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扬州概况优秀导游词》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扬州概况优秀导游词》。
第一篇:扬州概况优秀导游词
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1°56'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安徽天长、江苏南京、淮阴交界。扬州城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全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市区14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20平方公里。
扬州市地形呈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仪征市、邗江县、扬州市区郊区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1县2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连接长江,全长143.3公里。此外,主要河流还有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河等。
扬州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春季多为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030毫米。
扬州市资源以矿产和水产为主,邗江、江都、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江苏油田设在扬州。江都境内有相当丰富的煤炭蕴藏量,仪征、邗江丘陵山区有丰富的砂石、卵石、石英等矿产资源,扬州市城区北部及仪征、高邮等蕴藏着丰富的矿泉水。江、河、湖、荡盛产鱼、虾、蟹、龟鳖、珍蛛、荷藕、芦苇等。全市蚕茧、席草、陶土、蒲、苇等资源丰富。
第二篇:扬州概况优秀导游词
扬州市,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诗词之市、中国温泉名城。扬州是中国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也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
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征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1]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誉。20xx年9月14日,米尔肯研究所首次发表了“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20xx年3月5日,标准排名发布“20xx年中国大陆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扬州以336.75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第49位。
第三篇: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
随着扬州的三度繁荣,琢玉工艺出现过汉、唐、清三次高峰。清代中叶,扬州成为全国琢玉中心。扬州玉雕千百年来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扬州玉器厂的数十件精品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或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玉雕进入全盛时期,两淮盐政在扬州建隆寺设玉局,大量承办宫廷玉器,并按岁例向朝廷进贡。1840年后,扬州琢玉行业逐年衰弱,扬州玉工流向上海和香港等 地,留在本地的多从事平面玉件的雕琢,也有人转行。20世纪50年代,扬州玉器厂成立,扬州玉雕技艺重新得到传承。
玉石质地坚硬缜密,硬度为摩氏4至8度,手工雕琢技术较为复杂,其工艺特点是琢磨,即“琢玉”与“碾玉”。扬州玉雕使用的玉料有新疆的白玉、青玉、碧玉,辽宁的岫玉、玛瑙、黄玉,江苏的水晶,湖北的绿苗、松耳石,广东的南方玉及巴西的玉石、缅甸的翡翠、阿富汗的青金、加拿大的碧玉和日本的珊瑚等;其制作工艺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保持着扬州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和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为一体,形成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特点,具有秀丽典雅、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历代扬州玉雕分别保留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如西汉的《白玉蝉》以和阗玉雕成,采用“汉八雕”的手法,线条凝练挺拔,推磨极见功夫;清代的《大禹治水》多种手法并用,属于稀世珍品,它以新疆青白玉为材料,高224厘米,前后雕琢6年,用工15万个,耗费白银一万五千余两。
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70年代初琢制的《白玉宝塔炉》 ,在全国玉器评比中一鸣惊人,1981年在东京、名古屋专柜展出,受到日本各界人士高度赞赏。1986年琢成的《白玉五行塔》 ,主塔七级八面,高105厘米、宽32厘米,以8根玉链、440圈链条从四方连接四塔,构成群体,是古往今来玉塔中的一件罕见之佳作;同年琢制完成的《聚珍图》碧玉山,通高120厘米、宽90厘米,重达1000多公斤,以著名石刻为题材,集乐山大佛、大足石佛、龙门大佛和云冈石佛于一体,构成深邃幽秘的福地仙境。展出时,引起轰动,首都新闻界纷纷发布消息,并给予高度评价,香港报纸称这件碧玉山“是继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制成的大型玉器《大禹治水图》之后二百年来仅见的玉器珍品,它充分反映了中国玉石雕刻技艺的新水平”。运用薄胎工艺琢成的青玉《百寿如意》 ,1990年运用“山子雕”工艺琢成的白玉山《大千佛国图》 ,均荣获国家金杯。上述5件玉器,经国家评定为珍品,现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内。
当今的扬州琢玉艺师,全面继承了传统的扬州玉雕优秀技艺,锐意创新,在 实践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琢磨工艺规律,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艺,创作了大批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的产品。他们的“山子雕”和“练子活”技艺独具一格,显示出扬州玉雕工艺技法的精湛。现在主要的扬州玉雕传承人有黄永顺、顾永骏、焦一鸣、刘筱华、李小威、江春源、夏林宝、汪德海等。
