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日出》观后感(大全)

时间:2023-05-11 00:33:25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659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曹禺《日出》观后感(大全)》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曹禺《日出》观后感(大全)》。

第一篇:曹禺《日出》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

话剧《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曹禺《日出》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曹禺《日出》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   

1.四幕话剧《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

《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

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

2.主体思想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

《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是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

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

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二、描绘“不足”者的被受欺凌。

“小东西”被卖进妓院;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

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剧本正是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

“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摘要:《日出》里面的主人公陈白露,在外人看来是可耻、放荡、堕落。

然而这是不能归咎于她的,这是有其时代背景造成的。

她活在新旧社会的交接时代,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却又接受了很多新式的思想,醒了,却无路可走。

1)读完《日出》并不觉得陈白露有多麽可耻与堕落,相反,我对她更多的是怜悯与悲伤。

从陈白露的名字来看,好像她的命运就已经是注定的的。

陈白露小的时候名字是“竹均”即“筠”。

它是竹子的一种。

据说竹子只有在将死的时候才会开花,一旦满山的竹花尽情开放,那大片的竹林也将枯萎而死。

根据一般的自然规律,鲜花本来是为了让生命更加艳丽和充实才盛开,然而竹花的盛开却要以竹子的死亡为代价。

而大自然赋予竹子的这一神奇而惨烈的宿命跟陈白露何其相似?而“白露”本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曹禺用它来给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取名,是不是想以这一秋令时节——气因夜寒凝而为露未成霜的自然症候来象征陈白露沦落风尘大红大紫,梦回酒醒却找不到归宿的生存处境呢?

2)新式的思想教育使陈白露明白,她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的独立,坚守自己的生活信念。

她懂得思考生活的意义,懂得思考人的价值。

当她从婚姻中解脱出来,还有一种思想引领她,她还有路可走。

当她满怀信心的去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生活又结结实实的给了她一次教训,这一次,她认清了这个世界。

所有的人都是这个金钱社会里的附属物或是渣滓。

3)她“无论怎样的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也难逃脱出“残酷的井”,他们挣扎着、争执着,可是越是挣扎越是陷在死亡和悲惨的命运里,徘徊以至犹豫。

她找不到出路,她只知道生活是不可以倒退的。

她对生活“一种嘲讽的笑总挂在”嘴角。

生活对于她是一串习惯的桎梏,她不再想真实的感情的慰藉。

生活是铁一般的真实,有它自来的残忍!她开始用玩世不恭去随和现实,用酒精麻醉自己,去极力掩饰心灵的痛疾,用自己所习惯的生活方式自我凝固起来。

她的每一句表面看似玩世不恭、放荡、堕落的话都是对现世生活的控诉与不满,她知道“天真”与“孩子气”对生活是无济于事的,她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把“孩子气”与“天真”深埋起来,放在内心中那个最安静的角落。

曹禺《日出》1200字读书笔记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陈白露的人生悲剧,就诠释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陈白露本名陈竹筠,出身书香门第,受过教育,纯洁、聪明、美丽。她和方达生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小儿女情怀,这段情谊在她心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女校毕业之后,受当时风行社会的女性解放风潮的影响,她决然走出封建家庭,闯入社会。

尽管她在社交上风流一时,但那时的竹筠还是对人世间的美好爱情充满了向往。她邂逅了一位诗人,“永远是那么乐观”,她真的好爱好爱那个诗人,即使在身为“白露”之后,她仍把诗人的“日出”诗铭记于心。竹筠的确和丈夫度过了一段快乐、幸福的婚后生活。但是,她青春的爱情梦做得太美了,认识不到再绚烂的光彩最终也要归于平淡。随着天长日久的平淡生活,她和诗人丈夫在思想、精神乃至婚姻观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这样一段美好情缘以分道扬镳收场。

爱情憧憬幻灭了,婚姻破灭了,竹筠的心也碎了,自此,青春美好的竹筠时代也终结了。

在那样一个人欲横流的都市洋场,女人的美丽是一种错误,而聪明能干更是为男人所不容,所以,竹筠面对的便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归。 而在两条路中,竹筠选择了堕落,从此化身为白露。她终日周旋于银行家、实业家之间,醉生梦死、放荡堕落、调笑无忌。她是享有盛名的交际花,即使是潘月亭这样的势派大佬也围着她团团转。堕落就堕落吧,如果她已完全沉沦或许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可是偏偏她又人性未泯,一丝希望尚存于心。

