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600》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600》。
第一篇: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影片真实的记录了一家寄宿制幼儿园的生活,从小班、中班、大班的角度来记录,以小班入学第一天开始,大班毕业为结束,看完之后除了爆笑之外就是深思对社会、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等。
影片给我最深的片段:第一天上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里声嘶力竭的哭喊,以及那一声声对妈妈的呼唤。离园时,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第一个来接自己。影片中记录了一个幼儿从开始放学到最后自己一直是一个人默默的等待着,手里拿着自己的小书包做在阳台上可怜巴巴的望着自己的父母可能来的方向。然而,老师却一直没有出现在镜头之中。我认为,在放学后应该用一些非集体性质的小游戏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玩搭积木`插塑等,让幼儿感觉不到等待自己的父母是那么的无聊,看到别的小朋友走了会那么失望和伤心。这样玩自己的能很好的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从中得到乐趣。
其次,是给幼儿洗澡的镜头。一保育员坐在淋浴一旁的凳子上,幼儿在一边排着队等着自己被“虐待”。依我看,在着里我们可以放一些小玩具(防水),浴室环境也可以稍微装饰一下,可以让幼儿自己坐稳了洗澡,在玩乐中洗,静静地一个或两个小朋友一起相互帮助,洗完后让老师检查,看谁洗的最干净,最符合老师的要求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洗澡,而且还可以得到乐趣等体验。洗澡的时候有高兴玩水的,有吵着要跑掉,还有一个男孩捏一个小女孩的屁股,女孩子告老师的...我觉的男女应该分开洗澡。
采访环节分为两类。一是对教学的检验,一是趣味问答。教学检验环节里,有心算能力超强却也会失误的优等生,有说着流利绕口令的乖巧小姑娘,也有会唱日本儿歌的小男孩。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里,观者可真实感受到小孩子的智慧。当问到我爱你是什么意思时,有的孩子说不知道,有的孩子说没有对他说过,连妈妈都没有说过,还有个孩子说不好意思说,因为很恶心,当问到爱的意思时,有个孩子说是抱的意思。
《幼儿园》通篇没有解说词,这也是导演的一大高明之处。观者只能在原汁原味的拍摄对象声音里去聆听、去揣磨,去自我感知。背景音乐《茉莉花》在孩子们吃饭时、穿衣服时、系鞋带时、睡觉谁、想妈妈谁时.......以不同的方式响起,让人有心酸的感觉,我总是觉得我们需要爱孩子、关注孩子、明白孩子的心,让我们蹲下来以孩子的目光,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一同认识这个世界,观察这个世界,陪伴着孩子慢慢的长大。
一叶知秋,瑞雪纷飞,一代一代,一轮一轮,我们或是我们的孩子大了。
爱的教育该如何去做,如何才是孩子们的需求。这是作为幼师的我们得思考的。
第二篇: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2016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三则
《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张以庆的作品。他在简介中这样写道:“在中国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欢迎阅读。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一)
映入观众眼帘的,便是这句勾起了我许多回忆的话语,“这也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是我们自己”,确实,我从他们身上看见了诸多我童年时的影子。纪录片《幼儿园》记录了一批孩子从刚进学的第一天到幼儿园毕业的这段时期间的最为真实的表现,它将这个影片分小班、中班、大班三个部分交替穿插播放,这样不同年龄的孩子的表现和差异就可以显而易见了。
这部纪录片的一大特色,便是在本真条件下对小朋友的提问。镜头中我们甚至找不到采访者的相貌,有的只有她的声音,这样就把画面完完全全地留给了孩子们。采访者对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好比编者闻道“你知道我爱你是什么意思吗?”镜头真是地记录了孩子的第一反应和回答,我们才得以看见各种充满了童真的答案,有个小朋友不假思索的就答道“就是我抱你”。看到这儿的我们笑倒了一大片——
我想给观众留下深刻映像的,肯定是老师说起无数次的这句话“马玉兰你又害人啦!”重复的次数足够多了,就达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让观众在影片放结束了还可以想起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还能想起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最令我动容的一幕场景,平日里专门爱欺负别的小朋友的一个男孩,打人与被人打是他的家常便饭且构成了他幼儿园生活的主要内容,就这样一个十足的小恶霸,在周末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一个人寂寞地坐在传达室里,东张西望,焦急地等着最后前来的.妈妈,坐立不安的神情活生生的勾勒出了一个爱打架的坏孩子实质是缺少亲人的关爱,是想引起大人对他更多的关心。
《幼儿园》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它的背景音乐了,《茉莉花》的旋律在影片播放过程中不时地响起,这样一来打破了纪录片播放的连贯的节奏,让它有起有伏,有紧凑有舒缓。另一来背景音乐的奏起,也给观众留有了可以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一味的只在看纪录片,或许不思考的话,纪录片看完了,除了看的时候的几声哈哈大笑,留下的也什么都没有。
纪录片中记录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其实也真实的折射了一个家庭,折射了一个社会。一组最为明显的体现了家庭教育差距的对比就是,一个是班级里的小霸王,揍人、动辄就把同学打到出血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在看到同学受人欺负后主动把自己碗里最好吃的肉夹到了他的碗里的小女孩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的对比,不正是折射出了这两个家庭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同与差距吗!
