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大学校园观后感

时间:2022-03-13 17:24:39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5089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参观大学校园观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参观大学校园观后感》。

第一篇:参观大学校园观后感

这次,学校带我们参观了北大。看着那里面的学生有说有笑,使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上北大。

北大的校园十分美丽,景色美不胜收,到处树影婆娑,一座古塔耸立在树丛中,给人一种古代园林的感觉,未名湖湖波荡漾,波光粼粼。各种景物与树与湖浑然一体,给人一种放松之感。

我们还听了一次演讲,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明白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只不过,光靠毅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不然也只是徒劳,还要对自己有信心。

这次参观虽然很累,但是却给了我许多收获,让我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让我明白了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需要努力拼搏,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在参观时,导游说道:“要想记住一些东西其实并不难,我们可以采用幻想记忆法,将一些难得东西转化成一些画面来帮助记忆,这样可以防止遗忘。而且要将老师教给你的东西转化为你自己的知识,这样你就不会觉得记东西太难了。而且你要不断琢磨老师讲的含义,去理解。这样你才能成为学习高手,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导游的这番话让我说到了很大的启发,我因该努力学习。

感谢学校的这次参观,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一定会努力的。

第二篇:篇一学校观后感范文

10月20日作为青岛市名师培养工程的一员,有幸参加了一次难忘的赴上海、南京、杭州地区的考察学习活动。其间,我们一行30余人先后参观了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和凤游寺小学,上海市浔阳路小学和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听取了华东师范大学3位教授的精彩讲座,深感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一路行程紧张而充实。所考察的这些学校都是在当地享有盛誉、各具特色的优质学校。回顾这次考察学习活动,所参观的学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风采、专家报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学习活动,使我有以下两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的精彩源自教育的细节。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优美规范的校园环境无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所参观的这些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名人画像、雕塑、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工艺品陈列琳琅满目,非常吸引参观者的眼球。这些细微之处体现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发挥提供广阔舞台。几所学校更是关注德育细节,把培养学生“有礼有节、知情感恩”作为德育的价值取向。从要求师生走路时脚步轻轻,吃饭时安安静静,出操时的井然有序等行为细节入手,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作法常抓不懈。这些做法对我们都是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上较真,体现出一种高境界办学理念。

二、办学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办学效益非常突出。

我们所参观考察的学校都是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学校,而他们的办学也是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如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是全国第一所专门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也是全国第一所全面实施新班级教育管理的学校。学校布局创意新,班级管理方法新,教师工作思路新,校园生活风貌新,开放办学理念新,新的办学创意,新的班级管理的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在办学过程中的运用,无不给参观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学校开展的新班级教育,是在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环境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教授认为“新班级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教育改革中具有革命性的动作。八个转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分科教学向教师包班转变,从单独授课向教学协同转变,从单一课程向学科综合转变,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建构转变,从单纯认知向社会交往的合作学习转变,从分数至上向多元评价转变,从“黑板加粉笔”向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从“苦学”向“乐学”转变。

此次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不论是听讲座、互动交流、还是听课、参观,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的`认识水平上了一个档次!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光采博纳,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在调整中提高自己,努力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是使自身提高发展的根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争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学校参观观后感

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试刚刚落幕,我们就踏上了参观大学城的旅程。全年级分两批参观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

在车上,我们享受这难能可贵的闲暇时光,一路欢声笑语就没停过。首先来到的复旦大学,不愧是有百年校史的大学,建筑都透露着历史的沧桑感。在报告大厅,见到了专门来迎接我们的学长学姐,有些学长为了彰显自己是延安的一份子还特地穿上了校服。接着,复旦的老师,也是我们的学长就复旦的历史、四大校区五大学院和他们的办学理念进行了交流,那本介绍复旦各大院系的书也帮助我们对复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的邻座正是看着那本书、听着介绍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比较明确的选择。

之后学长带着我们游走于校园,越是向复旦的深处走去,越来越浓厚的学术人文气息包围了我们。物理实验室里,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平时只在题目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在文物与博物馆系的大楼里我们也目睹了各式各样的汉唐陶俑,即使是走在路上,一阵风吹过,树叶纷纷从头顶遮天蔽日的大树上飘落,那意境引发同学们声声感叹。

享用过了复旦的午餐,我们来到了另一个目的地——同济大学,上海土木工程系第一果然是名不虚传,还没等我们下车,那一栋栋极具现代感的建筑就吸引着同学们举起手中相机。下了车,立即感受到一种与复旦截然不同的氛围。如果说复旦是个成熟稳重的学者,那同济给我的感受就像是个穿着一身潮牌的活力少年。我们到时正好是体育课时间,有人在踢足球,有人在打网球,更有一群男生在打太极。只在去大厅的路上,我们就路过了两个餐厅,其中一个咖啡馆还给人一种在巴黎街头的小资风情。“吃在同济”果然名不虚传。在随后的介绍会上,同济的老师也带着一丝骄傲的口吻说到“同济总共可是有着七个餐厅!”引来台下吃货同学的一阵惊呼。随后,一位笑点很低的学长讲了他从高三摸底英语53到高考英语132的神奇逆袭故事,在鼓励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同时也劝告了其中那些还没为自己的未来有打算的同学要及时做好自己人生的规划。

这一天的大学城参观对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收获,也许有同学因为这次的参观而被某所大学所深深吸引,从此发愤图强以此为目标而努力,又或是对自己未来的选择有了更清晰的看法。无论怎样,亲身近距离地感受了大学的氛围,也能为接下来半年多的最后冲刺提供新的动力。

期中考已经是过去式,八大战役也已经打完了第一场,未来的七场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高三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它只是人生中需要被跨越的一道坎,最后的半年时光让我们一起努力进取而又幸福快乐地度过吧!

