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推荐5篇)

时间:2022-09-29 00:15:18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3062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推荐5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推荐5篇)》。

第一篇: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江苏导游词

始建于春秋(前514年),重建成于元末。城楼为1986年初夏重建。盘门是苏州古城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陆城门,它由两道水关、三道陆门和瓮城相互组合而成。

从城垣北侧石板坡道登上城墙,可以看到整个陆门、水门套城的布置和结构全貌。

陆城门:分内外二重,二门之间设有“瓮城”,可藏卒数百,以备突然出击之用。

水城门:和陆城门毗连,亦系砖石结构,分内外二重。水陆城门均设有巨大的闸门,古代用盘车提升或关闭,可控制往来行人与船只,便于设防守城。

城墙上的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闸口、绞关石、天井(防火设施)均历历在目。

吴门桥:出水城,迎面便是古老的吴门桥,从吴门桥洞中穿出,便进入了宽阔的大运河。

此处形势险要,水流湍急,是大运河绕过苏城西南角的一个急湾。北面城墙高耸,下临深渊,为古代舟师出没之所。

瑞光塔:现存的瑞光塔为北宋砖塔,塔高43.2米,7级8面,由外壁、回廊、塔心组成。

瑞光塔中曾多次发现珍贵文物。1963年,在第一层塔壁内发现木佛两尊,第三层塔心内取出石佛一尊以及大中祥符年间砖刻题等文物。

1978年,又在第三层塔心砖龛内发现舍利宝幢、观音、如来铜造像、木刻印刷和碧纸金书的经卷共100多卷,为五代至北宋时文物。

第二篇:盘门三景导游词

盘门三景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盘门三景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盘门景区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盘门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在唐宋年间曾是南北交通要冲,而且当时的瑞光禅院香火旺盛,因此而形成了商贸云集的繁华地区。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打苏州,清军溃退纵火,使昔日繁华付之一炬,盘门逐步成为冷水盘门,但仍保存众多古迹涵丰富,景观独特。 盘门景区占地24.86公顷,早在1983年苏州市政府就立项改造盘门景区,1986年重建城楼,修复城墙及驳岸各300米;1988年起逐步修复了伍相祠;1990年整修加固了瑞光塔;为了加快盘门景区的建设速度,1997年,市政府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列入苏州市跨世纪重点实事工程之一。盘门景区建设总投资历约3.2亿元人民币(除吴宫大酒店)。

整个景区由三个部分组成:南面为闻名中外的水陆古城门,是由春秋时期吴国的伍子胥设计和督造,是现今全国仅存的一座水陆城门,著名学者陈从周先生曾称道:北看长城雄伟,南看盘门秀丽。北面是由中新合资建造的五星级宾馆,耗资近十亿人民币的吴宫喜来登大酒店,目前是苏州档次最高,经营较好的酒店之一。199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由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改造,通过近二年的建设,搬迁居民七百户,单位近十家,投资近二亿人民币。目前已建成东部商市区,占地2.1公顷,仿明清古建群1.2万O。中部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中央庭园占地113亩,投资近1.2亿元,自98年10月开工,至99年9月竣工,恢复、修缮景点二十几处。西部为高档别墅区,依园傍水。现已投资四千余万元,用于拆迁和基础设施改造,建成后高档别墅为70套,高档公寓1.2万O。

1999年建成开发的中央庭园,位于景区中部,传承“一池三山”的造园思想,园中挖地成湖堆山,水面与内城河连成一脉,水路贯穿景区各个景点,重建的塔园、丽景楼、四瑞堂、涛隐翠野及钟鼓楼、瑞光胜迹牌坊、白牛助役、白龟听禅、放生池、水上蓬莱、绿坪广场、双亭廊桥、碧波夕照、春水宫影、听枫拜月、千年夹石、蟠龙迎贵等二十多处重要景点,山池亭榭、湖光山影、绿地草坪、古树名花,和历史文物盘门水陆城门、瑞光塔、吴门桥等构成一个极富江南特色的盘门景区。

请你们看那座高大的牌坊,这是进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牌坊除用作纪念先贤、旌表功德之外,现已引申用来表示仪注,引导游客进入游览胜迹的象徵。牌坊高8.8米,宽12.8米,8、8、1、2、8谐音是发、发、要、你、发,象征欣欣向荣,不断发展。牌坊采用吴地之传统风貌重檐四柱三间三楼石木结构,坊顶两精饰开口哺龙脊,合角处、戗脊上分别塑饰12只雄师和12条飞龙,象征中华腾飞。正间坊前额为谭以文书《瑞光胜迹》,后为郦方书《赤乌遗踪》,告诉人们:盘门景区瑞光胜迹源自三国时期赤乌年间,额书雄浑纹饰,牌坊檐角高挑,群昂飞动与古塔相得益彰。 穿过牌坊,来到庄重肃穆的将军门楼,大门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建筑组成的明清商市区,位于塔园的东、南、北三个方位的三座将军门楼由1.5米高的仿宋式塔园围墙相连接。

