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精选(优秀范文六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精选(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大学生素质调查报告
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
服装设计102班41号周蒙杰 37号陈佳 19号赵依楠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学生的素质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他们较多地重视和追求个人的成才和成功,较少重视自身的素质,这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应对社会面临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关键词:大学生 文化 素质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地增加,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但人格中的缺陷问题也随时代的发展日益凸显,特别是利己主义的彰显。为了培养具备健全道德人格、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大学生,我们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中缺乏什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能力建设五大任务之一。自此,“和谐社会”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社会得以前进的根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流砥柱。然而,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与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相比,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一直处在一个相对薄弱的地位,致使部分大学生形成了歪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违法违纪行为在大学生中屡屡增多。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推进剂。
虽然大学生接受的教育比平常人多得多,但是未必素质会比常人高,例如最最普通的例子——让座,有多少的大学生可以大声的说出,见到老人家都会主动地让位,一个小小的起立行为就看出一个人的素质高低。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就是文凭高低的不同,但是不一定是北大清华毕业的就一定素质高,能找到好的工作,而那些从专科院校毕业的也不一定就被压在社会底部,一个人的身心素质大部分取决于个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一般而言是比较多的,怎么充分有意义地利用这段时间就看个人了。有的人一有时间就泡在网吧里,玩些不知所谓的网络游戏,整个大学阶段学不到什么;有的则是泡在图书馆里,自我补充知识,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还有的可能会打工,积累社会经验,提早进入社会。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素质将会成就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生。
当前,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体系远不及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体系成熟,加之随着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正趋于大众化,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大幅递增,综合素质出现下降的趋势,大学生违法乱纪的事件屡屡出现在报刊、网页上,使得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和根本方法。
现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的根源主要在于:
1、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在索取与奉献关 1
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认为个人贡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2、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
3、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现在社会上由于大学生的素质低,导致犯案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犯罪类型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作案年级分布上,大
二、大三则明显成为了犯案高发期。
案例一:李静是南京某名牌大学一名大二的女学生,大一假期,李静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了某省公安厅组织的一次缉毒行动,所写的文章还在警方杂志上发表。拥有如此出色的条件,让人怎么也无法将她与一个盗窃惯犯联系起来。然而就是她,在进入大学后一年半时间里,连续盗窃作案10余起。是什么原因促使她频频伸出贼手?“都是虚荣心惹的祸。”原来,李静出生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南某市,做小百货生意的父母视李静为掌上明珠。但是,骄傲的李静却偏偏要与阔绰的学生相比,虚荣心太强的她为了显示出自己比她们“更有钱”,便时不时送同学一些小礼物,出手很大方。没过多久,李静还谈起了对象,两人经常出去吃喝玩乐。父母给的生活费哪能这样折腾,往往未过半月钱已用得差不多了。强烈的虚荣心驱使她铤而走险,她将目光盯上了自己身边的同学。于是,从进入大学的第二个月起,她作案10余起,现金、饭卡、电话卡、银行卡、语言复读机、文曲星,都是她的盗窃目标,所窃财物共价值5000元,直到一年半后才被抓获。
案例二:在同学眼里,大学生郭晓是个“独行侠”,平时性格内向,无论是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喜欢独来独往,不与人交往,因此两年大学生活下来,他也没有什么朋友。“师傅,这个四两饭的量是不是少了点?”“就这么多,不会错,嫌少去饭店吃。”一天,在学校食堂打饭时,郭晓与食堂的工作人员发生了一点小磨擦,双方争吵了几句,性格内向的郭晓当即气红了脸,饭也没吃,甩头就离开食堂。 回到宿舍,郭晓一个人越想越气,于是想到了报复。次日晚10点多钟,郭某携带半玻璃瓶的酒精和打火机等作案工具,用砖头砸坏大门上的玻璃后进入食堂,把酒精倒在柜台以及案板上,怕木头难烧着,郭晓又特地找来硬纸盒、抹布等助燃物品,用打火机点燃。嫌火不够大,郭晓又倒上食堂里的食用油,随即逃离现场。由于食堂装修用的是防火材料,因此大火未完全烧起来,食堂部分物品被烧毁,损失还不算太严重,但郭晓的行为已构成纵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郭晓为其鲁莽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南京市的警察总结了大学生犯案的四大特点:
1、大学生犯罪主体多样化。在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犯罪者中以男生为主。
2、大学生犯罪形式智能化。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犯罪手段一般都很精细,往往伪造犯罪现场,制造假象,具有很强的反侦破能力。
3、大学生犯罪社会化。不仅表现为大学生勾结社会人员到校园内作案,而且也表现为大学生到社会上作案。
4、大学生犯罪种类多元化。常见的犯罪种类主要有侵财类案件和伤害类案件等,甚至近几年全国其他地方还出现了大学生贩毒、走私等犯罪种类。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是尤其重要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篇:校园公德现象调查报告
调查人:易小草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法:调查以随机观察为主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校园公德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校园公德状况,所以做了这样一个调查。
以下是我选的几个我比较熟悉的场景
食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多的地方就杂,我们学校食堂的一些现象,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打饭的时候,百分之九十八同学都能自觉排队。餐具用完后,基本都能主动将餐具放到指定位置。但是,在用餐时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同学放在桌子上的残渣,在用完餐后,不会主动清理。还有最普遍的现象就是用大多数同学在打饭前喜欢提前用书占位置,并且有些占好的位置并没有人坐。说实话,我也这样做过,之前我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在我得知后,我已经尽量去避免了。食堂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人只有自己注意自己言行,才能打造一个良好的食堂环境。
宿舍
