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概况导游词

时间:2022-06-08 23:31:5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13352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吉林概况导游词》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吉林概况导游词》。

第一篇:吉林概况导游词

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接壤,南与浑江市、通化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6平方公里。

地貌特征:吉林市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的形势。由于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以及江河的侵蚀、剥蚀和堆积,形成了中山山区--低山丘陵区--峡谷湖泊区--河谷平原区的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地理景观。

中山山区,位于吉林地区中、东部和东南部,是全市主要林区和特产区域。南有长白山地龙岗山脉,档南有龙岗山脉的余脉富尔岭,东北部和呼兰岭。松花湖东有老爷岭,湖西有摩天岭、南楼山、肇大鸡山,皆为中山山群。山区中有1000米以上高峰110座。最高山峰南楼山,海拔1404.8米。

低山丘陵区,分布在蛟河、桦甸和舒兰市、永吉县的中部。山岭海拔300400米,少数山峰高600-700米,是开发较早的区域。森林已经逐渐减退。除占地1748平方公里的吉林市城区外,蓁区域是全省重要的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及工矿区。

峡谷湖泊区,分布在丰满电站大坝到白山水库上游金银别的沿湖、沿区区域,是丰满、红石、白山三大梯级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地貌区域,环境幽美,景色状观,是大有前途的能源、特产、渔业、旅游综合性经济开区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生态经济区。

河谷平原区,分布在松花江中游、永吉县北部、舒兰市中部及松花江支流的局部地段。一般海拔170-220米,耕地集中,土壤肥沃,适宜农事耕作,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区。

吉林市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辖4区(昌邑区、船营区、龙潭区、丰满区)、5县市(永吉县、舒兰市、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辖78个乡镇、71个街道办事处。

第二篇:沈阳故宫导游词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下面是瑞文小编收集整理的沈阳故宫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这里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事*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中路。从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即续建皇宫,形成沈阳故宫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形成了区别*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剪边。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

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去参观帝后的寝宫。

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3.8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楼后为帝后寝居的后宫——台上五宫。与崇政殿对比又形成了沈阳故宫不同于*故宫的特点——“宫高殿低”。而*故宫则恰恰相反,是“殿*低”。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十分贴切。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而乾隆皇帝则是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的国运兴起于东方。

各位朋友,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

台上五官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现在请大家随我参观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清宁宫东梢门称“暖*”,是帝后的卧室。暖*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暖*内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清宁东次间开门,是典型的满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门南西北三面都设火炕,称“万字炕”。与汉族有所不同的是,满族人将*囱建在屋后,而且从地面向上垒起。这种“口袋房,万字炕、*囱竖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了。

各位朋友,现在请随我去参观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等。

说起文溯*,我们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出于加强文化统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间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称为《四库全书》。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分别收藏,沈阳故宫的文溯*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宫殿建筑,我们很容易想起“红墙绿瓦”、“金壁辉煌这类词汇。而文溯*却与众不同,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两*为主*调,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文溯*藏书忌火,依据五行字说立*配饰,装修取《易经》“北方壬*水”其*属黑,因此屋顶用黑*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

文溯*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书架上的木盒称函匣,用于收藏书籍。目前文溯*的《四库全书》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

