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

时间:2022-05-12 12:08:45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4355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有感

——建党九十周年纪念

清晨,当一行人到达平津战役纪念馆前的胜利广场,阴沉欲雨的天空中雷声隆隆,纪念馆主体建筑在阴云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远远望去,高耸入云的刺刀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古朴庄重,雄伟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

观展期间,所有人都怀着一份崇敬与肃穆的心情,跟随讲解员缓缓踱步于各个展厅。经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平津战役纪念馆是1994年8月为了纪念平津战役而修建的,现已成为天津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每年的重大节庆、纪念日,纪念馆都积极配合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部队等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展馆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和多维演示馆组成。陈列内容丰富,分为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6个部分,通过2500余件文物和多媒体、电动沙盘等各种现代展示手段,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历史全过程,使爱国主义教育真实可信,易于接受。清晰的讲解,真实的图片,富有历史气息的实物展品,将我们带回那个烽烟四起、炮声轰隆的年代,都市的现代与繁华全部退去,而枪炮声却在耳边轰鸣,冒着炮火奋勇向前的革命战士们身影在眼前窜动,血染的军旗依然飘扬——接着便是热血沸腾,恍惚间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通过观展,我们走近中国近现代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温着他们的丰功伟绩。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本次党课实践活动更激发了所有学员的爱国主义热情。大家重温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进一步认识到“平津”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了解了解放天津的历史,同时也加深了对先烈的崇敬,增强了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束实践活动后,我的一颗心久久不能平静。硝烟已散,炮声已远,战争的辉煌总是与悲壮相伴。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有七千多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三万两千余人光荣负伤,胜利的背后总是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今日的安逸生活付出的代价又何止一场平津战役呢?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关于我党理论方针的党课学习后,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提高,深刻的认识到了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才能有今天的辉煌成绩。联想5.12汶川大地震,当灾难袭来时,不也正是因为有着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组织作为坚强的后盾支持,并由其在第一时间指导做出了一系列的正确统筹安排,才能使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尽显大国风范,才能让世界看到一个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东方古国的崛起。

短暂而深刻的参观实践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荣辱观和和谐社会理念指导自己的人生航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热爱所学专业,做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的人才——这才是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所应努力奋斗的正确目标与方向,更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将满腔热情报效给党报效给祖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九十年。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辉煌业绩。

从1921年7月23日在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诞生,到1937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共产党积极抗日,为中国的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再到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了,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战最终战胜了国民党解放了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终于在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结束了百年欺辱,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中国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代代青年学生为建设祖国挥洒汗水、奉献智慧和热情。独创“万能工具胎”的鞍钢高级技工王崇伦,提高工效6倍,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为了试制武器弹药,三次身负重伤,手足致残,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成为时代精神的楷模。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经济特区,沿海城市开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市场经济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与活力,中国正在快步前进着。如今改革开放已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回首这90年,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之不懈奋斗。在这样一个日益腾飞的祖国里,我们更应该积极向上,团结努力,为祖国在新世纪再创辉煌做出贡献。

理学院信计091班储博雄0910820104

第二篇:篇一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1972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以及为此牺牲的七十二烈士却将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注视着陵园走道两边石碑上刻着的遒劲大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陷入了沉思。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来到烈士墓前边,深深鞠一个躬,抬头望着这葬有七十二位中华英雄儿女的陵墓,虽然曾从历史课本上看过它的图片,也从电影中看过许多类似的镜头,然而此时,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

遥望陵园里悠闲的晨练者或者观光者,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人们脸上安然、幸福的表情不正是烈士们所期盼的吗?是他们用自我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幸福,以至现代,有抗洪战士为保护人民财产的生死不顾,有白衣天使誓死挽救病人的碧血丹心, 有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这些,不正是七十二烈士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吗?

我想,七十二烈士墓,不仅仅十为了纪念,更是为了鼓舞.我们个人幸福生活、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真真诚诚待人……

逝者已去,悲乎哀哉!

