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导游词邛海

时间:2022-10-10 22:25:52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4397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西昌导游词邛海》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西昌导游词邛海》。

第一篇:西昌的邛海导游词

寒假里,我们一大家人去了西昌、攀枝花等地,享受冬日里温暖的阳光。其中去西昌邛海旅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邛海的路上,我迷迷糊糊地打着瞌睡,突然听见大人们大叫起来,“什么呀?”我嗖地从座椅上弹跳起来。爸爸说:“邛海到了。”大家欢呼起来,“哇,好漂亮啊!”车刚一停下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到海边的凉棚里去看风景:吹着一阵阵的海风,头发也在风中舞蹈;听着脚下波涛澎湃的浪涛声,一下下拍打着岸边的岩石;看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就像披着一件银色的薄衫,再配上岸上深深浅浅的绿,和刚探出头的花蕊,那景色让人陶醉不已。

突然,“当”的一声,顺着那声音寻去,我发现了一颗小小的白色的螺蛳,躺在石子小路上,旁边有一条细长的沟渠,有不少孩子在那里嬉戏玩耍:有的在给满身沾满泥的螺蛳洗澡;有的在轻轻抚摸着螺蛳,就像对待自己心爱的宠物;还有的全身趴在石头上,两手伸进沟里睁大眼睛寻找着自己最满意的螺蛳,我也兴奋地参与进去,“咯咯咯咯”银铃般的笑声萦绕在空中。

正当我安静地摆弄着我的“战利品”时,爸爸慢吞吞地走过来,望着邛海,深深地吸了口气,感叹地说“这邛海可以比得上西湖了!”听完爸爸的话让我不由地想起了两句诗:欲把邛海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晚降临,就要和邛海说再见了。月光洒在茫茫的大海上,远处星星点点的灯光就像点缀在邛海上的一串闪亮的项链,将夜幕中的邛海装扮得格外迷人和神秘。我们的车越开越远,但邛海的美景已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第二篇:21西昌邛海的导游词

邛海为一断陷湖,属史前地质构造运动断陷形成。湖泊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与西昌市区相连。湖岸东西陡峭、南北平缓,特别是北部与城区之间,有一约50公平方公里的广阔平原,构成湖盆粮食、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邛海处于则木河压扭性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南起普格县以南,顺则木河,越过泸山东麓邛海湖滨,沿西昌城西部与安宁河隐伏断裂交接,其走势为东南——西北向,延长75公里以上。此断裂活动频繁,最易引发地震。邛海处在西部牦牛山与东南部螺髻山的谷地中。两山之间的支脉泸山又成为邛海与安宁河的分水岭。

螺髻山,地跨普格、西昌、德昌两县一市。彝语称安哈波,意为五百里山峰和五指山峰,因其主峰高耸入云,直插九霄,形似青螺,宛若玉髻而得其美名——螺髻山。据《西昌县志》记载:“大螺髻山,穹窿崔嵬,拔地千霄,共水绵绵迤逦如长虹,亘一百七十余里。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_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泸山,位于邛海之西滨,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汉晋时,西昌建越嶲郡,又因泸山踞水状若青蛙,故《水经注》称为“蛙嶲山”。唐宋两朝,流经西昌的安宁河称“泸水”。山以水名,蛙嶲山改名泸山,沿用至今。光福寺、三教庵、观音阁等掩映其中,但闻鸟语蝉鸣、钟磬悠扬、诵经隐约。全国惟一一个研究单一民族、单一社会形态的专题性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也坐落在这里。泸山以幽静胜,山幽、林幽、庙幽。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苍松翠柏,古木参天,虬葛莽藤,遮天蔽日,有两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素有“川南胜境”之称。

第三篇:邛海导游词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20xx年),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0xx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0xx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l020xx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目p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时名自此问世。

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人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1997年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

第四篇:西昌邛海的导游词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20__年),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0__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0__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l020__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目p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时名自此问世。

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人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1997年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

第五篇:西昌的邛海导游词

邛海为一断陷湖,属史前地质构造运动断陷形成。湖泊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与西昌市区相连。湖岸东西陡峭、南北平缓,特别是北部与城区之间,有一约50公平方公里的广阔平原,构成湖盆粮食、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邛海处于则木河压扭性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南起普格县以南,顺则木河,越过泸山东麓邛海湖滨,沿西昌城西部与安宁河隐伏断裂交接,其走势为东南――西北向,延长75公里以上。此断裂活动频繁,最易引发地震。邛海处在西部牦牛山与东南部螺髻山的谷地中。两山之间的支脉泸山又成为邛海与安宁河的分水岭。

螺髻山,地跨普格、西昌、德昌两县一市。彝语称安哈波,意为五百里山峰和五指山峰,因其主峰高耸入云,直插九霄,形似青螺,宛若玉髻而得其美名――螺髻山。据《西昌县志》记载:“大螺髻山,穹窿崔嵬,拔地千霄,共水绵绵迤逦如长虹,亘一百七十余里。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xx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泸山,位于邛海之西滨,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汉晋时,西昌建越Q郡,又因泸山踞水状若青蛙,故《水经注》称为“蛙Q山”。唐宋两朝,流经西昌的安宁河称“泸水”。山以水名,蛙Q山改名泸山,沿用至今。光福寺、三教庵、观音阁等掩映其中,但闻鸟语蝉鸣、钟磬悠扬、诵经隐约。全国惟一一个研究单一民族、单一社会形态的专题性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也坐落在这里。泸山以幽静胜,山幽、林幽、庙幽。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苍松翠柏,古木参天,虬葛莽藤,遮天蔽日,有两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素有“川南胜境”之称。

第六篇:西昌邛海导游词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20xx年),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0xx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0xx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l020xx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目p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时名自此问世。

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人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1997年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

《西昌导游词邛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