入东将军门即是塔园,闻名中外的瑞光塔是国家级保护文物,由于塔基比外面路基低近一米,因此塔院呈下沉式,有石阶拾级而下。 瑞光塔高53.57米,其中塔刹9.14米,塔作为一种佛教艺术,是名胜古迹的重要标志之一。苏州建塔的历史悠久,造塔初衷是为了存放佛祖和高僧的舍利子。佛教界认为:舍利是佛的象征,具有无比圣洁和崇高,供奉舍利就是供奉菩萨,所以要先造庙后建塔,(塔与庙的关系)塔必须造在庙的旁边。塔从印度传入我国后,受我国建筑艺术的影响,塔的形式大都以楼阁式佛塔为主,而塔的层次与平面图形受到了中国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你们数数看,瑞光塔有几层?对,应该是七层。为什么是七层,而不是六层或八层呢?因为按照五行阴阳学说:偶数是阴,奇数为阳,阴为地,阳为天。塔的平面图形在地,应为偶数;塔的层数是往上朝天,则应为奇数。一般塔的层数以七层为多,所谓“七级浮屠”就是塔的同义词,瑞光塔为七级八面楼阁式佛塔。瑞光塔起源舍利塔,据史志记载:赤乌四年(241年),西域康居国(地处中亚西亚)高僧性康,千里迢迢来到三国时期东吴郡讲经说法,吴大帝孙权为迎接他,特在盘门内建一座普济院。六年后即赤乌十年(247年),建十三级舍利塔于寺中,以报母恩,这是瑞光塔前身,也是苏州历史上最早建的塔。 现存的瑞光塔建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竣工,历经二十年余年。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朱缅赀重修,赐额瑞光禅寺。靖康兵毁,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法林禅师重葺,复塔七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昙芳再修,永乐元年(1403年)、十五年(1417年)两修,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乾隆四年(1739年),道光年间三次修建。咸丰十年(1860年)又遭兵毁,禅寺全毁,仅剩孤塔。古塔从此形影相吊,年久失修,塔体发生倾斜。从1979年开始,苏州市政府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对古塔进行了测绘、考试,制订出科学的维修方案。1987年由市修塔办公室组织施工,1990年竣工。 修复后的瑞光塔,内有楼梯和回廊可直上顶层。外立面恢复宋塔风貌,每层均有平座,勾栏和伸展深远的飞檐角,檐角下悬铜铃,风吹便会发生清脆的铃声。瑞光塔作为一座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佛塔,无论是营造技艺,装饰艺术,还是塔藏的稀世珍品,都是古代匠师们的智慧结晶。 1978年4月在塔的第三层塔心窖穴曾发现一批极为珍贵的五代、北宋文物,其中以真珠舍利宝幢(俗称珍珠塔、我们在苏州博物馆看到的,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正品在南京博物院)最为珍贵,已定为国家级文物。真珠舍利宝幢仅珍珠就用了四万多颗,技艺之精,用材之贵,造型之美,是国内在古塔中发现的最精美的工艺品,堪称无价之宝,现珍藏在苏州博物馆。瑞光塔和真珠舍利宝幢象一座东方女神,瑞光照耀四方,迎接来自中外的游客。

请大家看塔东南旁的御制瑞光塔赞碑,是明太祖高皇帝的御赞:大智力人,性定心方,稳首陵穹,脊骨纯钢,瞑目而逝,馀灰塔藏,信有之乎,灵明长存午夜放光。寓哲理和神奇的传说结合起来,如诗如画地展现在你们眼前。赞文是明代大学士苏州人文震孟敬书(文徵明曾孙),碑通高457厘米,宽190厘米,是苏州名胜古迹中最大的一块御赞碑。碑帽与碑身两侧精雕九条龙,九是阳之极数,表示至高无上,只有御碑才可以这种装饰。 塔的东北方是“助役白牛”石雕,这是盘门景区三大件石雕之一。

“白牛”比真牛大一倍,用整块重逾30余吨的金山花岗石,由四位金山巧匠化了三个月雕凿而成。看,白牛低沉着头,四腿发力,身体前倾,让人感受到白牛力拔山河之感,鞠躬尽瘁之意。传说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高僧法林禅师重建瑞光塔,有头白色的神牛前来加入修塔队伍,帮助修塔工匠运驮货物,不辞劳累,日夜干到塔修好,白牛终因劳累过度而死于塔旁。为敬仰“白牛”的精神,苏州市税务局助资,由金山石英钟雕塑艺术公司制作了这头“白牛”。看到这神形皆备,灵气活现的白牛,我们能不为能工巧匠的技艺而惊叹吗? 现在,请你们随我前往四瑞堂。四瑞堂的堂名源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高僧宗本在瑞光禅院开法讲经,听经徒众五百人之盛,讲的经文出神入化,出现塔放瑞光,法鼓自鸣,白龟听禅,枯竹爆青之“四瑞”。也就是法堂上的法鼓自动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前池中的一只千年长寿的白龟也爬到假山上来听经,堂前枯萎的竹子既卒又青,生生地爆出合欢苗,塔体瑞光四射,从天空中像雨雪一样飘下洁白的花片。听经的徒众看到四瑞盛况,欢声雷动,都说:“今日古塔出现四件吉祥之事,真是祥瑞之事”。神奇的传说被神宗帝知道了,于是下诏将宗本调到京城为相国寺第一祖,并诏赐《圆照禅师》。另一位高僧宏道专门撰写了瑞光寺四瑞堂旧址,清咸丰址年(1860年)僧圆净创七佛阁于四瑞堂旧址,清咸丰十年(1860年)阁遭兵毁。 现在你们看到的四瑞堂,是宋式单檐歇山顶四面厅,面宽13.1米,进深8.09米,回廊宽2米,建筑面积为206.8平方米。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为继承宋代传统建筑风格,屋架为全木结构,这给施工增加很大难度,常熟古建公司采用先放样再施工和预埋铁构件等措施,确保了建筑形式庄重古朴,造型轮廓优美。堂中摆放的大型红木落地屏,宽4.4米,屏高2.8米,屏芯用十块花梨木板拼雕而成,芯宽344米,芯高1.44米,框座用红木制作,由苏州红木雕刻厂承制。由于使用阴纹雕刻,石绿填色,地屏古雅质朴,形制相称,是一件工艺品,屏正面是沈炳春画的《盘门胜景图》,背面是瓦翁书徐崧五言诗:“闻道云居去,良辰此会难。灯光开古塔,幡影动空坛。叶落乌啼若,霜清雁度寒。庐山一片月,还向瑞光看”。“塔宇凌宵汉,阶庭绝点埃。昔年云共卧,今日雨同来。瑞竹生犹翠,灵龟听莫猜。话深当薄暮,分手踏苍苔”。两首诗语言洗炼,形象生动,暗喻四瑞,更臻精妙。其意境幽美,富有特色的艺术境界,反映诗人热爱大自然的飘逸情趣,读来余味无究,使人连想到四瑞堂名。

