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苍穹之下观后感(合集)

时间:2022-09-12 19:26:31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5276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柴静苍穹之下观后感(合集)》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柴静苍穹之下观后感(合集)》。

第一篇:《苍穹之下》柴静视屏观后感

假如我不曾看过柴静的这个视屏,我不会意识到我们国家、地区甚至是自己家园的雾霾是何等的严重。即便我们天天生活在一个很少看见蓝天白云,经常有白雾或是厚厚的白灰云压顶,原本没有气味的空气中却常常闻到难闻的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等的环境中,我,还是没有发觉雾霾污染的严重。因为我以为这是正常的,尤其是春天,我更是以为正常不过。

我是一个非常非常粗心的人,如果我不粗心,怎么会意识不到我们所居住的环境生病并且一天天的严重?看完视频后,我特地去查了一下东莞的雾霾情况,因为我记得视频中有几张图表示各个地区的雾霾严重情况,而珠三角有几个小红点,因为图很模糊,看不清红点具体的位置,所以我开始以为那些小红点一定是在广州深圳这些比较发达的一线城市,可是等我查了之后,我又一次惊讶了,全广东省21个城市,东莞居然排名倒数第一,一年365天中东莞有108天都处于空气污染天气,即全年每三天就有一天是空气污染的天气。可想而知我们东莞的空气污染程度是多么的严重。东莞以三来一补发家致富,很多工业污染,如废气,废水等破坏了生态环境,随着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小车也多起来,汽车尾气自然也少不了,尤其是很多大货车的尾气没有安装尾气过滤装置,其有害物质就更多。

我在周末时特地去了我们家附近的一家加油站,想去看看有没有安装石油气处理装置,若没有可以打12369投诉,无奈,去到那里我发现自己不知道哪个是石油气处理装置,这让我意识到很多东西需要自己真正了解查过后才可以为日常环保出一份力,例如我需要上网查查什么是石油气处理装置,安装在哪里。另外,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平时不是很热就不要开空调;外出近路程的就走路,稍微远一点的坐公交车,少开汽车等等。

第二篇: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是由柴静制作的雾霾调查纪录片,于2015年2月28日播出。其制作费用全部来自于柴静2013年1月出版的自传性作品《看见》一书的版税。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一)

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真要为她的社会担当点个大大的赞!片中那些触目惊心的污染在我的眼里就是一项项"预计负债",大自然已经给我们计提好了,它对应的就是管理费用,只是我们掩耳盗铃,做假账没有将这笔分录记入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但不管如何,这些负债最终都将由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偿还!柴静学的是会计,我学的也是会计,因为会计,她从雾霾中嗅到了那些黑心钱的铜臭味,我从雾霾中感受到了预计负债的苦涩。@马靖昊说会计

看完柴静的雾霾调查,非常感触一句话,我们的空气里飘着的味道就是钱味!讽刺深刻!@艾琪拉的猫看书很重要

看了柴静的调查,想起那些文献,企业自愿披露的.多为正面信息,很多企业为了政府补助进行会计作假,而所谓的研究探究了环境披露的现状影响因素有什么用呢?就算专家不断更新制定披露标准,重要的是执行啊,倒不是说良心何在,而是原本的框架就难以打破。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二)

表扬或批评的废话都不说了,直接切入主题。我以前工作与能源有关,所以只说说能源。

1、我不认为中国环保或雾霾问题的根源是能源管理体制。

剔除一些非人为因素(比如,经济增长带来的必然后果),根源其实是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问题。激励:GDP增长能带来政绩与财税收入,为此地方政府没有足够动力推行环保。约束:地方政府基本不受本地百姓、媒体、法院的约束,被环境污染伤害的人很难得到救济。

设想一下,北京上海要求工业企业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很多京沪企业丧失竞争力,就搬到小地方。小地方也很欢迎。就如柴静片中有企业主所言,有些企业不守法,我如果守法,肯定竞争不过他们。在迎合企业、搞GDP方面,中国各地方之间是竞争关系。当“裁判”下场比赛,选择性执法的背景下,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

2、目前能源(电、油、煤等)管理体制是什么情况?

煤:价格市场化了,没人管。央企的煤产量占比不高。民营煤企非常多。计划电煤的价格原来可以由发改委定(因为它可以批铁路的车皮,所以大家给面子),后来也没有了。就因为市场化,所以煤产量上得非常快,行业一度蓬勃发展。像山西,管煤的,就是本省的政府。关小上大的是它,收出省费的是它。全国的安监部门也有权力,要求煤企计提了不少安全费。

电:电网是垄断,主要有2家,国网、南网,划地而治。电网对电厂上网电量有很大影响,倾向于用比较便宜的电。比如,夏季水电多,它可以少采购火电。发电厂很多。电价核定、项目上马审批路条在发改委。电监会权力反而不大。