在此清明之际,借袅袅青烟寄去我们的思念与决心。

武昌起义的革命精神,首先表现在武汉革命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他们发挥主动性,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掌握革命武装,抓住历史时机,敢把皇帝拉下马,主动出击,发动首义,创立湖北军政府。其次是武汉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的革命精神和献身精神。武昌起义的胜利是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奋斗和英勇流血牺牲换来的。如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慷慨就义,程定国、熊秉坤勇于发难,纪鸿钧、王世龙舍身烧督署,都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献身精神。广大武汉三镇人民群众也同仇敌忾,支援革命,商人捐款,工人、农民、市民踊跃参军,与革命军并肩作战,痛击清军。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不是愚昧无知的、拖着大辫子的满清奴隶,让那些“洋人”知道中国五千年来一直是世界上的一等强国,那不仅是过去今后依然是世界第一。武昌起义后我们中国人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的国家在东亚乃至世界都不会输给任何一个国家,革命党人用自己鲜血和生命赢得了胜利,值得我们今天所有的中国人敬仰。

第三篇: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近代百年看天津。”天津,见证了中国的近代历史。这样一个历史古城,处处都流露着历史的厚重感。唯有细细体察,真人游览,方能察觉其中的味道,也许每天穿梭在这座城市里的人都是匆匆与这些历史擦肩而过,而对于我们在历史古城读书,学习政治的人而言,它们不是普普通通的建筑,而是了解历史,洞察历史的平台。平津战役纪念馆,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带我们走入解放战争的年代,去体味那段不寻常的历史。

来到平津纪念馆,进入纪念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广场两侧胜利纪念柱。柱子的顶端,是两位代表参加平津战役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的解放军。广场的中央,是直入云霄的胜利纪念碑,64米高的纪念柱,代表了仅用64天就完成的平津战役。站在广场中央,仰望着纪念碑和纪念柱,我放佛已经走入了那段历史。耳边响起了炮火的轰鸣声、脑海中浮现的是解放军战士冲锋陷阵的画面。随着人群,我们向广场的后方走去,广场的后方是银灰色球体建筑,也就是纪念馆的馆区。

一进入馆区,我们就被大厅正中央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所吸引,这幅雕像表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风采。由此,我们正式开始了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由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等展厅组成。战役决策厅主要介绍了在淮海战役胜利发展之际,毛泽东主义抓住有利战局,积极部署,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以及具体的作战方针和部署。详实的史料,帮我们再现了那段历史,也让我更加深入了解的那段历史。油画«运筹帷幄»再现了当年中共中央五位书记在大战前,运筹帷幄,研究作战的形象。

战役实施厅将平津战役分为三部分介绍,即平津战役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5个据点上;第二阶段,各个歼灭,解放新保安、张家口、天津陷北平国民党军于孤立;第三阶段实施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促使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解放军部队所用的枪支陈列,反映战争的油画、蜡像,让我们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战士们所用的生活用品,又向我们展现了解放军节俭、朴实的作风。北平地下党所用的微型照相机,让我体会到了他们工作的危险,也不由得心生敬佩。

人民支前厅,介绍了支前后勤工作的实施:修路架桥,确保军路通畅;筹运物资,保证前线需要;抢救伤员,保障治疗;发展生产,保证前线;参军参战,维护治安;所有的史料,展品,文献,油画,蜡像都向我展现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各大党委、政府、军区及支前后勤指挥机关“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决心,彰显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伟大胜利厅,再现了平津战役胜利后的情形,新中国在大进军中诞生,仔细参观展厅,我发觉,这次战役的胜利有着远比想象更为重要的意义。北平的和平解放保住了首都的许多重要文物,以极小的代价,获取了胜利,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最后参观的是英雄业绩厅。红色的布展风格让这个展厅显得格外的凝重与悲壮。平津战役烈士英名录上记录了所有在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望着英名录,阵阵哀思向我涌来。当然,除了对先烈的缅怀,心中也激起了一种信念,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出平津战役纪念馆,我的思绪还留在纪念馆中,许多以前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只能给我们冰冷的概念,刻板的历史,只有真正的走出课堂,走到实践中,才能真正感性的认识历史,体会到它的历史的厚重感。“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历史,不仅仅是让人回忆,更是让人铭记,让人去珍惜现在。去对于平津战役而言,这次的参观让我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性的认识这次战役,它让我收获比课本更多的知识与感悟,让我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