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山塘景区导游词(范文五篇)

时间:2022-09-29 00:08:0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782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七里山塘景区导游词(范文五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七里山塘景区导游词(范文五篇)》。

第一篇:山塘老街导游词

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唐宝历元年(825),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开挖成直河(由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称山塘河,便于行舟。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长堤,长堤宽阔成路,也直通虎丘,当时虎丘称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诗人笔下直称为武丘寺路,后人称“白公堤”,堤长七华里,又称七里山塘。因介于阊门闹市与名胜虎丘之间,逐渐成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

20世纪50年代,改为弹石路。

1956年,自渡僧桥至山塘桥段拓宽,改为沥青路面。

1981年,山塘桥至白姆桥段砌花岗条石路面。

1985年自普济桥至西山庙桥段砌石驳岸,铺小方石路面。

1992年,虎丘以西210米段进行改造,形成明清风格的商业街。

1996-1997年,自白姆桥至普济桥段,改建为六角道板路面。现主要路面全为条形石板铺就,门牌总数为948号。

2002年6月18日启动保护性修复以来,严格遵循“保护风貌、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有机更新”和“分级分类保护”的原则,先后完成了整体风貌保护工作、重要节点修复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文化内涵挖掘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天堂里的街市”。吴邦国、贺国强等中央领导,贝聿铭、罗哲文等专家学者,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巴达兰、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等外国嘉宾都曾先后视察山塘,并给予很高评价。

2008年,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荣获“中国民族建筑事业杰出贡献奖”;

2009年荣获“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苏州民心工程”。

2010年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单位”,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15年被国家住建部、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第二篇:山塘老街导游词

山塘街位于苏州古城阊门外西北,东起阊胥路北首渡僧桥,西到虎丘西南麓西山庙桥。街实测3829.6米,宽2~6.8米,旧时桐桥以东全为石板路。

山塘街上河道多,桥多的特征充分体现了苏州这个水城的街巷特点。其河道逶迤平行,绵延至虎丘长达七里。山塘河的东段民居大多都是临水构筑,水榭和水阁都是由木桩支撑着的。河的西段水面则疏朗宽阔,两岸种植花木绿树。水面上横跨的古桥或平或拱、或单孔或三孔。

山塘沿街两侧的大多数古建筑,大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为几落几进构成的建筑群体,纵向为落,横向为进。其单门面种类有:石库门、栅板门、遮堂门、矮挞门、雀宿檐门等。建筑入口有门厅、轿厅、花厅、楼厅等三到五进,有些住宅则拥有七进,其前后两巷相通。在纵贯线上,明代的建筑几乎都是一路的,但到了清代,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人们开始崇尚奢侈,所以就出现了三路、五路。备弄的设立在纵横交错的各路之间,往往是由备弄隔开的。弄不但是建筑的前后进通道,又起到了各路间的消防作用。

古往今来,山塘向来是帝王国君、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无论是乾隆康熙,亦或是伯虎秋香,都曾流连于山塘河两岸。可谁知,在这优美风光的背后,藏秘着众多浩气长存,甚至是惊天动地的传说故事,比如载入中学语文课本中提到的《五人墓碑记》、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开篇中提到的葫芦庙、弹词名篇《玉蜻蜓》中的经典段落《桐桥得子》、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和他家的祖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化团体“南社”、野芳浜处的陈圆圆董小宛,以上所提到的这些都与山塘有关。

第三篇:苏州七里山塘夜游导游词

七里山塘现有国家、省、市级文物单位,市级控保建筑13处,古牌坊9处,各类会馆8所,各类文献可查的近300处。其中玉涵堂为明代大学士吴一鹏故居,占地5000多平方米,是苏州城区最大最完整的一片明代古建筑群。

自20xx年6月,苏州市政府和金阊区政府投入巨资,实施山塘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总规划用地136.75公顷。已实施的保护性修复试验段工程和一期工程东起山塘桥,西至新民桥,长约360米,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

这项修复工程规模巨大,完全采取了保护风貌,修旧如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修缮、移建或新建。在已经修复的2.6万平方米建筑中,修缮的玉涵堂等古宅民居大于80%,移建的汀州会馆、古戏台等古建筑达15%。20xx年9月30日,修复一新的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正式开街。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第四篇:山塘老街导游词

千年的山塘街,千年的河水依然流淌。如果你到山塘街却不登一叶画舫,确为一大憾事。 泛舟山塘自古戏台登舟,安静的电瓶船将为你开创另一段思绪,穿过古老的桥洞,看着枕河人家的生活,粉墙黛瓦,斑驳的历史痕迹在你身边流淌,忘却了都市的喧嚣,无谓人生的烦忧。“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塔将三次让你远眺。入夜的山塘河更值得你流连,两岸唯美的灯光,不但映射着山塘河的美景,更加映射出昔日山塘的繁华,凝神细听,那古老悠远的吴韵仿佛就在你耳边轻响,一条山塘河,一艘画舫,一杯香茗,点点的灯光,让你不知身处何年。美景醉人,柔橹销魂。

通贵桥是一座横跨山塘河的单孔拱形环洞石级桥,扁砌青砖压条石栏杆。清朝顾公燮《丹午 通贵桥 笔记》有记载云:“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蔷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明隆庆二年(1568)桥上首出现五色彩云,古又名瑞云桥。 通贵桥宛如弯月,桥洞和水中倒影连成了一个规则的圆。过街楼道、沿河的石栏杆、水码头,有的挑前,有的缩进;那河滩踏步是用石条凌空架起的,石条的半截砌在驳岸里,半截露在外面,略有点参差,显得玲珑古拙;临水而筑的破旧小楼,前门是街,后门是山塘河,是典型的“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的双棋盘格局……你看,高与低,曲与直,虚与实,藏与露,明与暗,和谐统一,相映成趣。这里是欣赏苏州水乡风貌的佳绝处,是堪称经典的油画、水彩画取景处,一切都是原汁原味,浑然一体。

第五篇:江苏七里山塘导游词范文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因此被称作“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 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是开发的新景点。

虽然往日的繁华难以复制,但经过政府的努力,总算恢复了一条小河,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我们到的时候正是傍晚,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色的灯火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其中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庙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而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桥东堍的花园弄花香袭人,有不少诗词赞美斟酌桥畔的风光,例如:“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半塘春水绿如渑,赢得桥留斟酌名。桥外酒帘轻扬处,画船箫鼓正酣声。”

《七里山塘景区导游词(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