看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参观已经接近尾声。沈阳故宫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却是一气呵成,完整*。特别是三路建筑分别代表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皇太极南面独尊”、“康乾盛世”三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总体来看,沈阳故宫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满族*和满族社会由崛起——兴盛一高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各位朋友,我们的参观就要结束了,希望故宫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游览的是沈阳故宫。大家都知道沈阳是“一朝的发祥地,两代帝王都”满韵清风,历史气息浓郁。沈阳著名的建筑有“一宫两陵”而这一宫就是我们面前的这座雄伟建筑——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初建时叫“盛京宫阙”,清迁都*后又称“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并被誉为“国初圣迹”。它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的宫殿,1643年清世祖福临当年也是在这里即位称帝,改元“顺治”。所以沈阳也可以说是“一朝发祥地,三代帝王都”。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全部建筑100余所,500多间,按其布局可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东路就是我们面前所看到的这部分建筑,它是努尔哈赤时期所建,具有浓郁的满族特*。东路的建筑主要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大家看到广场中间的那个八角殿就是大政殿,大政殿又叫“大衙门”、“笃恭殿”,是努尔哈赤听政办公的地方。大政殿外高18米,下有1.5米高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雕刻精美的青石围栏。是一座八角重檐攒尖顶亭子式建筑,殿顶是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宝瓶为佛教法器,被视为神圣之物,火焰珠为如意珠,据说得此珠者可以满足各种欲望。)重檐上下各有八条五*琉璃垂脊,垂脊上各站着一个蒙古力士,面侧对宝顶,腿略弯曲,侧身牵引,象征着“八方归一”。两旁分列的10个亭子就是十王亭,从整体建筑布局上看,大正殿居中。两旁分列10个亭子,从北向南,呈八字形展开,在视觉上使大正殿更为深远,这种空间处理方式在*宫殿建筑中仅此一例。十王亭又称“八旗亭”,有的游客可能会想八旗亭(东边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边为右翼王婷、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该有八个亭子,那另外两个是什么亭子呢?在临近大正殿的左右两端的亭子分别是左翼王亭和右翼王亭,是左右两翼王爷办公的地方,八旗亭是八旗旗主办公的地方。这种把汗王听*的大殿与八旗王公大臣候朝议事的亭子建在一起的格局,正是努尔哈赤崛起之初实行*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所决定的。反映了努尔哈赤晚年一汗独尊,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历史风貌。

大家往西走来到的就是沈阳故宫的中路,中路的建筑主要是皇太极时期所建,在这里上演了很多的历史故事。沈阳故宫中路建筑自成体系,共有三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他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就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俗称午门,我们刚刚就是从那进到故宫里面的,(大清门为五间硬山式建筑),在当时大清门是不可以像现在一样随便进出的。大清门不仅是当时文武群臣候朝的地方。也是皇太极接受群臣谢恩之处。当年,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祖大寿等降清后,就是跪在大清门前谢罪请降,候旨传召,受到皇太极的接见的。而当官员升迁或是获罪恩免时也都要在这里遥向北门“崇政殿”叩谢天恩。

大家看我们面前的这座庄严的大殿就是崇政殿,崇政殿原名“正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太极日常处理*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崇政殿为五间九凛硬山式建筑,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殿顶的黄琉璃瓦绿剪边,墀头、搏风、鸱吻、山顶、殿脊的五*琉璃构件,以及浮雕的各*行龙和奇花瑞兽,使得整个大殿更显高贵、肃穆,非常壮观。崇政殿另一个匠心之处就是前后的2根外檐柱上端的抱头梁部位做成龙形,龙首从柱头探出,龙身则穿过廊间直通殿内,两两相对,姿态生动,仿佛群龙从大殿飞腾而出,具有结构和装饰双重功能,设计的十分巧妙。

绕过崇政殿我们看到的这座高大建筑就是凤凰楼,凤凰楼的前庭处于“前朝后寝”的中间,是一个过渡*的院落,凤凰楼建在3.8米高的青砖台基上,台基共有24个台阶象征着24节气,每过24节气即过一年,皇帝每天都踩着这24节台基,寓意着大清的*山能历经千秋万代,凤凰楼是一座三层歇山式建筑,全高18.31米,原名叫“凤翔楼”,是皇太极休息、宴会和读书之所。1743年(乾隆八年)改成今名,凤凰楼正门上方悬挂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御笔,意思是大清朝国力强盛的福气是从东方的盛京来的,表达了清代帝王对祖先创业之地的顶礼膜拜。凤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当时盛京城的最高建筑,所以有“凤楼晓月”、“凤楼观塔”的传称,并被列为盛京八景之一。

穿过凤凰楼,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皇太极的后宫,是皇太极和后妃们的住所,后宫的整体建筑都高于前朝的宫殿,这种“宫高殿低”的特*反映了满族的则高而居的传统生活习惯。