目前,扬州从事玉器生产的企业普遍面临成本高(玉石价格年年上涨)、费用高,生存极为不易。同时玉雕为手工操作,生产周期长,艺人需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这两方面的原因直接导致现有技术人员大量流失,青年人不愿学习和从事这项手艺,扬州玉雕技艺后继乏人,亟待保护、抢救。
扬州玉雕溯源
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据相关史料记载,扬州的玉雕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在古籍《书经・禹贡篇》中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1977年在扬州蜀岗,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玉器等以及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证明在夏代时的扬州一带已有了玉 器制作工艺。
在江淮东部龙虬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玉璜、玉管等物,扬州汉代墓葬亦出土不少玉器,品类繁多,造型优美,且已采用透雕、阴线刻和浅浮雕手法。唐代的扬州玉器工艺又达到新高峰,贵族豪门用玉件装饰楼阁,所谓"雕栏玉户"。唐僖宗时,盐铁史高骈在扬州建有"御楼",用金玉制作蟠龙蹙凤数十万件,装饰其中,并将多年搜刮的扬州玉器珠宝数万件献给朝廷。而唐代民间以玉器为佩、饰品亦渐开风气。同时扬州玉器和琢玉技艺也陆续对外交流。
宋、元、明时代,扬州玉器已向陈列品方面发展。宋代扬州玉雕出现了镂雕和练条技艺,为后来特色技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宋代扬州玉器已向陈设品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益丰富,造型、琢磨艺术水平大为提高。
清代民间玉雕工艺主要集中在北京、扬州、苏州、杭州、南京和天津等地,并且似有明确的分工,其中扬州善雕大件玉器,扬州玉匠又善于把玉雕艺术和书画艺术结合起来,于造型、纹饰方面,借用绘画中的透视效果,镂雕多层花纹,由近而深,由大到小,呈现出具有故事情节的生动画面。
到了清代中叶,扬州玉雕可以说诸品齐备,艺术水平空前提高,尤其是乾隆年间扬州玉雕进入全盛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玉材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两淮盐政在扬州建隆寺设玉局,大量承办宫廷玉器,并按岁例向朝廷进贡,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半为扬州琢制,其中重逾万斤被称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成为稀世之宝而名闻遐迩。1840年后,扬州琢玉行业逐年衰弱,扬州玉工流向上海和香港等地,留在本地的多从事平面玉件的雕琢。
扬州玉雕工艺特点
扬州本地并不产玉,但古代扬州的便利交通及富庶市民却为玉雕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来自全国各地的珍贵玉石都在这里加工,顿时身份百倍。每一块玉石的成分、色泽、形态、大小均不相同,玉雕大师善于依照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构思出玉器的造型,然后才进行仔细的雕琢。有时候一件大的玉雕作品要一个人雕刻十几年。
扬州玉雕所用玉石质地坚硬缜密,硬度为摩氏4至8度,手工雕琢技术较为复杂,其工艺特点是琢磨,即"琢玉"与"碾玉"。扬州玉雕使用的玉料有新疆的白玉、青玉、碧玉,辽宁的岫玉、玛瑙、黄玉,江苏的水晶,湖北的绿苗、松耳石,广东的南方玉及巴西的玉石,缅甸的翡翠,阿富汗的青金,加拿大的碧玉和日本的珊瑚等。
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历代扬州玉雕分别保留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如西汉的《白玉蝉》以和阗玉雕成,采用"汉八雕"的手法,线条凝练挺拔,推磨极见功夫;清代的《大禹治水》多种手法并用,属于稀世珍品,它以新疆青白玉为材料,高224厘米,前后雕琢6年,用工15万个,耗费白银一万五千余两。
扬州玉雕创造性地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今天的扬州玉雕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其中,尤以"山子雕"及"练子活"技艺独具一格,显示了扬州玉雕艺人精湛的技艺。
第四篇:扬州概况优秀导游词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扬州市现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71个镇、5个乡和13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231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460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约229.1万人。
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江都、广陵、邗江、仪征等3区1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第五篇: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在扬州活动的一群画家,对于当时所谓正统文艺具有鲜明的叛逆性和独创性,被当时的人认为是画坛上的“怪物”,以后人们习惯地传称他们为“扬州八怪”(又称“扬州八家”或“扬州画派”)。这八位画家,有的祖籍是扬州,有的是从外地来到扬州。当时,扬州集结的大批盐官盐商,暴发起家,挥霍消费,刺激了商业手工业的发达,也吸引了大量艺术人才。
扬州八怪纪念馆雕塑“扬州八怪”,他们都长期活动在扬州这个繁华的名城,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在艺术上有着相近的风格。对于“扬州八怪”中的画家,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列入的姓名也并不一致,但一般是指以下的几位。
李W(公元1686~1762年),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李W曾在宫廷里作画,就到扬州卖画,擅作花卉虫鸟,早年作品工细,后来崇尚写意画。
