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国有粮食企业工作汇报材料(范文六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国有粮食企业工作汇报材料(范文六篇)》。
第一篇:赣榆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县对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灌南县粮食局,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按照省局确定的调研提纲,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就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作一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企业改革前基本情况
2001年以前,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共有33个,职工总数2843人,其中:粮食购销企业27个 (26个粮管所,1个储备库)职工总数1757人,仓容总量15.68万吨(其中,建于70年代以前仓容量达6万吨,占仓容总量的38.26%)。非粮食购销企业6个,包括粮食、油脂、饲料、溶剂、食品涉粮加工生产、企业各1个和1个粮食贸易公司,均为国有独资企业。
二、企业改革进展情况
2002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县政府一系列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和省、市粮食局一系列工作部署,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实际出发,因地因企制宜,制订并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不断加大企业改革的推进力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1 (一)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情况
这项改革始于2002年5月,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全体起立,臵换身份;择优返聘,提高素质,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创新机制,提高效益。具体采取了以下七项改革措施:
1、调整职工劳动关系,实现减员分流。购销企业除去符合内退、工伤、病退政策规定的职工和企业军转干部以外,其余1518名职工通过解除或提前终止职工与企业原来的劳动合同关系这一措施,全部臵换了身份,占改革前职工总数的86.4%。这1518名职工身份臵换以后,按政策规定,给予了一次性经济补偿,办理了失业保险,实行了档案托管,转接了劳动关系,并纳入了我县社会保障体系。
2、调整企业布局结构,实施企业资产内部整合。一是根据我县乡镇改革后新的行政区划,通过撤并,将原来26个粮管所调整重组为18个。2006年又将地处偏僻、规模偏小、失去作用的黑林粮管所并入厉庄粮管所。调整重组后,购销企业总数由原来的27个减少到目前的18个,共减少9个,减少的这9个企业都撤销了工商登记,不再保留原企业牌子,其资产一律并入调整后的企业,国有性质不变,由调整后的企业作为法人单位负责使用和管理,没有空壳企业及资产闲臵、流失情况。二是对购销企业附营资产,采取公开拍卖等办法,予以盘活。变现收入552.2万元,全部用于充实企业改革成本。
2 3、实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三能”机制。打破企业干部职工原身份界限,从身份臵换人员中,择优返聘224人重新上岗,这224人无论在管理岗位还是非管理岗位,一律实行聘用制,并签订了新型劳动合同,其报酬在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由企业根据员工所在岗位、贡献大小及企业效益情况自主确定。由此建立起了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干部能上能下等“三能”新的企业经营机制。
4、实施企业承包经营,转换经营机制。鉴于调整重组后18家购销企业大多规模偏小、资产比较陈旧,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条件尚不成熟等实际情况,我们在反复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2006年4月份起,对18家购销企业分期分批实施了内部承包经营。在实施企业承包经营中,由县粮食购销公司与承包者签订了规范的企业承包经营合同,明确了双方权利、义务等,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5、积极改善企业发展“硬件”,增强企业发展能力。2004年以来,我们根据基层购销企业的现状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采取整合有效资产、退出低劣资产等途径,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改善企业的粮食收储“硬件”。一是积极培育骨干企业。投资700万元,2006-2007年在储备库共新建2万吨高大平房仓,新建两个粮食烘干车间,并配臵了部分现代
3 粮食收储机械,使该库仓容总量增至3.8万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作用发挥更明显。二是加强仓房设施维修。共投资500多万元,加上上级支持的资金,共维修旧仓5万吨,整修水泥晒场、下水道等30多处。三是充实粮食机械设备。投资200万元,购买10台日产烘干和21台地中衡等粮收储设备,配臵到基层所、库,致力于改善企业粮食收储条件。
6、着力解决企业改革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在千方百计筹集费用,保证离休干部、企业军转干部、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职工遗属等特殊群体政策规定的生活待遇等兑现的同时,鉴于购销企业改革以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交织,职工上访时有发生,稳定压力不断增大等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不等不靠,千方百计筹措费用(如拿出购销企业的经营利润),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分期妥善解决好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主要体现在一是2005年筹集费用300多万元,将259名(当时实际人员数)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保,同时,为局机关26名行政挂靠人员一次性补缴了自1992年以来欠缴的养老保险金,并落实了他们的养老金续缴问题。二是2006年,筹措费用100多万元,将购销企业285返聘,在岗和内退人员共285人全部纳入医保。三是2006-2007年,先后三次提高了企业在岗、内退人员工资(生活费)标准。四是今年年初,为已臵换身份的原购销企业110名大中专毕业
4 生补缴了失业的保险金(原档案在县人事局,暂没移出),使他们按政策规定领取了失业救济金。