对于后宫的特*建筑流行这样一句话:口袋房,万字炕,*囱落在地面上。什么是口袋房呢?大家看我们面前的这座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就是清宁宫,大家看清宁宫一共有五间,而门并不是开在中间一间,而是设在东二间的南面,形如口袋。清宁宫原叫“正宫”,是沈阳故宫中最具满族住宅特*的建筑东一间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称暖*)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极就端坐在南炕无疾而终。后葬于昭陵。万字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看清宁宫的西三间通连,北、西、南三面搭成相连的环炕,形如“万”字,所以人们就俗称为“万字炕”,那“*囱落在地面上”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清宁宫的*囱在清宁宫的后面,是从地面上垒起的,略低于房脊,一会我们可以绕过去看看。在当时是有这样一种禁令,所有百姓家的*囱是不允许高过皇宫的*囱的,寓意着大清王朝“一统天下”,

清宁宫两侧的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是妃子们所居住的地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庄妃居住的永福宫,因为1638年(崇德三年)清世祖福临就出生在永福宫。

(刚刚有游客问清宁宫庭院正门的南端的那根很高杆子是干什么的,那是索伦杆,满族人称它为“神杆”是满族人用来祭天的。祭天时在顶端的锡斗里放上五谷杂粮和猪的杂碎,已敬乌鸦,这反映了满族萨满教的灵禽崇拜观念,据说也和乌鸦救主的传说相关。)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沈阳故宫西路,西路建筑是为了适应皇帝东巡的需求而增建的,建于乾隆年间,主要建筑有文溯*,戏台、嘉荫堂和仰熙斋等,套院相接,多尔不乱,是文化气息较浓之处。

文溯*建于1781年(乾隆46年)至1783年(乾隆48年),为西路建筑中的主体建筑,是仿照明代浙*宁波的大藏书家范钦的“天一*”修建的,专门收藏乾隆时期编撰的大型图书《四库全书》,也是全国存放《四库全书》的著名七*之一,*名是乾隆帝钦定的,因其位于祖宗的发祥地“盛京”,所以取之“溯源求本”之意命名“文溯*”。(《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结构严谨,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珍贵遗产,对于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四库全书》共撰写七部,其中一部就藏在文溯*,1966年10月,基于战备考虑,辽宁省将《四库全书》秘密运至兰州,后移交到甘肃省图书馆。

文溯*是硬山式建筑,面阔6间,外面看是重檐2层,在里面看则是3层,带有明显的*南建筑风格样式。与沈阳故宫其他建筑不同,文溯*顶盖上用的是黑琉璃瓦绿剪边,这在沈阳故宫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根据五行八卦之说,黑是代表水,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象征以水克火之意。

文溯*东方有方形碑亭一座,内立石碑一块。正面刻有乾隆帝撰写的《御制文溯*碑记》,背面刻有乾隆撰写的《宋孝宗论》。碑文详细记录了建*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情况。

文溯*后为养媳在,是皇帝读书之所,*前宫门外有嘉荫堂,左右有出廊,南面还有戏台,是乾隆、嘉庆时期皇帝东巡赏戏的场所。

各位游客朋友们,我的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但是请大家一定要注意人身及财物安全,请大家谨记我们的*时间和地点,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各位游客随我穿过崇谟*后面的边门来到故宫的西路。西路的主体建筑有戏台、嘉荫堂、文溯*、仰熙斋、九间殿。我们由后至前逐一参观。九间殿是乾隆时期修建的御书房之一,它的功能主要用于收藏各种书籍,同时也收藏各种瓷器。在2003年对九间殿的维修过程中发现了48个上画金*蟠龙的深红大木柜,发现龙柜*藏有8000余件文物。