宿舍是同学们学习和休息的场所,,可是很多同学“”精力旺盛,在室友睡觉时开卧谈会,严重影响他人入睡。而且大多数同学不爱护自己居住寝室的卫生,使得寝室环境比较糟糕,还有特别是女生寝室浪费水电的现象极其严重,我每天亲身所经历的就是我们寝室晚上基本没有关过灯,而是等它自己断电。还有我们每天可以看见的一楼楼梯口放垃圾的地方,每天都堆积如山,清理垃圾的阿姨每天清扫也是如此。
教室
作为劳动委员,我最能体会到的是每次打扫我们教室的卫生时,抽屉里总是有很多垃圾,大多是同学们用过的纸巾,吃过的早餐塑料袋,塑料杯等.很少有人能主动将自己的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尤其是上大课的教室,每个抽屉里都是满满的垃圾。其次是课桌,每一个桌子上总能看到同学们的乱涂乱画,甚至有些桌子上还有破坏的痕迹。原以为这种现象只是发生在小学,作为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居然也是这样不爱护公共财产,作为大学的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
此外,校园情侣大庭广众下亲密现象,公共场合吸烟,违规使用电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上课开会迟到,在寝室外的树枝上晒被子
,将食物带进教室或机房,听讲座
时收发手机短信使用聊天工具、“打盹”等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公共生活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校园公德,大学生是宣传和践行社会公德的重要力量,在校园里我们更应该在遵守校园公德方面作出表率。
作为大学校园里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一颗公德心,其定义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支柱人才,其个人素质决定着我国的未来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仅需要自己的人才有着高超的科技水准,更需要其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让我们一起遵守校园公德,从身边做起,
从小细节做起,创建一个更温馨,更美好的校园吧。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革。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广大民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社会公德建设凸显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使社会公德建设的价值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我们小组于半个月时间里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5份(问卷有限,所作分析和结论仅供参考)。调查对象涉及校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认识以及个人道德实践等方面。
(一)、行为文明方面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图书占位子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图书馆是很多爱好学习的同学常去的地方,一般来说图书馆的环境是相当的不错的,绝对是同学们看书、做作业的首选之地。这样问题也就来了,如果看书的人很多,小小的图书馆怎么能保证每个看书的同学都有座位呢,占位子的现象也就随之而来。在我们的调查之中有3.6%的同学认为应该这么做,这样做的话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50.9%的同学认为大家都这样,见怪不怪,32.7%的同学认为没什么自己也曾这样做过,12.7%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应该受到谴责。
文明、礼貌,这些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心理面是知道怎么做的,但是在行动上却没有起到起个表率的作用,长时间的这种占座行为习惯让大家都麻木了,同学们的态度变得很无所谓。明知道这个行为是不道德的,没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但是没有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一不道德的行为。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行为文明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二)、爱护公物方面
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或旅游景点处的“涂鸦”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6%的同学认为蛮不错的,它展现了个人风采,并且可以自由的宣泄感情,有54.5%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它破坏了公物,造成了不良影响,有20%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有10.9%的同学认为这是很随便的事,关注自己就行,10.9%的同学认为要想办法杜绝这种不良行为。
从数据和生活的观察上来看,大学生在爱护公物方面心理上是能够接受的,落实到实践中绝大部分大学生做的还是好的。对于自己的东西每个人都很爱惜的,但面对公共财产时,人性的弱点就显示出来了,有时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公共财产就成了牺牲品,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近三成同学的却对这种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很可怕的,这是低端的'个人素质。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保护环境等方面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公共场合制造了垃圾,有64%的同学表示“一般不会扔”,有6%的人选择“经常仍”,另外有9%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周围没有人的时候会仍”,有21%的同学认为“只有在找不到垃圾箱的时候才会扔”。数据表明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这个现象应该是和社会现象一致的,当今社会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很多人为了一己之利不择手段,当然不否认还存在许多为社会服务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要以当代大学生去影响下一个时代,而不是随波逐流,保护好环境,从自己做起。
虽然这次调查活动,涉及范围比较小,调查对象比较局限,数据量有限,但是通过此次活动,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为我们今后的公德教育指明方向。
第四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http://www.cnrencai.com/第五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一):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一、调查人:xxx
二、调查时间:2012-6-10
三.调查资料:
校园教室
校园作为一个大的家庭,每个学生都在校园生活过,不管怎样,就应是很熟悉的环境,在此过程中,维护公共财产就应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在大学,就应更高一级了吧,这种小事就应说是不用说了,然而状况恰恰不是这样的,无论是教室还是其他公共场地,到处有“名人们”留下不朽的痕迹。比如,教室墙壁上和课桌上,随处望见,乱涂乱画,甚至在墙上印上几个脚印或者在桌上刻几个字。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而也有一些随意乱扔的行为,比如瓜子皮,随意吐痰等行为。
学生宿舍
在晚上,宿舍就应是很安静的吧,累了一天,每个都想好好的睡上一觉。然而,有的时候,在三更半夜竟然有人大声吼叫,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声音,殊不知还感到很得意,很光荣。
四、原因分析:
社会的影响
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是在社会公德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等都会造成公德行为的行为不利或不行为。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容易造成大家比较自我的个性,常常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教育的影响
公德教育有缺失,社会教育、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影响和职责,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主要分析高校教育的影响。我们认为,在目前的高校中,公德教育有缺失,公德教育并没有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网络的影响