从现在而言,这部纪录片它拍的正是我们自己,从长远意义而言,它所起到的教化的作用,让我们意识到,教育好下一代的重要,不要让你们的孩子变成影片中的小霸王,只有自己先以身作则,因为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二)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幼儿园》的片头出现这样一句话: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正是我们自己。为整部纪录片奠定了情感基调。随后的时间里,就讲述了这群孩子从刚入园吵闹着要回家,到慢慢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最后毕业离开幼儿园的成长过程。镜头里每一个孩子都有着那样鲜活的面孔,那样清澈见底尚未被尘世污浊的眼睛,每一个动作都是最真实的反应,每一句话都在表达最纯真的内心。这样的他们怎么能不让人心灵感到震撼?
《幼儿园》这部纪录片从内容上来看的确让人感动,而作为一部获奖的影片,它的拍摄手段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这部片子里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解说词,仅仅凭借几段音乐去过度连接大量散乱的画面,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拍摄者对观众感情的干扰和误导,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首先纪录片里的配乐让我尤为印象深刻。一首《茉莉花》在全片中共出现了五次。这首歌的旋律柔美并富于变化,被运用在孩子们不同的阶段,配合着画面引发人们心底的无尽无奈何感伤。这样的安排不仅增加了电影细腻悠长的抒情意味,而且也使得电影主题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除了配乐外,《幼儿园》也巧妙的运用了同期声。通过采访和现场拍摄交叉剪辑,我们可以看见孩子前后的巨大变化。比如片子的开始是小班入托第一天孩子们哭喊吵闹的声音。此时插入幼儿园心算班优等生的心算回答,接着声音又换回小班,一个孩子大声哭泣,另一个被拖进幼儿园办大门时吵嚷着的声音。
当然,每部影片最重要的支架就是展现在观众面前的画面。这些画面都是从众多镜头中精心删选出来的,每一个镜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中以室内镜头为主,主要以一些中、近景和特写镜头,真实生动的再现了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和情绪变化。相对而言,室外的镜头运用的较少,并且都做了虚焦处理,比如拍摄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唱歌的场景,孩子的身影模糊成一片,只听见他们做游戏时喊的口号和高兴随性的笑声。这种朦胧的表现手法,正是导演某种主观寓意的传达。观众在观看这些镜头时,就会调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导演的用心。
纪录片《幼儿园》以独特的表现手段给我们别样的体会,它充分调动镜头、画面、音乐等手段为我们献上了一部深刻的电影作品,让我们不仅看到一个真实的无异于成人世界的幼儿园,而且更让我们学习到了拍出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各种技术手段。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三)
幼儿园本来是一个充满童真与单纯的世界。如果说校园是现在社会中唯一的一块净土,那么幼儿园本应该就是净土中的净土。然而,在纪录片《幼儿园》中,我们看到:在很多方面幼儿园跟成人社会是重和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成人的深思。
当有人问一个小朋友为什么他能长这么高时,小朋友娴熟的回答道:“我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这不禁让我心生诧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居然可以把这样的问题回答的如此“圆满”。但仔细想来,其实这未必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是我们成人的世俗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烙印。
