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500字

时间:2022-03-28 18:10:20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3423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电影八佰观后感500字》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网可以找到更多《电影八佰观后感500字》。

第一篇:电影八佰观后感500字

故事的背景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日军侵占上海,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作为上海最后一道防线,英勇抵抗了四天四夜。

电影的名字是八佰,之所以是“佰”而不是“百”,我的理解是“佰”更能体现人文主义,歌颂人的精神。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真实,并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正是这种对民众循序渐进的叙述手法,从麻木愚昧到感动再到奋起抵抗,直击观众内心,很多人的眼泪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流下来的。坐着说话不腰疼的戏子开始为英雄们擂鼓呐喊,平时吊儿郎当的赌场小伙儿明知必死无疑却要冒死过桥送电话线,隔岸看戏的洋人拿起枪加入抗日的队伍……这些鲜明的反差无不催人泪下。

然而《八佰》的爱国,又是一种极受争议的爱国,正如黄晓明出演的特派员所说“他们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与其无谓的牺牲,不如退避三舍,韬光养晦,但是如果不是这一场场看似实力悬殊的顽强抵抗,怎么能激起四万万国民共同抗日的热情,如何能取得伟大胜利?所以八百战士的这一场战斗,是必输和必要的战斗,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电影终归是电影,有太多无法表达的东西,也有太多经过艺术处理过的情节,战士们浴血奋战更像是一场做给全世界的表演,冲桥片段也略显浮夸,活下来的人都被关进租界的战俘营……尊重客观史实很有必要,作为一部艺术作品运用一些处理手法也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我们欣赏了一部好的作品,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第二篇:看电影《八佰》观后感

9月20日,这一天,使我悲哀;这一天,也使我愤怒,因为我去看了电影《八佰》。

电影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主要故事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奋力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这场战争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大约三个多月,当时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为了能够稳住人心,取得最后的胜利,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率420多战士,收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为了迷惑日军,壮大声势,谢晋元对外宣称一共有800将士,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这也就是电影片名《八佰》的由来。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悲愤,而最使我震撼的就是陈树生舍身炸日军了。郑恺饰演的陈树生为真实“八百壮士”之一,在发现敌人企图用钢板阵爆破楼体时,身绑手榴弹毅然跳下仓库,用身体砸进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仅给母亲留下“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八字血书。陈树生豁出命来也要守住阵地的大义凛然,影响了战场上的其他士兵。他们也纷纷排成一列,身绑手榴弹,高声喊出自己的姓名,一个个一跃而下。这些画面,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让我泪流满面!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站在苏州河对岸租界的一个人流着眼泪激动地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年,更要发奋读书,掌握更多科学知识,长大为祖国效力。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让中国不再落后,不再挨打。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谢这些先烈们,这是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烈们的初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第三篇:看电影《八佰》观后感

十点多,和朋友看完点映《八佰》。

大概有半年多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以至于疫情前最后一场电影和谁看的、看的什么,完全没有一点印象。时间流淌得真无情,不久之前鲜活的记忆竟然会消失不见。

因为买票晚了,坐得太靠前,一开始出现的音效让我对朋友一直说:“我害怕。”现在不自觉惊叹,害怕这种感受,我是多久没有拥有过了。

说说电影。仅仅一河之隔,对比强烈,炮弹声此起彼伏,一面中国军人在流血流泪,一面租界百姓在犹唱后庭花。经历炮火的中国军人让人心疼,那么多英勇无畏甘心奉献的,那么多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让“大无畏精神”不单单是形容词,更成为了中国军人纵身一跃、牺牲自我的动词,“大无畏精神”背后浮现着的中国军人形象让这个词语永远饱含力量。另一面看热闹的百姓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从一开始不允许中国军人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帮扶的双手,“商女不知亡国恨”渐渐消失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认同支持、奋不顾身越来越多。的确,日本的炮弹伤了多少同胞、中国军人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让国人不得不警醒:国不太平,何以为家?

说到如今。一个民族对我国伤害如此之深,但是我们的历史那样客观地讲给人们,我们的观点那么正确地引导人们,是要多么大的胸怀才能这样毫无恩怨色彩地教育子子孙孙千秋万代:赞美和平。

影片结束时,朋友边哭边说非常感动,我倒是很久没有过想哭的感动了,等拥有这样的感动我一定第一时间记下来。

第四篇:《八佰电影》观后感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写淞沪会战末期,国民党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420人留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狙击日军的故事。为壮声势,对外号称800人。

上海四行仓库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里灯红酒绿,赌场、戏院正常营业,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对岸团附谢晋元告诉大家,这里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

谢团长接到上峰的命令,要死守四行仓库,仓库的对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给你看,换取英美等国际势力的同情。战斗很惨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国,各大国际报纸的记者纷纷架起设备在对岸拍摄,报导战况。同时更多的是河对岸的中国看客。他们把战斗当戏看。而我坐在荧幕前看着他们,我心里怒斥这些看客。然后电影里飞艇上的外国观察员指责中国看客的冷漠。

这400人并不是想当英雄,也不想撑英雄。四百壮士英勇抵抗日军,意思没错,但进到历史现场确不是这样的。他们有些是农民,稀里糊涂被抓来当兵。张译演的文职军官也只会打算盘,不会打枪。他们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国军队在枪毙逃兵。

懦夫经过战火的洗礼变成战士这是基本套路。对岸观战的大学生看到国军应勇战斗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们,他们对战争有着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们眼中的战争是一些书本上的传奇。当见到强大的敌人,枪火纷飞,尸横遍地时,这种浪漫就消失殆尽了。真正见过战争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饰演的老铁,不管你怎么骂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边兄弟受伤,他也生恻隐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诸行动时,战争马上就给了他教训,让他负了伤。

最后他们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继续表演没有意义了,英美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不会支援中国。谢团长希望战斗能重新激发战士们对战局的信心。

黄晓明饰演的特派员说,上海沦陷大局已定,七十万国军都没干成事,你们四百人能成。

谢团长还不甘心,希望这场战斗能激发对岸群众的战斗热情。

黄晓明冷冷回到,他们的热情马上就会消退,这些人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

这个真相是告诉特派员告诉谢团长的,也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

你们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后人会如何评说。八佰的幸存者杨养正晚年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军人,为国家打日本。

第五篇:看电影《八佰》观后感

今晚看了刚上映的电影八佰,说实话给我的震撼还是非常大的,看完这部电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战士,他们也有亲人,也有朋友,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小家保护大家。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铁板,多少名战士依然跳了下去,舍己为人并高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绑着炸弹,伴随着炮声消失在雪国之中,你以为他们就这样白白牺牲了吗?不,他没有历史,会记住他们,他们都是勇敢的英雄,永远不会忘记!

隔岸观火的百姓们,虽然战争就在眼前,中间只隔了一条苏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狱形容毫不夸张,一些爱国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知道这场战争不仅仅是400多人,更是中华人民的战争!

一位姑娘给战士们来送旗,如果升旗的话,日本人就会发动猛烈的进攻,战士们会损失惨重,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了升旗。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他们并没有害怕没有退缩,用身体护住国旗,不让国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护旗,他们想让隔岸的中国人知道中国还在,他们没有亡。

直到最后,战士们都向租界撤退时,子弹如雨似的打到了桥上,一支由中国建立的敢死队拼命掩护着队友撤退,此时的桥已经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鲜血染成了血红色。这时他们也不忘队友,冒着生命危险把队友扛到安全区域,群主们伸出手挡挪开挡板,发了疯似的想把战士们拉过来,他们面对枪林弹雨,无所畏惧,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电影八佰观后感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