汪士慎(公元1686~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安徽休宁人。汪士慎精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其善于画梅花,晚年失明后曾摸索着写狂草书法。着有《巢林诗集》。
黄慎(公元1687~1766年),字恭寿,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少年时作画工绘肖像,后到扬州卖画,以狂草笔法描绘人物,题材广泛,神仙、渔夫等都能入画。着有《蛟湖诗草》。
高翔(公元1688~1752年),字凤岗,号西唐,扬州人。工篆刻,擅长画山水,也画梅花和人物。着有《西唐诗抄》。
金农(公元1688~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先生,浙江杭州人。金农好游历,居扬州后曾多次出游,行踪辽远。工书法、篆刻,五十岁以后开始作画,人物、山水、花鸟均能取作画材,有的作品是他的学生罗聘代笔。着有《金寿门遗集十种》等。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在山东任知县,因得罪豪绅而罢官。做官前后均在扬州卖画,擅画兰竹,以书法融入绘画,作品疏朗劲峭,又用隶体参入行楷,自创“六分半书”。着有《郑板桥全集》。
李方膺(公元1695~1754年),字虬仲,号晴江,江苏南通人。曾任知县,退出官场后往来于南京、扬州卖画。喜画松竹兰菊,更长于画梅,用笔奔放。着有《小清河》。
罗聘(公元1733~1799年),号两峰,扬州人,金农弟子。能画人物、花卉、山水,所作《鬼趣图》,深刻地讽刺当世,影响深远。着有《香叶草堂集》等。
这八位画家都能作诗,擅书法或篆刻,他们的作品讲究诗书画的结合,笔墨技法对近代的写意花卉影响很大,他们的作品存世很多。
第六篇: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
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在“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的,是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并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万千生态竹】
园主黄至筠,黄颜色的“黄”,宾客至上的“至”,“筠”竹字头,全园占地面积2万平米,相当于将近四十亩地,共分为三个区域,现在位于的是北区万竹园,可以先转过来看这个竹。龟甲竹。上面的节片似龟甲又似龙鳞,坚硬粗糙,凹凸有致,楠竹的变异品种,是珍稀观赏种竹,因此极为稀少,扬州呢也就有这么几根,园中这地方呢,有竹子60余宗,共计20000余杆,别这个斑竹、方竹等等。
那么这会呢,该讲这个名字了,为什么园子不随主人叫黄园呢,园主人叫黄至筠,而“个”字在汉语中最早的意思是量词,一个人,一个苹果,而中国的文字绝大多数是象形文字,我们可以稍微看一下,竹叶倒过来看不正是一个两个的个吗?主任喜欢竹子 所以叫它“个园”,他认为竹本固、心虚、正直,而且我们平常看画家的画上也有很多竹子。
这个竹子呢,大明竹,它主要是观叶类类,这个呢在扬州当地可能做盆景比较多。前面这个竹子,黄颜色的杆,猛一看想是枯死的竹子,但不是,它长出来就是这样的,就想我们中国人,是黄皮肤一样吗,它是日本友人赠送过来的,和我们中国产的金镶玉有一点点像,也是黄颜色的。
苏东坡曾讲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而扬州他地处江淮,柱子总共分有两大类,还记得刚刚所看到的龟甲竹吗,它是一根一根分开长的,而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变是一丛一丛、一簇一簇的,这个是簇生的竹子,根部都连在一起,并不是刻意栽成这样的,叫做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为什么叫它孝顺竹呢,中间是新竹,外面是老竹,新竹围绕着老竹,向来遵从着古训,“父母在,不原游。”而老竹册殷勤地呵护着新竹,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
主人当时建个园时花费银两,总共花了600万两。这个600万两在当时相当于江苏一年的财政收入。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也曾也下“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
【竹西佳处】
行至逐尽尽头,可以稍微抬头看一下,有一个匾额,“竹西佳处”,竹西,所取自于杜牧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了宋代词人姜夔的《扬州慢》中提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再后来人们就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而我们稍微走进一点,抬头看上面的第一个字,竹,两“个”,所以当时讲“个园”可以讲“竹园”,但可能说竹园俗气了,浅白了,所以叫“个园”。
【桂花小径】
近来看看这个贵宾道,现在咱们看到的小径,贵宾道也叫“桂花小径”,两边所栽植的全是桂花树。鬼话花期,中秋前后,八月规划香,92年的时候,人民日报将个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两个皇家园林,两个私家园林 ,同时1998年的时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丛书楼】
这座楼叫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桂花向来和旧时人们仕途得意、飞黄腾达密切相连。黄至筠在园中值桂花,置书楼当然是希望子孙后代才华出众、仕途通达。丛书楼上下两层,但是却看不见楼梯,这是为什么呢?待会给大家解释。楼下有楹联: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同趣在山。这座小楼原来的主人是著名的马氏兄弟,马曰g、马曰璐,马氏兄弟一生独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丛书楼中曾经有藏书10万余卷,而且有很多孤本、善本。乾隆年间修订《四库全书》的时候,
马家是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乾隆皇帝在《上喻》中对他们褒奖有佳,接下来要参观的就是住宅部分了。
【住宅区】
在这个地方呢,就是他们家的住宅部分,而住宅部分又分为福、禄、寿、喜、财,但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分别以“福、禄、寿”为主题,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家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东路建筑。“民以食为天”,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是东路建筑的最后一进,由于原来的厨房早以废弃,为了让人们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做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等等厨房用具。