当记者问到有关警察的问题时,一个小男孩告诉我们,交警会收蛮多钱,还收车子。一个小小的孩子对我们国家公职人员就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不敢想象这些印象留在他们的世界里伴随他们成长后将来会这样,但可能“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的事会很难上演了。
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在成人的影响下俨然已经有了小小“思想者”的姿态了,而且这些孩子的成熟与我们想象中的天真无邪相距甚远。纪录片《幼儿园》不仅在主题上寓意深刻,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拍摄技巧也值得我们称赞。
导演所拍摄和表现的场景并不是我们一提到幼儿园头脑中就会闪现的诸如上课、六一、游戏等常见景象。我们看到的是看似平凡,但仔细品味后却能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非常态的内容。
整个片子看完,你会发现自己完全处于一个比平时低矮的世界,该片采取平视的手法,用孩子们的高度和视野看待这个世界。这样不仅剔除了成人的纷扰,让我们更真实的感受孩子们眼中的一切,而且极富感染力。
刚看完《幼儿园》给人一种零散的感觉,我们似乎很难用一句话将其内容全面的概括。但细细想来,导演正是通过各个看似零散杂乱的片段不断延伸主题,提升内涵。然后用蒙太奇手法深层次的表现这片幼儿的世界,其实更是成人世界的折射。
第三篇:纪录片《家园》观后感
观后感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是母亲。人类的历史只有20万年,地球却已经存在了差不多40亿年。对于地球来说,人类不过是刹那的闪现,可是这个刹那,却在20万年间几乎耗尽了地球40亿年的积累。
我们对我们的家园了解多少?她的壮美,她的富饶,她的生命我们看到了多少。以这样一种深情而缓慢的姿态,讲地球母亲的身世现境一一道来,只有你亲自去观看,否则难以体会其中承载的厚重的情谊和思考,感动于震撼。
从古细菌到蓝藻,原始的地球开始被慢慢净化,氧气开始充沛。从植物到动物,生命的多样*开始显现,地球开始热闹而富有生机。海洋、湿地、森林、河流„„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承载了其千姿百态的生命奇迹。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物种被发现,而比起极其丰富的地球生命资源来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山一角。
[生命都是相关联的"。一切都是联系的,对于*人来说,这些道理老祖宗早就都说过了。维持自然的均衡,才是人类发展的道路。人类发展的20万年,早期也遵循了这样的一条道路。但是从一万年前农业发明开始,人类渐渐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牺牲家园,换取利益。进入近代,尤其20世纪以来,石油,机械,电力相继被发现,这一百年科技的突飞猛进,人口的*增长,对地球资源的依赖前所未有,这100年的开采和破坏,比过去的总和还多。100年,几乎就耗尽了地球前40亿年丰富的积累。
[越来越快"。这是影片里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迪拜、*、纽约、洛杉矶„„这些国家或者城市,成了人类发展的最好代表。依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迪拜这个荒凉之地,却成为了西方发展模式的顶峰,无数的摩天大楼,无数的人造岛屿,人对自然的远离与对自然的依赖都空前的加剧了。相同的模式在不断取代文明间的差异*,利益分配的不均,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空前的拉开了。为了满足人口的增长和利益的需求,对资源的开采和自然的破坏空前的加剧、加深。深圳40年从一个渔村变成了大都市,许多城市的人口也在几十年间从几十万增加到几千万。膨胀的人类世界,导致了各种变相和扭曲的发展模式。贫穷的国家砍光了树木出口来换钱,结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无几,复活节岛上的居民,连出海的独木舟都没有了木材可以制作。无数国家就这样衰败下去了。那些繁荣的幻影还能支持多久?我们都不知道。[要悲观已经太迟了"。人类的本*之一就是对于灾难即使提前知道也难以采取行动,滞后*太大,不是懒惰就是推脱,结局就是谁也没有做什么。气候的问题各国吵了几十年,最近更加汹涌,但是吵归吵,实质*的措施依然拿不出来。
20%的人消耗了80%的资源。
全球每年*费开支总额超过了对落后国家援助总额的12倍。
每天有5000万人死于饮用水污染,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源。
接近10亿人面临饥荒。