出四瑞堂为二层高平台,上层为翠竹讲经台,上有当年圆照禅师讲经堂的莲花饰坐台,从四瑞堂露台平眺,北望平岗小坡与双亭廊桥贴临水面,山水相袭,山谷涧水,拍岸激浪,微风吹拂,夕阳在山,下映于水,波光荡漾。东望瑞光古塔,南望盘门古城楼,西望隔池相对的丽景楼,四面赏景,移步换景,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古堂新貌,迎着改革浪潮为古城增添神采。移步到第一层高台为白龟听禅,请你们看汉白玉白龟。据史书记载:盘门城内瑞光塔西侧古有白龟池,相传在宋元丰二年(1079年),圆照法师在瑞光禅院开堂说法,法堂前白龟池中的白龟被法师讲经的禅理打动,爬出池面到庭院专注会神听高僧讲经,并能神会其中的玄理,于是白龟成了灵龟。由盘门旅游开发公司建设的盘门景区中,重新开挖了灵龟池,并在池畔建“白龟听禅台”,台上汉白玉巨龟是金山石雕艺术公司的能工巧匠用整块重约三吨房山汉白玉精雕而成。白龟伸长着脖子,微侧着头睁大眼睛认真听经,神态逼真。它长2.70米,宽1.3米,高1.10米。白龟背甲由13块六角状的龟片组成。据说灵龟池畔原有巨型石龟,抗战期间被日军私运出去,至今没有下落。

四瑞堂的南北两侧是钟楼与鼓楼,晨钟暮鼓乃是古时一种计时方式。四角单檐歇山顶钟楼中悬挂着世纪唐钟,显得十分庄重。钟为唐式铜钟,在世纪之交铸造,故名“世纪唐钟”。钟体表面铸有著名学钱仲联教授撰,著名书法家谭以文书的“瑞光禅院铜钟铭”,铭文456字。钟口直径2.1米,象征跨入21世纪;钟重九吨,与苏州历史上最大的承天寺巨钟相同,是苏州目前(除寒山寺以外的)最大的铜钟。苏州市人民银行专拨白银4500克铸入铜钟,使钟声洪亮,撞击后余音绕梁悠长。大钟由北京大钟博物馆研究所运用高科技设计、检测和质量监控,由我国专门铸造大钟的鞠湖造船厂铸造。为重现法鼓自鸣的历史景观,四瑞堂北侧建筑了鼓楼,内置鼓体直径2.1米的大鼓,意喻鼓声响起之时,共求世纪平安。大鼓由苏州民族乐器厂制造。我们看到在水池一角有一灵龟渚,形状象水中若隐若现的龟,据说当年白龟池中有不少白龟,有时爬出水面歇息,其中有只白龟在听禅后成为灵龟,所以将白龟休息的小岛称为灵龟渚。在灵龟渚有一口唐井,是在1984年4月13日工程建筑挖土时发现的,直径80厘米,用砖块拼砌成九角形,井口距地表50cm。当时文物部门组织考古发掘时,离井8m处,距地表20cm,还发现唐罐一件,内装满300余枚开元通宝。 苏州自兴盛水井以来,巷有巷井,户有户井,真可谓“天上满天星,地上满地井”的自然人文景观。刚才我们经过了唐井、灵龟渚,现在看到的是双亭廊桥。苏州园林,构筑精工,亭、廊、桥是三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形式。亭是供人立足观景的开敞建筑,为园景的重要点缀又是灵活性的建筑,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道:“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见古人在亭中通过对自然界山水意境的感受抒发情感,显示亭所独具的审美功能。廊在园林中是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又常是风景的导游线,可随形而设。廊按形式分有直廊、曲廊、波形廊、复廊等;按位置分有沿墙走廊、空廊、回廊、楼廊、爬山廊、水廊等。将廊与亭联结为双亭廊桥翼然水上,将被水分隔的两座土山有机地联系成统一的整体。廊桥是水上游廊,人在廊桥中,下面是桥上盖顶,既赏雨景,又免受淋湿,外观内赏颇为有趣。微风吹拂,水波荡漾,桥影若飞虹。当你漫步于廊桥,东望瑞光古塔,南望盘门古城楼,西望丽景楼,北望五星级吴宫喜来登大酒店八角形大堂。四面有景,给人强烈的感染力。苏州拙政园的小飞虹也是典型的廊桥之一。过了双亭廊桥可以盘沿山路上山到听枫拜月亭,山下一片红枫,秋风飒飒,皓月当空,诗情画意由然生起,从山路往上,迎面是背山临水“涛隐翠野”,这是苏州古城街坊改造的保留建筑,建于清末,由文管会移建至此,在内小憩片刻,隐隐传来山旁小溪的波涛声,满目绿树草坪,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在朝南的露台上驻足观赏,夏日凉风习习冬日阳光融融,春秋之季更为宜人,观灵龟池内水中倒影,情趣别具。

