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导游词

时间:2022-04-25 04:28:5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3438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太原导游词》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太原导游词》。

第一篇:太原导游词

作为龙潭公园最主要景观的龙潭广场,中心放置着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而铸造的标志性建筑春秋大鼎。这尊大鼎,体现的不仅在三晋的包含的“一言九鼎”,诚信经营的特有气质,更是为这一大型园林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秋大鼎是以1988年出土于太原市南郊金胜村的春秋时期第一大鼎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铜镬鼎为原形,按比例扩为鼎口直径6.25米,高5.497米,重20.03吨的大鼎。其在形象及体量上充分反映着龙城太原2520__年的历史文化及地位,表达了太原在新世纪开拓发展的精神。

配合春秋大鼎而建的龙潭广场占地8000余平方米,由中心鼎台、南北漫步道等组成。鼎台总高2.5米,象征太原古城2520__年的历史,采用外方内圆设计,取天圆地方之意,其中内圆由年轮记事的方式构成,24条轮辐镶嵌24块铜板,分别记载着晋阳城自公元前497年建城以来发生的24个重大历史事件,也象征着一年有24个节气。鼎台分三层,分别上三、六、九步台阶,取步步升高之意,蕴含着太原未来的美好前景。

“湖不在深,有水则灵。”

凝重的春秋大鼎在这大片的黑龙潭湖水映照下,使龙潭公园的气质更显得浑然鼎立,刚柔有加。

黑龙潭湖分北湖和南湖两个部分。这一水域不仅是整个龙潭公园的“心脏”,同时还是太原市城西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龙潭公园主要景点无论是龙潭广场、绿洲植物主题景观区、儿童活动区,还是西门广场、龙吟岛、戏水廊、亲水平台等,无不与这一片水域息息相关,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气息。

绿洲植物主题景观区位于公园北部,占地三万平方米,是龙潭北湖区域最大的陆地区域。这一区域三面环水,以植物及地形为造景要素,潺潺小溪为重要景观特征,区内假山、花架、瀑布、喷泉、景桥、景亭等点缀其间,标准网球场可供比赛、可供健身。举目远眺,太原最富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尽收眼底,湖光绿树让人心旷神怡,从而塑造出一片龙潭生态绿洲。

龙潭公园的园林特色还表现在不同区域的不同植被。

过去,龙潭公园的土质盐碱化十分严重,为公园的植物种植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改变这一状况,公园在改建工程加强了对土壤盐碱化的治理,因地制宜,适树适地,加强对植被的管理、养护、种植。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从根本上改变了植物品种单调,风景观赏树种稀少且生长不良的面貌。

现在公园种植规划东部景区以大片风景林为主,草坪景观只在林缘部分点缀应用,景区植被规划表现为背景林在外围环境,林荫带、色叶林、草坪相互穿插、有机结合的特点。

西部景区以体现景点要求为主,多运用高大的国槐、合欢、柳树和繁花似锦的花灌木如海棠、牡丹、丁香等寓意咏诗题材植物,既可使景观富于变化,又可使游人体会到浓郁的文化氛围。通过植被这一塑造空间的重要元素,创造本区幽闭与开敞强烈对比的空间特色。

经过几年的'发展,龙潭公园园林绿化已经初具规模,绿地面积由改建前的24717.36平方米,扩建到如今的185092.5平方米,植物品种由扩建前的61种增加到120种,植物数量由扩建前的52491株增加到498586株。园区内硬化面积达到了54989平方米,铺设道路16911平方米。

龙潭公园的规划建设以“龙・水・生态”为主题,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结合,突出地域文化内涵同溪水景观特色的全面融合,形成了龙潭公园独特而富有变化的“一湖水、一片绿”的生态造园景观。这种科学发展的理念不仅取得明显的成效,同时还得到政府和百姓的认可。

第二篇:连云港导游词

亲爱的各位朋友尊敬的各位来宾:

孔望山景区,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距连云港市区2.5公里,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这里有原始社会新时器时代祭海的杯盘石刻,有秦王朝的东大门遗址;有中国最早的东海神庙遗址;有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汉代圆雕石象;有北齐年间的千年古刹;有唐、宋、元、明各朝代官宦文豪的题刻;特别是东汉摩崖造像的发现,取代了敦煌莫高窟“中华母窟”的桂冠,证实了以孔望山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其价值无法估量,堪称国宝。加之那巧夺天工的龙洞,神奇美丽的传说,“华夏第七十一福地”的称谓享誉海内外。