全球50%的谷物被用于制造动物饲料以及生物能源,如果这些谷物作为食物,可以养活全世界的人。
40%的可耕农田遭到长期破坏。
*盖减少了40%。
四分之三的渔场已经枯竭和减产。
„„
虽然,导演最后依然从世界看到了诸多的希望,并且对人类的未来提出了美好的期望与憧憬。前途到底如何,路确实是在人类自己脚下了。
整部电影,通篇都是我们已经知道但是却被忽视的真相,对于环境的严峻和恶劣,大家都清楚,但是人的这种滞后的惰*,确实很多时候让大家选择*忽视和遗忘了这一切。带有了某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导演就是要打破这种迷梦,整部电影没有什么新的东西,都是陈酒,但是,这个被忽视的陈酒,却散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味道。
吕克贝松,这个法国当今电影的怪杰。曾经以等佳作震撼人心,如今,带着对地球这份沉甸甸的爱与悲伤,再次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艺术和努力,唤醒世人的眼睛。
影片许多镜头都是高空俯拍,许多景致都震撼的美。一方面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另一方面是人的巧夺天工。但是,人的美景却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征服上的。许多窒息的美丽背后,就是许多窒息的痛苦。想想死海那个纯净的盐岛,美若如此,却是死海日渐死去的象征。无数生物灭亡的命运,换来了人类的繁荣和生机。我们欣赏它们,却忽视了它们背后的惨烈。
,值得我们去观看。家园,值得我们去守护。
第四篇:纪录片《幼儿园》评析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纪录片《幼儿园》评析
纪录片《幼儿园》获得了第十届国际电视节目白玉兰奖之“人文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广州纪录片大会唯一“纪录片”大奖。它到底成功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试做分析。
片子开头的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同时也表明了此片带有些许沉重。
关于片中的真实性以前的纪录片大多数都只是表现孩子的天真、浪漫,而《幼儿园》在反映孩子的童心时,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社会,一个人性的暗淡,童真的沦丧的社会。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看看那些本不该出现在小孩子身上的东西,不得不让人感概,让人叹息,更让人们对未来社会有了更多的担忧。导演以纪实的手法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了孩子的另一面世界,在一双双近乎透彻的明眸下,我们透过镜头看到的是出人意料的成熟,带给我们的震撼的同时,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
导演在内容上进行了很好的选题,选择了现实生活中的画面,选择了画面中的细节,选择了细节中的动人之处。像吃饭、洗澡、睡觉、孩子的饭泼的到处都是,他们没有自己动手而是大声的喊老师。孩子睡觉时的脸庞,蹬开被子时的姿势,这些让我们感到有一种柔软的东西在内心深处慢慢铺开,为之动容,仿佛看到了自己小的时候,那个曾经有过的童年。拍摄时同样选取了孩子打仗的场面,透过孩子我们看到了成年人,带着一种嘲讽的笑。这些内容很好的反映了主题,相信这也是这部纪录片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关于片中的色调,提到小孩子,人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想到这样的词语:天真无邪、纯真浪漫、活泼可爱。但本片中却以黑白色调来衬托孩子的语言,将他们的思想成人般的表现出来。比如当问到“收了钱以后是交给领导还是自己拿回家呢?”,孩子答到:“交给领导一点,都分一点”,又问:“如果你不分,自己拿回家行不行”,孩子的回答是“不分,那不行,那我的领导没钱怎么办?”这些语在他们奶声奶气的口中说出不得不发人深省。另外,以黑色为背景也反衬出了社会的一些阴暗面。
关于片中的镜头运用。为体现孩子的心理特征,该片采用了许多特写镜头,盼望父母早点来接的期待的眼神,打架时的怒气未消的脸,睡觉时自然伸展的小手等,都让人看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疼爱。这都是画面和镜头的成功运用所营造的良好效果。在晚上睡觉时用了很多特写镜头来表现小孩子们形态各异的睡姿,有的手拉手,有的不停在动。通过这些特写镜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非常的安静、温馨的气氛。
