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导游词

时间:2022-08-02 01:14:5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6468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李家大院导游词》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李家大院导游词》。

第一篇:运城李家大院导游词

运城李家大院导游词

【篇1:李家大院调查报告】

李家大院调查报告

采访人:

畅小鱼

被采访人:

张先生,男,35岁左右,陕西西安人,一行十人来运城探亲访友。

采访时间:

2011年11月6日星期日12时左右

采访地点:

李家大院内李道行与其外国夫人麦氏故居展示厅内

采访内容:

1、您好,我是运城学院中文系学生,我们要做一个访问调查,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

张先生:可以啊,你问吧。

2、请问您贵姓?是本地人吗?以前有来过我们李家大院

吗?

张先生:我姓张,我们一行十人开了两辆车从西安过来的,我们有几个朋友是运城人,这次是过来探亲访友的。顺道来运城的各个景点逛一圈,昨天我们刚去过了永济的五老峰,这是第一次到李家大院。

3、那请问您以前有听说过李家大院吗?

张先生: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只知道山西的乔家大院,后来在

电视上看到了董卿主持的那个欢乐中国行节目中的魅力运城这一档,才渐渐有所了解的,刚好这两天要来运城所以就前来参观参观。 4、来之前有没有听过周围人有关于对李家大院的介绍吗?

或者自己有没有查阅过相关资料呢?

张先生:我们前来也主要是以参观旅游为主的,事先也没有做什么准备。主要是从欢乐中国行中了解了一些关于李家大院的一些信息,最让我吃惊的是上面说李家大院的面积是乔家大院的十倍,这点很令我叹服。也听朋友在车上说这李家大院也是近几年才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受政府支持的,在以前这里都是学校,门口那些展厅好多以前都是学生们上课的教室,这让我还蛮震惊的。但是整体来看还算是保存的比较完整比较好的古代建筑了。 5、您参观了前面几处景点及其介绍有什么比较深刻的感悟

呢?

张先生:其实感触还蛮深的,听说李家以善为家训和人生信条,说“善无大小,善无回报,善无多少,善无止境”,这让我对于生活在那样一个动乱年代的李氏家族很是钦佩。听导游说当年中国大旱,李家设棚施粥,开仓放粮,倾其所有,甚至是举债百万来救济灾民,这种精神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现在这社会,哪里还有这类人啊,这得是很值得大家去学习效仿的,我们社会就应该大力去宣传一下他们的德行善举,来整顿整顿现在的社会风气。看来也只有这种以善持家治家的人才能撑得起这么大的一份

家业。这李道行在掌管了这么大的一份家业的同时还能把善事贯彻始终真的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物。从进入这李家大院的大门开始到处是一个“善”字,处处都体现了他们的善文化,让人受益匪浅,所思甚多。看来一个人要想有番作为首先得端正了思想,不能忘了人性之善,道德品行还是极为重要的。

6、在参观了这么多的景点之后,您有没有对哪一出印象特

别深的呢?

张先生: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那个“百善影壁图”了,那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善”字让人印象很深刻,听说总共365个寓意是让后人每人行善无论大小多少。这也充分体现了李家以善为本的治家原则也可以说这就是李家的一个标志。 7、参观后您有什么感想呢?

张先生:我觉得参观这景点不能仅仅当成一个欣赏,更应看到这背后深刻的文化内蕴,文物古迹是值得我们后人去大力保护的,但更应意识到那逝去的道德善行不能这么消亡,这更值得我们去保护去发扬,在全社会内推行善举,发扬善文化真的是迫在眉睫啊。

很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谢谢您告诉了我这么多的只是和您的见解,祝您旅途愉快。

个人小结:

此次采风已经圆满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我感触很深,感悟很多。感叹于我们的能工巧匠的心灵手巧与巧夺天工的技艺能力,那一座座

雄伟却不失精巧细致的建筑令人叹服。感慨于文化大革命时人们的偏执疯狂,对文物文化的摧残破坏。但从踏入李家大院的那一刻开始毋便无时无刻不被那浓厚的善文化所感动感恩。和张先生谈话之后,更加深了我对善的理解和敬仰,不仅仅是心要善更多的是要行善,心善是对自己的修养的提高,行善更是对社会的负责,对人生的完善。

现今的社会人们都宅于自己的天地,偏安一隅,冷漠于世态炎凉,宣扬着“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自卫口号,我们一步步忘却老祖宗们的信条,顺应着物质世界背后的冷漠暗流。整个社会完全没有了亲和力,有的只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可是我们还是应当看到这现实的真相本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媒体社会应当在关注那份“恶”的同时看到人性“善”的一面。我们应当看到“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后一句是“人善人欺天不欺”。

李家世世代代相传以“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无回报,善无止尽”为家训,并逐渐走向了繁荣鼎盛,在那样动乱是社会大背景下取得如此辉煌成就令很多人惊叹。但从这背后正充分的体现了被人们所忘记了的那句古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中国是一个以儒释道为文化根基的历史古国,善恶因果报应是人们所信奉的人生教条,人以善感,天以福应,人以恶感,天以灾应。这浅显却极为深刻的道理面对我们今天这金钱物质的诱惑逐渐淡然无光。而今的我们是多么的需要重拾这份人生信条,积德行善世之所趋。