在九间殿前的建筑是仰熙斋。仰熙斋为七间,两侧有抄手廊与文溯*后廊相连。斋内东间设有宝座屏风,是皇帝休息读书的场所。

在仰熙斋前有一座建筑样式与周为建筑格格不入的建筑。故宫中其他建筑都是红墙,黄瓦。而这座建筑这是白墙,黑柱,绿瓦。这是为什么哪?这座建筑是做什么的哪?这座建筑叫做文溯*。是故宫的藏书楼。*人讲究*阳五行学说。因为龙、金*、红*都是火焰的象征,而黑*、绿*、蓝*则是水和木的象征,用在藏书楼上自然更为合适。这也是具有很深迷信观念的古人经常采用的一种“防火措施”。文溯*殿顶不用黄琉璃瓦而是黑琉璃瓦镶绿边,廊柱用绿*而不是红*,檐下的*画也不用龙凤等图案,而是“如意书卷”、“白马献书”等以书籍为主要表现内容,并且采用蓝绿为主的*调。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个因素,使文溯*同其他宫殿建筑相比显得与众不同,更带有清新淡雅的意境。文溯*是仿照是浙*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所建筑。大家从外面看此楼是几层?对是二层。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故宫有多少间房。大家一定会脱口而出九百九十九间半。我告诉大家沈阳也有半间房。半间房在哪里?就在这文溯*。文溯*的建筑是这样的外观为两层,但从室内看则为三层,这叫明二暗三。文溯*内分为三层,其中第二层是在五大间的北侧和东、西两间加构的“凹”形“仙楼”,这样既扩大了一层中前部的高度空间,又增加了摆放书架的面积,并与两层的外观相适应,设计得十分巧妙。*内每层六间,但西侧一间宽度只有其他各间的一半,并不用作藏书而是安设楼梯的地方。表面看来,这半间房似乎有些多余,其实这种故意凑成六间的格局是有“讲究”的。因为宁波的天一*是按照《周易》中“天—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建造的,其目的就是借这种观念“以水克火”,避免藏书楼失火而使珍贵的书籍受到损失,这也正是文溯*等七*模仿天一*的主要用意所在。一个大屋顶下的六间房屋,即是象征着“天一”和“地六”的。

文溯*所藏的图书是鼎鼎大名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清*从乾隆三十七年开始,用十二年时间修成的*古代收书最多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总纂管叫做于敏忠。编纂十年熬尽心血,劳累而死。于是乾隆启用和?作为总纂管,和?不负众望仅用二年就大功告成。此外《四库全书》的主笔是纪晓岚,总校对是刘墉。乾隆皇帝对这项在政绩工程十分重视,不仅由始至终亲自过问,而且想把这部书作为在他执政期间精心打造的文化瑰宝;传给子孙后代。因此决定,全书修成后抄录为四份,分别收藏于*宫殿、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和沈阳故宫,其藏书*命名为文渊*、文源*、文津*和文溯*,合称“内廷四*”或“北四*”;后来又增加杭州西湖行宫的文澜*、镇*金山寺的文宗*和扬州的文汇*,合称“南三*”或“*南三*”。其中文渊*、文源*、文津*和文溯*有着深刻的寓意。“水各有源,同归于渊,渊为源尾,源为渊头;由渊觅源,其经为津,其行为溯”意思是;水的源头叫做“源”,水的归属湖海称之为“渊,”,水经的途径叫做“溯”,岸边的岸口叫做“津”用水形容知识可见乾隆皇帝对《四库全书》的钟爱。《四库全书》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哪?《四库全书》是*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包括四部四十四类六十六属。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若想查看此书需要翻检目录,此书目录《四库全书总目》就有九十余卷。纪晓岚晚年又将《四库全书总目》进行编译,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可见《四库全书》体系之庞大。

那如今《四库全书》的命运如何?《四库全书》命运如同*近代史,坎坷多舛其中文源*本在1860年英法联*攻占*,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于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文澜*本在*时期又有一次大规模修补,目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因此《四库全书》今天只存三套半,其中文渊*本原藏*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避暑山庄文津*本于1950年代由*下令调拨到*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而残缺的文澜*本则藏于浙*省图书馆。这终于使整个清代*在*历史上罕见的黑暗。

