学生迫切希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寻找定位,这也是社会的需求。

(4)积累知识转向培养能力。资格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变,特别是就业市场的现实压力,使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对自我实际能力的培养。

在价值取向方面,当代大学生在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上还表现出几个特点——即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的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世界标准而不仅仅是中国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从调研结果看,这些特点有一定的普遍性。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面对社会转型的困惑和由此而造成的浮躁心态,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大学生的这种困惑不仅有对正面宣传教育与消极社会现实反差的不理解,也有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关系尺度把握上的不明晰;既有深层次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困惑,也有浅层次的个人期望值过高与自身能力不足之间的痛苦。这些浮躁的心态

表现在政治上是信念不够坚定、理想主义的缺丧和游移,表现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上是急功近利,表现在学习上是不愿意下苦功夫练好基本功。

同时,当代大学生由于对中国历史了解的不够深入以及对中国现实问题理解的不够透彻,往往在观察问题时喜欢采用批判的而不是建设的标准,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2、学习与教育方面

(1)增长才干是大学生的第一需要。调查显示,“努力学习、增长才干”这一选项的选中率远远高于

《关于社会风气的调查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