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王家大院的导游词(优秀范文四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王家大院的导游词(优秀范文四篇)》。
第一篇: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
何氏宗祠 何氏宗祠位于县城东13公里静升镇集广村,系集广村何姓族人的祠堂。何氏宗祠始建于何时,无籍可考,只知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重修。何氏宗祠占地面积为607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正厅、过厅、东西厢房和戏台等。多年来,宗祠一直为生产队办公和仓储用地,加上族人极力保护,宗祠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据集广村?何氏族谱?记载,何氏家族先祖来自河南大石桥,与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两渡何家同出一源。明朝,先祖何资携弟从河南迁来灵石,何资定居于集广村,其弟定居于两渡村。两渡何家历代耕读传家,仕途腾达,名人显官众多。清代文臣何乃莹、武将何道深均功绩卓著,声钶远扬。集广何家已传24世,人丁兴旺。过去,每逢冬至、春节,举族聚集宗祠,行祭祀之礼,以示不忘祖先。
石牌坊 石牌坊位于静升村中部,又名“孝义坊”,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的祠堂-孝义祠的一部分。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底石柱石梁,石顶石脊石兽,石斗拱石匾额,还镶嵌以镂空的石图案。坊高7.36米,宽13.49米。底部的10头石狮,姿态优美,栩栩如生。左右长短4根石柱上的前后4副楹联,有楷有篆,古奥深沉。顶上“孝义”二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内阁学士翁方纲于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书。王家当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幸存下来。孝义坊北面为孝义祠,建筑面积428平方米,分上下两院,下院210平方米,正面窑洞3孔,两帝有廊庑,由此与上院相通。上院218平方米,正屋供奉祖先,南面小戏台与祭祖堂相对,戏台两边有优伶用的耳房,院东西亦为廊庑。孝义坊与孝义祠系王家十五世王梦鹏所建。王梦鹏事父母至孝,孝名卓著,远播朝野,倍受颂扬。
第二篇: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
后土庙 后土庙在县城东12公里的静升镇静升村,占地面积1088平方米。因年深日久,战火兵燹,多数建筑已毁,现仅存献殿和正殿。据正殿县梁记载,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七月十四日重修,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殿内塑像毁于1985年大跃进时期期间。献殿为正方形,建筑面积为85平方米,殿内4根大柱高3.5米,周长2米;4根小柱高3.5米,周长1米,构造精巧,气势雄伟。献殿外有明代和清代石碑5通,分别为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清仁宗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近年来,静升镇政府和静升村村委会,对后土庙正殿和献殿进行了保护,并在庙址上修建了办公房舍,现为镇人民政府驻地。
红庙 静升镇位于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自古以来人烟凑集,市井繁华,为灵石东北部和介休东南部的货物集散中心。由于商贸发达,静升自古以来富商巨贾众多,因而规模宏大,建筑精细的民宅院落比比皆是,远近闻名。在静升村众多的建筑物中,有一处格外引人注目的房舍,这就是红庙。因此庙红墙、红门,人们俗称“红庙”,原有的庙名反而被人遗忘了。红庙位于静升村中部,建有正殿、东西配殿和戏台等,占地面积734平方米。红庙在当地又称为“东社”,静升村西的后土庙称“西社”。“社”的确切含意如今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只知道过去每逢夏收、秋收和冬至等节日,家家都来红庙烧香上供,祈求神灵保佑。每年阴历六月十九,是红庙的庙会,会期常演戏助兴。如今,红庙的神像已不复存在,静升村幼儿园设在红庙里。
第三篇: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范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尤其是这阳光明媚的春天早晨当然更不能浪费!于是我便和妈妈商量着相约哥哥一起去李家大院游玩。
八点半我们准时出发了!一路上欢声笑语,我们把风和树抛在了脑后,妈妈也差点超速,因为我们的心早就已经飞到了目的地——李家大院了。
“到了!到了!”随着哥哥的呼喊声,车还没有完全停稳,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取出相机,飞奔下车,和哥哥将自己的笑容定格在了李家大院气势恢宏的大门前。
进了李家大院大门,忽然就感觉身体好像完全放松下来了,这里鸟语花香、空气宜人真是令人陶醉啊。我是个急性子,刚走了几步,就迫不及待的问曾来过这里的妈妈:“最美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啊?”妈妈笑笑答道:“不远了,也就几十步的路,抄近路更快!”