现在到了放生池,放生池与佛教密切相关,佛家在水池中放生鱼鳖等物使其自然繁衍,以示保护生灵,这种水池你们称为“放生池”。佛家宗旨杀生不如放生,所以佛庙寺院除殿堂、寝膳、客户等建筑外,在寺中都要营构放生池。 历史上苏州寺庙兴盛。其中较大寺庵一般都有放生池。至今仍有宋代圆通寺放生池、元代大云庵放生池、明代西园寺放生池、清代昌善局放生池。尚有遗踪灵岩寺下院放生池和盘门内放生池。 盘门内放生池在瑞光塔西北。1942年金复因舍田一百四十亩竖孝义碑筑八角亭、月宫、放生池等。七十年代,填池造屋,到八十年代放生池周围住了一百多名居民。由于地势低洼,每遇汛期,户户进水,居民怨声载道,为了恢复其原来面目,苏州盘门旅游开发投入了千万余元将放生池低洼区内一百多名居民全部动迁,1999年重建放生池,作为盘门景区一个重要景点。

放生池平面呈太极图形,日月二岛由八卦仁寿亭相联,分别由延寿桥、和月桥和陆地相接,这在众多的放生池中是较有特色的景点。放生池孝义碑,碑长137公分,碑宽68公分,碑厚16公分。为刻石高手黄慰萱在1942年52岁时所刻,刻工遒劲,技艺精湛,闻名中外的宋代《平江图》碑也是他在1917年深刻加工的。

现在我们来到巍峨宏伟的丽景楼。丽景楼位于瑞光塔中轴线的西端,东临灵龟池,西为市民广场。苏州历史上曾有丽景楼,据《吴郡志载》“淳熙十二年(1185年)郡学丘崇建,雄威甲于诸楼”。我们现在看到的丽景楼1999年重建的。为仿明清江南楼阁式建筑,重檐歇山顶,底部筑有高台,台高3.15米,东部为阶台和水上舞台,西部为戏台和绿坪广场,二侧为长廊和四角亭,组成了丽景楼景区。丽景楼底层三间,面阔11米,进深7.8米,回廊2.7米,底层建筑面积280O,二层建筑面积205O,阁楼面积85.8O,底层高4.6米,二层高3.7米,总檐高12.5米。丽景楼气势雄盛,姿态优美,是游人赏景、品茗休闲、娱乐和市民集聚的极佳景点,登楼观景,满园景色尽收眼底。

从丽景楼东面的阶台可到水上舞台。苏州古典园林闻名中外,苏州园多塔多桥多,而有园有塔有桥还有水池的唯有盘门景区。景区中心灵龟池约五千平方米,水池四周是据史料重建的各组景点。其中“飞虹穿峡”、“水上蓬莱”、“春水宫景”、“碧波夕照”等景将园、塔、桥融合池中。你们请细细品味:“飞虹穿峡”在池北以双亭廊桥障断水面,池水似无尽头,显其水流脉脉,源远流长的意境。水池西北的`放生池自成小巧的水域,似隔又合,增加了层次,加大了景深,我们现在停留的八角形水上舞台伸于水面之中,使人有临水贴水似乎登上了“水上蓬莱”之感。“丽景楼”与隔池相对的“四瑞堂”互为对景,池水中婷婷塔影、楼景不时映入眼帘。水池西南的碧波桥形如半月,势若飞虹,夕阳西照时,桥下水面时隐时现的丽景楼和水上蓬莱的倩影,使人有虚无欲飘的蓬莱仙境之感。隔池相对的“吴宫”大酒店倒映水中,“春水宫影”胜似龙宫。夕阳的余辉照映在平静如镜的池面上,塔影和宫影交相映辉在碧波夕照之中。

从丽景楼南行,你们看,这是千年夹石。清代道光十四年(1834年)顾震涛编纂的“吴门表隐”卷三载“盘门的庙桥湾有黄砂夹石,高丈余,古伍相祠前坊础,唐时故物,明季甚灵,凡入城者必敬礼之,祷祀亦不绝”。而附近居民称之为旗杆石,并一直延用至今。但现在的夹石是青石而不是黄砂夹石;夹石顶端的荷花瓣宽度分别为11公分与12公分与宋初石刻相似,青石材料宋初在苏地已广泛采用。所以夹石初考是宋代初期伍相庙构筑遗存,而不是《吴门表隐》记载的唐时故物。听一位长者说:过去大庙前的夹石,做佛事时白天在夹石中间立杆上挂幡旗,晚上则挂起长命灯作照明之用。