如今的大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富足。“90后”大学生又生逢IT技术迅猛发展时期,一出生便有电视、手机、互联网,他们接触的信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其中更多地受到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网络的需要和迷恋也到达了几乎“无人不网”的程度。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学生淡化了公德意识。对网络的迷恋使得某些大学生践踏社会公德,据一些校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员反映,校园图书馆的各类被偷撕的图书和杂志中,涉及网络游戏资料的量最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学生公德自律素质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网络对大学生公德行为的强大影响。
五、提升推荐
1、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切实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用心的促进作用。就校园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用心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教育,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提高公德修养。第三,用心发挥舆论在校园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倡导公德意识,推崇先进模范,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鞭挞丑恶现象,从而在校园内构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礼貌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感染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优化社会大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人总是处在务必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构成务必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以提升。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透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构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使学生构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根据形势需要,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个性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正视自己的状况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及时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并透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持续身心健康发展。
六、总结:
加强公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好处和深远的历史好处,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礼貌进步。我们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我们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二):
一、研究的目的和好处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是自古以来,一向是私德繁荣,公德匮乏。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公德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人的立身之本、社会和谐发展之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社会公德更要与文化氛围,环境状况结合在一齐。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期望,他们的社会公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普通高等校园教育大纲》:“此刻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学科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样的评价和预估是科学明智的。那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究竟如何呢?我们做了相关调查,以期在了解到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状况下,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为大学生公德建设献计献策,最终促进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公德意识进步和发展。
二、大学生公德现状调查及分析
各文献中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定义略有不同,那里采用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礼貌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务必义。针对各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17个问题,面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1份,其中291份有效。
(一)用心方面占主导地位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来看,应当说大多数人具有比较正确的公德意识,能够在日常行为中遵从社会公德。主要表此刻:
1.在礼貌礼貌和助人为乐方面。被问及“在校园见到老师或者同学,会主动打招呼吗?”83.5%的同学能够做出用心正面的回答。以及“上课时,你会把手机调成振动吗?”高达88.7%的同学务必会调成振动。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时73.2%的同学愿意用心参加各种校园公益活动,还有89.7%的同学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从这些数字中就能看出,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礼貌素养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2.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83.5%的同学不会在景区随意扔垃圾,77.3%的同学对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十分反感。高达75%以上的比率说明,随着近几年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爱护公物方面的大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当代大学生的保护环境和爱护公物的意识得到了稳步提高,构成了十分明晰的环保概念和意识。
3.在应对网络言论方面。72.1%的同学都会“十分谨慎”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74.2%的同学能够不受网络上一些抨击社会的言论的影响。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人肉搜索这种行为”时,72.2%的同学表示反对,对于网络上的不礼貌用词85.6%的同学都表示十分反感。这些数据证明,当代大学生在应对网络世界的一些偏激言论和不健康资料时能够持续基本的公德认识,不受影响和蛊惑,坚持自我认识事物的标准。
4.在诚信方面,当被问及“如遇到路人问路,你会如何作答时”,87.6%的同学都选取了“如实回答”;被问及“如何看待网络抄袭行为”;69.1%的同学都表示坚决反对;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都恪守诚信准则。
(二)缺失方面有待提高
虽然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社会公德水平是很高的,主流是用心进步的,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地方值得深思,并不断改善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体此刻:
1.职责感和正义感的缺失。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如果发现有人作弊透过四、六级考试,你会如何?”时,仅有17.5%的同学选取“立即举报”,33.0%的同学选取“装作不明白”还有49.5%的同学选取了“会告诉其他人,但是不会举报”。还有在被问及“在公共场所遇到小偷,如何做”时,仅有10.3%的同学选取了“奋不顾身去抓小偷”。这一数据证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选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缺乏主人翁意识,并没有极强的职责感和正义感。众所周知,职责感和正义感是一个人应有的优秀道德品质,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令人十分担忧,一群没有职责感和正义感的青年人如何能够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2.公共职责意识不强,在问卷中,当被问及“你会打扫宿舍的公共区域吗?”仅有62.9%的同学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相比于其他社会公德问题,平均低出1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公共意识是现代公德意识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对自我意识的升华,同时又是对自身以外事物的肯定。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将外界与个人联系在一齐,才是真正做到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并不能认识到公共意识的重要性。