1、佛教摩崖造像,位于孔望山的西南部,依山崖的自然形势凿成。现存造像105个,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山崖上。造像有佛、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大多反映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和佛教传统。本生故事有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佛教故事有“说法图”、“涅磐图”等。

2、龙洞庵,位于孔望山南侧,始建于北齐年间,唐中宗时改建为龙兴寺。明代于旧址上重建,更名“龙洞庵”。“”中龙洞庵也遭受了劫难,塑像被毁,文物流散。龙洞庵的整个建筑以大殿的山门为一中轴线,组成一个高低错落,左右对称的建筑群。从山门拾级而上,穿过圆洞式山门,进入院中,单檐硬山顶的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像,两侧是阿傩和迦叶两个弟子。两侧周围是十八罗汉彩绘塑像。前山门中的神座上,前面是弥勒佛,后是韦驮塑像,两侧是四大天王。东厢房是观音殿。整个建筑轮廓雄浑,气势壮观。大殿两侧有棵千年古柏,仍然苍翠欲滴。东侧有棵始植于宋代的糯米茶树,春季花开时节,菊院清香。院内还有古井一口,名曰“甘露泉”。

3、孔望山杯盘刻石,位于孔望山的最高处,是在一块天然大石上凿成。大石全形如砚,故称“砚石”,大石略呈长方形,东西320厘米,宽200厘米,厚70―120厘米,底部有三块小石支撑。大石东段凿成平面,平面正中有一直径40厘米的盘形凹刻,周围有8个标形凹刻。大岩东北端厚壁上镌有隶书体“砚石”两字,字径14厘米。孔望山杯盘刻石是东汉时期祭祀东海君之物。

4、孔望山石象,位于孔望山摩崖造像东约70米处,石象为主体圆雕,是依一块花岗岩巨石的自然形状雕凿而成。比一般真象的躯体还要大的多。身高2。60米,身长4。8米,背宽3。5米。象身西侧有一高88厘米,宽49厘米,深0。2厘米的阴凿凹面,系未见刻铭的题榜。象身东侧以阴线刻一高113厘米,宽62厘米的方框,内刻隶书体“象石”二字。在刻铭与象前腿之间,有一个平面浅浮雕象奴,高92厘米,头带“T”字型发髻,双脚带有脚铃,右手持一铁钩。石象足下雕有仰瓣莲花。

5、龙洞石刻,位于孔望山龙洞庵两侧“龙洞”的内外石壁上。题刻20多处,年代宋至清,大字近3尺,小字寸余。龙洞石刻中,以明代石刻最为丰富。有明代淮海安府知府陈文烛写的《孔望山铭》。有明代嘉庆时期海州知州王同的榜书题刻“归云飞鸟”,还有明邵瑞良的“归云洞”题刻。明代林廷玉的诗刻:“看龙洞偶成,幻化成溟蒙,丹崖一洞空。地灵呼即应,应是讶相逢。”还有明刻中的王同六言诗刻,最具代表性,诗曰:“龙洞良宵月照,黄花满地秋香,此时此会文彦,一殇一咏情长。矗矗山岩曲抱,潺潺朐海东流。明朝分袂城市,琴尊回忆绸缪。”字体严谨,风格古拙,笔力遒劲,风格犹如宋篆,而且写景抒情,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6、东海庙遗址及东海庙碑,位于孔望山西南端,碑的内容为东海相桓君修缮东海庙的缘起、经过及“尊灵祗、敬鬼神”的宗旨。碑背有一行17字:“阙者,秦始皇所立,为之秦东门阙,事在史记。”

第三篇:大雁塔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来到西安,当然不能错过大雁塔。这座唐代古塔,可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大雁塔开始游览吧!

看到这座唐代古塔,你们一定会赞叹不已,有谁知道这座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这其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的一个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大家一定看过《西游记》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这位著名的唐代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他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髓。便沿着丝绸之路,穿越广袤无边、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一路西行直至天竺,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公里,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皇室的支持下,他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并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共5层,是一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大家请看,宝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诗圣杜甫曾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边塞诗人岑参则写下“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和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20xx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安这座城市虽然不大,但是却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衷心祝愿大家今天的大雁塔之旅愉快,我们今天的游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太原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