盘门内的伍相庙早在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伍子胥的裔孙伍袁萃移建于胥门内朱家园灵顺行祠内,旧庙逐渐废弃,至清代仅存这二块夹石遗迹。在千年之交时,千年夹石将重展在广大游客面前。

盘门景区在扩建时新建了三件大型石雕,白牛、白龟你们已看到,第三件就是这对竖立于南入口广场的青石蟠龙柱,蟠龙柱是一种装饰性华表,迎接来自海内外的尊贵游客。华表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时代其雕刻形式与用途也是不同的。《淮南子.主术训》:“舜在交通要道上设立诽谤木,让人书其善否于诽谤,以表纳谏之诚意”。诽谤木是华表的最早表现形式,其功能类似现在的信坊箱。

到汉代,用途有了改变,把它竖立在通衢大道上以识别方向起路标表识作用。华表一般雕成花立柱。在古汉语中,花与华可以通用,故称华表。由于木制华表易损毁,到明代就改为石制华表,只起装饰作用,并在宫殿内采用。沈阳清故宫崇政殿6根金龙蟠柱,北京故宫太和殿6根雕龙金柱和天安门前华表已成为《中华》标志。

你们请看东南,有一座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高度超过8米小山,山前有水池,后山紧临灵龟池,山中有曲折迂回湖石通道,山顶二道瀑布飞泻而下,身临其境,恍如进入水帘洞天,别具情趣。

现在我们到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盘门水陆城门。苏州古城至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历史上虽然名称有变化,但其基本格局至今仍没有变动,苏州最早称阖闾大城;后称姑苏,隋代开始称苏州,宋代又改称平江府,明代以后称苏州府,一直沿用至今。春秋末,吴王阖闾在公元前514前,召见伍子胥,命胥建城。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阖闾城,这就是最初苏州城。当初,城周围四十七里,共设八个城门;南面为盘门、蛇门;北面为齐门、平门;东北面为匠门、娄门;西面为阊门、胥门。这八个城门都设水陆城门。以后,历代不断营修,但总城市规模和布局,都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伍子胥是苏州城奠基者,苏州人民世受其惠,其功不可没。盘门是苏州唯一保存完好城门,也是全国唯一保留完好水陆曲尺形并列双城门,在世界上堪称独特。

伍子胥建成城之初,为防越国北侵,曾刻木制蟠龙置于城门之上,以震慑越国,盘门便由此而得名。另一说法:水陆相串,沿洄屈民,遂称盘门。

古盘门地处苏州城南水陆要冲,大运河自北向南环城而过,交通发达、商业繁华,历史上是苏州的南大门和城防要塞。陈从周教授多次登临盘门而流连忘返,并有“北有长城之雄,南有盘门之秀”的赞语,盘门与长城南北响应,展现中华锦绣江山的风貌。盘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专家、学者和文化使者,游览者登临盘门后,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盘门现存的构筑基本上元代遗构。是由水陆两重城门、瓮城、城楼和两侧城垣组成。水陆门傍南,陆城门依北,互相错列配置平面呈曲尺形。两道陆门中间为方形的瓮城,瓮城内周的长度约108.4米。

古时,守城的将士诱敌至瓮城内将两道城门上闸门同时放下,敌方就成了瓮中之鳖,束手就擒。二重陆门,外门宽3米,厚7米;内门宽4米,厚15米。

在内门上建城楼,供眺望御敌之用,古称戌楼。现在的城楼是1986年在原址复建,面阔三间,宽15.48米,高11.3米。在内陆门的第一道拱洞上开有“品”字形小井,这是古时的消防设施。

水城门傍南,亦为两重门。内水门宽7.6米,深13米,高9.7米;外水门宽5.7米,深5.2米,高10.2米。内外水门相距4.6米,构成长方形的水瓮城。比陆翁城要小得多。二重水门拱券开有闸槽和约八米的绞关石,水城门门体在城台上从绞关口沿闸槽落下和开启。从水翁城东南隅内侧辟有洞穴式石通道,洞高1.8米,宽0.9米。石通道通仄而陡直,仅一人可循石级登上城台。古时是为守军上下秘密观察和启示闸门之用。水闸用绞关可随时开闭,它不但是防御设施,也可控制城内河道水位,便于防洪泄洪。水城门这种周到的备战与防洪设计,是古代独一无二的因地制宜的创举。

盘门独具的的内涵在于水,据史料载:水城门还是中国水兵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时期,吴国有庞大的水军,吴国伐齐的水兵船队就是从盘门出发,沿着错纵的水路进攻齐国的。为此,1986年邮电部发行“苏州建城2500年”邮资明信片,正面印的雄伟秀丽的盘门水城门,使海内外进一步认识了苏州古盘门。在水城门西和陆城门东头,各连接了一段高约九米的砖垣,东城墙长300余米,在1986年修复,西城墙遗址长约千米,这是苏州古城残存的部分城垣。在已修复的城门和城垣上,雉堞、女墙环列;闸口、射孔镶嵌其间,古代城池作为防御性构筑,对于阻挡敌方的进攻,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明代嘉靖三十三年(1544年),数千倭寇进犯苏州,在阊门外至枫桥一带焚掠殆遍,倭寇攻城,由于城池坚固,未能得逞,苏州城内繁华商市和数万乡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护。

