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

时间:2024-06-07 17:20:54 作者:网友上传 字数:661字

无忧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你还可以在无忧范文网可以找到更多《《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

我们能够从《寡人之于国也》中体会到孟子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他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思想标志着民本思想的真正形成。

孟子从来就是以善以言辞动人闻名的。他的演说,往往能抓住谈话对力最关心的问题而“诱敌深入”,使对方进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再加以明白易懂的比喻,达到使对方心悦诚服的目的。

孟子的辩论迫使梁惠王承认自己“尽心于国”之举,只是临时应付,不是真正爱民,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还运用“连锁推理”形式,强调了实行王道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从吃穿问题入手,并指出要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接受教化,懂得“孝悌之义”,以解决精神文明问题,才能使民心归附,国家兴盛。

尽管和孟子一样的学者在谈论中屡屡征服国君们,但事实上国君们不为所动。国君们都明白一个事实:或许学者的论调很高明,甚至让自己醍醐灌顶,但冷静下来好好考虑,却不可全信,否则国家要遭难。“仁政”,这是一个美妙的字眼儿,可是兼并战争不相信美妙。施行“仁政”所需要的时间太长,没等自己国家发展得强大,邻国或大国的军队早已杀来。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国君们面对学者的劝说为何如此“不开窍”。

可怜的学者们没有意识到在当时的形势下不合时宜,战国时期,列国争雄,仅凭道德说教就想让国君们克服日益膨胀的权势,放弃私利,放弃武力,那是不可能的,学者们的学说不成功乃是历史的必然。

孟子的民本、仁政的思想虽然跨越千年,却成为后来历代政治家的施政理想,即使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经过漫长的岁月依然闪耀着历史的光辉。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