7、优化行业内部管理,创新经营方式。一是实行政企分开。1999年6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成立了县粮食购销公司。该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担负对基层购销企业粮食购销、储存等业务管理职能,并承担政府赋予的各项政策性业务的组织实施、落实。我们县粮食局作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粮食管理行业指导,以及监督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职能。局行政人员无一人在粮食购销企业兼任法人代表或其他职务。县粮食局与购销公司之间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政企分开。二是积极实行新型管理模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作为全社会粮食流通主体的一部分,县粮食局一视同仁,对其履行粮食管理、行业指导职责。 购销公司内部管理模式是:对各基层所、库政策性业务实行委托代理制,经营性业务严格落实责任制。各所库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购销公司以承包经营合同为依据,建立了对各所库责任约束、风险控制、绩效挂钩的经营机制。如对各所库资金、资产、财务管理方面,所库粮食收购贷款由购销公司统贷统还,购销公司对各级所、库实行会计委派制,以严格资金、财务、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创新经营方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5 政策措施,做好粮食政策性业务的同时,根据粮食流通发展新形势,在自营粮食活动中,主要采取了即购即销、委托购销、外购内销、内购外销、分购联销、联购分销以及与省内外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挂靠联合购销等经营方式,努力扩大粮食购销总量,提高整体效益。四是建立规范合理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购销企业在岗职工的报酬,在确保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由企业根据员工所在岗位、贡献大小及企业效益情况自主确定。同时规定,企业承包者当年总收入最高不得超过职工当年平均收入的3倍。以保证企业分配的合理性,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挫伤职工工作积极性及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非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情况
截止2001年底,我县国有非粮食购销企业共6家,这6家企业自2002年实施改革以来,其中的5家工业企业有4家实行的是破产退出,1家整体出售。另外1家粮食贸易公司也是整体出售。2006年底,6家企业改革改制全部完毕,除去办理退休、病退、工伤、内退的100名职工以外,其余986名职工全部臵换了身份,并做到了清偿安臵到位,社会保障转接到位,档案和组织关系转接到位,实现了“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改革目标。
通过五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不断改革,国有粮食企业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为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有力的生机
6 和活力,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
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而言,通过一系列改革,购销企业以其人心思进、阵地不丢、队伍不散、资产不流失、机制更灵活、管理更科学等显著特点,巩固和扩大了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了两个效益的统筹兼顾,同步提高。
一是企业及其经营者内生动力显著提升。“三项制度”的改革,职工最直接、最切身利益问题的逐步解决和企业承包经营的实施,使职工在观念上实现了由过去吃企业“大锅饭”向吃“市场饭、服务饭、辛苦饭”的根本转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困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职工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决,基本上实现了职工的“零来访”,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人心思进、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在在岗职工总数仅为改革前职工总数12.7%的情况下,实现粮食购销总量连年攀升,如2007年,粮食购销总量达到44万吨,是2001年的5倍,创历史新高。
二是资产质态明显改善。2002年以来,国有资产实现了增值,增值率达160.5%,剔除财务挂账等政第性因素,增值率达120.8%。购销企业仓容总量截止2001年10月份为15.68万吨,2007年底为20.14万吨,总量增加了4.46万吨,且完好率有了一定提升,由2001年的48.2%提高到目前的70%左右。
三是经营绩效显著提高。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2005、
7 2006、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51万元、106万元和213万元,2007年较2005年翻了两番,创历史新高。
四是粮食产业化经营在探索中发展。主要是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十购销企业十农户”经营模式。即依托龙头企业加工优势,充分发挥购销企业资金、设施和与农户密切相连等优势,通过签订合同等方式,立足县内,着力推进跨地区(省外)、跨所有制的工商联合,促进了工商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购销企业仅为省外涉粮加工龙头企业提供原粮就达3万吨。
就粮办工业企业而言,通过一系列改革,依法化解了债务,改变了长期资不抵债、严重亏损的状况,实现了低劣资产的逐步退出和多种经济成份涉粮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注册登记涉粮加工企业达6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促进了粮食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改革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体制层面来看,前几年对购销企业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尚没涉及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原因是现阶段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条件尚不成熟。一方面作为主产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果目前搞民营化,在政策性粮食业务还没放开让私营企业去经营的情况下,会产生管理上、体制上的问题,无法保证政策性业务