关于情节编排上,本片的情节编排是以时间为主轴,情节的变化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从小班入学直到大班毕业整个过程也很自然。展现小班、中班、大班的不同场景,并在每个过渡阶段都加入了茉莉花的背景音乐,舒缓而且优美,过渡时加入了慢动作的特技,更加美化了画面,充满了情感。关于片中的声音。长达70多分钟的片子里居然没有看到一句解说词,这是《幼儿园》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以往的纪录片中,解说词往往成为了不可缺少甚至重要的一部分起到了结构整个片子的作用。然而该片的导演却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舍去了一切外部的声音,让孩子的声音去诠释一切,解释一切,去说明一切,让观看者去明白一切。也正因为是这样,它更好的还原了孩子们的世界,给这部纪录片以真实的灵魂。只要有外人的参与,都会让大家认为这带上了主观色彩,《幼儿园》让大家知道所有的声音和画面都来至孩子的心底。
关于片中的背景音乐,中国传统名曲《茉莉花》在《幼儿园》片中五次响起,每一次都是一种感动,又是一种升华。《茉莉花》的首次响起是在孩子睡觉的时候,给人以安静与感动的心理,似乎在孩子的睡梦中伴随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也飘起了淡淡的茉莉花香。随着音乐一次又一次的响起,画面逐步展开,人们的心境也有了变化,更多的看到孩子的“辛酸”,幼小的心灵下竟然也有了变化,更多地看到孩子似乎也有了成人的思想,然我们在舒缓的音乐中引发了来自内心的质问,无忧无虑的心与天真无邪的想法都跑道哪里去了。
《幼儿园》的巨大的成功,是创作者基于五千多分钟的长期拍摄,平均算下来一个小时才会用到一分钟,没有艰辛的努力与付出是不会取得这么好成绩的。《幼儿园》以小的体裁,平凡的生活却反映出大的社会主题。在很多方面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和学习的。
刘文龙 2013.6.20
第五篇: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幼儿园本来是一个充满童真与单纯的世界。如果说校园是现在社会中唯一的一块净土,那么幼儿园本应该就是净土中的净土。然而,在纪录片《幼儿园》中,我们看到:在很多方面幼儿园跟成人社会是重和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成人的深思。
当有人问一个小朋友为什么他能长这么高时,小朋友娴熟的回答道:“我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这不禁让我心生诧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居然可以把这样的问题回答的如此“圆满”。但仔细想来,其实这未必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是我们成人的世俗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烙印。
当记者问到有关警察的问题时,一个小男孩告诉我们,交警会收蛮多钱,还收车子。一个小小的孩子对我们国家公职人员就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不敢想象这些印象留在他们的世界里伴随他们成长后将来会这样,但可能“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的事会很难上演了。
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在成人的影响下俨然已经有了小小“思想者”的姿态了,而且这些孩子的成熟与我们想象中的天真无邪相距甚远。纪录片《幼儿园》不仅在主题上寓意深刻,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拍摄技巧也值得我们称赞。
导演所拍摄和表现的场景并不是我们一提到幼儿园头脑中就会闪现的诸如上课、六一、游戏等常见景象。我们看到的是看似平凡,但仔细品味后却能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非常态的内容。
整个片子看完,你会发现自己完全处于一个比平时低矮的世界,该片采取平视的手法,用孩子们的高度和视野看待这个世界。这样不仅剔除了成人的纷扰,让我们更真实的感受孩子们眼中的一切,而且极富感染力。
刚看完《幼儿园》给人一种零散的感觉,我们似乎很难用一句话将其内容全面的概括。但细细想来,导演正是通过各个看似零散杂乱的片段不断延伸主题,提升内涵。然后用蒙太奇手法深层次的表现这片幼儿的世界,其实更是成人世界的折射。