现在我们步出盘门到城外,来到了苏州最高的古桥门桥下。站在桥上北望,不远处挂在城楼上的宫灯随风而异似在赞颂姑苏大地面貌日新月异。俯视桥下,船只穿梭不停,一派繁忙景象。吴门桥古称新桥,建于何年无法考证,但宋十一年(1872年)壬申夏四月重建。为单孔拱桥。桥身全长66.6米,桥底宽5.8米,中部宽4.8米,拱券长16米,拱顶离正常水位9米多,大于半径。桥上两坡各铺设整块花岗石条石50级,石桥栏可供人凭眺。桥北是拉船穿越桥洞的通道。整座桥造型庄重端丽,是东南水乡特色典型的大型拱桥。吴门西北不远处,盘门水城门外,有一座条石板梁桥横卧于外城河与内城河的交汇口。此桥为水关桥,古名“石家汇”是古代舟师出发之处。在这里可感受到水城门的古意。吴门桥西南处,隔大运河数百米西南拐角处,是吉水桥亦名“急水桥”。自吴门桥东望,扼大运河与大龙江交汇的岔道口上,还有一座拱型古桥,这就是兴隆桥。所以,站在吴门桥上,举目水环水,桥接桥,河道纵横。如置身于“船上波上游,人在画中行”的画卷之中。博大精深的盘门吴文化积淀倍受海内外关注。

第三篇: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_盘门景区导游词

盘门三景是苏州古城的名胜区,有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作为导游,也要做好盘门三景的解说词,介绍给旅游了解。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篇1

“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一起,成为苏州古城的名胜区。

“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514年)。虽经历代多次改筑,但位置基本未变。由于吴国在辰位,越国在已位,因此刻林木作蟠龙镇北,面向越国,以示吴国征服越国之意,故名“蟠门”。后因水萦回交错,改称“盘门”。历史上盘门一带的繁华仅次于阊,胥二门。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其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已绝无仅有。今城垣是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所建。相传,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曾绕城巡视,并登城楼眺望。

“盘门”水陆城门并峙气势雄伟。陆城门分内外两重,内外两道城垣构成迷长约20米的方形瓮城。古时战守,诱敌至城下,从城上放箭、坠石,宛如“瓮中捉鳖”,全歼入侵之敌人,内城门北面左侧有和条坡度约为20度的城墙跑马道,直抵城墙顶上的一座由巨砖铺铺成的宽阔平台。在此能看到整个陆门、水门、瓮城面区和结构的全貌。为适应古代防御战而设置的锯齿形雉碟、女墙、射孔、闸口、关石、开井(防火用的设置)及眺望台俱在。正在的城楼是1986年重建,飞檐翘角,巍然耸立。城楼前方。架着三尊土炮。重现昔日吴都的风貌。

与陆城门毗连的两道水城门,是沟通西南角城内外的唯一水路通道。内外两道水城门全用花岗岩石构筑,高大的城门洞,可容两船并列而过。每重门都在巨型闸门以控制水流。不难想象,当年盘门双重水陆城门照临大运河,车马出入城关彩幡飘扬,船只进出水门扳舵击桨的繁盛景象。“盘门”水城门遗迹是研究我国古代政防工事极在价值的实物资料,是一座适应水乡城市的城堡建筑。

“吴门桥”傍近“盘门”,始建于北宋。今桥为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重建,因此处水陆要冲,有吴中门户之意,而为桥名。桥横亘于波滚滚的大运河上,桥洞高大,木船可扬帆而过,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单拱石桥。,由盘门水城门而出的一支水流经“水关桥”进入宽阔的大运河,此处北面城墙高耸,下临深渊,水流湍急,形势险要,古名“石家汇”,是古代舟师出没之所。在东面不远处,扼运河与大龙江交汇的岔道口上,有“兴龙桥”飞架,轻盈飘逸,举目水环水,桥接桥,河道纵横,水流盘缠,绿浪环抱,如置身“船在波上游,人在画中行”的画卷。

“瑞光寺塔”始为三国时代吴国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在“普济禅院”内所建造。宋宣和间(公元1119-1125年)修建时,朱励把塔改建成13层的“天宁万寿宝塔”。因塔现五色光,易寺名为“瑞光禅寺”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改建为七层。寺毁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仅存“瑞光寺塔”傲然耸立。

“瑞光寺塔”的砖砌塔身高44、42米。为八面七层,形体古朴,是砖木结构阁楼式塔的典型建筑,塔顶有层檐。塔由外壁、回廊及塔心组成。塔体由下向上逐层收缩,使轮廓微成曲线,古朴秀隽,保存了唐宋多层塔的风格和结构特点。现已完成复原性整修。

从塔的第二层塔心的窖穴发现的文物中,在年号题记的下限是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可以肯定,现存“瑞光寺塔”一至三层地塔身是北宋初期遗物。

“瑞光寺塔”傍近“盘门”和“吴门桥”,大运河之滨,日夜照影于东流的大运河上。曙光初临,万道霞光齐射塔身,还是暮色苍茫,落日余辉照映塔顶,“瑞光寺塔”都是灿烂辉煌。如循梯登塔,临空远眺,天际白云悠悠,大地碧绿如海,江南水乡风景如画,吴中风物尽收眼底。

  苏州盘门三景游记篇2

今天,是我们学校秋游的日子。同学们非常兴奋,像放飞的小鸟,一路高歌来到了盘门景区游玩。

来到盘门景区,首先,我看到的就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塔。它历史悠久,是国家重点文物,名叫“瑞光塔”。瑞光塔有7层,呈八角型,非常漂亮!我看这塔,不觉感叹古人真得很伟大,用当时的技术能造出如此漂亮的宝塔!