采风是结束了,但他在我们内心的深处所留下的善痕是不能结束消逝的。我们对民间文化的考察学习是不能单纯停留于他的表面层次 上的,我们需要从那些点点滴滴的痕迹中看到他的来源与本质,探究溯源观其影响,并将这种文化内涵予以保护,予以发扬以纠正当今这不正之风,我们不要再慨叹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要从中看到人性的光辉的一面,并将这一面展示给我们每一个人,照亮一个全新世界,照亮一个比曾经更为辉煌更加和谐的社会。我们要从那些逝去的曾经中追寻出他新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李家“善”的精神与人生信条会万世永存,会由我们后人去传承去发扬。

【篇2:运城旅游攻略】

运城旅游攻略 游--关公故里

听--西厢故事

登--鹳雀名楼

看--黄河铁牛

赏--永乐壁画 漂--中国死海

a线:“拜关公、漂死海、游西厢、登鹳雀”魅力运城二日游

d1.运城接团,游览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有武庙之祖之称的【解州关帝庙】,拜祭武财神关公,了解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游览时间约1.5小时),中餐后可自费体验中国死海---【黑泥养生城】梦幻四绝:(浴资、死海漂浮、黑泥洗浴、医用矿泉水疗、赠送盐疗)“享受奇迹,收获健康”!

住宿:运城

d2.早餐后赴永济,参观爱情圣地、《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寻觅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中餐后游览唐朝才子王之涣笔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述中的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中餐后结束愉快的运城之旅! b线:“赏大院、看笑话、漂死海”开心运城二日游

d1、运城接团,赴万荣县闫景村参观晋商巨宅豪院---【李家大院】,整个建筑为井式聚财四合院,同时又具有西洋建筑风格,李家大院在晋南一带尚属首富,乐善好施,赈灾济贫,代代相继,之后可自费游览【笑话博览园】。(游览时间约3.5小时)

住宿:运城

d2、早餐后赴中国死海---体验【运城盐湖黑泥养生城】梦幻四绝(游览约2.5小时):浴资、死海漂浮、黑泥洗浴、医用矿泉水疗、赠送盐疗“享受奇迹,收获健康”!中餐之后结束愉快的运城之旅! c线:“上山、下海、拜关公”休闲运城二日游

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五老峰】(游览时间约3.5小时),可自费参观全国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感受关公一生的忠、义、仁、勇精神。

住宿:运城

d2、早餐后赴中国死海---【黑泥养生城】体验梦幻四绝(游览约2.5小时):浴资、死海漂浮、黑泥洗浴、医用矿泉水疗、赠送盐疗“享受奇迹,收获健康”!中餐之后结束愉快的运城之旅!

【篇3:山西旅游景点大全】

山西旅游景点大全

第二篇: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

李家大院景区位于山西运城市区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闫景村。走进李家大院,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汉族传统民居,青砖高墙、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砖木石雕、字画、碑帖等遍布景区。

景区布局

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二百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景区占地面积近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五大部分组成。

整体构造

主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通风透光。

院落特色

传统的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的大宅门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有晋南地区汉族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体现出晋南的汉族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因西院院主李道行(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为汉族地方特色民居中的独例。

第三篇:王家大院导游词

王家大院导游词

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家大院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

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于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现在,高家崖各院厅堂及居室内,依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其中,基本上恢复了王家当年的历史风貌。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风格;大多数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范。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王氏博物馆,是目前海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开馆后,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国内外的王姓族人到此旅游观光、寻根谒祖或信函、电话咨询。

王家大院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开放几年来,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首都一家报纸曾以“王家归来不看院”的醒目标题发表长篇报道,在北京及周边省市引起了广泛关注。朱F基、尉健行等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郑孝燮、罗哲文、余秋雨、王鲁湘等视察王家大院后,亦都欣然题词赋诗,给予很高的评价。

2006年05月25日,王家大院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王氏家族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观因素外,在本身,则主要是子弟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品德。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终致秋风落叶,大厦日倾。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别大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变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流落他乡。

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人从业各界多有建树,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第四篇: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

李家大院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李家大院。推开李家大院这扇厚重的大门,近720xx年历史的晋商文化长卷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这片苍劲古卓的建筑群落负载着千百年华夏文明的映迹,深深的凝结在锦绣三晋的表里山河之中。

于是李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李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李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李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20xx年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第五篇:运城李家大院导游词

山西“大院”比较多,到运城后才听说此地有一“李家大院”,说明他的名气不够大,也说明宣传的力度不够。譬如“乔家大院”的名头,就得予以张艺谋先生导演的电影“场景”,加之后来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更是家喻户晓。

山西的大院DD乔家、王家、常家。各家大院都有不同,各有特点和风格,又有各自的故事。虽说各家大院相似的东西很多,但是却不能说“大同小异”,如果真是这样认为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看到他们的“实情”或者说不识大院的“庐山真面目”。借助网络把我拍摄的李家大院的照片贴出来,一同与大家分享。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万荣县,占地近千亩,建于清末民初,是以“慈善世家”名扬天下的晋南富商李子用私人宅院;步入大院,宛如走进晋商文化、慈善文化和中西文化融合的时光隧道,胜赏其间,可以触摸到院落里钟灵毓秀的品格和含而不露的文化底蕴。有句流传遐迩的名言:乔家看DD名,王家看DD院,李家看DD善。

万荣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为缅怀先祖恩惠,昭示后辈孝行,遂由李家第十四代“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修建李家祠堂。

第六篇: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

李家大院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李家大院。推开李家大院这扇厚重的大门,近720xx年历史的晋商文化长卷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这片苍劲古卓的建筑群落负载着千百年华夏文明的映迹,深深的凝结在锦绣三晋的表里山河之中。

于是李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李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李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李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墙,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20xx年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背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气势。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有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李家大院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