8 完成。另一方面如果将企业的粮食仓库和能运转的仓储设施等轻易卖掉,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丢掉阵地,“老人”的负担问题也会失去载体。
从机制层面来看,组织结构创新步子还不够大。如以购销企业为基础,通过改制重组,组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制粮食购销企业尚处于调研论证阶段,这也是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下一步改革中需重点加以解决的课题。
(二)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客观及企业层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购销企业改革成本缺口较大。2002年5月企业改革时,测算共需改革成本3463万元,实际仅筹措到1537万元(其中省财政补贴984.8万元),按当时标准测算缺口达1926万元,一是应补发给职工工资、生活费829万元;二是应计提的离退休人员统筹、非统筹费516万元;三是应计提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生活补助费75万元;四是应计提职工遗属补助费100万元;五是应计提内退人员生活费、养老保险金至退休年龄258万元;六是应补足为臵换身份被缴“两金”占用的退休人员保证金148万元。这些改革成本都由企业来逐年承担,到目前企业已承担了五年,企业负担较重。二是企业“老人”问题尚没彻底解决。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但“老人”的负担问题仍较重。目前,企业承担的刚性费用支出除在职人
9 员正常工资、“两金”以外,还包括:一是离休人员(现有42人)医疗统筹费、补助费;二是内退人员(现有76人)工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三是企业军转干部(现有30人)工资、养老、医疗保险金;四是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现有102人)生活补助费;五是职工遗属现有30人生活补助费。按现有这五类人员数量及现行支付标准,每年共需费用支出160多万元,而这160万元费用,都需由企业在利润形成前负担,可谓负担沉重,如不及时足额支付,势必影响社会稳定。三是粮食收储矛盾仍比较突出。虽然经过近几年新建和维修,企业仓容状况有了一定改善,规模也达20.14万吨,但现有仓容无论是规模上还是质态上(目前需大修的4万吨,待报废的2000吨)都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做好做大粮食购销业务的需要。
从政策层面来看,主要是98年6月以来新增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没有完全挂账剥离。2004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省财务挂账审计组清理认定的新增亏损挂账为9121万元,后经省政府可核复财务挂账为3456万元,以及由省粮食局补充核复财务挂帐2542.70万元,共计核复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98年6月以来财务挂帐5998.70万元。由于此次挂帐是以农发行实际贷款为依据来进行的。由于我县购销企业在农发行“老贷款”只有1814万元,所以98年6月以来政策性财务挂帐实际只剥离1814万元,而其余4184.70万元因财务挂帐前已归还了部分在
10 农发行的“老贷款”及因亏损占用职工集资、工资等款项和欠其他单位货款及其他银行贷款而无农发行贷款相对应,致使4184.70万元无法挂帐剥离,导致企业负担沉重。
四、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思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能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苏政办发[2007]126号),着眼于粮食宏观形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需要和粮食工作服务“两个千家万户”大局,并结合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与发展实际,我们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将着重实施“1234”工程,具体讲:
“1”即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因地制宜,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改革原则。
“2”即突出“二个重点”。一是强势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体制创新。二是培育骨干购销企业,实现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3”即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企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促进企业轻装上阵;三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主渠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两个效益”进一步提高,达到“农民卖粮更方便,居民吃粮更安全,政府调控更有
11 力,粮食流通更有序,企业发展更强劲”的改革效果。
“4”即抓好四项改革措施落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对部分粮食购销企业实行承包经营的同时,围绕上述三个方面,着重抓好四项改革措施落实。一是以现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基础,通过改制重组,组建4-5家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制粮食购销企业,适时组建粮食企业集团。二是对小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采取整体出售的形式,通过国有净资产变现的途径,推进优质资产向骨干购销企业集中,提高企业集中度和整体效能,做大做强4-5家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骨干购销企业。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改制后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依照《公司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规范运作。四是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创省级、市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工商联合,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鼓励和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发展“贸工农”、“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和其他多元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特别是在新办家粮油精深加工和食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上下功夫、求突破,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12 设。