油:发改委管成品油价及项目审批。但成品油及原油的进口比较集中。中石油、中石化在成品油生产、批发零售的市场份额很大。要破垄断,得放开成品油及原油的进口。反对放开的人认为,这样不利于与国际巨头谈判价格。

3、用煤发电是没有办法的。

中国选择以火电为主的发电模式是被迫的。因为没其它办法。缺电的年份是2003年以后,国家上马大量火电、水电。装机总容量从02年底的3.6亿千瓦增加到04年底的13.6亿千瓦,增长3倍。只有火电能大规模迅速投产(2年),而且价格不贵。当时天然气很少,进口也贵。大水电也没那么多,建设周期较长。核电争议较大,建设周期也长。风电、光电当时很少,现在突飞猛进,速度冠绝全球,但这两者仍然只是补充,很难取代火电。一个是规模小十分之一,一个是发电小时数少太多,与火电之比大约是1:3吧,两个合一块,风光发电只占火电的30分之一,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况且,水电可以低至2毛左右,火电可以是3毛多,核电是4毛多,风电、光电、气电通常是5毛多或更高。在没有储能条件、电力不紧张的情况下,电网愿意吸纳火电水电,而非风电、光电。气电也就调峰有优势。

风电、光电的单个电厂规模通常也小于火电。单个火电目前普遍是60、120万千瓦以上,风光电普遍就是几万十几万千瓦。电网与电厂之间要有输电线路,投资几百万、上千万元很正常。火电厂更容易经济地建在电力负荷中心。

要在电力生产领域,减少煤的用量,恐怕无法回避使用核电。至于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我个人觉得是有空间,但三五年内不会太大。如柴静片中称,中国天然气还有很多没勘探,潜力大。但采气污染也多,耗水,如果埋藏深,成本是不是可以比目前降低也不知道。页岩气探矿权是向民企开放的。要达到美国的产量水平,中国页岩气需要增长50倍。但中国的开采技术、埋藏条件、水资源等,都没有美国好。

4、油

成品油、原油进口原来管制很多,民企很难得到进口权,现在确定后者放松,前者民企很少。成品油生产也比较集中,但山东有一堆民营地炼。由于前面提及的地方政府激励与约束机制有问题,执法不严,地炼质量还不如中石油、中石化。同样,在前述背景下,如果完全放开,油品质量不一定能因为竞争而提高。煤就是例子,你强行要求一定要洗煤,很多民企煤企会不执行。没有人民战争,光靠环保局,是拿它没办法的。

换言之,我不认为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是导致中国油品质量差的根本原因。不是。如果习总重视,一个电话,两油也许会比西方大公司更有效率地实现油品升级。为什么不?以前是CPI高,油价高,担心影响经济。当时两油的炼油是赔钱,需要国家补贴。如果在提高油品,国家还得再补贴更多,财政有点难度,决心不容易下。目前油价不高,CPI低,机会其实很好。就看领导人的决心。这也算是GCD体制下的优势吧。当然,结果会导致油价提高。这个没办法,除非降低相关税费。

5、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中国环境质量?

显然,首先得切实改变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GDP考核,中央与地方的分税等等。这个很难。尤其是约束机制更难。不展开了,敏感。

其次,我个人认为不能光指望环保部、能源局甚至是地方政府,还得发动“人民战争”。比如,在公正高效的法治下,允许个人发起有关环保的集体诉讼,并能获得天价赔偿。目前,已放开公益组织的环保诉讼。但还不够。 只要引入美式诉讼与天价赔偿,老百姓才会积极投身环保,吓住企业。看过柴静片子就知道,肉饼店、建筑工地服从环保局的管理,焦化厂之类的就比较不服了。因为企业会权衡利与害,如果不环保带来的损失有限,环保带来的成本过高,它肯定会选择污染。

所以,得提高污染的成本。光靠环保局的几个人几条枪,不够。得人民战争。光靠公益组织也不够。

中国华北地区的高污染,也有人口过多,密度过大的原因。当然你可以说,东京香港纽约密度大,就没事。确实。但毕竟我们的管治水平不如它们。而且中国的人口密度也确实太大了!

华北农民普遍是烧煤采暖,由于人数太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本无解(在富裕或小康起来之前,讲究环保确实是奢侈的,这话不中听,但是铁一般的事实)。北京市有钱,让市区改电采暖,气采暖,给补贴。效果如何?我这几天在西直门边上、动物园北、气象局东的平房区看到大量蜂窝煤。在四季青桥西2公里的几个村庄(西四环外),我更是见到无数块煤,堆在房前屋后。

北京尚且如此。

题外话,放松计划生育,用目前出生率低,或者人性化的角度,我完全支持,时机成熟。但如果是为了经济增长,为了所谓的人口红利,我不支持。因为个体的就业、人均GDP比GDP总量、人口红利要有意义。为了经济增长而鼓励生育,是舍本逐末。今天又看到有不少人从经济角度鼓吹放开生育,估计是为了说服我党。否则,说不通的。