那么文溯*《四库全书》的命运如何哪!文溯*《四库全书》在*期间的得到了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的极力保护。在日本人占领期间,日本人对文溯*的《四库全书》垂涎欲滴,但是始终也没有得手。在建国初抗美援朝期间,怕遭到美国人的攻击,把文溯*《四库全书》转移至黑龙*。抗美援朝结束后,《四库全书》运回沈阳文溯*。1966年10月,当时正处于中苏关系紧张时,为保护《四库全书》安全,林彪下令将文溯*《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於戈壁沙漠中。目前,辽宁有关人士要求归还,以书*合璧。最后经过*最终裁决《四库全书》其最终归属为沈阳文溯*。但是至今甘肃省仍然以各种理由推诿搪塞,拒绝归还。致使文溯*有*无书。

此外文溯*内还藏有康熙皇帝时期所编著的《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与《四库全书》相似,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本书编辑历时二*年,共分六编三十二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之一。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文溯*的牌匾挂错了位置!正常情况牌匾应该悬挂在顶楼正中。而文溯*的牌匾则悬挂在了一楼。而且牌匾也明显体积偏大。这位是怎么回事哪?原来文溯*门额的确应该悬挂在顶层檐下。但是,*的设计师在设计文溯*门额时,违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设计师误以为*文渊*,与盛京文溯

*体量大小相同,便闭门造车,按照*文渊*体量制造了文溯*门额。谁料想,*文渊*与盛京文溯*体量相去甚远,以致文溯*门额送到盛京后,因为门额体量过大,文溯*顶层檐下根本无法悬挂。施工者安装不上文溯*门额,盛京内务府官员们也无计可施,只好报请当时的盛京将*。盛京将*来到施工现场视察后,也是一筹莫展。他思来想去,最后决定给*总管内务府造办处行文,请他们按照盛京内务府提供的图形和尺寸,重新制造文溯*门额。*总管内务府大臣、当朝一品和?得知此事后,也焦急万分、坐卧不宁。因为制造文溯*门额失误,他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令和?焦急的是,再过几个月,乾隆皇帝就要赴盛京东巡祭祖。如果重新制作文溯*门额,时间肯定来不及。百般无奈,和?只好硬着头皮,将此事奏请乾隆皇帝。和?原以为乾隆皇帝会大发雷霆。然而,乾隆皇帝不仅并未“龙颜震怒”,还和颜悦*地下旨,让和?按照圆明园内文源*门额的挂法处理。于是,按照乾隆皇帝口谕,和?命有司将圆明园文源*画成图样,派人火速送往盛京,命盛京将*,将门额悬挂在文溯*下檐。从此,这块巨匾就悬挂现在的位置上了。

在文溯*东面建有一座红墙黄瓦的方形碑亭,内立满汉合璧文字石碑,正面刻《文溯*记》,记述《四库全书》的修撰过程。背面刻《宋孝宗论》,都是乾隆皇帝御笔撰文。《宋孝宗论》主旨在讲“天子之孝当以不失祖业为重”。和《文溯*记》异曲同工,反映了乾隆帝。“敬天法祖”思想和乾隆帝从封建伦理道德上阐述他的根本职责和理念,是清帝东巡乃至清统治思想和盛京皇宫在乾隆时再次兴盛的点睛之笔。

在文溯*前是一处休闲*的场所。由嘉荫堂、东西廊、戏台、扮戏房等构成。嘉荫堂坐落在其北侧正中,五间硬山卷棚顶前后廊式建筑。室内原用雕花落地罩分隔成五个单元,从乾隆皇帝“文溯*既建,别构读书堂”的诗句中,可知是按照很休闲典雅的风格布置,各间悬挂的皇帝御书对联也都符合这种氛围。嘉荫堂的正前方,即是一座背南向北的戏台。下为高二尺余的台基,台面约30平方米左右,上为青瓦卷棚式顶。这样大小的戏台在清宫(包括*宫殿、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处)属于中型规模。清代宫中演戏之风很盛,在*、承德的宫殿园林中建有多处戏台。沈阳故宫虽然只是皇帝东巡期间使用的行宫,每次在此居住的时间都不超过十天,但乾隆皇帝还是借修建文溯*之机,增建了这样一组建筑,其用意,既是准备在此驻跸时赏戏之用,也是想使盛京行宫具有更丰富的使用功能,皇帝在祖先宫殿里的生活也会更舒适。从嘉荫堂所处的位置可以看出,皇帝从保极宫西侧游廊内所设的小门向西走几十步就来到这里,即使读书赏画,环境和条件也要优越许多,更何况还能在此赏戏和举行小型的便宴。据史书记载,嘉庆皇帝两次东巡住在故宫时,都曾在嘉荫堂设晚宴。