五、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对企业“老人”遗留问题,建议延续2005年以前政策,给予适当补助,以促进这一问题的彻度解决,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对1998年6月以来新增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建议制定相应政策,能够使财务挂账如数上划,从企业剥离,彻底解决“老账”问题,促进企业轻装上阵。
三是对产粮县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及维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予政策上倾斜,特别是对粮食物流中心建设、骨干购销企业组建给予重点扶持。
四是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如保持最高和最低粮食库存量业务,给予贷款利息优惠和适当的费用补贴。
五是对企业改革改制中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和处臵企业使用划拨土地的收入,除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07]126号规定的优先用于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臵职工政策以外,建设增加减免相关税费的政策,以促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谢谢各位领导。
13
第二篇:自产自销证明范文
兹有我村村民_____等,自产 原料______吨,现委托______售给____________公司。
特此证明
单位盖章:
日 期:
第三篇:自产证明
自产证明
兹证明:我村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 ,为我村农户,种植水稻
__________亩,产量约__________公斤,系自产水稻,前去你处出售。 特此证明
村委会
_______ 年____月____日
第四篇: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国发〔20xx〕23号、国发〔20xx〕40号文件为准则,以渝安监发〔20xx〕34号文为行动指南,结合街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实际,以降低工贸行业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根本出发点,有效开展工贸行业 “两危”(危险源、危险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高工贸企业辩识风险、防控事故的能力。
二、整治目标
(一)全街道工贸企业危险源得到普遍排查,管控措施有效,基础档案健全,各类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
(二)工贸企业作业人员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更加熟悉,对岗位安全风险“会辨识、能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三)工贸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管辖范围的安全风险“会辨识、能防控、严管理”的预控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三、整治重点
(一)加强危险源监控。开展以“会辨识,需申报,重监控,建档案,要评估,有预案,要演练”为重点的专项整治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xx)、《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40号)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xx〕56号)等相关规定,企业要对本单位存在的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制定、完善针对性强的工程技术与管理措施,定人员、定职责管理控制,确保其处于受控状态,按国家相关规定登记建档,定期进行检测、评估和监控,并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对于未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生产、使用、运输列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xx〕95号)的危险化学品和安全风险大的重大设备设施、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要登记建档,落实、完善监控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并自行安排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确保处于受控状态。
(二)加强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开展以“‘反三违’、‘禁三超’,工作票,先审批”的专项整治
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企业必须实行工作票(作业票)和操作票(操作牌)管理,并实施作业前联系、检查、确认,作业过程的监护和作业结束后的确认。涉及禁火区域内动火等潜在危险因素多、易发生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的作业,必须执行相关审批制度。坚决纠正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坚决禁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确保在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组织生产。
一是交叉作业安全管理。重点是签协议,明职责,定方案,需交底,设专人,勤检查。企业在正常生产与建设施工或检修之间出现交叉作业的情况下,要全面负责建设施工和检修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建设施工或检修承担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必须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将涉及本企业和施工企业、检修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事项纳入本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制定施工或检修方案,其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须经相关机构负责人审查同意。对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各个单位的任务、安全技术交底、职责等作出明确规定,未经重新确认不得更改。