日出读书心得体会

一叶心语日出本是给人希望的,有一种新的希望燃起的感觉,每个人都期待着日出。因为那是新的一天,昨日无论是忧伤还是幸福,一看到日出新的一天就即将到来,我们本可以重新开始,可是有的命运就是悲剧的主宰,只要有了选择,即使是错的,也没有退路,因为不知道该退到哪里,哪里才是新的归宿,才能洗去往日的种种。谁都不愿意活着暗无天日的生活,谁都希望可以有个幸福的家庭,可是生活无奈,现实摧毁了梦想。

陈露露曾经一个单纯的女孩,后来融入了不同的圈子,后来她变了,那样的环境怎样不变。看似风光背后却有着诸多的心酸,她善良,她帮助小东西,可是她却能力有限,毕竟世界不是她的,毕竟她主宰不了别人的思想,不一样的经历,曾经她也爱过别人,而且是用心去爱,可是她得到的结局却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

方达生初次来到陈露露的世界,他发现他曾经的爱人变了,他想着改变她,感化她,可是他不知道这只是徒劳无功。

日出本该美好,生活本该向前,可是固定的生活该怎样找到新的出路,是否每个无辜的人做错了事,都该被原谅。

《日出》读书笔记

如果我将来会尝试戏剧创作的话,那么无疑曹禺是我的先导。他的话剧简直有种魔力,让人不忍释手。《日出》特为尤甚,看过第一眼后便有种一口气读完的欲望。尽管作者自己也对未来很迷茫,但《日出》的确要比《雷雨》阳光一些,从题目中也可看出。

陈白露是一个很吸引人的人物,无论是其外貌还是性格。虽然她代表的是一个沉溺于腐朽而不能自拔的群体,但依然值得同情,何况其内心地善良并未泯灭(对小东西的照顾),何况她也在不断地自我挣扎(将方达生留下来),如此种种可以说是作者借这样一个软弱的群体表达一种希望,一种间接的、却更加强烈的希望,相形之下,方达生这个人物则显得苍白得多。

之所以说《日出》是一部成功之作,曹禺对人物的塑造功不可没,形形色色的人物逐个登场,可谓众生百态,但每一个都极具典型性,丝毫不觉得有重复之感,个个鲜活。印象较深的是李石清和黄省三。我个人比较鄙夷李石清,他被我称作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匮乏的代表,当然他的小人得意是由于平时受压迫过多而产生的一种报复行为,这我无可非议,但他用不多的钱来做排场,甚至不顾儿子性命的做法令我十分愤恨,这样一种仅仅是为谋求剥削阶级的更高地位的行为令人不齿。

而黄省三,我的确对其产生了深深地怜悯,我甚至无法评断他不懂得人情世故,这样一种酸腐的文人气更令他的人生悲剧化。李石清在后来为他推荐的几条路也说明他的确是走投无路了。不过他只能算是被剥削阶级,而不能算无产阶级,因为他还在妥协、哀求。某种程度上他与李石清有相似之处,但李要更可嫌一些。

曹禺《日出》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 相关文章:

★ 曹禺《日出》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 - 5068儿童网

★ 《日出》读书笔记范文800字左右 - 5068儿童网

★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书笔记作文 - 5068儿童网

★ 关于曹禺《北京人》读书笔记精选范文五篇800字 - 5068儿童网

★ 《雷雨》读后感范文1000字五篇 - 5068儿童网

★ 关于老舍《茶馆》读书笔记1000字中学生范文精选五篇 - 5068儿童网

★ 我的叔叔于勒读书笔记范文600字 - 5068儿童网

★ 《雷雨》读后感范文1200字五篇 - 5068儿童网

★ 《雷雨》读后感800字优秀作文分享 - 5068儿童网

第二篇:描写《日出》的读后感

平凡的日出,在巴金爷爷的笔下变得那么生动,那么形象,那么充满活力。是啊,太阳是神圣的,太阳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太阳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就代表着黎明的到来,它那灿烂的阳光曾经无数次的照耀着这生机勃勃的大地。

文章曾经多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人来写,突出了太阳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其中有一句:“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这其中的“冲破”和“跳”使用得恰到好处,把这一段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三篇:描写《日出》的读后感

近期学习了《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迷人壮观景象,通过对海上日出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前程的思想感情;还知道了作者是巴金爷爷,他是四川人,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是屈指可数的现代著名文学家。