然后我们去了一间陈列室,在那里我们了解了很多盘门三景的历史故事,使我们对景区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盘门景区是由瑞光塔、吴门桥、水陆城门三个部分组成。所以又称“盘门三景”。

接下来,我们走过一条小桥,来到了景区的花园,那里有很多的植物,还有一片草地。同学们迫不及待地铺开了桌布,拿出了美食,开始了野餐。我看着干枯的树叶铺满草地,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刚学的一句诗词“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最后,我们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水陆城门“盘门”。我们登上城楼,看到城楼上的牌匾上写着“水陆萦回”。盘门主要由水门和陆上两个城门组成,是我们苏州保存最完好的水陆城门。看着那城门,我眼前就会浮现当时打仗时,守军艰守姑苏城的景象。站在城楼上放眼远眺,只见一座石拱桥横架在运河之上。那就是最有名的吴门桥。

这次秋游,使我们了解了姑苏城的历史,也使我们放飞了心灵,感受了自然。

  苏州盘门三景游记篇3

蒙蒙的细雨撤在沥青大路上,笆爸妈妈和我一起去姑苏 名胜一盘门始览。

我们钜着,走着,来到一条乡间的小路上,路两旁田野里 的小麦碧绿碧绿的,青菜是绿油油丨的,真象一条绿色的大绒 毯,我不由地唱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小愉,看城门广嘿丨这样雄伟的古成门,我还是第一次 看到。据说这座巍哦的城门是春秋时建造的,我抑制不住自 己的感情,连雨伞也不要撑了,一口气奔到城塘边,看丨多髙 的城楼啊!听丨多美的瘅水声啊!我真要把癉迷人的景色看 个眵。这时,笆笆妈妈也气喘吁吁迪赶上来了。我们一起越 过葙离的台阶梯,来到城头的平台上,一望,真有点长城的气 魄,这城门可有趣呢!城塘有许多处呈凹形丨据说这是打仗 射游的地方。我伸出头往赂一看,啊,好一条大河呀1河水 哗哗地流漪。妈妈说彳这是古代人民为保卫城市而建的,凡 是城门,外面都有一条河。”我们走下城头,来到一块整方的 大平地,大平地前后有两扇牢固的大城门呢I我奇怪地问爸 笆/为什么要用两扇门呢?”爸爸说:“这就是有名的‘双城0, 啊I”我一想对啦1如果第一道门被敌人打进来了,还有第二 道城门呢丨妈说:“还有,可以诱敌入门,然后把两扇门关住。

这样敌人就似笼中之鸟,在城墙上射箭,放枪,敢人就走投无 路,全军覆灭了。”我简直听呆了,古代的劳动人民真聪明啊! 这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I “小愉,快来看水城门广啊!我三 步并作两步地走过来。原来陆城门旁边还有两道水城门。水 城门下正停故着一只小船,船上堆满了西瓜。锕!水陆两城门 的设计多巧妙啊!

盘门城、瑞光塔、吴门桥,组成了驰名中外的“盘门三聚”, 秀丽如画,庄重雄伟,真是名不虚传。在蒙蒙的细雨中,我站在 旲门桥顶上,髙声赞叹,“江山如此多娇! ”

猜你感兴趣的:

1.江苏苏州导游词

2.江苏景点导游词

3.苏州周庄导游词精选

4.苏州周庄沈厅导游词

5.江苏狮子林导游词

第四篇:苏州经典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来著名的江南园林狮子林游览。

狮子林系苏州市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城东北的园林路上,始建于元代至正元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园林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中峰禅师所建。第一道门门额上"师子林"的师,就是老师的师。后因园内假山众多,状如狮子,在写法上又改为狮子林,一直沿用至今。检票处门额上的"狮子林"三个字系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

跨入园内,可以见到一座大厅,这就是贝家祠堂。正中的一块匾上有顾廷龙手书"云林逸韵"四个字,是赞扬狮子林的设计者之一倪云林的设计有虚静清逸的韵味。两边走廊的木栏杆上雕有牡丹、凤凰及寿字图案,上有带花瓶与贝叶图案的挂屏。贝叶为书写佛经所用,既反映了狮子林是禅宗修学佛道的地方,又有纪念意义,因狮子林最后一位园主姓贝。祠堂是供奉、祭祀祖宗,族人聚会的地方,在屋顶上塑有福、禄、寿三位神仙和一个小孩的塑像,表明了园主希望他的子孙后代能够出类拔萃、光宗耀祖。再看走廊入口处有砖砌"春华"二字,意思是园内春光烂漫。请往前走。