二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重点是需报批,先检测,配设施,设监护。企业应当依照《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xx)、《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结合企业的作业特点,建立健全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落实责任制。落实作业现场通风、照明、警戒、应急等措施;作业前要对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要确保机械设备安全可靠,配足安全设备设施,安排专人监护。
三是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作业管理。重点是重设计,强检测,降浓度,清积尘,控火源。结合企业自身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特点,配备通风、除尘、照明、检测检验、防火防爆等安全设备设施。要按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xx)》。首先控制粉尘、漂浮,其次对通风设备要经常进行清理,一定要杜绝火源,除防止明火外,还要防止电器火花、工具撞击火花及各种情况下出现的摩擦起火和静电起火。
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电器、电力设备的选型和安装、检修、维护,必须遵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xx)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GB 3836.1-20xx)等相关安全规定。
加工、使用、存储具有爆炸危险的粉尘(煤粉、铝粉)的设备设施,其上安装的爆破片、泄爆阀、安全阀必须符合《爆破片及爆破片装置》(GB 567-1999)等相关标准和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并定期检查、检定。
四、整治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3月10日前完成工贸企业“两危”安全专项整治的方案制定、宣传和工作部署。
(二)企业自查阶段。20xx年4月1日至5月31日,完成工贸企业危险源的全面排查,情况汇总。
(三)专项治理阶段。20xx年6月1日至10月31日,完成工贸企业的危险源的风险辨识、申报、建档,隐患整治工作。
(四)督查考核阶段。20xx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街道安监科全力配合县安监局全面检查辖区内规模以上工贸企业“两危”安全专项整治情况,重点检查今年安全标准化创建企业的“两危”管控情况。
五、整治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街道办事处成立以主任杨桂林任组长,武装部长蒲庆华、统战委员黄道明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监科,负责日常工作。各工贸企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研究部署专项整治工作。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在开展工贸企业“两危”专项整治过程中,街道安监科要通过调研、会议、培训、讲座等形式,向工贸企业宣传开展“两危”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帮助工贸企业正确理解和把握专项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整治要求,提高工贸企业“两危”专项整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真抓实治,注重效果
各工贸企业要对照目标任务要求,全面排查危险源,真实填制上报相关表册上报街道安监科。
(四)加强指导,严格考核
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加强指导,要结合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帮助企业完成危险源和危险作业辨识、申报、建档,制定整改措施。
第五篇:自产自销证明范文
兹证明____________镇____________村农户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种植____________,现销往(单位)____________,数量____________kg,总价__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收购单位:
税号: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
收购单位(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
第六篇:赣榆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县对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灌南县粮食局,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按照省局确定的调研提纲,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就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作一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企业改革前基本情况
2001年以前,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共有33个,职工总数2843人,其中:粮食购销企业27个 (26个粮管所,1个储备库)职工总数1757人,仓容总量15.68万吨(其中,建于70年代以前仓容量达6万吨,占仓容总量的38.26%)。非粮食购销企业6个,包括粮食、油脂、饲料、溶剂、食品涉粮加工生产、企业各1个和1个粮食贸易公司,均为国有独资企业。
二、企业改革进展情况
2002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县政府一系列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和省、市粮食局一系列工作部署,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实际出发,因地因企制宜,制订并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不断加大企业改革的推进力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1 (一)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情况
这项改革始于2002年5月,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全体起立,臵换身份;择优返聘,提高素质,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创新机制,提高效益。具体采取了以下七项改革措施:
1、调整职工劳动关系,实现减员分流。购销企业除去符合内退、工伤、病退政策规定的职工和企业军转干部以外,其余1518名职工通过解除或提前终止职工与企业原来的劳动合同关系这一措施,全部臵换了身份,占改革前职工总数的86.4%。这1518名职工身份臵换以后,按政策规定,给予了一次性经济补偿,办理了失业保险,实行了档案托管,转接了劳动关系,并纳入了我县社会保障体系。
2、调整企业布局结构,实施企业资产内部整合。一是根据我县乡镇改革后新的行政区划,通过撤并,将原来26个粮管所调整重组为18个。2006年又将地处偏僻、规模偏小、失去作用的黑林粮管所并入厉庄粮管所。调整重组后,购销企业总数由原来的27个减少到目前的18个,共减少9个,减少的这9个企业都撤销了工商登记,不再保留原企业牌子,其资产一律并入调整后的企业,国有性质不变,由调整后的企业作为法人单位负责使用和管理,没有空壳企业及资产闲臵、流失情况。二是对购销企业附营资产,采取公开拍卖等办法,予以盘活。变现收入552.2万元,全部用于充实企业改革成本。
3、实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三能”机制。打破企业干部职工原身份界限,从身份臵换人员中,择优返聘224人重新上岗,这224人无论在管理岗位还是非管理岗位,一律实行聘用制,并签订了新型劳动合同,其报酬在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由企业根据员工所在岗位、贡献大小及企业效益情况自主确定。由此建立起了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干部能上能下等“三能”新的企业经营机制。
4、实施企业承包经营,转换经营机制。鉴于调整重组后18家购销企业大多规模偏小、资产比较陈旧,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条件尚不成熟等实际情况,我们在反复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2006年4月份起,对18家购销企业分期分批实施了内部承包经营。在实施企业承包经营中,由县粮食购销公司与承包者签订了规范的企业承包经营合同,明确了双方权利、义务等,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5、积极改善企业发展“硬件”,增强企业发展能力。2004年以来,我们根据基层购销企业的现状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采取整合有效资产、退出低劣资产等途径,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改善企业的粮食收储“硬件”。一是积极培育骨干企业。投资700万元,2006-2007年在储备库共新建2万吨高大平房仓,新建两个粮食烘干车间,并配臵了部分现代
3 粮食收储机械,使该库仓容总量增至3.8万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作用发挥更明显。二是加强仓房设施维修。共投资500多万元,加上上级支持的资金,共维修旧仓5万吨,整修水泥晒场、下水道等30多处。三是充实粮食机械设备。投资200万元,购买10台日产烘干和21台地中衡等粮收储设备,配臵到基层所、库,致力于改善企业粮食收储条件。
6、着力解决企业改革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在千方百计筹集费用,保证离休干部、企业军转干部、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职工遗属等特殊群体政策规定的生活待遇等兑现的同时,鉴于购销企业改革以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交织,职工上访时有发生,稳定压力不断增大等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不等不靠,千方百计筹措费用(如拿出购销企业的经营利润),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分期妥善解决好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主要体现在一是2005年筹集费用300多万元,将259名(当时实际人员数)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保,同时,为局机关26名行政挂靠人员一次性补缴了自1992年以来欠缴的养老保险金,并落实了他们的养老金续缴问题。二是2006年,筹措费用100多万元,将购销企业285返聘,在岗和内退人员共285人全部纳入医保。三是2006-2007年,先后三次提高了企业在岗、内退人员工资(生活费)标准。四是今年年初,为已臵换身份的原购销企业110名大中专毕业
4 生补缴了失业的保险金(原档案在县人事局,暂没移出),使他们按政策规定领取了失业救济金。
7、优化行业内部管理,创新经营方式。一是实行政企分开。1999年6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成立了县粮食购销公司。该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担负对基层购销企业粮食购销、储存等业务管理职能,并承担政府赋予的各项政策性业务的组织实施、落实。我们县粮食局作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粮食管理行业指导,以及监督有关粮食流通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的职能。局行政人员无一人在粮食购销企业兼任法人代表或其他职务。县粮食局与购销公司之间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政企分开。二是积极实行新型管理模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作为全社会粮食流通主体的一部分,县粮食局一视同仁,对其履行粮食管理、行业指导职责。 购销公司内部管理模式是:对各基层所、库政策性业务实行委托代理制,经营性业务严格落实责任制。各所库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购销公司以承包经营合同为依据,建立了对各所库责任约束、风险控制、绩效挂钩的经营机制。如对各所库资金、资产、财务管理方面,所库粮食收购贷款由购销公司统贷统还,购销公司对各级所、库实行会计委派制,以严格资金、财务、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创新经营方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5 政策措施,做好粮食政策性业务的同时,根据粮食流通发展新形势,在自营粮食活动中,主要采取了即购即销、委托购销、外购内销、内购外销、分购联销、联购分销以及与省内外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挂靠联合购销等经营方式,努力扩大粮食购销总量,提高整体效益。四是建立规范合理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购销企业在岗职工的报酬,在确保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由企业根据员工所在岗位、贡献大小及企业效益情况自主确定。同时规定,企业承包者当年总收入最高不得超过职工当年平均收入的3倍。以保证企业分配的合理性,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挫伤职工工作积极性及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