从他这篇富有画意文章中,我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奋发向上的感情,从“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段话中,“镶、透、染”三个字中,我觉得巴金爷爷把太阳写的有活力和生机,同时也感受到作者坚定的信念:光明定会驱除黑暗,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从“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颜色真红的可爱”中我感受到太阳非常坚强,也感受到作者积极向上,见到光明的喜悦心情。《海上日出》充分体现了青年时代巴金的进步思想和政治信念:新社会要到来,光明要把黑暗驱逐干净。

由于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仔细观察才写出这么美的文章来。有时间我也要让爸爸妈妈带我到海边去看日出,亲身感受一下日出的壮观迷人景色。

第四篇:描写《日出》的读后感

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陈白露的人生悲剧,就诠释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陈白露本名陈竹筠,出身书香门第,受过教育,纯洁、聪明、美丽。她和方达生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小儿女情怀,这段情谊在她心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女校毕业之后,受当时风行社会的女性解放风潮的影响,她决然走出封建家庭,闯入社会。

尽管她在社交上风流一时,但那时的竹筠还是对人世间的美好爱情充满了向往。她邂逅了一位诗人,“永远是那么乐观”,她真的好爱好爱那个诗人,即使在身为“白露”之后,她仍把诗人的“日出”诗铭记于心。竹筠的确和丈夫度过了一段快乐、幸福的婚后生活。但是,她青春的爱情梦做得太美了,认识不到再绚烂的光彩最终也要归于平淡。随着天长日久的平淡生活,她和诗人丈夫在思想、精神乃至婚姻观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这样一段美好情缘以分道扬镳收场。

爱情憧憬幻灭了,婚姻破灭了,竹筠的心也碎了,自此,青春美好的竹筠时代也终结了。

在那样一个人欲横流的都市洋场,女人的美丽是一种错误,而聪明能干更是为男人所不容,所以,竹筠面对的便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归。而在两条路中,竹筠选择了堕落,从此化身为白露。她终日周旋于银行家、实业家之间,醉生梦死、放荡堕落、调笑无忌。她是享有盛名的交际花,即使是潘月亭这样的势派大佬也围着她团团转。堕落就堕落吧,如果她已完全沉沦或许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可是偏偏她又人性未泯,一丝希望尚存于心。于是,堕落的现实生活与人性尚存的精神尖锐对立,使她的内心痛苦万分,这才真正是她最大的不幸与悲哀。

她有理想,崇尚自由,但在那个社会她只能屈服。她对妓女这个职业本身并不羞耻,让她羞耻的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出卖灵魂的做法。她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一切以钱为中心”,她追求独立自主,反对封建的束缚,但她不能抑制对丰裕的物质生活的热切渴望。

陈白露在方达生面前,暂时丢开了矜持与戒备,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心中是又甜又苦,“甜”是因为她的“竹筠”时代是那么美,“苦”是因为它只是她一闪而逝,不可接近的梦,她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当方达生继而要求她和他一起回去时,她断然拒绝了。

陈白露是一个绝望了的好人。她与黑三斗狠,救下“小东西”后,抑制不住地喊出一句:“我第一次做了一件痛快事!”她的内心情感得到痛快淋漓的舒展后显得清波荡漾,这是她人性深处的灵魂告白,是她向往自由光明的人性追求的表现。但这一次宣泄并不能把她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终于,等到“小东西”还是落入魔网,在劫难逃时,她的痛苦到达了顶点。然后,一切便归于了平静,心中不再有冲突。哀莫大于心死,这次,陈白露的心真的死了,痛苦、矛盾也就不存在了。她知道太阳迟早会出来的,但也为出来的那个时刻感到渺茫,自己看来是等不到了。即使等到了,以自己这样一个女人,又拿什么去拥抱太阳呢?既然,生有何欢,那么,死亦有何惧?所以陈白露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拥抱太阳的权利。

这样的一个女人,骄傲,自尊,聪慧的女子,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吧!一个用生命去拥抱太阳的女人是绚丽的!

第五篇:描写《日出》的读后感

许久没有这种手捧书卷恋字忘食的体味了。我是着实被剧里的人儿牵住了罢!

