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挂职锻炼心得体会(大全)

时间:2022-07-19 22:38:56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3872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教师挂职锻炼心得体会(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挂职锻炼心得体会(大全)》。

第一篇:教师挂职锻炼心得体会

在本届农村副校长挂职锻炼工作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怀着敬畏与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局机关挂职锻炼,时时担心的是自已能力有限,不能按要求按质量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这次挂职我被安排在基教股学习,从20xx年*月*日开始,转眼已经三个多月了,即将期满结束,我也将回到自己所属的学校,自己的岗位上,这是一次让我陪感珍惜的锻炼机会,这里就挂职期间的感悟做一个零碎的不成熟的汇报,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主动适应,全身心投入挂职锻炼工作

初到局机关,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对象都有很大的一些变化,有一些陌生,基教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更好能适应工作,不至于说外行话、办外行事,我主动学习有关资料、文件。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记、多想,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努力熟悉基教方面的基本情况,学习我所接触到的文件与制度,注意将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对照自己以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对照分析时,做深度思考,从中借鉴优良的管理经验,为以后工作中运用做积累和准备。在锻炼自我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自己更多地了解局机关的工作后,也向学校和家长做介绍和宣传,让学校和家长更多的了解局机关办事作风和做事原则。

二、对挂职期间所见所闻所参与工作的感悟

在来局机关上班之前,做为一名副校长,我比一般的教师接触和了解局机关的机会要多一些,算是比较了解,通过这段时间的经历与体会,在很多方面我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1、大家用一言一行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

局机关人员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让我深受感触。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造成学生了频繁的转进转出,很多家长来电话咨询转学手续,也有不少人员到基教股咨询相关事宜,对每个电话、每个前来咨询的家长,大家都是放下手头工作十分耐心地回答、指导和解释,既规范地办理了转进转出手续,又尽可能地简化程序。这种为家长着想、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我由衷敬佩,感到自愧不如,值得我们在学校学习推广。

2、充分准备、周密安排、按章办事是工作效率的保证。

普通高中的录取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怎样做到万无一失,不出现较大差错,让家长、学生满意,我一直都有些不解。经历了这项工作我了解了其中的奥秘。为了保证学生的志愿准确无误地录入招生系统,领导安排了学校人员校对、基教股与学校共同校对、基教股人员两次交差校对等多个程序,确保了志愿录入正确无误,通过预录程序取查看有没有异常现象,最后才开始正式录取。通过这样严谨的安排,保证录取工作有条不紊,公正无偏差。这种严谨的工作安排思路,如何应用在学校的工作之中,是我需要认真学习和思考的。整个录取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进行,各类学校3000多名普高录取生中,没有一例特殊情况,录取过程,机关内外,没有人说情,没有人干扰,这些不是一日规范要求之功,是多年来规范化操做的结果。

3、严格要求是一贯的工作的作风。

股室领导工作上既对自身严格要求,也对股室人员严格要求。基教股起草的文件和通知较多,政策性强,股室领导对文件的起草反复地字斟句酌,下发文件总是力求做到,一没有任何的岐议,二要简洁明了,不能再增减一个字为止。工作上的严格要求也体现在档案的规范整理上,基教股里文件、通知及相关材料很多,股室领导把工作材料进行十一个大方面的分类,每一类建相应的文件盒,贴上标签,按一定顺序摆放,一项工作结束后,相关材料建起目录,编上页码,装订存档,查找起来很方便,这是我学习档案材料整理的一个极好机会。

4、承受社会的误解是常遇到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成果需要一个周期才能显现,不象企业的生产,只要管理得法,成效往往立竿见影。教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高,大家对教育工作却又不十分地了解,存在一些误解有时总难以避免。无论工作怎样规范,还是有人质疑,有时甚至在不了解真实信息的情况下,在一些媒体发帖指责。比如今年的省示范高中定向人数,教育局按照文件精神公平公正全部分解到各初中学校。可是仍然有人在自己少统计两个学校的情况下发帖,称总数与分解数不符,且直接指责定性为有猫腻。