(二)非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情况
截止2001年底,我县国有非粮食购销企业共6家,这6家企业自2002年实施改革以来,其中的5家工业企业有4家实行的是破产退出,1家整体出售。另外1家粮食贸易公司也是整体出售。2006年底,6家企业改革改制全部完毕,除去办理退休、病退、工伤、内退的100名职工以外,其余986名职工全部臵换了身份,并做到了清偿安臵到位,社会保障转接到位,档案和组织关系转接到位,实现了“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改革目标。
通过五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不断改革,国有粮食企业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为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有力的生机
6 和活力,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
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而言,通过一系列改革,购销企业以其人心思进、阵地不丢、队伍不散、资产不流失、机制更灵活、管理更科学等显著特点,巩固和扩大了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了两个效益的统筹兼顾,同步提高。
一是企业及其经营者内生动力显著提升。“三项制度”的改革,职工最直接、最切身利益问题的逐步解决和企业承包经营的实施,使职工在观念上实现了由过去吃企业“大锅饭”向吃“市场饭、服务饭、辛苦饭”的根本转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困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职工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决,基本上实现了职工的“零来访”,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人心思进、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在在岗职工总数仅为改革前职工总数12.7%的情况下,实现粮食购销总量连年攀升,如2007年,粮食购销总量达到44万吨,是2001年的5倍,创历史新高。
二是资产质态明显改善。2002年以来,国有资产实现了增值,增值率达160.5%,剔除财务挂账等政第性因素,增值率达120.8%。购销企业仓容总量截止2001年10月份为15.68万吨,2007年底为20.14万吨,总量增加了4.46万吨,且完好率有了一定提升,由2001年的48.2%提高到目前的70%左右。
三是经营绩效显著提高。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200
5、
7 200
6、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51万元、106万元和213万元,2007年较2005年翻了两番,创历史新高。
四是粮食产业化经营在探索中发展。主要是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十购销企业十农户”经营模式。即依托龙头企业加工优势,充分发挥购销企业资金、设施和与农户密切相连等优势,通过签订合同等方式,立足县内,着力推进跨地区(省外)、跨所有制的工商联合,促进了工商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购销企业仅为省外涉粮加工龙头企业提供原粮就达3万吨。
就粮办工业企业而言,通过一系列改革,依法化解了债务,改变了长期资不抵债、严重亏损的状况,实现了低劣资产的逐步退出和多种经济成份涉粮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注册登记涉粮加工企业达6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促进了粮食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改革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体制层面来看,前几年对购销企业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尚没涉及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原因是现阶段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条件尚不成熟。一方面作为主产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果目前搞民营化,在政策性粮食业务还没放开让私营企业去经营的情况下,会产生管理上、体制上的问题,无法保证政策性业务
8 完成。另一方面如果将企业的粮食仓库和能运转的仓储设施等轻易卖掉,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丢掉阵地,“老人”的负担问题也会失去载体。
从机制层面来看,组织结构创新步子还不够大。如以购销企业为基础,通过改制重组,组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制粮食购销企业尚处于调研论证阶段,这也是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下一步改革中需重点加以解决的课题。
(二)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客观及企业层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购销企业改革成本缺口较大。2002年5月企业改革时,测算共需改革成本3463万元,实际仅筹措到1537万元(其中省财政补贴984.8万元),按当时标准测算缺口达1926万元,一是应补发给职工工资、生活费829万元;二是应计提的离退休人员统筹、非统筹费516万元;三是应计提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生活补助费75万元;四是应计提职工遗属补助费100万元;五是应计提内退人员生活费、养老保险金至退休年龄258万元;六是应补足为臵换身份被缴“两金”占用的退休人员保证金148万元。这些改革成本都由企业来逐年承担,到目前企业已承担了五年,企业负担较重。二是企业“老人”问题尚没彻底解决。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但“老人”的负担问题仍较重。目前,企业承担的刚性费用支出除在职人
9 员正常工资、“两金”以外,还包括:一是离休人员(现有42人)医疗统筹费、补助费;二是内退人员(现有76人)工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三是企业军转干部(现有30人)工资、养老、医疗保险金;四是五六十年代退职人员(现有102人)生活补助费;五是职工遗属现有30人生活补助费。按现有这五类人员数量及现行支付标准,每年共需费用支出160多万元,而这160万元费用,都需由企业在利润形成前负担,可谓负担沉重,如不及时足额支付,势必影响社会稳定。三是粮食收储矛盾仍比较突出。虽然经过近几年新建和维修,企业仓容状况有了一定改善,规模也达20.14万吨,但现有仓容无论是规模上还是质态上(目前需大修的4万吨,待报废的2000吨)都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做好做大粮食购销业务的需要。