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主人的厨房,那么这里自然就是餐厅了。盐商们对吃的东西自然很考究,自个儿吃的早餐,燕窝参汤外加两个鸡蛋,但这个鸡蛋并不是普通的鸡蛋,是用人参、红枣、白束、当归磨成粉之后加如饲料中给鸡食用。这一个鸡蛋相当于当时的纹银一两,就是160今大米。餐厅梁柱取材楠木,是楠木中最名贵的一种,金丝楠木,所以成为楠木厅。这个厅堂里面的饰物都是圆的,吃饭的时候当然要“团团圆圆”了。中间单位这个屏门上是八怪之首的金农写的一个漆书,金农写漆书时,把毛笔前面剪掉了,写出来的字像是排笔写的。“饮量岂止于醉;雅坏乃游乎仙”。立柱联是“家余风月四时东,大羹有味是读书”,此联借论酒谈羹发人生感悟,又指出读书的重要,放在餐厅里是再合适不过的。而中间的摆饰,左边一个西洋镜,右边一个倒插屏,就是东平西静的意思,平平静静,安安定定,是一个徽派摆设,而扬州这边的盐商以徽商居多,但这个主人可能是一个例外,是浙江人。
【清美堂】
清美堂,做人清清白白,清正廉洁,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是黄家接待一般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中间的台上跟刚才的楠木听有所不同,多了一块石头,钟乳石,东屏西镜连在一块就是“终生平静”。这副楹联可谓是他们家的家世,是八怪之一的汪士慎所书。“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检,”就是说传家没有别的办法,不是耕种就是读书,富裕之后最好的治家方略只有勤劳与节俭。这里的建筑一路比一路好,待会我们可以看到更好的。
【东路建筑:禄】
我们可以抬头侃侃瓦头上,三角形的瓦上,第一排是禄字,地二排全是梅花鹿的图案,东路这一主题“禄”,高-官厚禄,官云亨通,是他的别音,每一路都有主题,一路比一路还要好。
【中路建筑:福】
中路的主题是“福”字,第一排的瓦片上是福字,第二排的瓦片上是一个倒挂的蝙蝠,“蝠”倒了,即“福”到了,里边这个一个堂,汉学堂,主人自个非常崇尚汉代文学,汉带文学的主要思想,儒家思想,包括现在的外国人讲中国也都是汉学,孔子的中庸之道,这两旁的松、柏,我们都说千年松万年柏,这个也非常珍贵,但这个柏木没有金丝楠木贵重。这里是扬州目前保存下来的柏木厅,中间有个楹联是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书,“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样成树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楹联中间悬有竹石图也是后人仿板桥之作。上联讲读书要读有用的书,而独到废寝忘食,下联是、讲竹子新长出来像儿孙生长一样,像竹一样正直,虚心,有节。这座厅堂通常是为接待礼仪服务的、备事之用。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三间两厢的院落,为中路中进。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 夫妇居住的地方,黄的主要工作是“辑 ”和同时代另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被称为“辑 两大家”,黄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家阮元称其为“勤博”,富家子弟能以勤博留名,当属不易。大儿子跟三儿子在广州,所以房子我们 2
目前没有看的到,我们所看到的只有二儿子和四儿子的住所。我刚刚硕果,原来的房子与200多间,开放的只有60多间,所以很多我们没有看到。
【西火巷】
这个巷子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它是一头宽一头窄的,所以俗称“棺材巷”,它呢,就是扬州人俗称的“火巷”,将两边的住宅分开,这样一边着火了,烧不着另外一边,起到一个放火的作用。走到巷头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口井,这个井放在这里是跟有学问的,棺材巷,太不极力,而这口井放在智力渠道了一个改变风水的作用。而墙跟其他的墙还有区别,中间用板砖竖着砌出了一个拱型,而上面的是用青砖横过来砌的,再上面是大铁钉钉进去的,这样呢,可以防止长年打水导致墙体坍塌,起到了巩固墙体的作用。这个原理也就相当于现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著名的赵州桥也是利用的这个原理。
【西路建筑:寿】
这里呢就是于“寿”为主题的西路建筑。同样,第一排瓦头上刻了“寿”字,而第二排上画的是寿桃,门窗隔扇上,采用的仙鹤图案。
【清颂堂】
现在的这个厅堂叫做“清颂堂”,是主人家用来接待比较重要的客人,可以抬头看一下,有没有什么特别,对,他没有大梁。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宽敞的厅堂 ,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的最高厅堂,厅檐、廊檐的高度达502米。因为黄至筠晚年的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此厅堂也是家族聚会祭祀的场所,也是时而唱戏“堂会”的地方,后面看一下主人自己住的地方。
楼上是夫人平日活动的地方。仔细看一下这个地方与其他几路的有些同,里面是用的明三暗五的格局,当时受封建等级制度的规矩,庶民只能正房三家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而后面的这个是他小女儿的房间,女儿的房间一般都在父母的后面,意思是见女儿必须要经过父母的允许,养在深闺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那个时代女子应遵守的,但这个女儿还是可以活动的,而活动的场所就是后花园。
【叠石区】
接下来的就是个园最著名、最有特色的建筑,“四季假山”,个园被评为四大名园呢,大部分就要归功于它了。门外两侧各自方形花坛。坛内修竹劲挺,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点出了“雨后春笋”之意。寥寥几笔点出了春日雨后山林的盎然生意。过了月洞门,看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这里所用的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形态的动物,其实这就是一副“百兽闹春图”,亦称“十二生肖闹春图”,看这些石头是“三分靠眼观,七分靠想象”。
【宜雨轩】