第四篇:参观学校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学习,学习形式多样,既安排了集中授课,还安排参观了北京的四所特殊学校及两所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室。

首先去参观的是北京宣武培智中心学校,这是一所成立有30多年的特殊学校,该校是两址办学,分义务教育部及职业教育部,安排我们参观的是职业教育部。校园虽然不大,但非常整洁、温馨,学校设置了多个模拟主题教室,包括有银行、医院、超市、中餐厅、西餐厅、客房服务、洗衣房等实习场所,以满足学生社区化学习需要。印象最深的是该校中、西餐厅的学员们,据该校康校长介绍,中、西餐厅学员的午餐按当天训练内容煮食;平时该班还会利用接待活动,进行综合服务训练。参观当天,我们培训班40多人的自助午餐就是全部由该校中、西餐厅学员负责烹饪的,自助餐菜式样品色香味俱全,实在令人难以相信是由智障学员制作而成。

参观的第二所学校是北京市盲人学校,该校是首都北京唯一的一所视障教育学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成人教育。校园环境洁净优雅、舒适,学校每个楼层布置不同的主题内容,主题课室丰富齐全。

参观的第三所特校是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首先由教导主任详细介绍了该校编写的校本教材,该校编写的校本教材给学生用的是活页设计的,学生可以根据不用的课程调取活页上课。然后观摩了一节数学课,最后参观了学校及各主题课室。这所学校主题课室也是非常丰富,除了设置有超市、医院、银行这些主题教室外,还设有海洋馆、农家小院、中华文化室等室。整所学校彰显着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每个楼层按不同的主题布置,学校的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壁都经过教师们的精心布置,包括走廊的橱窗设计、主题活动图片、学生作品展等无不体现出该校的的文化氛围。每个教室的精心布置,体现出一种“爱”,教师们用爱心为特殊学生创造一切学习的机会。

北京市启喑实验学校,为了配备齐全功能室满足听障学生教学需要,在场地不足的情况下,挖掘潜力开发利用地下室建造训练功能室。

另外参观的两所普校,校园文化气息浓郁,对随班就读方面无论是资源教室资金投入方面,还是师资的挑选方面场十分重视,尤其是师资方面,两所学校均挑选了适合教育特殊孩子的骨干教师担任。

总之这次参观学校受益匪浅,感触很大,参观的每所学校均能从细节之处体现办学思想,观念,德育渗透,细微之处彰显特色教育。经过参观,对资源教室的建设、作用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参观特殊学校的设施设备、普校的资源教室的资金投入,更体现出北京市对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视。

第五篇:学校参观观后感

9月15日,我们小记者团又组织我们参观“钱学森图书馆”。一来到图书馆,它的建筑特别吸引我的眼球。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钱学森的草稿和名字,还有一个倒着的红色金字塔。走进了才知道那红色的金字塔是钱学森爷爷的笔记。这样的展示让人眼前一亮,让人难忘。

馆内展示了钱学森爷爷的生平事迹。一件件的展品无不叫人震撼。在我印象里有两件展品令我颇有感触。一件是玻璃窗展示的所有手稿。有人可能说手稿有什么感触。可钱学森爷爷的手稿深深地打动我、吸引我们、感染我们。他的手稿很整洁,几乎没有一个错字,书写的很认真,连标点这种小细节都不放过。最震撼的是一份考卷,考题他全做对,可最后批改成绩为96分,因为一个公式的下标漏标,连老师都没批改出来,还是他自己发现的,可见他做事情的认真程度。钱学森爷爷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等等,我想这些荣誉和他做事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第二件是书架上陈列的一本本书籍。这可不是一本两本,那是两面墙。而讲解员介绍说这只是钱学森爷爷看的一部分书,太让人震撼了。书的类型之广,有政治,有物理等。总结下来钱学森爷爷是个做事一丝不苟,努力勤奋的人,而且还是个热爱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人。

通过这次参观,想到我平时在做数学题时,老是加看成减、减看成加;读语文课文时,不是添字,就是漏字,妈妈说我有点小迷糊,而且还没有信手看书的好习惯,这些似乎和钱爷爷的学习习惯差太多了,我在学习上一定要加把劲,从钱学森爷爷做事的一丝不苟、勤奋努力的精神学起。

第六篇:参观学校心得体会

3月16日随从学校领导一起来到杜郎口中学,在这里我目睹了杜郎口中学开放的课堂,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间里用心灵讲述课堂的故事,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唱歌,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甚至几个学生同时发言,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他们的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敢想敢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反驳他人的意见。

杜郎口中学之所以有如此精彩的'课堂,他们的学生之所以有如此自信的表现,应该归功于他们学校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甚至不讲解)。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课堂活动才有意义。预习课上老师提出目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展示课则以问题为载体,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思维和提升能力。展示课上,先把学案内容分块给小组研讨,然后组内讨论,再把答案及解析过程板书到黑板上供别组同学参阅,别组同学可以根据提示或者个人见解对该组的答案提出异议。这种方式极大的改变了中下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优秀生在组内教别人也是在检查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表达能力,对其将来在社会上参与工作可以提前学会合作,学会如何竞争。

正如他们学校老师所介绍的“让弱生保底,优生拔高”。反馈课,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虽然杜郎口的成功就经验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但是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将杜郎口的成功经验适当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参观大学校园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