现在我们已到了燕誉堂,燕誉是安祥、快乐的意思。出自于《诗经》"式燕且誉,好尔无射"。再请大家看看脚下是个什么字,对!是个"寿"字,边上是五只蝙蝠,取五福祝寿之意,五福"寿"为先,所以寿为中心。说明园主希望他和他的家族健康长寿,多子多孙、安祥、快乐。该厅堂的建筑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鸳鸯厅。前面称为厅,后面称为堂。前厅接待贵宾或男宾,后堂则用于女眷聚会之处。在建筑风格上绝然不同,体现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我们现在来到了小方厅,因为其厅方正,所以得名。请看两边的大型空窗,让我们感觉是两幅图画,东窗外是素芯腊梅,西窗外是城市山林,这是苏州园林的一种造园艺术手法,叫框景。它可以随季节的变化,脚步的移动而变化画面,我们不妨试一试。

前面就是由湖石假山堆砌成的九狮峰,细心寻找,会发现不同形态的九只狮子,憨态可掬,天真可爱。狮子林共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狮子五百头,我们以后还能见到不少狮子。

穿过有砖砌"涉趣"(取自陶渊明"园日涉以成趣"句)二字的圆洞门,我们便到了指柏轩。这里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唐代禅师从谂(号称赵州法道)在传授禅教宗义时,不论弟子问他什么,他总是一句话:"庭前柏树子",意思是要参禅者从玄妙的暗示中自行体会。故取名为指柏轩。这里也是贝家亲属们聚会的地方。厅堂上方悬挂了由王同愈所写的"揖峰指柏"匾,"指柏"是指禅宗公案一事,"揖峰"则取宋代米芾见石峰作揖典故。以下是1988年由著名书画家合作的《寿柏图》,张辛稼画红梅、吴牧木写古柏,徐绍青绘湖石,费新我题词。厅堂前假山林立,柏树龙盘虬绕。卧云宝座落在假山丛中,这座假山峰是目前古典园林中最著名的湖石假山,其中有4条山道,互相缠绕,错综复杂,当年乾隆皇帝在其中转了两个时辰也没转出去。里面还有一个棋盘洞,传说是吕洞宾和铁拐李下棋的地方。假山峰上有含晖、吐月等名石。石缝间长着奇松怪柏,恰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传说乾隆皇帝曾在此绘像留影,请各位抓紧时间在此摄影留念。

经走廊往西,我们便到了花篮厅。花篮厅因厅内柱端雕有花篮状,饰有花篮图案而得名。1945年在此厅曾举行日本人投降仪式,屏门上刻有巨幅《松寿图》,隶书横匾"水里风来",点出了在夏天这里是赏荷花的好地方。

出花篮厅往西便到了真趣亭。"真趣"二字由乾隆皇帝亲笔御题。这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乾隆游园,状元黄熙接驾,见乾隆题"真有趣"三个字,觉得其中的"有"字太俗,便请皇上恩赐"有"字,而留下了"真趣"二字。亭上有"秀才帽"的装饰,寓意深远,有道是"秀才本是宰相根苗",要成为状元首先要从秀才做起。园主意在教育子孙后代发奋学习,期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得中功名。高楼万丈平地起,这个道理在今天同样适用。现在,我们可以一边欣赏湖心亭、九曲桥、石舫、飞瀑、池湖等景色,一边摄影留念。过后我们在石拱桥东面空旷地集合,钻洞爬山,真正领略一下闻名中外的"假山王国"的韵味。

(钻假山后〕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立雪堂。这里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北宋时期,杨时和游酢二人冒雪在门外候见堂内的程颐老师,以表明虚心好学,所以又叫程门立雪。这充分体现了园主旨在宣扬尊师重教的思想。请各位再看看庭院中的三块湖石分别像什么?对!像牛、螃蟹和狮子。牛想吃螃蟹,不知从何处下口,螃蟹是张牙舞爪,毫不示弱,而狮子则在边上好奇地静观,这一组湖石十分有趣,名称叫做"狮子静观牛吃蟹"。还有狮子滚绣球、刘海戏金蟾两组湖石。我们细心一点,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瞧,狮子的尾巴往上翘,金蟾只有三只脚,这并不是疏漏,而是园主为了暗示一种禅宗教义,为人处世不要太认真,糊涂一点为好,而"牛吃蟹"也是反映了一种马马虎虎的意思。这只金蟾,本来在刘海身边,是乘刘不注意的时候逃出来的,刘海后来知道它躲在了贝家园林的一口井里,便用金钱串成钓杆把它钓了上来。从此,金蟾的真身回到了刘海的身边,而肉身却留在了贝家,贝家以此为荣,认为它象征了荣华富贵,从此三脚金蟾成了贝家的族标。

再过去就是燕誉堂,又回到了我们进园的地方了,经右拐可以出园门,整个游程到此结束。在此视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五篇:苏州经典导游词

你们好!我姓孙,那么你们就叫我“孙导”好了。今日,我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猜猜是什么?对啦!就是江苏苏州古典园林。不过,我首先跟你们说一下,在那里不能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一些文明礼仪,否则的话……哇哈哈哈,那可就要“人钱分离”了。好了,接下来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林园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架齐名的苏州风景名声虎丘、天平山石虎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呼,介绍了那么多,时间也飞快的过去了,眼看我们就要分离了,我孙导也恋恋不舍啊。不过,我会再次欢迎你们来玩的!记得跟我们火柴人俱乐部联系哦!

《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推荐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