说起来能买到曹禺的这本《日出》足可以称得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自去年上函授听了教授对《日出》的介绍我便再也不能忘怀了。当时搜遍了淄川的大街小巷却也未见书影。倒是这一次偶然地记起临淄新华书店三楼的图书是打折的便要去看看。想想初衷也不是为了《日出》却在这不经意间得到了它。

这小册子是在一大堆蒙了尘的旧书卷里斜挤着的。大概它已久不遇知音了里面竟没有借书卡连扉页也是未曾翻开的样子。手里捧着它我欣喜地像个孩子全然不顾身侧人的惊诧。

读完它用了四个小时漫长得像一个世纪未曾落泪却心痛难忍。不由得要怪曹禺竟让我牵挂着的人物全在日出前“睡”去了真够冷酷的!

别人尤可小东西的死却让人太惊心悚目接受不了!在那样一个朝代那样一个苍白弱小的少女恰是在芳华正茂时颓败了的。她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不幸以至黑三那鞭子倒像是响在我耳边甚至是扬起在我的身边的。我单单听着那蛇皮鞭子凄厉地噬咬着那个惨痛而绝望的女子却无法伸手拉过她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她悬死在子夜――光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我无法告诉她苦难不是永久的请你再忍忍再忍几年!狂躁侵袭着我的全身。甚至方达生踏着日出的光芒走向未来时这种狂躁也难以平复。

陈白露、李清白、潘月亭……都被黑暗埋葬了。造成黑暗的金八却仍然纸醉金迷地狰狞着。方达生是走向光明去和“拼一拼”了但未来怎样?在没有组织、没有指挥、孤军单人的情况里他能见到真正的日出吗?

说来又忍不住要怪曹禺让所有人物的命运太惨烈竟会一个不剩了。

庆幸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更要珍视这寸寸和平了!

第六篇:描写《日出》的读后感

刚毕业的时候,与朋友合租,早饭就是电饭锅煮的粥和鸡蛋,晚上放好各种米和豆子,预约一下就好了。婚后变懒了。周一至周五在外面吃早餐,无非就是烧饼、包子、粥等等,周末或许在家做,也就是煮个面、炒个剩饭之类。偶尔也会心血来潮炒个菜,煮个粥,当成个正餐忙活一通。当然会烦哪,不知道吃什么,不想做、不会做。只能眼看着朋友圈里晒出来的美图,心生羡慕嫉妒恨。

看到这本《独立日日出之食》的时候,我的心中是很惊喜的。完全被封面和介绍降服,对田螺姑娘无限崇拜。赶紧订阅了公众号,原来已经有几万人追随着她的脚步。

像这种图文并茂的书,漂亮又有质感,一见到就喜欢上了。文字和内容都很实在,简单直接,又像朋友聊天畅快交谈,做什么餐、用什么家什、再带一些日常小技巧,让人觉得这就是身边的活宝。

早餐不同于其他两顿正餐,可用的时间比较少,尤其对于很多辛勤的上班族来说,早上多睡一会就是一整天的幸福开启方式了。所以关键就是一个字,快。书里提供了好些快手又丰富的早餐样式,中式的、西式的、混搭的,想吃哪种按图索骥。只是美味的早餐可不全是早晨那几分钟的事,要提前准备好顺手的厨具和喜欢的食材,统筹好时间才能游刃有余啊。

虽然很多人在大赞作者陈慧宇@田螺姑娘“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吃得更好,而不是生活得更累”的有温度的生活态度,但我更赞赏她勤奋、积极的行动人生。了解到她原来是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每天朝九晚六的工作,还能在业余时间凭着一份热爱和分享的心推送美食特辑,又凝结为这本精美的书,光是这股一往无前的劲头相信已经征服了很多人,更不用说这其中必需的时间和精力安排(利用午休时间编辑公众号),更是值得我等同辈人学习。凭着对生活和家的热爱以及做早餐的兴致,姑娘就一点一滴的做了两年,认真地做、认真地分享。所以老天也会眷顾这颗勤力、认真的心吧,众多粉丝和喜爱也让姑娘多了一种新的体验、新的收获。这种积极的付出和收获真是让人觉得正能量满满啊!

积极的去做,去行动吧。想要做的事、达成的目标一直在那里,如果只说不做,它们不会一点点的靠近。做早餐是这样,克服懒癌也是这样。叫醒我们的,或许不只是一顿可口的快手早餐,更是心中小心愿的点点火苗。行动起来,为明天早上一顿可口的快手菜,更为心中愿望的一点点靠近。想要的生活,只愿更好,用行动说明一切!

《曹禺《日出》观后感(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