转过来看后面,花园的中心建筑,“宜雨轩”。进入厅内大家可以看到,此厅的南北面装的是雕花窗栏隔扇。此厅最大的特点是,人在厅上座,景从四面来。它是主人用来接待宾客的地方,由于厅的四面都是透空的,因此不论刮风下雨,厅内的客人都能品赏外面的景色,后来叫它“宜雨轩”,就像抱柱上的楹联所写,“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始至今雨初来”,第一个宜是不是比第二个少了好几点,古代汉语中的雨指的是朋友,点数越多朋友越多。上去之前先走一下这个台阶,像不像一个云朵,平步青云。这上面有个亭子,是当年主人养鹤的地方, 旁边有一颗柏树,和在一起,松鹤延年,,而个园的镇园之宝是那个有三个洞的石头,为什么说它是镇园之宝呢,第一这个石头是一整块;第二,扬州自古有月亮城之说,这块石头看上去像不像个“月”字。诗人徐凝写过一首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月字的一横挡住像不像一个丑字?贾平凹先生曾经说过,石头丑到了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三个洞自上而下,天时、第利、
人和,要形成这样一块天然的石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看这后面是不是有一条弯着尾巴的鲤鱼,利于跟丑石在一起,鲤鱼跳龙门,节节高升。
相传“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看对面的一块石头,看的出来吗,一个乌龟,壳上站着一个青蛙,旁边的两棵树是广玉兰,有着180年的历史。
【抱山楼】
这个楼叫抱山楼,为什么叫“抱山楼”呢,山抱楼,楼抱山,所以称为“抱山楼”,是他们家用来宴请宾客的地方,上下各有七间。这个地方是后花园唱戏的地方,亭子里面吹拉弹唱,一般女眷可以在楼上观看,而我们脚下的这个长廊全长不过45.8米,但它却是全世界最长的长廊,为什么呢?因为走完了这个长廊也走完了四季,走完了长廊便到了秋山,在游秋山之前要知道一个口诀就会少走许多弯路,“直不通曲通,明不通暗通”。
【秋山】
秋山用的是安徽黄山石,秋天最高,秋高气爽,这边是个园的最高点,“拂云亭”意思是站在上面可以拂到天上的云朵,以前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古运河,但是现在的建筑崛起,已经挡着了,秋山里面俨然是一个小石屋,石做的床,石做的凳,石做的灯,可以在这里下下棋,看看书,俨然一个空调房。
大家请抬头看,秋山还有一个小阁,坐东朝西,名为驻秋阁,阁西有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上行寻”。这是郑板桥的句子,用在这儿是非常恰当的,而主人在此建厅阁的目的是什么呢?秋天,收获的季节,就像主人现在的成就,他希望能够留驻秋天,因此建了这么一个驻秋阁。前面说的丛书楼的楼梯就在这儿,是用石头铺成的,用木头走路会有咔咔的声音,所以便用石头。
【冬山】
冬山,是四景中占地最小,但却是最有特色的一景,是用安徽宣城宣石,宣石又名雪石,是含有石英的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冬天的景象非常萧条,整个冬天都是狮子的图案,被称为“雪压百狮图”,地下用碎矾石铺成,可以踩一下,岁岁平安。这个大树,是两百多年的榆树,年年有余,把它放在最后,可谓独具匠心。这个就是最后的景,墙上有四个大洞,冬天有风的时候。会形成气压,发出声响,模拟风声。个园的点晴之笔,在那,窗户里的景色还记得吗?对,是春景,正如那句老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个园导游词2016-09-07 21:50 | #2楼
主要游览路线:
万竹园 ―― 南部住宅 ―― 四季假山
【万竹园】
中国的园林数不胜数,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它们分别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我们今天要一同欣赏的扬州个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也就是1818最终修建定型的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可以算得上是扬州乃至中国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
大家看见“个园”二字,肯定比较奇怪,这个“个”字一般用来作量词,怎么能作园林的名字呢?其实,“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 “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您看,走进个园首先迎接我们的就是万杆翠竹,个园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多竿。
我们面前的这几株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自然变异,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您看,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飘逸,多了些刚强与坚毅。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老年朋友们可以在此合影,借着这几株珍贵的龟甲竹我也祝大家身体健康。
这些丛生的竹子叫做孝顺竹,也叫慈孝竹,新笋紧靠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一样。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为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在所有的竹子里,最具传奇色彩、也最令人伤感的就是斑竹了。因为它和我们民族传说中一个优美动人的悲剧故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绿色的竹秆上呈现着紫色的斑点,宛如泪痕。根据晋代博物学家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记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尧有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姐妹俩同时嫁给继承皇位的舜帝为妃。舜帝驾崩后,失去了丈夫的姐妹俩昼夜啼哭,泣泪成血,洒到竹子上,长出来的竹子从此布满了斑点。人们把它叫做斑竹。后来,娥皇、女英的泪哭干了,就投入湘江自尽了,传说做了湘水女神,所以斑竹又叫湘妃竹。其实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斑竹的花纹应该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不过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它是泪珠染成的,“斑竹一枝千滴泪”所代表的忠贞爱情,总是令人无限向往。