走出戏台在宫墙之外是现在沈阳故宫的停车场。在以前这里也是“停车场”,皇帝的皇家御用马场。

沈阳故宫融合了满族、汉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许多建筑独特,新颖,建筑造诣高超。最后非常感谢个位贵宾能随我参观领略沈阳故宫的风采,给大家留意一个美好的回忆。

第三篇:沈阳故宫导游词

沈阳故宫导游词

武功坊牌楼是进入沈阳故宫的门户,建于清初崇德二年(1637年),是沈阳故宫唯一有历史纪年款识的标志性建筑。下面小编准备了关于沈阳故宫的导游词,提供给大家参考!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沈阳市全体市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沈阳的风景名胜之一的“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迁都之际草创,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极建成。1644年,大清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从此成为“陪都宫殿”。“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历史。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楼台殿阁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300多间。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极时期的大内宫阙。南端是大清门,也是故宫的正门。向北依次是崇政殿、凤凰褛、清宁宫,它们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侧还有一些对称式的附属建筑。

大清门是日常朝会时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谢恩之处。明朝著名将领洪承畴降清后,就从此门进入,受到皇太极的接见。大清门东侧这处建筑叫祖庙,祖庙是爱新觉罗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庙也称“太庙”。

顺着大清门北面的御路拾阶而上,台正中便是气势宏伟被称作“金銮殿”的政殿。它建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南北辟有隔扇门,前后是石雕栏杆。殿顶盖为黄琉璃,十分壮观。殿内掾间绘满飞云流水,梁架上全部是“和玺” 彩绘,给人以高洁典雅之感。殿内明堂有堂陛,前是金龙蟠柱,柱后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和金龙宝座,宝座两侧有鼎式香炉、轩辕镜和太平有象等装饰之物。殿前有大月台,月台东南角有日晷,西南有嘉量亭,都由大理石雕造而成。在月台上还设有四口大缸,都盛满清水以防水灾。古代称它是“门海”,来象征缸中水多似海可扑灭火灾,所以又被称作是“吉祥缸”。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所以每到冬天,就要在缸底点燃炭火。崇政殿是清太宗日常朝会议政的地方,1636年皇太极的称帝大典及清天聪十年四月“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典礼就在这里举行。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历代皇帝东巡时,都在这里临朝听政。

崇政殿前,东西各有五间厢楼,东为飞龙阁,西为翔凤阁。殿后是一个院落,院正北有一座高约4米的高台,台上是皇太极极其后妃的寝区。沿台阶走上去便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高楼----凤凰楼。它的原名叫翔凤楼,直到1743年才有凤凰楼之称。凤凰楼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和宴筵之所。它与崇政殿同期建成,康熙二十年重修。楼为三层,是三滴水式建筑。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道。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又是整个宫殿建筑的制高点。在楼上观看日出,极为美妙。所以“凤楼晓日”、“凤楼观塔”是沈城著名的景观。凤凰楼正门上额的“紫气东来”金字横匾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过了凤凰楼就是太宗皇帝皇太极的后宫了。正中是清宁宫,清宁宫原叫“正宫”,是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东一间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称暖阁。正中隔一间璧,把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南北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1643年皇太极就在南室“端座无疾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西四间为皇帝祭神、行礼的神堂。清宁宫庭院的东南角有一根朱红色木杆,木杆顶端有锡斗,这木杆叫索伦杆,满族人称它为神杆。锡斗内放米谷碎肉来喂乌鸦。