3.法制观念不强,这一点在问卷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当被问到“在无人看守的十字路口,会闯红灯吗?”仅有37.1%的同学回答“务必不会”,4.1%的同学回答“务必会”,而58.8%的同学回答“没有车辆透过就会”。这一数据暴露了,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模糊和法律意识的淡漠。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奋斗目标。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底线。当代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高知识阶层,理应有更加过硬的法律道德意识,但是依然出现为一己方便而不遵守法律的现象。
三、原因研讨
当代大学生本就应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但却依然表现出与实际知识水平不相称的道德水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这不禁使我想起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曾提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造成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社会的多元化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多元化导致大学生对于社会公德的认识有向碎片化发展的倾向。尤其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更是对广大正在由青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大学生产生了侵蚀和动摇。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融入大学生生活中,超多的负面信息“一切向钱看”“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预设。
(二)家庭教育观念陈旧
在中国家庭中,家长大都抱着“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寄期望于孩子能透过上大学,找好工作来光宗耀祖。很少甚至没有家长把真正提高孩子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生活上父母的大包大揽,使得大多数学生成了只会学习的工具,缺乏道德养成的机会。再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给予孩子太多的爱,造成大学生思想的不够成熟,最终可能酿成大祸。马卡连柯曾说过:“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爱不够,子女会感到痛苦。但过多的溺爱虽然是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三)校园教育模式的不完善
校园本应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战场,但是当今中国的高校将学生的成绩当作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在务必程度上忽略了道德素质教育。如清华投毒案、马加爵事件,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反映了中国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上存在的缺失。
四、探索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缺失,虽然不是主流,但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让人痛心疾首。但在历史变革时期,我们既要认真对待,用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放平心态,客观地看待事实。笔者认为,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用心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防止社会公德教育在大学生中断档
应在大学课堂中加入社会公德认识与实践的课程,使同学们首先在校园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如协助宿舍管理员共同清理宿舍楼,杜绝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等不雅行为;然后再到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如义务献血,帮忙环卫工人。透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到达社会公德教育的目的。
(二)发挥家庭作用,实现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结合
一向以来都存在着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相悖的状况。这种现象使广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困惑。如,应对暴力行为,校园教育要求学生要勇于与恶势力斗争,而家庭教育则要求孩子知难而退,明哲保身,这样的结果是无论大学生怎样做,都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共同认可。而对于青年人来说,得到社会各层的认但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仅要对广大学生灌输正确的社会公德思想,也要对广大家长们输入正确的理念,带动整个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
(三)优化社会环境,为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带给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滑坡,与当下社会存在着超多不正之风有密切的关系。腐败现象,网络上抨击社会的言论,没有道德底线的娱乐节目和八卦新闻,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作为媒体人和娱乐人,就应树立先进的典型,传递正能量。如近几年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就对全国人民,个性是大学生产生了用心的影响。笔者认为就应多多弘扬先进感人的事件,而不是去大肆宣传负面消息,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媒体应有的作用,将社会风气向用心健康的方面引导。
(四)健全奖惩机制,真正做到奖罚分明,扶正压邪
对于那些严重践踏社会公德的同学务必有相应的惩罚机制,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打击校园存在的不正之风,以帮忙、教育同学为目的,加强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自律潜力。对社会公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更要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用心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三):
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务必社会、务必国家个性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礼貌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务必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就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礼貌、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个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此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这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潜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潜力强,有社会职责感。”这就证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忙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忙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用心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忙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取“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取“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取“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职责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就应给予用心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理解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好处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用心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礼貌礼貌
