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纪录片观后感

时间:2022-09-12 19:31:39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2096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高考纪录片观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高考纪录片观后感》。

第一篇:《高三》纪录片观后感

今天看了一个记录片《高三》,讲的是福建武平一中高三七班迎接高考一年的生活。拍摄完全没有做作,很写实,使我们这些经历过它的人看了只会觉得亲切可信。现在自己的身份不同了,看《高三》时更多的是冲寻找那段回忆去的',是在喜悦超脱的心情下把它看完的。

今天我看高中生活虽然有许多反感,但我不得不说那几年是我这辈子很幸福和充实的日子,而不像大学这般。我现在许多心理和生活现象包括思想的原型就是取自高中生活的,我不后悔曾经有那么一段痛苦并激进着的生活。后来读了些前人著作,加上大量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了解,自己的思想慢慢成熟(这与我生活上的不成熟没有多大关系,人是不能够按自己的思想来生活的,就像我反感抽烟这样的行为,却又抽得不亦乐乎),慢慢对很多事有了稳定和独特的认识。我开始反思很多以前的生活,可是,有时觉得生活是不幸和幸运的结合体,你经不住在生活上跳动,是兴奋得手舞足蹈?是踩到了狗屎而气急败坏?我现在养成了了一种通达的性格,(换种说法就是不作为,消极)对生活的大多利害关系看得都淡,对束缚自己的东西深痛恶绝,在很多时候不近情理的固执……今天我看《高三》就是一边冷笑一边感动着的,对当年那么固执高考的冷笑,对老师冷笑,对同学冷笑,对自己冷笑;同时,我对高考也感动,对老师也怀有感动,对同学一样感动,对自己也感动。如果让我选择是否呆在学校,我会选择离开校园,如果只准选择读书,我毫不犹豫地会回到高三,这辈子都不读大学。为什么?因为我那时比现在更像自己,因为大学的无用。

上次看《唐山大地震》时,陈道明说:大学照样培养了很多垃圾!我听到这句话当时就兴奋得不得了,那一天晚上我都从兴奋中醒过来了。也许是因为它打了我的脸,也许是因为它打了很多人一巴掌吧!我看《高三》更多的是去找那种感觉去了,那时虽然很傻,但是那种激进的状态是无法令人忘怀的,那是一生应该有的。人有时真的很无助,很受时间地点和心态的影响,不在那时间地点和心态下很难按我们的想法做为。那时我们玩弄花样却依旧痴心,那时我们偷懒却仍旧执卓……有时我想我已经过了的人生不应该像那高三那么精彩,你都精彩过了,以后该怎么办?最近在看《唐之韵》,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以前那些伟岸的人的生活,这给了我无限的勇气按自己的想法走完这短暂的一生,不必那么计较身外身内的得失,哪怕你的做为会令自己终身潦倒。我也一样爱起来我的老师们了,那怕我对他们有很多意见。他们的所作所为缩了就是人生,放大了就是生活,他们对得起人生和生活,哪怕依旧受我诟病。还有那些同学(包括同学几年都没说过几句话的),我也同样爱你们,发达的社会必然导致竞争,竞争中滚爬的人们把视野放得无限的宽广,缩小后的范围却没有多大,如此而已,不必苛责也不必在意。我们共同曾经在一起过,我始终相信,没有被点燃的柴草,晒干了,某天一定会重新燃起。话说回来,你思想拉得多么远,回过头来必然是鸡毛蒜皮。,再怎么豁达狂放的人,在身遭不幸,心怀不畅的时候,总不免要心事重重,有的是眉间心上无计可消除,有的是面若无事深夜自嗟叹。

我们对生活的现在如果没有感觉才是最可怕的,不管怎么样的感觉,不太坏就行了。

第二篇:纪录片观后感

我们今天的所谓学雷锋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雷锋,每年三月五日的学雷锋活动更多带有一些纪念色彩,所以有了俗语:“雷锋叔叔三月来了四月走”。

雷锋精神体现在一个个具体行为当中,我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是从他的具体行为认识的,这样人们理解的雷锋精神比较狭隘具体,把扶老携幼、扶微救困、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理解为学雷锋,这当然是误解了。雷锋精神自然朴实无华,并不是人为刻意制造出来的,它体现雷锋同志的人生理念。雷锋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上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之所以无法象他那样做到是因为我们的人生理念无法达到像他那样忘私的地步。我们用伟大形容雷锋同志,也说明不是人人能达到雷锋精神,我们只能有一部分行为达到雷锋精神的要求。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要求大众普遍象雷锋同志那样付出去帮助别人,这样的话,雷锋的平凡就不可能成为升华到伟大。

时代在变,我们国家进入商品交换时代,曾经的无私帮助变成有服务,这就不可避免使传统的雷锋精神受到挑战。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但是,体现雷锋精神的行为并不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精神,今天人们所说的爱心实际是雷锋精神的另外一种说法。雷锋精神是一种爱心表达,但雷锋精神所表达的爱心是更加具体和真实,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爱心却很抽象广泛,每一个人可以随意创造体现爱心的方式,不象雷锋精神那样体现在雷锋同志的具体行为当中。

我们必须接受时代的变化带来对传统雷锋精神的形式否定,承认无私帮助变成有服务也是一种进步。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变成有服务,爱心本身体现着社会存在无偿服务的雷锋精神,所以,我们的社会还会有无私的帮助,不是什么事都要有服务。

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每一个都具有象雷锋同志那样无私奉献精神,而是每一个人能做到为别人提供举手之劳的帮助,我们微不足道的帮助可以帮助别人解决大问题,这不是能用价值衡量的。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高考纪录片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