清宁宫两侧是东西配宫,东配宫有关雎宫、衍庆宫;西配宫有麟趾宫和永福宫。东西配宫均为皇太极和妃子们居住之所。清宁宫西北角有一根由地面垒起,低于屋背的烟囱,人们从正面是看不见的。从清宁宫这一系列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沈阳故宫的两大建筑特点:一是保存了浓厚的满族特色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二是宫高殿低,清宁宫及其四所配宫均高于皇帝议政的崇政殿和东路的大政殿。这是因为清朝夺取政权前,满族是一个牧猎民族,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处,以防野兽和洪水的侵袭。这与北京故宫恰好相反。

清宁宫高台之后是“后苑”,也叫“御花园”,内有碾磨房、二十八间仓、后宰门等建筑,是皇帝膳食的供给区。并有地下窨道与清宁宫相通。

在崇政殿、清宁宫高台两侧有“东所”、“西所”。东所由南往北依次是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等。东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给太后请安之处,也皇太后的寝宫和存放实录、玉牒之处;西所由南往北依次是迪光殿、保极殿、继恩斋和崇谟阁等。西所是东巡时皇帝、后妃及子女居住的地方和存放《圣训》、《满文老档》的地方。崇谟阁的建筑形式是别具一格的,它为卷棚式建筑,是在清乾隆年间增建的。

东路是以大政殿为主体,两侧辅以方亭十座,称“十王亭”。大政殿建于努尔哈赤时期,是故宫最早期八角重檐大木架亭子式建筑。大政殿下是高约1.5米的须弥座式台基,周围绕以雕刻精细的荷叶净瓶青石雕。殿身八面均有“斧头眼”式隔扇门,内外排柱40根,正门前有双龙蟠柱。殿顶是十六道五彩琉璃脊,正中是宝瓶火焰珠。殿内有精致的斗拱、藻井天花,梁架上用“和玺”彩绘,上有黄琉璃瓦绿剪边的顶盖。整个建筑显示出极强的美感和庄严秀丽的装饰艺术情趣。大政殿是皇帝举行大型庆典的地方,1643年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

大政殿前,正中是宽阔的甬道,两侧以八字形排列着十座方亭,这就是“十王亭”。从北至南,东边是左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蓝旗亭、正白旗亭;西边是右翼王亭、镶黄旗亭、镶红旗亭、正蓝旗亭、镶白旗亭。这是当年八旗首领固山额真和左右统辖八旗的亲王贝勒办公的地方。八旗制度在清王朝的军事政治及社会制度,民事管理等等很多方面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政殿与十王亭构成了一组亭子式院落建筑,它是清入关前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上的反映。设计者从局部建筑直至整体布局,处处突出“八”字。这种把军政制度巧妙地融合在建筑艺术中的做法,真可算是构思独特、别具匠心。

西路:以文溯阁为主体,前有戏台、扮戏房、嘉荫堂,后有仰熙斋、九间殿。文溯阁于乾隆年间兴建而成,是仿明代渐江宁波大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所建。为面阔六间二楼三层硬山式建筑,顶盖为黑琉璃瓦绿剪边。根据五行八卦之说,黑是代表水,文溯阁是专为存贮清代大百科全书《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而建的。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象征以水克火之意。文溯阁东有方形碑亭一座,内立石碑一块。碑阳面为乾隆帝撰写的《文溯阁记》,阴面为《宋孝宗论》。文溯阁东南宫门外有嘉荫堂,它与南面的戏台连成一个院落,是专为皇帝准备的娱乐场所。西路建筑除文溯阁外,其它建筑用卷棚式屋顶,显得十分别致,富有江南风韵。

沈阳故宫是清代遗存下来的最早一组宫殿建筑群,它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希望大家有机会来观光这座气派非凡的帝王宫殿。谢谢大家。

紫气东来,出自传说“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传说当年函谷关令尹喜梦到次日清晨老子要路过函谷关,于是第二天天没亮清扫庭院,登上城楼。不久,果然老子骑着青牛,在冉冉紫气萦绕下,伴着仙乐来到此地,为他写了“五千字文”,这便是道教圣典《道德经》。乾隆皇帝题写的“紫气东来”含意是大清帝国是始于东方的盛京皇宫。今天,有没有圣人来呢?请大家向东方看一看那吉祥的云彩吧……