中国文人对竹子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不仅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因其具有“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张九龄就评价它“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东坡更是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扬州八怪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子,他“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著名理论对美学、文艺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园主人黄至筠也是个爱竹之人,“筠”的古意本来就是“竹皮”,后来就代指竹子,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别号,人园合一,意味深长。黄至筠出生于河北赵州一个知府家庭,有着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教养。不幸的是他14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家产也落到了旁人的手里,小小年龄就流离失所,19岁的时候,他拿着一封父亲朋友写的推荐信,独自骑驴上京城去拜见主管两淮盐业的两淮盐政。两淮盐政大人见他颇有才气,为人机敏,心里很喜欢,就委任他作了两淮盐总,到扬州去经营盐业,黄至筠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50多年,家财万贯、炙
手可热,上至盐政,下到盐商都得看他的动静行事。
穿过这条桂花小径,我们眼前的这座小楼就是“丛书楼”了。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丛书楼,它原来的主人是扬州著名的马氏兄弟“马曰g、马曰璐”,马氏兄弟一生“独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丛书楼中曾经藏书10万余卷,而且有很多的孤本、善本。乾隆年间修订《四库全书》的时候,马家是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乾隆皇帝在《上谕》中对他们褒奖有加。而今虽然历史沧桑,物是人非,但楼下这幅楹联:“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仿佛还在告诉着我们这里曾是书香之地,名士往来之所啊!
【南部住宅】
由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园主人黄至筠一家日常起居之所。住宅部分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而设定。据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 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分别有着“福、禄、寿”的主题,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我们首先进入东路建筑,东路住宅前后三进,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一路住宅檐口瓦头的滴水及门窗阁扇都刻着梅花鹿的图案,以鹿喻禄,所以这一路的主题就是“禄”。 “民以食为天”,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这是东路建筑的最后一进房屋,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们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细细揣摩当初厨子、仆从来往穿梭,细作羹汤,精制佳肴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逐达到极至。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燕窝,参汤自不用说,就是这两只鸡蛋您也不要小视,据说
有一天,黄至筠空闲无事,随手翻看记事薄,看到“鸡卵二枚”下面注着“每枚纹银一两”,非常诧异,因为按照当时的市价,一两纹银可以买到150斤的大米,就算鸡蛋价格昂贵,可也不至于到二个鸡蛋就等同于300斤大米的地步啊。他立刻叫人把厨子喊来,斥责他弄虚作假。谁知那厨子说:“我每天送来的鸡蛋,不是市面上的鸡蛋能比的,每个一两银子的价钱是很便宜的了,主人要是不相信,就重新找一个人来吧,请你好好品尝分辨一下”。说完就请辞走了。黄至筠重选了一个人来代替他,鸡蛋的价格是下来了,可是味道却大不如从前。一连换了好几个厨子,都是这样。最后只好又要原来的厨子来做,结果第二天鸡蛋的味道又和从前一样了。黄至筠大惑不解,就问那厨子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让鸡蛋的味道如此鲜美呢?厨子说:“我的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才有这样的美味的,你差个人到我家里看看,就知道了。”黄至筠派人去看,果然如他所说,自此再不提换厨子的事了。鸡蛋都如此珍贵,黄家生活的奢华就可见一斑了。
刚才大家看到的主人的厨房,那么这里自然就是餐厅了。餐厅梁柱取材为楠木,称为楠木厅,您看此厅架构是圆柱、圆梁、圆椽,厅内又设圆桌、圆凳,吃饭的时候当然要一家人“团团圆圆”了!纵观此厅堂,规整宽敞,雍容大度。我们再来看立柱上的楹联“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羹有味是读书”,此联借论酒谈羹发人生感悟,又指出“读书”的重要,放在餐厅里是再合适不过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黄家人追求的境界。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与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还有一副悬于屏门之上,上联是:“竹宜着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如果说雨雪增添了竹的韵致和松的姿态,那么花和酒则可以让人获得远离红尘的淡然心境。耕读传家表达了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竹、松、花、酒又传递了他的文人雅致情怀、脱俗境界。巧妙地诠释了黄至筠既是商人又是文人的双重身份。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所以又称之为柏木厅。地面的柱础上圆下方,屋顶的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应该是明代的遗构。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瓷帽筒、石插屏和花瓶,谐音“平平安安”。两边抱柱为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漆书“三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一家文字奇。”大家不妨猜一猜这一路的主题是什么?对了,是“福”,因为滴水和门窗阁扇上都刻着“蝙蝠”的图案呢!