礼貌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此刻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用心让座,48.47%的人会视状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礼貌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取“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立刻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此刻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能够选取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职责感的大学生都就应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仅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那里,期望我们所有太原理工大现代科技学院的全体学生一齐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四):
调查课题:社会公德问题
调查时间:4月29日——5月1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xx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构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资料主要表现为礼貌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透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礼貌礼貌方面,被理解调查的民众中,认为礼貌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礼貌,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礼貌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状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忙,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状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状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证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忙,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状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状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潜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状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应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样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就应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透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务必的理解。从调查中能够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资料(礼貌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务必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个性是应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职责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就应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资料,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务必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充分说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其中,每位公民不仅仅仅是参与者和享受者,更应是示范者和监督者。“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一系列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中国梦的话题热议之后,社会公德更与它更是密不可分,在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2月10日展开的“中国梦,中华情大型征文活动”中,许多学者就提出中国梦离不开社会道德的支撑的论述。到之后“中国梦,xx梦”,无数的人都提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还就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校园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五):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务必社会、务必国家个性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礼貌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务必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就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礼貌、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个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状况
调查显示,此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这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潜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潜力强,有社会职责感。”这就证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取“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立刻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此刻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能够选取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职责感的大学生都就应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忙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忙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用心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忙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取“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取“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取“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职责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就应给予用心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理解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好处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