传说:早年,努尔哈赤在明朝总兵李成梁手下做勤务兵时,因他脚下长有红痣,认为他是未来夺取大明江山,有帝王之相者,便要除掉他。努尔哈赤闻讯仓皇逃跑,李率兵疾追,就在即将发现他时,一群乌鸦落在他的身上,在乌鸦的掩护下,才得以生还。努尔哈赤数年后成为后金之主,为感谢乌鸦救命之恩,告喻全族,永不屠鸦。所以索伦杆饲鸦便延续下来。

八旗制是由努尔哈赤组建起来的,努尔哈赤25岁开始了他用兵图谋霸业的戌马生涯。随着势力的壮大,努尔哈赤想建立一支强大而管理有序的军队,于是想到了民间自发产生的组织“牛录”这种形式。他在1601年组建了军队,把每300个战士组成一个“牛录”,每个“牛录”,打一种颜色的旗,这就是八旗的雏形。1616年后金建军的这一年,他又将4个“牛录”改为8个,在原来4种颜色的旗的基础上,各镶上不同颜色的边,成了8色旗,又把5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把5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固山”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旗,于是真正意义上的八旗便诞生了。

第四篇:故宫景点的解说导游词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导游,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北京的故宫名胜景区,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使您对北京故宫留下美好的印象,好,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吧。

故宫过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建成,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为什么叫“紫禁城”呢?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人们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宫殿,称它为“紫宫”。皇帝称自己为天子,就是天帝的儿子,他所居住的宫殿就叫“紫宫”,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宫院,对寻常老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禁忌之地。于是两层含义合起来,所以就叫“紫禁城”。从明朝永乐到清朝宣统,共有24位皇帝在这儿居住过,统治中国达491年。

相传紫禁城有宫殿9999间半,实际上是8700多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在这些宫殿还会欣赏到青铜、玉器、书画、珠宝等珍贵的文物。要知道,这些文物都是从故宫博物院150多万件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在那些文物的背后,在眼前这些殿宇之中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足以让您听不够、想不够。简单一句话,您今天走进了这明清两代的皇宫,就是走进了中华文明的宝库。

这些年来,故宫博物院除了保存和复原三大殿、后三宫和西六宫外,又开辟了青铜、陶瓷、书画、珍宝、钟表等专馆,并经常举办各种临时的主题性展览。

好了,我今天的讲解至此为此,谢谢大家的耐心倾听!

第五篇:故宫介绍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我叫王超,大家叫我小王就行了。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故宫博物馆,简称为故宫,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为“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年),永乐十八年年)建成。历经有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仄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D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处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周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故宫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北登高。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朋友们,因为时间仓促,这次对故宫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详细的参观。谢谢合作!

介绍故宫导游词5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们所站在的地方就是北京故宫!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个世界奇迹。我是你们的导游,叫宣初雨。现在,请让我们看看吧!

故宫位于中国首都北京的心脏地带,它是艺术、建筑的权利象征的奇迹,是任何旁观者所不能企及的奇迹。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大家知道吗?故宫虽然又名紫禁城,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个大型宫殿围场,所以才叫做“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

故宫之所以叫做紫禁城,那是因为中国人认为紫微垣(北极星)是所有星宿的中心,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与此相对应,人间的紫薇正中就是皇宫。皇宫占地约72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长753米,宫城四周围绕着10米高的城墙,以及一条护城河。大家看见了吗?看我手指的地方!看,那就是护城河。在永乐四年,即1420年落成。这里共经历了24位皇帝,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直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宣告清朝统治结束后,故宫才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看,故宫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永久收藏的文物超过100万件,馆内藏有180万件文物,其中168万件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珍贵文物。其中,有400多幅属于13~14世纪的元朝及以前的画作,它们的历史比明朝和紫禁城还早,有1600件带铭文的青铜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有32万件属于皇家收藏的陶瓷器。

现在,让我们用3小时时间尽情观赏,注意安全,不要用闪光灯拍照,3小时后我们还在这里集合。

游客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又该说再见了。希望我们能再次见面,再次当你们的导游!

《吉林概况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