从政策层面来看,主要是98年6月以来新增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没有完全挂账剥离。2004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省财务挂账审计组清理认定的新增亏损挂账为9121万元,后经省政府可核复财务挂账为3456万元,以及由省粮食局补充核复财务挂帐2542.70万元,共计核复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98年6月以来财务挂帐5998.70万元。由于此次挂帐是以农发行实际贷款为依据来进行的。由于我县购销企业在农发行“老贷款”只有1814万元,所以98年6月以来政策性财务挂帐实际只剥离1814万元,而其余4184.70万元因财务挂帐前已归还了部分在
10 农发行的“老贷款”及因亏损占用职工集资、工资等款项和欠其他单位货款及其他银行贷款而无农发行贷款相对应,致使4184.70万元无法挂帐剥离,导致企业负担沉重。
四、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思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能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6]1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苏政办发[2007]126号),着眼于粮食宏观形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需要和粮食工作服务“两个千家万户”大局,并结合我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与发展实际,我们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将着重实施“1234”工程,具体讲:
“1”即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因地制宜,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改革原则。
“2”即突出“二个重点”。一是强势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体制创新。二是培育骨干购销企业,实现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3”即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企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促进企业轻装上阵;三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主渠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两个效益”进一步提高,达到“农民卖粮更方便,居民吃粮更安全,政府调控更有
11 力,粮食流通更有序,企业发展更强劲”的改革效果。
“4”即抓好四项改革措施落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对部分粮食购销企业实行承包经营的同时,围绕上述三个方面,着重抓好四项改革措施落实。一是以现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基础,通过改制重组,组建4-5家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制粮食购销企业,适时组建粮食企业集团。二是对小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采取整体出售的形式,通过国有净资产变现的途径,推进优质资产向骨干购销企业集中,提高企业集中度和整体效能,做大做强4-5家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骨干购销企业。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改制后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依照《公司法》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规范运作。四是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创省级、市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工商联合,加快以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鼓励和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发展“贸工农”、“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和其他多元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特别是在新办家粮油精深加工和食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上下功夫、求突破,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12 设。
五、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对企业“老人”遗留问题,建议延续2005年以前政策,给予适当补助,以促进这一问题的彻度解决,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对1998年6月以来新增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建议制定相应政策,能够使财务挂账如数上划,从企业剥离,彻底解决“老账”问题,促进企业轻装上阵。
三是对产粮县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及维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予政策上倾斜,特别是对粮食物流中心建设、骨干购销企业组建给予重点扶持。
四是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承担的政策性业务,如保持最高和最低粮食库存量业务,给予贷款利息优惠和适当的费用补贴。
五是对企业改革改制中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和处臵企业使用划拨土地的收入,除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07]126号规定的优先用于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臵职工政策以外,建设增加减免相关税费的政策,以促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谢谢各位领导。
国有粮食企业管理实施意见
粮食企业工作总结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汇报
县粮食局粮食收购工作汇报
国有企业粮库党建工作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