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三个多月的挂职锻炼工作,通过学习了解和亲身体会,我感受到了收获,既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也认识到了差距和不足,增加了工作压力和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领导们周到照顾与热情指导,得到了有益的锻炼,我受益匪浅。感受之余,同时也触发了我一些思考。

1、依法治校、按章办事是准则。

一定要认真学习一系列与学校有关的法律法规。我从中体会到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是学校常规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办学行为的准则,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广大教师根本利益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学校公平、公正的根本。

2、质量是学校生命线。

“质量”既包括学生知识能力的质量,也包括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服务质量。

3、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没有创新的学校是死水一潭,没有活力和战斗力。学校发展离不开创新。我认为,既然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延长生命,使生命得到升华就只有靠创新,创新可以说是学校竞争中唯一的出路。

4、团结就是力量。

只有团结才能使学校有生命力,学会包容才能实现真正的团结。

第二篇:教师课程学期总结

一、一些做法

1. 认真做好前期工作总结,和二册教材培训,保证实验稳步发展。

寒假期间,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中,布置了典型个案发言(9人次)、论文交流、专家讲座以及教材教法分析等。老师们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总结第一学期实验工作,找到经验,反思不足,并展望第二学期的工作,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推动课改的发展。

要想让课改稳步发展,只靠几个人来推进是不行的,必须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就必须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研究的载体。否则,老师们还会用以前的方法,来教现在的教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出于上述考虑,在实验中,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老师们确定专题,为其自我发展,搭建平台。首先,我组建了课题组。组建的办法是:老师自己报名,只要有愿望,愿意在课改中展开研究,就可以报名。结果70余名教师报了名,老师们积极性很高。第二步,让课题组老师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我先公布区里的专题“情境化课堂教学”,并配发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课题组老师在确定自己的专题时,可以在区内专题下来研究,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出发,自己来确定专题。现在,已在区里备案的专题,包括来自22所学校的23个,占全部实验校(35所)的63%。

本学期末,准备进行专项总结。

3. 加强实效,组织课题中心组献课活动,促进实验的深入发展。(因课题组过于庞大,我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20人的课题中心组。)

本学期,课改的任务很重。要进一步的学习、贯彻新理念;要进行二册教材的使用实验;并要进行评价方案的实验;及专题的研究等。

为了完成上述的工作任务,我区组织了课题中心组献课的活动。组织课题中心组成员(20人),每人献课一节。献课过程向全区任课教师开放,自愿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中,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课,思考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与落实,并观摩、研讨教材的使用;通过自评、他评等形式,来学习和使用基教研中心的评价方案;结合献课活动,进行短期专题的研究。我们把这次活动的专题定位在“计算教学”的研究上。通过研究,找出了计算教学低年级的一些方法,确定了基本思路:积累表象→发展思维→形成技能,并拿出了研讨课,在全区展示。

另外,本学期,我区还完成了全市研究课、与宣武区交流研讨等任务。

二、课改以来,课堂的变化

1. 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一年的课改,我区一年级课堂教学的气氛,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师总是认为学生不懂事,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主体意识差,所以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

现在的教学,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现在的课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越来越少,而与学生商量、征求学生看法的语言越来越多,批评性的语言在很多学校的很多班级中已经绝迹,激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

2.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

原来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多的思考知识如何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是以教知识为目的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客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现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能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即从学生共性特征出发),并有一些老师能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以及本班学生中的个别学生情况出发(即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知识的本身。

3.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随着课改的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

4. 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情境化课堂教学”专题的实施,课堂中教学的情境化已得到落实。

从情境的组织形式上,老师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形式。一些老师在教学“计算”或其他思维密度较大的内容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并列式”方式组织教学(多个情境依次出现,相对独立),通过不断变换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课中(如统计等),则采用“因果式”组织形式,即后一情境的出现是前一情境的结果(或说由前一情境推出后一情境)。

从设计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们紧贴生活,有的就从身边找素材,有的则直接组织学生活动参与,有的则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如一位老师在加法的教学中,与今年春季北京沙尘暴相联系,设计了环保主题。)

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得自我发展……

总之,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模式,正逐渐形成。

《教师挂职锻炼心得体会(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