于是,在妈妈的'引领下,我们向右拐进了一条小道。小路两旁,纤竹依依横贯成风,猿鸣虫叫不绝于耳,暗香漂浮沁人心扉。正陶醉其中之时,一阵水声传入耳畔,于是,循着水声往右、往右,忽的眼前豁然开朗,不远处的崖壁上挂着一条如纱似雾的瀑布,那瀑布更像一缕缕的细雨,清清薄薄似有似无犹如蝉翼,透过这层“轻纱”,我们甚至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后面的崖壁!
但吸引我们的不止是这层如纱般的瀑布,还有后面那座小山呢!绕过瀑布下的水潭,来到了山脚下。我忽然灵机一动,对哥哥说“哥,咱俩比比赛吧,看谁先跑到山顶!”不等哥哥答应,我撒腿就跑,等哥哥反应过来,已经被我甩在身后了,好胜心强的我只用了一小会就到达山顶,站在山顶感受风擦过耳边,看一览无余的景色,翠柳拂水花儿吐艳,阳光洒在水波潋滟的湖面上,立即变成金光灿灿的湖波了。远处,另一座山上绿树成荫,再加上山花的映衬,整座山真的是秀丽挺拔引人入胜啊!
随后,我们又参观李家住宅群,拜了拜这里的李家祖祠,了解了李家的慈悲善事……
踏着夕阳,我们乘兴而归,恋恋不舍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在心里默默的说“再见了,李家大院,有机会一定再来拜访!”
第四篇: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
晋祠庙 晋祠庙位于城东17公里的马和乡马和村北,创建于元惠宗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至1368年),明世宗嘉靖(公元1522年至1566年)、明穆宗隆庆(公元1567年至1572年)、明神宗万历(公元1573年至1620年)曾先后三次补修。晋祠庙正殿称“昭济圣母殿”,建筑面积为132平方,塑像已被毁坏。献殿抱厅建筑面积81平方米,为正方形,8柱,顶部呈八卦形。戏台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始建于清宣宗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戏台正面两侧各有一根石柱,刻有楹联一副,上联是:“褒善荣华衮表千秋忠孝节义”,下联是:“贬恶严斧铖惩百代_邪盗淫”。楹联寓意深刻,书写工整,笔力雄健,镌刻精湛。戏台两侧有钟鼓二楼,东有配殿7间,西有配殿15间。祠内有石碑数通,最早为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619年)所镌。韩信墓韩信,汉初诸候王,江苏淮阴人,楚汉相争时,被刘邦拜为大将,统率全军,足智多谋,佐刘邦破项羽,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刘邦遂成帝业。刘邦封他为齐王,后改封楚王。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候,又被告他勾结陈谋反,为吕后所杀。相传,吕后杀韩信后,将其首级派人呈送征讨陈的刘邦,使者行至灵石高壁村适逢刘邦凯旋,遂葬韩信首级于高壁村。后人为纪念韩信,将高壁村所在的山岭称为韩信岭,交建韩候祠祭祀。韩候祠抗日战争中被毁,韩信墓至今犹存,墓高约10米,周长约30米,现存“汉淮阴候墓”残碑一块。历代过往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明代监察御史于廉曾题诗云:“蹑足危机肇子房,将军不解避锋芒。功成自合归真主,守土何须乞假王。汉帝规模应豁达,蒯生筹策岂忠良,荒坟埋骨腰山路,驻马令人一叹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