第三篇:柴静《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雾霾问题,《穹顶之下》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的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视频公布后,引发热议。下面应届毕业生网为你准备了这篇关于《穹顶之下》的观后感:

一觉醒来,一个有关于柴静所拍的有关雾霾的视频“苍穹之下”突然间火了,充斥在一早醒来的微信朋友圈、qq空间、优酷首页。

有关雾霾。我已经见怪不怪了。从2013年武汉刚刚雾霾那几天人们争先恐后买口罩戴口罩,到2014年几乎整年雾霾天气超过250天人们依旧可以每天淡定的出门买菜、逛街、锻炼,到街上已经没什么人再带口罩。从这件事上所以可以看出,习惯就好,习惯了我们就麻木了。

如今再写文章,已经不敢像以往那么有底气的呼吁“从我做起,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只是还是偶尔与亲友争论,离开*、离开我们租住的重度污染的河北,什么高大上奋斗努力都见鬼去吧,我只想要踏踏实实的工作生活。我真的不介意过贫穷的生活,只要家人健康长寿我就觉得我是幸福圆满的人生赢家。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另一个尖锐的问题袭来:“回到哪里?回到武汉吗?——可是武汉如今也早已是365天可以雾霾250天以上的重灾区。”

只是偶尔还会怀念起我的外公,那位老医生,拒绝了许多高级*官的私人邀请机会,他说他是*医院的医生,所以要给*看病。他说在医生的世界里,没有等级之分,都是病人。

只是偶尔会在昌平或陕西的农村抬头仰望边界清晰的皎洁明月和如钻石撒落在深蓝*灯芯绒幕布上一般的璀璨星空,感觉内心便是无比灿烂与喜悦。

最后,自从看完这段视频,我就深深的喜欢柴静了。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已经做到这么多,很不容易。决定过几天去书店买一本《看见》,以示支持。

第四篇:《苍穹之下》观后感

今天上午看了一部环保片《穹顶之下》,以为是央视作品,后来才知道是央视前记者柴静的自费作品,103分钟花费百万资金,主题只有一个:雾霾是什么?怎么来的?该怎么办?

整个一上午都在观后的沉思当中,一部作品揭示的雾霾真相竟然是行业利益、部门私利、法规虚无的产物,比如汽车燃油油品不良导致雾霾与垄断行业不肯升级可以节省500个亿有很大关系。

"繁荣"背后的丑陋也是令观众之我感到少有的低落:房地产、钢产业等地方支柱经济区域饱和过剩,并造成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破坏也不肯停下来,源于有国家的巨额资金补助在支撑。

才女柴静出身媒体但属于罕见的有责任感的时代精英,媒体人的才华与品德在她的《穹顶之下》作品中公益满满的呈现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别人明明知道也不肯说的环境中挺身而出。

柴静外表不算美女,但学识、才能、责任感上的美,远超频频靠露体吸金的艺人们的美貌。这个时代的美,显然是真才实学和脚踏实地以及为人修养信仰,智慧的真话多一些,世界会更美好一点。

今年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归将进行修改,目标直指APEC蓝,《穹顶之下》在此时发布,也是赶在今年的两会前,应该是期盼向体制内不良因素开刀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也向雾霾背后的利益链条亮剑。

第五篇:《苍穹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它让人们了解了中国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必将影响着我们乃至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除了对现在大气环境的担忧之外,感触更多的是,柴静直面问题的态度,这个大调查是她辞职后,以一个前调查记者的身份完成的,她做的很认真,源自内心,触发了万千观众。

细想一下,柴静从国家、企业、个人几个层面揭示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才能留住APEC蓝。然而,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这是一个大层面上的调控,我们能做的很少,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能做的却很多。就像纪录片后面柴静讲的几件事,碰到建筑工地扬灰,我们可以跟老板协商,让他用网兜盖起来;碰到餐馆油烟太大,我们也可以建议老板加装吸油烟装置;碰到加油站漏油,及时拨打12369。其实生活中我们能做的远不止这些,譬如我们可以改变出行习惯,多坐公交少开车;节假日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选择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尽量多种植一些树木,增加绿化,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为整个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面对复杂多变的雾霾污染,也许柴静一个宣传片起不了什么决定作用,但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还是一个母亲,她的勇敢都值得我们敬佩。在以前,我们也许认为雾霾只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天气,不清楚他的破坏性,但是当有人站出来,理性的告诉了我们它的危害,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它,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就要改变以往的陋习,多为环境保护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呢?虽然我们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因为这件事我能为环境保护做了一点贡献,那么我们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如果我们能够克制自己,节制身边人,人人参与保护环境,那么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雾霾,神州大地自会山清水秀。

在人类与雾霾的斗争历程中,穹顶之下不应该是柴静一个人在战斗,我们13亿人同呼吸,共命运,并肩作战。

《柴静苍穹之下观后感(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