中路中进是黄至筠次子黄]夫妇的居所,最后一进是黄至筠四子黄锡禧居住的地方。黄家初到扬州的时候,扬州的文人名流因为他是个商人,大多不屑与他为伍,黄至筠也不和他们往来,但他每年都要花重金聘请安徽的知名人士来家教导儿子,并且天天晚上亲自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发现有不精确的地方,就会立即派仆人陪着到书房,重新请老师讲解,必须完全领悟才可以去睡觉,二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严格的要求,优秀的老师再加上自身的努力,黄至筠的四个儿子都有了很深的文学造诣,而且都有著作流传于世。据说,有一次,扬州的一位名士到黄家和孩子们的老师谈话,偶然涉及到《汉书》中的一个问题不甚明了,老师就让仅仅十来岁的大公子黄锡庆来回答,锡庆背诵如流,解释详尽,这位名士尴尬的出来后逢人就说“黄氏有佳儿,不可轻视之”。其实扬州盐商们绝不是一群没有文化的生意人,而大多是“儒商”,在文化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否则这一座座优美的园林又怎会在他们的手中诞生呢!
到西路之前,我们先驻足看看这条火巷。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条火巷前宽后窄呢?也正是这种建筑格局给了人们“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让我们感觉到大宅门的幽深和神秘。我们再来看这口井,黄家的用水就取自这里,井边的墙壁很独特下半部分成拱形,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由于长期用水,水珠溅在墙上,容易造成墙体的塌方,用拱形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而且定期拆换圆拱以下的砖石以保证墙基的稳固也方便的多了。
西路住宅前后三进,主题是“寿”,所以门窗上刻着吉祥的“仙鹤、寿桃”图案。这一路的厅堂叫作清颂堂,为杉木构架,极为考究,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为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厅内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再一次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
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称之绣楼。三面置回廊,两侧设耳门,皆为明三暗五的格局,即看上去是三间,实为五间横排,将里间作为了套房。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平民只能建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其实这也是使用功能上的需要。房间前置小天井,筑花坛。非常雅静,具有极强的私密性,通常作为闺房、书斋、密室之用。
【四季假山】
四季假山是个园最有特色的一个部分,用一种石头加上一种植物,体现一种季节,表现一种意境,这就是四季假山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春景”,雪白的粉墙正中开一月洞门,门上白额,阴刻“个园”两字,竹青填色。门外两侧各有一个方形花坛,花坛内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真竹假笋,寥寥数笔,点出了春日雨后山林的盎然生意,微风中,月光下,修篁弄影,疏叶生姿尽现于粉墙之上令人遐想,颇有板桥遗韵。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点破“春山”主题,告诉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园门内外,同是春景,意境却全然不同了。刚才在门外还是早春光景,到了门内,已经是渐深渐浓的大好春光了,过月洞门,卵石湾道两侧有百年桂花树十余株,造园者为了进一步渲染春的气息,用形态别致的太湖石,以贴山、
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当然离人最近的还是温顺的玉兔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热闹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大家不妨找找自己的生肖吧!春山宜游,不在游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就像我们身后的“宜雨轩”,占地不大,却是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建的恰到好处,小的精巧可人!