第六篇: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幼儿园》是张以庆执导的一部纪录片,获得第十一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人文纪录片创意奖”、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唯一的纪录片大奖。通过记录一所幼儿园中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为我们真实展现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从一堆堆生活的碎片中,以微观的角度审视世界,诠释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天真无邪。
本片通篇没有一句解说词,没有连续的情节,是一个毫无故事化的纪录片,但也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表现方式,只是用孩子们日常、偶然、本能的表情和动作,向我们诠释了孩子对这个世界初步认识的懵懂不安,也带我们回忆了孩童时不加修饰的天真美好。但孩子们逐渐深刻的思想、成熟的性格,也令人始料不及、思绪沉重,小小生命的深沉诉说,又展现了世界让人不得不接受的另一面。
片中的对白朴实而富有情感。影片的第一个场景,便是孩子们第一次进幼儿园与家长分开。对一个新环境的陌生不安,家长和老师强制性的动作,令孩子们用他们的方式表达此刻心中的惶恐,不停的哭喊声让人听了揪心、同情。一句“老师别抢我”和“把老师当妈妈”以及下文不断出现的一句“我要回家”,简单真实的几句话,其实反映了孩子们对父母强烈的依赖感。从出生到现在,他们的视线里总是出现的`两个身影,令他们觉得放心习惯,孩子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对家长形成了坚不可摧的信任,但这种心理的平衡感在家长骤然离开时被打破。孩子的心,总是简单而平静,成年人心中的喜怒哀乐在他们那会被放大千倍万倍,对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天地,心中被放大的不安令他们本能的抗拒。也许,这种抗拒也是人们心中最初的纯善对这个现实冰冷的社会一种无声息的反抗吧。
本片的拍摄技巧拿捏得当,在拍摄外景时,运用了大量的景深――操场上的玩耍场景,淅淅沥沥下着雨的场景,新年将到大雪纷扬的场景……刻意的虚化,突出了孩子们真实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孩子的心中对这个世界懵懂的认识。导演别具匠心的表达方式,增添了艺术效果。
黑白的艺术处理别具一格而蕴含深意。在本应该五彩斑斓的孩童生活中穿插了孩子们练习心算,对生活中情感、政治、历史等事情的看法。与五彩斑斓的充满童真的生活形成对比,体现了孩子接触了这个世界后,逐渐深刻的思想、成熟的性格,而这种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认知令人始料不及。面对片中一个个“小大人”,很多人对此除了感到幽默滑稽的同时,也思绪沉重。父母那一代人的童年生活虽然贫穷,但处处洋溢孩子本应该拥有的纯真无虑,童年不应该如此吗?面对一个个对历史政治侃侃而谈的孩子,也许时代的变迁改变了太多事物,但看到这种烙印刻在孩子们的身上,难免不让人感到无奈的痛心和沉重的压抑。从孩子的眼中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我们该庆幸还是悲哀?
传统民乐《茉莉花》的响起应情应景,富含深意。叙述孩子与父母分离的场景时响起,体现了孩子们初步接触这个陌生世界时的懵懂不安,单纯青涩,表达了对孩子开始成长的期许,但似乎也包含了对一颗柔软简单的心灵将变得复杂深刻的担忧。在令人无法拒绝的成长中相对于天真单纯而言,侧面衬托了世界的另一面。在叙述放学时,最后一个孩子等待母亲到来的时候,响起了《茉莉花》,加上对孩子面部焦虑不安的表情的特写,音乐给人一种怜惜哀婉之感。孩子在空旷校园中等待母亲,一种在安静偌大的空间里、自己渺小不堪的心理暗示,夸大了他心中的无助之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父母奔波,对孩子迟到的关爱的社会现实。
朴实而富有情感的对白,拿捏准确的拍摄技巧,别具一格的黑白艺术处理,应情应景的音乐《茉莉花》,为该片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诠释了孩子身上的天真无邪,以微观的角度折射宏观世界。幼儿园,记录了人们渐行渐远的童真。逐渐长大的人群,接受了成长的代价,再回首童年时光,对那个单纯如同白纸般的幼年自我,除了向往还有淡淡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