中国画里有“夏云多奇峰”的意境,因为夏日天空中变幻万千的巧云多像奇异的山峰,所以我们个园的夏山便是利用太湖石柔美曲线以掇山手法,垒石为停云之势,来模拟夏日天空中的云朵。山前有一池碧水,绿树的浓荫在水面上、山石上渲染着水墨的意蕴。池水的波光中又变幻着山石树木迷离的倒影。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你看蛙背上还有一只石乌龟在往池水里爬呢!湖中央有一块鱼骨石,此石修长飘逸,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贾平凹曾说过:“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称它为“镇园之宝”也不为过。丑石之后有一石鱼,张嘴摆尾,神态生动,形成了鲤鱼跳龙门的意境。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相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亭前还有一棵古柏,枝条虬曲,伸出涯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气氛,立于山颠,还增加了山体的高度,真可谓匠心独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一起上山看看吧,石阶陡峭请大家注意脚下。
我们现在走的是全中国最长的一条长廊,朋友们一定很奇怪,最长的长廊不是在北京颐和园吗?您看,这条长廊沟通了夏山和秋山,走完一条长廊就要贯穿夏秋两季,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不就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长的长廊吗?如果说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那么我们眼前的秋山则是高-潮。秋山用黄石叠成,用石泼辣,气势磅礴,植物配置以枫树为主,间杂松柏,秋山的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松之苍绿,枫之火红与山石的褐黄在暮色中明净如妆,极具画意,据说它还是石
涛大师叠石的作品呢!不知不觉间,我们遇到岔路了,这儿有三个石洞,哪一个可以下山呢?告诉您一个口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一起试试吧!
经过了一路弯弯曲曲的山中小径,我们终于进入了秋山的腹部了,相信大家对这个下山的口诀已经深有体会了吧,其实,这句口诀不也正是人生的一句真谛吗?秋山的腹部真可谓别有洞天啊,我们前面有一个石桌,其上方有“天窗”,此桌四人围做,两人对弈,别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东是一石床,床头灯台、床边踏脚一应俱全。石床对面为石窗,窗下置石几,两侧设石凳。你看此处,有桌、有床、有窗、有几,还有凳,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石屋,所以亦称之为秋山石屋,而窗外是一个小小的庭院,四壁皆山,有小小的花坛上植罗汉松一株。不过可不要小瞧这棵罗汉松哦,它在这里却打破了两个僵局呢,第一,如果没有这个花坛,从石屋出来时,岂不是出门就碰壁吗?有了它,我们不仅不会碰壁,还有了两条大路可走;第二,如果没有它,人在院中,四面皆壁,岂不成了 “囚”。中国古人造屋非常讲究风水,就算是建石屋也不能不有所避讳啊。秋山的植物以枫树为最多,而且这株枫树是四季常红的,所以无论你哪个季节来看秋山都会有“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感觉。秋山位于园东,每当夕阳西下,黄石丹枫,倍增秋色,人行其间也真的仿佛置身于秋日山林中了。秋山上还有一处“驻秋阁”,人人都是爱春恐秋的,个园主人为何要在此“驻秋”呢?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得意的阶段。人生的秋天对他来讲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春华不如秋实,春日虽有繁花似锦,但只有秋日的累累硕果,才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驻秋”在这里不仅再度点出了秋的魅力,也一语道破了园主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从不同角度,来极力渲染秋的主题,更是秋山最精彩的总结。
冬山是占地最小却最为精妙的一处景点。它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宣石亦称雪石,来自安徽的宣城,它的主要成分是石英,所以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冬日是萧条而寂寥的,所以画理有“冬山惨淡而如睡”之说,可是谁又希望自己的庭院是这样的景象呢?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
形宣石,在掇叠时又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又被人称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哦!我们光顾着说话不经意间把脚下的冰面给踩碎了,您看,冬山的地面用白矾石铺成了冰裂纹,真是匠心独具啊!我们眼前的这棵老榆树也是园主人独具匠心的表现,榆树含糖分多,容易造成虫蛀,但斑斑的蛀痕不正是岁月沧桑的表现吗?再加上“榆”同音于“鱼”,放在年底的冬季,正有着“年年有鱼”的美好寓意。“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呢?您看到了吗?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每个孔洞直径约一尺,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冬山处于花园的最南边,风音洞所在的高墙和个园三路住宅的后墙形成了一条狭长的通道,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奏响了冬的乐章,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如果说这个时候可以给我们的个园打上90分的话,那么剩下的10分在哪呢?就在冬山旁的这两个圆形的漏窗上,您通过漏窗可以看到什么呢?对,正是那边的“春景”,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再严寒的冬天毕竟会过去,美好的春天必将到来,这处小小的设计实在堪称点睛之笔,相信您也忍不住为它喝彩了吧!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过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不就意味着我们增长了一岁了吗?那可太不划算了,可是没关系,我们再倒过来走一遍,不就补回来了吗?您要是愿意多倒走几遍的话,也许还能够达到“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功效呢!
江苏扬州个园导游词2016-09-07 21:46 | #3楼
江苏扬州个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
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
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江苏扬州个园导游词2016-09-07 17:28 | #4楼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